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公文写作常用的十个技巧
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无论从事专业工作,还是从事行政事务,都要学会通过公文来传达政令政策、处理公务,以保证协调各种关系,决定事务使工作正确地、高效地进行。可以说,能否驾驭并熟练运用技巧,直接关系到公文写作质量。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公文写作常用的十个技巧,欢迎阅读。
一、简称。其形式有二:其一,以“数词 + 共词”样式,把比较复杂的、往往是排比的若干词句的共同成份抽取出来。这种简称的好处是不仅节省字数,而且可使文章表达得简洁明快,受众易记易操作。“数词 + 共词”常常出现在一些政策性短语里。其二,缩节固定短语或专用词组,保留关键词素,比如,把北京大学简称为“北大”,把政治协商委员会简称为“政协”。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情况下出现的简称,一定是社会普遍认可的或经“该机关的上级机关规定”的规范化简称,切忌随意精简。
二、模糊。所谓模糊就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外延不确定、内涵较原则的弹性词语来表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其特点是用外在的模糊来表现内在的准确本质。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可以化繁为简,使语言简洁准确,而且便于受众灵活处理事务和解决问题。比如:“全会指出,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其中,“总体上”“不少”“这些问题”等词,若换作精确语言来表达,有可能难以言尽。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准确,是确指语言所不能及的。问题的关键是在实际操作中,要搞明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以一种什么样的语言来“模糊”?这里没有唯一答案,只能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合理使用。
三、庄典。即庄重、典雅。这是公文语言使用中的一个特殊现象。从原则上讲,公文语言要求简练、准确、朴素,尽量少用修饰语和修辞方法来表现主题。要“直言其事”,不要遮遮掩掩。从本质上说,公文的这一语言特色,是公文必须坚持逻辑思维而非形象思维的结果。因为公文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办事”和“办成事”,而非让受众产生审美愉悦。但在有些场合,合理地使用庄典,会大大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如:2009 年 10月 1 日,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后,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开头这样写道:“全国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隆重聚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在这个喜庆而又庄严的时刻,全国各族人民对于伟大祖国的发展进步感到无比自豪,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和中央军委,向一切为民族团结、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勋的革命先辈和烈士们表示深切的怀念,向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爱国同胞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关心和支持中国发展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这里,庄典作为一种方法得到了巧妙的运用,即突出了新中国成立60 年大庆的节日气氛,拉近了领导人与听众的距离,使得讲话从开篇起就庄典而富有文采。庄典作为一种应用文的表现手法,在开(闭)幕词、专题集会演讲、主题报告、即兴讲话中出现的机会比较多。
四、用数。运用准确的数据来说明情况或分析问题或证明观点,是公文常用的写法之一。“数字可以把某些用数量来实现特征和本质的事物说得更精确、更简练。”比如,“2008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30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9%;物价总水平涨幅得到控制 ; 财 政 收 入 6.13 万 亿 元 , 增 长19.5%;粮食 连 续 五 年 增 产,总 产 量52 850 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财税、金融、价格、行政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进出口贸易总额 2.56 万亿美元,增长 17.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924 亿美元。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1 113 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781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 761元,实际增长 8.4%和 8%。”用数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逻辑性,故常被广泛使用于公文的写作过程中。需要提醒的是:1.用科学的方法获取数据;2.坚决杜绝假数据进入文稿;3.注意数字前的修饰语选择,尤其是要能够正确区分和使用诸如“增加了”“增加到”“降低到”等词汇。
五、引据。在公文写作中,引用相关的政策法规、会议精神、领导批示、工作安排等作为说明问题的依据,其目的就是让人信服。首先要以恰当的方式注明被引内容的出处,是何人在何时何地所言?还是哪部政策的哪一款?其次是要杜绝因需而篡改引文内容,确保引文内容的原汁原味。举下段话作为例文:“《江泽民文选》生动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江泽民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我们十三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和开拓的结果。”
六、铺排。从形式上通常表现为两种:其一,若干个字数相同或相近的短语叠放在一起,使文稿语气简洁明快,富于乐感,气势又昂然纸上,增强说服力与感染力。例:“面对国际国内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力应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不断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治国理政的干部队伍。”其二,排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营造气势,烘托文稿的主旨。例:“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分句与分句之间表达意思的不重叠,不要只有形式而无内容。应该是“花开两朵,两朵各表”,不要搞成“花开一朵,表了两次”,这其实是一种只求形式与声势而忽视内容与主旨的错误做法。
