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习俗作文

时间:2024-05-27 08:08:50 习俗 我要投稿

【热】家乡的习俗作文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习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家乡的习俗作文15篇

家乡的习俗作文1

  每年我最期待的就是过年了。过年有很多平时没有的东西。比如: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大红包。

  大年三十的早上,妈妈一大早就出门买菜了。爸爸也早早的把店门关了起来。今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大家都忙和着过年了。我们也不能落后。爸爸和我在忙着大扫除。而妈妈在忙着包春卷和包饺子呢!

  下午我妈就开始忙活着煮年夜饭了。我妈做的最好吃的非小炒牛肉莫属了。做小炒牛肉时,妈妈会先把牛肉切丝,之后会用生抽、料酒、白糖腌制一会,接着切生姜、葱花等。等锅烧热后放入一点油,有时候后放入生姜和蒜接着放入腌制好的牛肉一起翻炒,之后放上盐、味精和葱花。香喷喷的小炒牛肉就出锅了。

  吃过年夜饭,我又开始期待去拜年,收红包。连春晚我都没有认真看,一心只想着收红包。第二天一早我一大早就起来了。穿上了新衣服去拜年,经过漫长的路途终于到了。我们先去了姑姑家拜年。可以去讨红包啦!

  已到姑姑家,我就拱着手说新年快乐,恭喜发财。可是姑姑并没有说要给我发红包的意思。只是再问我的爸爸妈妈一些关于健康等问题。我只能和弟弟妹妹们玩一会儿,或者看一会儿手机。要走的时候姑姑终于给我了一个红包。看着红包里厚厚的大红票子,我心满意足地跟着父母去下一家讨红包了。

家乡的习俗作文2

  端午节快到了,说起端午节的习俗各地都不一样,但总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在我们家乡每到此时就会有很多习俗,比如门口插艾、吃煮鸡蛋煮大蒜,讲究一些的家庭是吃粽子、吃炸水饺、然后就是在手腕脚腕上系五彩绳,脖子上挂香布袋,鼻子、耳朵、肚脐抹雄黄酒。

  端午节的前一天大人们就到地里拔回一些艾插在门上,听老年人说,端午节拔回的艾杀菌驱邪效果最佳,把艾插在门口上,既起到杀菌作用,又能避邪驱鬼魅。现在在城里,一到这个时候一些山区的农民就会在野地里拔一些艾到城里卖给城里人赚钱,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乡的坡坡岭岭上到处长的都有,到了端午节你在地里检一些长的又粗又壮的艾拔下来,拿回家插在门上就行了。

  关于吃粽子、鸡蛋、大蒜,小时候我们也不知道什么用意,后来我才明白主要是纪念屈原。据《读齐谐记》载,屈原五月初五投汩罗江,人们听说后竞相划船来救他,但为时已晚,人们为了缅怀他,每到这一天,就会向江里投煮熟的鸡蛋、大蒜和用竹筒装着的江米,让屈原的在天之灵享用,以寄托人们对屈原的敬仰之情。但投进江里的江米常常被蛟龙偷吃,有一个聪明人就把江米包进棕叶里,再用五彩线捆上,蛟龙害怕这种东西,就不敢再偷吃了。后来人们为了求富祈祥,就用竹叶或者苇叶包成各种各样的粽子,从而演变成了一种求富祈祥的风俗。

  关于佩戴香包、抹雄黄酒习俗。小时候听老年人说是为了避邪,其实不然,据《帝京岁时记胜》记载:五月初,女人们剪“彩”叠“福”,用软布裁制成“老寿星”、老虎、蒜头等小包包,包里装上香草、薄荷、杨杞枝、艾草等中草药,给小孩带上,有的家庭用中草药制成雄黄酒,抹在小孩的鼻子上、耳朵上、肚脐上,主要都是防止夏天毒虫的侵袭。端午节佩戴香囊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佩戴芳香药物以祛除不祥和防止污浊气味的`侵袭,《楚辞.离骚》:“扈江离御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另据书载,汉代疫疠流行,“温气毒疠,千户灭门”,人们用薰草等7种药物,制成香囊“佩之可以疠”,由此可以看到,古代人们佩戴芳香药物香囊,与当时防疠流行有一定的关系。

  另据现代有些专家研究称,佩戴药物香囊能改善人的免疫状态,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所以民间习俗都有一定的出处,它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实践的结晶,也记录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也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家乡的习俗作文3

