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穿越硝烟的歌声》观后感

时间:2024-11-19 18:56:11 炜玲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影《穿越硝烟的歌声》观后感(精选9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穿越硝烟的歌声》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电影《穿越硝烟的歌声》观后感(精选9篇)

  电影《穿越硝烟的歌声》观后感 1

  《穿越硝烟的歌声》这部电影,讲述了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到战斗前线体验生活,并创作了一首又一首鼓舞人心、激发斗志的革命歌曲,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一份不可或缺的力量。

  这部电影有两点深深地触动了我。

  第一点,贺绿汀出身农民,家境贫寒,却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成为一名伟大的音乐家。他没有钢琴,用白布加黑线,按照钢琴的黑白键,为自己缝制了一架独特的“钢琴”,练就了精湛的技艺。他坚持创作来源于生活,并用来自生活的灵感,创作了《牧童短笛》,一举成名。

  第二点,文化影响的'重要性。抗日战争不单单是武器的斗争,更是斗志、是精神、是文化的斗争。贺绿汀深入抗日前线,了解战士们的生活,并创作了《游击队歌》,正是这首至今仍广为传唱的歌曲,鼓舞战士们奋勇抗敌,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由此可见精神食粮的重要性,而精神食粮的产生离不开优秀的文化。

  文化的影响可能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文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信仰,指导人们的行为准则,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优秀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坚实的力量,我们要像贺绿汀那样,不管条件多么艰苦,都要努力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电影《穿越硝烟的歌声》观后感 2

  《穿越硝烟的歌声》是一部视角独特、风格鲜明的抗战题材电影。影片突破了以往作品从政治和军事角度切入抗日战争的惯常做法,将目光聚焦于投身抗战的文化精英,讲述了音乐家贺绿汀青年时期创作《游击队歌》等抗战歌曲,以音乐为武器进行救亡的革命往事,从艺术家的个人成长折射出全民族抗战的滚滚洪流。

  影片以贺绿汀创作《游击队歌》的传奇经历为轴,将镜头聚焦在贺绿汀的青年时代,并根据时空变化将故事分为三个段落:一是上海阶段,贺绿汀在音乐界声名鹊起,凭借《牧童短笛》蜚声国际,后投身影坛创作了《四季歌》《天涯歌女》等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并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与日本琴王“斗艺”,塑造了一个富有爱国热情的青年艺术家形象。二是抗战爆发后,贺绿汀放弃优渥的'生活,告别妻女,同师友参加上海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延安途中遭遇日军轰炸。在食物短缺、生活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演出,这是贺绿汀革命意志成长的阶段。三是到达山西临汾根据地之后,贺绿汀被游击队抗战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创作了战歌《游击队歌》,歌曲广泛传唱,产生了很大影响,终成“红色经典”。

  通过时空转换,影片表现了贺绿汀“音乐要从民间来”这一创作思想的不断深化,展现了一个文艺青年成长为文艺战士的蜕变过程。影片中众多人物形象都较为出彩,他们在民族危亡时刻毅然决然投身抗战洪流,让青春在抗日烽火中得到洗礼,彰显了时代召唤下进步青年的集体成长历程。从这个角度讲,《穿越硝烟的歌声》不仅是一部抗战题材电影,也是一部诗意化的青春片,体现了创作者将革命精神、爱国情怀和崇高理想与当下年轻观众对接的努力。

  观看这部影片,也能感受到创作者风格化表达的艺术功力。电影用心挖掘题材的独特性,充分运用音乐元素进行主题表达,将《游击队歌》中乐观的节奏转化为电影中激昂的抗敌精神,渲染了全民抗战的历史氛围。影片还采用大量贺绿汀的早期音乐作品,通过《牧童短笛》《摇篮曲》写出初到上海的明快,《四季歌》和《天涯歌女》则是家国遭难时的哀吟,再到轻快乐观的《游击队歌》鼓舞士气,音乐运用与情节推进相得益彰,赋予了该片独特的文艺气质,让观众从熟悉的歌声中回到激荡人心的抗战年代。电影音乐的巧妙使用,还有效地促成了人物形象塑造。其中《天涯歌女》的多次变奏更是呼应不同空间中人物的心境转折。此外,影片剪辑紧凑流畅,贺绿汀挺身而出代替张一凡与日本琴师“斗艺”的场景,动作性剪辑将文人斗琴拍出了剑客对决般的快感与气势。

