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月相的解释
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月相的解释,供大家参考借鉴。
月相的解释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月相的解释
月相的变化是由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决定的。月相的变化周期大约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在这个过程中,月球从新月(朔)开始,经过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最终到达满月(望),然后再逐渐减少,经过下弦月,最终回到新月,完成一个完整的月相循环。
新月(朔):在农历每月的初一,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其黑暗半面朝向地球,因此从地球上看不见月亮,这就是新月或朔。
蛾眉月:新月之后,月球开始逐渐露出一点光芒,形成蛾眉月,这是月球开始被太阳光照亮的标志。
上弦月:在农历的每月初七、初八,月球与太阳相距90°,这时月球的一半被照亮,形成上弦月,月亮呈现半圆形。
盈凸月:随着月球继续运动,被照亮的部分逐渐增大,上弦月变成盈凸月,月亮看起来不再是一个半圆形。
满月(望):在农历十五、十六,月球转到地球的另一面,与太阳分处地球的两侧,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形成满月。
下弦月:满月之后,月球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迟,被太阳照亮的部分也逐渐减小,到了农历二十三,形成下弦月,这时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
月相的变化不仅受到月球、地球、太阳相对位置的影响,还受到地球绕太阳公转和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影响。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面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之间有一个夹角,这个夹角影响了月相的变化和月食的发生。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实际上是太阳光反射到月球表面,再反射回地球的结果。
月相变化规律
1、农历每月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相当于“黑月亮”),称为新月或朔。此月相与太阳几乎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下同)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上半晚可见。
4、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θ(θ平均值为5°09′)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6、再过几天,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此时为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
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
8、再过几天,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蛾眉月,亮面朝东。此时子夜后月出,黄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见。
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又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即A点,月相变为新月(朔)。
可见,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也称“朔”)(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也称“望”)(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廿二、廿三))→残月→新月(初一)。月球由A点经B点→C点→D点→E点→F点→G点→H点,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
【月相的解释】相关文章: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01-14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06-07
科学《月相变化》说课稿09-18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推荐01-13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范文01-03
月相变化评课稿02-02
观察月相作文(通用22篇)08-22
中秋月相思作文03-24
解释的解释及造句10-21
读书活动月相关策划方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