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24-10-17 18:58:07 资格考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经常接触到试题,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

  1.陈老师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学习上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我绝不放弃任何学生,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B.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D.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1.【答案】D.【解析】“每个学生”体现差异性,“暂时落后不代表永远落后”体现阶段性和不平衡性。故本题选 D. 【知识点】职业理念

  2.右图教师行为体现的是( )。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C.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

  D.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

  [答案] A

  解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小龙明知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 但又总是管不住自己.教师应注重培养其(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信念

  [答案] C

  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人在道德情境中,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内外困难,实现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题干中小龙明知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 但又总是管不住自己,属于道德意志薄弱,教师应注重培养其道德意志。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

  A.1983年

  B.1986年

  C.1993年

  D.2006年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法规之一。1986年4月12日六届全国人 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9月1日实施。

  5、学校在课外活动中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这一活动形式属于( )

  A.小组活动

  B.学科活动

  C.阅读活动

  D.群众性活动

  答案:D

  解析:群众性课外活动是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主要包括: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各种比赛;参观、访问、调查、旅行;社会公益活动等。

  6、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一般不低于( )

  A.20%

  B.40%

  C.60%

  D.80%

  答案:C

  解析: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一般不低于60%。

  7、儿童易患口角炎、角膜炎、皮炎等,可能是缺乏(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2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答案:B

  解析:维生素B2是各种黄酶(含有核黄素的氧化还原酶)辅基的组成成分,如果缺乏维生素B2,宝宝易患口角炎、皮炎、角膜炎、食欲减退、腹泻等症。

  8、红色往往使人感到温暖,蓝色往往使人感到清凉,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联觉

  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

  D.感觉后像

  答案:A

  解析: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题干中由颜色产生感觉,符合联觉的定义。

  9、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

  A.班级排名

  B.老师表扬

  C.家长鼓励

  D.学习兴趣

  答案:D

  解析:内在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学习活动本身能使学生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内在动机提供了一个促进学习和发展的自然力量,它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可以激发行为。D选项正确。

  10.学生学习了自然数以后,再学习复数,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类属学习;

  D.组合学习

  [答案]A

  解析: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较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组合学习又称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复数包含了实数和虚数,自然也包括自然数,所以是总括学习,排除BCD,正确选项为A。

  11.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将某个英语单词变成小故事,这是运用了()。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C

  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记忆的一种策略。教师将某个英语单词变成小故事,让学生更好的记忆,正是运用了该策略。

  12.在心理辅导中,小学生有时会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以获得情感的满足。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共情

  B.移情

  C.同情

  D.激情

  [答案]B

  解析:移情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分析者身上的过程。小学生有时会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正是移情的表现。

  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计划属于()。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答案]B

  解析:古德莱德对课程概念体系进行了划分得出了不同类型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与经验的课程。他认为正式的课程在内容上并没有作多少修改,只是获得了官方的批准、认可与推广实施而已,故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计划属于正式的课程。

  14.《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所蕴涵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C

  解析:“君子之教,喻也”意思为:高明的教师善于用启发的方法教育学生,其具体内容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15.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张老师将“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思想与方法目标

  D.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答案] A

  解析;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属于学科基本知识。

  16.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先呈现动植物的基本知识,接着是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再是与人类相关的生态系统知识,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属于( )。

  A.直线式

  B.螺旋式

  C.并列式

  D.循环式

  [答案] B

  解析:教材的编写方式包括直线式和螺旋式。直线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螺旋式教材编写方式的特点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前后的教学内容有贯穿,并有利于学生强化知识体系。

  17.某小学拟编写一本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编写这一教材的主要依据应为(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课程标准

  D.课程计划

  [答案] C

  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18.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后,为了更好地达成“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的教学目标,老师布置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C

  解析: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题目中老师布置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属于运用读书指导法进行教学。

  19.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做错的题目暂不打“x"",做对后再打“V“,这种评价属于()。

  A.延迟评价

  B.絶对评价

  C.相对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A

  解析:所谓延迟评价,就是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作出的.回答不予以及时的评价,而是把评价的时间适当的向后拖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和自由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让学生在完成思考过程、获得顿悟之后给以恰如其分的评价或小结的评价方式。题目中教师的做法就属于延迟评价。

  20.当前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A.分科课程为主

  B.活动课程为主

  C.综合课程为主

  D.校本课程为主

  [答案]C

  解析: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通过开发和设置综合课程的方式体现出来,提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人格的形成受以下因素影响: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22.简述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

  【参考答案】

  德育途径:

  (1)思想品徳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2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

  【参考答案】

  (1)教育教学设计

  (2)组织与实施

  (3)激励与评价

  (4)沟通与合作

  (5)反思与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

  四(2)班小明最近在校表现不好,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为了解小明在家中的情况,班主任顾老师到小明家家访。在同小明父亲交流情况时,顾老师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小明的父亲听后很不高兴地说:“顾老师,您这话欠妥,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小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问题: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师与家长冲突的看法。

  试述教师家访的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1)材料中发生家校冲突的原因主要是未达成教育的合力。

  首先,家校合作共育的过程中,一些老师发现孩子的问题后只知找家长告状,把责任往家长身上推,做法欠妥,让家长对老师的要求产生抵触情绪。

  其次,很多家长片面的认为,家庭只需要把孩子照顾好就可以了,教育问题应该由学校全权负责,缺少与学校的配合观念。造成了家校之间的冲突。

  所以在家校相处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应承担相应的职责,秉承家校共育的理念,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家访注意事项:

  1)提前与家长沟通做好相关准备,

  2)明确家访的目的性。

  3)在家访过程中注重实效性,与家长沟通中做到尊重、平等。

  4)最终形成教育的合力。

  25.王老师出示问题:毎棵树苗16元,张叔叔要买4棵,经过协商,买3棵送一棵。每棵便宜多少元?学生很快就有了以下两种解法:

  (1)16x3=48(元),48÷4=12(元),16-12=4(元),

  (2)16x3=48(元),16×4=64(元).64-48=16(元),16÷4=4(元)

  王老师习惯性的问了一句:“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小杰迟疑地举起了手:“老师,我的方法是16÷4=4(元),但我说不出为什么,”这种解法王老师也没预料到,是否可行呢?是巧合吗?面对这一情况,王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组织同学进行探讨。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这个16元也表示买4棵一共便宜的,除以4得到的就是每棵便宜的“有的说“买3棵送1棵,便宜的就是送的这1棵,也就是4棵便宜16元,所以16除以4就是毎堁树便宜多少元,”……小杰困惑的表情舒展了,王老师也露出了笑容。

  问题:

  (1)结合材料,评析王老师解决小杰困惑的教学行为。(10分)

  (2)简述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基本要求。(10分)

  【参考笞案】(1)材料中,王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王老师的教学过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材料中王老师设计组织学生回答,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材料中王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后还引导提出,还有其他解法吗?这些都体现了王老师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主体。

  其次,王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教育机智,材料中当小杰有自己的想法时,老师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另外也体现了王老师的生成能力。

  最后,王老师体现了把学生当作独立人格的人,发展中的人,材料中,当小杰有想法但是无法表达清楚时,老师并没有遏制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而是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最终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小杰的疑惑的心情疏解了。

  总之,王老师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岀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教学情况非常正常,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此题从引导、帮助、启发学生、激励鼓励学生这些维度阐述也可得分)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生成性资源以其具有的主体性、互动性、真实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等特点逐渐被人们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成的,是能进一步推动知识意义有效生成的“动力资源”,教师应及时捕捉、及时采撷,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理念。

  第一、营造氛围,生成资源

  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体验到的是民主、尊重、信任、亲情与关爱,得到的是激励、鼓舞、感化和指导,使学生内心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产生和释放的“能量”将是超常和无法预测的,精彩的课堂生成资源才可能随时生成。

  第二、抓住契机,开发资源

  对于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我们要迅速思考作出判断,如果是正确的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我们要坚决利用,反之我们要坚决摒除。

  第三、善于倾听,再生资源

  新课程要求我们为师者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同时自己也要俯下身子,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思考他们为什么这样提问、为什么这样回答?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再生资源。

  第四、学会取舍,提炼资源

  教师要提高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教学智慧,从生成的角度来看生成性资源层出不穷,无处不在,然而并不都是有效的生成性资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稍纵即逝的变化;还要善于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炼就一身慧眼识金的提炼 功夫,巧用有效资源,使学生能在活而不乱趣而不俗、新而不谬的空间里畅所欲言,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总之,生成性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存在,我们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珍惜真正的、有价值的资源,使教学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同时我们教师一定要增强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艺术,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和魅力。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小题,请任选1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惊弓之鸟

  更羸(ying)是古时候魏(wei)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着魏王到郊外去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赢说:“请让我试一下。”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xian),只听得嘣(beng)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打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慘,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就掉了下来。”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该文的写作特点。(10分)

  (2)如导小学中年段学生学习,试以定教学目标(12分)

  (3)更蠃看到大雁后作出了怎样的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作出来的,针对该问题设计教学活动。(18分)

  【参考答案】

  (1)写作特点: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空中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全文不仅用字极为准确,而且在写法上也极有特点,小至更赢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都是通过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来谋篇布局的,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懂得“能手” “直“ “大吃一惊“ “孤单失群” “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能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重点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更嬴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3)语文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都很注重积累,只要大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养成积累的好习惯,终有一天会厚积薄发。当然,一个聪明的人不仅需要勤于积累,还得学会认真观察,善于思考。那么,今天上课前我们先进行“抢答游戏”,看看谁平时不仅积累得多还善于观察、思考?第一关:看图说成语,请看第二关(出示图片):如果给你一张弓,不用箭,你能射下天空中正在飞翔的大雁吗?

  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看看魏国的更赢是如何射落天空中正在飞翔的大雁呢?引出课题:《惊弓之鸟》

  新授

  1、感悟“更羸是一个射箭能手”

  师:那么请同学们说一说更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自由说(更羸是个射箭能手…

  师:课文是怎么说的?生交流

  2、自由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生交流。

  3、读懂更赢的话,体会更赢观察、分析之间的联系

  师:大雁一听到弦响,就拼命地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又从半空中直往下掉,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生交流。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

  师:这段话一共有几句?你能从中读懂什么?生自由朗读这段话。

  师:反馈:读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这是更赢一看到的,听到的

  大雁飞得慢,叫得很悲惨,更嬴看到这些,他想到什么呢?生交流。

  更赢看到大雁飞得慢,想到(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更羸听到大雁边飞边悲惨地叫着,想到(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引读:(它飞得慢,因为……它叫得悲惨,因为……,

  你看,这几句话中原因都在后面,结果在前面

  正因为受过箭伤未愈,孤单失群,所以大雁听到弦响,就(非常害怕)

  因为心里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因为拼命往高处飞,所以(就要使劲)因为一使劲,伤口就(裂开了);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它就掉了下来)。

  教师相机板书

  你们看,以上接读的过程,就是更赢的推理,谁能用“因为....所以....

  的句式将更赢的推理过程说一说。(一层一层地对着板书说,再请一生连起来说

  课件出示 师:(对着板书)这段话共有4句,第一句是更羸看到、听到。第二句由看到听到而想到的,第三、四句是由前面看到、听到、想到的而做出的推理分析,让我们再来读读。

  4、通过魏王前后的不同语气,再次体会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5、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6、师:再读全文,思考:你从这个故事中有什么启发?生畅谈。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不但短小精彩,而且往往能给我们很多启示,像我们熟悉的《守株待兔》、《画龙点睛》等等这些都是成语故事,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拿来阅读,相信你会受益匪浅。那么再布置一个回家之后的任务:放学回家请你仔细观察家人的说话、走路、神态等,由此推断一下他们今天的心情可能是怎样的,写下来。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题目要求:

  (1)简述《课标(2011)》关于“长度、面积、体积”教学的基本要求。

  (2)如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在第一学段关于“长度、面积、体积”的基本要求为:

  ①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②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③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④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⑤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⑥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在第二学段关于“长度、面积、体积”的基本要求为

  ①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②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知道面积单位:千米、公顷。

  ④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⑤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⑥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⑦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⑧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体积的含义并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探索体积单位的学习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3)导入环节的设计

  利用多媒体播放乌鸦喝水的定格动画。动画播放完毕后,引导学生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呢?

