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味
家乡味1
中华民族是一个美食之邦,不同地域的美食都有其独特的风味:武汉热干面,筋道爽滑;北京烤鸭,香嫩酥脆;重庆火锅,麻而不木,辣而不烧……谁不贪恋自己家乡的味道呢?
我的家乡——古都西安,就有许多美食:口感润滑的凉皮、色味俱全的麻食、香醇味美的羊肉泡馍……我最喜欢的美食就数肉夹馍了!
只要你尝过家乡的肉夹馍,准让你回味无穷,卤肉肥而不腻飘香四溢,单看它那油滑滑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让你垂涎三尺了,何况是,用白吉饼夹着,大口大口朝嘴里塞呢!
我吃过潼关肉夹馍,飞鸿肉夹馍,樊记肉夹馍,但还是抵不过外婆特制的卤肉夹馍!
每年寒暑假,我都会看望外婆,缠着她给我做肉夹馍。外婆自然抵不过我的“百般纠缠”,早早地便去市场买来肥瘦均匀的猪肉,用卤汁熬煮,待猪肉浸满卤香味后,便开始制作白吉饼,别看白吉饼只是一个面饼,它的制作也颇有讲究。
做饼时,外婆会把面团拉成长条,用力拍打,面团打在桌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用刀划出几条纹道,抹上油,分成一小团一小团,用面棍推成厚薄均匀的饼,放入炕上,用火烤,小时候我常常跟在外婆后面,看她有条不紊地制作。有时外婆没有注意到我,我便悄悄去偷吃切好的卤肉末儿,等我大饱口福时,切好的卤肉已所剩无几。外婆没揭穿我,但自那以后,外婆每次都会多切出来一盘肉,好似特意为我准备的。
今年冬天,虽然也吃了不少家乡的风味,但没能回家乡吃到外婆特制的夹馍真是遗憾,我想那是我一辈子都难忘的最独特的家乡味道!
家乡味2
我的家乡——楚雄,这是彝人故乡,这儿山青水秀,是游玩的好地方,这儿也有美味的佳肴,是吃货的福地。
石羊小土饼
小土饼是楚雄人的最爱,它圆圆的外表是金黄色,像一面纯金打造的圆镜。外表看起来朴素,但在它朴素的外表下却还透露一丝华丽。小土饼是选用上等的麦面,还要加上优良的香乳水,让他们合二为一,然后蒸熟,变成熟面团。又取一个一个小小的面团,在面团里加上用酥子、白糖和成的陷儿,再用特制的模具拍成饼状,拿去烤一烤。当当当——色、香、味、形俱全的小土饼做成了。小土饼是极香的,闻一闻,会使你食欲大开,香味会长久地留在鼻腔内。吃一口你会被它的美味迷倒,特别是馅,它那颗粒感,是美味的源泉。小土饼已经成为石羊小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地的老人也常常和它“打交道”。你走过店门时,店家也会热情地让你尝尝这道特别的美食。
家乡稀豆粉
稀豆粉是大姚人民都爱的早餐,它的制造工序十分简单,只需将豆粉倒入大碗中,加入热水混合,不停地进行搅拌,就成了稀豆粉。稀豆粉有一股淡淡的豆香,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加入佐料。我喜欢在稀豆粉中加入凉粉,再加入花椒油、芝麻油、小葱、喜欢吃辣的,还可以舀一勺辣椒油,红红绿绿的,看着就特别诱人。吃稀豆粉也是一门“学问”,它也有讲究,太热了,吃不下去也不太好吃,但吃凉的,它就凝固了,所以要一边吹着一边吃。
楚雄的美食和天边的繁星一般多,三天三夜也品尝不完,欢迎大家来楚雄品尝这儿的佳肴。
家乡味3
