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的来历典故故事

时间:2023-10-21 22:10:10 炜玲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门神的来历典故故事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典故吧,中华上下五千年,产生了无数故事。当你说出一个典故的时候,知道它背后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吗?你知道经典的典故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门神的来历典故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门神的来历典故故事

  门神的来历典故故事

  春节习俗

  门神

  汉族民间信奉门神,由来已久。《礼记·祭法》云:王为群姓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适士立二祀,有"门"、"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可见自先秦以来,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皆崇拜门神。过春节在家门贴上门神的习俗已经流传了数千年。门神是旧时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也是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

  门神之神诞之日为正月十五日,民间多有在新春时节,祭祀门神并于大门口张贴门神的习俗。

  张贴门神应以进门者为视角,贴于门两侧,画中门神以对脸相视为正确的传统贴法,反之则为民间流传的“贴错门神”。

  一些著名的传统木刻版画产地,也以印制门神版画而闻名,如杨柳青、潍坊和桃花坞等地。门神绘制也多姿多彩,有的头戴虎盔,有的穿袍挂戴,年画上还饰有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等喜庆图案,以祈吉祥。

  历史渊源

  神荼郁垒门画

  根据史料记载,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祀门”的活动,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典礼。上到天子,下到庶民,都要对门神加以礼敬。

  在门神的传说中,神荼和郁垒二神的传说在民间早有流传。《山海经》、《风俗通义》、《重修纬书集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书都有记载。

  《山海经》里就有这样一段记述:“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东北曰鬼门,万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害人者。”说的是在东海之中有一座神山“度朔山”,这度朔山上有一株特别大的桃树。这棵大桃树盘曲三千里,在枝干延伸出去的最东北处,有一座“鬼门”,那里是众鬼出入的门户。而把守着鬼门的两位神将,一位叫神荼,一位叫郁垒,防止害人的鬼进入人们的家中。

  另外,还有一些传说更加详细地描述了这两位门神:西南方的门叫“神门”,由神荼守卫,凡有邪神入山偷桃,神荼就用桃木剑砍其颈,用桃枝贯其腮,并将邪神投入海中喂毒龙。东北方的门叫“鬼门”,由郁垒守卫,如发现饿鬼上树偷吃,就缚以苇索,射以桃弧,扔到山里喂老虎。这两位门神各有十名壮士协助,所有邪神恶鬼见了他们都闻风而逃。

  门神

  神荼、郁垒两兄弟是驱鬼辟邪之神,其形象自然不会慈眉善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有一幅画,画中即有神荼、郁垒的肖像。二神坐在桃树下,袒胸露腹,虬髯虎须,头上长角,手执桃木剑,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这种“凶神恶煞”的形象,显然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从《山海经》等神话故事中可以发现,除了贴门神,当时的人们还有一个习俗:贴桃木。古人认为桃木能够辟邪,有驱鬼的作用。在桃木上写符号,便形成了符咒;把桃木打磨成宝剑,便是除妖降魔的桃木剑。《搜神记》佚文记载:“今俗法,每以腊冬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象虎眼,以祛不祥。”后来,人们习惯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首,这就是“悬桃符”,桃符每年换一次。

  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悬桃符的出现也是与唐代时期另一对门神的出现不无关系。

  关于贴桃木的风俗,还有一个小典故:五代时期,后蜀的君主孟昶在两个桃木片上书写吉祥话挂在宫门口为人们祈福,后被大家仿效传至民间,这便是春节贴对联的由来。

  回到贴门神的传说,由于那时候的建筑多是木门,所以并没有实物留存,我们只能从汉代墓葬的墓门雕刻中见到二位神灵的身影。不过,关于门神的故事,在文字上有确切记载的时间是在东汉年间。东汉学者郑玄在给《礼记·丧服大记》中的“君至,主人迎,先入门右,巫止于门外,君释菜”这一句做注释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君释菜,以礼礼门神。”这是“门神”第一次在文字记载中出现。