  《穿越硝烟的歌声》表达的是艺术与时代的共振、与人民的交融,影片中青年们甘洒热血、力挽狂澜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是应该得到传承光大的精神财富,也是当下中国电影应当努力开掘的文化资源。

  电影《穿越硝烟的歌声》观后感 3

  《穿越硝烟的歌声》是一部视角独特、风格鲜明的抗战题材电影,与时下大热的青春片相比,《穿越硝烟的歌声》表现的革命青春更具崇高情怀。影片中,那些耳熟能详的音乐家们,以青年的面容出现在我们眼前:贺绿汀、聂耳……其时不过20多岁,诚可谓锐气逼人、气宇轩昂,在民族危亡时刻,他们毅然决然投身抗战洪流,让青春在抗日烽火中得到洗礼,让我于“爱国主义”精神之中,觅到了一重别样的青春内涵。

  若问那时的青春是什么颜色的,大家一定会说——红色,青年音乐家们用热血和赤诚为祖国奉献了火红的青春。那么在和平安宁的今天,青春的颜色是否随之发生了变化?在人生的画布上,你为青春添上了怎样的色彩?

  我觉得当代的青春应该以蓝色为底,孕育梦想,厚积薄发,期待展翅高飞。房子、车子、票子固然重要,但别忘了人不能脱离时代存在,不能脱离国家和民族存在,人的.成才成长,恰在于在参与、推动时代进步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单纯是以利己的“精算”谋划个人的名利占有。台湾作家九把刀曾说:“说出来会被嘲笑的梦想,才有实现的价值。”那无数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恰恰是中国的未来。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有梦想、有追求、有勇气、有坚守的青年一代。

  《穿越硝烟的歌声》中众多人物形象都比较出彩,他们甘洒热血、力挽狂澜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彰显了时代召唤下进步青年的集体成长历程。其实革命青年和当代青年的青春一样,充满奋斗,也充满自由奔放。这个奋斗和自由奔放,都与国家息息相关。正如歌中所唱:“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心系国家,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对谁都并不抽象。不管每个人的力量或大或小,脚步或快或慢,心系国家,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青年人才能因这梦想的共振而更有激情,更具力量,更具使命感和成就感。

  现在,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网络来蛊惑年轻人,把国家现状与前途说得十分不堪,把“爱国主义”污名化,消解着青年人为祖国奋发图强的信心。“让一个国家变得前途迷惘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的青少年失去了对祖国的期盼。”试想一下,倘若一个国家的下一代都不再相信自己的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又怎么能焕发出强大的力量呢?青春期的迷惘与热望,与时代的前进、变革与激荡息息相关,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国家的影响,应该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精神资源,一个精神图腾。如果没有爱国这样的精神积淀,青春的底色将会黯然无光。

  今天的青年,其实一样适逢伟大的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为了这个梦想,一代代先辈付出太多的鲜血、生命和汗水。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新一代青年手中,“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历史大潮正赋予青年发展的无限可能,在国家和时代前进的轨迹中嵌进自己坚实的步履,让“穿越硝烟的歌声”在新时代唱响最强音,是每一个新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当无数朝气蓬勃的青春浪花汇聚在一起,必将汇成前进的洪流,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荣,助推青春中国在圆梦路上不断抵达新的高度!

  电影《穿越硝烟的歌声》观后感 4

  硝烟、焦木、鲜血,电影一开场便用这样极具视觉冲击的画面呈现,一位战士在枯败的战场上无望的行走、蹒跚的行走,身后是他昔日的战友,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

  电影主人公贺绿汀,受家庭影响,从小就有惊人的音乐天赋。然而,大概是受家庭经济情况影响,他没有在合适的年纪上音乐学院,三十几岁才在音乐学院进修。他有一位相知相依的妻子,青梅竹马的他们感情甚笃,她知道他渴望拥有一架钢琴,但由于经济窘迫,她只能驻足,她只能驻足。然后,她亲手一针一线,缝出一块“钢琴布”。贺绿汀有才气,但由于家庭状况,受到同学张一帆的讥讽。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贺绿汀凭借一首融合中西方的钢琴曲《牧童短笛》而获桂冠,原本志在必得的张一帆遭遇滑铁卢,心中愤愤不平。当《牧童短笛》在耳边响起时,放佛依稀可以看见田野间耕耘的老牛,放佛依稀能看见氤氲在小桥上的水汽,放佛依稀能看见那波浪般绿油油的新麦......

