家乡的习俗作文

时间:2024-05-29 10:47:39 习俗 我要投稿

家乡的习俗作文(优)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习俗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乡的习俗作文(优)

家乡的习俗作文1

  家乡的春节与别地方不大一样,无论贫富,都讲究团圆,重视年夜饭,之后串门探亲,隆重又随意,没有什么条条框框。但在外的人都会回家过年,感受年味。

  挂礼灯

  腊月二十九就开始挂礼灯了,礼灯其实就是红灯笼。那些礼灯都是每家每户自己做的,就是用红纸,竹条织成笼状就成了。做礼灯是有规定的,只得让辈份最大的来做,我们这些小辈并不得参与。这是一种习俗,意味着来年红红火火。

  放小炮

  从挂礼灯这天开始,小孩儿们也开始放小炮儿了,这个时候不是放那种开年用的红鞭炮,是放那种玩具小炮,炸起来“啪啪"响的那种。我们把它叫作蜘蛛炮。晚上呢,就用那种喷出来的小烟花,喷出来有一米来高,但持续不了多久,那“呲呲……”的声音,就好像小小的火花在呢喃细语,孩子们都想投入到这美丽的对话中,享受这绽放的快乐。

  年夜饭

  大年三十一到,早上七点钟每家每户都醒了。大人们要做的.就是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了。每个人都是笑着的,忙着的。小孩儿们早就把大红色新衣披在身上了,他们今天不到别处去玩,在家里守着。大人们一直忙活到晚上,小孩儿们也在一边守到晚上。团圆饭对于每家来说都很重要,而中国人过年是必吃鸡的。叔叔嫂嫂早已把鸡烹好了,手撕鸡,香菇焖鸡,板栗焖鸭这些是必不可少的。

  全家人吃着团年饭,道着今年的总结和明年的计划。这时无需什么华丽的词藻,就是平朴无奇的话也能嵌进心窝。大人和小孩们开心地吃着桌上的菜,笑语里都是爱,眼睛里都是欣悦。

  守岁

  团圆年饭从七点吃到九点左右,算结束了。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喝茶聊天吃点心,其乐融融。之后的时间就是守岁了。伴着央视春晚的欢歌笑语,十一点后鞭炮声一阵一阵噼里啪啦地响着,这是送旧迎新的鞭炮。放鞭炮是老规矩,谁家炮声响,谁家来年旺。整个县城充满了鞭炮的爆响声,弥漫着火药的香味。每家每户老人孩子都走出屋子,来到院落的空地上,燃放起烟花。一朵又一朵五彩缤纷的礼花盛开在天空中,璀璨美丽。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传递着迎新的快乐氛围。

  零点以后,夜终于安静下来,欢乐了一天的人们终于静下来。有些老人们会一直坐守到凌晨两三点,说这样守岁,可以守财远,守福运。

  新年第一天,当人们打开房门,迎面扑来的是清新舒爽的新年的气息。走出去,看见地面上铺满了红彤彤的绒地毯——那是除夕迎新燃放的鞭炮烟花的碎屑。踩着厚厚的“红地毯”,一种别样的喜悦在心头荡漾。

  家乡的除夕就是热闹,我不禁想起几句话:千门万户庆团圆,送旧迎新贺新年。误把红灯作红脸,明年福运又当头。

家乡的习俗作文2

  (一)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二)

  说到我家乡的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三)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

家乡的习俗作文3

  在我老家――绍兴是个风景独特的地方,这里春节有很多的风俗。

  在大年三十夜,家家都要吃年夜饭,男女权利都是平等的,都要去劳动,春节更是欢乐了,各家都要燃放爆竹,早上吃饺子,中午摆家宴,晚上吃甜食,一天中不许斗嘴,不得摔破碗碟,摔碎了要马上说岁岁平安,以兆来年万事如意。

  维吾尔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人非常重视礼貌,接待见面时都习惯把手放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30度或握手,并连声说“你好”。

  但在蒙古族的礼节里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

  在饮食方面特别就数回族了,他们那里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一般实行族内通婚,但限制同胞兄弟姐妹结婚。

