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观后感

时间:2022-12-06 14:40:54 雪桃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毕加索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毕加索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毕加索观后感(精选10篇)

  毕加索观后感 篇1

  《毕卡索的奇异旅程》是一部传记电影,有别于许多我看了会想神游太虚的传记片,这是一部荒诞传记片。看完之后,嘴巴有点发酸。实在太搞笑。毕卡索的一生,如他的画作一样,色彩很缤纷,但是线条有点诡异。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并不是很懂生命意思。我觉得是因为我本身对毕加索这个伟大的画家并不怎么了解,加上东西方的文化差异的缘故。所以刚开始时没有像国产片那样一下子就进入状态。

  19XX年,毕加索的故事被瑞典导演泰治·丹尼尔森拍成一部令人捧腹直笑的电影作品:《毕加索的奇异旅行》。电影夸张的表现方式,让我们意识到,毕加索已经成了艺术传奇。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很高的艺术天分,会说话之前,他就会描画,7岁开始画画,8岁时创作了第一幅油画《骑在马上的斗牛士》,14岁时,他创作了一幅邻居女孩的画像——《赤足的少女》(他以此画获得免试入学艺术学校高级班,开始意识到自己可以成为伟大画家)。毕加索一生多变,矛盾、神秘,在20世纪引领着整个现代艺术冲锋陷阵,法无定法,其创造力却似乎永远未见耗竭。从少年早慧,直至晚年变法,他几乎一人独占,已经是人尽皆知的.天才故事与艺术传奇了。毕加索留下来的作品据说总计近40000余件,其中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另外还有大量的陶器与雕塑作品,还有一些说不清楚是什么艺术类型的艺术作品与各种涂鸦。

  毕加索早年没有出名之前,穷困潦倒,一个苹果当画画的素材之后都不舍得吃!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而是执着的坚持、再坚持!直到他父亲在偶然的一次画展上,用特殊的方式卖出了他的第一幅作品,这才使得他一举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一位著名的多产立体画艺术大师!生活也从此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这我们应该告诉自己不管现在是多么的穷困潦倒,有多少的挫折,我们都应该坚持住,不放弃对梦想的追求,相信经历过风雨的我们总会见到彩虹的!

  让我感触蛮深的是毕加索的父亲,他的父亲发现了毕加索的天赋。果断的送他到马德里学习,这才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试想,如果当初他父亲没有发现他的天赋,或者即便发现了,但却认为从事画画工作没前途,并且没有送他去学习他喜欢的东西。那么我想即

  使毕加索再有艺术天分也成不了艺术大师!因为他根本就没机会走上那条路,又怎么能到达那个目的地呢?不止是毕加索那个年代,我们现在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吗?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盲目的为孩子报各种各样所谓的“兴趣班”!但那真是孩子的兴趣吗?有时候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可能比强压着他去学这学那得好。

  这在部影片中,不容置疑的是,无厘头类型的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滑稽、搞笑!很多人在看这类型的电影的时候都会笑得合不拢嘴,但是,我认为我们在笑过之后,更应该从影片中收获点什么,明白了什么,这样不断反省,不断学习才更有意义!毕加索的人生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值得我们借鉴!

  毕加索观后感 篇2

  《巴黎国立毕加索艺术馆珍品展》在香港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馆开展。抽空去看看。

  我对于毕加索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价值从来都是惊奇的欣赏!当第一次接触毕加索艺术时,是我在学画初期得到一本毕加索画集,是表哥从香港买来送给我的,那个时候是难得见到的'国外艺术家作品。我就惊奇绘画艺术还可这样来表现?怎么可以这样画?为什么要这样画?价值又如此之高?不得其解、不得其解呀!为此,有机会我就会观看毕加索的真迹艺术作品展,思索他为何会有这种惊世骇俗绘画艺术,包括看一些评论家的文章,但是从来就不能让我自己真正理解和信服过,试图剖析他的艺术动机是我脑海中的一个萦绕之迷。这里可能有艺术家朋友会有认同我对毕加索之迷观,亦可能会有艺术家朋友觉得我是土老冒,无现代艺术细胞,呵呵!不要紧,不懂就是不懂!不能装懂吧?更不能停止探究毕加索艺术的想法。