  预设:因为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将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激发学生爱观察思考的热情。

  28、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英语教学设计参考答案

  (1)

  Key points:

  Words: The meaning and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s such as “light, heavy, big, small...”.

  Target language: “It’s heavy/small/big and light...”.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give suggestions when shopping and describe things’ feature by using the correct sentence structure “It is…”.

  (2)

  Knowledge aims: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new words about describing objects like “light, heavy, big, small...”.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sentence structure: “It’s heavy/small/big and light...”.

  Ability aims:

  Students can 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 by listening and reading some easy sentences.

  Students can describe things’ feature and give some advice.

  Emotional aims:

  Students would love to know more about the features of many things in daily life.

  Students will be more confident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in English.

  (3)Warming up and Lead-in

  Greet students as usual and play a song about travelling. Ask them some questions like if you want to travel, what luggage should you bring? And lead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and lead in the topic.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歌曲和提出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发散思维并很自然过渡到本节课所学话题)

  Presentation

  Show some clips to teach “light, heavy, small, big...”; Show some real objects like cup and lead students to describe it: It’s heavy... It’s light...

  Then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one by one after the teacher in different ways.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单词和句型,增加单词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利用实物呈现句型,活动的衔接性较好。)

  Practice

  Activity 1 High and Low voice

  Lead students to read the sentences: It’s heavy... It’s light... on the blackboard. When teacher reads sentences in a low voice, students should read in a loud voice and vice versa.

  Activity 2 Do an antonym match

  heavy big

  small light

  Then work in pairs to role play the dialogue.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的方式练习句型能够增强句型学习的趣味性,寓教于乐,增强单词的识记效果;通过连线的方式,不仅能够巩固句型还能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听力。)

  Production

  Let students make a dialogue by using some words about describing objects and sentence patterns in groups of two: It’s... and choose some groups as representatives to give a performance and teacher gives some positive comments.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符合新课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标准。)

  29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设计节奏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参考答案】教学设计音乐:

  (1)歌曲特点:《数鸭子》是一首有五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C大调,4/4拍,歌曲以数鸭子的形式劝诫少年儿童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歌词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完整地聆听歌曲录音,用听唱的方式学会歌曲。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数鸭子》。

  过程与方法: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能够自编动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思维,感受数鸭子儿歌的童趣。

  音乐教学过程:

  导入

  听赏《鸭子拌嘴》,师讲这个故事。

  师:在鸭子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群小友,他们在做什么呢?对了,他们正在数鸭子,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跟他们一起去数鸭子呀?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数鸭子》

  (揭示课题,进入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1、出示歌曲《数鸭子》,聆听歌曲,歌曲当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朋友,请小朋友们找出来,(休止符)

  2、讲解休止符:0四分休止符0八分休止符把0比作交通中的红灯(遇到了就要停),出示节奏及练习打节奏:

  xxxxx|xxxxx0|xxxxxxx|xxxxx0|

  3、把休止符放入歌曲中,听唱歌曲

  4、再次聆听歌曲,看看老师在做什么?(手指操)你们想不想学?再次聆听歌曲,一起做手指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手指的时候也能熟悉歌曲《数鸭子》)

  5、分工合作学习:生生合作(一组做手指操、一组对口形,反之第二遍。)

  (设计意图:对手指操进行复习,听唱歌曲《数鸭子》,体会合作的乐,为小结作铺垫,)。

  三、表现歌曲

  师:这首歌曲有几段?哪一段描写了鸭子的叫声?(有两段歌词第一段唱了鸭子的叫声,)

  生唱歌曲的第一段,要他们仔细听听,师唱的跟学生的有什么区别?(师唱的歌曲中,把鸭子改编成另一种动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在哪个地方改编歌词,怎样改编创作,为歌词编创作铺垫)

  1、让学生自己创编的歌词及舞蹈并演唱。

  2、完整唱歌曲,创造场景表演,师:我们一起再把《数鸭子》,这首歌曲完整地唱一遍,等下还需要小朋友上来表演这首歌曲,(两个学生架起桥梁,学生饰演角色:老爷爷,小鸭,小朋友)生自编动作表演,并生评。

  (设计意图:为自己所学的歌曲表演场景,让学生体验再次合作的快乐。)

  四、小结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引导生说到分工、合作。)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只要我们一起团结合作,就不怕困难。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方法:侧面直线助跑,助跑方向与横杆的夹角为30-60度, -般助跑6-8步;左脚起跳的在右侧跑,右脚起跳的在左侧助跑;助跑渐加速,在距横杆垂直三四脚的地方,用有力脚起跳;起跳脚跟先着地,快速过渡到全脚掌并屈膝,以前脚掌快速有力蹬地起跳,同时摆动腿积极向上方摆起,两臂配合协调上摆;过杆时上体前倾,摆动腿,大腿靠近胸部,摆至横杆.上后稍内旋,积极下压;过杆后上体稍前倾并向横杆方向扭转,接着起腿迅速向上摆起,高抬外旋,两腿相继过杆;摆动腿先落地,然后起跳翻落地,屈冲。

  问题:

  (1)试简述跨越式跳高的重点,难点;

  (2 )如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重点为起跳和过杆技术;难点为过杆时摆动腿内旋下压,过杆后起跳腿高抬外旋,动作协调。(10分)

  (2)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85%的学生能自由选择高度跳过。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跳跃的练习,增强下肢力量,发展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练习中愿意说出内心想法并积极改正自身不足。(10分)

  (3)①助跑单脚起跳手触悬挂物练习

  组织教学:学生分为四组,自由选择高度

  【教学意图】复习跳跃性的练习既能够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到课堂节奏,也能够使学生的心率达到适合本堂课的练习,体现了课堂的连续性。

  ②示范之后提问:老师做示范的时候,过杆时摆动腿的姿势是什么?那么过杆后起跳腿的姿势又是什么呢?

  ③讲解动作要点:直线助跑有节奏;起跳快速且有力;摆腿内旋并下压;上体前倾转向杆;落地屈膝要缓冲。

  【教学意图】示范可以让学生形成初步的动作表象,之后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使得后续练习更具有针对性。

  ④练习

  a原地起跳摆动腿过高低杆练习。

  组织教学:学生分为四组,每组成员轮流手持竹杆,手的远侧高于手的近侧,其他小组成员完成过杆练习,要求摆动腿尽量抬高

  b原地起跳起跳腿过高低竿练习。

  组织教学:学生分为四组,每组成员轮流手持竹杆,手的近侧高于手的远侧,其他小组成员完成过杆练习,要求起跳腿尽量抬高。

  c近距离过低高度皮筋练习。

  纠错:在刚刚的练习中老师可能发有多同学在过杆的时候有坐杆现象。所以教师提醒学生练习过程中要起跳充分,起跳腿用力起跳后摆动腿积极上抬,同学之间可以用“语言提示法”来互相提示。

  【教学意图】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设置循序渐进的练习,逐渐的体会过杆的动作,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在学生初步掌握动作和了解正确动作的基础上,两人一组结伴练习相互观察对方的动作并纠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动作方法的记忆和理解。

  d完整的过皮筋练习。

  组织教学:四个不同的高度皮筋组成的正方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高度跳过,同时进行安全提示。

  【教学意图】让学生自由选择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同时也是分层教学理念的体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⑤检验—优生展示

  组织教学:以体育小组为单位,自由选举两名代表进行展示,每组做完后采用不同形式进行评价。

  【教学意图】在展示环节中让学生自由推选代表可以培养学生间团结互助的意识,同时更加突出我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该环节也能够检验我的教学成果。(20分)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课题:《变幻无穷的形象》

  题目要求:

  (1)废物艺术的目的何在?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2)暂缺(3)答案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体的基本形象,能够运用联想的方法完成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了解形象变化的方法,掌握方法创造出新形象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把身边常见的物品变化出奇特的形象。

  难点:创作中联想、变化的丰富性、合理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和实践指导法

  四、教学准备

  教科书、PPT、废旧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课前准备好蔬果道具,给学生表演“小魔术”,组成全新形象,引起学生兴趣,引入本科课题《变幻无穷的形象》。

  (二)新课讲授

  1.教师展示书中作品《美丽大自然》,请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作品表现了怎样的内容?可以在里面看出作品是由哪些形象组成的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作品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叶子组成了全新的猫头鹰形象。

  2.教师继续请学生观察作品,并思考问题:这件形象是怎样重新组合成新作品的呢?

  学生讨论后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运用的方法有联想、变化、添加、组合。

  3.如果让你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你会怎样创作呢?运用废旧物品创作的目的何在?教师教师分步骤示范讲解:

  (1)剪下物品(2)拼贴组合(3)巧妙构思(4)完成作品,并说明要进行物品二次利用,保护环境。

  (三)巩固提高

  教师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以运用课前准备好的废旧材料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帮助指导,提示注意安全,学生创作完成后,教师请学生自主发言,介绍自己的作品,之后请同学间互相评价,说出优点,指出不足之处,最后教师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优点加以鼓励,强调易错点。

  (四)小结作业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课知识点,并强调要热爱生活,学会观察美、创造美。

  2、布置课后任务:将今天的作品分享给家人,向家人介绍创作思路。

  六、板书设计

  变幻无穷的形象

  想一想:联想、变化、添加、组合

  练一练

  七、课后反思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王老师经常课后问自己“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亮点在哪儿?不足在哪儿?”这表明王老师具有()。

  A.教学管理意识 B.教学调控能力 C.教学创造能力 D.教学反思意识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或者特殊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经验进行回顾、审视与重新认识,以至产生新的更趋合理的教学方案与教学行为的过程。题干中,王老师经常课后问自己“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亮点在哪儿?不足在哪儿?”这表明王老师有较强的`教学反思意识。D项正确。

  A、B、C三项:教学管理意识、教学调控能力与教学创造能力均属于教师的专业能力,但与题干表述无关。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C

  3、万老师教学很认真,经常辛辛舌舌从上课讲到下课,嗓门特别大,被同事戏称为“全天 候广播员”,可教学效果一直不好,万老师需要反思的是()

  A、教学态虔B、教学方式C、教学的D、教学条件

  答案:B

  4、每次老师提问,小虎总爱抢着回答,但基本上都答错,对此老师应该()

  A、引导小虎仔细思考B、安排小虎多做作业

  C、批评小虎思考不认真D、对小虎举手罝之不理

  答案:A

  5、依据《国家中长朗教肓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切实推进义务教肓均衡发展,要实行()

  A、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B、镇(乡)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C、省(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D、地(市)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答案:A

  6、小刚同学因多次旷课被学校处分,他对学校给与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教肓申诉, 被申诉人是()

  A、校长B、学校C、书记D、教肓行政部门

  答案:B

  7、某校在期末考试后,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该校做法()

  A、体现了学校的管理权B、体现了学校的教肓权

  C、体现了学生的受教育权D、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答案:D

  8、根据图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应优先配M重点学校教肓资源B、小学可分为重点和非重点学校

  C、应均衝配M小学之间的教肓资源D、应减少重点小学教肓资源配罝

  答案:C

  9、教师李某让班里调皮的学生缴纳违纪金,以加强班级管理,该教师的做法()

