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习俗的作文(精选38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习俗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习俗的作文 1
每年二月初二,爸爸都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并在这一天爆玉米或炒黄豆,还会吃春饼。我对此充满好奇,这是什么风俗呢?
原来在爸爸的家乡,二月二是“春龙节”。自这天起,传说掌管雨水的龙王抬头苏醒,雨水会渐渐多起来,万物开始复苏。
关于“春龙节”,有很多传说,最有名的一个和武则天有关。传说,当年武则天当上了女皇帝,让玉帝震怒。于是,玉帝下旨龙王,三年不得降雨。但龙王不忍百姓受苦,在二月二这天偷偷降了雨。玉帝因此将龙王压在山下,并扬言待到“金豆开花时”才能放了龙王。聪明的百姓将玉米爆开,并做好春饼,家家户户供奉上,救出了龙王。
从此,二月二那天,爆玉米、吃春饼、祭龙王就成了一种风俗。这既是表达了百姓们对龙王的感恩之心,也是对龙王的唤醒,祝愿新年风调雨顺,事事如意。
现在,供奉龙王的形式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春饼这种美食代代相传了下来。民以食为天嘛!每年春龙节,我最期待的事就是和爸爸一起做春饼。
大盆大盆的木耳、白菜、青笋、肉,光色泽就能让人馋涎欲滴。爸爸“当当当”地剁肉糜,我笨手笨脚地切白菜和木耳。一会儿,水灵灵的大白菜叶就在我的鬼斧神工下,变成了小月牙儿、火柴棒和青柳叶。肥嫩嫩的木耳也不能幸免于难,一根根细细长长的像蚯蚓,哈哈!但这些并不影响春饼的口味,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
“嗞啦”,“啊”每次爸爸煸炒馅料的时候,我都无一例外地帮他配音。既然是龙抬头的日子,那就该热热闹闹。厨房间,一时里炒菜声、尖叫声、锅碗声、欢笑声混作一团。龙王也会被我们吵醒吧?
每到最后一道工序煎春饼时,我都守着油锅,馋得口水直流,恨不得直接从锅里捞一个出来解馋。不知熟睡的.龙王是不是和我一样被这四溢的香味吸引呢?
爸爸离开家乡很多年了,每年过春龙节吃春饼时,就会给我们讲一些家乡的故事。我们一家人也会一起吃着美味的春饼,一起憧憬着未来一年的新变化。
这家乡的风俗,包含着思念,也充满了期盼。
习俗的作文 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诗,名为《元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节习俗,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知春节放爆竹、贴春联的习俗,当然,春节还有吃团圆饭、收压岁钱等等的习俗。
你们知道春节的由来吗?我们现在过的年,它有一个由来,虽说是传说,但却让我们有了现在的一些风俗习惯。
在很久以前,有一只传说中的怪兽:“年”。“年”会在每年的最后一天从深山中出现,来到山下的村庄吃人。人们虽然想除掉“年”,但是他们却束手无策。就这样过了很久,有一天,一个老人来到了村庄,它告诉人们“年”怕响声和红色。人们就放爆竹、贴红色春联,把“年”给赶跑了。到了现在,人们把“年”来的那一天称为过年,并保留了放爆竹、贴春联的习俗。
但现在,过年并不是只有一天,而是从腊八节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都算作是过年。腊八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喝腊八粥,腊八粥是用各种各样的米和豆子熬成的粥,就像是一个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喝了腊八粥,就到了腊月二十三,就要过小年了,有的人家晚上便会放炮竹了,这让人们尝到了过年的味道。听到“噼里啪啦”热闹的`鞭炮声,就知道除夕已经笑呵呵地走来了,晚上,家家户户都吃起了团圆饭,边看春晚边守岁,屋外还能听到鞭炮声。到了十二点的时候,那个鞭炮声才叫震耳欲聋呢,比打雷的声音还要响亮,除夕晚真是太热闹了!到了正月初一的时候,这天的情景与除夕相比却显得有些冷清了。大街上都是昨晚留下来的炮竹残渣,这一天,小孩们要向大人们拜年才会获得压岁钱。正月初一也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天,因为他们可以拿着压岁钱到处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到了元宵节的时候,大家都要吃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吃过元宵就说明春节已经结束了。
中国的春节有许多的习俗,我们应该要继承和发扬下去,让我们的春节更加有年味。
习俗的作文 3
一直以来,我最盼望的就是春节。春节不仅有好吃的好喝的,有烟花,还有家长们包的压岁钱……这些都是过春节家家必走的流程,但在不同的地区,总存在着一些独特的'习俗。
令我最难忘的家乡习俗,是春节那几天每次出行奶奶都要点上一节爆竹。我们就坐在车上在爆竹声中出行,就像一位公主一样。
曾经对此不以为然,知道某天某次,又一次鞭炮声响起,奶奶亲切的话语又一次响在耳边:“平安归来哦。”
心底的某根弦突然被触动,我突然懂得了奶奶话语中所包含的某种意思……
自古以来,逢年过节放鞭炮都象征着一种喜庆,代表着红红火火,象征着一种美好祝愿。
平安归来哦……
这不仅是一种家乡习俗,这是奶奶对儿子,对孙子孙女的祝愿。
平安归来哦……
我想,这也同时象征着奶奶的一种希冀。她辛辛苦苦地将父亲拉扯长大,看着他离开自己的身边去往别的城市安家,看着他娶妻生子……看着他一年中只能偶尔回家看自己一两次。但每次回家她总是笑着,嘘寒问暖。可那笑容背后,多少也包含着一种期望,一种失落吧?她期望他能带着孙子孙女门多回家看看。
平安归来哦……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我们看着那张笑脸出行。
习俗的作文 4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譭谤屈原。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屍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假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屍身。
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脖子上,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过,关于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麽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习俗的作文 5
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各种节日都各具特色。但最重要的节日还是春节了,由于地域的差异,全国各地过春节的方式均有不同。我的家乡重庆秀山是土家族自治县,每年春节,父母都带领我回秀山老家过年,而我的老家又座落在距秀山县城较偏远的一个小山寨里,这个小山寨的春节很有土家民族的风味。
大年三十的早上,每家每户的学生都要去商店买红纸自己根据家里的情况编写春联,无论编的水平如何、写的水平如何,它都象征了土家族人民除旧迎新的美好祝愿和希望。
贴完春联就由小孩子们贴年画,土家族年画是一种美丽的山水画、人物画、字画或其他画等等,它具有驱邪避鬼、拜祭祖宗、祈求富贵的画,家家户户布置得花花绿绿胜似仙宫。
贴门神也是老家过春节必须做的事,由长辈们在老家吊脚楼的大门上贴一种神象。每年春节必贴,图个吉利,也添气氛,驱鬼驱邪、增加喜色。听爸说:门神均是唐朝两位悍将,一位是勇猛无比的尉迟公,一位是百战百胜的秦叔宝。
接下来就是吃团年饭了,土家族的团年饭很讲究,比如吃饭时不能打破碗,如有发现便要注意人口损破。吃饭不能泡汤饭和喝汤,如果喝了汤水来年种田下地怕碰到雨天。要说吉利话,不打小娃,如打小娃,叫封印等等……
但全家人吃团年饭之前,必须先要进行几分钟的“叫饭”,听爷爷说这是土家族祭祖的一种方式,也叫摆饭。这是过年不可少的一种祭祀活动,先摆上丰富菜肴在桌上,不急于品尝,而是静坐凝神,将筷子放在酒杯或饭碗上,由爷爷悼念:“三代宗祖老少亡人,地盘业主古老前人前来吃饭饮酒”。念完后才能吃团年饭。
吃完团年饭后要进行“送亮”,就是三十日晚上,要给先亡送亮到坟前,在坟前点烧腊烛,摆上饭菜,燃放鞭炮以示怀念。
夜晚来临后,就是我们常说的“守岁”了,我们全家人围火而坐,这天晚上爸爸说要保证灯火通明,相传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三十晚上灯也不灭,家里的每一个地方都要有灯不能是黑处,黑处必藏瘟神、瘟疫,因此必须用灯火照明,让瘟神、瘟疫无藏身之地,来年人口清洁平安,无瘟疫流行。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也是我们土家民族的一些春节传统习俗,觉得挺有意思的,所以说写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但愿这种具有民族传统的的春节能够保存下来。同学们,有时间,你们也可以去我们老家秀山做客,亲自感受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吧!
