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习俗作文

时间:2022-05-25 09:02:56 习俗 我要投稿

【精华】传统习俗作文八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统习俗作文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传统习俗作文八篇

传统习俗作文 篇1

  宗教佛教: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因强调借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始兴盂兰盆法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时期,法会活动呈现兴盛,官民共乐。

  到了宋朝的时候,儒、释、道合流日趋明显。民间流传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并将佛教的盂兰盆会与道教"中元地官节"相结合,而流行道士诵经普度众鬼,期使获得地官赦罪,获得解脱。

  因此民间习俗的中元普渡着重在祭祀孤魂野鬼,与中国传统对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变成"祭鬼",亦即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饿鬼但与道教和儒家的祭祀习惯不同,盂兰盆法会以素食施食供养。道教:"中元普渡"习俗是道佛习合的结果,民间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连救母的传说习合,把施饿鬼与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种民间习俗。

  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纸,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人们相信这样可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地方 每逢农历七月,我国的华族必定会隆重举行"庆赞中元",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或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

  寺庙也分别建醮,街头巷尾上演地方戏曲或歌台助兴,呈现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中元节的"普度"仪式,因组织形式上的差异,可分为几类,如街普(也称弘普)、市普、庙普(或称公普)等等。所谓街普,指的是以街坊为主的普度;市普是以市场为主的普度;庙普就是庙宇所主持的普度。

传统习俗作文 篇2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他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分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

  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传统习俗作文 篇3

  几千年前,见逐而作《离骚》的屈原先生,怀着一腔爱国热情,怀抱对祖国沉沦的悲痛,跳进了滚滚江水之中。人们为纪念这位为人敬仰的爱国志士,每年的农历5月初5(屈原跳江的日子)都会向江中投掷粽子(叶包饭,饭夹枣)。久而久之,这便成为一个习俗,而这天也被命名为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激发人们爱国热情的契机,每每打开粽子,眼前就会情不自禁地浮现一份流传千古的爱国忠魂……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端午节已不再属于中国,在不久前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颁布的新一批文化遗产中,端午节堂而皇之地成为韩国的文化遗产,不禁让众多华夏子孙大跌眼镜。我们在得知这条消息之后该做些什么呢?抱怨联合国相关机构处事的不严谨?批判韩国对历史的歪曲?或是为“粽子”的专利移交而感到惋惜?我想都不是,应该反思……

传统习俗作文 篇4

  即夏历除夜的辞岁家宴。家宴之前,有一系列的礼神仪式。清代诗人黄子云《山中守岁歌》对此写得颇为详尽:“……粘户重书郁垒符,插檐高折冬青树。茅堂洒扫豁心颜,博山一缕沉香烟。……大儿随行主家祭,稚女移灯封井泉。中天空光若电扫,知是邻家共迎灶。……黄昏促席饮屠苏,上座居然属老夫……”就是说,年饭之前,要扫地、插青、焚香,礼敬门神、井神、灶神和祖宗。而《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贾府的辞岁家宴,就更是礼仪繁复,令人咋舌。腊月二十九日,“两府中都换了门神、对联、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大年三十,“贾母有封诰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国府暖阁下轿”,进贾氏宗祠,隆重祭祖,然后回到荣国府。贾母“归了正座,贾敬、贾赦等领了诸子弟进来,贾母笑道:‘一年家难为你们,不行礼罢。’一面男一起,女一起,一起一起俱行过了礼。左右设下交椅,然后按长幼挨次归坐受礼。两府男女、小厮、丫环,各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然后散了押岁钱,并荷包金银锞等物。摆上合欢宴来,男东女西归座,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贾母起身进内,众人方各散出。”这段描写,不仅交待了年饭之前的礼仪,而且交待了年饭的内容:全家团坐,饮屠苏酒、喝合欢汤、吃吉祥

  果和如意糕等,那种贺岁祈福的气氛,真是浓得不能再浓了。

  而明代诗人何景明《岁晏行》反映的却又是另一番光景:“旧岁已晏新岁逼,山城雪飞北风烈。徭夫河边行且哭,沙寒水冰冻伤骨。长官叫号吏驰突,府帖连催筑河卒。一年征求不少蠲,贫家卖男富卖田。白金纵有非地产,一两已值千铜钱。往时人家有储粟,今岁人家饭不足。饥鹤翻飞不畏人,老鸦鸣噪日近屋。… …明朝亦是新年到,北舍东邻闻哭声。”苦役重税,苛政吃人,弄得除夕之夜,一片哭声,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礼神、敬祖、摆合欢宴呢?

传统习俗作文 篇5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传统习俗作文 篇6

  今天是立夏节,昨天妈妈回家的时候拿了一盒鸭蛋。妈妈先把两个鸭蛋在清水里洗干净,而后把鸭蛋放铁锅里去煮,煮好后用凉水冲洗一下放在桌子上。

  早上,妈妈又给了我一个鸡蛋。我套上塑料袋把三个蛋高兴地放进了书包。

  到了学校,老师说今天下午比赛顶蛋。我左等右等终于盼到了顶蛋比赛。老师说把自己的蛋都拿出来,同学们就纷纷拿出了蛋。我看见同学们带来了鸭蛋、鹅蛋、还有鸡蛋。

  老师又说每个人跟自己周围的同学比一比。我先和我同桌比了一比,我拿起一个茶叶蛋,同桌拿了一个白煮鸡蛋,我们抓住蛋的蛋尖,使劲力气两个蛋相碰,“啪”一声,我的蛋裂出了一个蜘蛛网。我马上又换了一个鸭蛋上场,这次我赢了芸芸、宁宁、烨烨,最后我被刘宁的一个茶叶蛋给顶碎了。

  我们班的烨烨和怡怡都带了一个鹅蛋,老师说让他们俩比一比,看看谁赢谁输。他们两个握紧蛋头,烨烨顿时很紧张。突然全班叫起了加油!加油!加油!女同学为怡怡加油,男同学为烨烨加油,教室里声音震天动地,“啪”的一声,只见烨烨的蛋裂了一个蜘蛛网。怡怡赢了。老师宣布今年的“蛋王”是怡怡。顶蛋比赛快要结束的时候,烨烨说下次要带个蛩龙蛋,硕硕说下次带个鸵鸟蛋,他们的话把全班同学都逗笑了。

  这一天我很开心。

传统习俗作文 篇7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高考试题库126如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在天津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

  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而这些菜往往具有某种吉祥的含义。比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则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

传统习俗作文 篇8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

  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

  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精华】传统习俗作文八篇】相关文章:

【精华】传统习俗作文5篇03-19

【精华】传统习俗作文7篇03-11

【精华】传统习俗作文4篇03-01

清明传统习俗作文02-10

端午的传统习俗作文03-22

传统习俗作文(15篇)04-02

春节传统习俗主题作文大全03-22

春节传统习俗作文6篇03-22

传统习俗作文七篇05-15

【推荐】传统习俗作文9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