每当闲下来的时候,总会想起故乡,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丰收时节,是家乡最美的时节,金黄色的玉米,赤红色的高粱,无一不是绚丽的景色。而早出晚归的庄稼人,此时便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过去的多少岁月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秋季农忙时节的热闹气息,大清早四五点起床,匆忙吃上几口饭,赶着自家的马车,穿过沾着露水的草地,来到田间。而恰恰丰收季的天气,正如娃娃的情绪一般,说变就变。早上还是冷风瑟瑟,太阳一出来,人们又开始汗流浃背。但上午的空气仍是冷嗖嗖的,人们便趁着着凉呼呼的气息很快的忙碌起来。等到太阳真正的挂在顶头,空气就真正的热起来,此时,便也不再劳作,放下手上的农活,三三两两的坐在一起说会闲话,各自收拾东西回家去了。
家乡的房子大多还是只有一层的青瓦房,历史悠久,因此傍晚的时候屋子就彻底暗下去,各家各户打开灯,远远望去,还真有一番灯火通明的浩荡之感。此刻才是我最喜欢的,大人们在屋里屋外忙忙碌碌,或做晚饭,或清点全天的劳动成果,和谐安宁。在我的家乡,收回来的油葵讲究“搓花”,把上面的“花”褪去,就剩下饱满而有光泽的黑黝黝的果实。我喜欢躺在高高堆起的向日葵上,置身于尚未消散的田野清香里。橘黄色的灯光暖暖的照射着,一轮并不完美的残月,伴着散落的星星,高高的游荡在天边,直至尽头。轻轻的闭上眼睛,仿佛置于一个美丽的童话。
夜深了,故乡的身影随着浓黑飘渺起来,渐渐地隐去。
蓦然惊醒,此刻的脑海中,环绕着炊烟与庄稼的香气,我只觉应该浅尝辄止。那愈久愈醇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
家乡味4
家乡是一种情怀,家乡的味道,值得一生细细的品尝一下。
——题记
“开饭啰!”,随着妈妈一声吆喝,我们立即围座在了餐桌旁,瞧着一桌热气腾腾、色香俱佳的菜肴,我馋得直流口水了,可没等我动筷,我亲爱的家人们早就开吃了,我的家人正一个劲的夸着“好吃,可好吃了,家乡的味道……”
被妈妈说我才注意到,今天的一桌菜比较特别,有“毛笋烧肉、油焖笋、马兰头、青菜、番茄炒蛋……,很普通,但是却一点也不平常,原来,这些菜都是早上我爷爷奶奶从山里外公家带来的,鲜嫩的竹笋和毛笋,是早上外公刚从山下挖来的,青菜和马兰头摘来时还带着早上的露珠,碧绿碧绿,鸭蛋是外婆刚从鸭棚里捡起的……,怪不得妈妈吃得那么迫不及待,这些菜果真有家乡的味道!
说起这些家乡菜,最先想起的是外公家门前的小菜园,不管什么时候去,总是生机勃勃,青菜、卷心菜、黄瓜、玉米、辣椒等,时令蔬菜应有尽有。这片菜园对我来说带来很多快乐,每次去,我和弟弟总喜欢拿个小锄头,挖挖这里,又去撬撬那边,浇水、捣泥浆……玩得可尽兴了。
对于没有生活经验的我被完全战败了,反而逗得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全家后着肚子笑个不停,也就是这一次次笑声中我慢慢认识了菜园里的各种蔬菜,更加喜欢这个家乡的味道。
妈妈和我从小生长在那里,特别地喜欢家乡的菜,只要是在家里面吃的菜,一向爱挑食的妈妈和我都会多吃一碗,我们也特别的喜欢那一方水土给予我们的馈赠,一盆子笋里有我童年在竹林里嬉戏的身影,青菜和马兰头上有我仔细观察停留的眼神。
那里是我的家乡,有我的忠贞,还有那浓化不开的家乡的味道!