  大学毕业来广东湛江一晃快18年了,看到雷州半岛过年的一些风俗,不禁也想起我老家过年的一些习俗。

  我的家乡在安徽安庆市下面的一个小山村,家乡山清水秀,四季分明。祖祖辈辈在这里从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平时,大家都过着平淡恬静的生活,只有春节,才是最隆重最热闹的`时节。

  接祖送祖

  我们家乡腊月24才是叫小年。进入小年,春节序幕就拉开了。而进入小年,头等大事就是接祖宗回家过年。这天的傍晚,每家每户都要在宗祠里焚香放炮,告诉祖人:今天开始过小年了,儿孙请你们回来过年。然后,回到自己家里,每天摆上饭菜供品,供祖人饮食。到年三十上午,每家每户又要亲自到山上祖宗坟头,再次去祭祀,也是再次请祖人回来过年,怕有遗漏。这样的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初四的送祖。初四这天早晨,各家又摆上丰盛的饭菜供品,欢送祖人回去,叫送祖。表示新年即将结束,新春开始了,人勤春来早,祖宗也该回去开始耕作了。

  贴春联的寓意

  年三十,一般是下午,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前,只知道贴春联是一种喜庆的东西。随着自己大一点后,才听父母说:农村贴春联还有一层寓意,那就是以前大家穷苦,多数人家借债度日。而到年底,债主就不停地上门讨债。有些人只有外出躲债。但是,不管怎么躲,年三十还是要回家的。而债主往往就在这天守在你家里不肯走。这时,只有一种办法可以叫他走,那就是贴上春联。因为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农村有一种约定:只要人家贴上了春联,就不能再赖在人家要债了。过年大如天。要债只待来年了。

  守岁点灯

  可能很多地方都有年三十守岁的习俗,我们那里也不例外。以前,没有电灯,每到春节前,父亲早早将家里的煤油灯罩擦得光亮光亮。年三十晚上所有房间都要点亮灯光,而且要年三十、初一要连续点两晚,寓意来年兴旺。所以,这灯光很重要,要确保整晚不能熄灭。如果不小心被风吹灭,那家人心里就有点不爽;如果是被小孩子不小心点炮弄灭了,那是少不了一顿骂,或者几个手指“订板栗”。小时候,我们小孩子睡得早,父亲总是守到12点后,然后打开大门放鞭炮,表示新年到了开门红。一般门开得早越吉利,鞭炮越响越兴旺。

  年初一忌讳很多

  年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大家觉得这天心情如何,自然会预示一年的心情。所以,这一天忌讳很多,也有很多讲究。一般小孩子喜欢在年三十晚到各家拜年。过去农村人穷,小孩子去拜年至多也就讨得一支低价烟,或者一小串鞭炮。但是,初一一般就不去别人家里,也不走亲戚,小孩也不能伸手向大人讨要东西。据父母说,现在人富了,小孩子们反而不再串门了,没有以前那种浓郁的年味。再是初一不能打小孩,不能骂人,因为这天如果被打被骂,也许一年到头运气都不好;还有初一不能向地上倒茶水,如果倒了,预示出门会有风雨。

  读大学,参加工作,一晃出来22年了。虽然远在外地不能经常回家过年,但是,每到过年,却常常想起家乡过年的年味,并不时打电话给父母,问问他们过年的情况。父母说,虽然现在年味淡了很多,但是,一些常有的习俗还是保留的,也就象我们工作中经常要用到的流程,一步都不能少。

家乡的习俗作文4

  祭祖,是清明节中客家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个仪式通过烧香三拜来纪念已经逝去的亲人。

  清明节的早上,我还在睡梦中,被一阵阵声音吵醒,有叫喊声,有欢笑声,有狗吠声。起床洗漱过后,才发现,原来,大家都在忙着祭祖的准备,有拿着香前往祠堂的,有搬着大批红鞭炮到祠堂外的平地的。我也像往年一样帮着爸爸妈妈搬着鸡、鸭和酒到失去的亲人前面。爷爷奶奶也已经准备好了祭祖的工作,先祭拜上天,再祭拜菩萨,差不多经过两个多小时,转眼间已经到了七点半。我们匆匆忙忙吃完早餐,我和妈妈前往祠堂,等候族人们的到来。

