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的作文

时间:2024-01-15 14:11:55 习俗 我要投稿

习俗的作文精选(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习俗的作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习俗的作文精选(5篇)

习俗的作文 篇1

  我家住在宝鸡市,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都是非常热闹的。

  这天,人们都要闹元宵,整个小镇一片欢腾,大家兴高采烈,气氛热闹极了。

  元宵节的风俗是晚上全家人围在桌旁吃元宵,因为元宵表示团团圆圆,吃完了元宵大家就应该“闹元宵”。

  大家都欢天喜地地来到各自所在的院坝,开始放烟花。我和佳佳妹妹也拿出所有的烟花,妹妹兴致勃勃地点燃一个烟花的引线,顿时,五颜六色的火花迸出来,像是一个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缤纷,漂亮极了。“别得意,看我的‘金凤凰’!”我说完,立刻点燃了引线。“啾——”随着一声刺耳的响声,一只只金黄的东西飞快地冲上了天,“嘣”的一声爆炸了。接着,许多小金点撒满了天空,发出“嘣嘣”的爆炸声,突然,这些到处乱飞的小东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只金凤凰。

  “有趣!你们在这比赛烟花?加我一个!”原来是爸爸来了,他手里还抱着一个大礼炮。爸爸慢慢地点燃了礼炮,一下子,天空上缀满了美丽的“花朵”,红的,绿的',蓝的,黄的……是那样漂亮,它寄托着我们的快乐在天空中绽开……

  这就是我们这边元宵节的习俗了。元宵节真热闹,真开心。

习俗的作文 篇2

  清明节快到了,让人想起了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路上行人为何会给诗人断魂的感受呢?原来在细雨霏霏的.清明时节,人们前往吊念逝去的亲人,怎能不悲戚伤心啊。

  清明扫墓之风,始于北宋末年。《东京梦华录》有云:“寒食节第三日,即清明矣,凡新墓皆在此日拜扫。”可见清明时节初始不拜老墓,只祭新坟。后来发展为既拜新坟,亦扫旧墓,形成了汉民族清明扫墓祭祖的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许多民系扫墓祭祖的时日,而在梅州客家地区,却是“只闻清明粄飘香,鲜见行人扫墓忙”。清明节当天,客家人喜用苎叶、艾叶、白头翁、鱼腥草、鸡屎藤和使君子一类,制成颜色翠绿的青粄,俗称清明粄。清明粄含应节之意,还有健脾、怯湿、排毒等功能,嚼起来甜软可口,别有一番风味。

  客家人不在清明祭祖扫墓,而是把扫墓安排在春秋两季,即在年初六后的正月或中秋节前后,以免影响农耕。客家人不论走到哪里,都不忘回乡扫墓。有些身居海外的客家人,一到扫墓时节,便相约回梓拜祭祖先,正所谓“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扫墓要摆放三牲果品一类供品,点上香烛祭拜,礼毕焚烧衣纸,鸣放鞭炮;还须在墓头压上几片黄纸,名曰“挂纸”,客家话谐音“挂祖”。以往举族打祭墓,主祭人要行三跪九叩首大礼,朗读祭文。祭祀结束按年岁长幼安排部分男丁登席,余众发丁子钱。

习俗的作文 篇3

  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也是老人节,重阳节的时候要喝菊花酒,还要佩戴茱萸。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重阳节登高习俗的由来。

  从前有一个叫桓景的人,跟随一个道士在外地游学。一天,道士突然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会有灾祸。你快些回去让家里每人都缝制一个香囊,再装上一种叫茱萸的植物,然后佩戴在胳膊上。这一天,你还要带着全家躲避到高处去,喝点菊花酒。”桓景听了,赶紧回到家乡,并全部按道士的话去做了。到了重九这天,桓景家中的鸡狗牛羊果然全部暴死,而桓景和他的家人,则因听了道士的话,避免了这场灾难。从此以后,每到重九这一天,人们便借登高、喝菊花酒来免除灾祸。久而久之,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现在重阳节的活动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边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作为老年人的节日受到大家的关心,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习俗的作文 篇4

  烧艾叶,艾叶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驱蚊虫,小时候,在露天乘凉,只要点上艾叶,蚊虫就不敢近身,比现在驱蚊片、蚊香什么都管用,而且气味十分好闻。说到驱蚊,以前还有一种雄黄“炮冲”,点燃后冒出一股浓浓的、剌鼻的烟雾,将它置于床底、水井边等蚊蝇多的地方,不多时,便见蚊蝇横尸一地。

  在端午这一天,还有洗草药澡的风俗,用艾叶、菖蒲、马鞭草、大小蓟、香附草、鱼腥草、薄荷叶等熬出一大锅黑黑的药水,老人说,洗了“午时草浴”,身上一年都不会长疔疖,孩子多半不愿意洗,主要是受不了那股浓烈的药味儿,但毕竟拗不过大人,纵然是一百个不愿意,还是被扒光了衣服摁在澡盆里。现代人过端午已经没有这种味道了。

  我们这儿过端午少不得雄黄酒。其实也就是将雄黄混合在米酒中,便成了雄黃酒。不过现在喝雄黄酒的人不多,说是有害,其实雄黄酒的味道并不好,太冲,倒是不少人在房前屋后、里里外外、角角落落,用菖莆沾着雄黄酒洒个遍,孩子的额上也被大人用雄黄画了个“王”字。正如吃粽与纪念屈原有关,喝雄黄酒与白娘子故事也有干系:修炼了千年的.白蛇仰慕凡间生活,化成白娘子,与许仙结成恩爱夫妻。法海则视白娘子为妖孽,于端午日暗中指使许仙强劝白娘子饮雄黄酒,结果白娘子现了原形。

  过端午时,台州人还要给孩子们手腕、脚踝或颈间系上五色丝线,谓之长命线,用以辟鬼,因端午是五毒日,而非吉日,在天台等地的农村,至今有是日忌生子的说法。这一天,香袋香包也是少不了的,以前女子都会缝香包,用绸布裹苍术、雄黄等香药,也有用丝线织成网袋,内装樟脑丸的,取其驱虫辟邪的意思。其实啊,在我们台州,尚有一个独特的习俗,那就是“送端午”,送端午,又叫“望端午”,望,台州方言,即看的意思,即每年的端午节,已出嫁的女儿都会带着丈夫小孩,以及猪蹄、鱼、鸡、鸭(现在大多是一些中高档礼品)等一些土特产,到娘家与父母欢聚一堂,这很自然地使我们想起那首“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的歌。

习俗的作文 篇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有关习俗的作文:正月的习俗01-29

[精选]习俗的作文08-31

(经典)习俗的作文09-09

习俗的作文(精选)08-26

习俗的作文01-22

习俗的作文(经典)11-06

习俗的作文【经典】10-26

习俗的作文(精选)10-29

习俗的作文(经典)10-28

(精选)习俗的作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