习俗的作文 6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朋友,如果你来我的家乡,就可以看到重阳节正宗的民风民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阳节,正是看老人、饮雄黄酒的节日,我们家也正是如此。
在公鸡打鸣、太阳出来时,我们迎来了重阳节,姥姥听见公鸡打鸣,便拿了几根艾草挂在门头上,还说:“艾草不上头时,不能说话,不然不吉利。”
清晨,姥姥就开始打扫房间了,随后,又用了几根艾草扫了扫屋里的地板,我也学着姥姥拿了几根艾草,姥姥边扫边念着俗语:“艾草扫一扫,蚂蚁蚊虫都往外跑。”
刚出了屋门,姥爷拿毛笔,在我头上写了一个“王”字,还说:“写上这个,妖魔鬼怪都不敢骚扰你。”
临近中午,是我们小孩最开心的时刻,因为我们可以要食物了。小孩子们挨家挨户串门,还可以要两三块糖和一些小零食。
回到家中,家里变得和春节一样热闹,亲朋好友都来家中聚餐,厨房里也开始“叮叮当当”忙了起来,顿时,开始了一段交响乐:“咕嘟咕嘟”“呲啦”“叮叮”等声音此起彼伏。
吃饭时,客人们井然有序地坐着,饭也是琳琅满目:有糖醋鱼、四喜丸子、白糖赤米、手扒鸡等,只见姥姥给妈妈夹菜,爸爸给姥爷倒酒,小孩子们也吃着五花肉、火腿,大家其乐融融,这场面,如果你看了以后,你会觉得十分温暖。
太阳悄悄爬上了老枣树,我坐在摇椅上,听姥姥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在温暖的`阳光下,我就这样乘着凉风,晒着太阳,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习俗的作文 7
以前我们家乡过年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大年初一的前一天,我们家乡的人都把压岁钱放到新衣服里面呢。
现在我们过年还是有这么一个习俗,每当过年都是我最开心的地方,因为我都可以得到很多的礼物,也可以得到很多的压岁钱,大年初一也就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因为妈妈会带我去买玩具,有布娃娃,画板和跳绳,大年初一可热闹了!
元宵节到了也就是正月十五,我可以去买灯笼,我看见的灯笼处处张灯结彩,可真漂亮。有纱灯·冰灯·玻璃灯·还有走马灯,你们家乡有这些灯吗?对了还有的灯里面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可真美啊!
还有除夕的时候,我们可以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我们还可以喝出了香喷喷的酒肉,门外和门上都贴好了又红又好的对联,屋里面有美丽的画,可漂亮了,鞭炮的声音非常的大,我也很喜欢除夕!
我的家乡又美又漂亮吧!我喜欢我的家乡!
习俗的作文 8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而春节的习俗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现在许多国家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贴对联、福字、吃饺子等比较广泛。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并沿用至今,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还在屋门上、墙壁上、窗户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到了”。“福”字还有各种图案的,有寿星、寿桃、金童玉女、财神等。
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总之,春节的习俗有很多,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了新的形式,但是更主要的'是春节期间一家人能够其乐融融的聚在一起享受生活的美好。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国的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我们秉承并发扬。
习俗的作文 9
我的家乡在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其中最让我印象深的还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在这个振奋人心的日子里,我和妈妈一大早就起来包粽子,我是第一次包粽子,所以妈妈先给我示范了一次:先把粽叶裹成“粽行”,再往里倒糯米,然后把口子封上,最后对着粽子使劲一按,把粽子裹地严严实实得,我挺高兴的,心想:“这单,看我的!”我飞一般做了起来,可是,就在最一步时,却出了差错,我用力一按,粽叶直被我弄破了,我真大眼睛看着糯米纷纷“溜”出来
一直到了中午,我才勉强了十五个,我们把粽子放进了袋子里,吃了中,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赛龙舟。
我们一家进入了比现场,周围简直就是人的海洋,我紧张起来,谨慎地走进船里,我立刻变得摇摇晃晃了,失去了重心,我颤抖着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比赛开始了,船身开始剧烈摇晃起来,我赶紧抓住扶手,两眼紧闭,随着船的加速,一股风声传入了我的耳朵我心想:“完了,完了,要掉下去了!”
时间慢慢过去我胆子放大了些,紧张害怕化为乌有,我激动的睁开眼睛,看着正在努力摇摆的父亲,和被船卷起的“巨浪”,我张开双手一边感受清风一边为家人加油打气:“加油努力,加”
终点就在前方,终点后面不出所料有个用来投粽子的`圆圈,家人们使出最后的力气冲过终点,我也兴奋的拿起一个大大的肉粽,咬着牙,鼓足劲,往圆圈里一扔,正中圆心!“耶!”
