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的作文

时间:2024-07-07 13:42:52 分享 我要投稿

分享的作文(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享的作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享的作文(5篇)

分享的作文 篇1

  提起我的家乡,鼻边又飘来熟悉的味道,那是清甜的西瓜味。如果有人问:“你老家哪的?”我便会自豪的回答:“某某镇某某村,西瓜之乡啊!”

  西瓜就是我家乡的标志。一到夏天,满地满地的西瓜熟了,一地都是绿油油的藤蔓。站在地头,面对着地里的瓜藤,我常摸不着头脑,瓜呢?爷爷却眯起眼睛,感叹上两声:“哎呀,好瓜!”瓜究竟在哪里呀?我瞪大眼睛顺着爷爷的手指的方向使劲儿望,却总是看不到瓜的身影。哎呀!瓜啊!你是故意躲着我藏到了藤蔓底下吗?爷爷下地去了,我便在地边的沟里,便摆弄着什么带刺的灌木,便往地里看,西瓜啊,西瓜,我又不是乌鸦,你躲着我干嘛!

  西瓜的种子那么小,转眼就长得那么大,这时,就是卖西瓜的时候了。家乡把卖西瓜叫做发瓜。发瓜前,我在爷爷自行车前的横梁上,随着爷爷在田间转悠,每当听爷爷说:“这瓜好发了。”我就满心欢喜。发瓜那天,我就坐在树底的阴凉中,伴着蝉的聒噪,惬意地嗅着满地溢出的西瓜味。眼前是专心忙碌着的'人们:女人灵巧的手指操着剪刀把瓜蔓剪断,叔叔伯伯们都脱了上衣,露出壮实的脊梁,笑着把瓜们一个个装上车。渴了,敲开一个瓜,我就赶忙去帮着分一分,瓜自然是很甜的,咬一口,红得透透的结的致密的瓜瓤里,就流出淡红色的汁来。我常吃的脸上衣服上都是。

  西瓜市场上,到处都是卖瓜收瓜的人们,在噪声中,西瓜味更浓。我爱躺在三轮车的帘子上,尽情的嗅着那种甜味儿,心里不知不觉就有什么情感在微漾,舒服又惬意地摸着身旁圆滚滚的瓜,突然又舍不得卖了,十分爱惜地摸着它涨满了浓绿的表皮。

  到处都有人在吃瓜,似乎到处都弥漫着清甜的西瓜味儿,甜甜蜜蜜,清清爽爽,驱走夏天那股子燥热的气。鸡们的菜谱上也多了一道甜点:西瓜皮。看他们咯咯咯地欢喜地吃着,别提有多美了。

  曾经有一个同学和我说:“西瓜是没味的。”我便气愤的辩解:“那是你没遇到好瓜!”回家后,我便切开一个瓜来,专门闻了一闻,淡淡的,淡淡的,还是有一股味道的,但我一踏进家乡,迎面就会吹来一阵浓郁的瓜香,我的家乡是浸泡在瓜香中的啊!

  我的家乡就是西瓜味所在的地方,那清甜清甜的瓜香就是我家乡的味道。

分享的作文 篇2

  老照片的故事

  过去的事情早已如看过的书页,被现在所看的书压在下面,丝毫没有再映入眼帘的迹象。慢慢的、轻轻的,我翻看了往昔的书,微微发黄的书泛起一层层涟漪,翻看到一半的时候,一张照片印入我的眼帘,那张照片,带给我的是心的颤动,顷刻,我的眼前一片模糊。

  那时六年级毕业时用下课的时间拍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四个女孩笑面如花,齐齐地站成一列,四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你牵着我的手,我牵着你的手,就像我们四个人的友谊紧紧的凝结在一起,生怕这美好的情感会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再也抓不回来了。拍完照,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我们四个人的手还是紧紧地握在一起,而且每个人都好像对其它三个人有心灵感应似的,比排队做操时的动作还要整齐划一,都是左腿先出,右腿后出,齐刷刷地离开了拍照的地方。这之后,我们走得更近了。下课,我们四个人总是在那里谈论数学题、语文、英语之类的。可每个人各持千秋,每次都争得耳红面赤时,上课铃响了。下了课,四个人又围在一起讨论,讲解,并不会因为上一题而斗得你死我活,而使我们的.友谊在此破碎……

  我们都明白,进了初中,随着科目的增多,压力的增大,相聚的日子越来越少。我们更明白,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有多大,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家教、补习班纷至沓来。然而这一切并不影响我们四个人的友谊,反而让我们有了足够的动力向前狂奔,我们还是在期末考试前聚在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我相信,友谊的种子已经在我们四个人的心中播下,而这颗友谊之树也正茁壮成长!

