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时间:2021-04-29 19:04:00 民俗 我要投稿

【实用】民俗作文汇总八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民俗作文汇总八篇

民俗作文 篇1

  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保留了最宝贵的国家之精粹,同时也诞生了一些地方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也同是国粹,它表现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期间,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都非常忙碌,院里院外每天进进出出好几趟。这几天,天刚破晓,一大群人就忙活起来了,两个壮汉抬着一口大鼓,后面还跟着一群大人和孩子,还有一些人的身上系着彩色的布条,像扭秧歌,但总是力不从心弄得一个个像滑稽的小丑,但人们不那样说,人们说那是返老还童,非常可爱有趣。他们会挨家挨户去庆贺,到了每户人家,那家人早已准备上烟酒和瓜果,富裕一些的还会给钱。

  最令我激动的是晚上的“跑龙”和棒槌火。晚上总是降临得很慢很慢,人们迫不及待全都涌上了街头,小孩子急躁得抓耳挠腮,当村中心钟表上的时针指向“6”的时候,人们沸腾了。一瞬间,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小孩子在人山人海中拥挤,好不容易挤出来了,却又被观看“跑龙”的另一拨人淹没,如果人们说话,那就要吼着说:“元宵节快乐!”人们又把烟火点燃,天空绽放出斑斓的色彩,落到“龙”的周围,一群小孩子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地拿着绚烂的烟火跟在“龙”尾巴的后面。

  到了九、十点钟,人们还沉浸在“跑龙”的喜悦中时,一群人悄悄点燃用黄土泥与砖垒成的棒槌火。它高约一米五左右,直径约一米,炉子周围用木棒槌穿出层层圆孔,外形像圆柱体,升起的缕缕炊烟有带有大地气息的泥土味。“跑龙”的休息了,人们没有放弃对棒槌火的热爱,熙熙攘攘的人们迫不及待地掏出已在口袋里放冷的馒头,迅速地飞奔向棒槌火,摩肩接踵的人们让中间的棒槌火火势更旺,更火热喜庆,喧闹的人们分批簇拥在一起,烤着香喷喷的馒头。当人们咀嚼金黄酥脆的馒头时,感觉格外香甜诱人,热腾腾的馒头向上冒着热气,袅袅炊烟都是幸福的气味。听年过花甲的老人说,吃了这金黄酥脆的馒头可消除灾祸,寓意着一年诸事顺利,健康平安。

  一项项不为人知的民俗,传递的是美好期盼;一张张快乐幸福的面孔,是因为多彩的风俗。不管哪一种民风民俗,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故者的怀念。小时候觉得有趣,长大了,才懂得这是不朽的“国粹”。

民俗作文 篇2

  上周日,我们跟着导游来到了兴山民俗博物馆。

  我们刚一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高大雄伟的望山门,望山门是明代建在高阳镇的,现在复建在古夫。

  走进民俗博物馆,我们看见两个院落,左边是吴翰章老屋,右边的是陈伯炎老屋。接着,导游带我们来到了吴翰章老屋。导游给我们介绍了吴翰章。吴翰章是一个举人,他写了四十余部著作,可不幸的是,他三十岁就去世了。导游告诉我们,吴翰章住的是四合院,石门上写着"百忍传家".走进去,就是一个天井屋,天井屋的屋顶有两个正方形的"洞",洞的下面有两个大水缸,下雨时,就可以接雨。

  (交代清楚望山门、院落,民俗博物馆的构造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洞"字巧妙传神地点出了天井屋的特点)

  往前走,我们看见的就是堂屋,堂屋的正前方有一个八仙桌,八仙桌的上面有一副对联,对联的左右两边还有两篇吴翰章的诗文。堂屋的屋顶上挂着盏灯笼,右边的灯笼上雕着龙,左边的灯笼上刻着凤,寓意着"龙凤呈祥".

  ("正前方"、"上面"、"左右两边"方位词的不断变换,将堂屋的一景一物展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我们去了吴翰章的主卧室。主卧室里有一张红漆雕花人物床、红漆书桌、红漆彩绘柜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红漆雕花人物床。它的上面刻着65个人物,人物都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种田的,也有采果子的,还有下棋的……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上面还刻着石榴,因为石榴里面有很多籽,寓意着"多子多孙".

  主卧室参观了,就应该去次卧室了。次卧室里面有雕花千工床、雕花柜,雕花化妆盒、书箱。雕花千工床有三层,每一层都雕刻了很多精致的图案,也都寓意不同。如喜鹊和羊表示"喜气洋洋",蝙蝠、鹿和禽兽表示福禄寿。

  (详写中堂、卧室,"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人物床的精致特别,不同事物不同寓意进一步展现出了古人高超的智慧)

  其它都参观完了,就剩下厨房了。厨房里有雕花月牙桌、雕花碗柜、雕花椅。我特别喜欢雕花月牙桌,因为它寓意着"团团圆圆".