端午节的夜晚,我们一家人围着桌子吃剩下的粽子,一边吃一边回味着赛龙舟的那些事。
习俗的作文 10
离过年越来越近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打扫卫生,贴年画。新年的味道越来越浓。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会心的微笑。
一天晚上,奶奶宣布:“我们明天蒸馒头。”听了奶奶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急切地喊道:“我希望我能马上蒸出来。”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今天我们做点准备。”我兴高采烈地和奶奶一起洗锅洗碗,准备面粉。我又仔细看着奶奶剁肉,想象着明天有一大笼热气腾腾的馒头出来。我忍不住笑了。
第二天早上,当我还在床上的时候,我听到了我奶奶在厨房里的“叮当”声。我赶紧起身跑到奶奶那里去看了看。奶奶说:“面条我已经做好了,正在发酵。下午可以蒸馒头。”我问我奶奶为什么要发酵面条,我奶奶告诉我馒头会很松很软很好吃。
午饭后,奶奶拿出馒头。只见奶奶用刀从面团上切下一小块,双手揉搓,用刀切成几块,然后用小圆棍把面团擀薄,变成面团。然后,奶奶一只手拿着面团,另一只手把馅料放在面团上,然后轻轻揉成一团,这样一个馒头就做好了。妈妈也在动手。不甘示弱的我像奶奶一样做了,但是做不好。反而把面粉弄得像个小老头,一家人看着我笑。我没有气馁,我继续努力,终于做出了一个像样的馒头。
最后几十个馒头准备好了。爸爸把馒头放在蒸笼里,爷爷负责烧火。随着锅里的水蒸气不断冒出来,馒头的香味也在屋内飘散。好香!过了一会,奶奶说馒头熟了,我就迫不及待的抓了一个,一边吹热风一边放进嘴里,一口咬下去。又香又软又好吃。
蒸馒头是我们的'新年习俗之一。一年的清香和浓浓的味道,让我回味无穷。
习俗的作文 11
产后一个月是“满月”。“满月”是新生儿可以和外界接触的第一天,也是产妇完成“坐月子”过程的第一天。所以在过去人们很重视这一天。是日,亲朋好友前来贺喜,多送些宝宝服、长命锁等物;也有随钱者,以红纸包装,上写“长命百岁”等吉祥语。主家则在这一天摆宴招待客人。满月这天,对产妇而言,济南地区叫“挪臊窝”。
产妇在这天抱着婴儿回娘家小住几日,以使孩子呼吸到新鲜空气,有利于母子身心健康。丈夫一家则借着大好晴天,将媳妇“坐月子”捂了一个月的.房屋收拾干净,凉晒被褥衣物。产妇回娘家后,姥爷姥娘要给孩子送钱,将钱以红纸包好用红线系挂于婴儿胸前。待到回到婆家时,由小孩的奶奶或其他女长辈取下红包,便取边唱道:“走得好,来得好,小子(或小妮儿)白头活到老。”
为祈愿孩子健康成长,老济南还曾流行“穿百家衣”的习俗。孩子未满月,亲眷们便开始向众邻家乞取零散布头儿,拼接成花衣服给婴孩穿。衣服样式多为大偏襟、和尚领,衣服上必有一紫色布块,寓意孩子将来多子多福。另外,过去济南还有“吃百家饭”的习俗。小孩会走路后,便让他拿着小饭碗到四邻六舍去吃“百家饭”,认为这样小孩长大后能有饭吃而且能吃遍四方。
抓周,也称“试儿”、“楂生日”,是婴儿满周岁时卜测他将来性情、志趣、前途和职业的一种礼俗。孩子过周岁生日那天,父母亲友将各式文具、玩具、生活用具陈列于桌,任由孩子随意抓取。俗信认为,孩子抓取之物和他的品性、前途有关。
譬如,抓取笔墨者,将来是读书人;抓取钱币者,主富裕;抓棍者,主长大后无饭吃等等。抓周习俗,起源于北齐时代。此俗现仍有见者,不过年轻父母已无笃信者,仅作为一种娱乐游戏形式而存。
习俗的作文 12
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差不多每一个月我们都要过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名俗节日。而且每一个节日都会有一种小吃。端午节就要来到我们身边了,粽子也要来到我们生活里了。说到粽子我的口水便快要流出来了,因为我很喜欢吃粽子。
端午节到来之前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便是包粽子了。这不我的妈妈和奶奶又要开始忙活了。我的妈妈刚把糯米泡好。现在我就要和奶奶一起去洗粽叶了。
“妈,我还不会包粽子呢,您能不能教我包粽子啊?”我恳求道。“行,反正包粽子还是蛮简单的,我就教你吧!”妈妈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请求。“不过,刚开始包很困难,你必须耐心点儿。诺,首先把粽子叶捆成一个圆锥形;记住,一定要捆的很紧,这样才不会漏出米来。再把糯米放下去,如果你喜欢吃红枣粽子,也可以在里面放几颗小红枣进去一起煮。然后再用一片粽子叶把装糯米的口盖住;接着用一条细绳或割叶青把粽子绑紧来,就完成了!”妈妈仔细地对我说。
不知道为什么,在妈妈面前的“乖乖女”粽子,在我面前又变成“调皮蛋”了,不管怎么弄,它都不听我的话,气得我真想大骂它一顿。最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妈妈的帮助下,“不成功则成仁”地包了一个粽子,虽然看起来并不雅观,不过,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个了。
到了端午节这一天,妈妈给我带上了五线绳,并嘱咐我一定不要折掉或坏掉,只有在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下了,才可以摘下来。据说五彩绳代表五色龙,可以降伏妖魔,驱走疾病。早上忙完之后,今天的主角登场了——白嫩嫩的粽子蘸上白糖,又甜又黏,又白又香,好吃极了!
五月五,端午节,吃粽子,龙舟戏水喜气洋洋。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习俗的作文 13
在古代,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叫屈原。他被皇帝开除了,因为他受到了叛徒的挑衅。但他仍然热爱他的国家。他终于跳进了河里。后来,人们有了今天的端午节来纪念屈原。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不复存在。然而,闽南仍有浓厚的民俗风情。
早上,每个人都会去割艾草。剪下的艾草挂在门前和屋后。整条街都是一片绿色,仿佛成千上万条绿色围巾在风中飘扬。这种艾草意味着驱除蚊子、昆虫和邪灵。
艾草祛邪的民俗流传至今,十二点更是令人难忘。
中午12点。每家每户都提着水壶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洗脚或洗脸,可以洗去你的'厄运。之后,人们将聚集在河边进行祭祀。不仅跪下,而且在贡品平台上还提供许多祭品,如鸡、鸭、鱼、酒、水果和蔬菜。当然,最重要的巧克力饼并不短缺。最后,其中六只被扔进河里喂鱼和虾。(这样屈原的尸体就可以躺在海底)祭品结束了。其余的贡品可以带回家吃,以获得一些运气和带来好运。
下午,端午节的另一个高潮;采莲。在一个穿着糟糕的醉汉的引导下,他带着一个木制龙头。龙首雕刻栩栩如生,眼睛明亮,威严神圣不可侵犯。随后是锣鼓、花童等。游行队伍将进入每家每户,舞动旗帜,拂去灰尘。主人应该招待客人,并送他们一些糖果和饼干。这支队伍有十多米长,由数百人组成。鞭炮声不绝于耳,锣鼓声响彻天空。动力真的不同!
在端午节,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得到一份礼物;香囊。颜色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绣有一些美丽的图案。据成年人说,香包里有很多好东西。余继祥,带着长辈们对孩子们的完美祝愿。
闽南的端午节总是那么独特和难忘!
习俗的作文 14
在我的老家仙游,有一个特有的习俗——做寿。
无论男女,只要是年龄过了五十,每逢整十岁就要做寿。在正月初三到正月初六,要办酒席,请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过来,为的是为寿星送上祝福。
人到齐后,随着一声开席的鞭炮声,做寿也就开始了。寿星家里围着一桌桌的人,大家都欢声笑语。
主人家开始上菜,大家就边吃边聊。
大概上了三四盘菜后,寿星就过来和每一桌的人干杯。有酒的喝酒,没酒的用果汁代替。反正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干杯,再给寿星说上几句祝福的.话。寿星听了当然开心,连忙叫我们多吃点,然后又匆匆地到下一桌去和客人干杯了。
做寿时,主人家必须上两道菜:莆田卤面和海蛎汤。莆田卤面其实就是普通的面,但配上一些配料:蘑菇、肉、白菜等,就变得极其的美味。海蛎汤也非常不错,没有放什么味精却也能让人一碗接一碗的喝。这两道菜就好像酒席的象征一样。但其实每道菜都是家常菜,主人把我们当作家人,而并非简单的
客人。所以是再简单的菜肴,也能吃出浓浓的乡情、乡味。
做寿结束时,又是一阵散席的炮竹声。客人要和寿星说声“祝您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啊……”然后感谢款待,寒暄几句也就走了。于是那几天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都在吃酒席,家家都在放鞭炮,好热闹!
