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第一书记观后感

时间:2023-02-08 02:12:2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看第一书记观后感

  当雷锋精神离我们渐行渐远,雷锋精神快被束之高阁的时候,沈浩——以他特有的方式,成为了新时代的精神偶像。

看第一书记观后感

  电影第一书记观后感

  时间一下子定格在那里,世界万物戛然而止,只有那铁路桥上过往的汽车还在孤单地鸣叫。谁也不会忘记曾在小岗村留任六年的第一书记,因为他把炙热的青春无私地燃烧在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只有心系百姓,甘于基层的人才会这样不遗余力地奉献。

  同样身为国家公务人员,我敬佩他依然选择基层的勇气。省厅对我们而言是圣神的殿堂,因为他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对个人成就的一种肯定。可是沈浩却放弃了这个光环,作为人生价值的实现,他选择了更加锻炼人的凤阳小岗,一个曾经“一夜跨过温饱线,一辈子走不进小康路”的村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意味着多大的挑战,可是沈浩知道:人的一生不能不能仅靠虚无的光环闪耀,我们真正要做的是真才实干,真正能为百姓办事,办好事。俗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同样身为人民公仆,我敬佩他面对群众质疑时的淡定。省厅干部下基层,连字都不认识的老农都知道:这是镀金来的,混个两三年肯定又被提拔到哪里去了。就在上任的第一天开全村介绍会的时候,沈浩面对着质疑的目光、嬉笑的提问都给予了明确的答复,坚定而有力。之所以能如此淡定的应对,是因为他愿意将心放在这里,是因为他之前做了很多的预习功课,是因为他知道今天的第一课将是拉近他与小岗村距离的基石。

  同样工作在基层,我折服于他面对不良势力的魄力。面对活跃分子的挑衅,他面不改色、默默忍受,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气魄。作为一个村的第一书记,他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牵系着整个村,所以关键时刻他能克制住自己。面对恶意阻挠,他能急中生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不惧怕,因为他心中有正义。

  沈浩走了,他感动的不仅是小岗村,更是中国的每一位!

  他用实际行动向小岗村证实了:我并非来镀金的。因为那闪闪的红手印可以证明每一位小岗人的心声。从不惧怕于人们的闲言闲语,从不忍心伤害任何一位村民,为了百姓的事、小岗的事,他可以赴蹈汤火。他的日记记载着从来小岗起的每一天的心得:“为民办事”从不是一句口号!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他说他愧对于自己的女儿,自从去了小岗之后,他没有更多的精力来辅导女儿的功课;他说他愧对于自己的母亲,自从去了小岗之后,他去看望老母的次数越来越少,也因此妻子怨声载道;以至于她得知小岗村让他再留任三年时说出了:还让不让人活了!再到除夕夜全小岗人留沈浩一起吃年夜饭时,她的心一下子融化了,此刻她们和他们的心连在一起。

  时间再也回不到过去,可是沿着沈浩的步伐,我相信:将会有更多的“沈浩”出现在基层,活跃在一线!死者已矣,活着长存,让我们端正姿态,已更加饱满的热情融入到基层建设的大队伍中去!

  第一书记的观后感

  市局组织全系统观看《第一书记》,我所全体人员于12月10日下午2点观看这部影片。我拿到电影票后,看到“第一书记”这个片名,心中产生了疑问:为何起如此响亮的名字?我怀着一颗期待的心,走进电影院观看了这部触动每一个心灵的片子。

  序幕一拉开,我被书记的真诚深深地吸引着,就好象走进凤阳县小岗村,和沈浩的心一同成长,和小岗村干部百姓的喜怒衰乐一同起伏。一声大爷、一声奶奶,一句我记住了;一只能产奶的小羔羊,一个说不清楚话的多孩残疾家庭,一个隆重的葬礼;一台铲车,一条通村路,一条开放路,一个新的纪念馆,一个高科技企业;一次次的奔走祈求,一次次的真情表白,一次次的力量相拥;一眼一眼的深情,一个一个发自心底的爱的信息,一双一双牵手的默契;一次特殊的年夜饭,一次一次的红手印;那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赢来的大爱,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凝聚的力量,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源于人民无限需求的动力;是沈浩,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60年代的大学生,一名普通的国家公务人员,响应组织部门号召的一名机关干部。我从第一书记里看到了一个好人的影子,一真正基层干部的影子。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回味沈浩媳妇的一句话:“没坑时萝卜在,有坑时萝卜不在了。”这句话听似可笑,但寓意深长。沈浩回到省财政厅联系业务,他的同事已升任省财政厅副厅长,可以说在有坑时顺利跳进去了。没坑时难道他不想坑不争坑吗,按常理他会的,因为他也感慨了一句“当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当官”。这句感慨不是他无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不管他出于怎样的动机,只要他是萝卜而不是其它什么歪的东西,就好。这位已经跳进坑里的萝卜站在陵前神道上的32对石象生文官前,学着文官的样子双手交叉平放在胸前,摆出一副要继续当官的架子,让沈浩为他留影。给人们出了一个当官好,还是当沈浩好的问题。这个问题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回答。我凑凑热闹回答这个问题。有坑时就应该跳进去,否则萝卜长不大,甚至窝囊枯死。有了坑萝卜跳进去了、长大了成熟了能吃了,给老百姓的餐桌上加了一道菜。在鸡鸭鱼肉油水偏多,老百姓火气旺盛、普遍“三高”、体重超标的今天,有一道素菜缓缓火气、平平“三高”、降降体重,好事,大大的好事。更主要的是萝卜可以通气顺气,我衷心希望这样的萝卜官多些。没坑时寻找其它出路,比如沈浩到小岗,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出了名。

