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_

时间:2021-07-01 18:15:13 家乡 我要投稿

家乡_1500字

家乡_1500字1

  有一种水果,你只要听到它的名字,你就会有一种享受它的强烈欲望,而且会产生一种正在享受它的美妙感觉。它是什么?让我们先来重温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故事情节:炎炎赤日下,一支军队正在遭受干渴的煎熬,一望无际的前方没有水的影子,眼看士兵们再也支持不住了,死亡崩溃的阴影正一步步向他们逼近。这时候,统帅扬鞭向前一指,说前方不远处有一片果树林,并说出了水果的名字。奇迹出现了。有气无力的士兵们象喝足了水一样立刻精神抖擞,濒临绝境的队伍立刻焕发了生机。这是什么神奇的水果呢?它的名字可以说人人耳熟能详,它就是江南水果中的一绝——杨梅。

家乡_1500字

  时在初夏,正是杨梅成熟上市的季节。这时候你如果来到我的家乡,到处都可以看到尝到诱人的杨梅。市场内外,是一篓篓一袋袋一摊摊一箱箱的杨梅;家庭的桌上冰箱里,是一包包一碗碗的杨梅。那颜色,乍一看,红通通,一个样。细一瞧,浅红的,深红的,红中显黄的,红中带紫的,偶尔还夹杂着三两粒红中有青的。那形状,一颗颗圆鼓鼓,如龙眼般大小,水光闪亮、色泽艳丽,象玛瑙,如珍珠,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空气中浸透了淡淡的清香,包裹了你的身体,直钻进你的肺腑。忍不住伸手抓起几粒,不用洗净放进嘴里,甜丝丝,酸溜溜,酸甜可口,立刻叫你满口生津,不等你慢慢咀嚼品味,它一咕噜连肉带核便掉到了肚子里。尝了这味,你就再也挡不住它的诱惑,一定要买上几斤,回家让家人一起吃个痛快(大约正因为如此吧,买杨梅时可先吃后买,也可边买边吃,卖家大方得很哟)。

  我小时候,老家的山里到处是野生杨梅树。农历四五月间,杨梅成熟,农活稍闲,正是采摘杨梅的大好时节。每年的这个时候,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便会今天一伙,明天一群,背上背篓,往近山远山进发。半天一天一个来回,就能摘上半篓一篓杨梅。采摘杨梅对年轻人是一件很惬意的事。进得山里,去的人四散分开寻找成熟的杨梅树。野生杨梅树长的高大,成熟的杨梅象挂满了红灯笼,十分醒目。一旦有谁发现了,就大声呼喊同伴前来。其中善爬树的就会象猴子一样窜到树上,挑又大又红的先吃个够,然后才不慌不忙地站在树杈间抓住一根树枝,用力摇晃,那成熟的杨梅就如花瓣一样飘落在地,静静地等待拾取。拾拣地上杨梅的人同样先自己过上一把瘾。当然,采摘杨梅并不总是轻松如意,杨梅树长在深山和高山坡上,上山下山进山出山在无路的柴草中钻行,就十分不易。有时候还要经历凶险。有一次,我发现一棵很大的杨梅树,不等伙伴走近,我就急急爬了上去,边吃边摇动树枝。不想触动了树上的黄蜂巢,受惊的黄蜂毫不客气地向我发起了攻击。我忍住剧痛,溜下树抱着头往柴草堆里钻,那该死的黄蜂仍不肯放过,象一阵阵风继续向我发动一次次进攻。我被吓得象死人一样一动也不敢动。

  家乡的人个个喜欢吃杨梅,但对自己历尽艰辛采摘的杨梅并不会难舍难弃。从山上将杨梅背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东家一碗西家一盆地送上门去叫大家尝鲜,留给自家人吃的往往很少。

  后来我进了城,就很少再吃到家乡的杨梅了。有一次向来作客的哥哥提起,哥哥却告诉我一个令我心情沉重的消息:家乡的山都造了林,杨梅树被砍光了。从此,我把对家乡杨梅的渴望埋进了心底,以为此生再也看不到它吃不到它了。不想前几天,哥哥竟给我送来了一袋杨梅,那杨梅颗大肉厚,颜色比原来家乡的杨梅更红更艳,味道更甜。我一边赞不绝口地吃着,一边惊讶地问这杨梅是在哪买的。哥哥激动地告诉我,这是家乡前些年种的杨梅,是引进的国家优良品种呢。现在已经挂果了,今后不但年年有杨梅吃,还有大量的杨梅出售呢。

  我看着滔滔不绝叙说的哥哥,心里翻腾开了。我为又能吃到家乡的杨梅感到兴奋,也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兴奋。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有谁见过种杨梅的呢?

家乡_1500字2

  提起我的家乡南京,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或者随口吟诵“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样的诗句。

  是的,南京留给人们的印象是丰富而又多元的。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但是,南京最吸引我的却是“世界文学之都”这张名片。

  20xx年10月31日,一个让所有南京人都激动不已的日子。这天,家乡成为国内首个入选世界“文学之都”的城市。以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在全世界面前,是惊喜,也是众望所归。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殇。”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连那个豪放不羁、天马行空的诗仙都放下架子和金陵子弟交往甚欢,可见南京是一个多么有文学魅力的城市。

  在中国灿若星河的文学长河里,雄篇巨著比比皆是。而创作许多“第一”的文学作品都发端于南京。从早期的《诗品》是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辑,《文心雕龙》是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辑,《千字文》是第一部儿童启蒙读物专辑,《昭明文选》是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而到了近代,更是将文学的成就推向了高峰。《儒林外史》《永乐大典》《本草纲目》等传世名作都与南京结下深厚的缘份。一部《红楼梦》让我们走进了绚丽多彩的大观园,金陵十二钗栩栩如生的形象让南京人讲的头头是道。这都要归功于“老南京”曹雪芹的妙笔生花。

  在市区闹中取静的地方随园,有一处乌龙潭公园,据考证是当年曹家的后花园。那里现在建起了南京曹雪芹纪念馆。依山丘,傍绿水,白墙灰瓦,雕梁画栋,气势不凡。门前竖着一副对联:“几番成败兴衰,引来笔下幽思,心中血泪;多少悲欢离合,写出人间青史,梦里红楼。”意境高格,让人浮想联翩。在乌龙潭南边的龟山上,竖着一块巨石,上面写着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石头记”。据考证,曹书中大观园的原型有一部分就是位于乌龙潭东首的江宁织造园,现易名为随园。

  而鲁迅、巴金、朱自清、俞平伯、张恨水、张爱玲等文坛巨匠的出现,更是为南京的文学底蕴增色不少。在南京有一所全国著名的中学南师附中,这所百年名校的前身曾经是鲁迅先生学习过的地方。当年他怀揣救国救民的理想从绍兴来到南京。在南京求学近四年里,思想得到启蒙,他在《琐记》这篇散文中所提及的南京生活,是他“立人”思想、“前行者”“寻路人”形象的一个缩影。还有著名的《呐喊·自序》里对“南京记忆”的选择与重构。如今,他在南京留下的印迹被贴上南师附中树人学校的标签,成为众多青少年求学若渴的殿堂。

  在这样的城市生活,你除了觉得很惬意,还会感觉到一种“书香”的氛围。在南京的大街小巷布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店,让你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方便地找个地方歇歇脚,充充电。离我们学校不远的西西弗书店,是我去的最多的地方。因为有的时候放学早,家里人还没过来接,我就到书店里找个地方坐下来,看看书,或者写作业。这里遵循“一切皆可阅读”的空间设计理念,充满英伦范儿,让你来了就不想走。我经常坐在落地窗前,手捧一本书读得如醉如痴,有时连爸爸进来都不知道。家门口旁边的新城市广场上是大众书局的连锁店,让你可以随时随地到那里“开卷有益”。

  有时候,爸爸会骑着单车带我到不远的清凉山崇正书院逛逛。这里真是一个“风水宝地”,坐落在山林掩映之间,高雅清幽。亭台楼阁,古色古香。,创建者为明朝南京督学御史耿定向。明代首位南京状元焦竑即出自该书院。他流连于南京的名胜古迹之间,写了许多关于南京的诗文。如“虎踞关前一径斜,僧楼西上瞰江涯。窗间夕照横全楚,谷底长风散落霞。”现在成为大众研学参观的场所。我和爸爸就经常到这里的“崇正讲堂”,听专家学者讲中国文化和南京历史,受益匪浅。去年江苏首家诗教基地也落户崇正书院,我正期盼着去听一场诗词大会的“飞花令”呢。

家乡_1500字3

  离开家乡来到城里已经二十年多年了,心里永远牵挂着老宅院里的那株杏。多少回在梦中都梦到它,高大结实的树杆,蓬松舒展的树冠,一树苍白刺目的花,隐隐散发着泌人而淡雅的清香……

  那年祖父年事已高,身体越来越差,时常牵挂远方的亲人,不觉暗自垂泪。父亲说大概时日不多,便以各种方式通知亲眷,前来问候安慰。

  祖父是很疼爱我的,每每来客所带之物,总少不了一份与我分享。一日放学回家,祖父将我叫到炕边,从兜里掏出几个大红的杏给我,边抚摸着我的头看着我吃,边问我在学校功课的情况。

  吃罢了杏,我问祖父:“很好吃的杏,能种吗?”