家乡味5
丙辰元旦,欢天喜地,大乐,作此篇,怀念家乡。
半年时间在外求学,许久没有见到家乡亲人。踏上归途,经过四五个小时的奔波,才回到熟悉又陌生的家乡。
一进城,冬风中清新的味儿直冲来,轻轻嗅,仿佛带着参天大树的古老之气和小城大楼的威武之息。夜里闪烁的霓虹灯铺满了大街小巷,灯塔尖上的明亮的星灯模糊了一边;街上的行人欢声笑语,广场上人山人海,音乐充斥着整个天空。趴在车窗上,抬头仰望星空,抬头仰望星空,浩瀚无边;月近满圆,散发出柔和的光。
进了家门,熟悉的饺子味儿扑面而来,还有学校吃不到的酿豆腐。拂去心中的躁动,坐下细细品尝,汤汁饱满,皮香肉嫩。这是回家吃到的第一餐饭。
次日清晨,奶奶早早熬出白粥,虽朴素,我却爱它稀淡的米水,爱它渗透得香甜。妈妈也秀出了她的甜酒冲蛋,一口便深触到我的味蕾,让我深情“一口闷”。
吃完饭后到处走走,远方的太阳普照大地,我带着微微的醉意,拐过房角,空中飘来令人垂涎三尺的炸鸡味。我朝那家小店看过去,那儿排满了好吃的食客。终于到我了,老板热情地招待,几分钟后拿到一份鸡蛋仔,我心情大好,说了声“生意好”,一直传到了小巷的尽头。
烈日当空,又到了午餐时间,好客的邻居阿婆邀请我们去她家赶午饭。我们推让一番后,还是被阿婆的好心所打败了。聊一聊天后,阿婆的儿媳端出好酒好菜,有我想念已久的血鸭、鲤鱼、红烧肉……两家人其乐融融,好不开心!
一杯香茶下肚,几个小菜马上吃完,临走时不忘说声谢谢,阿婆一家站在门外送我们。“慢走喽——”
到处晃悠晃悠,夕阳复西下,火烧云姿态万千,卖粑粑的老人渐渐走近。我买下几个,芝麻糖裹在嘴里,还是童年的味道。
即将起身返航了,两天就在家乡味道中一逝而过,让我留恋,让我沉醉,让我痴迷。
这就是让我怀念的家乡味道。
家乡味6
安徽,是我的家乡,那里有数不胜数的美食,但我觉得最地的家乡味却是那条巷子里吃到的杂面条。
舟车劳顿回到家乡,正赶上晌午,自然是要去吃上一碗杂面条的。巷子里弥散着那店里用老母鸡熬的高汤的鲜香,我不觉加快脚步,来到小店里。老板系个围裙带着套袖,正在这架着的大锅里制作杂面条呢。“回来了!又想这口杂面条了吧?”老板边干着活边招待着我。那高汤的香味越发浓郁了,扑鼻而来,勾起了肚子里的馋虫。就这样光闻不吃,也能把人给馋倒。
店里面积不大,桌子也没有空的,可我也是有地方坐的——和乡人拼桌坐在一起。不一会儿便和他们聊起了天,完全没有陌生人的感觉,仿佛就是一家人。第一次来这里吃饭,人也是那么多,也只能和别人拼桌坐在一起。那时还觉得有点儿尴尬,几个不认识的人在一起吃饭多别扭,其实不然,都是同乡的人,彼此聊一聊身边人,身边事不一会儿就熟识了。那么多年过去了,气氛没有改变,杂面条的味道也依旧浓稠。
还在和同桌人说着话,一碗热气腾腾的杂面条就端上来了,碗还那么大,面却冒出了尖,老板娘笑着说:“姑娘,刚回来吧?快趁热吃,等凉了就不是这味啦!”听着这直暖人心的话,我尝了一口,果然,面条的味道没有变,还是那么香,这被高汤煮成黏糊状的面,吃起来润滑细腻。我只顾吃着,也顾不上跟同桌的乡人们说话了。这时,旁边的老乡递给了我一个托盘:“放上蒜末和炒芝麻,保准你能再吃上一碗!”我接过托盘,似信非信地分别从蒜末罐和炒芝麻罐里舀了点儿加进碗里,再进嘴的杂面条比之前吃的更清口更浓香了!我连连点头称赞,老乡也得意得很:“这杂面条才是真地道呢!”是啊,老板的手艺再加之老乡的热情,能不地道吗?