  吴翰章老屋看完了,导游就带着我们到陈伯炎老屋去了。走进陈伯炎老屋,映入眼帘的就是厅房,左右两边是厢房,还有堂屋、中堂、佛堂、小客厅、主卧室、工具房。

  首先,在厅堂,我们看见了一块匾,导游告诉我们,这是清光绪皇帝亲自题的一块进士匾。然后,导游带我们来到了小客厅。小客厅里有一块木匾,是清代五任南阳知府顾家衡题写的"庆衍稀龄".还有雕花八仙桌,太师椅等。中堂有嵌汉白玉酸枝木椅、雕花牌位等。佛堂里面也有木匾,有神祖来格、雕神索、佛像、送子观音、八仙丹烛台等。接着,我们来到了主卧室,主卧室里有骨画、嵌骨拔步床,这都是用龙骨嵌成的。

  (略写厅堂、佛堂,详略安排非常合理。"首先"、"然后"、"接着"一系列连词贯穿起来,参观的顺序清晰可见)

  工具房里有农业工具、渔猎工具和制作工具。如:蓑衣、斗笠、火药瓶、秧马、石碾、马灯、洋灯、石磨等。

  吴翰章老屋和陈伯炎老屋都参观完了。导游就带着我们来到庭院,参加有奖知识抢答活动。

  我觉得以前的人们真聪明,制造了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如果我能拥有这样的房子,那该多好啊!

民俗作文 篇3

  在美丽的大草原上,处处可见一朵朵盛开的白花”,这就是牧民们的家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特有的象征,它的形状亦有圆满完整、平安吉祥之意。

  包”在蒙古语中就是家”的意思,充满智慧的牧民们为了生活的需要,设计了这样的房子”。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高10-15尺,由哈那(支架)、天窗、椽子和门组成。蒙古包的大小是由哈那的多少决定,最大的蒙古包哈那有十二个,面积有600平方米左右,远看如城堡一般。蒙古包不仅方便建造与搬迁,而且还具备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的功能,十分符合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

  去年暑假的时候,我来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也住上了蒙古包。我细细观察蒙古包,看着这白色的帐篷以及包顶天蓝的图腾时,仿佛正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策马奔腾,也似乎感受到了牧民们那辛苦的游牧生活,我的内心一度震撼。这就是蒙古包特有的魅力,果然名不虚传呀!

  蒙古包虽然没有客家民居的壮观,也没有傣家竹楼的别致,但却也因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体验!

民俗作文 篇4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富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春节过去,不久就会迎接元宵节。

  这就是我身边的民俗文化——春节。

民俗作文 篇5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城市里过年热闹非凡,但也处处充满着喜庆的味道。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人们早已准备好了。当夜幕降临时,便响起了轰轰烈烈的打鼓与乐器声。一支队伍缓缓走来了,队伍里每个人都打扮的十分滑稽!

  在最前头的,是两个举着花伞老年人,看起来像60多岁的人了。不过,精神得很呢!他们迈着矫健的步伐,扭着腰,像是两位容光焕发的少女。

  紧接着,后面的两个扭秧歌的人吸引了我的目光。他们手里拿着一把带有彩带扇子,脸上一个劲地笑不停。身体跟面条似的扭来扭去,豪无倦意。

  再后面的,是最有趣的大头娃娃。几个人带着大头套,不时地向旁边的人招手。整个队伍热热闹闹,在街头上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除夕那天,许多小贩早已把天蓬拉开,摆上桌椅。准备迎接客户呢!一道街上摆设满了大盖蓬。大家都等着到晚上呢!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这条街上早已经人山人海了。有的人忙着吃饭,有的人忙这挑首饰挂链,还有的人忙这买春联呀什么的。

  每棵树上挂满了红灯笼,红火而美丽。不管是谁,只要一走到树下,总要停下观望一会……

  家乡的习俗真是数不胜数,家乡的春节真是充满快乐的年味呀 !

民俗作文 篇6

  晚霞已大半消散,远处的路灯陆陆续续的亮起,暗灰色的旷野中蜿蜒向深黑色剪影一般的连绵群山。公园门口灯火辉煌,高高的戏台搭起,锣鼓声似乎震得公园深处竹影摇曳,拖得长长的尾腔在湖面上荡起一圈又一圈的波纹。妈妈拽着我站到戏台下黑压压的人群边缘。我不耐烦地撇撇嘴:有什么好听的呀?

  妈妈叹口气,带我往公园里走去。走了几步,妈妈回头看看,像是不经意,又有几分惋惜地说:小时候,你的黄梅戏唱得可好了。

  小时候?