  A、合法,有助于维护班级秩序B、合法,对其他人有警示作用

  C、不合法,教师没有罚款的权利D、不合法,学校才有罚款的权利

  答案:C

  10、幵烟酒店的张某经常向小学生出售香烟,张某的行为()

  A、合法,学生可以自愿购买B、合法,商家有自主经营权

  C、不合法,家长没委托小学生购买香烟D、不合法,张某不能向小学生出售香烟

  答案:D

  11、小学生周某旷课一天,学校未与其家长联系,该校的做法()

  A、合法,是学生自己违反校规B、合法,是家长未尽监护职责

  C、不合法,学校应派学生出去寻找D、不合法,学校应及时与家长联系

  答案:D

  12、小学生杨某在放学途中,在人行道上被电动车撞伤,对杨某所受伤害,应承担赔偿责任 的是()

  A、学校B、车主C、杨某的监护人D、车主和学校

  答案:B

  13、骨干教师闵老师在年终的同行评测中得分不高,很郁闷,上课时学生出一点差错他就大发雷霆,闵老师应该()

  A、严格待生,专注教学B、保持个性,坚持自我

  C、注重反省,调试自我D、迎合同事,搞好关系

  答案:C

  14、每年王老师都给自己制定读书计划,并严格执行。这体现了王老师注重()

  A、团结协作B、教学创新C、循循善诱D、终身学习

  答案:D

  15、小红怀疑同桌小刚偷了她新买的文具盒,并报告了老师,老师让班干部捜查小刚的书和抽屉。小刚再三辩白,拒绝被捜。该老师的做法()

  A、错误,应该充分尊重信任小刚B、错误,应该捜查所有学生的书包

  C、错误,应不当着学生的面捜查D、错误,应通知学生家长再捜查

  答案:A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3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何老师上课时很少提教材上有现成答案的题,而是提一些容易引起学生讨论的问题( )。

  A.忽视文化知识的传播

  B.注重学科结构的完善

  C.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D.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答案】D.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数学课上,李老师正津津有味地讲解例题,小雨站起来兴奋地说:“老师,我想了一个更简便的方法!“李老师眼一瞪,说:“就你聪明!赶紧坐好,认真听课!”

  下列关于李老师做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B.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C.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D.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观。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材料中小雨有新的想法,李老师对其批评,没有提到实践能力。C项不属于关于李老师做法的表述,与题干相符,当选。

  A项: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题干中针对小雨想到的更简便的新方法,李老师的做法是否定批评的,不利于对其创新精神的培养。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班级管理中最为基础的内容。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第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校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促进教育任务的有效完成。第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师生学校生活的质量,建立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基础。题干中老师的行为否定了小雨的新想法,不利于小雨的身心发展。从而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师必须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必须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可能替代学生去读书、去感知、去思考只能由学生自己一步一步通过自己的感受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才能使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获得知识。题干中老师的行为否定了小雨的新想法,没有尊重小雨作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3.针对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唐老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设计了矫正方案并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唐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 )。

  A.行动研究 B.校本教研 C.专业引领 D.进修培训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行动研究是行动和研究相结合,由教师自己提出教学中的问题,将其作为研究的课题,自己设计实践方案,边实践边记录情况,了解实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不断修正方案,以期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行动研究具有一个不断展开的螺旋过程。题干中,唐老师是针对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问题,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符合行动研究法。A项正确。

  B项::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是开展校本研修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 专业引领主要指骨干教师、专家教师、教研人员以及理论工作者的专业引领专家引领的形式主要有学术专题系列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教学专业咨询 (座谈)、合作课题研究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 进修培训权是指教师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李老师在交流经验时说:“尽管我课前已经准备好了教学设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灵活地调整了教学策略。”李老师的做法表明教师的专业实践具有( )。

  A.阶段性 B.情境性 C.长期性 D.发展性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专业实践的特点。教师专业实践知识的特点包括内隐性、情境性、工具性以及超越性。其中情境性指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具有高度的情境性,即此时此地此人此事。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都离不开特定的情境。教育过程是不能复制的,情境性要求教师必须以实践知识来应对教育过程。教师的实践知识也是无法照搬的。同时,情境性也强调教师的实践知识是一种即时性的智慧。题干中李老师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是在随着教育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可见,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未加思索的,是即时的,是在瞬间反思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实践的`情境性。B项正确,

  A、C、D三项: 均不属于教师专业实践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依法享有( )。

  A.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B.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C.公平的受教育条件 D.平等的受教育条件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6.某小学规定,没有完成暑假作业的学生,一律不准到校上课。该校的做法( )。

  A.合法,学校有自主管理权

  B.合法,学校有惩罚学生的权力

  C.不合法,学校侵犯了学生的休息权

  D.不合法,学校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主要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权、获得经济资助权、获得学业证书权、申诉起诉权、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简称“参加教育教学权”。这是学生的基本权利。题干中,学校对于未完成暑假作业的学生,不允许到校上课,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D项正确。

  A、B两项:题干中,教师的行为不合法,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身心健康权是人身权的最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未成年人享有休息娱乐权,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并利用休息和闲暇时间从事与其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或参加文化活动和艺术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7.小学生孙某经常与同学打架,班主任以此为由再也不让他参加学校、班级的各种文体活动。该班主任的做法( )。

  A.正确,有利于班级管理 B.正确,有利于警示学生

  C.不正确,教师不得歧视学生 D.不正确,教师应征得家长同意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主要权利。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简称“参加教育教学权”。这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并且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题干中,对于犯了错误的小学生,班主任不让其参加班级活动的做法是错误的,不仅剥夺了学生的受教育权,也是歧视学生不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表现。C项正确。

  A、B、D三项: 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8.为保障学生安全,某校要求所有学生购买学校统一采购的带有定位功能的智能手环。该校的做法( )。

  A.正确,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统一管理

  B.正确,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信息

  C.不正确,购买智能手环应报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D.不正确,是否购买智能手环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年修订本)》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 学校、幼儿园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性活动,不得向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推销或者要求其购买指定的商品和服务。题干中,学校要求学生购买学校统一采购的带有定位功能的智能手环,这一行为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D项正确。

  A、B、C三项: 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9.教师王某向学校提出辞职,当天便离开学校,所任课程教学受到影响。王某的做法( )。

  A.正确,教师有辞职的权利

  B.正确,教师有教学的自由

  C.不正确,教师在聘期内不能辞职

  D.不正确,辞职应提前向学校申请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第二例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题干中,教师王某向学校提出辞职,当天便离开学校,所任课程教学受到影响,这一行为违反了《教师法》的相关规定。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0.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吸烟、饮酒

  B.学校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C.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教材发布商业广告

  D.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一条规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D选项中说,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8 周岁的未成年人,该说法不正确,符合题干,D项当选。

  A、B、C三项: 均说法正确。与题千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11.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一小学生小红跟祖父母一起生活。他在放学自行回家途中将同学打伤。应对该事件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是( )。

  A.小红 B.小红祖父母 C.小红父母 D.学校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第九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下列监护职责: (九)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并进行合理管教。题干中,小学生小红在放学自行回家途中将同学打伤,小红的父母没有履行到监护职责,应由监护人小红父母承担主要赔偿责任。C项正确。

  A、B、D三项: 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的任期是( )。

  A.6年 B.5年 C.4年 D.3年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条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的两个月以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如果遇到不能进行选举的非常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全体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可以推迟选举,延长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在非常情况结束后一年内,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B项正确

  A、C、D三项: 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3.有几位家长的教育理念有些偏颇,甚至与吴老师的相悖,影响了教育效果。吴老师感到很无奈。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吴老师还是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这些家长沟通,以求形成教育合力。这表明( )。

  A.家校矛盾具有非对抗性 B.家校协作关系具有选择性

  C.家校地位具有非对等性 D.家校根本利益具有相异性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家长虽然与吴老师的教育理念偏差,但是仍旧花时间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说明家校的矛盾不是根本对立的,故A选项。

  B、C项,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关系的选择性与地位的相关。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家校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4.某小学一(3)班的宁宁数学运算经常出错,于是段老师经常和宁宁一起做“摆小棒”的数学游戏,以提高他的运算能力。下列选项与该案例所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符合的是( )。

  A.“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B.“知其行矣,而后能遂其形也;知其物矣,然后能别其情也。”

  C.“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

  D.“教人有秩而不可躐等。”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题干中,段老师为提高宁宁的运算能力,和他一起做“摆小棒”的数学游戏,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B项中,“知其行矣,而后能遂其形也;知其物矣,然后能别其情也。”此话出自《春秋繁露》,晓他的行动,然后才能成就他的形体;知晓他的事情,然后才能辨别他的情感。强调教师教学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也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因此,B项正确。

  A项:蔡元培曾说:“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育应该懂得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多种合适的方法进行教育,与其追求统一,不如发展个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墨子非常强调言行一致和言行中的功利效果。他明确提出:“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墨子·兼爱下》)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朱熹的弟子门人将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和见解整理归纳,成为“朱子读书法”六条,第一条强调循序渐进。首先,学习的过程应当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次序,由浅入深,由小及大,由近及远。正所谓:“事有大小,理无大小,故教人有秩而不可蹴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5.赵老师在班里开展系列创新实践活动,将同学们的作品在教室陈列,并作为学生评优的重要参考。下列对赵老师的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不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教育重点

  B.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C.不以分数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D.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15.【答案】A

  解析:题干中,赵老师以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作品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参考,体现了教育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A项说法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B项: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题干中,赵老师开设创新实践活动,体现了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说法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其基本内容有六条,其中,教书育人指出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题千中,赵老师以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作品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参考,没有以分数作头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说法正确,与题干不

  D项:题干中,赵老师的做法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说法正确,与题干不符,排。

  故正确答案为A。

  16.某中学在配备班主任时作出了下列规定 ,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为1学期以上

  B.要求初次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

  C.将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结果作为其聘任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D.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向班主任倾斜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第五条规定: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1学年以上。A项说法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B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第六条规定:教师初次担任班主任应接受岗前培训,符合选聘条件后学校方可聘用。说法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第二+条规定:学校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定期组织对班主任的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奖励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不能履行班主任职责的,应调离班主任岗位。说法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第十五条规定: 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说法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17.下列关于常见医学检测技术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

  A.B超检查利用了超声波能产生回声的原理

  B.CT检查利用了γ射线所具有的超强穿透性

  C.核磁共振检查利用了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共振的原理

  D.X光检查利用了X射线穿过不同组织后衰减程度不同的特性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中的科学。CT检查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将所取得的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获得重建图像。B项表述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A、C、D三项: 均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

  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18.半导体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它是集成电路和光电器件的主要材料。下列选项中。属于半导体的是( )。

  A.铜 B.硅 C.石墨 D.塑料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半导体材料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砷化嫁和化合物半导体等。B项正确。

  A项: 铜是常见的金属元素。铜的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多种合金。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石墨属于非金属材料,石墨是元素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每个碳原子的周边连结着另外三个碳原子(排列方式呈蜂巢式的多个六边形)以共价键结合,构成共价分子由于每个碳原子均会放出一个电子,那些电子能够自由移动,因此石墨属于导电体。可用作抗磨剂、润滑剂,还可用于制造换热器、冷却器、电弧炉、弧光灯、铅笔的笔芯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塑料属于高分子材料,塑料的化学名称叫高分子聚合物。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19.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主张以法治国,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断于法”。下列历史人物,不属于法家的是( )。

  A.韩非 B.李斯 C.苏秦 D.李悝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法家代表人物。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大多是战国时期各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战国初期的李悝

  、吴起,中期的商鞅、申不害,末期的韩非、李斯。

  C项苏秦是战国时期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而非法家的代表人物。与题干相符,当选A、B、D三项: 均属于法家代表人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20.下列选项中,历史文件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土地法令》——俄国十月革命

