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总结

时间:2024-06-15 10:37:19 总结 我要投稿

幼儿心理健康总结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心理健康总结

幼儿心理健康总结1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一些教师和家长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健康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新《纲要》明确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即“身心并重”,认为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析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每年新入园的孩子越来越聪明可爱,可是总有一些幼儿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如暴力反抗不愿上幼儿园、过分依赖个别保教老师、冲动爱打人、持续哭泣、乱咬东西、乱发脾气等。究其原因就是: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物质条件优越,长辈对孩子在情感上过分溺爱,在生活上过分包办,造成幼儿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自理能力差、能力弱等弊病;孩子平时缺少玩伴,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彼此交往、协作、谦让、友爱的机会,带之而来的是孤僻、任性、唯我独尊、做事缺乏自信心;有的'家庭在管教上过分严格或放纵,对子女期望过高,使孩子任性骄横、缺乏自主、自立和自制能力,这些心理问题都会影响幼儿的正常发展。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因此,幼儿园教师有必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这一问题,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真正“健康”,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爱心和关切的环境。环境对幼儿能否健康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幼儿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多层次、多侧面的内容。年龄越小的幼儿对心理环境要求比物质环境的要求更为重要。小班幼儿刚入园时,在生活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只和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有更多老师、同伴的新环境,总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烦躁、哭闹现象,甚至害怕到园,其最主要的原因――孩子缺少的是安全感,是能够被爱的安全感。所以为了消除孩子刚离开家庭的恐惧心理,要想办法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就像自己的妈妈一样,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抱一抱、摸一摸幼儿,帮幼儿穿好衣物、脱鞋子,拍着幼儿睡觉,以动作、表情等各种方式向幼儿表示亲近和,增强幼儿自身的安全感和对老师的信任感,使幼儿身心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这样孩子就不会哭闹,反而会喜欢幼儿园的生活。

  2.心理健康教育和游戏相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能促进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与家长接触的机会远远多于和同年龄幼儿相交往的机会,他们缺少同兄弟姐妹以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不懂得分享和交流,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我们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互相熟悉和了解,培养合作、谦让精神,体验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如:游戏活动“找伙伴”“我们做个好朋友”“到娃娃家作客”等,让幼儿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交往技能,从而引导幼儿学会遵守集体活动的规则,懂得同伴间要相互谦让,增强幼儿的友好情感和共同活动的兴趣。以游戏本身所具有的自主性、兴趣性和社会性,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3.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而结合日常活动渗透心理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又一重要措施。在生活管理中,向幼儿传授自理能力的方法,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在自由活动中,倡导幼儿之间的交往,以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正确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当看到幼儿有礼貌的和同伴交谈时,要及时表扬。看到幼儿少言寡语、情绪低落时要通过家访了解情况,鼓励他与身边的人交往,扩展交际范围。对出现幼儿争抢、打骂等现象时,要及时引导幼儿讨论这样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以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日常活动时经常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和同伴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引导幼儿少与别人比,多与自己比,既指出他优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使幼儿正确地评价自我,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在一些比赛活动时,鼓励幼儿勇于探索,引导幼儿正确对待输赢,诚实勇敢的教育,有利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

幼儿心理健康总结2

  一、 从教师自身做起营造一种温暖的气氛

  首先幼儿教师应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例如:教师性格古怪,脾气暴躁,性情多变,固执偏激等,都可能造成幼儿心理上的紧张,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第二,对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对幼儿人格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教师要无条件地爱孩子,不论美或丑,无论聪明或愚钝,充分接纳、尊重幼儿。

  二、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

  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开始,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幼儿,对幼儿在园一天的表现,教师应该适时的指导。对爱发脾气、稍有不顺心就哭闹的幼儿应及时引导、帮助并与家长沟通找出更好的更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办法教育幼儿。

  三、改善心理教育环境,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为幼儿心理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环境。

  可以说,由于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成长,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智力潜能也不尽相同,有的幼儿先天聪慧,口齿伶俐,有的幼儿活泼开朗,爱好广泛,有的幼儿则孤僻保守,不善言谈,教师应细心观察记录,了解幼儿,用心接纳每一个幼儿。让幼儿感受到爱,关心和呵护,作为教师也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当中,以严谨、细腻、冷静、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并要预防幼儿抵触情绪的产生。

  2、给幼儿以尊重和必要的自由空间,为幼儿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身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幼儿,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幼儿能否身心愉悦的投入教育活动中去,关键在于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严格的限制、过分的责骂都会严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甚至会让幼儿丧失自信心,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及必要的自由空间可以很好的维持师生关系,让幼儿的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3、给幼儿一个自尊、自信的心理发展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更好的成长服务的,应该使每个幼儿感到欢乐,感到被尊重,感到被理解,感到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的喜悦,给幼儿一个自尊、自信的环境,幼儿才能无忧无虑的快乐成长。