客人不是为了蹭吃而来的。其实整个村子都像是一家人,做寿就像是为家人过生日一样。主人也是不收钱的。就是这样一个短暂而美好的仪式,有时办的比婚礼还盛大。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做寿。其实和过年也有点像——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开始,转眼又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消逝了……
习俗的作文 15
说到过年,每个人都是很期盼的。年,每年只有一次,但是过年的习俗就有很多了,放鞭炮,扭秧歌,逛庙会……那叫一个热闹!
说起放鞭炮,那可是有讲究的。相传,放鞭炮是为了驱赶一种年兽。当正午夜时,贺年的钟声响起,中华大地上放起了鞭炮,让人听了震耳欲聋。还记得小时候在外婆家,过年时外公点着了鞭炮的'导绳,立刻跑了回来,只见鞭炮咻的一声飞上了天空中,先是蹦的一声解体了,而后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小花,再分成多瓣依次爆炸,既好看又刺激。
说完了放鞭炮,下面这种习俗,你没什么耐心你是完不成的,那就是北方人特有的扭秧歌。扭秧歌是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性娱乐活动,来迎接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我有幸跟妈妈来到广场上看到过一次,她们神情喜悦,昂首挺胸地扭着十字步,我也被感染了,很兴奋地加入了其中。莫大的广场还有很多好玩好看的节目,舞龙,舞狮,踩高跷,还有非常有特色兰州太平鼓表演,庞大的队伍,真是壮观啊!
你知道“夫人要去祭花神”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吗?对了,这就逛庙会,这在我们刚学完的《父爱之舟》中有提到。庙会上什么都有,糖果,糕点,糖人,饮料,应有尽有,除了食品以外,还有一些小游戏,比如射箭,就是我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了。搭箭,拉弓,瞄准,最后射出去,这一系列动作我都是高手了!
家长们总是说小学生放假就像是神兽出笼了一样,就意味着年要到来了。年,既是小孩的解放之日,也是大人与家人团圆之日。过年这些天,全国上下都喜气洋洋,让人看了十分舒服。
习俗的作文 16
“老头子!快过来看看我挂的歪不歪……”“好嘞~”我从门外走进来,“奶奶,隔老远我就听到了,您小声点!”“来,大晨再看看歪不歪……”“嗯……西边那个……”我应声给奶奶指点起来。
大家一定好奇我们在干什么吧?其实,我们是在——挂轴子。
挂轴子,是我们平度过年的重要风俗,也是我很喜欢的风俗之一。轴子,一般分为“家堂轴子”和“财神轴子”这两种,它们两并列悬挂在奶奶家的堂屋正屋里,家堂轴子挂在西侧,财神轴子挂在东边。如果一个家族中有人亡故,就会在家堂轴子上写上他的名字。这其中,就有我爷爷的名字。
我爷爷走的早,奶奶是二婚,虽然这个爷爷对我们很好,但没有血缘关系,终究有点“生疏”。但每一次过年回家,看到爷爷的'名字,我都会觉得爷爷也在和我们过年,晚上我经常会去小院内看星星,数星星,总是不厌其烦,因为我一直觉得爷爷化为星星,在天上看着我们,一眨一眨,一闪一闪,他应该是最亮的那颗。
所以每次挂轴子晚上,我一定会去看星星,由于对挂轴子的喜爱,我还向奶奶打听过挂轴子的由来。年三十,就要把轴子请出来,摆正迎门口处,让人一进门就能看到。把轴子请出来之前,供台上一定要摆上很多好吃的,什么鸡、鱼、糖、干果、酒……统统摆上,等到晚上春节,老爷爷们就会来吃,等他们吃完走后,我们再吃,据奶奶说,这样一年里就会喜事满满,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记得有一年,我吃了供奉的一只鸡的鸡腿,这一年的朋友比往年还多!
这就是我们的过年习俗之一——挂轴子!也是我最喜欢的风俗之一!
习俗的作文 17
“丁零零”期末考试考完了,原本安静的校园,顿时喧闹起来了,考完试的同学表情各不相同。
在教室里,有很多同学在和我们班的三门课尖子—程门雪讨论考试的答案。程门雪说了一道题的答案,大部分同学都做对了,有的还兴奋地伸出两个手指头,形成“V”形,大声喊“耶”。小部分同学答错了,都深深地叹了口气,有的回到座位上,不再和我们对答案了。
以往考试考得非常好和程门雪在一次数学考试中,考了85分,我们的数学杨老师批评了她,下课时她忍不住哭了,因为她妈妈平时对她要求很严,她从来没有考过这么低的分数。她接受了那次教训,以后更加发奋学习,所以成了班上三门尖子。
记得有一学期,我平时数学每单元都考得不太好,但到了期末考试却考了一个96分,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这是我在复习阶段认真学习的结果,有付出就有收获,所以这次考试后我的数学学习劲头更足了。
平时考试都特别差的某某同学,因为最近这段日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所以他的成绩从四十多分考到了八十多分,平时考试出来总是垂头丧气的样子,这次却变成了狂喜。
我们班上同学平时沉默寡言的非常少,我观察了好长时间才发现,某某同学平时学习一般,但总是不动声色,觉得考得还可以的.时候就点点头或者就微微一笑。今天她在偷偷地笑呢,说明考得不错。
我认识同学们考完以后,大家的表情都不一样,反映出考得好与坏,但我们也要知道考得好的时候不要骄傲,考砸的时候不要气馁。
习俗的作文 18
夏季最令我难忘的节日要数端午节了,看着那三角形的粽子,就直馋人;闻着艾草淡淡的香味,吃着糯米夹着红枣的粽子,使人忍不住想起它的来历。
春秋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因被奸臣所陷害,不得不背井离乡。他想起奸臣陷害他人的场景,想起朝廷腐败的场景,一边走,一边吟诗。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江边,他叹了一口气,气愤地跳入汨罗江。村民们看见了,就拿起用竹筒包好的糯米,乘着小船,向屈原跳江的地方驶去。他们纷纷扔下糯米,为的是让鱼、虾、龟等动物吃饱之后,就不会再伤害屈原的身体了。
屈原跳江的这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在每年的端午节吃竹筒划小船,到后来变成了吃粽子,赛龙舟。
去年的端午节,依然记忆犹新。早上一醒来,便闻见一股艾草香味。我一骨碌翻下床,走到厨房,妈妈正在做粽子,妈妈说:“文博,我们一起包粽子吧,包完了我们就看赛龙舟去。”我答应了一声就跟着妈妈包粽子了。包粽子有个技巧,一只手托起艾叶,另一只手夹起一块红枣,放在艾叶上。将艾叶放在桌上,放少许糯米,把艾叶两边卷起来,一个完整的粽子就做好了。
大老远的.地方,就已经听到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了。桥头挤满了人群,岸边人山人海,五艘龙舟一字排开早已准备就绪,就等那枪声发号施令。只听得“砰”地一声响,五艘龙舟争先恐后,两岸的呐喊声不绝于耳。“一二,加油”一艘龙舟已到达终点,人们大喊胜利。
艾叶发出的香味,它是想告诉人们,不要忘记屈原,不要忘记五月初五,我们的习俗——端午节。
习俗的作文 19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约占人口的91%,同时,它也有着众多的习俗。
汉族是一个勤劳、能歌善舞的民族。北方闹秧歌,南方赛龙舟,北方吹唢呐,南方包粽子……
过年的时候,汉族人民就会放鞭炮、看春晚,无论你在遥远的国外还是在加班,都要回家和家人团聚,一起吃团圆饭。在除夕时,不能出门,非要出门,那就上山,下山时再拾两根柴下来,为什么呢?因为陕北方言“柴”不读“chai”而读“cai”与“财”同音,意思是希望在今年发大财。还有就是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放完鞭炮也不能扫地,就连家里也不能扫。是因为如果扫了地,就相当于把财运给扫没了,再说外面红色的鞭炮纸遍地都是,就像一张红地毯,红红火火的,有一种喜庆感。