  B.《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

  C.《人权宣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权利法案》——美国南北战争

  2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现代史的相关内容。俄国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 (俄历10月25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诞生。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在将革命由彼得格勒推向全国的同时,刚刚诞生的工农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巩固.发展胜利成果的措施。其中包括颁发《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等历史性文献。A项正确。

  B项:《独立宣言》是美国在1776年7月4日独立战争时期颁布的文件。历史文件与历史事件不匹配。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君主立宪派统治,通过的文件。历史文件与历史事件不匹配。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文献。历史文件与历史事件不匹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1.“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这副挽联哀悼的现代作家是( )。

  A.鲁迅 B.郭沫若 C.老舍 D.沈从文

  2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相关内容。鲁迅逝世后,正在担任《晨报》副刊编辑的好友孙伏园,撰写了一副挽联:“踏莽原,刘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A项正确。

  B项:郭沫若,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虎符》《蔡文姬》《卓文君》《棠棣之花》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惶惑》《偷生》《饥荒》)剧本《龙须沟》《茶馆》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代表作《边《湘西》《从文自传》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2.哥特式是一种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建筑风格。下列对其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交叉肋拱、高扶壁和飞拱

  B.有窗花格以及彩绘玻璃隔屏

  C.整体造型高耸、削瘦且带尖

  D.外形厚重、敦实、色彩强烈

  2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又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位于罗马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建筑之间的,1140年左右产生于法国的欧洲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予以整个建筑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等。D项不属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特点,表述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A、B、C三项:均属于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23.右边这幅画的作者自称自号“梅花屋主”,以画墨梅闻名,这位画家是( )。

  A.陶立本 B.王冕 C.文徵明 D.石涛

  2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绘画作家及其代表作。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浙江诸暨人,是元代诗人、书法家、画家。著有《竹斋诗集》四卷。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书法亦工。他的传世代表作为《墨梅图》B项正确。

  A项:阎立本,唐代画家,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与题干不符,排排除。

  C项:文徽明,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诗文书画皆有所长。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一起被称为“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文徽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代表作有《古木寒泉图》《山市晴岚图》《湘君夫人图》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 石涛,清代画家。工诗文,善书画,其画擅山水,兼工兰竹。石涛的绘画,对清代以至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惠泉夜泛图》《山水清音图》等沽秋图》传世。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24.与“洛阳纸贵”这一成语故事相关的作品及作者是( )。

  A.《西京赋》张衡 B.《甘泉赋》杨雄

  C.《三都赋》左思 D.《长门赋》司马相如

  2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典故。“洛阳纸贵”出自《晋书左思传》。讲的是左思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写成了文学巨著《三都赋》并受到广泛好评。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后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C项正确。

  2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能够在越来越小的长度上利用、控制或改造物质下列长度单位中,最小的是( )。

  A.纳米 B.毫米 C.微米 D.厘米

  2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计量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排列为:纳米、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等。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其中,目前最小的长度单位为纳米,简写 (符号) 为: nm。有时在原子物理学中称为毫微米。1纳米相当于10亿分之一米。A项正确。

  26.在 Excel 中,如果 B2 单元格的内容为数值15,B3单元格的内容为数值10(如下图),则B4 单元格中公式“=$B$2+B3*2”的值为( )。

  A.5 B.25 C.35 D.40

  2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Excel公式的应用。题干所述公式涉及求乘积以及求和的计算。在Excel中如果B2单元格的内容为数值15,B3单元格的内容为数值10,则根据B4单元格中公式列出的算式是“15+10*2”,结果是35。C项正确。

  27.在PowerPoint中,要使幻灯片按规定时间连续自动插放,应选择的设置是( )。

  A.排练计时 B.打包操作 C.切换效果选项 D.设置放映方式

  2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Powerpoint的播放设置。为了使演讲者的讲述与幻灯片的切换保持同步,除了将幻灯片的切换方式设置为“单击鼠标时”外,还可以使用“排练计时”功能,预先排练好每张幻灯片的播放时间,也就是说这样可以使幻灯片按规定时间连续自动播放。A项正确。

  28.下列选项中,与“蔬莱——圆白菜”的逻辑关系一致的是( )。

  A.“大豆”和“农作物” B.“菠菜”和“绿叶菜”

  C.“香燕”和“美人蕉” D.“水果”和“青苹果”

  2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题干中,“蔬菜”“圆白菜”是包含里面的种属关系,“青苹果”也是“水果”的一种,因此D项正确。

  A、B两项:属于包含于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属于全异关系,与题千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29.找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游戏,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按照“5=72”“4=18”“3=6”“2=() ”“1=3”的规律,下列选项中,应填入“( )”中的是( )。

  A.2 B.3 C.4 D.5

  2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逻辑推理中的数字推理。题干中,5=72、4=18、3=6、2= ( ) 、1=3得到如下规律:5=72=4x18,4=18-3x6,根据规律3=6=2x3,带入验证,2=3=1x3。前一组数列的后一项等于后一组的两项数字相乘因此,“2=3”。B项正确

  C、D三项: 与题干中规律不同,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材料分析题

  30.材料:

  日常教学中,我不仅关注反应快、学习好的学生也关注不爱发言的学生。一次课上,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小胜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就把奖励同学们卡片中最漂亮的一张奖给了他。对于小胜提出的问题,比较内向的文文看了我一眼,我从她眼神中看到了期待,又看到了一些犹豫,我便叫她起来回答问题。由于过度紧张,文文说话结结巴巴,我鼓励她:“没关系,老师知道你会了,只是因为紧张而想不起来了,你坐下来再想想。”文文感激地点了点头。

  从此以后,文文和小胜都发生了改变,文文比以前自信了,小胜听课也认真多了,小胜妈妈跟我说:“自从您奖给小胜卡片后,小胜学习努力多了。”经了解,小胜得了卡片后非常开心,回家后对妈妈说,“老师说我善问,所以把最漂亮的卡片送给了我。”现在卡片还贴在小胜的床头,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14分)

  30.【参考答案】

  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体现了教育观。

  第一,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不是只注重少数人,而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材料中,“我” 不仅关注哪些反应快,学得好的学生,也关注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说明“我”做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

  第二,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倡在教育中要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而不只是某一方面的发展。材料中,“我” 鼓励性格内向的文文起来回答问题,文文比以前更自信了,鼓励平时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小胜善于提问,小胜听课比以前更认真了,说明“我”做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每位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教育中要尊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材料中,“我”针对性格特点不一 样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第四,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要求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老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材料中,“我”送给小胜精美的卡片作为他积极提问的奖励,并且对于内向的文文以安抚和鼓励,使学生们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值得学习。

  31.材料:

  三年级时,晓良随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不太适应。到了新学校以后,虽然很刻苦,但学习还是跟不上。晓良十分苦恼,自信心也不足。对此,沈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他。课上,有意识地多给晓良回答问题的机会,课下,安排成绩好的学生和晓良“结对子”。沈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慢慢地,晓良学习有了起色,也活泼多了。在一次班会上,沈老师表扬他:“虽然晓良同学现在成绩不太理想,但他非常努力,相信他这样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为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沈老师还设立了进步T台秀”“学习积分银行”等,只要学生有进步就会获得相应的奖励,晓良信心大大增强了,各科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天,晓良的爸爸从工地匆匆来到学校,向沈老师了解情况,沈老师一边让座倒水,一边跟他详细交流晓良的在校情况,对晓良的学习生活提出了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建议,晓良的爸爸很感激。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沈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31.【参考答案】

  材料中,沈老师的教学行为正确,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体现了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维护学生权益。材料中,沈老师为了帮助小良适应城市生活,跟上学习,想了一-些办法,比如课上多提问小良,课下安排成绩好的同学与晓良“结对子”等等,做到了关爱学生。

  第二,体现了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沈老师通过设立“进步T台秀”“学习积分银行”等教育措施,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与成绩,关注到了学生在各方面都能有所发展,体现了教书育人。

  第三,体现了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勤恳敬业,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不得敷行塞责。材料中,沈老师采取了各种办法鼓励学生你追我赶,互帮互学,对工作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做到了爱岗敬业。

  第四,体现了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尊重同事,尊重家长,廉洁奉公。材料中,沈老师给晓良的爸爸让座,倒水的细节,体现了对晓良爸爸的尊重,给晓良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做到了为人师表。

  综上,沈老师的教学行为值得学习。

  32.材料:

  体育之所以能成为体育,体育比赛之所以吸引人,是需要若干前提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平竞争(fair play)。只有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体育比赛的价值才能得到完整的体现。公平竞争是体育运动的核心和底线。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人们制定了一系列复杂而详尽的规则,使体育比赛成为社会中规则最为完备的一种活动。然而,体育比赛的规则,不同于其他领域,它不仅要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更要使其具有强烈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因此,体育规则总是留给运动员大量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否则,比赛就了无生气,成了工厂的生产线。体育的这种特点,大大突出了道德的重要性。如果运动员不按照道德的标准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裁判员不以道德的标准执法,就会造成体育的灾难。这就是为什么体育规则对场地、器械、运动员、裁判员、比赛时间、比赛过程、违规行为、得分方式等的规定详尽有加。

  在各国的语源上都兼有“公平、正直、正义”等含义。因此,法与体育道德在价值取向上相同,但其作用却有实质的区别。用法来维持的公平竞争,是外在的、强制的。运动员由于害怕违法被罚而勉强遵守的,因而.人是被动的、消极的,处于服从的地位。用道德来维持的公平竞争,运动员是发自内心的、主动的,因此,闪耀着善的光辉。一个是我不得不公正竞争,另一个则是我要公平竞争。一个考虑的是“能做什么与不能做什么”,而另一个考虑的则是“应该做什么与不应该做什么”。前者在体育本身固有的“效益原则”指导下,常会将“不能做的事”偷偷地转化为“能做的事”;而后者则在能为“不能之事时,依然固守自己的道德原则。

  在体育比赛中,没有法,比赛缺乏必要的客观规范性,无法进行;没有道德,体育行为失去了主体的规范性,也无法进行。在传统的体育形态中,体育的“法”主要针对的是比赛本身,界定比赛时空,确定比赛用具、规定胜负标准,提供一个公平的条件。至于这种条件下的比赛是否真正公平,则依靠运动员和裁判员的道德自律。于是,规则的他律和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自律,各司其职,使比赛既有公平的舞台,又有公平的行为。然而,近数十年来,在商业或其他利益的驱使下,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行为失范现象日益严重,人们似乎对道德的力量失去信心和耐心,而沿着“法治”的方向大踏步前进,力图将运动员的行为规范统统纳入“法治”麾下于是我们看到强制性的“法”层出不穷,仅就兴奋剂一端就引出了多少“法”,国际体育组织的禁药清单也越来越长,然而,国际体坛的兴奋剂非但没有被遏制,却如野火一样蔓延开来。

  在应当让“法”发挥作用的领域,一味地强调道德是迂腐的。同样,在道德应当发挥作用的领域,只是简单地高祭“法器”,也是无效的。法与道德,一刚一柔,一外一内,一头治标,一为治本。两者分离,则顾此失彼越治越乱。两者结合,则刚柔相济、内外兼顾、标本兼治。“法治”与“德治”相依相存,共同支撑着绿茵场上的一片蓝天

  (摘编自任海《体育“法治”与“德治”辩》)

  问题:

  (1)体育“法治”与“德治”的本质区别在哪里?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 (4分)

  (2)体育“法治”与“德治”应该保持什么关系?为什么? 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10分)

  32.【参考答案】

  (1)体育“法治”与“德治”的本质区别在于法是外在且强制的,用法来维持公平竞争,运动员是被动的、消极的,处于服从的地位;道德是内在且自发的,用道德来维持的公平竞争,闪耀着善的光辉。

  (2) 体育“法治”与“德治”二者应该保持相依相存的关系,理由如下:

  一方面,在体育中,没有法,比赛缺乏必要的客观规范性,无法进行,因此,需要用法来确定比赛用具,规定胜负标准,没有道德,体育行为失去了主体的规范性,也无法进行,因此,需要依靠运动员和裁判员的道德自律。所以,规则的他律和运动员和裁判的自律,各司其职,使比赛既有公平的舞台,又有公平的行为。

  另一方面,法与道德,一刚一柔,一外一内,一为治标,一为治本。两者分离,则顾此失彼,越治越乱。两者结合,则刚柔相济、内外兼顾、标本兼治。因此,只有二者结合使用,才能减少体育界行为失范的现象。

  三、写作题(50分)

  33.材料: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吕氏春秋》: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3.【参考立意】

  尊重(自然、学生成长、教育)规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建命运共同体;保护环保,势在必行;不能竭泽而渔应适度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吴老师通过和学生聊天来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再结合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分层教学。吴老师的做法表明,他关注()。

  A学生发展的可变性B.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C.学生发展的阶段性D.学生发展的不均衡性

  1.B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于老师认为,小学与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利用那些课程时间进行语文和数学课。于老师的看法()。

  A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 B.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

  C.忽视了学生均衡发展D.忽视了学生主动发展

  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的原因是( )。

  A.个人天赋

  B.社会分工

  C.国家性质

  D.教育水平

  【参考答案】B,马克思认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私有制和旧式分工。

  3.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 )。

  A.学生

  B.家长

  C.教师

  D.文学艺术活动

  【参考答案】C,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4.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

  A.游戏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文学艺术活动

  【参考答案】D,摄影属于艺术类的活动,学校的课外文体活动,包括文学、艺术、娱乐、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等内容。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答案】B,陶行知这句话强调了无私奉献的教师职业道德。

  6.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

  A.观察条件是否认为控制

  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

  C.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

  D.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

  【参考答案】B。根据有无人为干预和控制的情境条件,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根据是否有明确的观察项目,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是指观察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观察提纲并严格按规定内容和计划所进行的可控性观察;根据观察活动的'进行是否有规律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等。故此题选B。

  7.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

  A.立即包扎伤口

  B.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

  C.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

  D.不作处理,直接送往医院

  【参考答案】C,被狗咬伤后,应用肥皂水和双阳水彻底清洗伤口,不要盖住伤口让它开放。

  8.成成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 )。

  A.广阔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参考答案】C,思维的变通性即为的活动的灵活程度,题目中威威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变通性。

  9.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 )。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联传主义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B,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简单的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10.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参考答案】B,负强化,也称为消极强化,指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题目中,小强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取消禁止他看动画片的经历属于负强化。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求同存异

  答案:B

  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答案:A

  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B延续性C创造性D示范性

  答案:B

  4.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学校B少年宫C同学D社会

  答案:A

  5.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B教学大纲C课程标准D课程设置

  答案:A

  6.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师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A揉搓受伤手指B吃止痛消炎药C冷敷受伤手指D热敷受伤时手指

  答案:C

  7.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A经验研究法B调查研究法C行动研究法D叙事研究法

  答案:D

  8.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发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的进行教学

  B教学内容应略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

  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更好的促进发展

  D教学应同时考虑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答案:A

  9.小学生喜欢亲近老师,渴望得到夸奖,这种需要属于()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C

  10.“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

  A需要对能力有影响B动机对能力有影响

  C性格对能力有影响C气质对能力有影响

  答案:C

  11.小明学习非常努力,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逐渐出现了被动、退缩、无动力的状态,这种心理反应属于()

  A学习焦虑B习得性无助C自我估价降低D认知功能障碍

  答案:B

  12.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能够解决“7×8=56”这个问题的儿童属于()

  A前运算阶段B直观动作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

  答案:D

  13.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①国家课程②地方课程③必修课程④选修课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14.林老师教学《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日的?接着又板书“借”,并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能借吗?”这种导入方法是()

  A故事导入B情境导入C悬念导入C直接导入

  答案:C

  15.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教学

  答案:A

  16.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演示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D

  17.曹老师教学《圆的周长》时,讲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上的卓越贡献,同学们感到很自豪,曹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答案:D

  18.在教育理论中,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A结果与过程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目标与手段的关系D内容与方法的关系

  答案:B

  19.通常所说的备课要“备”,除了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之外,还包括()

  A研究学生B设计作业C设计评价D指导学法

  答案:A

  20.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已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A掌握学习B合作学习C探索学习;D发现学习

  答案:B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6

  一、单项选择题

  1.小丽的语文成绩很好,庄老师常常鼓励她多阅读、勤写作,力争将来做一名优秀的作家;小刚学习基础较差,但篮球打的很好,庄老师就股利他将来做一名职业运动员。对庄老师的做法,下列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

  A.善于因材施教

  B.注重学生的全面性

  C.善于激发学生的自信

  D.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答案】B

  A忽视了学生的阶段性

  B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C忽视了学生的不平衡性

  D忽视了学生的整体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特点。教师只关注了既定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计划,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尊重学生是独立的人,独特的人,没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故正确答案为B。

  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王老师鼓励学生参与调查报告的撰写和评分规则的制定,下列与王老师做法不符的是()。

  A注重了学生的差别性

  B注重了学生的创造性

  C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D尊重了学生的能动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观。题干中并没有体现王老师对于学生因材施教,题目是选非题,故答案为A。

  4.李老师把作业从难倒易分成了 ABC三类,他在班上特意交代:学优生只能做A类作 业,中等生只能做B类,学困生只做C类,李老师的做法()。

  A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B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C违背了教学相长的原则

  D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答案】D

  【解析】首先教师的做法是错误的,故AB排除;其次题干中并未体现教学相长,故答案为D。

  5.下列不属于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权限的是()。

  A罢免本级人民法院院长

  B监督本级监察委员会工作

  C撤销本级人代会的不适当决议

  D罢免上一级人代会的个别代表

  【答案】D

  【解析】《宪法》第一百零一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监察委员会主任、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一百零四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罢免和补选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个别代表。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罢免和补选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个别代表。题干是县级,故D 不属于。

  6.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顾老师计划带他们去参观当地的科技馆,科技馆以学生年龄小,人数多,管理不便为由,婉拒了请求,它的行为()。

  A应当改进,科技馆应为师生参观提供便利

  B可以理解,科技馆并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

  C值得肯定,科技馆应当确保学生的人生安全

  D有待商榷,科技馆所有的设施应向师生免费开放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一条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场)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地),应当对教师、学生实行优待,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提供便利。故选A。

  7.小雨7岁了,父母不送他去上学,而是联合了几位志趣相投的朋友,在自己家对孩子进行教育。对此,下列正确的是()。

  A小雨的父母应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核批准

  B小雨的父母应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C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法督促小雨父母改正

  D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法对小雨的父母予以处分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八条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小雨父母不送7岁的小雨上学,应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8.为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某县教育行政部门为所有在岗教师提供了每年不低于72学时培训机会,该县的做法()。

  A正确,保障了教师参加进修培训的权利

  B正确,促进了义务教育经费的均衡分配

  C错误,侵犯了学校自主管理的权利

  D错误,侵犯了教师带薪休假的权利

  【答案】A

  【解析】《教师法》第七条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某县教育行政部门为所有在岗教师提供一定时长的培训机会保障了教师的进修培训权。故选A

  9.小学生潘某与陈某课间打羽毛球,击球中,潘某所挥的球拍突然脱手,击中了一旁观看的李某,导致其左眼受伤,对于李某的伤害,应承担主要赔偿责任的是()。

  A潘某监护人

  B陈某监护人

  C李某班主任

  D李某的学校

  【答案】A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八条 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由于潘某球拍脱手导致李某受伤,主要致害人为小学生潘某,故主要赔偿责任由潘某监护人监护人承担。

  10.考试前,李老师发现少了一份试卷,便对学生昭宇说:你基础太差,参加了考试也不能及格,还是自己看书学习吧!于是把试卷给了其他同学。李老师的做法()。

  A错误,班主任才有免除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

  B错误,基础再差的学生也有参加考试的权利

  C正确,体现了严慈相济的职业道德

  D正确,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答案】B

  【解析】学生具有受教育权,有参加考试的权利,题干中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侵犯了参加考试的权利,故选B。

  11.梓轩的画多次在市儿童画展上获奖,前段期间,某出版社因修订地方教材的需要, 在未联系他的情况下,就用了他的一幅作品作为插图,该出版社的`做法()。

  A合法,教材的编辑和出版属于社会公益事业

  B合法,出版社使用的是己公开发表的作品

  C不合法,出版社应该实现取得梓轩的授权

  D不合法,不应该使选择未成年作品作为插图

  【答案】C

  【解析】知识产权是法律确认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项权利,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之中的财产权利。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题干中出版社未经轩轩允许就使用了他的作品作为插图,侵犯了轩轩的著作权。故本题选C。

  12.思涵受不了继母的虐待,找到班主任刘老师求助。刘老师当即向王校长汇报。王校长却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事我们还是别管了。“王校长的做法()。

  A错误,学校应依法履行监护责任,保护儿童人身安全

  B错误,学校应依法履行保护义务,积极采取救助措施

  C正确,学校没有执法权限,光凭劝说无济于事

  D正确,学校不是行政机关,无权干预家庭事务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发现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控告。题干中王校长知道思涵遭受继母虐待的事情后,认为不需要管理此做法是错误的,应该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故本题选B。

  13.某小学项老师发现班上小娟最近情绪低落,上课分心,成绩下滑,经了解才知道有高年级学生多次欺负她,还不许她告诉别人,项老师的措施不恰当的是()。

  A鼓励大胆向老师家长求助

  B请求学校对违纪学生言加管教

  C找到欺负小娟的学生进行教育

  D、建议学校劝退欺负小娟的学生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针对某小学高年级学生欺负低年级学生的情况,学校应予以批评教育,不能开除学生。故本题选D。

  14.开学,刘老师在班上进行“班级公约海选“,还推选了 “公约管理员“,负责监督执行情况并反馈,对刘老师的做法,正确的是()。

  A会滋长“公约管理员“打小报告的不良习惯,但有利学生自我管理

  B推选“公约管理员“不利于学生和睦相处,但尊重了学生主体性

  C推选“公约管理员“有违全员参与精神,但体现了班级民主管理

  D会增加“公约管理员“的任务,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答案】D

  【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九条: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营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题干中,开学伊始,刘老师进行“公约海选及推选“公约管理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集体荣营感。故本题选D。

  15.父母在外打工的玲玲和年迈的奶奶住在一起,吴老师得知后经常去帮助他们,村民们收到感染,也纷纷伸出援手,下列与该案例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相符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B师道立而善人多,乐其友而信其道

  C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D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答案】A

  【解析】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以人格化、形象化的方式对社会文明起到示范作用,成为社会各行业人员学习效仿的楷模,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题干中吴老师经常帮助玲玲,为其他的村民起到了示范作用,成为村民效仿的对象。A意思是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们就会遵行:自身不端正,虽发命令也没有人听从。和题干意思相符。故本题选A。

  16.刚休完产假张老师回学校上班了,但请的保姆还未到位,这段时间既要看孩子,又要上班,经常两头顾不上,身心疲惫。张老师需要调适的角色内心冲突是()。

  A角色责任与自我价值实现引发的心理冲突

  B角色环境与社会环境引发的心理冲突

  C不同角色责任引发的行为冲突

  D不同角色期望引发的行为冲突

  【答案】C

  【解析】教师角色冲突包含校内外价值观冲突;个人的人格需要与角色期望之间的冲突;一个教师承担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所产生的冲突:教师个人内在的冲突:个人潜能与需要倾向不符而产生的矛盾等等。题干中张老师一方面作为母亲,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分别承担两种不同的角色责任,从而引发了角色冲突。故本题选C。