  茶叶和红糖是回族人的节日佳品。

  这就是中国民族风,各个不同的`特色上我们非常吃惊。

家乡的习俗作文4

  一个地方的习俗,是一个地方特色和精华的体现,而对于我的家乡,年年都能感受到习俗,甚至到如今都能倒背如流。

  老家是一个小村子,规矩和那是多的不能再多了。

  俗话说,大年初一要洗旧迎新。当公鸡还没有鸣叫时,我便从温暖的被窝中爬了起来,在寒冷的空气中打开了老宅的大门,那瞬间,寒风似冰刀一样朝我脸庞括来,脸上都有些括红了。我冻得直啰嗦,赶紧跑回屋里。

  而我看到母亲单单只穿了一件长袖在用抹布擦拭着布满灰尘的墙壁,瞬间水变得透黑。扫地是一项特别好“玩”的家务,我喜欢在灰尘中扫地,也喜欢用扫把让地上的灰尘翩翩起舞,所以我从没扫好过一次地。

  这些都是有关劳动的,对于我来说,更喜欢美食方面。爷爷有一个自己的农场,每年都养一些猪,鸡,鱼之类的`以便过年的时候食用。而令我最喜欢的场景莫过于杀年猪。

  村里几个比较强壮的男子,用绳子牵着膘肥体壮的猪猪,把它眼睛蒙上,带到杀猪场,只见一名强壮的男子用娴熟的技艺把猪的四条腿给切断了,猪用刺耳的叫声来冲斥着自己的痛苦。不过一会儿,猪便不在乱动了,男人们用尽了全身解数让它不动,男人们的汗水在寒冷的空气中滴了下来,地面不一会儿就打湿了。一把比我还高的刀一扫而过,地上便是满地的猪肉。

  人们用清水洗好后,把这些肉挂在屋顶,用祖传手艺来制作腊肉。那腊肉从家家屋顶飘过来,在不断地诱惑着我的鼻子。

  到了大年除三,初四才是最热闹的时候,人们开始走亲戚,在此期间,我们接待了很多亲戚,家人们座在火坑旁聊天,吃零食,享受天伦之乐,其乐融融。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朴实无华,在简单中享受了快乐。

家乡的习俗作文5

  今天是大年三十,在老家寒风呼呼吹着,但却吹不去过年欢快热闹的气氛。今晚,街上会有舞龙灯,天空上可以看到许多孔明灯。在我们老家晚上吃饼子,每次过年都是奶奶和姑姑亲手做的,特别好吃。这就是我们老家的习俗。

  晚上做了各种各样的菜,有香喷喷的饼子,美味的鸡鸭鱼肉,摆了满满一桌子,眼都看花了,让人垂涎欲滴。我们全家开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吃完晚饭,我和爸妈用快速的'脚步来到街上。街上人可真多啊,男女老少,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街上家家户户放鞭炮,天空中漂浮着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空,满天闪烁,真是美不胜收。

  不久,有一些力大如牛的叔叔,舞动着龙灯涌上长街。那龙的外表硕大而威严,龙须飘动,一条龙将有二十米长。舞龙灯的叔叔们可真是身强力壮,也非常热情,脚步十分整齐。他们穿着黄衣卦,戴着黄头巾,高举龙杆,兴高采烈地在长街上一边舞动,一边前行。他们走到哪里,人们就跟到哪里。人们一边鼓掌,一边欢声笑语,好不热闹。一些人在旁边说:“这龙灯真好看,真是栩栩如生啊。”我也是这么觉得,但是这些舞龙灯的叔叔们,举了这么长时间,衣服穿得也很少,一定也很辛苦。也谢谢这些叔叔的辛苦付出,精彩的表演,给这一晚增添了喜庆的氛围,让人们渡过了一个美好的大年夜。

  我们老家每逢过年,都有这样的舞龙灯,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家乡的习俗作文6

  我的家乡在安徽,在我们老家,过节都是有讲究的。端午节这天,家家在院子里摆上一个桌子,桌子上放着包成各式各样的粽子和好吃的咸鸭蛋,这时候,最开心的当然就是小孩子了。

  我最喜欢吃母亲包的粽子了。每个端午节,母亲便早早起床去把已成熟的粽叶泡在水盆里,约莫一个小时后就来擦洗一遍,擦洗时不能用粗粗的硬物,只用头软的布条,以免把粽叶们损伤了或擦破了,把粽叶擦洗好后一一摆放整齐。