分享的作文 篇3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今天下午上体育课,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高高兴兴地来到操场上放风筝。

  大家的风筝真多呀!有凶猛的老鹰,有神态各异的世博吉祥物海宝,还有神气活现的奥特曼……我带是老虎风筝,它长着一双锋利的爪子,一张血盆大口,似乎要吃了我一样。

  大家开始放风筝了,我迫不及待地找了好几个伙伴和我一起放。我先和肖仔恒一起放,他拿风筝我拿线,大家一起跑起来,我边跑边说:“放!”肖仔恒就把风筝往空中抛,我就使劲向前跑,只可惜风筝没有飞起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风筝摇摇摆摆落下来。我有点不服气,我又叫我的同桌翁圣义一起来放。这次,我让他把风筝使劲向空中抛,我一路狂奔。风筝虽然比上次飞高了一点点,结果还是没成功。

  我都有点想放弃了,这时我想到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古训!可能是大家没有找到放风筝的窍门,于是去请教老师。在老师的指点下,这次我选了一个力气大的和一个跑得快的同学跟我一起来放风筝。我让力气大的同学把风筝使劲往空中抛,尽量高一点;我让跑得快的同学一起与我接力跑,由于大家配合得比较好,这次果然成功了!周围的.同学都一起高兴得跳起来。我看着风筝在天空自由飞翔,我心里也美滋滋的!日记四年级日记

  当当当,当当当……下课了,我收起了风筝,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操场,同学们都觉得意犹未尽,相约下次再放,共享放风筝的乐趣。

分享的作文 篇4

  夏日炎炎,烈日当空,玉米就在这个季节成熟了——它披着黄绿色的外套,长着又黄又长的胡须,藏着一排排圆润的珍珠,还伸着绿色的大手。

  在这个酷热的季节,我跟外婆说:“我好想吃玉米。”外婆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便挎着篮子,带我来到了田里。

  田里长满了玉米,它们很有秩序地排列着。像一排排威严的士兵。那羊肠小路被碧油油的叶子遮住,显得更加窄小了。

  我们走在田埂上,一伸手就可触摸到玉米和碧绿的叶子。我掰下几根玉米,心想:这样就可以让外婆少费点儿力气。才掰了三四根,外婆就让我住手,说:“有些没成熟的玉米是不能掰的。”我问:“怎样区分玉米是否成熟呢?”外婆掰下两根玉米,对我说:“玉米的'‘胡须’变黄,变焦,才是成熟的,红色的就是没有成熟的。”我恍然大悟,往篮子里一瞧,掰的玉米都没有成熟,真是好心帮倒忙呀!

  吸取这次教训后,我便认真地掰玉米,不一会儿,篮子里就堆满了,我们提着沉甸甸的篮子满载而归。

  回家后,我们帮玉米好好“加工”一番。首先,用刀切去玉米的根部,接着“脱去”它的外套,露出了珍珠般的玉米粒。

  把这些玉米洗净后,放入锅中煮,不时飘来一阵阵诱人的香味。

  过了好一会儿,玉米终于煮好了,黄灿灿的,又香又嫩。“真烫!”我拿着玉米说。外婆告诉我:“用手捏住玉米的两端,就会好些。”这个办法真好!不一会儿,三根玉米全都进我的肚子里了。

  这次吃玉米,我不仅品尝到玉米的美味,而且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让我领悟到:不能光学书本上的内容,也要走进大自然,开阔视野,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因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分享的作文 篇5

  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后,人烟逐渐稠密,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辟出了王府井,不过当时被称为“丁字街”。明成祖时在此建了十个王府,王府井也就初具规模,改称十王府街。清代废十王,改称王府街或王府大街。1915年,北洋政府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把这条街划分为三段:北段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与王府合称,因此得名“王府井大街”。 这些都是史料上记载的了,现在到王府井逛街,街头的广播里就有这些介绍。

  王府井由于它的.知名,各种记载非常丰富,正史年鉴,野文逸事,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传说。 1912年2月29日晚,乱兵洗劫东安市场,并在东安电影院放起大火,市场化为灰烬,这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记得的第一次王府井大火;另一场大火起于1920年6月9日夜,当时一家玩具店失火,祸延整个市场。仅有北稻香春、东来顺等数家商号幸免,也是令人相当不堪的回忆。到得1933年,王府井得到了很大发展,那时的东安市场已是“寸土寸金”之地了,许多好逛之处。据统计,当时全市场商贩已多达925户,在很多名家的记忆文章里,对当时的盛况颇有记载。

  王府井在解放后的发展以1955年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竣工为起点,这是新中国第一家国营百货商店,有“新中国第一店”之称。1999年9月11日,王府井经过改造后第一次“开街”,当时日均客流量达到30万人,节假日更多达70万人;20xx年9月11日,中秋前夜,王府井二次“开街”,经过这次扩建,王府井商业区南起长安街,北至灯市西口,东接金鱼胡同,西连东安门大街,恰好呈一个“金十字”构架。如此“定格”,标志着这条古老的商业街正朝着北京中心商业区的目标迈进。

【分享的作文】相关文章:

分享作文08-21

(经典)分享的作文11-12

分享作文【经典】12-06

分享的作文(精选)01-05

分享 作文08-20

[经典]分享作文09-22

分享的作文(精选)09-24

[精选]分享作文09-10

[经典]分享的作文09-14

分享的作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