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

时间:2024-11-04 05:18:32 松涛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

  瘦西湖的二十四桥美名见于唐朝杜牧的那首流传千古的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

  二十四桥得名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唐代有人在一个月光如水、清风徐徐的夜晚,见到24个风姿绰约的仙女,身披羽纱,酥手托箫,鼓着粉腮,轻启红唇,飘上一座小石桥,于是那舒缓柔美的旋律,便从24支箫管中缓缓地流淌出来。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在扬州出西门向北行3-5里处,有一石桥和一木桥,两相近桥头的距离约24步,村里的长者都认为这儿就是“二十四桥”。在他们幼小的时候,都有被长辈牵着小手“数数过桥”的经历:跨过一座桥,从一个桥头走向另一个桥头,“一步、二步……”一般都是二十四步。照这种说法,“二十四桥”是两座桥的统称。

  二十四桥猜测

  其实从宋代起,“二十四桥”便成了一宗众说纷纭而无定论的疑桉:有人说是一座桥,有人认为是指二十四座桥。历代的辞典、诗词注解也都兼收两派之说,而不敢轻易取舍。

  南宋词人姜白石在一个初冬来到扬州,写下了《扬州慢》这一千古绝唱:“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从词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看,“二十四桥”似乎是指一座桥。

  有人认为大名鼎鼎的二十四桥是子虚乌有的东西,实际上从来就不存在,它只是唐代扬州桥梁的总称。最早对此作出解释的是宋朝大科学家沉括,他认为“扬州唐时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五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并在卷中从城区的汶河茶园桥起,到东面的山光桥止一一列出了桥名,但算来算去仅有21座桥的名称。也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何处”二字,清楚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念:二十四桥绝不是一座桥。

  二十四桥争论

  二十四桥的姿那麽美?二十四桥的月那麽妙?历史上有没有二十四桥?二十四桥究竟指的是什麽?古往今来,多少风雅人士试图探个究竟,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种种:

  1、“二十四桥”就是一座桥,只因传说隋炀帝时,有24个美人月夜在桥上吹箫,故名“二十四美人桥”,简称“二十四桥”或“廿四桥”。到了清代,人们逐渐倾向于那原是一座桥的名称。清代扬州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写道:“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跨西门街东西两岸”。

  近来,扬州的一位青年作家,从语言上、地理位置上对“二十四桥”作了大量的论证:扬州“二十四桥”为“阿师桥”的谐音,并考证沉括记载的阿师桥,为今城北的螺丝湾桥。根据《汉语音韵学导论》一书拟唐音“二”、“十”、“四”、“桥”分别与“阿师桥”音同。若从扬州方言观之,“二十四桥”与“阿师桥”之古音也相近。因“阿”古音为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见王力的《汉语语音学》),“二”古代的北方方言也为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

  2、“二十四桥”就是遍布扬州地区的24座桥梁。沉括对二十四桥循名责实一一以求,但只凑成21座。南宋的王象之在《舆地记胜》中则记载:“所谓二十四桥者,或存或亡,不可得而考。”

  3、“二十四桥”是古代扬州桥梁的编号。在古诗中以序号称桥的不乏其例,就唐代扬州而言,对桥的编码也是有桉可稽的。唐朝施肩吾《戏赠李主簿》诗有“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之句。唐人张齐《寄扬州故人》诗中有“月明记得相寻处,城锁东风十五桥。”

  4、“二十四桥”在诗文中是虚指而非实指,故“二十四桥”既非24座亦不是一座,不过是泛指扬州小桥多罢了。杜牧常常喜欢用数字入诗。如《江南春》绝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赠别》一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谴怀》的诗句中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等。由此可见,杜牧喜欢用数字,又特别喜欢用约数。因为它为约数,即不是实数,更不是专名。

  当然,也有人指出“二十四桥”借指扬州,泛指扬州的繁华或是专指扬州美人,这些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二十四桥”的最终解释权,恐怕还得归杜牧。

