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习俗作文

时间:2022-05-01 12:15:17 习俗 我要投稿

【必备】家乡习俗作文合集五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习俗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家乡习俗作文合集五篇

家乡习俗作文 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是王安石之作。每当读到它,我就会不由地想到春节。它可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各地的习俗也都不一样。今年我来到了我的家乡——浙江丽水港口村过年。

  在瓯江边,座落着一个美丽宁静的小村庄。那里的水清澈见底,那里的山绿得发青,像一块块碧玉。对了,还有一座大桥耸立在大江之上。没错,这就是我的家乡——港口村!

  腊月二十七,我和妹妹随着爸爸妈妈一起兴高采烈地回老家过年。一推门,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面而来。一看,啊,原来是爷爷奶奶,正在做我最爱的美食——冻米糖呢!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帮忙了!首先我们把糖浆倒入大锅中,等到糖浆变得粘稠时,就把事先准备好的炸大米、炸花生、炸面条、熟芝麻等食材放进糖浆里,继续翻炒,等到一锅的东西都融为一体时,就把火关了,把翻炒好的食材一股脑儿倒进撒满了黑芝麻的模具里,然后用滚轮把糖浆滚平,再静等一些时间,等到糖浆变硬,你就可以去掉模具,最后,还可以随心所欲地切成你想要的形状。冻米糖制作起来很方便,而且非常美味。我和妹妹两只小馋猫一口气吃了四、五块,停都停不下来。“别吃了,要不,年夜饭该吃不下了!”爷爷笑着说。

  吃完了冻米糖,已经快六点了。只见奶奶已经准备好了一大桌年夜饭,我们一大家子围在一起,个个喜笑颜开,一边干杯,一边互相祝贺新年快乐。

  年夜饭过后,我们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一年一度的春晚。春晚的节目依旧那么的丰富多彩,有搞笑的小品,有激动人心的歌曲,有优美的舞蹈,还有见证奇迹的魔术……各个节目都非常精彩,我们的眼睛被牢牢地吸引住了,生怕漏掉了最精彩的地方。

  “三、二、一,到!”随着春晚主持人一声呐喊,一声声鞭炮声也响了起来。我和妹妹跟着爸爸也该去放鞭炮了。这里不比杭州,放烟花是允许的。我们兴奋地放着各式各样的鞭炮,有会飞的火箭鞭炮,有会转的转盘鞭炮,还有惊天动地的“红地毯鞭炮”……但是最震撼我的还是“黄金万两”鞭炮了。一开始,它喷的火花又小又低,像一座“没力气”的火山,但是最后,它又“大发雷霆”,每一点火花突然爆发成了好几点,“劈劈啪啪”的声音好像再说:“哈哈,竟敢小看我!”五彩的烟花直冲夜空,带走了我们的烦恼,寄托着我们对20xx年无比的企盼,愿所有的人都健康、快乐、幸福……

  朋友们,这就是我老家的春节习俗。那你们老家的春节习俗是什么呢?赶快告诉我吧!

家乡习俗作文 篇2

  “今天是什么日子?”刚一回到家,妈妈就急忙问我。我不解地说:“八月十五,中秋呀!怎么了吗妈妈?”“哎呀,我就记得好像是过节!可是我忘记买月饼了!”妈妈懊恼地皱了皱眉。我听了妈*的话,顿时明白了,原来是我这个忘性极大的妈妈把今天这个重要的节日给忘记了。

  中秋节由来的传说有很多种,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嫦娥跟后羿的神话故事。这么重要的团圆佳节妈妈居然也能忘记,我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我想起来啦,今天我买了饺子皮跟鲜肉、香菇,还有你最爱吃的马蹄跟虾!我们干脆包饺子吧!”妈妈兴奋地说。包饺子?我疑惑地看着妈妈。妈妈得意的告诉我:“饺子表示了一家人团团圆圆。饺子中的肉馅就代表了我们,用饺子皮来包饺子就代表吧我们和起来——团圆起来!”哦,原来这样,我恍然大悟,对妈妈竖起了大拇指。

  包饺子咯!

  妈妈先把这些菜切成菜泥,肉泥跟不同的菜泥混在了一起,这样就可以包出:马蹄虾仁跟香菇肉馅的了。只见妈妈左手拿着饺子皮,右手拿小勺子把调好的馅料舀一勺放到饺子皮中间,再用两只手熟练地包了起来。哇!眨眼间,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饺子就在妈*的手中诞生了!妈妈把它们整齐地码好了放在了盘子里。我在一旁看着,心里一直在嘀咕:这么容易,我一定也行!我对妈妈说:“我也要包饺子而且我包的饺子一定比您报的饺子更漂亮千百倍!”妈妈听力我的话,狡猾地冲我笑了笑:“好呀!你先去洗手。”于是我高兴地洗了手,在椅子上包起饺子来。

