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民俗作文汇总七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俗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民俗作文 篇1
壶镇镇地处丽水、金华、台州三市的交界处,位于缙云、永康、磐安仙居四县市腹地,自古有“浙南北窗”之称。传统饮食以“粥捞饭”为主体,配以五谷杂粮。番莳、洋芋为主要副食。特色风味食品主要有:土索面、橡涂、千层糕、榛子豆腐、敲肉羹、烧饼、米炮糖……在传统民间娱乐中有演戏、迎灯、迎案,其中规模最大是迎案,队伍多、表演形式五花八门、内容丰富。此外,还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富有特色的缙云壶镇话!
一、 我的发现
1、从家乡的特色小吃中发现我们壶镇有哪些独特的民俗风情?
2、说说我们家乡话的语言特色在哪里?
链接:
一、壶镇米炮糖制法:糯谷浸泡于水,数日后捞起,置饭甑内蒸熟、洒干脱壳即成“发米”,大火将“发米”炒成“米炮”。冷却后加入花生米等和食用彩丝,以煎好的麦芽糖搅拌,经压制、芝麻敷面,切片包装。技师专门加工制作最佳。
二、索面卵:家来客人,或家人生日,以索面卵招待。索面即土制面条。大碗底垫肉片,索面堆成"丘",上封炒肉条,鸡蛋饼盖顶,或置剥壳白蛋一双。
三、迎灯:大多在元宵节进行。种类以龙灯为主,有板龙、鞠龙、布龙等,另有狮灯、台阁、转车以及花样繁多的花灯。板龙少则数十洞,多则数百洞,长达数百米。迎前由各家自行糊制,迎时点炮拼接,鸣锣开道,所到之处,鞭炮相迎,外村设饭茶招待,并以糖果,粉干等相赠。其时春苗初秀,龙灯出村,进入麦田,称"龙踏麦",谓日后必定丰收。结束之夜,非闹个灯破龙断,精疲力尽,决不罢休,俗称"掰龙肉"。
四、重阳庙会:每逢重阳节(今老人节)即农历九月初九,全镇各村组织“扭秧歌”、“铜钱鞭”、“唱联欢”、“罗汉”、“打腰鼓”、“十八狐狸”等民间艺术表演队到赤岩山“会案”表演,然后到各村游行,沿街演唱,以表达丰收喜悦。活动一般持续10余天,参加人员不分男女老少。据记载,这个传统庙会已沿袭数百年。
民俗作文 篇2
春节民俗,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岁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年”叫作春节,因为春节—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称其为春节。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需要的食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均短几笼子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年终于来临了。
进入腊月,人们便开始忙碌,一直忙到腊月三十日,过年便正式开始。大年三十晚饭前,家家户户必须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收拾清整,贴好大红对联(有丧服的人家贴黄色或绿色对联)及门神、窗花等,大门及堂屋、卧室、灶房、牲畜圈等处都要贴相应的对联。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点腊烛、烧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之后,全家大小便共聚一桌吃“团圆饭”,俗谓“团年”。晚上,各家灯火通明,炉火熊熊,老少彻夜不眠,围炉“守岁”,俗称“坐年根”。在守岁的同时,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换新衣,包饺子,迎接新年的到来。待到子时(相当于今23时—1时),万家鞭炮齐鸣,意为“接天星”,“迎财神”,有的还摆上香案,行跪拜之礼。据说谁家鞭炮响得最先,财神就先光临谁家。然后,便是晚辈为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也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孩子。同家分居的人,便开始相互奔走拜年,通宵达旦,直到初一的早上。
安康人从初一到初十,还有以观看天气的好坏预测五谷六畜是否兴旺的习俗。相传每天的天气都有预示。即:初一观鸡,初二观狗,初三观羊,初四观猪,初五观牛,初六观马,初七观人,初八观谷(庄稼),初九观果(果树),初十观菜。俗称“新春十日晴,丰年乐太平,新春十日阴,谷米贵如金”。
民俗作文 篇3
今天是春节。我们一家到紫荆山公园旁边的人民大会堂广场去看万人大巡游。
一进广场,只见广场四周挂着许多大红灯笼。正前方有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盛世闹春”几个大字,到处洋溢着春节的气息。广场上人山人海,他们是来自郑州市各个市,区的表演队伍。有高跷、旱船、盘鼓、舞龙、舞狮、秧歌、武术表演……看的我眼花缭乱。表演开始了了,只听“咚”的一声,五彩的烟花在太空中绽放,五颜六色的气球飞上蓝天,彩带随风飘舞。这时,各个表演队开始通过主席台表演,那场面真是壮观。
最使我难忘的是舞龙。只见两条神气活现的龙在抢一个珠子,真是“双龙戏珠”啊!它们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快、时慢,我的眼睛看的真是应接不暇。
还有非常可爱的大头娃娃。有西天取经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还有可爱的猪八戒背媳妇。他们一摇一摆地走着,胖胖的大脸,看上去真可爱。我都想试一试呢。
随着“咚咚咚”的鼓声,几头活泼可爱的狮子闪亮登场了。他们摇头摆尾的,最后还吐出了贺岁的对联。
春节的民俗表演真好玩呀!