  端午节用的米是糯米,母亲泡糯米只选大粒饱满的,把它们洗得白白净净,然后放在水里浸泡,过了一个小时后,它们变得肥胖了一些,健壮了一些。做完这些后,母亲就开始要加调料了。很小的时候,家乡里都很穷,所以调料只有单调的碱,加了碱之后,米酒变黄了,再用粽叶包起来。现在可不是这么单调了,现在的材料一年比一年丰富了。开始,家乡人只在粽子里加入豌豆和红豆。后来,生活富了起来,家乡人开始在粽子里放进一大块鲜肉,从此,粽子的味道就变得与众不同起来了。

  每当我看到院中人家的粽子在锅中焖得不住欢叫时,我的口水就会留下来,我迫不及待想尝尝粽子的新味道,当然,每户人家的粽子焖好后第一个就是给小孩子吃的.——不管是自己家小孩子还是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时候的端午节开始,母亲就开始给我讲为什么要吃粽子,原来,有一个典故: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屈原的大臣,他是一个诗人,他很爱国,楚国有危难的时候,楚王被俘获了,他想要和楚国同生死,他来到江边,面对着滔滔大江作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诗后,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江河。后来,许多人知道了屈原感人的事迹,都被感动了,许多渔夫自告奋勇地要去捞屈原的尸体,但一无所获。从此,人们为了防止屈原的身体被海里的鱼虾吃掉,就用竹叶包着大米丢在江河里,从此,它就被称为“粽子”。听了屈原的故事让我也深受感动,下次我一定好好珍惜粽子,不再乱扔了!

  端午节家乡的习俗各种各样,我都喜欢!

家乡的习俗作文7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在东北长春,那儿的风俗就是包饺子过大年,而最有意思的就是往饺子里包硬币。

  每到除夕,奶奶就会洗好五个一毛钱或五毛钱的硬币,随机包到饺子里。等姑姑把白菜肉馅、玉米肉馅和东北特有的酸菜肉馅拌好后,我连忙跑到厨房里,拿出擀面杖和面粉放到桌子上,静静地看着姑姑和姑父包饺子,他们熟练地把发酵后的面团揉成条状,然后一节一节把面掰开并揉成汤圆大的球状,用擀面杖擀平,紧接着在平铺好的面皮上放入肉馅,最后有序地把面皮一层一层叠好捏紧,美丽的花纹就出来了!我越看越兴奋,在一旁跃跃欲试,伸手取张面皮,学着姑姑装模作样地包起来。包完一看,饺子可太难看了,我都不敢把它放到盘子上,姑姑看到了,鼓励我:“孩儿,我相信你会包好的,我们再尝试包几个。”我鼓起勇气,又小心翼翼地包了几个,竟然也包得有模有样了!我的脸上露出了喜悦,信心倍增之下包得更起劲了,也更好了,家人们都连连夸我。不一会儿,饺子就全都包完准备入锅了,我在厨房跑来跑去,躲在大人身后,看到饺子们在沸水里泡澡,我馋得都咽了下口水,想象着饺子的美味,心中默默计划着一会儿出锅后该吃几个饺子。

  不一会儿,饺子出锅被端上了桌,那香味随着热气蒸腾散发,令人不禁垂涎三尺,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很快就风卷残云般吃光了盘子里的饺子。我也心满意足地摸着肚子,好奇地问爸爸:“春节吃饺子寓意着什么?”爸爸想了一下,和蔼地对我说:“饺子和‘交子’是谐音,而交子代表新旧年之间交替的'时候,所以吃饺子代表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除夕包饺子既能品尝到美味的食物,也能让家人们欢聚一堂,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春节包饺子原来是这么有意义的风俗!在我的家乡,还有很多其他独特的东北风俗,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查一查。

家乡的习俗作文8

  从县城坐个多小时的车,再走十七、八里的山路,就到了我的家乡。

  家乡有二、三十家人,我家住在寨子的中央。由于爸爸、妈妈待人和蔼,所以来我家拉家常的人特别多,我家也自然成了聚会点。

  对于大自然我没有多大的欣赏能力,但我只知道家乡草青、水绿、山可爱。近年来,经常看到许多外地人来我们这里什么写生、照相、吃农家饭等等,还不时听到他们在议论什么“原始风貌”、“世外桃源”等好多我们听不懂的语言。