过端午时,家家户户都会包好吃的粽子,有包圆筒形,三角形等形状,在北方主要是以小米、红枣、大米等。先是把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盛三分之一的水的容器里,一直装不下为止,再拿几块石头(不要太重)压上,用锅盖压好,先用大火煮1小时,剩下的用小火煮一个晚上,到了早上,再一个个晾好,咬一口,不硬不软,Q弹Q弹。当然,南方的汉族人民也包粽子,有肉粽子、大豆粽子、豆沙粽子,还有已经把炒熟的米饭和肉丁、蔬菜配在一起放进粽子的粽子。还有由于南方水多,还会举行盛大的`赛龙舟。
汉族还有许许多多的习俗,在宗教、艺术、服饰、饮食、婚丧都有独特的习俗,真可以说是一个才艺多多、能个善舞的民族。
我骄傲,我是汉族的一员!
习俗的作文 20
温暖的屋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象征着团团圆圆的年夜饭;一家人在门口前贴着春联、贴福字、贴年画;屋外,噼噼啪啪的炮竹声、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的声音、小孩玩闹的欢言笑语声……哪里不充斥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我的家乡泉州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都称“过年”,等过了正月十五这年就算过去了。你可别小瞧这十六天,“过年”的习俗细的吃什么、干什么都要遵守习俗做。这习俗虽多,可热闹也从未间断。
家乡在过除夕夜到正月初一凌晨是最为热闹的。在除夕夜晚要敬天公,零点一到,四处烟花炮竹响成一片,我们既要在家中万堂中设堂,摆上三牲(鸡、鱼、猪)、果子、清茶等贡品,并且燃上三柱清香、点烛拜天公。除夕这天晚上,不仅要守岁还要开正,开正就是除夕之夜守岁到十二点迎新年,祭拜天公的同时,放烟花炮竹,以表庆贺,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正月初一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了的新衣服,开始了新一年的第一天。新年的第一天早上忌吃粥,否则传说,第一天出远门都会天降大雨,被雨淋湿。早餐后,人人四处走访朋友亲戚,见面都要互道“恭喜、恭喜”。
正月初九,又是一个热闹的日子!这一天是天诞日,也就是天公(玉皇大帝)的'诞辰生日。这一天人们要放爆竹、点上一对红烛灯,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这一天的清晨前必须准备好许许多多的贡品,一家老小都要跪拜天公。一来感谢天公对全家这一年来的庇佑,二来祈福新一年的平安如意。年,就在这忙碌中过去,在这欢乐中过去,在这热闹非凡的习俗中过去了……
习俗的作文 21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据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如今的端午节也依然保留着很多美好的习俗,例如:吃粽子、挂香囊、赛龙舟……
粽子是在端午节必吃的美食。一到端午节,奶奶就会包粽子给大家吃。我喜欢吃粽子,更喜欢看奶奶包粽子。奶奶把洗净的粽叶娴熟地一折,卷成一个圆锥形状,然后满满地填上事先用酱油拌好的糯米,挑肥瘦相间的猪肉塞到糯米中间,按照螺旋的手法,将粽叶一层一层的.卷起来,像一个漏斗一样,把馅料紧紧地裹在粽叶里。卷到最后的时候,奶奶用左手大拇指把粽叶尾部轻轻压住,右手用一根棉线把粽叶聚拢扎紧,一圈又一圈,直到粽叶不散开为止,最后打一个结,粽子就包好啦。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包起来。经过几次尝试,终于完成一个。虽然粽子样子不如奶奶的好看,像个三角包,但是自己亲手包的,好有成就感啊。随着粽子的新鲜出炉,满屋子飘着清香的粽味。我忍不住剥开了一个,酱香的糯米配上入口即化的肥肉,满嘴留香,真个是好吃。
端午这天,还要挂香囊。香囊一般都用彩色绸缎或棉布包上白芷、甘草、丁香等中草药粉而成,外观小巧玲珑,佩戴在胸前,香气扑鼻。每年,妈妈都送给我一个她亲手做的香囊,祝福我健康平安。
赛龙舟也是端午必不可少的风俗节目。每到端午节,人们就组织赛起了龙舟。虽然我没有亲临赛龙舟现场,但我和家人每年都在电视上看赛龙舟的活动。龙舟在湖面一字排开,浩浩荡荡,好似一只只准备战斗的军队。比赛时,喊声四起,鼓声雷动,选手们一个个都奋力前进,场面十分壮观。
端午节还有很多其他的习俗,从古代延续到现在,在让我们深深拜服古人智慧的同时,又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乐趣。
习俗的作文 22
春节即将来临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过春节。因为大家可以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访友……
记得去年春节快来临时,我在家里学对联,我站在一旁看大人们对联,只见他们手拿一支毛笔,在墨水里蘸了蘸,然后就在红纸上了几个大字。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那一幅对联得非常工整,我见了就对伯父说:“能教我对联吗?”我清楚地记得伯父问:“你会用毛笔吗?你知道应该怎样对联吗?”我摇了摇头说:“不会。”于是他又说:“你今年又长大了一岁,居然连毛笔都还不会使用,趁着这个机会,我就教你几招吧。”听了伯父的话,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伯父告诉我,字时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然后又详细地告诉我应该怎样使用毛笔。听了伯父的一番话,我终于学会了使用毛笔的一些最为基本的方法。接着伯父又让我了几个字给他看看。我了五个字:“我最爱中国”。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刚使用毛笔吧!伯父见了笑了笑:“字倒是得不错,就是笔画不直。”
于是伯父又教导我:“每个字时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力量,在每个字时,用的力量要有轻重变化,这样出来的字就更有变化,看起来也更美观。伯父说完还示范地了几个字让我模仿。看着伯父的字,就是挺舒服。我照着伯父的样子试着了几个字,还真有进步,比刚才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开心极了。
伯父还告诉我,字要经常训练,多去模仿名贴。得多了,字就越越好看。在这个春节,我初步学了点毛笔字的技巧,真是比得了压岁钱还更高兴,还更实惠。
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是在街上卖的现成的,那是油印的,也很漂亮。总之春节对联是少不了的。
习俗的作文 23
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的习俗?如果不知道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节。端午节的别名很多,例如:端阳、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重五、诗人节、龙日等等。
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有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赛龙船、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学者闻多一认为,端午节是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瓜、黄鱼、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端午节的习俗很多,但是吃粽子是最流行的,现在我跟大家介绍一下包粽子吧!