  祖父笑了笑说:“试试吧!院里有空地,挖出一小块来,扔进去,能不能活自由天命,不影响什么的!”

  祖父说着,披上衣服,拄着拐棍,下了炕和我一起来到院中,左右环视几圈,立在当院,眼睛盯着门窗的位置,用手指指脚下的一块地说:“就这儿了!”

  我诧异的问祖父:“似乎不在院子正中,有点偏了!”

  祖父微微笑了笑说:“你不懂,院里种树是有讲究的,就这儿,挖吧!”

  至于有些什么讲究?直到我后来看了些有关风水方面的书,才慢慢的悟化。

  在祖父的指导下,我很快在院里开出一块约四五十厘米的方地,将杏核掩埋了进去。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开始比较新鲜,每天回家总忍不住过去翻看地下的情况,慢慢的也就忽略了它的存在,变得不闻不问了。有时从那儿经过时,会偶尔看上一眼,除了湿润得似乎刚浇过水外,并没有什么奇迹发生。

  终于有一天,一株不起眼的小苗出现了,随风顽皮地摇摆着。我兴奋的跑到屋里,冲祖父喊:“爷爷,爷爷,快出来看看,是不是我们种的杏?”

  祖父似乎也很惊讶,披上外衣,拄着拐棍,趿拉着鞋,凑近仔细观察。

  “嗯!应该是的!”祖父眼睛中闪着烁烁的兴奋。“快去找些土坯来,给它砌个圈子,院里有鸡、有羊,别给糟蹋了!”

  圈子很快砌好了,约六七十厘米高,将杏牢牢的包裹在里面。祖父似乎还是不太放心,令我找了些沙枣枝来放在上面,以防鸡羊对它不测。

  祖父似乎比我更上心,每天艳阳高照的时候,总会踱出来守在它的旁边,或给它浇水,或从羊圈里弄出点羊粪撒在它的周围。父亲对于祖父的举动是很不高兴的,时常埋怨他。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有什么闪失,自是不好交待的。祖父总是很开心的笑着对父亲说:“没事,孩子爱吃!”

  ……

  杏在祖父的悉心照料下长的很茁壮,入冬前就已经长的几乎跟我一般高了。祖父的身体似乎一天好于一天,闲暇的时候,自己把杏圈一点点加高,然后从房后的草垛子里弄来些草节,填进圈里,生怕它在寒冷的冬天会被冻死。

  第二年开春,祖父又亲自把这些草节从圈子里弄出来,一样悉心的照顾着它,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

  到了第三年春天,杏开了十几朵花,但是没有结果,大概是那一年春风来得太早的原因吧。冬天临近,祖父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的时候,腊月二十七下午,祖父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走了!

  之后,全家搬离了乡下,来到了城里,杏从此便与我天隔一方了。

  早已记不清是哪一年,从家门口经过,正好赶上杏成熟,停下车,从残埂断壁中爬了进去,看见杂草丛生的院落心中十分怆然,在这熟悉的院落里曾经留下了多少童年的记忆,如今已经荒凉的让人心酸。透过模糊的窗户玻璃,似乎又看到了少年时代姊妹五个围在一张桌上写作业、嬉耍的情境,父亲进门前的一声咳嗽,都会让正在做功课或是没有做功课的人为之一惊……这一切离我已经足足过去二十多年了。在这儿我先送走了父亲,然后是祖父……

  杏早已经被周围的孩子摘得所剩无几,透过密密乍乍的树叶,间或看到十多个剔透的黄的可爱的杏,足有鸡蛋那么大,我想它是专门在等候我的。

  杏是干净的,早已经熟透,轻轻动一下,便会流出鲜美的杏汁,清香、甘甜。很小心的摘下它,如珍宝般放进塑料袋中打算带回家里给母亲尝尝。杏已经长的几乎遮住了整个院落,而院落却廖落得失去了昨日的光景,留给我的只有对它时常的牵挂,多少回在梦中都梦到它,高大结实的树杆,蓬松舒展的树冠,一树苍白刺目的花,隐隐散发着泌人而淡雅的清香……

家乡_1500字4

  从小在广州长大,每年回家乡都成了种度假,我总是充满着期待。家乡的天空特别的蓝,海滩特别的好玩,尤其是园子里那青翠的蔬菜,那夕阳西下时的一片金黄,都会让我想拿起笔把它们画下来。

  早晨,偶尔放假在广州喜欢赖床的我,总是醒得特别早。起身从窗子往天空上一看,太阳把天阳周围渲染得一片红晕,太阳明晃晃地挂在天空,感觉比广州早晨的太阳更刺眼更明亮。太阳衬得远处的山成了一片暗青色,微风不时轻轻吹来,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鸟叫声。这么美好的早晨,让我有了想出去走走的念头。漫步在乡村的小路上,邻里不时有人出出入入,有挑着担子出去卖农产品、有清晨起早准备早餐的、也有准备去上班的,大家碰了面,总会打个招呼:“你吃了吗?”偶尔传来一两声汽车呜呜声、自行车的叮零声,伴着小鸟的鸣叫声、渗杂着邻里的乡音,形成家乡清晨别样的交响曲。抬头看着家家户户屋顶上飘起炊烟,让我感觉家乡的早晨是热闹、悠闲而又温馨的。

  在家乡住久了,我奇怪地问爸爸:“好像感觉这里的的太阳比广州的太阳出来得特别早啊。”爸爸告诉我,那是因为经纬度的不同,所以看到日出与日落的时间也是不同。我查阅了资料,才发现我的感觉是对,广州更靠近赤道,所以日出日落都比泉州晚,有时至少晚二十分钟,夏天时,更靠近赤道的广州天气也更热些,我也终于知道了北京时间的真正意义。

  我家院子特别大,前面是一个湖,后面院子里,奶奶种上白菜、空心菜还有扁豆。爸爸在空地上买了些树木来种。刚拿到小树苗时,看习惯了广州花市那枝繁叶茂的盆栽的我,看着小树苗浑身光溜溜的,我很是奇怪。爸爸告诉我,树苗运输过程为了减少养分流失,所以得把树叶都裁掉。爸爸把坑挖得很深,土也盖得特别严实。这还不简单,我也依葫芦画瓢,挖了一个坑,种上小树苗,刨上土盖着。

  小树苗种下去后,我天天蹦到园子,看它什么时候能长出嫩绿的芽儿。有一次,奶奶正在园子里拔草,我凑到奶奶跟前说要帮忙。我一伸手,一提,奶奶就哈哈地嚷道:“傻孩子,你把菜苗都拔起来了。”我挠挠头,嘀咕道:“看着很像嘛。”刚长出来的小草和菜苗看着还真有几分相似。“你去帮忙摘扁豆。”妈妈向我招呼道。我随妈妈来到扁豆前,一株株小苗儿用树枝固定着,上面结着一个个翠绿的豆荚,枝头上还有些白色的、像蝴蝶型的小花。我专挑胖嘟嘟的豆荚摘,奶奶的声音传来:“不要摘那些饱满的,那已经老了,不好吃,留着当种子。”她走过来,摘下一个扁扁的豆荚告诉我,“这种才好吃。”摘个扁豆还有这学问,不识字的奶奶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知识好渊博。