民俗作文 篇4
我们的家乡风俗很好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是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是会回家的,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了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的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民俗作文 篇5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回想起这首有趣、通俗的民歌,我也不禁发笑。想起来,这首歌和我还真有点相似呢!
我的家乡在东北,现在生活在大连,不管去怎么理论,我也应该是个东北人了吧!有句俗话说的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过话说回来,东北那里和其它地方还真是有点不一样吧!
首先,东北地区民居就与其它部分地有所不同。在东北那里,住的绝大部分都是平房。东北人在住房上从不拮拘,从不去认认真真地分什么卧室、什么客厅、什么厨房的。他们所做的,仅是一墙之隔而已。东北的厨房有一口地窑,不太大,用来存放土豆之类的食物。东北的厨房还有一口生活的炉子,烧出的热气通过一根铁管子给输送到卧室,用来取暖。再看,就是两口镶在大水泥中的锅,当然,要一个通口来生火用。中间56个民族,恐怕百分之七十水的都是软软的床(我现在也是!)而东北那,睡得却是“炕”,所谓“炕”其实是一种又长又硬的床而已(我老家的炕足足有两三米呢!)。床下有一条空洞,是用来连接厨炊的。这样一来,当外面在做饭时,你做在热炕头上,如果是冬天,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呀!东北民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客厅,从正门进去,先是厨房,再就是有炕的卧室了。富裕一点的人家,还会有一间小屋子。如果有客人来了,他们就会毫无拮拘地坐在人家的炕上,倍显亲切!
其次,东北人家的口味也与其它地方的口味有所不同。东北人尤其爱吃炖菜。什么猪肉炖粉条什么小鸡炖蘑菇什么土豆炖排骨,都是东北人的最爱。再说,东北哪里的文化习俗也与其它地方的文化习俗有所不同。其它的地方唱的几乎都是哼哼呀呀的歌的舞。而东北的二人转却是不同凡响,清新脱俗。二人转在当地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小到十几岁的孩子,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随时随地那么来上一段,既不需要舞台,又不需要服饰。可以一边哼哼歌曲,一边载歌载舞,又养眼有养心,不开心时来上一段,说不定心情会多云转晴呢!
最后,东北人的性格也与其它民族有些不同。东北人爽朗、大方、不拘小节,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特样风情,让人顿生亲近之意。有句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许就是东北这些独特的民风、习俗养育了像东北人这样大方、豪爽、不拘小节的民族吧!
民俗作文 篇6
“五月五,龙船下水打烂鼓。”这是道州龙船的特色之一。我听爷爷说:我们家乡很
久以前就有了划龙船的风俗。
每年的端午节,民间赛事参赛龙船在100艘以上,龙船的造型多,地方色彩浓郁,龙、凤、虎、麒麟等,根据形态各不相同,龙头颜色也各有讲究,根据各村特征颜色各异,传统礼仪来讲究。来自乡村的运动员超过了3000人,围观者更是高达20多万人,成了道州
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比赛那天,波光粼粼的河面上荡漾着百来只龙船,选手们身着整齐、鲜艳的服装,分两排端坐在龙舟上,船头架一面大鼓,鼓手手拿鼓槌威风凛凛地站在船头。只听一声炮响,鼓手鼓槌落下,选手们就像发了疯似的伴着鼓点节奏使劲划,拼命划,快速划。顿时,场面热闹起来,河面上鼓声震天,河岸上围观的群众纷纷鼓起了掌,有的欢呼雀跃,有的拼命喊加油,个个兴奋不已。随着鼓声的强劲,选手们更是专心致志地划,有节奏地划,大起大落地划。口号声更是如洪钟:“一、二、三!嘿呦。”声音、时间、和速度震撼了你我、大家。
河面上,一只只龙舟犹如一条条发怒的蛟龙直往前腾飞,水面上掀起一片白浪,晶莹的水珠和着汗水打湿了他们的头发和脸颊,浸湿了他们的衣裳。但是选手们并没有停下,反而更有利地划着,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每一个动作都如同蛟龙飞跃,每一个动作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化,使人沉浸在浓厚的艺术享受中,令人叹为观止。
比赛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凝视着渐渐趋于平静的河面,心潮起伏,对家乡发出由衷的赞叹:啊!道县,我美丽而可爱的家乡,感谢您赐予了我们这些民俗风情,更感谢您哺育了我。
民俗作文 篇7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圆,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精选民俗作文汇总七篇】相关文章:
【精选】民俗作文汇总七篇12-09
民俗作文汇总七篇03-09
【精品】民俗作文汇总七篇01-24
【热门】民俗作文汇总七篇01-24
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七篇01-17
【实用】民俗作文汇总七篇12-29
关于民俗作文汇总七篇12-11
节日民俗作文汇总七篇12-08
【精选】民俗作文汇总八篇03-09
【精选】民俗作文汇总6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