  与郑玄同时代的学者蔡邕在《独断》中也记载了贴门神的风俗:“岁竟,画荼垒,并悬苇索,以御凶。”到了魏晋南北朝,门神的习俗在民间已广为流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说:“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可惜的是,由于东汉后的三国两晋时期,战乱频发,为防止盗墓的出现,“厚葬”的风俗被当朝统治者放弃。因此,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很难发现门神的形象,再加上当时建筑多为木制,基本上没有存留关于门神的形象。直到进入隋唐时期,门神习俗出现了新的特征。

  发展沿革

  门神为民俗所奉的司门之神。中国民间信奉门神,由来已久。《礼记·祭法》云:王为群姓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适士立二祀,皆有“门”、“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可见自先秦以来,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皆崇拜门神。

  神荼和郁垒

  神荼、郁垒二人专门管鬼怪、邪物,能够驱邪避凶,所以受到了世人的敬仰,便把二人作为门神贴于门上驱邪挡煞。最早的门神其实不是画,而是用模板雕刻而成的人形,把模板置于门上,更为立体,能够震慑住鬼神,而用于雕刻门神的木板是桃木制成的,据说他们能够驱邪挡煞,来往鬼神不敢亲近,而桃木又被视为驱邪植物,二者相配,力量强大。而这个传说,在《搜神记》中也有记载,说的是:“今俗法,每以腊终除夕,饰桃人,垂韦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象虎眠,以驱不祥。”所以后来人们便把神荼、郁垒奉为门神,把桃枝作为驱邪植物,代代相传。

  但要明白的是,此后世人所谓的门神实质是因为其有着出色之处而被崇拜供奉,更多的性质是祈愿而不是纯粹的门神。

  门神

  到了后来,五花八门新增加的门神取代了神荼、郁垒等先秦门神,门神的含意、形式和内容随着历史的延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后期新增的门神主要有“祈福类”、“道界类”、“文官类”、“武将类”及“其他杂类”等等。祈福类如赐福天官,道界类如钟馗与王灵官,文官类魏征、包公和文天祥,武将类如秦琼与尉迟恭等等。

  门神

  到元代以后,民间所贴的门神再次演变,上述诸类门神慢慢淡化,新增的秦叔宝、尉迟恭二人作为武门神普及最广。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转型”为门神是源于《西游记》和《隋唐演义》两部小说。《隋唐演义》里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成就帝业其间杀人无数,既位后身体极差,夜间梦寐不宁,多做恶梦,李世民惧之,受不住折磨,召众将群臣商议,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门于宫门两旁果然无事。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崇全消。”《西游记》里面也有类似的情节描述:“头戴金盔光烁烁,身披铠甲龙鳞,护心宝镜幌祥云,狮蛮收紧扣,绣带彩霞新,这一个凤眼朝天星斗怕,那一个环睛映电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杰旧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古作门神。”小说毕竟是小说,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小说情节怎样编都可以,牵强附会,真实性不太可信。在历史上,秦琼与尉迟敬德这二位大将的确曾经被太宗皇帝下诏绘制成了图像,只不过没有像神话故事里那样将二位封为“御用保安”张贴在宫门口,而是被珍藏于凌烟阁中,凌烟阁是唐代专门存放有功之臣画像的地方。古时候的人也真有趣,将小说故事情节搬到现实中来当“事实”,由于古人的有趣,后人的跟风,于是秦叔宝、尉迟恭二人便“转型”为流传最广的门神,一直流传至今。秦叔宝、尉迟恭是唐初大将军,是凡人,并非是受封神灵,凡人充当门神有无驱邪避凶作用这个不好说;秦、尉二人贵为大将军,唐太宗作为帝王请大将军为其守门尚说得过去,国人爱上行下效,平民百姓请大将军守门,平民之命是否受得起这是个疑问。流传归流传,不必太过较真,流传下来有合理也有不合理的,不靠谱的多的是。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过春节时在门上贴门神的习俗。门神,最初的含义是“司门之神”,它源于上古时期的自然崇拜。那时人们认为,凡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皆有神在,如家中的门、灶、床等都有神灵在里面。在古人看来,门主出入,在整个房子中占重要的地位。所以古时祭祀,门为五祀(门、户、中溜、灶、行五种主要祭祀)之首,后世演变为门神。有的地方将门神分为三类,即文门神、武门神、祈福门神。文门神即画一些身着朝服的文官,如天官、仙童、刘海蟾、送子娘娘等。武门神即武官形象,如秦琼、尉迟恭等,武将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为了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故所供的门神多手持兵器,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爪、铛棍槊棒、拐子、流星等,民间多为平凡之命门户,贴门神所持兵器应背向以消减锋芒,大富大贵之命门户,贴门神所持兵器正向更增威严之气。祈福门神即为福、禄、寿三星。这些门神虽出现的时间区域背景不尽相同,但至今都被人们普遍信仰。