  在院子里,我乐此不疲地在院子里“研究”着,以前只能在书本、电视上看到的植物,在院子里我找到了它们真实的影子。我有时学着奶奶浇水,有时拿把铲子找块空地,四处挖着寻找蚯蚓、盖栋泥房子,院子里留下我的一个个杰作。有一天,当我来到院子里,我惊讶地发现,爸爸种的小树苗长出嫩的芽儿,我种的小树苗却还是光溜溜的。我纳闷了,要知道我也是按照书本的方法来种的呀。爸爸告诉我,因为我没有帮小树苗周围的土踩实,风吹时,小树苗会被晃动,而且根就不会往下长,要知道越往下土壤的养分越多,树苗也会扎根得越结实。自认为熟读百科知识的我,头一回发现,原来自己知道的还是那么少。

  在院子里,时间过得特别的快。奶奶总会挑傍晚时分来浇水,水漫过泥土,慢慢地,土里的水不见了,我似乎看到小树苗、小菜苗们正在尽情地喝着水。看到水一会儿就干了,奶奶就会多浇一会儿。太阳在天边染成一片火红,余晖倒映在院子前的湖水里,随着微波轻轻地荡漾开来,自行车的铃声从远处陆续传来。一只小猫悠闲地在塘边漫步着,想起《小猫种鱼》的故事,我不由得心想,这小猫是不是正等着池塘里跳出的鱼儿呢?

  在家乡的悠闲总得过得太快,我又得回到广州。夜晚,当我站在阳台上,抬头看着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我也成了另一个数星星的孩子,只是张衡能发明出地动仪来,未来的我能发明出什么呢?伴着蛙声、伴着犬吠,我做了一个甜甜的梦。

家乡_1500字5

  虽然一直生活在西安,但有幸到我的家乡江西去考察旅行,这些地方在江西的时候我一直没有去过,这次让我重新去认识我的家乡。

  婺源李坑,刚进景区,真的觉得回到自己小时候的农村。进村后再看见这样的小桥人家,马上变化。但是李坑由于在修高速,整体的破坏李坑的美,特别是在村的山上往下拍,一道高速大煞风景。另外就是李坑到处在大兴土木,到处听到锯声,李坑,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地美,来李坑,一定要买樟木的东东,无论是大的几百浮雕还是一块钱的小樟木驱蚊平安符小手链,如果方便还是值得拥有的。因为后来发现在其它地方没有如此优惠的价格。

  后来我们到彩虹桥景区,看到这样一座古老的桥,干净得可以洗菜的河水,真的安静得感觉是自己打扰时光的感觉。

  我最惊喜的发现是后来新开发的景区-篁岭,篁岭的古村落,徽派建筑。春夏秋冬都会看到四季花海,夏天可以坐看雨,秋天可以看到晒秋景色,冬看雪。刚下好雨,静静地呆在多年的房子里看对面的变幻的云海。怎一个美字得。

  离开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来到我从来没去过的庐山,没有三清山的秀美,但是名气压倒一切。在这里,最便宜的一柱香要50起,所以当香炉都以钱论英雄的时候,神灵我只能说对不起。我不信佛,但是我尊重。因为外婆是忠实的佛教信徒,到有香火的地方我都会放点香火钱。到庐山之后,不由得怀念起在云丘山的香火,十块钱可以烧,30还行,300多也行,至少还能接受,当然我就更怀念西安财神庙给点钱随心意而就可以点香的地方,更怀念南普佗寺千年的香火,直接可以免费领香,对所有人完全免费开放。庐山给我最意外的是如琴湖的美,刚出发的时候,竟然雾到连小亭都没有看到。美国著名的一位旅行家说过一句话:我觉得世界上最美的一把琴在庐山上。等下山之后,竟然雾变轻,看见小亭,湖水,远处的青山,配上庐山的烟雨蒙蒙,真的如处仙境。

  看庐山的美景真的只能说缘分,看到太阳很正常,下雨也很正常。一切的一切就在你去的时候天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庐山。三叠泉很美,庐山唯一一条徒步线路,走过五座桥就到,可是我等我花几小时去到三叠泉的时候是雾色正浓。唯有风和雨的声音,对于美景,只能想象在心中。庐山上的猴子,对所有的感觉吃的东西非常敏感,背好包是必须的。甚至直接从客人手中抢东西。剥鸡蛋的水平很是得。

  个人觉得,对于外地游客来说,江西的整体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对服务生等还不能有太高的要求。作为江西人,对这片土地永远是无限的热爱的。

  也许等我老,我会回到我的家乡,到那里坐看花开花落。我要3月份的时候回去,去挖一挖翠竹笋,我再去感觉下我为什么连被笋绊倒也找不到它。我要4月份去看故乡满山的大红色映山红,没有任何的载培,大红的一树,紫红的一树;它们就静静地在那里;深山里的香花,以及深山里的幽兰花。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幽兰花那么地香。还要去采一次茶,屋前屋后的茶叶树,嫩嫩的茶叶,与农药无关。我要6月份的时候回去,去摘野山上的杨梅。一盆盆在那放着,吃到牙倒为止。曾经我为之竟然旷过课。那天听小学同学说我不时候从来不怕迟到,我竟有点不相信自己。我要7月份的时候回去,去看远山的雨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到我的眼前,而且太阳就在那里,然后彩虹升起;我要中秋节的时候回去,去看我门口的金黄色桂花树,在那棵树上,我躺在最低的那个枝头上,唱过歌,也曾爬上过最高的那个枝头,跟鸟抢过枝头。更是曾经赶走过一批批想要一枝桂花的小孩们。中秋节,当风雨过后,整个村子的桂花香。当然,我会再次去捡板粟。我要过年前回去,和妈妈再做一次腊肉;磨豆腐做豆泡。

  我还想冬天的时候,再去我小时候去拜过年的地方,雪在大树上如此地晶莹剔透;山里亲戚的大块的土猪肉是如何的香。其实再回家,一切都变,但我的心未变。青春是一段荒芜的旅行。

  我是一个怀旧的人。怀旧很多很多个时刻。正如今天无意中看到的一句话,好像是余光中说的:我的童年不像童话,但我的童年像童年。我想,我的童年也对得起这句话,无论也多么地辛苦过。

家乡_1500字6

  当秋风吹走皖西大地上夏的酷热,秋带着丝丝凉意悄悄地到来时,不知不觉中,她用那神奇的彩笔为家乡的天地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画”。

  秋的午后,天高气爽。刚才还是一碧如洗的天空,现在不知从那儿飘来几片薄纱似的白云,婀娜多姿,楚楚动人,就像是一群身披蓝色披风的仙女们拿着洁白如雪的纱巾在蓝天下翩翩起舞,简直就是这金秋时节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在我的眼里,六安的秋,美得是那样超凡脱俗;在我的心中,富有“鱼米之乡”的六安的秋,美得是那样成熟张扬。

  我陶醉了。金秋的太阳如同老奶奶的脸,那饱经风霜的脸绽开着甜蜜而慈祥的笑容,像熟透的柿子,让这天下万物都镀上一层美丽而华贵的金黄色。

  秋,最适合登高望远。极目远眺,放眼天边,成群结队的鸟儿飞出爱巢去找寻食物。它们一会儿停在树梢,一会儿落在池塘边,一会儿又飞向稻田,寻寻觅觅,自得其乐。突然,天际间又有两个“不速之客”闯入了我的视线,仔细一看,原来是被称为“信使”的小鸽子,或许它们正在为我们远方的亲人送去秋的祝福。

  抬起头,树林中那些层层叠叠却已有些枯萎的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眼前的几棵略显沧桑的银杏树上的白果,就像是一个个准备踏上“T”型舞台上表演的模特,正用她们美丽的容颜装点着大地。瑟瑟秋风掠过,满树的黄叶极不情愿地离开了大树母亲的怀抱,飘落在母亲的脚下——树根,为母亲铺上一层厚厚的金黄色的“棉被”,这也许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这也许就是儿女对母亲的报答。看到眼前这一幕,我的眼睛莫名湿润起来。只有白杨树上还有一片“清瘦”的小叶子,紧紧地,紧紧地抓住白杨妈妈的“大手”不放。不解温情的秋风,最终还是把小杨树叶带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去了,让它无奈地踏上惊险而又刺激的旅行生涯。我默默祈祷:小杨树叶,明年春天你一定会再回到你妈妈的怀抱。