  八点整的时候,族人们陆陆续续的到来了,见面后,大家互相问候,寒暄。年长的长辈们抱抱这个小孩,摸摸那个小孩的头,所有的小孩都浸在了收利是的海洋里,个个都笑逐颜开。在外工作的人都说些吉祥祝福的话语;握着长辈的手嘘寒问暖,祝福老人;同辈们见面后,相互问候,过去一年的状况,并祝福来年好兆头。

  八点四十分整,经过了长时间的祝福,族里年老而又德望的老人,大喊一声准备祭祖,青壮年们点燃大烛大香,将点燃的大香恭敬地交给族老们,媳妇们将几大把小香点燃后,分别交给每一个人。族老们站在第一排,下一辈的男丁站在第二、三排,孙辈的`男丁站在第四、五排,后边站着的便是媳妇们和女儿们。八点四十五分整,其中一位年老而德高望重的老人大声喊道:“大年三十,祭祖开始,一上香,再上香,三上

  香。”三旬上香后,族老们上酒上茶,媳妇们收回大小香插到香鼎上。接着,媳妇们和女辈们忙着烧纸钱给祖宗,妈妈立刻把我叫到跟前说:“儿子,去烧纸钱的火堆旁烤烤,把一年中身上的污渍烤掉。”青壮年们捧着几十盒鞭炮到祠堂平地挂好,等到纸钱烧完后,大伙们就接连着几十盒鞭炮陆续点燃,噼噼啪啪震天响,那仗势犹如排山倒海,气贯如虹。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的喜庆的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期待着来年的好年景,好收成。

  隆重而传统的祭拜仪式,寄托着人们对祖宗的挂念和感恩,通过这次祭祖仪式让我领悟了客家人的勤劳、团结和互助。

家乡的习俗作文5

  在我们国家,有很多节日,我们的孩子总是想着节日,因为每个节日,学校都会放假。虽然作业比平时多了一点,但是还有时间休闲玩耍。

  我喜欢假期,尤其是家乡的中秋节。因为八月的中秋节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可以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

  这里很棒。每年临近中秋节,妈妈和奶奶都会给我们包月饼吃,因为中秋节就是吃月饼赏月。妈妈和奶奶坐的月饼很漂亮。表面看起来不像大蛋糕,但上面的图案就像雕塑家雕刻的一样。其中我最喜欢月桂花花瓣的花纹,不仅如此,还有鲜面和洼地做的。主要陷阱是:红糖或白糖,然后加入一些芝麻、坚果、花生和葡萄干。做的月饼,不管是蒸的还是做的。只要端上桌,就会有一股清香可口的味道,让你口水直流。

  我喜欢中秋节。院子里,全家人是主桌,吃着月饼,喝着桂花茶,欣赏着天上的圆月。有时候,如果不在家的.家人不来,我们会一边想着他们,一边赏月。当我们看到天上的月亮时,我们想看到我们爱的人。俗话说“每逢佳节,要为亲人着想”。

  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种类繁多,但我仍然喜欢在家吃月饼,因为它们感觉很香很甜。

  我喜欢假期,但我更喜欢家乡的中秋节。因为中秋节代表团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多好啊!

家乡的习俗作文6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家乡在石泉,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会在不同的季节绘制出不同的景色,水会在不同的季节向你展现出它不同的舞姿,人更是热情好客,不管你们认识与否,只要你需要帮助,他们总是会放下手里的活来帮你。最令人喜欢的不是那的环境,而是那独特的风俗。

  我最喜欢家乡的春节,家乡的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大街小巷到到处张灯结彩,小孩子们把作业的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在大街小巷中快乐的`奔跑玩耍,大人们在家准备着年货,街上到处是美食的香味。

  除夕那天,天刚擦黑,几只烟花就迫不及待的冲向天空,在天空中绽放出朵朵鲜花,除夕之夜还要守岁,所以除了很小的孩子以外,几乎没人睡觉,除此之外除夕还有一项大的活动,就是吃年夜饭,每当此时,在外奔波劳碌了一年的亲人们都会回家感受家的温暖,在吃年夜饭时如果小孩子一不小心打碎盘子,长辈不但不会说你,而且还会愿你岁岁(碎碎)平安。

  这就是家乡的春节,这就是家乡独特的风俗。

家乡的习俗作文7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能够制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能够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期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鼎力大举,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各人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快乐,认为孩子有长进,除了鼓舞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各人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此刻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发信息拜年、打拜年。完美祝福:桔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期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境,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期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家乡的习俗作文8