  日军侵华的步伐在那时已然加快,魔爪伸向了中国的大城市。在上海的日租界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然开始。日本一名军官要求被誉为“天才钢琴家”的张一帆与一名日本钢琴师切磋。日本钢琴家指法熟练,琴声优美,且迫于日本人嚣张的气势,在场无人敢动,张一帆的额头上也沁出了细汗。在那千钧一发的我时刻,贺绿汀走了上去!

  一曲接着一曲,或激扬或澎湃或宁静,日本钢琴家渐渐变了脸色,他也使出了毕生所学之精,全场鸦雀无声。难道任凭日本人肆意碾压?难道中国人真的不如日本人?贺绿汀换换取下领带,用领带捂住了自己的.眼睛。所有人都震惊了,不过也难怪,贺绿汀从来没有经常接触真正的钢琴,他有的是心灵上的构思。果然,一曲完毕,连日本钢琴家也带头鼓掌。同时,那一次也使贺绿汀和张一帆成了好朋友。 1937年“七七事变”震动了贺绿汀那一颗渴望救亡图存的热血之心。他毅然离开上海,离开妻女,与同伴们踏上了抗日救亡的文艺演出之旅。他们一路西行北上,在陇海线上来回几遍。在这期间,他们无数次遭遇了日军的轰炸,他们风餐露宿,他们有得到有失去。最后他们到达西安,见到了朱德司令。就是在那里,贺绿汀深受启发,创作出经典的《游击队歌》。

  看完电影,心灵颇受震荡。现在是和平盛世,中国早已不再是那个任意收人欺凌、在风雨中飘摇的弱小国家,但我们就可以放松警惕、高枕无忧了吗?绝不!看当今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国际形势激荡不已,中国在这风口浪尖上,决不能掉以轻心。

  作为当代青年人,我们不需要再去扛起步枪,不需要再去与敌人厮杀拼命,但我们需要用新时代的知识武装自己,用与时俱进的知识充实自己。面对诸多大国的挑战,我们必须有能力有勇气挑起重担。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责国独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时光正好,让我们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电影《穿越硝烟的歌声》观后感 5

  《穿越硝烟的歌声》这部影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展现了在战争背景下,人们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奋斗的故事。其中的`歌声仿佛穿越了硝烟,传递着坚韧与希望,让人为之动容。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也让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同时,影片也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的不屈精神。它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和平,不忘历史。这是一部充满力量和情感的电影,值得一看。

  电影《穿越硝烟的歌声》观后感 6

  《穿越硝烟的歌声》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影片。

  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战争中的人性光辉和音乐的力量。歌声在战火中飘荡,成为了人们心灵的慰藉和力量的源泉。影片中的情节扣人心弦,让我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心情起伏。

  通过这部电影,我更加明白了和平的珍贵和我们应该如何珍惜现在的生活。它让我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让我对那些为了和平而奋斗的人们充满敬意。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强烈推荐大家观看。

  电影《穿越硝烟的歌声》观后感 7

  观看《穿越硝烟的歌声》后,我深受触动。

  影片中的故事充满了情感和力量,歌声在硝烟中传递出的爱与勇气令人震撼。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性、梦想和坚持的故事。

  电影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电影,它让我思考了很多,也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电影《穿越硝烟的歌声》观后感 8

  《穿越硝烟的歌声》是一部极具感染力的电影。

  它以生动的.画面和感人的故事,展现了战争的惨烈和人们的顽强抗争。歌声在影片中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着希望和勇气。影片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无情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这部电影让我在情感上得到了一次洗礼,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它是一部值得回味的电影,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强烈推荐给大家观看。

  电影《穿越硝烟的歌声》观后感 9

  《穿越硝烟的歌声》给我带来了一次深刻的观影体验。

  影片通过细腻的叙事和精彩的表演,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充满硝烟的时代。歌声在影片中如同一束光,照亮了黑暗,给人们带来了力量。它让我看到了战争中人们的坚韧和不屈,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责任,也让我更加懂得了和平的来之不易。它是一部充满教育意义的作品,让我从中汲取了前进的动力。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值得大家细细品味。

【电影《穿越硝烟的歌声》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歌声的翅膀》观后感范文07-19

硝烟里的和平之花04-06

电影《星际穿越》观后感800字(通用22篇)04-08

历史硝烟的记忆作文(精选11篇)09-10

硝烟中的泪水作文(通用23篇)04-16

电影观后感多篇观后感,电影05-22

歌声与微笑作文03-08

天空的歌声作文02-23

永恒的歌声作文02-23

想象穿越作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