  风过后,依然是秋高气爽。我信步走向一望无垠的稻田,在金灿灿的稻谷装点下,像一块巨大的、金黄色的地毯。秋步登高,天地相连;微风拂面,蓦然回首。看着那层层叠叠、黄澄澄的稻谷,我仿佛已嗅到了稻米的清香,我又一次陶醉了。咦,稻田里怎么会有一个个移动的小黑点呢?仔细一看,原来是农民伯伯在收割稻谷呢。天气虽然不热,可农民伯伯的脸上依然挂满汗珠。我突然明白了,正是农民伯伯汗水的滋养,沉甸甸的稻谷才会压弯稻干纤细的身腰。我想农民伯伯心里一定是乐开了花,因为那稻田时时传来的爽朗的笑声就是最好的证明。我继续在稻田边漫步,无意中发现,田埂上星星零零的白色野菊花在这秋的田野上竞相开放,她没有牡丹那样富贵,没有月季那样多彩,也没有兰花那样雅致,它就是那样默默地、朴素无暇地开着。放眼望去,满山丘上那许许多多的白色野菊花连在一起,简直就是一条条洁白的哈达。我还沉浸在无言的陶醉中,不知何时爸爸妈妈来到我的身旁。妈妈说:“秋天的田野,真美啊,吸一口气,就让人感到神清气爽。”爸爸接过妈妈的话茬,指着在风中摇曳的银杏树叶,在妈妈耳边轻轻地说:“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让人遐想的季节。当来年‘红杏枝头春意闹’时,我们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应该又是另一番感想了吧。”妈妈向爸爸会心地点点头。爸爸妈妈看着我脸上茫然的神情,要我自己去《唐宋诗词集》里找答案。

  家乡的秋天,真美。它是大自然用蓝色、橙色、黄色、金色、白色等“颜料”,以天地为画布,以博爱为画笔,精心绘制而成。此时,任何精美华丽的词汇都无法表达我对家乡秋天的赞美之情。我只有委托天上南来北往的飞鸟,将六安的美景和朴实的人文风情传颂给一切爱劳动的“人们”。

  秋天,不仅是用自然中五彩的颜色编织而成,更是用我们大家对自然的真爱和我们的努力付出组成的。我们付出,我们收获,我们快乐,我们感恩这秋天的个性。

家乡_1500字7

  媛媛,回家乡看看吧?”爸爸再一次问我。我还是那句老话:“不,永远也不!”这时,勾起了我以前在家乡的事:我们睡觉的地方是睡在干干的茅草上,没有蚊帐,晚上蚊叮虫咬,害得我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一脚踩下去,脚也不知变成了什么样;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现在家乡‘昔非今比’了。”我暗暗地想:这是真的吗?于是我就跟着爷爷坐着汽车回家乡了。

  来到了家乡,啊!真美!难道这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没有呀?本来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小路,现在已变成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高楼大厦拨地而起。我和爸爸来到叔叔家,哇,叔叔家也变了,墙壁刷得雪白雪白的,好像是粉装玉砌的,好像是银装素裹的。家具也崭新的,刻着龙凤图案。房子很大很大,他们再也不用灶头煮东西了,都换成煤气炉,方便快捷……我好像到了人间仙境。叔叔带我走进一个房间,掀开一块花布,呀,这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东西——电脑。叔叔熟练地操纵着电脑,犹如在谈钢琴似的。姐姐也有一台电脑,她也挺会打电脑。以前那重男轻女的旧社会观念现在也没了。我想不到家乡人的素质提高得那么快!吃过午饭,我悠闲地散步,看见远处那些农民不再用老黄牛拉犁耕地,而是用各式各样的拖拉机犁地。犁地时发出的声音如同赞扬家乡的变化。

  家乡的人变了,地变了,交通也方便了,电话什么的都有了。可是什么让这些变了呢?我正百思不得其解,这时,两个妇女在谈笑风生。一个说:“还是政府好,我不重男轻女了。我现在才发现,原来女孩儿也是那么棒!”“我的女儿也是呀……”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政府的功劳哇!我想:假若到了未来,这里一定变得更美好!

  令人欣喜的变化。

  小时候,常听大人告诉我说,世界不断在变,所有你周围的东西都不会保持原有的状态一辈子的,那时候的我,还听不太懂,只是觉得奇怪,为什么所有的事物都会变,甚至变得让人完全认不出来了。就好像电影里的变脸一样。

  过了几年,我已经懂事了,似乎有一点了解,所有的事物都是在发展的,就好像时间不停的流失一样,尽管发展有快有慢,但它们都会变得和以前不一样,这就是发展的魔力,也是促进它们不断发展的动力。

  长大后,看见周围的来来往往的人和事,而环境也不断在变,我便完全懂得了,发展的重要性,就拿杭州就说吧。不对,若要说杭州的变化,恐怕说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了。还是缩小范围,说说文二路这一条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路吧。

  听长辈告诉我,大概在二十几年前,那儿还没有那么多的房子,而多数是农田和坟场,十分的荒凉。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大抵也可以想象得到那时候的情形。

  我从小就住在那一带,当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由于学校就在家附近,所以也就特别频繁的在那里走动,在那时候,那条路虽然比起原来要好上许多,但终究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条小小的弄堂罢了。刮风时灰尘飞舞,眼前一片雾茫茫的,而下雨时也好不到哪里去,在那里走一趟,就得洗一次鞋,因为地面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泥。

  现在大概已经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文二路也完全变了一个样,它像一个成长了的孩子,正在展现着它的魅力。虽然不能和市中心比较,但也是有模有样了,路边一家家商店开起来了,然后又一次一次的翻新,马路也变宽了,汽车在上面来来往往,一副四通八达的样子。这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文二路了,它代表着新世纪最显着的变化,代表着杭州正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前进。

  欣喜,在于变化。

家乡_1500字8

  上周三的班队会主题是《春回大地,感受年文化》。

  说到过年,同学们个个情绪激动,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老师,我来讲‘年’的故事!”“老师,我来讲我们家乡的过年风俗,肯定你和同学们都没听说过!”“老师,我来讲贴春联的来历!”“老师,我来讲为什么要发压岁钱?”“老师,我要给大家讲一讲除夕夜为什么要守岁?”……哟,孩子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听着孩子们的讲述,我们都沉浸在浓浓的年味里了。

  突然,一个孩子说:“老师,你们小时候怎样过年的呀?给我们讲讲吧!”“对!老师,给我们说说你们的风俗习惯吧!”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吧。老师今天就给你们讲讲可能你们都不知道的过年习俗――取净水。”我开心地说。孩子们一听,立刻安静下来,个个挠挠耳朵,身子坐得笔直,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我的故乡有一口古井,井口呈三角状,宽约二三米。那水一年四季昼夜不停地从山肚子里流淌出来。每天供几百户村民饮用,从未干枯过。那井水甘洌清甜,可直接饮用。尤其是盛夏时节,人们口渴了,就直接舀一瓢咕咚咕咚地一口气喝个痛快。古井上方有一块巨大的岩石,石头上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要三四个大人才合抱得过来。村里的老人们都称它为老神树。很多树根都裸露在岩石上,像老人们手上暴露的青筋一样。一部分根直伸到井里,白生生的,随着水流轻轻地摇摆着。不仅如此,井里还有一群群青黑色的小鱼快乐地游来游去。这些小鱼大多是三四寸至五六寸长。有时候人们来取水,一桶打下去,还会取到一条小鱼呢,但人们总是把它放回去。每年过年,人们用水较多,但也从未见井水少过。你取多少,它就满上多少,总是那样取之不绝,用之不尽。

  记得小时候在家过年,每当除夕之夜凌晨的钟声一响,村里鞭炮齐鸣。爷爷或是父亲就拿起勾担(挑水用的一种扁担,两头有铁链钩子。),挑着水桶,带上香烛和一串鞭炮去取净水。因为好奇,我和姐姐也常常跟着去。