  17.地球千姿百态的地貌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下列属于外力作用导致的是()。

  A褶皱

  B沙漠

  C火山

  D断层

  【答案】B

  【解析】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荒漠中的吹蚀区中的倍类沉积物,经过强劲的风力作用,细粒砂与粉尘被吹掉留下粗大的砾石,成片覆盖于地面形成的。题干中强调外力作用导致的是沙漠。ABD属于内力作用引起。故本题选B。

  18.公元79年,古罗马帝国的庞贝城毁于一场火山爆发,由于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比较完整,对其遗址的考古挖掘,为研究古罗马社会生活和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该火山是()。

  A皮纳图博火山

  B圣海伦斯火山

  C维苏威火山

  D埃特纳火山

  【答案】C

  【解析】维苏威火山是意大利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火山之一,位于那不勒斯市东南,公元79年的大规模喷发。灼热的火山碎屑流毁灭了当时极为繁华的拥有两万多人口的庞贝古城。其他几个有名的海滨城市如赫库兰尼姆、斯塔比亚等也遭到严重破坏。直到18世纪中叶,考古学家才把庞贝古城从数米厚的火山灰中挖掘出来。

  A项,皮纳图博火山位于菲律宾吕宋岛,1991年6月15日的爆炸式大喷发是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与题干不符。

  B项,圣海伦斯火山位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属喀斯喀特山脉。历史上圣海伦斯火山最后一次大规模喷发是在1802年,且较小规模的喷发一直延续到1857 年。与题干不符。

  D项,埃特纳火山是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的一座活火山,海拔3200米以上,是欧洲海拔最高的活火山。其喷发史可以上溯到前1500年。据文献记载,埃特纳火山已有500多次爆发历史,被称为世界上喷发次数最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而最猛烈的爆发则是在1669 年,持续了4个月之久,滚滚熔岩冲入附近的卡塔尼亚市,使整个城市成为一片火海,2万人因此而丧生。与题干不符。

  19.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出现,带动了一系列的发明,人们利用蒸汽机在各领域改进生产,提高效率,下列()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

  A瓦特

  B富尔顿

  C惠特尼

  D斯帝芬森

  【答案】D

  【解析】乔治·斯蒂芬森1781年生于英国一个矿工的家庭,直到18岁还是一个文盲。他不顾人们的嘲笑,和七八岁的孩子坐在一个课堂里,从认字母开始学起。19岁时,他为自己已能够写出自己的名字而欣喜不已。到1810年,斯蒂芬森开始着手制造蒸汽机。1814年7 月25日,斯蒂芬森自己动手制作的第一台机车开始运行,取名“布鲁克“号。这台机车有两个汽缸、一只2.5米长的锅炉,有凸缘的车轮防止打滑,而铁轨是平缘的。它可以拉着8节矿车,载重30吨,以每小时6.4 千米的速度前进。

  A项,瓦特主要贡献是发明了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的蒸汽机。B项,富尔顿是1765年11月14日出生的美国著名工程师,他是轮船的发明者,1803年制造了第一艘以蒸汽机作为动力的轮船。C项,哈斯勒·惠特尼,美国数学家,专长为微分几何,早年研究图论。1982年沃尔夫数学奖得主。与题干不符。

  20.公元7世纪后期,晋国和楚国进行了一场战役,晋军大败楚国,从此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这场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答案】A

  【解析】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城濮之战最终晋国获胜,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B项,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国攻击魏国以援救赵国(即围魏救赵)的战役。C项,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近代考古显示战场位于今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附近(另有大名、鄄城、范县、濮县诸说)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D项,长平之战秦国军队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最后以赵军的失败告终。

  21.《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这部小说是以一场内战为历史背景的, 这次战争是()。

  A西班牙内战

  B墨西哥内战

  C美国南北战争

  D美国玫瑰战争

  【答案】A

  【解析】《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40 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

  22.下列京剧折子戏不是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A《失空斩》

  B《定军山》

  C《宇宙峰》

  D《长坂坡》

  【答案】C

  【解析】《宇宙锋》是中国戏曲的传统剧目,讲的是秦朝时期的故事。不是出自《三国演义》。

  23.下列人物,属于奥地利作曲家的是()。

  A舒曼

  B海顿

  C贝多芬

  D李斯特

  【答案】B

  【解析】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被誉称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A项,罗伯特.舒曼,出生于德国茨维考,毕业于耶拿大学,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C项,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毕业于波恩大学,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D项,李斯特,出生于德国,曾任蒂宾根大学教授,《莱茵报》主编,经济学家。

  24.下图表现的是特色民族舞蹈,这一民族是()。(注:图片服饰是苗族衣服)

  A苗族

  B黎族

  C傣族

  D彝族

  【答案】A

  【解析】图中第一人乐器为芦笙,第三人女子头戴银饰,服装为苗族服饰,芦笙为苗族节日特有乐器,故本题选A。B项,黎族特有乐器为独木鼓,与图中不符。C项,傣族特有乐器为葫芦丝,傣族妇女上着各色紧身衣,外罩紧无领窄袖短衫,下穿彩色统裙,长及脚面,并用精美的银质腰带束裙。与图中不符。D项,彝族也有乐器为巴乌,彝族男女都外着“察尔瓦“和彼毡。“察尔瓦“彝名“瓦拉“形似披风,用撵制的粗羊毛线织布缝制而成,与图中不符。

  25.某年级学生的学期语文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三部分的权重是:2:3: 5,某一学生平时成绩为85分,期中成绩为78分,期末成绩为84分,则该生语文成绩为()。

  A 82.3

  B 82. 4

  C 83. 3

  D 83. 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权重按2:3:5分配,所以该生语文成绩的计算为85 ×0.2+78 ×0.3+84 ×0.5=82.4。故本题选B。

  26.如Excel所示,C3:C8区域内每个单元格都保存着一个数值,则C9单元格函数 “=COUNT (C3:C8)“的数值为()。

  A 33

  B 32

  C 8

  D 6

  【答案】D

  【解析】COUNT (Range)是统计函数,主要功能是返回包含数字以及包含参数列表中的数字的单元格的个数,Range是要统计的单元格区域,COUNT(C3:C8)计算的是C3到C8中有数值的单元格的数量,共计6个。故本题选D。

  27.在Excel中,在单元格输入的数据前加“ ’ “,则该单元格的格式()。

  A时间类型

  B数值

  C日期

  D字符

  【答案】D

  【解析】单元格数据前面加上单引号会将数据变成文本,属于字符类型。

  28.下列与“军人一一医生“的逻辑关系不同的是()。

  A学生一团员

  B导演一演员

  C校长一家长

  D丈夫一妻子

  【答案】D

  【解析】军人和医生有交集,比如军医。选项中只有丈夫和妻子不能产生交集,故D为正确答案。

  29.按图形逻辑,填入最恰当的是()。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图形由三部分组成,外圈和中圈图形完全一致,且有两条公共边,内圈是一个圆形,不与外圈和中圈相交。观察选项,只有C项符合此规律。故本题选C。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30.材料:

  教学“比较分数大小“的内容,罗老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题。

  大多数用了通分法和化小数法解题,但有几个做错了,由于粗心。罗老师在小鹏作业本上写“用化小数法,不错!再细心点就好了。“

  少数的用了画图法和估算法,且都对了,小萌也是,但图画得不规范,罗老师在她的作业本上写:字迹清秀,页面整洁,如果饼图画得规范些就好了。

  还发现一个“特例“,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小涛,在比较分数4/5和2/3大小时,用了化同分子的方法,于是在他的作业本上写:解法独特,希望不断闪烁智慧火花。

  第二天上课,罗老师分类点评并讲解。拿到作业本后小涛看到评语很高兴,并主动找老师。罗老师再次肯定了他勤于思考的品质。

  渐渐小涛对数学产生兴趣,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还当上了数学课代表。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罗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参考答案】

  材料中,罗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符合“以人文本“的学生观的要求,值得学习和发扬。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材料中,小涛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题,罗老师及时肯定小涛勤于思考的品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说明罗老师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意义的主体。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材料中,罗老师肯定小爱的独特思维,表扬小萌自己清秀 等,没有因为学生的不足而批评,说明罗老师看到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最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更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做到因材施教。材料中,罗老师点评作业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点评,并对答错的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说明罗老师看到了学生的差异,进行了因材施教。

  总之,林老师的做法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发扬和学习。

  31.材料:

  已毕业多年的学生写给于老师的信:

  小学一到三年级,老师眼里十足的差生,座位安排在角落,老师不提问,好学生不和我玩,只有淘气学生和我玩。

  四年级您成为了我的班主任,不时地将目光停留在我身上,虽然只是片刻,却让我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暖意。

  有一天我被叫到办公室,让我坐在椅子上,受宠若惊,对我说升旗需要四个扩旗手,看你个子高,很适合,要认真对待。顿时我心中一股暖流。

  开旗当天,师生万众瞩目,幸福感油然而生。我发誓不能再混日子,要好好回报您,认真听课,不断鼓励我,与我父母联系,于是学习步入正轨。

  真心感谢您,扩旗手经历给我温暖、自信,受益终身。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参考答案】

  材料中,于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值得肯定和学习。

  首先,于老师做到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材料中,老师时不时将眼光停留在“我“身上,说明于老师有关注到“我“,说明于老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体现了于老师做到了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

  其次,于老师做到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材料中,于老师循循善诱,让“我“当升旗手,看到“我“个子高,适合当升旗手,做到了因材施教,体现了于老师做到了教书育人的师德规范。

  最后,于老师做到了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材料中,“我“是一个差生,从未放弃过“我“,不断鼓励“我“, 还经常和“我“父母联系,告诉他们“我“的进步,这体现了于老师尊重家长,共同促进我进步。于老师做到了爱岗敬业的师德规范。

  总之,于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32.材料:

  就中国古人对诗、礼、乐的理解看,我们很难分清它到底是属于美学还是伦理学的问题。

  比如,诗或《诗经》作为文学形式,它的基本价值在于审美和情感表达,是美学的,但自孔子时代始,其道德、政治喻义被历代经学家进行了无限发挥,《诗经》 因此几乎成为社会风教和政教读本。与此一致,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但由其昭示的人的行为的雅化和群体活动的仪式化,则是审美的;乐是中国社会早期对诗、乐、舞等艺术形式的统称,其审美和艺术特性自不待言,但它预示的心性、社会乃至天地人神的整体和谐,却指向伦理性的至善理想。也就是说,虽然按照现代学科划分,美与善或者美学与道德之间存在分界,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论述中,两者却是混融的,其一体性要远远大于分离性。

  但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美与善或美与德之间仍然存在差异。比如在《论语·八佾》中,孔子评价上古乐舞《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 则“尽美矣,又尽善也“。这一方面说明美与善不可相互取代,即美的未必就是善的,另一方面则说明善必然是从美出发的善,美对于道德之善而言具有奠基性和先发性。正是因此,自孔子以来,中国儒家向来主张以审美教育涵养道德教育,即以美储善。像在《论语·泰伯》中,孔子将人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一个人在幼年时代之所以要读诗,根本原因在于诗描绘的是人间的美好事物,诗的吟诵和学习能够兴发人性中美好的侧面,而这种人性的美好就是善。此后对于礼乐的修习,则同样是将道德行为与心性和谐置于美的浸润和环绕之中。据此,所谓以美储善,就是通过美对善的渗透和包容,使美成为道德的容器和存在的境域。中国传统儒家强调美对善的生成和涵养作用,同时也强调善向美的二次生成。人们相信,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与外在形貌具有一体关系,良善的本性总会以美的形象向外显现。孟子曾讲,观察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的眼睛,因为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既不能掩饰其内在的人性之忍,也不能抑制他的道德之善。一个有德的人,只要“仁义礼智根于心“,就会“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使人的形貌成为道德的表象形式。基于这种看法,孟子认为涵养内在的“浩然之气“是培有君子之德的要务,被这种道德化的浩然之气充盈的状态就是美的状态,由此显现的形象的光辉就是崇高。据此可以看到,对于中国传统儒家来讲,美不仅在源发意义上成为人性向善生成的内部动因,而且也是道德外化的形式。