  是呀,你不记得吗?你唱得可好了,你往一群人中间一站,就吆喝开始啦,开始啦,开始唱戏喽

  一轮新月斜挂在云间,拱桥在湖面上映出模糊影子披了一层轻纱般的月光。我回想着,记忆里似乎确实有那么一团隐隐约约的光影在晃动,却总是看不真切;闭上眼细寻,灯火通明的戏台、车水马龙的街道一下子隐去,淡淡月光中,熟悉又陌生的调子汩汩流过。

  小时候,我确实学过几曲黄梅戏,在大人面前字正腔圆地唱起,长长的一曲终了,不少人会笑着拍手叫好。

  傍晚走在行人寥落的街道上,无事可做时,也会低声吟唱一段。到别人家玩,不少年轻的阿姨也会黄梅戏,于是互相唱和日子在流水一般柔和的黄梅戏中流去。

  后来呢?

  我渐渐长大了,和长辈们在戏台下一坐几个小时的兴致越来越少。校园里的歌声都是标准的普通话,轻快而吐字清晰,宛若一大群轻盈灵巧的小燕子;黄梅戏却像是连绵不绝的雁群,唱起来格格不入。崭新的光影太多,渐渐地,那悠长的腔韵也被遗忘在心底

  作业上却经常出现关于黄梅戏的填空题,像是要极力勾起那蒙了一层灰尘的童年的.零散记忆;我填上黄梅戏的经典曲目、唱腔特点。可童年时烂熟于心的唱词和曲调却日益模糊苍白。那是需要生动流畅的歌声来滋养的记忆。怎能被几行平淡的介绍保存呢?

  我也不是再没有听过黄梅戏:学校组织的演出,地方电视台上的节日,旅游景点的演出可大多时候,台上演员的唱曲总是合不上我心底的节拍。今年我们县的春节晚会也有一个唱黄梅戏的节目。约摸30分钟,从各首经典的黄梅戏里挑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唱段排在一起。唱腔确实优美动听,演员的表演也娴熟生动。可那些每首黄梅戏中最出彩的部分被剔出来展示,总少了一些浑然天成水里的水草,拿出来看就不美了。我更喜欢一曲从头至尾的黄梅戏,虽然内容不够多,可一曲唱毕,真能余音绕梁呢。戏台上的黄梅戏如果太过华丽,是会很别扭的。据说黄梅戏,又称采茶戏,起源于采茶女在茶香袅袅的山坡上唱和。采采苤菅,薄言有之的风韵,岂是繁艳熙攘所能装饰的?

  前些天,妈妈带我到一个曾经教过我黄梅戏的阿姨家玩。妈妈半开玩笑地叫我唱上几句。可那曲调和唱词却像是风吹散的花瓣般,再也找不到,拼不起了。阿姨半是安慰半是惋惜的,冲我笑笑。眉间不知什么时候已有了几道浅浅的皱纹。

  回首而望,戏台依旧灯火通明。看演员服饰,似乎演的是经典曲目《天仙配》里年轻美丽的仙女。只是鬓已星星也,是再华美的衣饰也掩盖不住的啊!台下的听众也大多是老人,有的手里还牵着抱着小娃娃在听呢。可再大些的孩子就坐不住了,不耐烦地跑开

  行得有些远了,侧耳听时,风儿送来几声若有若无的长长尾腔。

民俗作文 篇7

  一到12月27日,母亲就带我上街买鞭炮和对联。

  我们来到街上,母亲拉着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整整齐齐的鞭炮和对联,一转头,看见我去年买的几种对联,我拉拉母亲的手说:“母亲买。”母亲就带我来到那一问店中,我挑了几种说:“母亲,这些各买一盒。”母亲亲切地对我说:“好!”然后我们付了钱,我们拿着东西,又来到里面买白菜、花菜、空心菜、鸡、鸭、鱼、肉等主食,我们跑了好几趟,终于把年货全买齐了。

  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已经准备好浆糊贴对联了,我就和爸爸拿着对联来到大门下,爸爸把浆糊涂在门墙上,我们急忙把对联贴了上去。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一家子团聚在桌子边,一起吃团圆饭,喝团圆汤,欢迎新的一年到来,母亲一边吃一边吩咐我说:“不能打破东西,也不能说”坏话,呀!

  到了初一,早上吃了一碗热呼呼的面线糊和甜鸡蛋,爸爸母亲和我来到爸爸母亲、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说我“长高了,懂事了,学习进步了。”

  每个人都给我红包,我对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正月十五的时候,我们这里就不像北方那么热闹了,只是吃“状元圆”而已,可是,听说世纪公园、泉州公园晚上却是灯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见几百盏灯来,要是我能亲眼一见,那就太好了。

民俗作文 篇8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就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就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 、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就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就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实用】民俗作文汇总八篇】相关文章:

【实用】民风民俗作文汇总6篇04-25

【实用】民风民俗作文汇总5篇02-22

【实用】春节民俗作文汇总6篇04-27

【实用】民俗作文400字汇总五篇04-18

【实用】春节民俗作文汇总八篇04-18

【实用】民俗作文400字汇总6篇04-16

【实用】民俗作文400字汇总八篇04-14

【实用】春节民俗作文汇总5篇04-06

【实用】民俗作文300字汇总8篇04-04

实用的民俗作文汇总七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