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观后感

时间:2022-07-28 11:29:1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无问西东观后感(精选13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无问西东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无问西东观后感(精选13篇)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

  听说影片《无问西东》很值得观看,于是也去影院一探究竟。直到快结尾时,影片并没有太多地影响了我的情绪,我几乎要站立离席了。但片尾罗列出的众多大师,让我感动不已。一群国难时期衣衫褴褛的年轻人,在几千里的迁栖中求学,在防空洞里读书,在风雨中跑步,在饥饿中和苦难中心怀家国,最后竟然成就这么多世界级的大师。感慨之余,惭愧不已。

  也身为大学教授,今天的自己为什么未成大师?也不曾培养出大师。不但自己,其他的教授,乃至于整个大学,整个国家的大学,几十年来又何曾培养出多少大师?高大堂皇的楼宇下,崭新的仪器设备,还有滚滚的经费,我们除了发表几篇近乎无人观看的SCl论文,以此而获得的五年一轮打破头的晋升,当然还有年底老师与学院为斤斤计较而磨破嘴皮的,无聊之极且斯文扫地的工分。

  与大师相比,我们差不在天赋,差不在金钱,差不在校舍大楼,差不在教学条件。差在志向,差在理想,差在责任感,差在使命感。在一个更为和平的时代,更为优越的环境,我们为家国做了些什么?我们学了些什么本领,能为国家做点什么?我们抱怨得太多,对得失计较得太过。高晓松就曾经对某清华学生大发雷霆,一个清华学生竟然没有想到为国家做点什么,而只想到找个稳定且收入高的工作。有一篇大骂当代大学生的文章,叫"今天的大学生,你不下岗,天理难容"。文章虽然有失偏颇,但确也在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缼乏远大的抱负,为世俗和浑浑噩噩所吞噬。你们整天与手机为伴,与游戏为舞。社会和父母长辈养育了你们,现在老龄社会社会已经来临,你为国家为社会准备好了吗?你将以什么回报养育你的家国?你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足够服务于社会了吗?你有与你父辈一样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体质吗?你能像我们曾经那样,承担起包揽一家八口的家务吗?你有护理老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吗?整天手埲一个手机,生命分分秒秒在腐烂,青春在凋零,人生在虚度,理想早已成了冤魂。

  西南联大,简陋的校舍、清贫的教授,但培养的大师灿若繁星。大家都耐得住清贫,每一个师生都在为抢救文化、救亡图存作贡献。西南联大,中国大学的珠峰,何日君再来?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2

  听朋友说《无问西东》是讲民国的文艺片,看别的影评说电影讲到了西南联大的大师,觉得应该是感兴趣的题材,所以下午去看了。

  总的来说,说是一部文艺片定位不错,整个故事拍得场景看上去很美,人物很热血,那么多句“真心”真是大写的尴尬。

  在民国、抗战那么困难的时候,电影场景物资竟然如此充足,都显违和。

  民国大环境总体应该表现的是沉重的历史背景与大师背后不屈从命运的心和爱国的情怀。但是电影拍得轻飘飘的,不算多雷,也不算多好,好歹迎合了小清新的心吧。这个题材,本可以拍得更好的。钱穆当年写《国史大纲》是以为中国要亡国,编史以作为日后复国的基础。这样伟大的情怀,电影没有表现出来,可能是因为导演功力不够,表现不出来吧。

  影片各个主角,都在各自的人生、各自的命运中做出选择,表现了追求,表现了无悔的心。除了尴尬之外,也算不错。

  叙事方面,各个故事线穿插得很凌乱,四个时代,每个故事线都有关联,但联系不是很明显,而且时间上也很乱,总觉得在讲述方式上表现得过了,抓人眼球的效果虽然体现了,但故事线太多、显得凌乱。《西伯利亚理发师》七条线齐头并进,都讲得那么清楚,是导演功底不够之过呀。

  有两个小细节表现得很好:

  1、章子怡演的女主角在明白过来被心爱的人抛弃的时候笑了,从死亡线挣扎醒过来看到黄晓明扮演的男主角反而痛哭,永不在逆境、敌人、众人前示弱,是坚强的表现。

  2、西南联大的时候,教室盖得不结实,屋顶又漏雨,风声雨声与飞机的轰炸声盖住了老师讲学的声音,老师终于在黑板上写“静坐听雨”字,然后静坐,听雨;学生也明白过来老师的意思,也静坐,听雨。现在少见的是这样的师者,以及能够明白师者“静坐听雨”之心的学生。有这样精神的老师和学生,环境的恶劣,物资的匮乏,又算得了什么呢?中国到底不亡。

  总的来说,不踩到雷的电影算少见的了,推荐。

  无论怎样,都是无悔的一生呀。

  影片末尾挂出了众大师的一生,站在屏幕面前眼泪止不住地流,那是一个多么璨烂的时代,多么伟大而令人敬仰的一生呀!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3

  最近流感病毒肆虐,我不幸中招,只好停学在家休养。在家无聊,看到妈妈案头有一本《南渡北归》,便饶有兴致地看了起来。妈妈见我对民国时期的那些大家很是仰慕,便给我下载了为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而拍摄的电影《无问西东》,并陪我一起观看。这部电影令我深深震撼,也让我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

  电影以穿插的形式环环相扣,讲述了不同年代发生在清华大学的动人故事。20年代的清华学子吴岭澜,文科出色,理科偏弱,却随大流学理科以期实科兴国。但他内心分外纠结,文科是他的天赋所在和心中所爱,学习实科却是外界裹挟的选择,该何去何从?迷惘、挣扎,难以选择。在校长梅贻琦的耐心开导下,在文坛巨匠泰戈尔的引导下,他仿佛醍醐灌顶,一下子明白了:做人做事应遵从本心,无论外界如何左右,应坚信自己的珍贵,不忘初心,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吴岭澜从而改习文科,终成一代文史大家。这个故事启示我,永远不要放弃对自己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30年代,由于日军侵华,清华、北大、南开南下昆明组建西南联大。国难当头,民不聊生,富家子弟沈光耀放弃祖宗荫蔽,毅然投笔从戎,瞒着父母偷偷报名参军。在一次与日军的交战中,驾驶战斗机冲向敌人的军舰,与敌人同归于尽。沈光耀家族三代五将,即使在战乱时期,也能确保身家无虞。但沈光耀在西南联大学到的是:青春不是麻木的踏实,战乱年代,尤其需要年轻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哪怕昙花一现,哪怕只是像烟花一样瞬间绚烂,也要无畏无惧地绽放。

  这部电影里有些内容我虽然并不能理解得非常透彻,但看过后却觉得热血沸腾。妈妈便推荐我看《西南联大行思录》,这样会对20—30年代清华和西南联大的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无问西东,只问初心;无问西东,只问深情;无问西东,只问敢勇;无问西东,只问盛放;无问西东,只问真实。看过这部电影,从此对清华心生向往,内心埋下了一个小小心愿。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孜孜以求,锲而不舍,但愿若干年后美梦成真。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4

  电影《无问西东》里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回答是。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四个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几位年轻人的迷惘,梦想和从现代社会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他们所作出的选择,他们在最美好的年纪迎来了最残酷的考验。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辈子很短,人活这一辈子,不应该被各种框框架架而束缚,应该遵循本心,为自己而活。

  而我映象最深的便是电影中的沈光耀,他是世家子弟,考上了飞行员,听说他想要当兵,妈妈不远千里来阻止:“你一生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说完这句,便泪流满面。但在经历了空袭,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后,他仍然不顾父母反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去当兵,在开飞机的时候偷偷地给小孩子们投放食物吃,孩子们狼吞虎咽,热情的称呼他为“晃晃叔叔”,而飞机上的沈光耀看着这一幕,很开心的笑了。但他最终在鄂西会战中牺牲,为国捐躯。当妈妈翻开他遗留下来的笔记本,看到一张图片旁边写着“妈妈,对不起”时,那一刻,妈妈的泪水如江河般决堤而下。而这个片段还有一个特别令我感动的地方,就是他在飞机上坠落的那几秒钟,面带微笑的说了两个字:回家。我想:家大概是所有在外求学的学子心底的归宿吧!