七、对比。正与反、新与旧、中与外、今与昔,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我们不仅会发现孰优孰劣,我们更会明白该选取什么,摒弃什么,歌颂什么,鞭挞什么。因此,恰当地运用对比,除了直观上增强文稿的生命力外,更重要的是告诉公文的受众“怎么做”和引导他们“做什么”,这也是公文作用的最终体现。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成立时仅有 50多名党员、处在秘密状态的党,发展成为拥有 350 多万个基层党组织、7 000多万名党员,在 13 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千锤百炼而更加坚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公文写作使用对比需注意:不论什么情况下,对比的两面都应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不要为了突出一方而虚构另一方。
八、下定义。也就是下结论,给判断,出答案。“XX是 XX”、“XX 非 XX”的表达形式,可以解决“是”与“否”的问题,也经常出现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例:“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使用下定义的形式很简单,重点、难点则在于因何而得出结论。使用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论证问题时,应慎之又慎,切忌随意、无据和盲目。
九、演绎和归纳。通俗地说,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表现在公文写作中,演绎一般是“先给政策”,再具体“细化政策”;或者先下结论,再以客观的论据论证结论。例:“促进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中西部地区校舍维修标准,国家财政安排 32.5 亿元帮助解决北方农村中小学取暖问题。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国家助学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投入 223 亿元,地方财政也加大投入,资助学生超过 2 000 万人;向中等职业学校中来自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和农村的学生提供助学金,每人每年 1 500 元,惠及 90%的在校生。”与之相反的是归纳,归纳是从一般到特殊、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作为常用的写作手法,归纳在现今公文运行中的使用概率是极高的,即使在古代,也被广泛使用于应用文的写作中。比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一段极为著名的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此人皆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也。”这也是经典的归纳法的例文。
十、句逗。句逗,不是句读。句读者,标点短句也。句逗,是在公文的写作和修改过程中,在不影响文稿中心意思表达的情况下,巧妙灵活地切换句号和逗号,能使文稿抑扬顿挫,有起伏和曲线之美,大大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例:“我年轻时曾长期工作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树种,叫胡杨。它扎根地下 50 多米,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其顽强。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世人称为英雄树。我非常喜欢胡杨,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这段话里共有五个句号。若以逗号来替代句号,并不影响文稿中心意思的表达,但表达效果却远逊于前者。
【拓展】
公文写作指导
1、公文的含义
公文──就是公务文书。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处理各种事务中形成的体式完整、内容系统的各种书面材料,或称文件。
2、公文的特征
一、有鲜明的政治性。
二、有法定的作者。法定作者,即有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
三、有法定的权威和特定的格式。作为机关的喉舌,公文可以代表机关发言代表制发机关的法定权威。因此,制发公文必须统一格式,不能各行其是。
四、有现实的效用。
3、公文的作用
一、有上传下达、互通情报的作用。
二、有工作依据和凭证的作用。
三、有宣传教育的作用。
四、有规定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
4、公文的格式
公文的格式一般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或机关用章)、发文时间、抄送单位、文件版头、公文编号、机密等级、紧急程度、阅读范围等项。
公文写作要求要点
公文写作有四大要素:材料、主题、结构、语言。
(一)材料
选择材料有四个环节:材料的占有、鉴别、选择、使用。
选择材料有四个原则:围绕主题、材料典型、真实准确、生动新颖。
(二)主题(主旨、发文意图)
确定主题的依据:以实现写作目的为依据;以材料本身的意义为依据。
主题与标题不完全是一回事。一般情况下,标题最好能够充分反映主题。
(三)结构
总体要求: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文章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开头、层次、段落、过渡、照应、结尾
标题:有公文式、文章式
开头:概述式、目的式、开门见山式、引述来文式、无开头式
层次: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因果式、时序式、三段式
段落:提行式、条款式、篇段合一式
过渡:过渡词、过渡句、过渡段
照应:首尾照应、文题照应、前后照应
结尾:强调式、期求式、希望式、说明式、秃尾式
(四)语言
公文词语要准确、简洁、平实,尽量不要修饰,减少形容词、比喻句等。
公文一般有专用语言。分为:开头用语、承启用语、引述用语、批转用语、称谓用语、经办用语、表态用语、结尾用语。
公文的表达方式:叙述、议论、说明三种方式
叙述文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议论文三个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证的方法有例证法、分析法、引证法、对比法、因果法。
说明文的方法主要有:定义说明、分类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
一般情况下,说明文最多,叙述文其次,议论文居后。
公文的内容无非是“理”和“事”,或论理或叙事,或以事证理,或以理论事。公文写得好不好,就看事说得清楚不清楚,理论得明白不明白。一篇好的公文,需要做到的最基本要求,就是直述不曲,表述准确;条理清楚,结构严谨;语言平实,简洁有力。
【公文写作常用的十个技巧】相关文章:
常用公文写作技巧04-26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常用公文的写作02-09
公文基础知识与写作技巧08-07
公文写作基础:公文写作要点07-19
公文写作:公文基础知识及写作01-30
2016年行政公文写作要求的技巧04-26
公文写作基础:公文写作层次和段落05-22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公文写作与处理02-08
公文写作写作基础11-10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讲义:常用文书的写作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