  家乡的节气很多,小朋友们最爱过节气,但我最喜欢的是重阳节。

  每年的`九月,粮食收获,糯谷进仓,大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

  “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那几天大人们碰到就爱说这句话。听说“老虎要咬妈”,我们小孩非常害怕,但看到他们嬉笑的脸色,我就知道是逗我们玩的。

  初八的晚上开始泡起糯米,第二天大清早就上蒸,我们只知道拼命的往灶里加柴。糍粑是非常耗柴的,蒸了快两个小时,糯米饭的清香已经由厨房溢进堂屋再散到院坝。我们认为已经蒸好了,但老爸老妈此时才开始捣炒香的黄豆。待它全部变成细面面了,又加上一大包白糖。豆面制好了,他们就起蒸,把雪白的糯米饭倒进窝。窝是大力士的乐园,你有多大的力都可以尽情往里使。大概有半个多小时,糯米饭完全变成了糍粑,此时男女老少就开始动起手来。

  农家人从不吝啬,糍粑好了,总是对着周围的人家高喊大叫“我家糍粑好了,我家糍粑好了”,希望有更多的人分享这种无尽的喜悦。

  夕阳照在山坡上,金黄的石蒜花光彩夺目。“走啊走啊走啊走,走到九月九……”家乡的大大小小都爱唱这首歌,而那“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的古老歌谣将随风而散,为此,我真的有些感到惋惜。

  而今,九月九又要来到了,朋友,来家乡尝尝我们的糍粑吧!

家乡的习俗作文9

  在很早很早以前,住在深海的龙王巡海归来,觉得腰间像是有针刺一样痛。龙王坚持不住了就去凡间看病。 龙王要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老郎中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按住腰,痛得满脸发青,就劝老人看病。郎中摸了摸龙王的脉门,吓了一跳,这人的脉门与人不同。龙王如实的说出了是龙王的事实。 说来也怪,龙王的病一下子就好了。郎中转身就走,可龙王拉住他对他说:“谢谢你,恩人。要不是你,我就性命难保了。”说完龙王一下子钻到海里。一会儿,就带着龙子和龙婆,端着一盘又一盘的海中珍宝向老郎中拜谢。 郎中说什么也不要。他边推边说:“只要龙王保佑人间风调雨顺就好了。”龙王想了想说:“好吧!那每年开春,你们人间只要仿我的身子扎成龙,敲锣打鼓叫我。我老龙保证凡是每一年都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年好气象啊!” 打那后,每到了春节。人们就舞龙灯,敲锣打鼓,以庆来风调雨顺。舞龙灯的习俗也一代一代地传扬到现在。

家乡的习俗作文10

  然后便是烤制。将月饼一个个整齐的搁置在一块巨大的长方形铁板上,几个人合力把它平放进巨大的、用红砖垒成的炉子里,下面烧着旺旺的木柴。月饼慢慢烤熟的香味儿会漂的'很远很远,烤制月饼的时候周围总会围着像我这样的一群小孩,一边好奇的盯着师傅在根据月饼的色泽掌控火候,一边急切的等候着自家的月饼可以快快的做好,第一时间拿几个在小伙伴们一起尝尝,那时的月饼总是搁置了几个小时,还是留着火炉里带着花生油香味的余热。

  中秋节快要到了的时候,各家都是要要走亲戚的。我有一个叔叔一个姑姑,六个小姨还有一个最小的舅舅。而我的爸妈都是奶奶家外婆家的老大,而叔叔阿姨们都渐渐各自成家,所以阖家团圆的日子各家的小孩子聚在一起就热闹非凡。

  中秋节那天天将黑未黑的时候,爸爸就会帮我拎着好多好多酒还有月饼,沉甸甸的,走一段路敲开大奶奶家还有三奶奶家的门,给她们送去这份礼物。这个时候的她们总是很开心,挽留我留下来吃饭。