  有网友说,这是一部很尴尬的电影,因为有很多人看一半看不下去中途离场,也有些人坚持看到最后,红了眼眶。而我想说,这部电影最独特的地方就在于电影中的四个人都是相互有关联的,如果你用心去看了,你会发现,这是一部很值得去看的电影。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俞敏洪老师的回答是:无论是否有勇气,你都必须前来,因为这就是你的命运。我们不能决定世界怎么对待我们,唯一能决定的是自己的态度——我们对待这世界的态度,因为我们只能做自己的主人。最后,借助《无问西东》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5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我认为电影《无问西东》中的沈光耀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电影中令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不是他独自一人在角落里读着母亲的信,亦不是他当了空军后冒着生命危险为孩子们送食物的孤勇画面,而是他在故乡的母亲念起他托人带回的最后一封家书时,我看到他的母亲噙在眼中的泪水。这是一个很容易牵动观众心弦的情景,他承载了母亲所有的希望,甚至可以说是母亲余下的日子里的唯一依靠,她不希望儿子去当兵,不想担心他有一天会离自己远去,可是国难当头,他又怎能“独善其身”?

  看到那些在日本轰炸机下而失去父母的孩子,那些因战争流离失所无辜却又束手无策的百姓,沈光耀再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这片哀鸿遍野的土地再遭日本践踏,听从弃理从文的岭澜老师的一番劝说,他更加坚定了当空军的决心。他知道他其实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母亲,那个千里迢迢来探望他的母亲,那个为他煮莲子羹的母亲……

  在国家危难与母亲的私欲之间,他选择了为拯救国家尽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路上偶见微光的他,纵使长官和同伴百般提醒,他依旧风雨无阻为那一群饿得面黄肌瘦的孩子们运送物资。其实我最佩服的是生在书香世家从未吃过苦的他有一份难能可贵的换位思考、替人着想的品质,纵然剧末时他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刻在孩子们的脑海中,那些岁月留下的勋章,加冕了每个人的成年礼。

  也许我们不能每一个人都做到如沈光耀一般身体力行付诸行动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但每一部电影都有其传达的观念和意识,从他身上,我深知:每个人都会在人生这条路上碰到许多岔路口,选择一条心之所向的路,行你所行,终点只能自己抵达,过程或许艰难或许顺意,但只要无愧家国大义,便足矣。

  正如电影所说,“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敢勇,无问西东。”换言之,我们要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感恩在今天太平盛世,不用“抛头颅、洒热血”,而各种各样的“小确幸”不时涌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感恩我们生活在这个新时代,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6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真实……

  《无问西东》主要讲述了四个来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在不同的时代迎接最艰难的选择:陈鹏在爱情和理想之间徘徊,张果果对四胞胎提供帮助后,怀疑四胞胎的家人赖上了他,还被上司算计离职;沈光耀不顾母亲的劝阻,投身战场,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吴岭澜在转专业的问题上犯难……

  整篇电影都在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是真实?梅老师说:真正的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泰戈尔说:世界于你而言,无意义无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是啊,在生活之中,我们应该不顾左右,用平淡的心看待一切,寻求自己的真实。

  再来看看沈光耀。沈光耀是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他的母亲管的很严,当他的母亲发现他要当飞行员时,立即就跟他讲起了家规。她说:“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可是沈光耀最终受不了自己的祖国被侵犯,最终为祖国献出宝贵的生命。这时是1940年,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最为艰难的时刻。枣宜会战中宜昌沦陷,日军以此为基地开展对陪都重庆的大轰炸;后来美国来中国支援并组建了飞虎队,沈光耀便加入了飞虎队。我不禁想到,我们这个时代没有战争,可是我们却坐在空调房里,躺在软沙发上,比起沈光耀他们,我们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堂。我们应珍惜现在。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7