  到了井前,只见爷爷轻手轻脚地放下水桶和勾担。在井边点燃香烛,作揖磕头,并说着一些感谢水神和乞求水神保护保佑祖祖辈辈们有水喝的吉利话。然后燃放那一串红红的鞭炮。等到一切恢复了平静,爷爷才打上两桶净水回家。一路上,扁担咯吱咯吱地唱着欢歌,井水也不忘了滴滴嘟嘟地沿着桶边流下来给小路画上美丽的曲线。那一夜,随着爷爷第一桶净水取回家,村民们也陆陆续续去取净水了。那时的我总是不明白村里的人们为什么除夕之夜要取净水。爷爷总是说有三个意思,一是要感谢井神和水神滋养了我们祖祖辈辈。二是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像净水那样干干净净,清醇可口。三是取回净水,我们一年到头都庆吉平安。回到家,奶奶早就拿着个干干净净的新碗候在家门口,等爷爷一放下勾担,就赶紧舀一碗净水恭恭敬敬地放在供桌上敬献祖先。然后,爷爷才把净水倒在缸里。

  长大后,取净水就是我和姐姐的事了。每年除夕夜,为了第一个取到净水,我们姐妹俩总是不等新年钟声响起,就早早地挑着水桶到古井边等候。只要钟声一响,我们就点燃香烛,然后挑着净水开开心心地回家。要是运气好,我们还会打到两条小鱼回家。在平时,爷爷准会叫我们把小鱼送回井里,但是,除夕夜的小鱼爷爷是不会让我们给送回去的。他总是乐呵呵地说:“年年有鱼(余),好兆头!”说完让我们把它放在水缸里好好养着。这时,一家人总免不了开心地围着水缸看着这条给我们家带来好运的小鱼,心里更加感激默默为我们奉献的古井。

  “老师,现在大家都喝自来水了,还取净水吗?”一个学生的问话,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亲爱的孩子们,虽然我们现在喝自来水,但是,很多人依然取净水。我虽然离开家乡几十年,但是,取净水的习俗我依然保持下去。每年除夕之夜钟声响过,我就打开水龙头接一桶净水摆着第二天喝。”“今年除夕夜我也要取一桶净水。”同学们纷纷议论着。

家乡_1500字9

  我的家乡在三明大田,在这里有一个传统节日,那就是“迎灵相尊王”活动,五年一次,周期比奥运还长,吸引媒体之盛,热闹之极,人们兴奋之至尤其令我无法忘怀!

  盼望中,迎尊王活动在人们的期盼中慢慢的到来了。活动开始前,大家都在灵相尊王庙前集中准备,正装待发,那种专注,似乎随时等待神的召唤。首先吸引人们眼球的是乐队和舞狮队,接着十里八乡的人都慢慢赶到了,四处人山人海,大家都在盼着尊王起身的时刻。尊王共三位,每位尊王的灵位都有两名壮士前后抬着,随着20发手提火炮的鸣放,活动开始了。整个队伍行进时,是由火炮队带头的,每过一地,他们都会鸣放,以为着驱魔赶鬼。紧跟在火炮队后面的是一百多名儿童组成的红旗方阵,里边最小的儿童只有四、五岁,最大的也不过八、九岁。每次,红旗方阵往往成为孩子们最揪心的,最抢手的活动。因为大人们认为,为灵相尊王拿红旗可以保平安,而且有不累,又锻炼孩子筋骨。接下来是七架“铁机”,之所以叫“铁机”呢,是因为整个架子的很多部分都是由铁组成的“机器”。这些铁机先是用在下方搭起一个立方体的空心木架,再用铁在木架上方搭制简易的椅子,然后让一个两三岁大的孩子坐在上面,再在周围以花朵修饰。铁机被人们抬肩膀上行走,上面坐着的孩子离地面就足有4、5高,所以这就特别需要一些胆子大的孩子,不然孩子受怕后的啼哭可就影响这还了的气氛了。

  铁机后边紧跟着乐队,在那最热闹的时刻,往往是他们将气氛推向最高潮。接着是舞狮队。要说这些舞狮子,那是相当的有意思。共由两种狮子组成,一种是布狮子,一种是狮子身由布做的,而头确实由大平木头镂刻而成,这些巧夺天工的民间手艺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狮子”里藏两个人,正如大多数人所知道的,一个人负责舞狮子头,一个人弯腰配合前面的人做“狮尾”。再就是金鼓队,共20个人,一根两头漆红,中间漆黑的大棍做担,一头绑着红毯子,以示喜庆,另一头挂着金鼓,整个金鼓队一起敲着相同的节奏,总能吸引旁观者的许多注目。

  尾随金鼓队后的是三位菩萨的神像了,每一位菩萨的神像都被小心翼翼地安放在轿子里,由两名虔诚的教徒前后抬着。

  整个行进队伍有好几百米长。它们从灵相尊王庙出发,环绕村子的每个角落,“灵相尊王”经过哪里,哪里的村民就出来恭迎,全家老小先是朝三位尊王恭敬地叩拜三下,在鸣放鞭炮,响声震天,村子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队伍每到一个祖祠都会停下,把尊王们的轿子齐放一块,许多村民边蜂拥而至,烧香祈福,鸣放鞭炮,热闹至极。这时舞狮队、乐队、花鼓队也会在也会在祖祠里,各就各位表演精彩的舞狮等节目,围观的群众每每达到几堵墙那么厚,里三层,外三层,真是水泄不通。精彩的“人狮对打”“双狮对斗”……更是引起欢呼阵阵!

  整个队伍在村子里的环绕,速度较为缓慢,因为在这个南方村庄,大大小小的桥梁还真不在少数。队伍在桥上的行进可谓小心翼翼,特别是舞狮队,总是左探深右探浅,谨慎异常。因为狮子怕水!最惊险的是村子里有一座距水30米高的桥,队伍经过这个桥时,舞狮的人要被绳子绑着,从桥上被吊到水面。这种场面在淳朴的农村也可谓惊险壮观了!

  郑重其事的“尊王”游行在白天。到了晚上,村民们会请来戏班,演社戏,要知道,在农村,看戏可是最好的娱乐休闲方式,所以整个戏场座无虚席,见缝插针,连行进都有困难,知道半夜才会散场。

  为期两天的“迎灵相尊王”活动告一段落了。兴奋之余,我也有很多感想。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尊王游行活动。解放初,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度招致破坏,许多风俗民俗不再,而如今有繁荣起来。其中的每个细节都足以让人神游古国。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硕果,体现了农村物质建设,精神建设的新风貌。在尊王活动中村委干部团结合作,分工负责,是活动圆满成功,获得了《三明日报》等媒体的极大好评。也是村民兼加强了了解,加强了团结,相处更加和谐了。村干部的办事能力也得到体现和提高。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延续了传统文化。真是一句多得呀!

  但愿这喜庆的氛围随时间发酵,越酿越醇,越酿越香!揭开红布盖,醉的春风杨柳酣眼不欲醒。也愿祖国各地的风俗文化都能很好的复活于人民生活中!

家乡_1500字10

  家乡的“花生宝宝”

  我的家乡洪泽盛产一种美味的食品——花生。花生的外表普普通通,吃起来却香脆可口,极富营养。我爱家乡的花生!

  花生是种在土里的。每年的二月份是播种花生的好时期,农民们把花生种子小心翼翼地放进铲好的坑里,种子吸收水分破壳发芽,接着开花,结果。每年七月份左右是花生的收获时期。远远望去,绿油油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乡民,与满田成熟的景象构成了世间最和谐的图画。我爱这种感觉,清新、自然,比起城市的喧嚣,这里更能给人带来一种心灵的慰藉,更让人沉醉……

  花生的形状有大的,有小的,有像数字“8”的,有像字母“s”的,花生的前头和后尾大小不一:前头小,后尾大。花生宝宝穿着土黄色的衣裳,剥开这件衣裳,你会看见那半边的衣裳,像是在海上乘风波浪的小船。衣裳上还有紊而不乱的条纹。花生的果实有“单生”的,也有“双胞胎”、“三胞胎”、甚至有“四胞胎”,有时候让人惊奇。宝宝外面有一层白色的“防护罩”,如果把一个“宝宝”掰开,分成两半,你就可以看到两片的中间都有细嫩的花生芽胚胎。惹人怜爱!

  煮熟的花生很好吃:放在嘴里,嚼一两下,最初感觉不到有什么味道,但如果在嚼五六下后,就会有一股香喷喷的味道,清脆可口,果然清香!

  我真希望这些美味的花生宝宝们能够成为家乡的一张名片,走出洪泽,让越来越多的人品尝到它们的鲜美!