吃完后起身要走了,老板娘对我说道:“明年再见啊姑娘,在北京好好学习。”来时,老板招呼我;走时,老板娘嘱托我。这种关心,就像父母关心自己的孩子那样,带着家的味道,家乡的味道。
家乡味7
家乡的味道是不可复制的,有些味道唯有在家乡吃,才最地道。
我的家乡在江南水乡,靠水的地方,自然鱼就多,于是在我们家乡,大家就会想出许多花样来吃鱼,而最受欢迎的要数鱼饺汤了,这是用切成薄片的鱼肉做皮,将肉馅填入鱼片中,做成饺子的形状的美食。每次只要它上了餐桌,都会一扫而空。
又到了一年团圆时,外出一年的亲人们都在过年时回来了,家族里热闹了起来,团圆饭自然必不可少。一道道可口的饭菜陆续上桌,我们也陆续落座,当那一大盆压轴的鱼饺汤上桌,我们小辈们的眼都直了:我起身去闻那飘出的香味,离我最远的表哥也伸直了脖子张望,旁边那刚牙牙学语的妹妹也一直叫着:“饺饺,饺饺……”姑姑看着我们这着急的样子,边笑边给我们发着碗筷:“小馋猫们,都别急……”
筷子一到手我们就都直奔鱼饺,大厨奶奶见状,说道:“别抢,别抢,还有呢!知道你们爱吃,我做了两大碗呢。”从广东工作回来的姑姑也最爱吃鱼饺,一边吃着,一边回味:“好久没有吃到这个味道了,太香了!”“是啊!就在奶奶这儿能吃到这么正宗的鱼饺!”我也连连称赞。你一筷子我一勺的,很快一大碗鱼饺就被扫荡一空,连汤都没剩。这两大碗也不够我们吃的呀!
团圆的餐桌上除了吃饭,也是大伙儿交流做饭的的好地方。这不,妈妈就和奶奶聊了起来:
“我在北京也给女娃做过鱼饺,可她就说没您做的好吃。感觉少了点儿味道,您有什么秘方?传授传授吧。”
“我哪儿有什么秘方呀,就是用咱们这水里的鱼,厨房的料呀!”奶奶边说边笑着,“恐怕就是这一年到头你们总想着、盼着我这一口吧。看着你们吃的开心我也高兴。”
在一旁的我听罢,心中了然,也许这就是水乡的鱼味,这就是亲人的牵挂味。
饺子是团圆的象征,一张皮子将思念、期盼、等待、合欢都包了进去。一家人在此时聚集到一起,两碗鱼饺在此地传递着最美好的团圆。新的一年,就在这热闹的团圆饭中开启了。
家乡味8
走进店里,里面的欢笑声和大家边吃边说的北京味儿一直在我的耳边想起。在家乡的那条小街上,就属这里最有味道!
我走进店里,坐在了一个离门不远的座位并大声喊道:“我要一碗卤煮和一个烧饼!”老板娘带着她的北京味儿道:“好嘞!您稍等啊。”不一会儿,老板娘把一碗热乎乎的卤煮和刚做好的烧饼带到我的面前:“这是您的!”老板娘还是一样的热情,一个‘您’字透着对顾客的款待。
吃着刚端上来的热乎乎的卤煮,大锅熬炖出来的特有香味加之烧饼的咸鲜松脆,又让我想起了那温暖的场景:妈妈带着我一起来到这热闹的店里,找个地方坐下,冲着老板娘喊上一句,一会儿就端上来美味的卤煮了。在等候的顾客也都不急,各自和身边人说着聊着。妈妈工作忙,这一次没有一同来,但我也能感受着这熙攘的气氛。听着旁人讲着趣事,就好像在卤煮里加上了香菜,调和着店里的基调,阵阵欢笑是属于店里的每一个人的。我喝了一口卤煮的汤又吃了一口里面的食物和香喷喷的烧饼,那几口下去后,我瞬间感觉到卤煮加烧饼真的是绝配!只有在这个店能吃到这个味!