  在中国古代, 美一方面涵养道德,另一方面引领道德;它在个体层面涉及“以美立人“问题,在国家层面涉及“以美立国“问题。一种美德共济、美善相乐的雅化国风正是借此得以形成。在美与德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者之所以以美和艺术作为国家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原因无非在于美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如《礼记.乐记》讲:“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 然后乐器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

  也就是说,人生在世,天然地追求快乐,诗、歌、乐、舞是快乐的表现形式,由此引发的道德必然是有深邃人性根基的道德。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者之所以持之以恒地对其人民进行诗教和乐教,根本原因在于看到了美和艺术对人性之善的发蒙、滋养和化育作用。这是一种以“情深“为基础的“文明“,是由“和顺积中“而自然达成的“英华外发“。这种由美向德的自然生成,可以有效避免诸多道德教育弊端的出现。比如,美的内在充盈可以防止道德教育的空洞化和教条化,人对美的顺向接受可以缓解道德对人性的压力,美与德的贯通则可以解决因道德植入而使人性撕裂或异化的风险。从中国历史看,由儒家确立的社会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之所以具有纵贯数千年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借助美和艺术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活化了社会伦理秩序,软化了诸多人伦规则的机械和僵硬,使其更合乎人性和人情。或者说,种审美化和艺术化的道德,必然是人性化、人情化的道德,也必然是人更乐于认同并能够恒久持守的道德。认清这一点, 有助于更深刻地体认美育之于中国当代学校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为国家道德建设开启出一条更趋行稳致远的道路。

  (摘编自刘成纪《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美“与“德“》)

  问题:

  (1)在传统儒家看来,“美“与“德“的一体性体现在哪?根据文章简要概括。(4分)

  (2)以美有德的方式有何特点和效果?概括文章。(10分)

  32.【参考答案】

  (1)①诗或《诗经》作为文学形式,它的基本价值在于审美和情感表达,是美学的,但自孔子时代始,其道德、政治喻义被历代经学家进行了无限发挥,《诗经》因此几乎成为社会风教和政教读本。

  ②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但由其昭示的人的行为的雅化和群体活动的仪式化,则是审美的。

  ③乐是中国社会早期对诗、乐、舞等艺术形式的统称,其审美和艺术特性自不待言,但它预示的心性、社会乃至天地人神的整体和谐,却指向伦理性的至善理想。

  (2)特点∶①美和艺术对人性之善的发蒙、滋养和化育作用。②美和艺术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活化了社会伦理秩序,软化了诸多人伦规则的机械和僵硬,使其更合乎人性和人情。

  效果∶①以美育德是以“情深“为基础的“文明“,是由“和顺积中“而自然达成的“英华外发“。这种由美向德的自然生成,可以有效避免诸多道德教育弊端的出现。②美的内在充盈可以防止道德教育的空洞化和教条化,人对美的顺向接受可以缓解道德对人性的压力,美与德的贯通则可以解决因道德植入而使人性撕裂或异化的风险。③有助于更深刻地体认美育之于中国当代学校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为国家道德建设开启出一条更趋行稳致远的道路。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8月9日,华为发布了其自研的鸿蒙操作系统,“鸿蒙”来源于上古传说,是盘古开天地之前的混沌元气。其实,这之前华为发布的多款产品的命名也同样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如手机处理器领域的“麒麟”、手机基带领域的“巴龙”等等。当然,不光华为,近年来,多个领域都出现了类似的命名,比如航天领域的“天宫”“嫦娥”“墨子”“悟空”,汽车领域比亚迪的“唐”“宋”“元”系列车型的车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科学的文化魅力。2.诗意的科学。3.在科研的路上坚守传统。4.科学的翅膀一文化。5.发挥科技优势,弘扬传统文化。

  【作文解析】

  无论是华为的鸿蒙系统还是中国航天设备的命名,这些高科技产品都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这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又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其中有着对传统文化的承继因素,有着对传统文化的赞扬与自豪感,亦有着传统文化与科技的浪漫结合。

  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主题。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紧扣一者关系来思考,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生机。在科技条件下,传统优秀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

  科技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同时,传统文化的道德原则、和谐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走向。

  考生可以先概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事例,然后提出论点让科技与传统文化携手并行;中间用三个分论点论述,如让科技与传统文化携手并行,人文助力科技发展让科技与传统文化携手并行,科技强化人文传承让科技与传统文化携手并行,实现我们的强国梦;最后回顾观点。号召青年们注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让科技为传统文化插上翅膀,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照亮民族复兴路。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人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故正确答案当选B。

  2.“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表明教育的本质是( )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C.传递人类文化的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1912年,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提出了世界观教育,并指明实现

  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答案】C

  【解析】美感教育即美育,蔡元培认为美育教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

  4.在小学阶段,榜样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手段,主要将道德规范( )

  A具体化和人格化

  B标准化和系统化

  C标准化和制度化

  D人格化和系统化

  【答案】A

  【解析】榜样法的特点在于通过榜样人物的言行,把深刻的政治思想原理,拍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

  5.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以美国为蓝本,强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制

  A壬寅学制

  B葵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葵丑学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近代的学制,壬戌学制是以美国为蓝本的。

  6.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繁重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劳动特点,创造性有三个表现,因材施教、教育机智,方法上的更断。本题休现的是创造性中的方法上的更新。故正确答容是B。

  7.夏季,师生在操场上活动遇到雷雨天气,安全的做法是( )

  A站在空旷的地方

  B在大树下躲雨

  C在建筑物下躲雨

  D立即进入建筑物内并关闭门窗

  【答案】D

  【解析】突然遇到雷雨天气,最安全的做法是立即进入建筑物内并关闭门窗。

  8.及时复习是学生记忆学习材料的有效策略,依据遗忘规律的( )

  A先快后慢

  B时快时慢

  C先慢后快

  D呈倒U型

  【答案】A

  【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9.小明思维与行动敏捷活泼,善于适应环境变化,气质属于( )

  A多血

  B胆汁

  C粘液

  D抑郁

  【答案】A

  【解析】多血质的人表现出: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品质:也容易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特点。

  10.小学生学习加法是,需要用小石子,小木棒等完成计算,依据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的五阶段模型,智力出活动处于( )

  A 活动定向阶段

  B 无声外部语言活动

  C 内部言语阶段

  D 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答案】D

  【解析】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型:①活动定向阶段这是一个准备阶段,即领会活动任务的阶段。比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演示别题,让学生认识所要学习的对象,2物质活动或物限化话动阶段。这个阶段实质上是借助实物或模象为支柱进行的心智活动的阶段。比如:在计算的时候,学生利用模型,铅笔或者水果等具体形象来帮助计算,③右声的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已不直援依赖实物或模象而借助自己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来进行的阶段。比如:在计算过程中,利用外部语言说出来,帮助自己计算,@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是出声的言语活动向内部言语活动转化的开始,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比如:计算时,不再通过发出声音来帮助计算,而是逐渐转化无声的外部言语来进行,加入一些思维的成分。⑤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凭借简化了的内部言语,似乎不需要多少意识的参与就能""自动化”地进行智力活动。比如:在计算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内部的思维来进行。

  11.小红非常喜欢数学,对于数学总是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动机属于( )

  A成就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答案】B

  【解析】奥苏贝尔把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表现为求知欲,好奇心等。

  12 小学三四年级思维发生质变( )

  A从直观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

  B 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直观动作思维

  C 从具体动作思维过渡到初步抽象思维

  D 从直观动作思维过渡到初步抽象思维

  【答案】C

  【解析】小学生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中出现“飞跃”或“质”。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出现在小学三四年级。

  13小学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类依据( )

  A课程内容组织结构

  B课程设置要求

  C课程内容固有属性

  D课程管理层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类型,依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误程。

  14教学设计,“参与,研究,探讨...”等表达属于(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行为与结果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C

  【解析】“参与,亦清,经历、发现、探索”等行为动词表述的属于过程与方法维度提升学生能力的具体方法。

  15评价应该采用( )

  A百分

  B等级

  C评语

  D等级加评语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评价类型。素质教育应贯彻新课改下的评价观,评价方式方法应多样化,并且提倡质性评价,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故正确答案为D。

  16基础教育改革中,设置课程开发,顺序分配的指导性文件(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培养方法

  D教学大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它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一定学校的课程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故正确答案为A。

  17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体现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

  A **取向

  B 创生取向

  C **取向

  D **取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实施取向。《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提倡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故正确答案为B。

  18在下列选自《学记》的语句中,体现教学语言简约生动( )

  A学不躐等

  B开而弗达

  C禁于未发

  D罕譬而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记中的思想。 A选项指的是循序渐进,B选项指的是启发诱导,C选项指的是及时预防,D选项指的是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故正确答案为D。

  19讲完长方形面积后,王老师要求学生回家自己测量一下自己房间的面积,王老师的教学方法属于( )

  A实践研究

  B实验教学

  C实习作业

  D实物演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在车间、农场、学校园地等场所进行实际操作,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简单说是从学了知识到用知识的方法。故正确答案为C。

  20强强学习一般,但劳动积极,老师奖励一朵小红书,评价属于( )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总结性评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将评价对象的经历进行比较,或者将评价对象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本题体现的是把被评价对象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将劳动和成绩做对比,故正确答案为C。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是耶克斯 -多德森,该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

  第一,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呈倒U形曲线。

  第二,一般来讲动机强度中等时,学习效率最高。

  第三,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22.简述小学德育中实施奖惩的基本要素。

  【参考答案】

  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运用品德评价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3)注重宣传与教育:(4)奖励为主,抑中带扬。

  23.简述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文献检索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是:

  (1)帮助研究人员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

  (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3)可以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4)有利于积累研究资料;

  (5)有利于全面准确的把握研究内容。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学校开展座谈会,学生反应王老师有很多问题,不太喜欢王老师,学校告知王老师,王老师在班里斥责学生,并哭泣,后来学生给王老师写了纸条,不是不喜欢王老师,是王老师上课经常因为小事就发脾气,整天提醒吊胆,没有想到这次反应给老师带来困扰,王老师看到后也很后悔。

  (1)如何看待学生的行为

  (2)如何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参考答案】

  (1)了解和研究学生,材料中,王教师要保持工作的教育敏感度,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思想。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材料中,王老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未完成性,对学生多一份宽容理解悦纳学生的错误,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材料中,王老师应该提升个人素质,增强教育机智,提升自我的教育教学能力、应对能力和语言的艺术

  (4)发扬教育民主。材料中,王老师不应该将学生“痛骂”一顿,去怪学生不知好歹,应有话好好说酣心,民主、公正的对待学生的问题。

  (5)主动与学生沟通。材料中,王老师遇到问题不应求全责备,不分青红皂白的发脾气而是应该与学生主动沟通,找到问题的原因。

  (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材料中,王老师应该正确的化解师生矛盾,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冷静的有效的来解决问题,避免此类现象再次发生。

  25.材料

  【参考答案】

  (1)材料中李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值得学习的,具体分析如下:

  ①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材料中,当看到学生的状态时,老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发挥教育机智,更新教学方法,创造性的教育学生。材料中,李老师创新教学方式,以教师讲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讲解为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把据好了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材料中,李老师虽然提前设计好了课程,但是根据情况及时调整生成,体现了这一点。

  (2)①“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构建,是师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师生对话互动中超出教师价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