  我心里默念着妈妈刚刚包饺子的步骤:左手拿饺子皮,右手把馅料舀到皮的中间,接着用皮把馅料包起来……呀!我的饺子怎么开膛破肚啦!好可怕!我完全没想到这竟然是我的“作品”!我羞愧地说不出话来,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以为妈妈准会笑话我,结果妈妈只是摸摸我的头说:“你想包好饺子,一定要静下心来,不能急躁,要慢慢学习,熟能生巧,什么事不能想着一蹴而就。”我惭愧地点点头,妈妈见我听懂了,就手把手地再教我包起饺子来。

  在我跟妈*的努力下,一盘盘美味又漂亮的饺子很快就诞生啦!虽然我包的没有妈妈包的好,但是也是有模有样,可爱的胖胖的。我正欣赏着我自己的得意之作,妈妈却突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我疑惑地看着她,妈妈忍着笑说:“刚刚妈妈不小心把面粉摸到你头上了,这下我们家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饺子啦!”

  噢,原来是妈妈把我当成“饺子”包起来了!唉,我这个粗心大意的妈妈!

家乡习俗作文 篇3

  家乡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既不依山傍水,又无名胜古迹,因而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灵秀之气了。这里土质粘硬,极能保墒,虽是全县数一数二的产粮区,但因为交通不方便,因而粮食成了家乡人唯一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家乡人淳朴厚道、生活悠闲,一代又一代地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生不离村、死不离家”是家乡人最执着的信念;“宁爱家乡—捧土,莫恋他乡万两金”更是家乡人恪守的律条。“一捧土”是夸张了点。但哪一个人又不对自己的家乡怀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呢?不说别的,单就家乡古朴醇厚的风俗习惯,也足够你咀嚼、回味上一辈子的了。

  家乡的风俗习惯很多,五花八门。但在诸多的风俗当中,人们最重视的就是“过年”这一节日了。

  “年”指的是一年将终、一年伊始、两年相接的那一段时间。俗话说:“大人怕年,小孩盼年。”过年的时候,最发愁的是大人,最开心的就是小孩了。不说那一阵子忙乎,单就过年的开销,也够大人们头疼的了。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样不需要钱?但“宁穷一年,莫穷一天。”咬咬牙,拿出几乎一年的积蓄,该讲究的讲究,该将就的将就,有什么困难,过完年再说。“穷汉盼来年”,那是一种希望吧!小孩呢,好吃的自然少不了,就连衣服也都换了渐的,更重要的是在过年过程中,那种开心和喜悦的感受呀,让你在一年当中,都在咀嚼和回味……

  刷新房屋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但“祭灶神、请财神”更是过年的重要内容。年前三两天,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隔年饭”了。也许是取“有余”的意思吧,在过去,吃饭是个大问题,不管今年收成如何,总得希望来年好过呀!“隔年饭”的内容自然是种类繁多,主食大致可分面食、米饭两类。其次便是肉、菜之类的副食了,家庭富裕的人家准备的多些,不富裕的人家准备的少些,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只是“因家而宜”罢了。

  紧忙着,已到了年根那天,贴对联是这一天必须做的事情。先是写,买上几张红纸,涂鸦乱抹也行,为的是增添些喜气,讨个吉利罢了。看着一幅幅你亲手写成的对联又被你亲手一幅幅地贴满了院子和街门,内容且不必说,单说那满院子的喜气、满心里的喜悦,也尽够你欣幸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不单纯是今祝愿吧?

  打扫了院子,就该“垒旺火”了。这可是一件细活儿!先用砖把底座垒好,低了不行,点燃的时候旺火易塌;高了还不行,这样点燃比较困难,底座内要有充裕的燃烧空间。然后就是炭块儿的挑拣工作。炭的大小、薄厚、平整程度都必须符合要求。垒的时候,先把体积较大的炭块放在底层,然后由大到小,层层堆砌,越垒越高,直至封顶。炭块儿与炭块儿之间的空隙要大小适当,这样既利于炭块儿之间的黏结,又利于火苗的穿出。封顶时,在顶端放上写有“旺气冲天”字样的红色条幅,用小炭块儿压住,就大功告成了。“旺火”的位置必须正对家门, “旺气”能否“冲天”并不重要,能“冲门”才好呢!

