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花灯
虽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但花灯却在祖国各地一样的绽放。在我的家乡,风俗很多,尤其是过年时更多。诸多的风俗中,我独爱家乡的花灯。花灯比春节来的早得多,往往在年前的半个月就挂上了。
临近春节,琳琅满目的花灯让人目不暇及。每一次大型花灯展都会有个主题,那些花灯要围绕主题制作并展览。花灯的形状也大小不一,小至一盏灯笼,大则是一组花灯。尤其是灯展的开始、中间和结尾处,有人物、景物、动物组合在一起,有的长达20米,都在一起展现。不仅灯展,家家户户门前也都挂起了灯笼,有的是纯正的红灯,有的是几座花灯。那些有钱有闲暇的人家甚至办一个小型花灯展,请来亲朋好友来家中参观,灯下聚会,喝茶、饮酒、聊天,好不惬意!
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并不是这些漂亮的花灯展,也不是家里挂的灯,而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灯笼。最简单的仅仅用红纸包住架子做出一盏灯,自己看上去十分喜欢,感觉比市场上卖的花灯要漂亮多了。
夜幕降临,孩子们提着自己的灯笼跑到街上“炫耀”。那些心灵手巧的大孩子,手里提着两三个,形状也是各不相同,那些不太会做的小孩子,也会请求大人给自己的灯笼点上蜡烛,放在院子周围的高墙上,或者院中大树的枝头,美美地欣赏。孩子们的灯笼才叫“应接不暇”。大街上、广场中,远远望去,还真是“火光一片”!红色的“花儿”“草儿”“树儿”,红色的“兔儿”“猫儿”“狗儿”……,可都是出自孩子们之手,看了不由人连连夸赞。
花灯展开始的早,结束的晚,延续时间很长,是有理由的'。制作起来十分不容易,又那么美,有些还寓意深刻,不长时间地展览可惜了。再者,对于赏灯人来说,不管什么时候去,因为不扎推,人总是不那么多,不会妨碍拍照、细细观赏。如果一边听歌,一边赏灯,一边拍照,别提有多自在了!灯展中,既欣赏到了美,又体会到了火红的年的味道,更学到了灯里面展现的丰富知识。
元宵节过去了,热闹散去了,开学了,上班了,灯展也就结束了,家里的花灯、孩子手中的灯笼也都放起来了。哦!不,它没有结束,也没有远去,它还在人们的记忆里,留在外出做工人的心里,不断体会着年的味道,承载着对家乡的热爱和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