  到最后,沈浩倒在了他工作六年的地方,年仅46岁。在送别沈浩书记的当天,从县政府到殡仪馆沿途数里,成千上万闻讯而来的群众肃立路旁。“沈书记一路走好”“沈浩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沈浩同志永远和小岗人民在一起”。

  像沈浩这样的好支书,虽然他的肉体已经远离我们而去,由于他在小岗村人民的心中却留下了一个难以磨灭的、踏实肯干的优秀共产党员、农村基层干部形象,他将永远活在小岗村人民的心里!希望多一些为老百姓干实事的官,希望多一些让老百姓难忘的官,希望已经当官的官们向沈浩学习,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党员看第一书记观后感

  “一撇一写出个人,一生一世才做成个人;红手印按出个大写的人,万事根本是做人;做人,做大写的人;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听着《第一书记》优美的旋律,我久久不愿离开,害怕别人看到我一次又一次哭红的眼睛。

  电影主人公沈浩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安徽省财政厅的一名干部,在机关工作了18年,甘愿放弃城里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当时一穷二白的小岗村当党委第一书记。当他踏进这方土地时,迎接他的是群众的不信任,工作开展的十分艰难。他带领着村民修公路,历尽重重困难在铁路干线上方架起桥梁;通过司法介入收回公有资产、筹集资金修缮村里房屋、引入外商建厂投资、在村里修建大包干纪念馆等等……他为小岗村的发展兢兢业业,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就是这样一件件平凡的事件塑造了沈浩不平凡的人生形象。

  “红手印”是贯穿影片的主线。最早的红手印是当年大包干时带头人留下的,是为了解决小岗村的温饱问题;第二次和第三次红手印都是为沈浩而留的,在沈浩第一次任职期满时,他踏实务实的工作态度深深打动了小岗村的人,而沈浩也为这份信任决定再干一届;第三次则是第二次挂职行将结束时,小岗村更多的人按下了信任的红手印,而这一次沈浩因为突发疾病去世。三年又三年,小岗村的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而党和人民的好儿子—沈浩同志因心脏病发作离开了我们,年仅四十六岁。

  影片最后沈浩女儿在钢琴考级时的深情道白,再次感染了观众,这是女儿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同时引发了我们对沈浩同志深切地缅怀之意。正是这首钢琴曲深深打动了我,在这个故事里,沈浩在历练和勤奋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追求的目标。更可贵的是,他在这样一个艰苦困难的环境里,仍然能保持一份宁静致远的高尚境界。这是这首钢琴曲所带给我们的东西,但不是全部,因为琴声中还渗透着一种情思,那是一种浓重而悠长的不舍。老百姓不舍这样的好干部,而沈浩,若有在天之灵,也绝对不舍小岗村的每一个村民和每一寸土地。人,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当事业,把自己的岗位当成自己的家,他就能做到勤奋与坚持,就能造福社会。

  就是这样一位深入群众、扎根基层、脚踏实地的好干部,一位值得尊重的好干部,用自己短暂的人生谱写了一曲辉煌的乐章。人们将永远地怀念他——党的好干部沈浩同志!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广大干部群众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就这样一颗优秀的共产主义种子播进了最贫瘠的农村土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借用评委的一句话: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我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共产党员,应该向沈浩同志学习,学习他那种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干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勇于承担重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成就自己的人生舞台,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看第一书记观后感】相关文章:

第一书记观后感08-16

第一书记观后感7篇08-29

第一书记电影观后感2000字11-22

第一书记观后感1000字(精选12篇)11-06

第一书记观后感范文(通用20篇)07-13

第一书记观后感600字(精选8篇)09-27

看画展的观后感09-19

看萨利机长观后感06-15

看雷锋电影观后感10-01

看深海电影观后感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