  神奇的毕加索,今天,也就是在我看毕加索画展时,看到了毕加索一段语录,让我茅塞顿开,迷底我想应该是解开了,金句的作用是如此有说服力,我所不能明白的问题都让我明了,好一个毕加索艺术,原来源如此“对我而言作画就象参与一种戏剧性的体现,在这个过程里象置身于支离破碎的现实中。”“对我而言创作是破坏的总和,我作画时随即将它破坏。”或许毕加索语录是我洞开欣赏现代艺术之匙。

  毕加索观后感 篇3

  这部电影名副其实,虽然只是简单地弄一套设备,记录毕加索画画过程的片段,但是却很直观地让我们感受到毕加索的艺术创作本质,那就是探索表现的可能性。

  创作,是表现,不是再现。画什么像什么,那么画家的工作就不如照相机了。那么如何表现,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对客观事物,通过内心感受加以处理。虽然看起来不像真实的原来,但是却能够让欣赏者看到画家的独特思想感情。

  具体地,毕加索有几种创作的方式。

  最简单的就是“增加”。比如序幕,毕加索在中间画了张人脸,然后再加上翅膀、头尾变成鸽子。当然,这种可以让人有新鲜感,也可以有很多的理解和思考,但这只是最简单的创作模式。

  接着是“生长”,这一种很接近罗丹的观念(寻找石头里的生命),好像毕加索在寻找纸张里存在的东西一样。最初看起来是随意的涂抹,让人无法窥视其意图。像下面,一开始只是简单的几何图形,然后加了线条之后,我们会发现罗丹展示的是一个“斗牛场”的景象。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中领略到“阴阳协调的根本”:最初的“拙(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胡乱涂抹的效果)”与后面“巧(牛、斗牛士,一个骑马,一个拿着红布)”的结合。没有那样精准而又抽象的熟练笔触,也无法造成最后的震撼效果。既新颖得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又能够展现画家的高超技艺让人叹服。

  毕加索的功底是无与伦比的,像下面这张斗牛图,笔触非常果断,线条非常流畅,短短时间内就成就了非常抽象,又相当能够体现牛的反抗与力量,人的搏击和危险。与中国黑白水墨画大写意有相通之处。

  再接着是“改变”。“改变”也可以视为前两者的融合。像下面四幅“羊”的塑造过程,最初是简练的线条画出羊头,然后加上色彩显得更加逼真,第三幅则以“骨骼”的形式来表现羊,是一种对“现实”的处理方式,使之产生“异化”,给人以新颖的感受。而且还增加了一些诸如椰树沙滩之类的背景陪衬,使得画面更加丰富。最后一幅则再增加“锯开的断纹”,制造出“非生命”“钢铁化”的效果来,加重“异化”,给人的印象更加特殊。

  最后是“尝试”,也就是不断地涂抹重来,测试各种变化的可能。像毕加索片中画“躺着看书的女子”。整体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对于头部特征,就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之所以这样做,很明显最初的创作非常“平凡”,是很多画家都会想到,会画出来的构图和内容,如下:

  而后,毕加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不断地对“脸部”的具体形象进行创作,正如片中对另一个比较抽象的卧女,不断调整“腿部”的具体形象一样:

  最后,毕加索好不容易确定了形象,但是很明显他对于这一符合自己要求的脸,以及整体仍然不满意,于是不断对画面进行丰富,增加。开始是加了几个“装饰性”的彩色板块,像加了墙上的“挂画”和“床单”一样,后来又干脆对人物进行色彩覆盖。

  不过,最后很明显毕加索还是“意犹未尽”,还增加了窗户、涂抹阴影来造成“空间感”,更绝的是,还是对人物的头发进行了“中国化“处理,创作出来的成品是这样子的:

  可能有人觉得前面一幅,甚至中间某一幅比最终一幅更好,但这是见仁见智的事。关键我们通过毕加索的创作过程,可以清楚地了解他的创作方式,与中国传统“推敲”相同,恰似“吟妥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在片中最后,还展示了毕加索的一幅经典名作,这幅作品,从最初的.看似随意的几何图形,到让人叹为观止的“热闹海滩”,从割裂的几个板块,到同一自然场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从突出画面中心的一个女子,到突出画面中的一对男女;从静态的男女到动态跳舞的男女;从合理比例的人物,到不同风格不同比例的人物。然后在折腾、测试一番之后,毕加索重新创作了一幅新作,完全抽象的色块与线条,但我们同样能够感受到毕加索原来心目中那个海滩,而且诸多人物虽然比例风格不同,但是“群龙无首”,各自有各自的幸福:沉浸在爱情和海滩之中的一对男女之外,还有泡在海里露出脑袋的,趴在沙滩上发呆的,静静坐着看海的,眼里尽是他人的幸福与自己的落寞的人……虽然没有人是主角,但这就是毕加索眼里的海滩世界。

  毕加索观后感 篇4

  画框更根本的作用即使不在于创造出至少也在于强调出画作的微型世界与自然的宏观世界的异质性,尽管画作亦立身于自然之中。

  银幕为我们展现的景象似乎可以无限延伸到外部世界,画框是向心的,银幕是离心的。

  无疑,摄影机一旦深入画品“内部”,就可以按一定的叙述性或戏剧性时间流程引导我们浏览,但是,那时真正的创新不在时间方面,而完全是在空间方面。

  我们迄今只知道画作,只知道创作过程的纵切面,那是由画家本人由于偶然因素、疾病或死亡而搁笔的结果,多少带有随意性。而克鲁佐最终为我们揭示出的是绘画,即存在于时间中的、有自身时间延续的、有生命和有时还会“死亡”的一幅画——如这部影片结尾。

  创作中间阶段形成的画稿并不是低级的和从属的实在,仿佛是最后完美境界的趋近,他们本身已是成形的作品,只是后来注定要被覆盖,或者更确切些说,注定要被变形,直至画家打算停笔一刻为止。

  唯有电影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能够从非连续的大致近似,过渡到连续视像的时间真实,直至展示出时间延续本身。

  在克鲁佐的心中,唯有绘画艺术创作过程才是真正的观赏性元素,即电影化元素,因为本质上这是时间性元素。

  它是对体现于艺术中的精神自由的直接把握,也是这种自由具有时间延续性的证明。

  尤其应当严格区分蒙太奇时间与镜头时间。前一个时间是抽象的'、理念的、想象的和观赏性的,唯有后一个时间才是具体的。

  他懂得,既然难以增加彩色的层次,区分彩色本身则完全可行。因此,既然自然的真实只是通过色彩加以丰富的形态,经过区分,它就可以转化为单纯的形态,即蜕变为黑白双色,而绘画既然是叠加在现实世界的彩色之上的色彩,那就让它保持自己审美的多色性吧。

  毕加索观后感 篇5

  今天我去看了一个非常有名的的画家画的画,非常漂亮。这个画家的名字——毕加索,他生于1881年10月25日,比我的生日晚五天,他是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是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听展馆的阿姨说,他影响了整整几代人。

  今天是周末,去的人很多,我们排了很长的队,才能看到他的真品。首先看到的是“穿着围裙的玛雅”,是毕加索的第一个女儿,有正面和侧面的两张面孔,说明他想借一幅画把孩子的瞬间都扑捉记录下来,也看得出他非常喜欢他的孩子。后面看到的大部分都是瓷器,好像他很喜欢做瓷器,听讲解员介绍是他觉得瓷器能保存的'更长久。他的瓷器作品线条大多简单,但是寥寥几笔总能把一副画生动的展现出来。他的画不想我所想象的那样,不是简单的把人物精准的刻画出来,而是用最简洁的画笔夹杂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听讲解员说他想画的和小孩一样,因为儿童的画更简单、更直接,不拘泥于细节,用最少的画笔表达出最丰富的思想。