  我爱家乡的桃树

  我的家乡坐落在洪泽湖畔,这儿盛产桃树。

  这儿的拐拐角角、房前屋后到处长着桃树。桃树的种类很多,有油桃、六月白、五月仙等等。每一片绿色都像搭起的一座绿色的凉棚,那一棵棵高大散松的桃树,就像撑起了一片片绿色大伞。那就是我喜爱的桃园。

  春天来了,桃树伸展着嫩绿的枝条,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在分叉的枝条上出现了一堆堆的花骨朵,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一蔟蔟开满枝头,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粉色的花瓣,黄色的花心,谁见了都生爱慕之心。远看那挑花好像一片片粉色的朝霞。那美丽叫人赞叹不已。这美景和芳香,引来了群群蜜蜂、蝴蝶,他们欢笑着,嬉闹着,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翩翩起舞。啊!多美的景色呀!我要是一位画家,我会把这美景画下来,我要是一位摄影师,我会把这瑰丽无比的景色摄下来,让美丽永留人间。

  金色的秋天又悄悄地来临了。树上的桃子成熟了,那满树的桃子挂满枝头,压弯了腰,被风一吹枝摇叶摆,发出簌簌的响声,仿佛提醒人们早日收获呢!再看一个个桃宝宝,有的涨红了脸,多像一个个美丽动人的姑娘:有的藏在绿叶底下,准是太阳公公夸她长的漂亮,让她感到难为情了,她才羞答答的把自己的脸蛋儿藏在浓密的绿叶之间,但是又经不住外面精彩世界的诱惑,悄悄地挥出半个脑袋向外张望:有的昂首挺胸,独坐枝头,好像尽情的展示自己,好像谁都不如她长的漂亮,那醉人的笑意便荡漾在她的脸上。啊!金秋,这里是一派派迷人的丰收的景象,一阵阵醉人的果实的芳香。

  望着那幽静的桃树,我心潮澎湃,我在心里暗下决心 ,从现在起好好学习,我要 智慧和汗水,使你变的更加美丽而富饶。等着吧,我可爱的家乡,美丽的桃树。

  我爱家乡的大闸蟹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洪泽湖畔,这里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

  我们这里盛产各种水产品,有大闸蟹、鱼、虾、棱角、莲藕等,但是我最喜欢的水产品是:大闸蟹。

  大闸蟹有两个大爪子和八个小爪子,如果这两个大爪子和八个小爪子一起动起来的话,就像是许多双小手在挥舞;大闸蟹的眼睛十分小,可看上去十分有神儿;它的肚子很大,我想它的肚子里一定有很多小宝宝了吧!它的两个大爪子和八个小爪子,如果夹到了你的一根手指,就像是一把剪刀夹住了你的那根手指,让你疼得直掉眼泪。

  蒸红了的大闸蟹,一动也不动,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的横行霸道了,我们把它的壳扳开来,里面露出了蟹黄,再把鳃抠掉,其余的部分沾点儿醋,味道好极了!

  我的家乡物产富饶,人杰地灵。我爱我的家乡!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做客,我请你们吃大闸蟹哦!

家乡_1500字11

  “桑葚儿红,杏儿黄,满坡麦子喊登场,端午节里粽飘香……”。一首童谣贯耳,唤回了我对童年端午节的回忆。

  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来临,母亲总说着家乡俚语,说明儿是五月单五呢,得抓紧做些准备哩!于是就匆匆忙碌起来。一大早,她就赶集买下一网兜儿鸡蛋。邻居嫂遇见问她,“婶儿哎,有坐月子的吗,买这么多鸡蛋?”“咯咯咯,哪里呀,这不五月单五了吗,买给孩子们吃的。”母亲回应着,腿脚就停留在村边的苇湾,那些打着绿浪儿的宽肥苇叶仿佛心通人性,迎风摇啊摇,摇了母亲满怀。半晌的时候,家里盛满清水的木盆就躺了一叠叠一摞摞的粽叶儿了。然后,母亲款款走向胡同口的柳树,剪一簇柳枝儿,剥皮撕成条状并结好粽绳。

  我跟弟弟好奇地玩弄柳绳儿瞬间,眼前已呈出糯米、红枣啊,粉糖什么的。母亲的双手在粽叶上飞舞着,变戏法般包好一个个大小均匀、棱角分明、小巧玲珑的粽子。有绿豆粽、红豆粽、糯米枣粽。慈祥的母亲看到我们跃跃欲试的样子,就说学着包吧,可别把粽叶弄破了。我虽“嗯嗯”应诺,可还是撕裂了粽叶漏了米,弄得自己满脸长满“麻子”。随着风箱呱嗒呱嗒响,饭屋里飘来粽子的香味,馋的我们直呱唧嘴。于是,我们就跑去饭屋的灶台守候,我迫不及待地不断加柴,把火烧得旺旺的。粽子终于出锅了,我忍着烫热,抢了一个扔给弟弟,又喊着热热,揪给自己一个。剥去粽叶,玲珑剔透的粽子,闪着油亮亮的光泽,闻一闻,粽香扑鼻,顿时垂涎欲滴。

  美餐一顿,我们还恋恋不舍,母亲就说,别撑着,今儿是给你们打馋虫的,明儿才正式吃粽子呢。端午这天一早,我和弟弟便带上母亲煮熟的鸡蛋和粽子疯玩去了。这个时节,村庄前后鲜花盛开,绿草青青,小麦摇着一身金黄起舞,春玉米在“噌噌”拔节,田野里清香扑鼻。燕子绕房梁而飞,时而箭一样飞出去,留下清脆的“唧唧”声。我们心里痒痒的,什么时候同发小们结伴去县城东大堤?那里有我们梦寐以求的黄河,尤其渴望观赏划龙船比赛。然而,我们与小伙伴们在村头玩游戏的时候,却见母亲持镰刀背筐,去采艾草。这种艾草虽然有些清苦,但洗净后将其揉碎捣烂,去了苦水,和进糯米团子里去,蒸熟或是油炸了吃,香糯柔软,香味浓郁,好生筋道却不粘牙,带着清新艾草味道的青团,咬一口,全是初夏的气息。

  艾草不仅可以做成美食,也是一种药材。小时候,我每次磕磕碰碰出血,母亲会随手扯一把艾草,嚼碎后敷在我的伤口上,艾草不仅能止血,还有止疼的攻效。蚊子漫天飞舞的盛夏,没有蚊香驱蚊,母亲总会在土炕边燃起一把干艾草,熏一会儿蚊子就飞远了。我那时候以为蚊子是怕烟,后来才知道,蚊子是闻不得艾草味道的。做月子的女人需洗艾草水是家乡人的习俗,用艾草、金银花藤等随处可见的植物煮一锅水,熏蒸半个小时,可祛除新妈妈身上的寒气,这有点像现在的桑拿浴,沐浴完后全身轻松。

  当然,母亲采了艾草回家,首先挑选碧翠肥硕的捆一簇,挂在门框。她说,艾草就像一把把长剑,有驱恶避邪的作用。因为家乡不靠江,距河远,村里的小伙子、姑娘们都会带上一兜染红的咸蛋,或结伴去黄河看龙舟比赛,或在晒谷场踩高跷。订了婚的男青年,这天还要去准岳父母家送节。送节的盒子里除了粽子、鸡蛋之类,必须有染红的蒲扇。说那蒲扇主要是用来驱赶蚊蝇的.,并为新人带来吉祥之意。母亲没读过书,只知道按照祖宗传承下来的习俗,带着一家人过着快乐而充实的五月单五——端午节。现在,村里过端午节只留下门前插艾草、挂菖蒲、吃粽子的习俗了,孩童时代的快乐成了美好的回忆。

  后来,我长大才知道,过端午节不仅仅是吃喝玩乐,端午节吃粽子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多少年来,屈原的爱国情怀是润泽着浓浓传统文化的甘泉。屈原的爱国诗句时常萦绕心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种精神大大激发了无数仁人志士的爱国热情。

  哦,端午节里粽飘香,其芬芳里涵养着民俗,包孕着温情。是亲情的承载,更是爱国精神的弘扬。

家乡_1500字12

  家乡的小河,淡淡的思绪与惆怅、欢乐与童真构成了我美好的回忆,河一直都在变,而人也一样……

  ——题记

  终于放寒假了……

  学业繁重的我在成绩出来前可以得到暂时的放松,该做点什么?玩手机?看电视?还是上网?算了,还是去河边逛逛吧!