  剩下的时间就是等待了,俗话叫“熬年”。过去,玩牌、拉话儿是熬年的主要方式;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和计算机,看电视节目便不觉得枯燥,和网友聊聊也是一种愉悦。大约“熬”到11点50分左右,人们就开始了紧张的忙乎。一股股浓烟从各家各户的院落冲天而起,弥散了整个夜空,偶尔听见一两声炮竹的声音。不一会儿,烟轻了,代之而来的是连成一片的红光。密集的`炮竹声响起来了,各式各样的烟花也燃放起来了。旺火燃烧声、炮竹声、哨响声、笑声合在一起,汇成一曲节奏和谐的旋律;红的、蓝的、黄的、绿的光构成一片星的世界、花的海洋……耀眼的五彩缤纷、扑鼻的缕缕清香、悦耳的各种声响,使你忘了自己身在何处,心在何方?这是天上人间的气氛。不,这分明是人间天堂的景象!甚至比人间天堂的景色还要美。

  天空渐渐地暗了下来,笼罩在村子上空的烟雾也渐渐地消散了,偶尔还听见零星的炮竹声,不时空中闪现出一两朵耀眼的光花来。不一会儿,大地完全寂静了下来,一切都象陷于无尽的沉思之中,像在思考着来年该做的一切事情……

  第二天,人们又早早地起来了。“春早人勤”、“一年之计在于春”,是该有个好的开头。风轻轻地吹拂着,院落里、街道上、甚至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纸屑,那不是春风剪出的花儿吗?一切都象是新的,新衣、新裤、新的面容。太阳比往常格外的明;人们也比往日格外的亲。你一声问候,我一句祝福,不也体现了人世间最温馨、最诚挚的情义么?吃过早饭,是孩子们最活跃的时候,“拜年”是孩子们最愉快的事儿,东家进,西家出,蹦着跳着瞄、唱着、笑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所求的不是得到了多少,而是大人们那种比平时更和蔼、比平时更慈祥、比平时更宽容的神情……

  现在,家乡仍保留着许多淳朴的风俗习惯,甚至有的已披上了科技的色彩,但“过年”的风俗至今未变。儿时的许多记忆都渐渐地淡忘了,唯有“过年”的一桩桩、一件件往事,常常使我魂牵梦萦。长大以后,想起儿时的往事,难免有一种失落之感,以至于一反常态,常盼着“过年”。倘若能从记忆深处挖出些什么闪光的东西来,那仍然是家乡最淳朴的风俗习惯——“过年”。

家乡习俗作文 篇4

  我们家乡有个习俗,只要谁家小孩满十岁了,准在初八那天请所有的亲朋好友吃饭,什么七大叔,八大姨,都要来,今年刚好赶上,又有人过十岁生日了,我和妈妈带上礼物,一大早便出发了。

  这个亲戚属于那种不是特别熟的,不熟到什么程度呢?见了面,我连他叫什么,该怎么称呼他都不知道,毕竟,一年就见一次面啊!到了他家,很龙套地向他拜了拜,说了句“新年好”!主人便把我一人请进了里屋,留我妈妈一人在客厅,至于干什么,不看我都知道,要交礼金,也可以理解为份子钱,但未成年人是免费的。哈哈。

  过年时,中午饭吃的特别迟,一般是在一点或者两点时才吃的,这时,大人们可以聊会天,把小孩子们放在一边,小孩子们这会无非就是看看电视,玩玩游戏,轻松自在。

  要到吃午饭的时间了,但你吃饭总不会站着吃吧,你首先得会“坐席”坐席也有讲究,辈分越低就要坐在离门口越近的地方,在吃的时候也有讲究,不能翘二郎腿,这样对主人们不尊重。不能大声喧哗,会影响别人,也很不礼貌,吃完饭后,更加要注意,不可以擅自离位,必须等大家都吃好了后才可以离开。吃完饭后,要把筷子放在桌子上,千万不要放在碗上,这是一种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因为只有在有人去世的时候,才会这样摆放碗筷,如果没有人去世这样摆放碗筷,可以说是客人对主人的诅咒,是非常没有礼貌的表现。

  上完菜后便没有过多的规矩,反正就是吃,吹!吃饭时大家谈的很开心,什么话题都有,说说你今年的工作如何,孩子的成绩如何,一派和谐,从话中透出的是对亲人的怀恋与关心,主人将鞭炮烟花燃起,在这本不安静的和谐中增加了几声重重的喜悦。桌上的菜有很多,各式各样,但少不了鱼,年年有鱼,年年有余!

  也许桌上并没有山珍海味,也许在一起吃饭的都是普通人,但是,在年中,在平常的菜也是被大家所喜欢的,家人在一起,哪都有年夜饭。

家乡习俗作文 篇5

  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 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必备】家乡习俗作文合集五篇】相关文章:

【必备】家乡习俗作文合集6篇04-13

【必备】家乡习俗作文合集7篇04-09

【必备】家乡习俗作文合集六篇04-02

【必备】家乡习俗作文合集9篇03-20

【必备】家乡习俗作文合集八篇03-12

【必备】家乡习俗作文合集8篇02-27

【必备】家乡习俗作文九篇04-10

【必备】家乡习俗作文五篇03-24

【必备】家乡习俗作文7篇02-20

【必备】家乡春节习俗作文四篇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