  毕加索观后感 篇6

  界线分明的色彩,是他的杰作。雕塑作品,则是他对概念的实验。快速完成,是他创作的首要条件。即兴创作,则是他对艺术的忠诚。

  来到毕加索特展区,看到他一生的画画过程,从原本的写实,转为立体,画风截然不同。有许多我们看不懂的画作,都是毕加索的即兴作品。他不画他所看到的,而是画他所知道的。毕加索从小就接受了他爸爸的艺术教育,他爸爸认为,素描和水彩是表现艺术的最佳方式,因此直接教导他素描和水彩。他没有像我们有过幼年时的纯真画作,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意,而是直接跳跃式的迈进青少年艺术学习,因此得以在十四岁时就有大师级的水准。

  但是眼中的他,却不认为这是完美极好的。他曾讲了一句话:“我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画得像拉斐尔等大师一样好,但是我却花了一生来学习如何像小孩子一样画画。”到了他中年的时候,毕加索的画作已经转成了立体派,但是他的画风有别于其他立体派创作者。因为他患了忧郁症,所以他的画作变得十分扭曲,但是这却让我们看到了毕加索的真正艺术美感。正因为如此,他画画的'速度变得很快,一天几乎就能创作出四幅画,他以快速的笔法,表达了心中的情感,这才是真正的,真正的艺术!

  这次的毕加索之恋,让我感受到,原来艺术,并不是写实,只要能够表达心中的真实情感、泄漏内心的诚挚渴望,这就是艺术!我想,这次毕加索的作品大赏,真能让我对毕加索的依恋,是那么的难以割舍,是那么的刻骨铭心!

  毕加索观后感 篇7

  西班牙着名画家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画家。据统计,他一生共画了37000多幅画,是当代最有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画的含义。全世界拍卖价前10名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了4幅。在世时,毕加索的画就卖出了很高的价格。他的身边总有许多人渴望从他那里得到一两张画,也够自己一辈子吃喝不愁了。

  一次,他在一张邮票上顺手画了几笔,然后就丢进废纸篓里。这张邮票后来被一个拾荒的老妇捡到,她将这张邮票卖掉后,买了一幢别墅,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中可以看出,毕加索的画,每一笔、每一涂,泼洒的都是金子啊。

  晚年的毕加索非常孤独,尽管他的身边不乏亲朋好友,但是他很清楚,那些人都是冲着他的画来的。为了那些画,亲人们争吵不断,甚至大打出手。毕加索感到很苦恼,他身边一个能说说话、唠唠嗑的人都没有。尽管他有钱,但是买不来亲情和友情。

  考虑到自己年逾90岁,随时可能离开人世,为了保护自己画作的完整性,毕加索请了一个安装工,给自己的门窗安装防盗网,就这样,安装工盖内克出现在毕加索的生活中。

  毕加索看着盖内克在做工的时候,突然灵感,给他画了一幅肖像画,送给他,他说不要,宁愿要毕加索家干活的'板子。

  盖内克的到来,一扫毕加索往日淤积在内心的苦恼,他终于找到了倾诉对象,在盖内克面前,毕加索彻底放下了包袱,丢掉了那层包裹自己的面纱,他像个孩子一样与盖内克天南地北的交谈,高兴之时,还手舞足蹈起来,为了能与盖内克唠嗑,毕加索将工期一再推迟,只要能与盖内克在一起说说笑笑,就是他最大的快乐。

  其间毕加索陆陆续续送给盖内克好多画,但盖内克都不想要,毕加索对盖内克说:虽然你不懂画,但是你是最应该得这些画的人。你才是我真正的朋友!

  1973年4月8日,93岁的毕加索去世,他的画作价格更是扶摇直上。还在四处觅活、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的安装工盖内克,得知后,悲痛万分。他忽然想起毕加索赠给他的画,一张一张的清点,发现共有271幅。

  盖内克惊呆了,他知道,他只要拿出任何一张画,就可以彻底改变他面前的生活,看着一张张画,毕加索的音容笑貌仿佛又在眼前浮现,“你才是我真正的朋友”。是朋友就不能占有,只能保管!他仔细地把画收好,藏好。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这些画,包括他自己的家人。

  2010年12月,一个石破天惊的新闻震惊法国:年逾古稀的盖内克将毕加索赠给他的271幅画,全部捐给了法国文物部门,价值达1亿多欧元。

  是啊,你才是我真正的朋友,这句话,是多么有力量;红楼梦上有句话:黄金万两易得,知己一个难寻。一个知己比万两黄金要珍贵的多。我的朋友,你知道吗?

