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一思修知识点总结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思修的相关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大一思修知识点总结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一思修知识点总结
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答: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体现在:
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
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这时便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
2、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哪些?
答: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其次,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因此,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3、理想的作用是什么?
答:理想的作用有:
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
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是什么?
答: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一般可依据三方面标准:
一是这种理想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合乎历史的发展方向;
二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脱离,是不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三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
答: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其原因是:
第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
第二,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
第三,社会实践是真理性认识上升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环节。
6、简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答: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
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第二,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第三,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第四,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此外,谦虚谨慎、务实求真、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也为人们熟悉和实行。
7、试论我们强调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答:为了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
首先,人是要有道德的,每一个人都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再次,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
8、什么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答:
(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
(2)诚实守信。诚实守信这一职业道德标准,是职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3)办事公道。办事公道是处理职业内外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
(4)服务群众。服务群众,满足群众要求,尊重群众利益是职业道德要求的目标指向的最终归宿;
(5)奉献社会。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9、婚姻家庭道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婚姻家庭道德是在婚姻家庭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道德观念,其主要内容是:
(1)婚姻自主,真正奠定在爱情基础上的一夫一妻制,夫妻双方应该互敬互爱。
(2)在家庭生活中赡养尊敬老人,抚养教育子女,与邻里和睦相处。
(3)注意计划生育,勤俭持家,爱家爱国。
10、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什么?
答:
(1)恋爱应是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
(2)恋爱应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平等履行道德义务;
(3)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11、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答:
(1)道德品质是在道德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
(2)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
(3)形成了的道德品质对道德行为有指导和支配作用。
总之,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和结晶,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和外在表现。
12、良好道德品质的基本范畴是什么?
答:
(1)正直无私;
(2)忠诚守信;
(3)仁爱互助;
(4)勇敢进取;
(5)敬业好学;
(6)勤劳节俭;
(7)谦虚谨慎;
(8)遵纪守法;
(9)文明礼貌。
13、什么是友谊,它是如何获得和发展的?
答:友谊有以下三个特征:
(1)友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是相互间爱的给予。
(2)真正的友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是人类美德化为情感的无偿赠予,它能沟通心灵、美化生活、稳定和巩固社会。
(3)友谊是需要平等、互助、互尊、互爱的心灵默契。
在人际交往中要获得和发展友谊,应做到:
(1)与人为善,以心换心。
(2)学会宽容,善于原谅。
(3)严于律己,谨慎交友。
14、竞争与合作是什么关系?
答:竞争和合作的辨证统一。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孤单的竞争是无力量的。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有:
(1)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3)处理好主角和配角的关系。
15、现代人才必须学会与人真诚的合作。简要说明合作的意义是什么?
答: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集体为达到共同的目的而联合,为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活动,合作具有很大的意义:
(1)合作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
(2)合作是人生力理的源泉。
(3)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
16、人际关系在人生中的意义是什么?
答: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
(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事业成功的需要;
(3)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幸福的需要。
17、什么是自我修养?自我修养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自我修养是指一个人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经过学习、磨练、涵养和陶冶的工夫,为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在各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是实现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现代社会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有:思想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审美修养,心理修养。
18、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进行自我修。
答:自我修养主要是靠个人自己的努力,修身养性,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现代社会自我修养的主要途径为:
(1)认真学习,把握自我。
(2)勤于实践,塑造自我。
(3)严格要求,完善自我。
进行自我修养也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
(1)常思己过,有则改之。
(2)自觉锻炼,陶冶情操。
(3)坚持“慎独”,纯洁品质。
19、简述“贵在立志”。
答:(1)所谓志,乃是理想、决心、毅力。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生命的去和、精神支柱。青年是理想形成时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
(2)有志者,事竟成。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对人类的贡献是与他在青年时期立下志向并不懈奋斗分不开的。
(3)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培养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应从哪几方面着手?
答:
(1)改善认识模式。
A、是要求人们充分认识人际关系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学会与人相处和协调人际关系采取积极的态度;
B、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平等地与人交往。
(2)完善性格,增强人际吸引因素。其中包括:
A、正确的人生观;
B、高尚的品德修养;
C、良好的心理品质;
D、智慧和才能。
(3)掌握交往的艺术。与人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主要有:
A、注意自我形象;
B、与人交谈;
C、注意动作行为;
D、把握对方心境。
21、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答: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必须的,最简单的公共生活准则。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有着重要意义: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22、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答:现代社会生活中,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好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情感。
因此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爱恋中的男女双方平等互爱、排他专一、强烈持久、纯洁严肃的感情。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爱情的本质是基于一定自然基础之上,并受制于社会物质和文化因素的互相爱慕的精神。
大一思修知识点整理
一、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选择。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三者关系: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操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二、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于贡献社会相统一。
三、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1.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2.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3.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4.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5.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激发起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四、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3.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四个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六、如何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七、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并不是彼此孤立的,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为指引。
3.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八、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
民族精神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九、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爱国主义的内容: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十、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基本要求
1.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4.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十一、为什么说改革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1.改革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2.改革创新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3.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十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二者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相辅相成。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十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2.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把穿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富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国门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十四、道德的本质。
1.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2.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十五、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
道德的功能一般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功能是多元的,同时也是多层次的。
十六、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1.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2.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3.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4.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5.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十七、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为什么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3.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为什么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1.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十八、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十九、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1.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
3.个人品德是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掌握道德素养的正确方法。
1.学思并重。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
2.省察克治。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并及时对它们进行遏制和克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在自己内心深处用道德标准检查反省,找出那些坏毛病、坏思想、坏念头并加以纠正。
3.慎独自律。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无人监督而肆意妄为。
4.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5.积善成德。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良好的品德。
二十、法律的含义(本质)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综上所述,可以将法律定义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十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
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负责宪法和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和解释工作。
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中央军委有权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军事法规。
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
法律执行。
法律适用。
法律遵守。
二十二、我国宪法的地位。
1.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2.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3.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二十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3.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十四、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包括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等。
宪法相关法
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缔结条约程序,发领海及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反分裂国家法》和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制定了集会游行示威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以及民族、宗教、信访、出版、社团登记方面的行政法规,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它通过规范国家刑罚权,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障国家安全。
我国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罚相适应等基本原则。
二十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3.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二十六、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展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统筹推进。
全民守法。
做法:
1.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2.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
3.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4.要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
【大一思修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大一思修社会实践报告07-19
思修个人总结02-09
大一思修实践心得体会11-28
大一思修社会实践报告范文02-21
大一思修实践心得体会03-18
大学思修期末总结03-28
大一思修社会实践报告4篇12-24
大一思修心得体会(通用10篇)12-20
思修心得体会 思修心得与体会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