  扬州二十四桥现状

  今天,念四路中段东面,五亭桥西边的景区就叫二十四桥景区。其主建筑熙春台东面有毛泽东手书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碑。在熙春台东北80米的地方,有一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建的公园中常见的那种小卑桥,宽2.4米,两头各有二十四层台阶,两边各有二十四根栏杆,叫它二十四桥。桥的西北有一座简洁的亭子,宛在水中央,叫吹箫厅。这算是为外地游客建的,就好比今人在鲁迅故居百草园里种了一块菜来和散文对应一样。建这么一座“二十四桥”,也表明比较可信的是指一座桥。这座现代的“二十四桥”不是古代的二十四桥的复制,品味不怎么高,有些俗气。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聚沙成塔的典故

  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聚沙成塔。”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聚沙成塔的解释

  [释义] 聚:聚集。把细沙堆积成高塔。比喻积少成多。

  [语出]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正音] 成;不能读作“cénɡ”。

  [近义] 集腋成裘 积少成多

  [反义] 狗熊掰棒子 杯水车薪 一口吃个胖子

  [用法] 用来强调只有集合众人的力量才能办好大事;也用来表示聚少成多。一般作宾语、定语、分句。

  用聚沙成塔造句

  1) 一两粮食虽然少,但聚沙成塔,如果每人节约一两,全国就是一亿多斤。

  2) 我们要用聚沙成塔的办法,把平时的零用钱积攒起来,支持希望工程。

  3) 善加利用零碎时间,聚沙成塔,同样可以完成许多事情。

  4) 社会大众的爱心捐款蜂拥而至,充份发挥聚沙成塔的惊人力量。

  5) 你每天背一个英文单字,无异聚沙成塔,必能收获良多。

  6) 他们用聚沙成塔的方法,累积大量的资金进行投资和开发。

  7) 只要每个人尽一分心力,就可以发挥聚沙成塔的力量。

  8) 你所经历的每一种体验都有聚沙成塔的作用。

  9) 只要集合每个人的能力,就能聚沙成塔,形成巨大的力量。

  10) 可你却真的做到了聚沙成塔、积腋成裘!

  11) 他每个月固定存款,犹如聚沙成塔,将来便有一笔可观的财富。

  12) 精致理性,持之以恒,聚沙成塔,百年老店。

  13) 聚沙成塔,他们相信他们的工作将会稳扎稳打的收到效果。

  14) 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日本聚沙成塔的公共债务主要并非源于无用投资或"建造通向荒野的桥",而是源于人口老龄化。

  15) 聚沙成塔,以上种种变化成就了两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新技术的出现,他们的出现被证明是有革命性意义的。

  16) 定时定额的储蓄,正是利用聚沙成塔的道理来累积财富。

  17)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天威虎伴随着合作伙伴与客户共同成长.

  18) 王哥这个办法不错,正所谓聚少成多、聚沙成塔,这个市场潜力也不小。

  19) 以此下去,疥癞之疾就会聚沙成塔,国事就难以收拾了。

  20)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21) 生命之树的绿意,由春的期待,夏的狂放,到秋的诚实,冬的淡泊,一叶、一叶地飘落;人生之书的页码,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页、一页地丰隆。

  22) 自强不息的中国人面对突然起来的灾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的动力勇敢抗争全力以赴,英雄的中国人一定能聚沙成塔,聚腋成裘,傲立于东方。

  23) 我们需要您的大力支持!十元不嫌少?千元不嫌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24) 每一个大回转的圆满,丹田内的真气就多了一丝,积小成大,聚沙成塔,每一分实力的提高,都是通过努力的结果。

  25) 我们没有那种土豪读者,可以一下砸几十万的,我也不需要,我们有读者,九分钱九分钱的订阅,一点一滴,聚沙成塔,滴水成河的力量,这才是我真正需要的。

  26)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几秒钟虽然不长,却构成永恒长河中的伟大时代。

  27) 一滴水虽然少,但聚沙成塔,每人节约一滴水,全国就是数千万吨。

  28) 懂得聚沙成塔的道理,这将有助于我们的学习。

【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相关文章:

扬州的桥-写景作文02-15

苏小小魂断西泠桥的历史典故04-26

扬州作文 关于扬州的作文03-31

扬州的作文07-16

扬州的作文[经典]01-18

扬州的作文06-26

【经典】扬州的作文04-23

历史典故:最有价值的典故04-23

历史典故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