  毕加索观后感 篇8

  欣赏毕加索的画展!看看他那灵活的笔触,看看他那美妙的画作,看看他那明显的强烈对比颜色,看看他那厉害的巧手,这就是毕加索爷爷带给我的超强生命力。

  “我曾经看过毕加索奇奇怪怪的作品“,这就是每个去参观人们心里的一句话,我心中也这么觉得。毕加索是位独一无二的艺术家,他的爸爸从小教导他学习艺术, 不一会儿功夫,就画的超越自己的父亲了!另外他也是一位鬼斧神工的'雕刻家,雕刻出奇形怪状的艺术,毕加索爷爷这个与众不同的天才真是厉害且聪明极了!

  此刻映入眼帘的是令我既兴奋又渴望的毕加索画作,让我感到新奇中带有小故事的隐藏印象。而且他平均每天可以画四幅图。他一辈子画了车载斗量的画作,例如: 戴帽的男孩、我的孩子保罗、母子、我的其中两位女朋友、小孩与鸽子是他在巴黎画的…等等。毕加索一生中交了许多女朋友,真是情感丰富啊!

  这次的毕加索巡礼,让我收获良多,除了让我增广见闻外,更让我大开艺术的眼界,我希望自己也能和毕加索爷爷一样追求旺盛生命力,所以毕加索爷爷是我的!我是毕加索爷爷的超级粉丝”。

  毕加索观后感 篇9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大师,传奇样的大师,神人般的大师,我沾了不少仙气,。大师是毕加索,只是看场他的画展,我就已经是云里雾里,飘飘欲仙,一时间觉得自己也文艺了不少。管它是我自作多情也好,娇柔做作也好,自命不凡也好,大师毕竟是大师。不解,曲高和寡,争议,才华横溢,经典,“堕落的艺术”,毕加索就是毕加索。

  “我从小时候就能画得像大师一样,但我却花了这一生的时间学会像小孩子一样画画。”———————帕布罗 毕加索

  我在观看之时,我逐渐发现比起写实的风格来,我与抽象风格更有默契。之所以抽象,是因为一眼看不出名堂。那坨歪歪扭扭的怎么会是个肖像?人体的线条怎么那么扭曲?五官为什么要画得那么丑??简直是诡异!!可以用诡异,奇怪,难看来形容的作品不少,关键是这些怎么就成了大作??世间漂亮,悦人眼球的作品那么多,怎么偏偏就毕加索成了气候?说到艺术,毕加索的作品就像是人的灵魂,你可以否认它的价值,但是它就是在那里,举足轻重,不可磨灭,是永生的。

  正因为抽象画看上去就是四不像。神话中的怪物张什么样子,抽象画看上去就是什么样子。但是,我这次却惊奇地发现:抽象画是活的!你从任何角度看都可以,而且体验都不一样。那看起来仿佛是胳膊的两个长条你看把它看成是交叉的腿也可以!一张极度扭曲的肖像画,当我遮住一边眼睛只看画的左半边的时候,我发现它里面是有写实的画法运用其中的,而且那是个写实的,很美的人侧脸轮廓。还有,在头上鼓出一个大包,并且两只眼睛都长在一边,还一只高一只低,在我看来,除了我前一句描写的样子之外,那还是两个要接吻的人侧脸。

  一时间,我被如此富有想象力,如此为所欲为的画作吸引了。除了仰慕大师深厚的绘作功力之外,我更倾心于大师的创造力。毕加索把他眼睛看到的场景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意愿呈现出来,不刻意归属于某一特定派别,不拘泥于学院教条,不局限于当时的流行风潮,不在乎别人看了是否能接受。 毕加索,只是画他的画。他,只画他想画得画!