没过一会儿,进来了一位老大爷,他坐在了我的面前笑眯眯地跟我打着招呼,然后转向老板娘,说道:“老板娘,我又来了。来这儿就是吃个正宗!”“大爷瞧您说的,您这回还和以前一样吗?”老板娘笑着说。那位老大爷向老板娘点了点头,并和我絮叨起了他今天所遇见的趣儿事,我被老大爷的神情和话语给逗笑了。老大爷越说越起劲儿,周围的人也都跟着笑起来。小小的卤煮店,却时常都充满欢声笑语。
卤煮店里,那顾客们唠的家常,讲的趣事是北京的味道;那老板娘热情的话语和招待是北京的味道。吃完后,我带着满足走出小店,外面刮着凉飕飕的风,但那地道的家乡味儿依然温暖着我!
家乡味9
窗外小草冒出了新芽,树木换上了新装。
“奶奶!我们的香椿鱼好了没?”我从外面刚回来,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厨房。奶奶闻声回答道:“马上,马上!等了一年的你,这么会儿就等不了了!”边说着,奶奶就把炸得金黄的香椿鱼端到了我的面前。那醇厚的鸡蛋味道夹杂着香椿的清香,就这样在我的面前铺散开来。我也不顾刚起锅的热烫,上手抓起一块,再咬上一口,“咯吱”的声音加之香椿独特的香气,便是春天里最地道的家乡味。
小时候,我和爷爷奶奶住在老家的院子里,那里有好几颗香椿树,开春时节,爷爷就会带着我摘最嫩的头茬儿香椿芽。香椿树搞搞的,一簇簇香椿苗朝上生长着,爷爷举着带钩子的长木棍一把勾住一簇香椿苗,香椿苗就掉落在树旁。我呢,拿着个袋子,或蹲坐或弯腰,把落在地上的香椿苗都捡起来。看着那青红相间的叶子,嗅着这股清香,再一想到等会儿拿回去,奶奶就能做出好吃的香椿鱼了,我的干劲儿就更足了,不一会儿的功夫,我们爷孙二人就摘了满满一口袋。爷爷见我干活起劲儿的样子,总夸赞我:“真是能干啊!自己摘的吃起来肯定更香!”我也乐在其中。
回屋后,奶奶挑出最嫩的香椿芽,洗净,然后放入搅好的鸡蛋液中,架起大锅,开炸咯!我问奶奶:“为什么这叫香椿鱼呢?”“这新鲜的香椿苗不切,直接裹着蛋液,炸出来就跟小鱼似的!”奶奶边炸边说着,“这又香又嫩的‘香椿鱼’啊,一会儿就游进你的肚子里啦!”一条条香椿鱼随着“兹拉兹拉……”的声音在油锅里游开了,等到变成金黄色,那酥脆可口的香椿鱼就做好了。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吃着刚炸出来,还冒着热气的香椿鱼,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现在,我已不住在老家的院子里,也不再有和爷爷一起摘香椿的时间了,但每到春天,看到附近的香椿树开始滋芽,就会找机会回爷爷奶奶家,去吃上一餐家乡的味道——香椿鱼。这个味道就在我的心里,那是清香的食物滋味,更是我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童年时光的味道。
家乡味10
我的家乡,是山城;我的家乡,是桥都;我的家乡,是雾都;我的家乡,是重庆。重庆,最有特色的,就是它的美食了。
重庆美食,最值得一提的,当然是火锅。
