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读书笔记

时间:2021-09-16 11:31:58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王阳明》读书笔记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阳明》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阳明》读书笔记

  得道之人是可以达到不为是非左右的境界的,在生活中可以超越一切相对事物,从而得到一种超然的自由。这种“不为是非左右的境界”就是淡泊。中国人不仅倾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欣赏他的淡泊人生观,常常借用他的一句话“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来自我勉励。

  王阳明提倡淡泊的心态。淡泊名利是王阳明家族的“传家宝”,他的六祖王纲性情淡泊,文武皆通,但是为了躲避乱世,他便往来于山水之间。

  王纲和刘伯温是好友,但他对刘伯温说:“老夫性在丘壑,异时(你)得志,幸勿以世缘见累,则善矣。”以此可见其淡泊的心境。

  只有对生活琐事的淡泊,才能让我们有时间和精力去实现我们远大的理想,也只有能够安静地坐下来,我们才有时间去思考人生。

  战国时齐国有位贤者,名叫颜蜀。齐宣王十分仰慕他,便把他召进宫来。颜蜀走进宫内,来到殿前,就停住了脚步,不再行进。齐宣王叫他上前,颜蜀不仅一步不动,还叫齐宣王下来迎接他,还说:“如果是我走到大王面前,说明我羡慕大王的权势;如果是大王走过来,说明大王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羨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齐宣王生气地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蜀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士人尊贵!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脑袋的,就封为万户侯,赏金千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脑袋还不如一个死了的士人的坟墓呢!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多,是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王要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齐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于是对颜蜀说:“听了您的一番高论,茅塞顿开,希望您接受我拜您为师。今后您就住在这里,饮食有肉吃,出门有车乘,您的家人个个衣着华丽。”颜蜀却说:“玉,产于山中,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坏;虽宝贵,但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如果选拔上来,享有利禄,他外来的风貌和内心世界就会遭到破坏。所以我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饥饿了才吃饭,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做乘车。平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颜蜀说罢,向齐宣王拜了两拜便离开了。

  在大富大贵面前,颜蜀安于淡泊的生活而不追名逐利。做人的确需要几分淡泊,只有如此,才能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失。王阳明提倡心中以良知为主宰,不以当官为荣,不以不当官为辱,坦坦荡荡,心无困扰。所以说,淡泊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淡泊的人是幸福的,淡泊使人心更加宁静、更加自由,不再受外物羁绊。淡泊是不慕名利,远离喧嚣和纠缠,走向超越。淡泊是在遭受挫折时仍有与花相悦的从容,淡泊是别人都忙于追名逐利时仍然保持恬淡。只有淡泊,才可以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在努力中体验欢乐,在淡泊中充实自己。古往今来多少名士终其一生都在寻求淡泊的心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算得上是个淡泊者;钱钟书学富五车,闭门谢客,静心于书斋,潜心钻研,著书立说,留下旷世名篇;齐白石晚年谋求画风变革,闭门十载,破壁腾飞,终成国画巨擘。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轰轰烈烈是暂时的,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平淡中度过。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才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拥有成功赋予的那份慰藉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