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名人故事

时间:2024-09-30 10:46:48 赛赛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董仲舒名人故事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今河北省景县广川大董故庄村)人,西汉学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董仲舒名人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董仲舒名人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董仲舒名人故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出生于公元前179年,西汉政治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创始人。“三年不窥园”是说他少年时候专心学习、目不他视的故事。

  董仲舒自幼喜欢读书,读起来十分刻苦。他出生在书香门第,常有客至家。客人听说他学习刻苦,都很喜欢他,茶余饭后,每每把他叫出问来问去。时间一久,董仲舒感到絮烦,便在后院收拾出一间书房,独自搬进去居住。

  董仲舒搬人后院,因离前院客厅较远,客人也就很少去打扰他。幽静的环境,使他学习更加专心致志。他给自己规定,除了推不掉的礼节事宜,决不走出后院一步。他家后院和一个大花园相邻,从窗内就可以看到园内的百花盛开,隔着墙就可以听到园中的鸟叫,出角门一步,就能跨人园内散心。但是这些,都没有使他动心;不要说去花园游览,就连隔窗看一眼也不曾有过。父亲知道后,感到这孩子很有志气,从心眼里高兴。

  有一天,一位叫安溪的朋友来家做客,当问到董仲舒的情况时,其父回答说:“搬到后院读书去了。”

  安溪道:“你后院和花园相邻,每日花香鸟语,景致迷人,不分散精力吗?”

  董父说:“不,他连隔窗看一眼也不看!”

  安溪觉得好奇,也有些不信,便要求单独去后院看看。董父觉得,客人有如此要求,不便拒绝,就同意了。

  安溪来到后院,蹑手蹑脚地来到书房窗下,见董仲舒正在桌前专心读书。安溪故意在窗外来回走动,且脚步很重,而董仲舒却无动于衷。过了一会儿,安溪又故意咳嗽了两声,董仲舒还是充耳不闻。就这样,安溪在窗外足足呆了两个时辰,而董仲舒对窗外竟连眼皮也没抬。

  安溪心中感动,不忍心进屋,便回到前院,对董父说:“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竟然如此专心用功,实在是少见啊!”

  从此,安溪每年都要来访一两次,而每次来访,都要到后院去看一看;他每次去后院,都不进屋打搅,使董仲舒从没发现过他。

  一晃三年过去,安溪再次来到董家,对董父说:“今天我可要见见仲舒了,你也要和我一块去!”董父被友人的关心所感动,便和他径直来到董仲舒的书房,对儿子说:“仲舒,休息会儿吧,快来见过安叔叔!”

  董仲舒闻言,慌忙起来见礼。

  安溪笑着问道:“贤侄,你几年没见到我了?”

  仲舒答道:“您大概三年没来了吧。”

  他的父亲插言说:“其实,你安叔叔每年都要来一两次的,但从来不忍心打搅你读书,才没叫你啊!”

  董仲舒听了,急忙来到安溪跟前,表示歉意说:“谢谢安叔叔的关心!也请叔叔原谅小侄的无礼。”

  安溪问道:“贤侄三年来果真没去过花园吗?”

  董仲舒道:“小侄只知道有书,不知道外有花园。”

  安溪说:“贤侄果然有志,叔叔没有其他贵重的东西送给你,今天给你带来一部书,算对你‘三年不窥园’的奖励,不知你是否喜欢?”

  董仲舒接过一个红包,打开一看,是部《春秋》,高兴得跳了起来说:“几年来想读此书而未找到,今日终于如愿以偿了,多谢安叔叔!”

  从此,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事便传开了。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下令在全国各地召集“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以其才华出众,第一个受到接见,并在武帝的当面策问中,第一次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深得武帝欢心,随之重用,让其出为江都相。其后,他以《春秋》治国,推行“三纲”“五常”,为巩固封建皇帝的中央统治地位创立了理论根据。也就是从这个时期起,中央集权的封建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长达两千多年。

  董仲舒的人物轶事:

  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时酷爱学习,读起书来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其父董太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孩子能歇歇,他决定在宅后修筑一个花园,让孩子能有机会到花园散散心歇歇脑子。

  第一年,董太公一边派人到南方学习,看人家的花园是怎样建的,一边准备砖瓦木料。头一年动工,园里阳光明媚、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蜂飞蝶舞。姐姐多次邀请董仲舒到园中玩。他手捧竹简,只是摇头,继续看竹简,学孔子的《春秋》,背先生布置的诗经。

  第二年,小花园建起了假山。邻居、亲戚的孩子纷纷爬到假山上玩。小伙伴们叫他,他动也不动低着头,在竹简上刻写诗文,头都顾不上抬一抬。

  第三年,后花园建成了。亲戚朋友携儿带女前来观看,都夸董家花园建得精致。父母叫仲舒去玩,他只是点点头,仍埋头学习。中秋节晚上,董仲舒全家在花园中边吃月饼边赏月,可就是不见董仲舒的踪影。原来董仲舒趁家人在赏月之机,又找先生研讨诗文去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董仲舒的求知欲愈见强烈,遍读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家书籍,成为儒学大师。

  有客老狸

  有一次,董仲舒放下帷幕讲课,有个客人来拜访,董仲舒知道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客人又说:“要下雨了。”董仲舒便和他开玩笑说:“住在巢里的知道刮风,住在洞里的知道下雨。您不是狐狸,就是鼷鼠。”客人就变成了一只老狐狸。

  董仲舒的思想成就:

  汉初实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经济发展很快,出现了文景盛世。但在景帝时代出现了吴楚七国之乱。统一的国家将面临着分裂的危险。景帝时任博士的董仲舒认为,重要的问题是要巩固集中统一的政权,防止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董仲舒从儒学经传中寻找统一的理由,他从《公羊春秋》中找到了"大一统"。董仲舒就根据《公羊春秋》的记载,提出了"大一统"论。他在《天人三策》中说:"《春秋》所主张的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适合古今任何时代的道理。"

  “大一统"既然是宇宙间最一般的法则,那么封建王朝当然要遵循。这就是董仲舒所要设立的政治哲学的核心。他根据大一统"的普遍法则,提出了思想也要"大一统"的论点。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说:"只要不是在六艺之列的,(所谓“六艺”,就是过去读书人必备的六种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和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人。都不许其发展下去,不允许和儒家思想一起存在。那些乱七八糟的教派和学说就不会再来迷惑百姓,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才能显示出地位。老百姓也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育子孙后代"。只有思想统一才能有统一的法度,百姓才有行为的准则,这样才能维护与巩固政治的统一。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思想应该统一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上,百姓也知道该遵循什么,怎么做了。只有政治统一才能长治久安,当时汉代的政治是统一了,但不稳固。统一思想成了大一统的关键。于是,董仲舒多次强调要用孔子儒学统一天下的思想。

  在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思想要大一统的建议之后,施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将儒学作为正统思想,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产生了中国特有的经学以及经学传统。汉代立五经博士,明经取士,形成经学思潮,董仲舒被视为"儒者宗"。

【董仲舒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董仲舒的名言12-07

诚信的名人故事名人诚信故事03-14

名人与植树的名人故事02-29

经典名人故事02-21

冰心的名人故事04-24

名人读书的故事12-12

邵逸夫名人故事03-01

名人故事:莫扎特04-20

名人故事张海迪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