  在这熟悉的河畔边漫步着,河对面山岭袭来一阵微风,带着麻柳和竹子的气息,泌人心脾,轻轻地拂过我额前的碎发。唉……看着这条熟悉的小河,我不禁叹了口气。距上一次来这里,好像已经整整一年了呢!明明就在家门口,明明每周都有回来,可我却一直不曾有空出来……

  忽然,我停下了脚步,低头看向地面,想知道被什么挡住了脚步。咦!这不是那座石头灶吗!不知什么时候,我竟不知不觉地来到了这里。看着这座我幼时亲手搭筑的石头灶,看着里面仍未散去的灰黑色木灰,我的脸上不觉荡起了一丝笑容,这里,这条小河,可有我满满的童年回忆呢!

  ……

  幼时的我在村上没有同龄人的朋友,却与仅大我一岁的婷姐,菲姐和赛姐耍得极好!

  金秋,是红薯收获的季节,家乡的红薯总是极好的。常常,我跟着她们,背着大人们拿着几根小小的红薯来到河边。农村的孩子没有几个是不会生火的。我们跑到属于我们的“秘密基地”,那有一个很大的石头灶,临近河边,那是我们自己搭建的。然后分工合作,每次婷姐负责点火,而我和菲姐、赛姐便一起奔向河旁的毛竹林,捡拾里面的枯竹枝,枯竹叶一同放入火堆里,等烧出足够大的一堆火灰后,便把红薯埋进火堆中,等它慢慢地烘熟即可,这样烤出来的红薯味道才最正。

  可是这样烤红薯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好动的我们可忍不了,把红薯埋进火堆后我们便一哄而散了。

  记得曾经有一次,埋了红薯过后,我就来到了河边,搬起一块对我而言很大的石头,使劲扔进河里,河水立刻溅起了几米高,水花四溅,却也洒了正在河边清洗漂亮鹅卵石的婷姐一脸。

  而当婷姐转过身来时……噗!我笑喷了,只见婷姐一脸还没来得及擦干的水渍伴着丝丝怒气,一双眼睛不满地瞪着我,那表情要多有趣有多有趣。

  菲姐和赛姐听到水声后直到我又在捉弄婷姐了,忙跑了来,果不其然!菲姐和赛姐对视了一眼,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无奈,然后默契的同时抽出纸巾,帮婷姐擦干脸上的水,边插还边替我开脱:“婷,别生气,别生气,生气要长皱纹的,长皱纹就会变丑的。我们婷要美美哒,才不要变丑呢。别生气啦,相信小凤儿也不是故意的。小凤儿,还不过来跟你婷姐道歉。”

  我正犹豫要不要过去,菲姐她们已经帮婷姐擦干脸上的水,然后见婷姐对旁边菲姐说了一句悄悄话,菲姐姐转身就跑开了。之后,又见婷姐转过身来一脸“笑容”地对我说:“我相信小凤儿不是‘故意’的。”听到这话,我松了口气。

  正准备又继续去玩呢,结果,转身,就看到菲姐回来了。等等,她手上拿的是什么?呜呜呜……我死定了,我没看错,菲姐手上拿的正是婷姐版专属黄金棒。

  果然,婷姐一把它拿到手上,就转身对我说:“小凤儿,古语有言,‘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呢,为了感谢你送了我那么大的‘礼’,我特地请你吃我的专属版‘黄金棒棒糖’,怎么样?我对你好吧!”还没等她说完,我撒腿就跑。她拿着“棒棒糖”,沿着河畔追着我,边跑边喊:“小凤儿,站住,别跑,我保证不打死你!!”“救命啊……”我傻吗?站着讨打?菲姐和赛姐看的追逐的我俩,坐在河旁边的大石头上捧腹大笑起来!

  许久,我们终于跑累了,就直接仰卧在草地上,望着湛蓝的天空,吹着风,听着流水的声音,好不惬意!

  四季常绿的麻柳,大片的毛竹林,流淌的河水,遍地的鹅卵石,远处草地上正在吃草的“牛魔王”,还有水中嬉戏的鸭子,以及一到金秋就显现出来的“小岛”……记忆里,家乡的小河,永远都是最美的风景,也是孩子们的欢乐天地。

  可如今,这一切早已变了许多……

家乡_1500字13

  家乡的戏曲艺术——越剧

  朋友,你一定欣赏过小提琴名由《梁祝》,柔美凄婉的旋律曾经陶醉过多少中外华人。你可知道曲子创作灵感来源于何处?对了,那就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你听,曲子的旋律有越剧的影子。

  这就是我家乡的艺术——越剧,具有传统东方文化特色的戏剧。

  越剧是一个成熟的剧种,它以其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清新亮丽的曲调,却又不失激情与高亢的特点,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市,越剧的前身是落地唱书。1906年,落地唱书搬上舞台,经历了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从嵊州经绍兴、宁波、杭州到上海,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戏曲。

  抗日战争期间,部分越剧演员在敌伪统治下的上海虽然演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好戏,但改革主要还是在形式上,越剧内容并没有较大的突破。1942年越剧改革以后,越剧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戏迅速发展成为适应现代舞台条件的、有较强综合性的剧种。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几代越剧艺人的努力下,越剧终于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发展,也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但是,时代在发展变化,到了现在,曾经辉煌的越剧渐渐地沉默下来了。虽然有人极力在挽救越剧,但现实总是残酷的。这里有一个其型的例子:新晋梅花奖得主——上海著名越剧演员萧雅来杭州连续举办专场越剧演出,据了解,从4月1日的第一场演出开始,上座率就没有超过5成;而在5成的上座率当中,有90%以上的人是通过各种渠道拿来的赠票。

  不管怎么样,越剧的观众越来越少,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当今的越剧危机已经很明显了:一是越剧剧团全面萎缩,现在除上海、江苏、福建和浙江外,其他各省市几乎没有专业越剧团。二是观众群体少,范围窄。越剧观众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年轻人很少有人问津。三是目前越剧自身剧目老、节奏慢,缺乏改革和创新,一成不变,像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四是政府投入不多。社会争企业投入少、关注少,不重视。

  在越剧走向衰落的同时,我仍然欣喜地看见,越剧界人士为振兴家乡艺术执着地奋斗着。他们把现代艺术元素融入越剧表演,用现代舞台、音响、灯光营造现代化的气氛。以吸引年轻一代的观众;剧本的创作也力求创新,如现代越剧《孔乙己》等的上演,的确给越剧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舞台越剧没落的同时,社区里、广场上戏曲演员的表演却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这些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越剧,我家乡的艺术,你的将来会是怎样的呢?

  我爱家乡的早晨,我爱家乡的小河。它是那样的宁静,它是那样的纯洁,它是那样的美丽!

  早晨,一阵阵凉风吹进各家的窗隙,唤醒酣睡的人们。它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抚摸着“子女”的身体,让他们起来工作学习。早晨的风是凉爽的,早晨的风是柔和的,早晨的风是纯洁的。早晨带给我们一天的好心情,早晨带给我们一天的幸福,早晨带给我们一天的开始,早晨带给我们一天的……早晨是一天的新开始,新的开始就得有新的目标,做出新的成绩!珍惜早晨的时光,来做新开始的起端,迈出一天的第一步。

  来到小河边听到小河在哗哗啦啦的唱着歌,来迎接新的一天,小河也想有个新的开始,拒绝乱扔垃圾,做一条没有污染的小河。“清澈见底,能看见河底小石子,能看见石子是绿绿的青苔。好美的小河啊!……要是那样多好啊!”小河想的事情能不能变成现实呢?那得靠大家一起努力,力能让小河清澈、无污染。

  早晨的风是凉爽的,早晨的记忆是美好的,早晨的小河是美丽的

  用早晨的时光来做每一件事,用早晨的时光背诵朗读,它会带给早晨的时光的美好、安宁、纯洁、美丽。小河是美丽的、小河是纯洁的、小河是宁静的。

家乡_1500字14

  家乡是孕育我们成长的地方;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儿时记忆的见证者;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家乡,虽然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名词,但是,正因为有它,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完整;因为有它,我们的内心世界才会更温暖;因为有它,我们曾经走过的足迹才会更清晰……