包粽子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准备一些包粽子的料理:肉、粽叶、糯米、花生、枣核……现在我教你们怎样蒸粽子吧。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大号的锅里蒸,彻夜地煮。人们认为这样煮一夜。第二天一早就能吃到最可口的粽子,煮好了就能吃了。把粽叶剥开,晶莹透亮、细腻爽滑的粽子就来到人们面前。
听了我的介绍后,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这个有趣的节日有所期待呢?
习俗的作文 24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 ,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粽子。最后,将其中6个粽子投下河去喂鱼虾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香包礼物。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习俗的作文 25
“清明时节雨竞相,行人欲断魂。遥问酒楼哪里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如同唐朝大作家杜牧的名诗一样,每一年的清明节全是伴着毛毛细雨而至,它给人的觉得一直忧虑的。
我觉得,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又伴着毛毛细雨来临了。
这一天早晨,也是浓厚的天,彷徨了一会了,觉得格外忧虑,仍不是适合!被爸爸拉去吃完早餐,举起香纸,担起铁锹扫墓来到。
踏着道上的荊棘,沿着泥泞不堪的小道,大家赶到了老大爷、老太太的坟前。父亲把坟四周的野草祛除以后,我还在上边贴黄纸,插烧香就离开了。
诸多家人的坟前都来过了,大家又冒着毛毛雨,提前准备去长辈的坟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無心赏析;小鸟叫声,虫鸣音,我無心倾听,只图着前些赶到坟前。一会儿,大家来到。望着孤零零的墓葬,我禁不住一肚子忧虑。待父亲锄完草,贴好纸后,大家又取出冥币跪在坟前,将他们所有撒在坟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植物挨打得歪七扭八,周边一片萎靡不振。在此情景,使我一股想念之情溢于言表:想一想她们死前一件事的关怀,带来我的'快乐,想起她们临死前的遗书,我禁不住一阵寂寥,猛然泪如雨下。这时,父亲也落泪了。雨势并不减低,大家早已哭变成一个泪如雨下,好长时间才站立起来。
这时候,我看见了远方红火的杜鹃。听妈妈说,杜鹃别称清明花,它往往在清明节对外开放,是由于它是留念和抚慰亡魂的物件。因此,我跑了以往,摘了几束插在长辈的坟前,期待她们都能获得抚慰……
每年都是有清明节,每年都是有不一样的忧虑。这忧虑,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我憧憬在这里在雨中的忧虑,所以我憧憬清明时节的光顾!
习俗的作文 26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破五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五,到了这一天,人们都要放鞭炮,大扫除。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和妖魔鬼怪都轰出去,让它们离人们远远的,越远越好。接下来,人们会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扫到一个角落,便也将鞭炮从屋里放到了屋外,这时候,人们会拿来一个极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把它点燃,知道鞭炮轰隆一声,仪式才算完毕。
按照风俗习惯,在正月初五,人们还要吃饺子。在包饺子前,要点一支香,在那盛饺子馅的盆上边绕来绕去,然后才开始包饺子。这是将不好的运气赶来,再将它们包起来,煮熟了吃掉。包饺子又叫做“捏小人嘴”,因为包饺子时,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着饺子边捏,据说这样可免除谗言之祸。妇女在这天还要找出几件旧衣服来拆,人们把这称作“拆小人”,认为这样可以免霉运。
人们在破五那天还要祭五路神,就是户神、灶神、土神、门神、和行神。接财神时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这些民间广泛流行的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愿望。
习俗的作文 27
“过年了,过年了!”我们大喊着,这可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最红红火火的节日!我们过除夕总有一些习俗,下面我来说说我们过除夕的习俗。
首先,过年怎么能少了贴春联。这次,可是我自己亲手写春联。我拿来几张红色底的纸,再拿起毛笔蘸墨,便在这红红火火的纸上挥起毛笔,开始了我的'书法作品之旅。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未免有些失误。把撇写长了,蚯蚓变成了长蛇,或是手一晃,直直的线条成了上下起伏的波浪……最后写成的作品,简直是“千疮百孔”,“破烂不堪”,所以,只好再写一张。这一张,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认认真真,专专注注地写,一定要写好!终于,一副美观的春联展现在大家眼前,妈妈还把它贴在了我家门口,别提有多高兴了!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老家东阳的特别习俗——灌糯米肠。顾名思义,就是用糯米灌的肠子。灌糯米肠是个细活,工艺特别讲究,稍一马虎就坏了。如果糯米太多了,就会像炸弹一样,煮的时候会炸掉,但是如果太少了,吃起来就会不香。做好的糯米肠,十分滑,像一条泥鳅一样,仿佛要从我手中逃脱。灌糯米肠给工我们让除夕“年味十足”生活“多姿多彩”。
最后,就是一个最重大的习俗——吃年夜饭。一碗一碗香喷喷的饭菜从厨房中端了出来,有绿油油的青菜,犹如一块块绿翡翠,还有金亮亮的大黄鱼,在灯光的照耀下,像一块金子似的,闪闪发光,还有白胖胖的在年糕,它可是寓义着年年“糕”(高)的含义……这顿年夜饭,我们吃的干干净净,心满意足,似乎还想再吃一次,令人难以忘怀。
习俗的作文 28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提,小贩们也挂出了红红的春联和福字。过年前夕,许多人都十分忙。许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向家走去。
大年三十的晚上,妈妈就在厨房做着香喷喷的'年夜饭。而我却守候着电视机前,等待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我喜爱的春晚终于开始了,妈妈的饭菜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哇!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立刻开始吃饭了。我先夹了一个白菜馅的饺子,特别好吃,接着妈妈给我夹了一个海鲜味的,我摇摇头:“妈妈,我不喜欢这个味道!”妈妈非让我吃,还笑着说:“这个饺子最甜!”我咬了一口,见一块水果糖在口中,酸甜可口,好吃极了!原来如果吃到了带糖的饺子,这一年都会幸福甜蜜的。在不知不觉中新年到了,我们欢呼起来。除夕是指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夕当天,宜进行祭祖、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等活动。年夜饭过后,宜全家人围坐一起守岁,并摆上大年供品,如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叫作"平平安安"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宜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有黄有白,又称为“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灯火通明的居民区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请来了门神和财神以求全家人幸福安康,也寄予了新年的希望。
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安宁
习俗的作文 29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正所谓:冬至到,吃水饺。
过去,南宁人甚至把冬至提到了比年还重要的地步,在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冬大过年”之说。每到冬至,各家各户就要做汤圆、包肉粽,还要准备“三牲”拜祭祖先,举家欢饮。而在乡下,除了家家户户要做汤圆、包粽子外,在冬至那天所有外出的人都要到村里祭祖宗祠,然后合家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以庆团圆。
据传,南宁之所以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是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离春天已经不远了。冬至那天,各家杀鸡宰鸭,准备酒肉、果品、汤圆,而在外的亲人也赶着回来过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同时冬至对于农民而言,就意味着要对来年的生产、生活进行系统的安排和筹划,从这个角度上分析,确实是“冬至大过年”了。在民间还有“冬干年湿”一说,即如果在冬至那天天气晴好,在过年的时候则会遇上下雨天,十分应验。其中奥妙,也许是因为古人千年之总结,是经验之谈。
过冬节时,南宁人的餐桌上除了鸡鸭猪羊等佳肴外,还有一道特别的.菜——鱼生。这是因为民间有“冬至鱼生夏至狗”的讲法,也许是因为冬至时令气候较凉,切好的鱼生不易变质,入口时清凉爽滑美味。当然,南宁鱼生口感最好的要算横县的,横县鱼生还成功申报了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习俗的作文 30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仗”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仗,以噼里啪啦的爆仗声除旧迎新。放爆仗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隆。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恭喜。假如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快乐,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恭喜。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妙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安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习俗的作文 31
提起过年的时候,我们总能够想到压岁钱,而提起挣压岁钱的时候,我们也总能够想到去给长辈们拜年!