  春节,辞旧迎新的日子。

  今天,我来说说我的家乡莆田是这样过春节的。正月初一又叫“初一早”,春节“初一早”要烧香,吃长寿面,长寿面(又名妈祖面,是莆田人过节过生日的必有民俗之一),“初一早”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每人一碗长寿面,寓意福寿绵长,平安健康。

  正月初二这一天,我们莆田人不串门,不拜亲,算是“探亡日”,这里面有个历史故事——戚继光抗倭。

  正月初三为“祝寿日”,这一天,人们手提肩挑红色的单盘或礼盒,内装寿面,肉类等前往祝寿。

  正月初四,莆田人“过大年”,又叫“做大岁”,听说是为了庆祝抗倭胜利,纪念戚继光,戚家军,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作大岁。

  正月初五跟正月初一一样,也是吃长寿面。

  正月初六到正月二十九都是莆田的`元宵节,堪称全国最大的元宵节。莆田闹元宵主要以菩萨巡游为主,也有爬刀梯,跳傩火,打铁球,摆棕轿,大游灯等民俗表演。

  这就是我的家乡春节习俗。

家乡的习俗作文9

  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的开端大约是在腊月二十几吧,一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孩子们也陆续放了假。欢天喜地的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象。

  早晨,家家户户忙开了。人们在门上贴春联。 “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 “ 福 字还要倒贴,就是 福 到的谐音,。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贴完了春联,人们纷纷在大门口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这红灯笼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孩子们便跑到大街上看陆陆续续来往的行人,这些人可不是走着玩的,他们有的'手里拿着谷子秸秆,有的拿着鞭炮,还有的手里拿着香和蜡烛,他们是要去祖坟上放炮,把老爷爷奶奶请回家过年,这只是一种形式,用来表示对逝去老人的哀思,放完炮后拿着烧着的香便回家了,到家后把香插好就开始上供了。妈妈的厨艺在我们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吃完饭后,一家人齐聚一堂开始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了,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

  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上空。孩子们和大人们都要看到很晚才去睡觉,那是在守岁。

  第二天,天没亮,人们就要起床包饺子,听老人们说,还不能闹出大的动静,不能大声说话,我也不知道那是为什么,挺神秘的。不一会,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去了。 “噼噼叭叭”,阵阵清脆的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你看,那些年轻的叔叔、阿姨,还有哥哥、弟弟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走着走着,他们来到老奶奶家。叔叔一见老奶奶就像跪下给老奶奶磕头,可是被老奶奶拦住了!“唉,你说你磕什么头呀!来块吃点瓜子,抽根烟!”“不用不用,我不抽烟!”。拜完老奶奶家,他们又去给大妈家、叔叔家拜年!

  迎来送往十几天,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点花灯、放烟火、玩龙灯、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打腰鼓,尽情宣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各色各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得花花绿绿的,“礼花”直冲云霄,“嘭”一声炸开了,天空顿时变得五彩斑斓,那微弱的火药却像七彩花一样绽放着。可好戏不长,“礼花”从天空中慢慢变淡,变淡,直至烟消云散;那边,一股冲击般的银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喷着,喷着。落下的便义无反顾跳出了银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万从空中掉落,给人极美的感觉;“噼噼啪啪,噼噼啪啪”,这震耳欲聋的响声一定是鞭炮!那热闹的的声音,也足以给20xx增添许许多多的喜庆了。

  那边暖烘烘的,旺火烧了起来,而且愈演愈烈,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滚,好像在呼唤着什么,也好像在喜悦地跳舞。人,物,中国,将春节愈演愈烈,带来了20xx的新气象!

  一眨眼到了年正月十七,春节就结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去上学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纷纷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标进发、努力了。

家乡的习俗作文10

  我的家乡位于福建闽南金三角的东南部——漳州市云霄县列屿镇。她背山面海、气候怡人。品种丰富的海鲜美食和淳朴善良的列屿人民构成了当地独特的风情。

  海边的人们大多以出海捕鱼为生,渔民们为祈求出海平安,每年会有很多祭祀活动。常听爸爸讲他小的时候过节的各种趣事。他说最隆重的要属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每家每户为这一天的活动要提前一星期开始准备,杀猪宰鸭,制作糕点等。当天的祭祀活动从傍晚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凌晨,烧的金纸也常把整个小镇笼罩在浓烟中。在祭祀活动后宴请亲朋好友,非常的`浓重。去年的中元节我正好在老家,体验了一把“别具风味”的祭祀活动,我发现从贡品上就和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各式各样的海鲜、水果、精致糕点,家人们一天就准备好了。祭祀活动的时间也大为缩短,没有见到空中的浓烟了。人们不再大力操办酒席,或亲人或三五好友相聚,并且实行了光盘政策。

  时代在变迁,古老的祭祀活动虽然隆重热烈,但是造成不少铺张浪费的现象。新时代的祭祀,在保留人们美好祈愿的同时变得更加环保、文明,这不正是一种进步吗?