  前几天刚办完离职,准备好好休息一段时间,身处深圳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城市,完全放下工作放松身心的机会不是那么多得的。

  至于去哪里,想来想去,还是准备回老家短住一段时间。在归程的飞机上,闲来无事,看了一部电影《无问西东》,再联系到自己当前的状态和境况,颇有感触,不禁想了许多。

  电影本身分四个小故事,讲述了清华四代大学生在不同的时代,面对外界的干扰、危险、诱惑,在人生道路寻找真我的故事。

  导演用穿插的方式讲了四个顺序承接的故事,刚开始看的时候时间线有点错乱,但在最后突出了主题,不影响观影者的内心共鸣。

  顺序梳理下故事,从头说起吧!

  民国时期,清华学子吴岭澜文科成绩满分,但理科却挂了科。

  时任校长梅贻琦劝他选择文科,虽然吴岭澜自己本身也喜欢文科,但当时的社会盛行的是实业强国,大家都想去选择理工科,既能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有前途的工作,又能契合社会潮流,何乐而不为。

  吴岭澜在校长的启发下,不断的寻找真我,最终在泰戈尔的演讲中,明白了自己追求的真心和真性,选择了文科。

  我们当前这个社会和那个年代是何其相似,高中生都执着于选择理工科,因为选了理工科,就可以通过学习收获一技之长,进而找到一份好工作,大学生刚毕业就迫切想要追逐钱和名,实现财务自由。

  大量理工科毕业的学生,固然助推了实业和国家的发展,但也造成了社会风气浮躁,人心向钱等诸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就大量文科生出身的人才来重拾社会道德,重塑社会风气。

  也许多年以后,在经历了人生浮沉,从追逐功名利禄的道路上抬起头后,每个人回想起来自己儿时的梦想和童真,都会感慨万千,心留一丝遗憾。

  抗日期间,时局动荡,华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而远在西南边陲,这里的大学教室只有土胚房,还不断的漏着风雨,虽条件艰苦,但浇不灭学习的热情。

  出身富豪家庭的沈光耀目睹山河破碎,在吴岭澜教授的启发下,他遵从自己的内心,毅然从军抗日,因为他不仅是家庭的儿子,还是国家的`儿子。

  作为飞行员,他每次都在战斗结束后将部队里的物资空投到村庄的空地上,被那些孤儿们称为“晃晃叔叔”,他的这一举动养活了在这里长大的陈鹏。

  沈光耀是一个牺牲小我拯救大家的战斗英雄,也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柔情汉子,他在被击落后的告别:“妈妈,对不住!”让人泪目。

  如果身处在沈光耀的位置,我们大多说人可能会选择独善其身,继承家业,但我们要教育自己的后代学习沈光耀。

  正是因为无数个沈光耀,我们才能避免亡国灭种,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大无畏的勇气和担当托起了国家的未来,他们无愧我们民族的脊梁。

  那个被沈光耀救助的小孩陈鹏,后来也考上了清华,和中学同学王佳以及李想一同在北京求学工作。

  当国家需要陈鹏的时候,他放弃了喜欢的王佳,去了大西北为我们国家的核事业做出了贡献。王佳因为师母刘淑芬辱骂老师,写匿名信举报师母,被抓出来批评的时候,恋人李想却退缩了。

  最终师母刘淑芬在看到因为自己的无端生妒而害死了王佳的结果之后,在苦苦得不到痴爱的心的绝望中和对害死人命的恐惧中投井自尽,李想因为内心的谴责而去了边疆行医。

  在这段故事中,王佳的过分虚荣,李想的权衡利弊,老师的自暴自弃,师母的极端性情,甚至于批评场上被怂恿的“仇恶”的邻里百姓,都映射了那个年代的悲哀,也映射了人性的自私,无不令人唏嘘,唯有陈鹏初心始终,执着追求。