可是不同的地方,关于拜年的习俗也是不一样的!就比如在我从小长大的那个地方,拜年就是正月初一的早晨,家里的小孩儿挨家挨户的去长辈家拜年,如果就是有爷爷奶奶的话,那么肯定是要去磕头拜年的!但是如果就是村里的一些叔叔大婶的话,也就是去了说上一些吉祥的话就可以了!
那么拜年的时间是在正月初一的早晨!而且拜年的也基本上都是家里的一些小孩。
但是在我现在所生活的地方,拜年的确是成年人,就比如某人每年正月初一的早晨,是要去各家各户的长辈家拜年的,但是压岁钱却是在除夕夜的晚上,长辈们挨家挨户送给晚辈的!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送压岁钱的方式的时候,自己真的是特别的惊叹,因为压岁钱一般都是在新年的早晨得到的,可是在这个地方,压岁钱确实在除夕夜的`晚上就可以得到的!
当然,这只是自己经历过的两个地方,如果我们去了其他地方的话,可能还会有不一样的拜年习俗,也就是说的不同的地方习俗是不一样的!
如果就是你用心去看一些视频的话,那么即使你没有去过那些地方,你也能够从视频上了解到不同地方的一些拜年的风俗,其实那些地方都是不一样的!
只是关于拜年的寓意,关于新年的祝福,应该都是一样的,都是想着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每个人能够过得开开心心,顺顺利利的,财源广进吧!
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开开心心的!关于拜年的寓意应该都是一样的!
习俗的作文 32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我的家乡在大年三十那天,家家团聚,长辈们总会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个精美的红包给孩子们。我问爸爸为什么红包必须是红色的?爸爸告诉了我一个传说。
从前,山村里有一个无恶不作,无人不知的怪兽。它头如狮子角如镰刀,爪如虎爪,腿如大象之腿,尾如狮子的尾巴。一次,香味传到了年兽栖息的地方,它四肢一抬奔进村,隐藏了起来。到了晚上,月夜朦胧,这只怪兽,闯进了人们的家里,在每个孩子头上来回摸三下。当孩子哭叫时,父母因为睡得太沉,没被吵醒。村庄像死了一般的宁静,只有孩子的嘤嘤哭啼声。不久,孩子发起了高烧,受惊吓死了。人们又怀疑又惊讶又痛心。每天都如此。一户人家生了一个小孩在门上贴了一张红纸条,晚上夜幕降临,怪物——年兽又来到了村庄,看见那户人家门上贴了红色纸条,害怕极了,跳起来,极速奔回了丛林,再也不敢来了。
有这个传说,家家总是会在过年时贴好对联,倒贴福字。男孩子们手拿火种,噼里啪啦燃放鞭炮,女孩子们也会捂着耳朵,围着炮竹追着、闹着、笑着。或是大家坐下来,仰望天上的.七彩烟花儿。
听爸爸妈妈说,过年第一道菜是鱼,代表家家户户年年有余,可以年年有剩余,表示家庭兴旺和谐;第二道菜是生腐,代表来年会更加富裕,过上好生活。正月初一,总会端上脆脆的春卷,香味迷人,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吃春卷呢?原来,春卷在人心目中是春的象征,里面的白菜代表百财来聚,春日来临,来年更上一层楼,没想到吃得还有这样好的寓意呀!
家乡的风俗真是丰富多彩。
习俗的作文 33
吃饺子是春节习俗之一,要想吃到饺子必先包饺子,想必大多数人都会包饺子,今天说说春节包饺子的一点习俗。
春节包饺子是一家人除夕的一项集体活动,包饺子需要和面、拌馅、擀皮和包裹等多个步骤,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一般人家不买速冻饺子,需要自己亲手包制。记得小时候一家人一起包饺子是最幸福的一件事,包饺子时妈妈把炒花生、糖果和点心放在盘里,一家人边包饺子边吃东西,大家有说有笑,后来家里有电视机了,包饺子时还可以收看电视节目。春节的饺子与平时的不同,叫年饺,首先饺子馅放的肉较多、油也较多,一般在除夕前一晚上准备好,饺子面也在除夕前一晚上准备好,饺子面不能和得太软,盛放饺子的`物品叫盖帘(用高粱杆穿制而成),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了,就可以包了。为了春节早晨吃上美味的饺子,包饺子需安排在除夕下午进行,因为包早了饺子容易干,包晚了又会影响做晚饭。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讲究,第一个饺子由当家人来包,里面放入一枚硬币,这一盖帘饺子为第一帘,需初一早晨来吃,谁吃到这个内含硬币的饺子谁来年最有福气,以此鼓励大家多吃多福。放饺子前,需先在盖帘上均匀地撒上糁子面,饺子先放外圈,由外及内一圈圈摆放整齐,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包饺子时小孩子不能说一些傻话(不吉利的话),由于家里人口较多和待客需要,一般家庭需包三帘及以上的饺子。包好饺子只能说“包好了”或“包出来了”,不能说“包完了”,不能说“完”字等不吉利的话,然后放几个鞭炮表示庆祝。
春节拜年时,为了展示自家的劳动成果,还经常捎带一些年饺作为礼物与亲戚家的年饺交换,互相品尝,比一比谁家包得好看,谁家的饺子更香。
习俗的作文 34
放鞭炮,过年必不可少的风俗之一,这也是我们小孩喜欢过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猛兽 ,每年在除夕的晚上便会出来祸害百姓 。为了吓退这“年”,人们想尽办法,最后聪明的人们发现它怕响声。于是人们就在家门口放鞭炮赶走了 “年”这只猛兽……可如今,驱赶年兽的这个习俗被检测为污染环境陋习,并且还容易发生火灾,所以城里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这并不能阻挡我们对放鞭炮那颗炽热的心。每年过年,会有许多城里人回乡下过年,听呐!听到那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心情格外的喜悦与激动。
在众多鞭炮中,我最喜欢的不是火花四溅的仙女棒;不是古怪有趣的窜天猴;也不是五颜六色的'小金鱼,而是那最平凡与廉价“划炮”。它呈小小的圆柱形,全身被红色的纸皮包裹着,一火密封物,一头裹着易划燃物,里面包着火药。划炮玩法也奇特十分,最普通的就是拿着易燃的一头直接在装划炮的盒子的砂纸上划,再扔,最后蒙耳朵后还是会听见砰的 一声响。你是不知道我玩划炮时的那个激动呀!不知道是因擦火药的手法不熟练 ,还是划炮的质量欠佳,每次玩都不是那么顺畅,总要划几下才着,最后干脆一手拿火机,一手拿划炮直接点,哈哈!这下直接成点炮啦!点燃快速的放进空的易拉罐 ,砰的一声易拉罐跳个的老高啦!划炮虽小但它的威力不容小觑。这份快乐虽小却洋溢在我的心中。
“放鞭炮 ”喜庆的象征 。吃团圆饭放“大地红”、大年初一接财神也要放它、新人结婚也离不开它。“放鞭炮”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习俗的作文 35
你知道吗?新年有许多的传说和习俗,比如:吃鱼、拜年、给压岁钱……我写的就是——新年的习俗,请大家来听听吧!