  看着忙碌的家人,望着碧海蓝天,我的思绪飘得很远很远,我仿佛看到了,看到了明天的列屿镇变得更加美丽!

家乡的习俗作文11

  中国,一个文明古国,论起习俗,可谓“一地一样”花样繁多,单新年习俗,就五花八门。但亘古不变的是那份喜庆和热闹。

  在我的家乡,新年从腊月二十几就开始了。二十九家家都准备好年货,门上贴好了“福”,有的人家还挂上了两盏大红灯笼。这天中午,照例要吃顿好饭,还要拜神家。下午就该大扫除,门窗擦得亮亮的,屋顶扫的净净的,桌上摆满了瓜子和糖。小孩子们手中已拿上了大小的鞭炮,大街上整天都噼噼啪啪的'。大人们也已经在准备新钞,用来装红包。年前这几天热闹的很。

  晚上是要吃饺子的,一般是肉馅的,吃完了饭就去看看春晚。大人一般都不睡,可小孩子就顶不住,看完春晚,把新衣服放在床头,早早就睡下了。

  大年初一,凌晨六七点钟,就被妈妈叫起来了,睡眼朦胧的,一看见新衣服立马精神起来。穿好新衣服,好好打扮一番,就去拜年了,拜完年还要吃饺子。正月初一不让动刀,不让说不吉利的话,还不能吃荤,不过白菜馅儿的饺子还可以凑合的。吃完饺子好还要去给亲戚们拜年。晚上又是一顿大餐。

  新年那么热闹,那么让人留恋,不知多年以后这些习俗是否还能保留。但我想,不论怎么变,家人不变,一家的和乐不变,幸福就不变。

家乡的习俗作文12

  时间快速飞逝,没想到一眨眼之间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新年每个地方当然都有不一样的习俗,而我们沙县的习俗,自然是熏鸭腿。

  前一段时间,我这每家每户都用着一个非常大的无顶铁圆筒,上面盖着没用的'凉席,在那铁圆筒里则是一把把被熏的油光发亮、香气扑鼻的鸭腿,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记得小时候,奶奶拿着那个铁圆筒带着我,教我怎么做熏鸭腿。首先奶奶在铁筒下用木材烧起火后把铁筒放到了火上,我看到后不解,问奶奶:“奶奶,难道鸭腿直接放火上烤吗?”“傻孩子,怎么会呢,这铁筒下还有一个隔层嘞!”奶奶笑着摸着我的头,说道。“哦哦。”接着奶奶从装鸭腿的盆子里拿起一把把慢慢地放进铁筒内,摆放地集齐整齐。我那时还很矮,踮着脚尖,看着熏鸭腿。奶奶放好后就把凉席盖上,对我说:“这个鸭腿很快就会好了!你这个馋猫可要好好忍着啊!”

  随着时间的过去,熏鸭腿的气味就出来了,非常的香。到了下午,我终于等到了熏鸭腿做好,奶奶从里面拿出一把,给我,我吃着美味的鸭腿,心里不经变的甜了。

家乡的习俗作文13

  春节对于国人来说是个古老而又神圣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为地方不同,所以风俗习惯也就不同。我的家乡莆田习俗是这样的。

  初一这天,清晨起来大家换上节日盛装,燃放鞭炮,家家以线面、“福饭”(干饭)祭祀祖先,祭毕煮线面,寓意“福寿绵长”。

  初二不串门。初二在莆田是禁忌日,人们不敢相互串门。此习俗源于明嘉靖年间,英雄戚继光勇歼倭寇的故事,相沿至今。后来初二这天就成了朋友、同学之间聚会的日子。

  初三为祝寿、回娘家日,这天人们都给都会给60岁以上的老人做寿。新嫁娘,这一天由老公作陪,回娘家给父母拜年。

  初四是最特别的风俗。每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重过一次年,俗称“初四做大岁”,此习俗同源于倭寇窜犯莆仙的故事,为了纪念这一大事件,莆田地区都把时间改为正月初四晚重新过年,叫做“做大岁”,把大年除夕王称为“做小岁”,相沿至今。