  其实整个电影里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师母刘淑芬跳井的那一幕,那是人性的绝望。

  李想在边疆行医时救下了一对夫妇,那对夫妇诞下了一个叫张果果的小孩。张果果如今是公司高管,他出于内心的正义感,对一个无力抚养四胞胎的家庭伸出了援手,但又害怕对方家庭索求无度,讹上自己而陷入犹豫。

  在经历了公司的尔虞我诈之后,通过清明节随父母给李想扫墓这件事,张果果体会到善良的可贵,决定继续帮助那个家庭,这也破除了对那个家庭的误会,收获了对方家庭真挚的感激之情。

  类同的,在这些年,老人跌倒扶不扶的问题时常见诸于媒体,扶了怕被讹诈,不扶又面临道德的谴责,网上对各种扶不扶,怎么扶的讨论乐此不疲。

  扶不扶,没有对错,只是这种现象折射的是社会在惩恶奖善的法制缺失,折射的是大事化小的和稀泥文化,什么时候我们的法律和风气让人不用顾忌的做好事,什么时候社会才能真正的正气永存。

  电影穿插叙事,刚看完电影的时候,可能有点乱,沉重情绪偏多,但理清思路后,就看到了沉重中的那抹光彩。

  在生活之中,大多数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或恐惧逃避,或直面向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

  但标准不一而足,要么按照外界的标准给出答案,要么遵从内心标准做出抉择。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无论如何选择都无对错,只愿你我无愧于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8

  该片是作为庆祝清华成立百年的献礼影片,链接着四个时间点:1923、1938、1962、2012年。横跨四个时代、讲述四个故事,但始终贯穿一个思想: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2012年,北京。张果果作为奶粉公司的总监,他因一个失败的提案未拿下知名品牌的代理权,成为公司的替罪羊。前期为了树立奶粉的形象,曾经许诺资助的四胞胎,现在怎么办?他面临选择:是资助四胞胎,还是陷入公司内部斗争?

  1962年,北京。王佳敏和李想的老师经常遭到妻子的家暴,王佳敏和李想忿忿不平给老师的妻子刘淑芳写了一封匿名信,信中为老师打抱不平。事情暴露后反被刘淑芳倒打一耙,王佳敏被批·斗。李想为了支边在批·斗会上选择了沉默,放弃了友情;在九所工作的陈鹏冒着大雨回来救了王·敏佳,他选择爱情。李想认为王·敏佳欺骗了所有人,认为她不真实,而陈鹏反问:你给过她真实的力量了吗?

  1938年,昆明。受战乱影响,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迁在昆明成立西南联大。富家子弟沈光耀想弃笔从戎成为飞行员。但是自古忠孝难两全,是听从母亲的淳淳教导安逸过一生,还是成为飞行员,奔赴战场抗击日寇?沈光耀开始迷茫。

  1923年,北平。吴岭澜国文、英文满分,但物理、化学不列。是在清华学最有前途的实科,还是学习自己擅长的科目,吴岭澜不知所措。

  国家危难之时,陈纳德面对无人招飞时他宣讲: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是从内心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沈从耀最开始想做一个听从母训的孝子,但日军的侵略让整个华北没有一张安静的课桌,李光耀毅然加入空军,最后以身殉国。壮志凌云,何其壮哉!

  何为真心?吴岭澜坐在西华大学校长梅怡琦的面前提出的问题。梅校长缓缓道来: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到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溢出来不懊悔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吴岭澜听后遵从本心选择文科,做真实的自己。

  张果果面对公司的尔虞我诈,面对四胞胎的频繁求助,他也迷茫过,也世俗过,而父亲的一番话让他选择自己真实的内心,远离世俗险恶、回绝别人的挑拔,自愿资助四胞胎度过难关,遵循内心感受生命的喜悦。