  四、以科研促改革,实施幼儿健康心理教育

  我园自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题以来,坚持学一点,用一点,做一点,总结一点,不仅在幼儿心理健康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思路拓宽在宏观领域,在管理方式、教师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完善,逐步走出了一条切合本园特色的科研改革之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小结为:

  1、成立课题组,酝酿课题。制订目标,目标是实施的纲领,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总目标,课题组成员每人制定子课题目标,并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步骤,以使课题组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多出成果。

  2、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学习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心理问题行为为矫治措施。学习了《让幼儿心理保教走进每个园所、家庭》、《领会[纲要]精神,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等有关文章。其中重点学习《纲要》、《指南》等文章,转变教育理念。向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育技能。比如,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实施途径和方法等问题,教师必须在理论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实施过程中如何疏导幼儿心理上的问题,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承认和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心理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互结合,选择有利于幼儿多种感官参与的教育形式和方法,通过各种活动、游戏,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自我心理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更好的实施教育工作,奠定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3、组织教师设计“心理健康活动”方案,并汇编成“心理健康活动教案集”,探索采用心理辅导方式纠正幼儿不健康心理,并促进幼儿更健康地成长。

  五、家园携手,共育幼儿

  家园共育幼儿,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由于幼儿每天往返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生活场所中,因此,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受到的教育在家庭中得不到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培养就得不到衔接,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幼儿就会出现“两面性”的倾向。这不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另外有些家长过分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一味地欣赏鼓励孩子,造成幼儿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老师纠正幼儿不良习惯的严格要求也当成不尊重孩子,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工作:

  1、向家长宣传“理性”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客服溺爱孩子的心理。

  2、真诚的向家长提供有关家教方面的书刊。

幼儿心理健康总结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在健康中它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

  何谓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的或虚弱的现象。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全状态。幼儿健康意味着幼儿持续的正常发展;幼儿健康意味着每个幼儿的平等的普遍发展;健康的身体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这一要求的物质基础。

  “促进幼儿的健康”是由幼儿健康的特有价值多决定的。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人生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又充分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全的身体。”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运动目标:健康活泼,喜欢参加运动,能使幼儿活动与自身,他人和社会健康有关的知识和态度,形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尽情游戏,也不可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既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纲要》由此提出四条总目标,即: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游戏,动作协调、灵活。

  上述目标表明了这样的价值取向;第一,身心和谐。幼儿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主要方面,幼儿的身体健朗以发育健全、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特征;幼儿的心理健康以情绪愉快、适应集体生活为主要特征。第二,保护与锻炼并重。目标既重视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提高保护自身的能力,又强调通过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体育段俩的主要目标。第三,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

  健康的身体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这一要求的物质基础。运动又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蔼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运动与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儿童来说,健康是首位重要的,运动更是不可少的。儿童正出于迅速的成长发育其实,由于身心发育和发展尚未完善,对于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力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御力和心理压力的承受力弱,不仅关系到他们现时代的健康成长,而且会对他们一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持续的影响,而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一些弊端,家长总认为孩子耐心的坐着,画画等都是最好的,怕出事故而束缚孩子的手脚,限制他们的行为。这与日本幼教专家森重敏就祖父母对孩子性格形成不良的不利影响的问题进行的研究多的出的结论有相似之处:森重敏通过调查儿童的.穿着,发现“有祖父母的家庭比没有祖父母的家庭的孩子穿得多”,她们“虽然汗流浃背,但是还不想脱下来”,祖父母的过度保护滋生了孙辈的依赖心理。父母,祖父母因为怕孩子受伤而忽视了运动,其实运动也是能促进孩子身体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的发展,让孩子在生活中,幼儿园里都能够参加一些基本的运动,对幼儿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而往往现在的家长将孩子保护起来,孩子也试着在这样的受宠中慢慢失去了身体本有的素质,使之成为“不健康”的幼儿。

  当然,在注意儿童的运动的同时,也应注重动作发展,在儿童健康动作发展中也提出三大目标,即:

  (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工作协调、灵敏;

  (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能耐;

  (3)手的工作灵活协调。

  幼儿园应该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幼儿多走路、少坐车;自己上下楼梯、自己背包;引导幼儿注意活动安全。注意幼儿的身心状况,使幼儿具有健康的体态,安定愉快的情绪,一定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