  关于门神的起源与由来

  门神即贴在门上的神像,它是中国民间普遍信仰的神灵,每当除夕日迎新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门神画像贴在门上,用以驱邪,保障家庭平安,因而,门神也是具有广泛影响的护身符。门神两字最早见于《礼记·丧服大记》记为“君释莱”郑玄作注说:“释莱,礼门神也”,但这时只是抽象的概念,还没有具体的名字。

  西汉时,广川一患病想快些痊愈,就让人在殿门上画了一位勇士的画像,名字叫成庆,想借勇士的威风气势赶走病魔。这是最开始的门神。到东汉时,张挂门神的风俗开始流行起来,这时的门神是神荼、郁垒两兄弟。相传远古时候, 神荼与郁垒为一对兄弟,兄弟俩都擅长捉鬼,如有恶鬼出来骚扰百姓,神荼与郁垒俩便将其擒伏,并将其捆绑喂老虎。后来人们为了驱凶,便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及老虎的像。

  另外相传唐大宗李世民有一次生病,晚上睡觉总是听到卧房有抛砖掷瓦、鬼魅呼叫的声音,很害怕。于是告诉了从大臣,而大将秦琼便请求让他和尉迟敬德戎装站立在门外以镇邪鬼,后来果然不再闹鬼了。后来,为了不让他们两人每天夜里不睡觉的辛苦,就命画工画了两人的全身像,贴在宫殿各个门的左右,从此宫里就太平无事了。两位将军能镇鬼的故事传到民间,被人们尊为神而画在门上,成为流传后世最普遍的门神。

  享有门神尊位的除了上述一对神,一对人之外,还有一个鬼。相传唐明皇患了疟疾,在昏睡中见到一个小鬼偷走了爱妃的香囊和自己的玉笛很是生气,这时看见一个大鬼跑来抓住小鬼,挖去双眼,把它吃掉了。唐明皇问大鬼叫什么名字,那大鬼回答说叫钟馗,醒来后竟然病好了。于是,他让画家吴道子按照梦中见到的记忆形象,画出穿蓝衫短靴,粗臂长胡子,相貌丑陋且心灵纯正的《钟馗捉鬼图》。

  关于钟馗被尊为门神的另一种传说,在清朝初年张大复的《天下乐》中写道:“钟馗为人刚直忠勇,有一天醉酒后进入一寺中,看见一群僧人正在为他的好友杜平作法场,便生气地上前殴打众僧人,并对杜平说:“人的祸福在天,为什么要祈求鬼的庇佑!如果鬼真的能作祸于人,那它就是害人之物,必当杀尽而食之!”后来有鬼知道后,便到观音面前控告钟馗,而观音偏信鬼的谣言便施法使钟馗折寿。结果钟馗在去长安会试的途中被众鬼所困,脸受伤变得很难看,考中会员后因貌丑而被废除,最后含冤而死。死后,钟馗将冤情奏告玉帝,被封为斩祟将军,领兵三千专镇人间鬼祟之气,人们便把他尊为门神了。

  事实上,我们的祖先在很久以前就祭祀门神了。据《礼记·月令》载,每年9月举行“礼门”仪式,因为9月是收获的时节,人们准备收藏食物过冬了,丰收的果实需要请门神来守护。在生产力、科学落后,苛捐杂税繁重的时代,当人们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时,祭祀门神就成为一种精神寄托了。由此可见,民间张贴门神的寓义在于渴望摆脱灾难而得到保护它作为大众所认可的护身符而流传至今。

【门神的来历典故故事】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门神的来历01-29

门神的民间传说典故02-02

关于门神的民间传说典故10-17

金蛋树的来历典故02-02

冬至由来历史典故02-01

春节的典故与来历02-03

“三潭印月”的来历典故02-03

哲理的经典故事02-03

历史典故故事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