  在那个错误的年代,陈鹏不受世俗的眼光,在黑暗中用爱为王·敏佳托底。李想心怀愧疚,救了张果果的父母。成为逝者已逝,生者如斯的践行者。

  影片虽然讲述着不同的故事,看似唯一的相同点是人物都是从清华大学的学子。但在人物故事相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例如:吴岭澜成为清华的教授为李光耀答疑解惑,成为空军的李光耀为孤儿村投放食物,给了陈鹏食物和活下的信心,张果果的父母则是被李想所救。这些不仅仅是个人的理想,而是清华大学立德立言,无问东西的理想,这样的理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这四个故事都与选择有关,放在现在也不过时,在这个浮躁的现代社会能否有高尚的情操、不迷茫的世界,遵从内心,做真实的自己是我对该片最大的体会。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9

  电影《无问西东》最初是作为向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献礼的作品,片名《无问西东》取自清华大学校歌中的一句歌词: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本片起初因为涉及文革题材而一直被压,直到两年前才又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影片主要讲述了四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对青春满怀期待,也因为时代变革在矛盾与挣扎中一路前行,最终找寻到真实自我的故事。

  影片开篇:如果你在出生前就知道你这一生将会如何,请问,你是否还有勇气来到这个世界?代表着这是一个讨论关于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学问题的电影,遵从本心,勇敢无畏是这部影片给出的答案。导演用四个故事贯穿清华大学百年历程,横亘其中不变的精神是对自我本心的认知,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生的责任。五个主角身处不同的时代,面临不同的困惑与挑战,但是最终所做的选择却正好印证了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这句话。

  清华百年时间上有美丽的条纹,摸起来像浅海的泥一样柔软,她把时间涂满全身,然后拉起我们飞向存在的边缘,然后我们明白,关于人生的另一面,还可能是: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在挫败中不断磨炼自己,成为一个坚毅的人,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长路漫漫,梦想从未超载,坎坷难免,初心从未动摇,艰辛迷惘,信念从未缺席,人生因前行而意义非凡,人生因初心而熠熠生辉。最后,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本心,无问西东,如愿以偿。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0

  全家人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影片确实好看,这是全家不同年龄段的人共同得出的一致意见。有一些精彩的片段能让人牢牢的印在脑海里,经典的台词也会在耳边响起。时间只过去了一天,精彩的画面还在,但经典的台词已经记不完整了,为了挽留感动,撰写一篇观后感,给自己,也为这部好电影做一宣传,推荐给没有看过这部影片的朋友。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万事皆有因果,人生就是因果相系、循环往复。

  影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1923年的某一天,吴岭澜向清华大学教务长梅贻琦请教“什么是真实”的问题,梅贻琦先生做出了经典的回答:“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抗日战争时期,吴岭澜在西南联大当教授,他用他真实的精神当时处在民族危亡的学生们,引导着学生沈光耀去思考、去选择怎样的人生。沈光耀作为一名飞行员,用大爱影响和救助着一大群孤儿,其中有一个叫陈鹏孤儿。

  全国解放了,作为清华学生的陈鹏,用他的人格力量与气度唤醒了同学李想的正确人生观。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边疆支边医生李想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拯救了另外两名夫妻医生,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夫妻医生的生命,而夫妻医生是某大公司高级经理张果果的父母。高级经理张果果无私地帮助处在生死边缘上的四胞胎家庭。这一切都是芸芸众生的前生今世奇妙的缘分。

  梅贻琦先生说: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影片通过三个故事,提出了三个“如果”。一是如果你知道你的人生将如此世俗而艰难,你还会选择出生吗?二是如果你们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你们是否有勇气前来。三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你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是否你还会在意那些世俗要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最后通过张果果给四胞胎在窗户上画画和接打电话以及影片话外音的形式,向观众讲明了本片的核心思想: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记忆的模糊加上水平有限,不能完全表达心中所想,还是自己亲自走进影院,感受“真实”,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1

  荧幕落下,灯光熄灭,四下无光。突然地,耳畔飘起了轻轻的音乐,眼前一点点出现亮光。我开始随着时间的脚步,走进这一场梦境。

  一部电影,横亘四段时空,跨越百年历史,娓娓道来四段清华学子的故事。从一心想实业救国的吴岭澜,到无畏献身的沈光耀,再到将自己奉献给边疆的核工业参与者陈鹏,最后是不忘初心的张果果。他们坎坷曲折而又不平凡的人生之路相互交杂在一起,布满风沙与错乱的足迹,却在中国近一百年来的故事里抹上了重重一笔,宛若贫瘠土地里开出的第一支玫瑰,明艳又美丽。