你知道为什么过年要给压岁钱吗?这是因为一个传说,那就是“祟”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叫“祟”的小妖,据说熟睡中的小孩的头被这个小妖一摸,就会得重病。有一户人家,他们很老了才生了一个小孩子,他们害怕“祟”把他们的孩子摸出病,于是除夕时送给小孩子铜钱玩,不让小孩睡着。小孩把铜钱翻来倒去地包上红色的纸,可是小孩子玩累了,最后还是睡着了。夜深了,“祟”来到小孩的床头,准备摸小孩的头,这时,突然一道金光闪起,于是“祟”被吓跑了。所以人们每年除夕都给小孩钱,“祟”又和“岁”同音,故把它取名为“压岁钱”。
我还要给大家讲个“年”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当新年的前一天,“年”就会去村子里吃人,所以人们都很害怕它,又拿它没办法。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老人家,他说他知道怎么样能吓跑“年”兽。到了新年,人们按照老人家的指点,在自己家的'门上贴上了对联和“福”字。“年”来到村子里,一看惊呆了,当它准备进一户人家的院子里时,突然“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来,年兽被吓得跑回了山洞,再也没回来。以后,人们就在过年时贴春联、放鞭炮。
你还知道过年时为什么要吃鱼吗?我告诉你吧,那是因为人们希望每年都有剩余的东西,所以有了“年年有鱼(余)”。
其实,新年还有许多习俗,我就不一个一个写了,我最喜欢过新年了!
习俗的作文 36
众所周知,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
根据历史记载,春节早在舜帝时代就存在了,但它只是一个祭祀的日子,而不是一个节日。直到汉武帝从农历开始改历,春节才真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总共有4000多年的历史。
春节前叫“过年”。叫“春节”,是现代的东西。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中华民国成立后,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但其实春节是从腊八开始的。
春节有很多习俗,比如买年货、写春联、放鞭炮、做年糕等等。但是春节气氛最浓的是放鞭炮。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燃放各种各样的鞭炮:踢踏、跳猴、掉枪等。各种各样的鞭炮在除夕夜回荡,几个“鞭炮”突然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像仙女一样五彩缤纷。
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千户总以新桃换旧桃。”这首诗让我在现代也有同样深刻的感受。春节期间,除了放鞭炮,第二大活动是贴“福”字和挂对联。「祝福」的象征是什么?当然是幸福安康的.意思!但为了充分体现这种向往,有的人干脆把“祝福”二字颠倒过来,象征着“祝福到了”,以求暴利。
春节期间,吃团圆饭也是一种团圆的方式。除夕夜,家家户户的厨房闻起来都很香。不管是流浪者还是外来务工人员,除非万不得已,这个年夜饭一定要回来吃。所以,家家户户都很忙。
耶!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历代人民的瑰宝。它像珍珠一样明亮,像钻石一样珍贵。可想而知,在以后的岁月里无论如何我们都会传承下去!
习俗的作文 37
今年过年除了串门,收压岁钱,喝喜酒外,还有许多热闹的节目,我最喜欢的是——舞狮子。今年我们村有幸请到了舞狮子的团队来广场上表演,让我们大饱眼福,欣赏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来到广场上,只见人山人海,到处坐满了人,而周围仍然还有一大群人蜂拥而来,把我们挤得不知去向。我、爸爸妈妈好不容易从人堆中挤出来坐到位子上,心想:“村上好久没这么热闹了。”
过了一伙儿,等所有人都坐好,没有人再进出后,“好戏”开场了。只见一条红龙和一条金龙下各有数十人,这些人身穿黄色对襟上衣,腰间系着一条红色的 带子,下身穿一条灯笼裤,脚蹬白色布鞋。那两条龙各自转了几圈,像是在为争龙珠准备。随着龙珠的.时高时低,龙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看,那龙珠落到了地面 上,两条龙的视线也随之“落到”了地上,丝毫没有犹豫,也许是准备着先下手为强吧,谁也不敢掉以轻心,那龙身一颠一簸,蜿蜒盘旋。突然那金龙身子上下摇摆 起来,再一眼看过去,原来是因为那龙珠在摇,金龙跟着龙珠左右摇摆、上下起伏,可就是抢不到龙珠。这是在一旁“开小差”的红龙也活跃了起来,双龙争珠,谁 赢谁输呢?龙珠一会儿摇向左边,一会儿摇向右边,好像在故意刁难两条龙,两条龙也显出誓不罢休的样子,紧追不舍。看着这些活灵活现的腾龙,一种敬佩感油然 而生:如此高超的技艺,需要多久的时间和多少的努力才能学会啊?更何况他们作为一个团队,配合得那么默契!
一场精彩的舞狮表演,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的瑰丽,也使我感受到了我们民间高手众多,真是“藏龙卧虎”啊!
习俗的作文 3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一阵阵清脆的鞭炮声中,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在春节这一天会有很多的讲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就由我来向大家介绍我国的春节传统习俗。
说起饺子,我们一下子就想到的一定是那种在锅里、碗里翻腾着热气的白面儿水饺。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和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为了讨个好兆头,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吃上年糕。年糕有“年高”的意思,代表着人们盼望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意愿。“糕”与“高”同音,小孩吃了年糕,预示着新年中个子长得高,成绩节节高;大人们吃了,在新年中一定“福运高、财运高”;老人们吃了就是希望来年“福寿高升”。
关于春节,还有一个小故事呢!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年"怕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这就是我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你们说,这样的风俗是不是很有趣?
【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有关习俗的作文:正月的习俗01-29
汉族的习俗作文600字-习俗12-22
习俗的作文01-17
习俗的作文01-22
传统习俗作文-大屋谌的习俗02-01
立秋的习俗作文01-27
家乡习俗作文精选02-02
《家乡的习俗》作文01-26
端午习俗作文01-28
中国的习俗作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