家乡的习俗作文11

  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这味儿是从家乡喷香的腊八面里溢出来的。提起腊八面,现代都市里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记忆的尘埃,往事便会清晰地浮现眼前…… 在我家乡,腊月里最重大的节日就是腊月初八,……

  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这味儿是从家乡喷香的腊八面里溢出来的。提起腊八面,现代都市里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记忆的尘埃,往事便会清晰地浮现眼前……

  在我家乡,腊月里最重大的节日就是腊月初八,也叫腊日。每年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一大锅香喷喷的腊八面。家乡有句俗语叫“红白萝卜似疙瘩,母亲叫你吃腊八”,“疙瘩”是家乡的'土话,意思是说吃腊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腊八臊子”,这是展示姑娘、媳妇心灵手巧、烹调手艺高低的平台。家乡的“腊八臊子”做起来非常有讲究,是将猪肉、红萝卜、白萝卜、白菜帮子、豆腐等八种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丁(也叫“疙瘩”),然后佐以大葱、蒜苗、茴香等调料,用文火烩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别有一番滋味。

  做好了“腊八臊子”还要擀好腊八面。在家乡,新媳妇或小姑娘不会擀面是要被人笑话的。首先面要和的均匀,软硬适中,擀时要拿稳放平,用力要匀,先松后紧,先慢后快,富有韵律地一推一压,将面团擀成一张薄薄的面片。然后在摊开的面页上撒少许面粉,一层一层均匀地折叠。用刀切时,刀尖不离案,刀把缓缓抬,伴着“咯噔、咯噔”的节奏,面可以被切成长条形也可以切成菱形。然后,水开下锅,捞出面来,盛在碗里,再浇上提前炒好的“腊八臊子”,这样,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着白生生热气的腊八面就能上桌了。若再往碗里滴上几滴红艳艳的油泼辣子,更会让你垂涎三尺,吃起来酣畅淋漓,吃完后意犹未尽。

  “母亲叫你吃腊八”说的是腊八这天,嫁出去的姑娘无论是十里八里、无论是忙还是闲,都要赶回娘家吃上一顿母亲做的腊八面。这天,在乡间的道路上,你会不时地看见穿着一新的姑娘、媳妇们高高兴兴地回娘家。腊月天寒地冻,为了迎接女儿回来,往往是做一大锅腊八面,初八一整天都吃它。这天全家人端着一大碗腊八面边吃边唠着闲话,围坐在热炕头或是灶火前,温暖而惬意。

  吃完面后,母亲还叮咛儿女们给猪儿、猫儿、狗儿留下一碗,给树上、粮仓等地方挂上面,据说,这样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树木快长,人的身体也会更健康,这也寄托了家乡人追求平安、向往幸福的情愫。

  多想再吃上一碗家乡的腊八面啊!

家乡的习俗作文12

  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而此时也是让孩子了解传统春节,接受传统教育的最佳时机。

  这天晚上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祀、吃年夜饭、守岁。

  祭祀

  即祭祖,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这时我们会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国华人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这个传统活动对孩子来说非常有意义。这个活动,不仅能使孩子对自己的家族有所了解,还能教育孩子尊敬各位先人和长辈。

  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各式各样的年夜饭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

  南方新年有吃馄饨习俗,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

  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家乡的习俗作文13

  虽然现在保留的地方很少,但还是要说几句。

  金华仍然保留着端午节和元宵节的习俗。

  根据传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并有相关的习俗,如赛龙舟和饺子。在金华地区,有一些独特的习俗。金华到了端午节,无论你在哪里,你都别无选择,只能不回家。那是女儿们回到母亲家看望母亲的日子。送到他们母亲家的礼物是一包粽子(或一些礼物),俗称“端午”,可以从第一天携带到第四天。方言“四”与“嗨”谐音。母亲们喜欢她们的女儿来到第四天。俗话说“三天晴,四天离端午节的一个大中午还有。”农历五月初五午饭后,端午节结束了。现在的端午节更像是一个孝敬长辈的日子,年轻一代经常在这一天送绿豆糕或者各种营养品给长辈。

  其实可以说金华的端午节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金华的端午节不完整。原来端午节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灶上、床上挂菖蒲、艾草,以为菖蒲、艾草可以辟邪。还有流行的挂香包、推端午节驱走五鬼、“驱蚊驱虫”等独特习俗,现在都失传了。