  我的家乡在乳源,它没有北京的壮丽,没有上海的繁华,但我的家乡却是一个仙境一般的地方。它有山有水,它的山在飘香,水也在飘香,它的水中有山,山中有水,每次往水中一看,总会出现山的影子,山水构成一幅完美画卷。它虽没有水平如镜的西湖美、没有波澜壮阔的黄河美、没有桂林山水的秀丽、庐山瀑布的磅礴……可是,它在我的心目中却占据着神圣的位置。它是那么美,美得那么自然、那么淳朴,令人陶醉。

  我爱我家乡的清晨!每天清晨,当我还在赖床时,外面的鸟儿却是早早地欢唱起来,它们的歌声是那么悦耳、那么动听,就像早间音乐似的,使到我眼睛总会迫不及待的睁开,想要加入它们,开始我美妙的一天。

  我爱我家乡的小路!家乡的小路虽是坑坑洼洼的,但我总感觉它是那么的亲切,这小路就如同我的好朋友一般,它虽没有城市的公路那么宽阔、那么整洁、那么平坦,可是它却有着城市公路所没有的宁静,在儿时,每天上学都会在它上面与它进行一次交流,每一次伤心都会在它上面把难过向它诉说,每一次开心也会在它上面与它一同分享……每天,我们最接近的朋友莫过于它了,它上面的每一个坑都是我们的无价之宝,因为每一个坑都记载着我们儿时的回忆。

  我爱我家乡的小溪!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我都是提着一个红色的桶,装着一大桶衣服走向小溪边,远远便能听见一些老老少少的声音,多么宁静的家乡啊!啊!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些妇人一边东家长西家短的聊着们在,一边在洗着衣服,好不惬意!再看一旁的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则在小溪边玩耍、嬉戏,好热闹!此情此景竟与不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也是一道和谐的美丽画卷!原来,我的家乡是这么的美丽!

  我爱我家乡的”春天”!春天里,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丝一般,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是啊!在春天里人们更忙了,在城市里,在大街小巷,来来往往总会穿梭着忙碌的身影,而在我的家乡,人们都在播洒着希望的种子。

  我爱我家乡的”夏天”!夏天里,火辣辣的太阳就像火球一般挂在天空,在城市里,人们都会坐在家里享受空调所带来的凉快,而在我的家乡,人们却是手拿一把扇子,走到家乡大门口外最大的一棵树下,大家一起坐下来聊天,沐浴在凉爽的树荫下,吹来的宛如春风一样的夏天风,享受着一天中难得的恬静!

  我爱我家乡的”秋天”!秋天里,夕阳就像一缕温暖的风,一缕缕的暖风吹过,就像妈妈柔软的手拂过我的脸庞,在风里,隐隐夹杂着桂花的香味,在城市里,人们都会在这股暖风的陪伴下去逛街,而在家乡,人们却是在暖风陪伴下,微笑着去收获希望种子所结的丰硕果实。

  我爱我家乡的”冬天”!”冬天”里,雪白的大地就像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一样,在城市里,人们都会在家里抱着暖袋来抵挡寒冷,而在家乡,人们却是是用炭盆全家围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吧

  啊!我的家乡,因为有你,我感到自己就像在春天开放的花儿一样那么有生机,躺在你的怀里,就让我觉得心有了个归宿,原本那么美的西湖、桂林山水都变得很普通了,只有你在我心中才是最美的!我爱你的小路、爱你的小溪、爱你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爱你的每一个角落……

  我的家乡,只要有你在,在黑夜里,我不再害怕;在难过时,我不再流泪;在有困难时,我不再后退……因为在你的美景面前,这些都会变得微不足道、都会不复存在。我的家乡,你的美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对于你,就如同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对隐居生活的那种热爱一般,你就像《桃花源记》里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你就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的家乡,我爱你!爱你的一切!

家乡_1500字15

  “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依恋在小村周围,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住了一年又一年,生活了一辈又一背”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总会想起我的故乡,我的家。

  我有两个家乡,一个是被我成为故乡的家乡,一个是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我要介绍是那个叫做故乡的家乡,因为不久之后我的故乡就要搬迁了。不知道还没有机会再看它一眼,我只想把我记忆中的它给留下来。

  我出生在一个名不见转的小村庄,它位于黄河南面,因为早年黄河水患的原因,它并不富裕。我的家乡它既不靠山也不靠水,也没有很多名胜古迹和名人。但是我依旧爱它,只是因为它养育了我的家人及我,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使我结识了许多朋友。

  我记忆中的故乡十分美丽,就拿现在这个季节来说吧!4月初,柳树,槐树,榆树纷纷初开,杨树也长出了叶子夹在小路两边,很是养眼。早晨在鸡叫声中起床,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地平线上出发去小学,一路上还有数不尽的鸟儿,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野菜,有些野菜是可以食用的,蒸着,炒着都可以。在夏季,这个雨水繁多的季节,我最是喜欢,我喜欢在小雨里漫步,细听雨滴的声音。有时会和表哥们一起去钓鱼,不过自从二表哥掉进水里就再没有去过,所以自己到至今也没能成功的钓上一个鱼。在傍晚,看那夕阳映红的半边天,拿着蒲扇去大河上乘凉,或者满世界捉蜻蜓蝴蝶,(当然蝴蝶很少),或者在雨过天晴后去找蚯蚓,又或者在树林里捉爬猹(俗语,具体怎么写的不清楚,反正就是这个读音)有时还会遇见青蛙和蛇呢?在秋天,大人们忙着收割农作物,而我们在忙着收果实,在那一棵棵被压弯了的树上,小小的身子爬上树,摘石榴,柿子,葡萄和花生。这个季节不温不火,最是热闹,我们一放了学就“忙趁东风放纸鸢”,直至天黑,火红的夕阳渐渐消失。在冬天,很少下雨或者雪,但是一下雪就必定是大雪,清晨早早清理门前雪,堆雪人,打雪仗,也不管天气是否寒冷,是否会把小脸小手冻得通红。

  在某个假期的,一时起兴就去游玩,我最喜欢去戚城公园,。戚城又称"孔悝城"是春秋时卫国的重要城邑。城东80米处有一夯土台是当时诸侯会盟的盟坛基址。戚城公园有很浓厚的文化色彩,戚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上的部分为周长1520米的古城残垣,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地下则保存着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汉代等不同时期历史遗存。戚城是卫国北部的一个边邑,向北隔黄河与晋国相望,南与鲁接壤,西与郑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成为诸侯争夺的一个战略目标。同时,戚城又是卫国孙氏家族的采邑,孙氏家族权倾朝野,其立场的向背直接影响到卫国的政局和诸侯势力的均衡,所以,史书记载,许多历史事件与戚城有关,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是在与戚城有关的政治事变中遇难。戚城内收藏了许多名家画像,如,吕不韦(吕氏春秋的作者),子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悝(卫国大夫,孔圉(孔文子)之子,卫庄公蒯聩的外甥。),颛顼(三皇五帝之一),帝喾(三皇五帝之一),许穆夫人(姬姓,卫公子顽(卫昭伯)和宣姜的女儿。出生于春秋时期卫国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她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最早的爱国女诗人,其诗作在世界文学史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柳下惠(柳下惠坐怀不乱),商鞅(商鞅变法),郑板桥(扬州八怪,曾在范县任县令)。如果你有幸这里不要忘记去化石馆看看那个中国的第一幅龙骨图。这个季节是最适宜游玩的地方,因为戚城的花都开了,有牡丹,郁金香等有各种颜色的。当然如果要看牡丹最好是去洛阳。洛阳与戚城均属于我的故乡——河南。

  洛阳,七大古都之一,龙门石窟也在这个城市,洛阳最有名的花是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我的家乡,那个生我养我的小村庄,原谅我不够强大,没有办法让你保持你原本的模样,但是请你相信,每一个在这里生长过的人们都不会忘记你,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爱你。

【家乡_1500字】相关文章:

家乡_啊!我的家乡作文03-04

家乡家乡的河作文6篇02-10

家乡_家乡的葡萄园作文03-06

家乡_我的家乡快乐游作文03-06

家乡的烧饼作文-我的家乡作文03-28

美丽的家乡05-05

家乡作文春节02-09

梦里家乡作文03-28

家乡景象作文03-07

家乡天堂作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