  看展览之前,我猜我是要茫然,要困惑,因为我不是学美术的,因为我是头一次来看,因为我之前从来不了解一丁点毕加索。连我自己都惊讶的是,在没有任何解说的情况下,我用自己的方式体会出大师的用心。我看出来大师画的不是画,画的是自由。我看的也不是画,看的是永远追寻自由,激发创造的雄心。

  插句题外话,我庆幸在进门之前没有先跑去找个解说带我参观。我本来的打算是先自己揣摩下,自己先看看我对如此旷世之作有什么看法,我自己如何理解。然后,如果我实在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的话再找解说也可以。然而实际情况是:我进了门,从毕加索的年表看起,对大师的各个创作阶段的手法变化,从一种风格向另外一种风格的.变化有了粗浅的认知,接下来丢下”画画一定要让人看清楚画的是什么”的固定思维就足够了。毕加索想怎么画他就怎么画,并且大胆尝试当时一切的新技术,新材料,除了绘画本身,他也结合作家,诗人,剧场演出,雕塑家和其他的画家的对艺术不同的见解,并且把这些全部都运用于他自己的创作中。与其说毕加索是画画,还不如说他是一次又一次的创造!

  我这么理解毕加索的作品,我理解对了吗?到位了吗?有眼光吗?艺术修养够吗?我不知道。我需要知道么?又有谁知道呢?恐怕除了毕大师本人之外,没有任何人能100%地明白大师作画的用意吧!

  我们这些后来人纵然想想大师学习,即使把大师的画临摹千遍万遍,但如果只是模仿作品本身,而忽略了大师的无拘无束,自由,勇敢,创新,那也只是学个皮毛而已。本质上就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我参观画展后自己的语录:

  ”写实画是死的,看起来是啥就是啥。没什么多余可解释的了;抽象画师活的,看啥是啥全由你自己想,你说它是啥就是啥!“

  看抽象画时,我是自由,因为做外一个美术外行人,我也可以说出我自己的见解,毫不担心是与非,对与错。

  我很愉快。

  毕加索观后感 篇10

  这个寒假,我阅读了盖里·凡·哈斯所著的《毕加索的青葱岁月》。

  毕加索的一生历经坎坷。小时候妹妹的病逝,后来朋友因他自杀,这些都对毕加索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他的作品也一直没能出名,穷困潦倒。但他一直保持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最终创作出了自己的独特流派。

  他一生都在追逐。他从未忘记过妹妹跟他说的“你一定会成为一个知名的艺术家。”为此,他终身奋斗。但从来都是以自己的方式。从不迁就别人,不会为了一个机会放低自己的.身段去乞求别人。

  但上帝总是傲慢的。对于巴勃罗来说,观众即为上帝。但人们普遍不认可他,不认可他的作品。毕加索是被上帝所抛弃的。但他也没有乞求过他人的认可。他从头到尾都是毕加索,都坚持毕加索一贯的个性。

  也许去请求别人,或是跟随时代,描仿他人的作品,可以变得有名,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但一幅作品最重要的是其灵魂。出入人世的我们,不断模仿,最终也是为了找到自己的那个中心,那个别人无法窃取的灵魂。

  《午夜凶铃》的作者铃木光司曾说过“说花美就会有人说也有不美的花。预想到这种抱怨,于是写既有美丽的花也有不美的花。这基本是废话。让所有人认同的文字称不上表达。表达需要勇气。”而毕加索所想表述的东西,几乎无人认同。我一直在想,他的那份勇气是从何而来。我觉得,是他对自己作品的自信。

  而支持毕加索走向成功的,还有坚持。

  他做到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坚持着自己的风格。

  这也许是每个艺术创作者都要学习的。即使背负骂名,依然镇定自若。

  想清楚什么是自己要表达的,勇敢地展示。那,什么不是艺术?

【毕加索观后感】相关文章:

毕加索:时间的光线02-03

关于毕加索的名人故事01-21

画和平鸽的毕加索作文11-23

世界名人故事:毕加索背后的故事01-28

画和平鸽的毕加索_1000字12-27

外国名人故事:毕加索是“折磨人的天才”?01-26

画皮2观后感-观后感01-10

美丽的大脚观后感-观后感01-23

超级战舰观后感-观后感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