重庆火锅,吃起来麻辣爽口,辣椒在锅中翻腾,麻辣鲜香的味道在舌尖跳动,还有个口诀:“七烫八提,黄金三秒”口诀讲的是:烫七下,一烫三秒,提起一秒。将食物放入锅中,喜欢麻辣,重口味者,在锅中油花处,或是在锅边烫食,喜欢微辣者,在锅中沸腾处烫食,我第一次吃火锅,知道这口诀后,开始烫时。夹起一片毛肚,放入锅中,烫三秒提一下,但手一滑,就掉到锅里了,一下子克制不住叫了一声。第二次我烫时,时间数错了,待毛肚已完全卷得像一个“毛球”时才发觉。第三次让爸爸来试,几下就好了,我的脑袋像被人用锤子敲打了一下,有点不敢相信这么简单。又练了很久,才终于学会了,我夹起一片自己烫好的毛肚,放在嘴边,香辣的味道直冲肺腑,在嘴中嚼,辣的味道让我忍受不住,但还是想吃。
说完方法,再来说说它的样子。以前的老火锅,是用铜锅,用两个铁制板子把锅分成九个格子,各自分别放不同的东西,前荤后素、左禽右兽,用鹅卵石压着铁板,荤菜三元一盘,素菜一元一盘,一盘有两个碟子大小。还有的火锅有清汤、红汤两种,把锅分为两部分,一边清汤,一边红汤叫做“鸳鸯锅”
然后看看名称,居然有“猪圈火锅!”起名也如火锅,如重庆人一样随意,豪放。我问爸爸火锅是怎么来的,爸爸说:“是因为重庆山高路窄,古时在重庆有很多船夫,他们帮人们做体力活,人们在码头交易猪牛肉,就把不要的猪内脏给船夫们,再由于重庆湿气重,需要辣椒除湿,船夫们就发明了火锅,把猪内脏放进火锅中煮,配上调料,十分美味,于是火锅得以传开。”
家乡味11
在每个人的心底,都埋藏着一道家乡菜。这道菜,不像西餐那样华贵;也不像宴席那样多种多样。它仅仅是一道菜、一口感觉、一份思念。
埋藏我心里的那道菜,很简单,也很常见。那道菜也与特色、独特沾不上边,但每每尝起,却都有一种温暖。那道菜便是红烧鱼。正是这道简单的菜,甚至曾被我厌恶的菜,却已成为我现在所追逐的家乡味。
我们家不常吃鱼,因为我妈、我哥都不喜欢吃鱼,他们都嫌弃鱼刺太多。但我父亲很喜欢钓鱼,不论工作多忙,他总会挤出一点时间去钓。他掉的大多都是小鱼,倘若钓到大鱼,便会欢喜的提进门,虽然已经满头大汗,却一直挂着笑容。妈妈接过鱼,将鱼去鳞,再做一些小处理,便将这头活蹦乱跳的鱼变成香气扑鼻的红烧鱼。这一转变,具体内容我不得知,也曾去过厨房看是如何制作的,但还是看不懂。
红烧鱼的香味扑入鼻中,那诱人的色泽让人胃口大开。红烧鱼上桌了,但吃的人并不多。只有我与妈妈草草的吃了一点后便不在吃它。这道菜是如此简单,但是又让我那么感动。
有一次,我生了一场病,过了四天,我的病情才有所好转。当时我的胃口并不好,但我却想吃红烧鱼。父亲听见后,立刻开车去街上买。但谁知道,街上并没有人卖。父亲找了一遍又一遍,几乎把所有街道都走了个遍,却仍然没有看见卖鱼人的身影,父亲便拿起钓鱼竿,到池边钓鱼。一只、两只、三只父亲已经钓了三个小时,却依旧没有钓上一条像样的大鱼。又过了一个小时,终于钓出一只像样的鱼。父亲跑回了家,带着那条鱼,大口的喘着气。
不久,一道美味的红烧鱼放到了我面前。我正要吃时,猛然发现父亲白发比以前更多了,母亲满是皱纹的脸上挂着笑容。不知为何,我心底涌出一阵心酸与感动,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现在,每当我吃到红烧鱼的时候,都有一份由心而来感动!谢谢你们,爸、妈!
家乡味12
阳光洒向大地,绕过一座座黑瓦房,走进一片篱笆小院,阵阵清风拂过脸颊。
到了外婆家,依然是那两棵大铁树夹道欢迎,依然是那熟悉的走廊。我三下两下爬上石阶,大喊一声:“外婆,我来啦!”