  初五,如同初一,早饭,每人吃一碗面,然后出门游春或探亲访友。

  初六到二十九是莆田的元宵民俗活动,堪称全国最长的元宵节。莆田人闹元宵,主要以菩萨巡游为主。

  这就是我家乡福建莆田独特的春节习俗。

家乡的习俗作文14

  在我的老家甘肃庆阳,老人去世后都要“家祭”,“领羊”又是家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

  领羊通常在下葬的前一天举行,需要死者的全部家属、好友、邻里参加,耗时比较长,所以经常安排在晚上。事先由死者的女婿或儿子提供一头纯白色的羊,带到灵柩前,死者子孙们围绕灵柩跪成一个圆圈,德高望重的主祭者一手紧紧抓住羊,一手把醮了酒的黄纸在羊身上到处擦拭,接着往羊耳、鼻等敏感部位猛淋酒水,随后把羊放开。按照我们当地人的信仰,这时候死者的灵魂附着在羊身上。因羊受了刺激,就会自然而然地颤抖,把酒或水甩掉,这个动作就是“领”。羊顺利地“领”,表示死者对尘世没有牵挂,愿意放心地上路。酒水花散开的`那一瞬间,周围跪着的亲属们一起放声大哭,恭送死者的灵魂离开。但有时“羊”一动不动,就代表死者还有未尽心愿、未了之事。最重要的一位亲属就会走近羊,根据死者生前的相关事情,揣测其“不甘心”的原因,然后跪在死者的“灵魂"——羊面前,对其依旧称其死者生前的称呼,声泪俱下地告慰,并承诺一定帮助其实现未尽心愿,直到“死者”心满意足,羊浑身抖动,羊毛炸开,甩掉酒水为止。

  羊被“领”之后,必须要宰了。死者家属要用羊肉款待前来吊唁的亲朋或来帮忙的邻里,意味着死者的灵魂已经走了。此时死者的家属就在一旁哭着,表示自己无比的伤心。如果死者家人儿女多,一天可以领好多次羊,在这期间不得有半点闪失。

  庆阳的领羊的丧葬习俗做为一种礼仪文化,已流传上千年。虽有迷信色彩,但其本意蕴含着家人对死者的一种哀悼。

家乡的习俗作文15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过春节,人们总要贴春联、放爆竹和吃团圆饭。

  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都不一样,藏族人跳神舞,北方人吃饺子,而南方人吃团圆饭。土家人吃团圆饭时要关着门,不让外人进来,半夜的时候才开始吃,一直吃到天亮,预示来年越来越旺。

  而我们家乡的春节过得可有意义了。年三十爷爷写春联、写福字,爸爸忙着贴春联和福字,妈妈和奶奶忙着做米粿。许多人家还做米羹,说其它,这是我们家乡的特色,你们知道米羹怎么做的吗?让我来说说吧!把浸泡过一晚的大米用石磨磨成米浆,再加入干菜和肉类,最后煮成一锅,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我一次能吃上好几碗。整个下午,大人们都忙着准备年夜饭。到了傍晚,放过鞭炮以后,我们围坐在一起吃个团圆饭。

  正月初一,我们早早的`起了床,打开门放了新年的开门炮,随着鞭炮声的响起,我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天。我们穿上了新衣服,早上吃上一碗长寿面,意味着来年的长寿,长命百岁。早饭后,我们再去祠堂祭拜“老爷”。我们拿着猪头、黄豆、大米等,给老爷祭供。在头一年,人们把猪养得肥肥的,这是对老爷的尊重。

  正月初二,我们带上礼品去走亲戚、看望长辈。大人们聊聊过去一年的工作和新的一年计划,说说小孩的学习成绩。小孩们可以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玩游戏和放火炮。

  家乡的春节过得特别甜,不管出门在外的人有多远,每年都要赶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家乡的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家乡习俗作文02-13

家乡的习俗作文11-07

(精选)家乡的习俗作文12-28

【精选】家乡习俗作文11-26

(精选)家乡习俗作文11-27

家乡的习俗作文(经典)12-25

家乡的习俗作文[经典]12-28

(经典)家乡的习俗作文02-02

家乡的习俗作文【经典】12-17

家乡的习俗作文(精选)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