  在看到沈光耀想要去当兵时,在看到他用飞机载食物给疾苦的孩子们吃时,在看到他英勇战斗、无畏赴死时,就想起梁启超说过的:“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沈光耀出生于名门之家,就读于名牌大学,将来毕业了就可继承家业。这本是一条充满光明、前途无量的道路。可他看到了在日军的轰炸下死在母亲臂弯的孩子,看到了曾经一起嬉笑过的人儿失去了生命,他想起有人对他说过的: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所以,他弃笔从戎。“不是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而是整个国家都危亡了,我们要去当兵。”我敬佩这样的人,敬佩他的勇气与毅力,敬佩他这样从容赴死的心。

  大家林清玄说:“情,就是这样,或如暗涌心底的波涛砰然成泪,满怀情愫骤成江海;或如栖息芒花的光虫哗然飞起,满天星斗缀成点点。”此刻我心中暗涌的江海、纷飞的星斗,不都是来源于这部电影里丝丝缕缕的片段吗?我在那个雨打铁皮屋顶的噪杂教室里看到了老先生写的“静坐听雨”,一时倍感安定;我在那个寒冷的冬日里听到的校长与对前路感到迷茫的人的讲话“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真实,是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时感觉人生有了一个可以足够努力与向上的方向;我在看到沈母去探望光耀时说的“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时,我看到了一个开明的母亲,一个优雅的女子,看到了清风拂起杨柳,看到了月光泻在水面;我看到为中国核工业辛苦专研十几年的优秀学者脱落了黑发、苍白了面容时,又深陷感动,这些为中国核工业奉献了半生的无私学者,我们还没看到你们的鲜衣怒马,却看到了你们的早生白发;我看到一个现代的商人,在一个充满阳光的玻璃房子上画满五彩图案给他救助的四个宝宝。他说“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我甚至感觉,连二十四点的黑夜,都染上了金色的阳光。

  缓缓地,悠长的音乐停止,电影结束。门内一片黑暗,门外寒风瑟瑟,我却依旧能感受到光明与温暖。再回忆,眼前尽是那些一句句的欢声,一张张的笑颜,仿佛让我置身于数年前那个微风和煦、绿柳含烟的春天。

  奇异恩典,沁入心田,日月山川,同见,

  也曾气馁,常被试炼,信心带领,向前。

  历经困顿,跨过艰险,总会再见,晴天,

  你的恩典,铺满天边,总有些人,看见。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2

  影片观尽,道路仍远;人生未尽,渐行渐远;爱与真心,永存于心。——题记

  “你知道自己的内心吗?”“你们史册最完善最永久的是什么?”泰戈尔的提问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五千年来,多少的朝代更迭,多少的战火连天,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中,在民不聊生的悲惨中,那亘古不变的,那永垂不朽的,是爱与真心。

  爱与真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誓言来表现;爱与真心,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行为来证明;爱与真心,不需要无趣的自卖自夸来泛滥。它只是对内心的温习、对初心的坚守、对自我的认知。

  什么是爱?爱就是对祖国的爱,对众生的爱。

  无论是投身军旅,为保家卫国英勇奋战,最终壮烈牺牲的沈光耀;还是远赴边疆戈壁,不畏艰难困苦,参与“两弹”研发最终完成科研的陈鹏,这都是对祖国的爱。这种爱往往伴随着许多羁绊与泪水。选择了这种大爱,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割舍对父母的爱,对恋人的爱,对朋友的爱。

  电影接近尾声,沈光耀开着飞机冲向敌舰。夕阳照在他的脸上,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从他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他那一声“妈,对不起”触动了多少人?他的无畏与坚强感动了多少人?即使现在临近黑夜,即使将要面临永别,他没有后悔,因为他相信,那一边暮色苍茫,不过是顷刻之间,未来的世界将会更加美好。左拉说过:“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的走到底,绝不回头。”这可能就是对沈光耀一生最好的阐释吧。