外婆乐呵呵地打开房门,怜爱地摸着我的头。弟弟蹦蹦跳跳地跑了上来,外婆开心把我们领进屋,随后妈妈也走了进来,跟外婆嘘寒问暖。弟弟照旧玩起了他的小玩具,我们都还没有吃东西呢,外婆搂着我说:“宝贝,饿了吧。”我一边摸摸已经饿扁的肚子,一边撒着娇跟外婆说:“我想吃您烧的炒粉干。”
外婆径直走进厨房,开始准备食材。我在一旁看着外婆那娴熟的动作。先抓起一大把粉干,见到一旁眼巴巴看着的我,亲切地说:“来吧、来吧!孩子,我教你炒粉干吧。”
第一步,我们要将粉干放在冷水里面浸泡一会,让它软化。接着,在锅里倒入热油,放入三层肉和葱姜蒜爆炒出香味。外婆抓起放在水槽里的粉干,放入锅中。这时外婆让我上手尝试下,我紧握铲子,嘴里碎碎念着,手上不断地翻炒着,不然粉干会粘锅的。不一会儿,粉干就变得软趴趴的了,用筷子一上一下不断地颠勺,第一步算是大功告成了。外婆把炒好的粉干放到另外一个锅里面。
第二步,准备辅料。外婆拿出我喜欢的香菇、红萝卜、腊肉、鸡蛋,还有鳗鱼干,这就是我们温州人所说的点心料。在一旁观看的我呀,馋得口水直流。最后呢,外婆还不忘放了一些自家晒的虾干。
外婆先是为我盛上满满一大碗的炒粉干,那味道油而不腻,令人垂涎三尺。我细细地品尝着外婆炒的粉干。外面,夕阳慢慢落下,家家户户都传来了炒菜的`香味。但是,外婆那炒粉干,依然是我最为留恋的味道。
家乡味13
端午节,也是我们很多民族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风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而在我们家乡过端午节主要是吃粽子,看赛龙舟。提到吃粽子那是没得说,我们这的粽子可是超好吃的哟!吃一口让你终身难忘。这粽子通常扎成五角塔状、四角扁状,这四个角成菱形的。粽子也分大棕小粽。粽子要用糯米来做,多用猪肉、绿豆、墨鱼、虾米等做馅。包粽子还有特有的包粽叶,那叶子好像只有我的家乡才有哦!
粽子怎么做我就不多说了,因为这是秘密。我来说说粽子是怎么样好吃的,怎么的让你回味无穷。叶子的清香渗进粽子里,打开粽子,香味顿时弥漫到了整个屋子,还没吃到嘴里就已经为它陶醉了。吃到了嘴里,就有一种鲜嫩滑腻中香气扑鼻的感觉。那真是无法形容,让你不禁的说道:“好吃,好吃,这粽子真好吃!之类的话。
如果你吃了粽子还不过瘾,那就让我带你去看赛龙舟吧!那是每年端午节都举办的。地点是“江奔公园“。去到了那里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人山人海的景象。因为有很多人也喜欢看赛龙舟。有很多小贩在那里摆摊卖冰淇淋、珍珠奶茶之类的冷饮,也有卖包装食品的。为的是能够让人在等候的时候去买东西吃,也方便,最重要的是还能赚钱。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划来了,划来了。”,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江边远处的白点,那白点慢慢的向我们这里“移”来。不久,3我们看得清——那是十几条龙船。上面的人齐心协力的划着。每条龙船都有一个打鼓的,听人们说是指挥划船的人的,让他们跟着拍划,因为这样才能划得整齐。在人们的加油声中,分出了胜负,先到达终点的是那条“白龙”。紧跟上“白龙”的是一条“红龙”,再来的是:“黄龙,这”三条龙“就是赛龙舟的三强了。就这样端午节在欢声笑语中渡过了。
家乡味14
我的家乡在江南水乡苏州,这里水清鱼肥,美丽富饶,所以苏州人总是想尽法子来做各色各样花哨的吃食。