  另一个是金华最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和娱乐活动。人们迎接灯笼是为了表达他们驱邪消疫的愿望,祈求丰收,保护人和动物的安全。在过去,元宵节是在元宵节举行的`。所以元宵节,又叫‘元宵节’,通常从农历正月初十开灯,20日散灯,14、15、16日最受欢迎。

  金华灯笼颜色多样,形状各异。七彩龙灯是元宵节的主要灯笼。龙灯最具代表性的数量‘桥灯’一般有一百多座桥,上百座老人桥,甚至上千座桥。桥灯分为两部分:“水龙头”和“灯桥”。水龙头用木板支撑,搭支架,竹简绑在板框上,形成刺龙形的外校棉纸。背面有几个条幅,背面是“天灯”,底部是“地灯”,在灯里做极细的蜡烛用来照明,灯桥下支撑木板,颜色鲜艳。每块木板长2 3米,宽18厘米,厚5厘米,两端各有一个孔,间距70厘米。灯支架安装在连接灯的板上,每块板上的两条龙尾是最后一座桥,呈龙尾形状。

  金华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城市。希望越来越好,而且会日新月异。

家乡的习俗作文14

  我的家乡是一个很热闹的一个小城市,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多的高楼,也没有那么多的车子,但是到了春天,宁静的村子就会有一种热闹的气氛,家乡的春节是特别重要的,春节里面除夕也是一个重头戏。

  在除夕夜,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团圆,幸福美满,只有到了除夕,我才能看到经常不在家的爸爸,才能享受到一家人的亲情,等到夜色降临,家人们全部都坐在桌子前面,讲着自己的经历和一年来的收获,不时还会发生笑声,这个时候,我才体会到曾经的真正的含义,等到吃完饭以后,大人们开始了打麻将,这个也是我们加上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这个时候打麻将不一定要输赢,关键的就是大家的联络感情,在这个时候,我们兄弟几个就会开始放鞭炮,各种各样的鞭炮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快乐。

  家乡春节的'第二个重要日子就是初一。在我的记忆中,初一是睡不成懒觉的,父母总是很早把我喊起来,穿上新衣服,吃完汤圆或面条,便开始我们的拜年之旅。初一拜年在我们家乡是一个很重要的习俗,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小孩子逢人就说好话,然后就等着大人的红包,大人当然不会这么容易就给红包,还故意"为难"一下你,把你弄得很急之后,再笑呵呵地把红包给你,现在看来这都是一些再美好不过的童年记忆。

  家乡春节的尾声就是正月十五,这虽说是尾声,但仍可以和除夕有得一拼,吃汤圆,闹花灯就是正月十五的特色。正月十五的时候,春节将逝,人们都即将恢复忙碌的工作,自然要在这最后的放松中狂欢一次。家人聚在一起享受完美味的汤圆后,便一起出门"闹花灯"。花灯会可是热闹非凡,各式各样的花灯挂满了整个会场,人群熙熙攘攘,不时还有几个小孩拿着精致的花灯从你身边挤过。两头"狮子"在会场中央狂舞,还不时引起一阵喝彩。一家人穿梭其中,赏花灯,猜灯谜,观舞狮,那种乐趣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时间过得诚真快,春节就这样过去了,我在心里面又期待另一个春节的到来,家乡的春节带给我温馨带给我团圆,不仅仅是鞭炮响起时的惊讶,不是收到红包的喜悦,而是它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团圆气氛,不一样的亲情,他是我们国家的文化底蕴。

家乡的习俗作文1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一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号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小孩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小孩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小孩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新年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下午时会有舞狮不断进入一户户人家,舞狮代表吉祥,意味福气来了,大家都十分乐意它们进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过去,家乡的新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小孩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

【家乡的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习俗作文11-06

[精选]家乡的习俗作文07-14

家乡的习俗作文(精选)07-08

家乡的习俗作文[精选]07-09

家乡习俗作文06-26

(经典)家乡习俗作文08-21

家乡习俗作文【精选】09-15

(经典)家乡习俗作文02-13

(经典)家乡的习俗作文02-02

[经典]家乡的习俗作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