  吴岭澜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只身前往西南联大,献身于教育事业,授予学生知识与思想传承。身出豪门的沈光耀加入空军队伍后,不断给孤儿村投放粮食,才帮助孤儿们解决了饥饿之苦;张果果援助四胞胎家庭,从开始的种种担心到最后听从自己的内心,才有了后来对四胞胎家庭的无私帮助,这都是对众生的爱。即使他们彼此有自己的生活,即使他们彼此可能陌生,但是这种对众生的爱永远会作为一朵最为素洁的蓓蕾,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生活总是让人遍体鳞伤,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面对的困难都将前所未有,每个人都是海洋上的船只,谁也说不准惊涛骇浪什么时候出现。唯有爱,能让无边的荒漠变成绿洲;唯有爱,能让漫长的航行晴空万里;唯有爱,能让生活的道路花团锦簇。

  什么是真心?真心,是李想在临死前的一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真心,是吴岭澜所感悟的“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欣喜,会因初生的朝阳欢呼跳跃”。我们每个人都在阐述自己的真心,哭了,笑了,都是我们的真心。真心,靠的是坦诚,每一行热泪都有它的由来,每一处伤痛都有他的无奈。

  真心不在喧嚣浮华,真心也不在庸庸碌碌,它就在风吹出涟漪的一瞬间。真心是阴沟里人们仰望星空的望远镜;真心是黑暗中行人找到方向的明灯;真心是夜空中人们内心最灿烂的那颗星。因为真心,我们才无怨无悔;因为真心,我们才有了知足常乐;因为真心,我们才站上了人生巅峰。

  在《无问西东》中,百年清华,往事如烟。让我感触最深的,无不是爱与真心。电影里有那么一句台词“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我相信我们能与爱相伴,心怀真心。最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3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们一家去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无问西东》。里面有一段故事是说在20世纪30年代,一个叫沈光耀的学生从香港来到清华大学求学。当时因为战争,学习环境很差,教室都是用稻草做的。尽管他是个富家子弟,但他也希望获取更多知识报效国家。当他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祖国遭到了袭击,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去当兵。在军营里,他不但给贫困地方的孩子送东西吃,而且最后勇敢地走上了战场,打死了一个又一个敌人,最后不幸英勇牺牲。

  看完这部片子以后,我发现那时的学生是这样求知若渴,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都好艰辛啊!以前的学习环境很差,教学的仪器又很少,比现在落后了太多太多。我们现在有明亮、干净的教室,有教学用的电视,还有这么多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也没有那么多战争和颠沛流离。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业不轻松,作业要求也很高,但一想到电影里沈光耀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也刻苦学习,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把握现在的机会,努力学习。看到电影里沈光耀在生活物资如此匮乏的情况下,也省下自己的口粮,送给穷苦的孩子们。我觉得在新时代,更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也很喜欢帮助同学,当一个同学生病的时候,我可以主动帮他带作业,帮他补课。以后我还要更关心周围的同学和伙伴们,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伸出友爱之手,使大家一起进步!

  我们现在在一个新时代,没有战争,只有和平。这是最好的学习机会,时间一去不复返,我要好好把握它。当别人在随意玩耍的时候,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我现在年纪还小,等我长大了以后,要像沈光耀一样,在祖国需要我的时候,勇敢的冲出来,报效祖国。现在先要打好基础,以后才能为祖国多出一份力,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强大。记得古文《少年中国说》里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这远大的志向,承担这重大的责任。

【无问西东观后感】相关文章:

《无问西东》的观后感08-13

《无问西东》观后感06-11

《无问西东》观后感05-21

无问西东观后感11-14

无问西东观后感06-28

《无问西东》 观后感07-07

无问西东作文04-28

无问西东观后感例文04-10

有关无问西东的观后感10-08

无问西东电影观后感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