苏式糕点可谓是名扬天下,我尤其喜爱著名的经典款——船点。它的造型可以说是千姿百态,生动逼真。我曾有幸在得月楼吃过几个船点,记得是香韭猪肉馅,这馅香浓饱满,鲜美多汁,面皮酥软脆嫩,筋道弹牙,至今难忘。当然除了船点,还有苏式小方糕,枣泥拉糕,蟹黄烧卖,杏花楼月饼等,既满足眼球,又饱了口腹之欲。
苏式甜点是古镇游玩的最佳食物,而苏州正宗的粽子糖是我的最爱。粽子形状,个头小巧,甜美的味道和脆脆的口感,令人心醉。在飘着丝丝细雨的午后,踏着挂满泪痕的青石板路,吃着粽子糖,再登上船上的茶楼,泡上一壶新绿茶解腻,看雨中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寂静孤独的小巷子,行色匆匆的行人,听雨水敲打窗棂的空灵声响,乃人生一大美事。
饿了?没事,苏帮菜不会让你失望。苏州城里哪儿都有清淡爽口的阳春面。将面放入沸水焯一下,捞出晾干,下油汤,撒葱花,煮个蛋,把面和蛋放在碗里,将葱花油汤浇淋于面上,水汽氤氲,葱香油香,直扑面颊。而松鹤楼的松鼠鳜鱼更是苏州的名菜,选用二斤左右的鳜鱼,用秘制刀法开片,过油,上桌时用番茄酱汁淋在鳜鱼上面,它便发出“吱吱”的声音,活像一只松鼠,故得名松鼠鳜鱼。松鼠鳜鱼酸甜开胃,外皮香脆,肉质松软鲜嫩,令人回味无穷。
苏州人一代代地传承着这古老的手艺,这些或甜美或温暖的苏式味道也像苏州人勤劳专注,委婉安静的性格。而这就是苏州味道,我的家乡味道。
家乡味15
我的家乡在东北,松花江上。
旧历的年底,北国是注定被冰雪裹挟的。白茫茫的一片大地,驰骋着尖锐呼号的狂风。掀刮着厚窗子作响。在这样无情的清冷与寂寥中,窗上的红窗花,传递出的炽热,也就成为了珍贵的“冬日暖阳”。
窗花准是在年三十儿的下午诞生的,孩子们帮着把闷菜端进锅,菜板盖帘收进厨房,便拿着早已齐备的画笔、剪刀,跟上奶奶,围在桌边儿看一大幅红宣纸被奶奶裁成周正的几半。蓄积了一年的期待,孩子们挽起衣袖,比着模子勾线。
闷菜的香味弥漫,惹得学手艺的孩子们直咽口水,却还是不服输似的,强忍着味蕾蠢蠢欲动的诱惑,抿起嘴更赶紧地摹。“小馋猫儿。”奶奶看着我们,痴痴地笑。
镂空用的是刻刀,我忍着耐性,一点一点的镂刻,只把手攥的生疼。抬头休憩,正望见奶奶,背依着夕阳,不疾不徐,用细剪子一点点推移,指尖游弋,在每个红色的镂空里,倾注着爱与心血,落日的余晖为她镀上一道金边,当年的记忆大多早已朦胧了,只有这幅画面清晰的记着。
最终大功告成,展开窗花的那一刻,孩子们欢呼着,亲手贴上提早选好的窗子,又退远几步左右端详。饭食开锅,将蒙蒙的白雾晕染开来,与窗子上的赤红融合在一起,磨合出满屋子浓浓的喜气……
关于东北家乡的记忆停在了幼时。后来桌边那群馋嘴的小孩儿长大了,走远了。
小桌旁,动静不如往常大,有些静悄悄,奶奶在剪窗花,剪几刀,停几下,抬头愣愣看着别处,直到纸张的撕裂声把她惊醒,窗上从此缺了几件稚拙的作品。让人无法释怀的儿时的家乡味,除了记忆与梦,又能到哪儿去见上一面呢?
岁月在风里,潇潇如秋木。古朴的家乡味,在时间的作用下,萧萧至迟暮。我们是否应该在时代的洪流中站稳脚跟,安分、安稳,无论如何的利益或是牵扯,都不背弃那份本真的微小而确切的幸福?
不要让镂刻出的家乡味,散了。
【家乡味】相关文章:
年味乡味作文1500字左右高三01-10
家_750字02-14
家的好句10-19
“猪”家故事04-06
家狗小学作文03-07
姑姑的家作文10-12
爷爷家的作文03-04
快乐的家作文05-14
幸福的家作文05-18
音乐家作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