  ②两者看似一对矛盾,实质上相辅相成,只有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平街,才能较好地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渡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关键。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40分)

  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

  选择作答。26题为中文与社会,27题为数学与科学,28题为英语,29题为音乐,30题为

  体育,31题为美术。

  26.中文与社会

  《场景歌》从国家通用语文文字中分析上述文本知道二年级学习文本,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思路与方法。

  【参考答案】

  (1)本文是一篇诗歌,文章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司之中,让学生能够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全文共四节,第一节是一幅大海风景图,第二节是一幅山村田园风光图,第三节是一幅公园景色图,第四幅是少先队员活动的场面,让在学生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欣赏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2)教学目标及依据评分标准:①参考分值:6-10分

  A.切合主题,符合考情。

  B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完全匹配,从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这几个方面进行表述,表述具体正确。

  C.字体工整、卷面整洁。表述清楚,书面表达合理,符合题目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

  D.教学目标中不能出现“使”“让”。

  (2)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借助图画,熟字记忆新字,认识“滩艘,军、舰、帆、”等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会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孔、桥”2个生

  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全体学生齐声遗等方法,达到能够能正确,流利地背通课文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3)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那你们去过那些地方呢?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去几个很美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去呀?那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听老师读课文,接着学生自己朗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同桌两个互相讨论。

  三、细读课文,自主识字

  (一)观察情境图,学习第四小节

  先来看看要做哪些准备吧?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看到的事物,出示:队焦、铜号,红领巾,欢笑,随文认“队、铜、号”

  3、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加上合适的数量词,创设情境,多种形式读课文

  (二)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1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情况。

  2、摘苹果游戏,开火车巩固生字。

  (三)在读文中,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1、出示海边景色图,问: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按从上到下,由近到远的顺序,把观察到的事物加上合适的量词,创设情境,多种形式读课文。

  2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过渡:圆,前面是什么呀,到处一片翠绿鲜红。

  ①创设情境,多种形式读课文。

  ②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量词。一()鱼塘 -()稻田

  3、我们到了最后一站,看看有哪些美景?(四)齐读课文,再现课文美景。

  四、指导写字

  1凭借田字格观察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本课左右结构的字,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2、教师范写孔和桥,学生书空后练写,教师逛视。

  3、写字评价反馈,总结

  五、总结课文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这样的总结,既让学生回顾了所学的生字又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教给了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同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下一课时学生细读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7.数学与科学

  小数与乘整数数学思维和包含的运算规律,根据教学目标,针对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上述材料体现了转换思想方法。运算规律如下:小数乘整数的运算规律:先将小数点去掉,再按整数乘整数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

  (2)]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并掌抑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学习,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思思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学习数学带来的成就感,体会小数乘整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教学活动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芳芳一家去商店买东西,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2、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买三个水杯多少钱?你会列式吗?""3.2x3""是求几个3.2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设计理由】把学生代入到生活情境之中,引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这样的设计恰当,科学,能充分的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

  二、讲授新课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32x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可以采用加法,教师点评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先猜想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整数,后动笔验证,再小结。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提问:谁能用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32x3""的过程?指出:3.2x3也可以用来法竖式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小数乘整数的算源是先将小数点去掉,再按整数乘整数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

  位 点上小数点

  【设计理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发现,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组之间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教师通过多媒体、板书,口述等形式展示有关本课知识点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井作答,可以找学生代表在黑板上进行板演。完成后致须进行评价。

  【设计理由】通过对所学小数乘整数多层次的练习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运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畅谈本节课的收获,针对学生的回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并总结。

  【设计理由】对所学小数乘整数知识进行总结,将知识系统化,提出应注意的知识点,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五、作业布置

  学生完成课后剩余练习题或者教师自主设计一道能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的生活实际问题。

  【设计理由】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再巩因,再认识。

  28.英语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参考答案】

  (1)1.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小学生对枯燥的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即使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往往满足于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句型,满足于考试取得好成绩,真正把英语学习变成乐弹,主动积极去掌的少,苹语故事的学习可以突破知识的局限,激发学生学习兴唐,活跃课堂氛围。

  2.形成健康人格,培养合作精神,故事表演需要孩子动脑动口,耳听目视,手脚井用,穿插跳,唱,说等多种活动形式,非常符合孩子好动爱玩的生理心理特点。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英语课上他们总是喜欢保持沉默,开口说英语比让他们说汉语困难得多,对老师提的问题也会因为心理紧张而回答地不流旸,对英语学习自信心不足,长此以往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而故事夷演所营造出的轻松愉快的我围会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有助于克服学生紧张心理,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培养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可以读懂狐狸吃葡萄的故事,学生可以学会单词graperipesour。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活动,学生能够提高阅读能力获得阅读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一.导入环节

  教师播放学过的歌曲""Five little monkeys 让

  学生服随声音说唱,接着出示关于动物的照片,问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达,自然讨湾到本节说的学习。

  老师:Classplease look at these Dictures and tell me how to say them in English.学生:dogcatelephant,ant,fox..

  老师:Doyou want to know astoryabouta fox?Let5start ourtodayslesson设计理由:

  通过活泼的歌曲,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呈现图片,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二.故事理解环节

  1.泛读

  请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故事大意:

  通过图片,简笔画讲解重点单词graperipesour并进行相关练习:

  2.精读

  请学生再次读课文,完成相关任务:提问回答任务: Why the fox wants to look for the food? Why the fox cant reach the arapes?

  3.跟读

  跟随录音,进行朗读,注意语音、语调,

  设计理由,通过过证和精论培养学生的同读能力。

  29.音乐

  【参考答案】

  (1)《猪雪寻梅》采用四二拍的节拍,D自然大调的调式,描绘了青少年学生骑着毛驴,随着冬雪去欣赏梅花绽放的情景,歌曲以轻快活泼的曲调既表现出人们能雪赏梅的兴致,也赞美了梅花不畏冬雪,做然绽放的精神,词由井茂,朗朗上口。

  (2)①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学生能够体会冬天带来的欢乐,以乐观的精神对待生活、对待自然。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合作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③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歌曲,学生能够认识附点四分音符,以及带感情演唱歌曲。

  (3)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个读书郎,在大告过后,骑着毛驴伴随叮当作响的铃声,悠然自得的经过白雪覆盖的小桥,去寻找怒放的梅花,一缕楼梅香扑鼻而来,他忍不住摘下几枝梅花,带回书房陪伴他读书,强琴,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是那首前里描给的画面呢?大家都想知道啊,那就跟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微曲在语雪寻梅力,感受欢自的妹力。

  【设计理由】采用情景导入的形式,使学生对新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情景,从而明确本次的教学目标。

  30.体育

  【参考答案】

  (1)动作要点:支撑脚脚尖正对球,接球肤提腰外展,脚内侧接球后迅速后撤。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足球项目基础知识,基本掌握脚内侧接地滚球技术动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使生掌握脚底接地滚球中正确接球部位,发展学生快速起跑能力与反应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

  (3)教学环节

  导入:通过足球明星--梅西,引出本节课课题。设计理由:通过明星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新授:示范:侧面示范

  讲解动作要领:支撑脚脚尖正对来球,膝关节微屈,接球腿提膝稍外展,脚尖微翘,脚掌与地面平行,使脚内侧正对来球;当球滚到体前时,接球脚自然伸出迎球,触球的一剥那接球脚顺势后撤,以缓冲来球力量,将球接在脚下。

  【设计理由】通过侧面示范使学生建立动作表象概念。运用语言法详细讲解动作要领,使学生深入了解动作原理及动作要点。

  练习:1.无球模仿练习:引导学生一令一动做出迎球、后撤接球动作,教师巡回指导,纠错。

  2.对墙踢球:每人持球对墙踢球,体会触球撤引得缓冲动作。

  3.分组练习,两人一组,一人抛球,一人接球。学生之间相互指导,相互纠错。

  【设计理由】练习环节采用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徒手模仿动作,建立动作概念,初步掌握动作基本要领;对墙踢球可掌握触球位置及缓冲动作。分组练习,相互纠错,可增加学生之间友谊,共同进步。

  4.巩固:抢球游戏:全班分成四组,每组同学围城一个圆圈,一人在圈内抢截球,圈外同学进行地滚球传接,如被圈内同学抢截成功,该同学自动转换为圈内抢截球同学,依次类推。

  【设计理由】通过游戏巩固动作,运用实践,使学生完整掌握脚内侧接地滚球动作。

  31.美术

  【参考答案】

  (1)雕塑,指为美化环境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一般是用凿子或其他工具将木石、金属或其他材料雕刻塑造成一定形象。雕塑按表现形式分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种:

  圆雕是指非压缩,可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

  浮雕是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

  透雕是去掉了底板的浮雕,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使负空间与正空间的轮廓线有一种相互转换的节奏。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了解泥板塑造人物的特点,掌握塑造塑造不同动态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演示及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及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泥塑的乐趣。

  (3)新授:环节一:欣赏体会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图片,学生对作品进行自主观察,并思考标志设计的种类及特点?教师对标志设计的相关知识背景进行讲解。

  【设计理由】内容简单,学生可以自主解决。启发性教学加上直观图片,激发学生积极性。

  环节二·合作探究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探究标志的组成以及表现形式,进行讨论与交流。

  【设计理由】循序渐进,借助集体的力量分析和讨论问题。锻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教师引导示范

  1.教师简单示范标志设计的过程并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实践练习:学生进行主题性标志设计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理由】教师直观示范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技巧:学生实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巡视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做到因材施救。

  环节四:展示评价

  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学到了哪些,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彼此取长补短:教师进行师评。

  【设计理由】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学会客观公正看待自己和他人,树立自信。通过教师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标志设计的知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9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写,多选或未选均五分。

  1、悠悠喜欢唱歌跳舞,隋老师对她说:“整天蹦蹦跳跳,没有一个学生样,学生的老老实实的学习才行!”孙老师的说法忽视了()

  C.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D.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3.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制定并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学制的改革发展史。1904年,清政府颁布并推行了“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包含着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由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三大系统组成,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从此师范教育制度在我国开始建立起来。A选项:1902年,我国正式颁布了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该学制只颁布而没有实行。C选项: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D选项:1912年——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陆续颁布了各种学校规程,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壬子癸丑学制”,倡导男女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等。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4.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一个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其队旗上的图案是( )。

  A.火炬加斧头 B.镰刀加斧头

  C.五角星加镰刀 D.火炬加五角星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班队活动。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是少先队组织的标志。五角星加火炬图样是少先队队旗,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红旗象征革命胜利。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5.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可将教育实验分为( )。

  A.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B.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C.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D.探索性实验、鉴别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法的类型。根据实验所进行的场所不同,将教育实验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现场)实验。根据实验控制的程度,将教育实验分为前实验、真实验和准实验。根据实验的目的不同,将教育实验分为确认性实验(鉴别性)、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根据实验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可将教育研究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6.小学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

  A.成立班委会 B.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C.确定班级工作计划 D.开展班级工作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班集体的基本特征。班集体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舆论导向。班集体舆论是在班级中形成的、为大多数学生赞同的意见和思维取向。班级有了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使班上大多数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好坏,成为学生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并内化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积极向上的集体舆论对班级建设产生极大的约束力,有利于培养健康进取的良好班风。故,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7.琳琳参加学校活动时,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暑现象。此时,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A.将她送往医院

  B.让她躺下,垫高头部

  C.让她休息—下,不用特别处理

  D.带她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冷敷头部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小学生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教师在面临学生出现中暑现象时:首先,带领琳琳立即离开高温环境、避开太阳直射,在阴凉处通风休息:其次,如果感觉乏力、胸闷等可以平躺,解开衣扣,保持呼吸顺畅。大量出汗的情况下,要及时更换上干燥的衣服,及时补充含盐的水分或运动饮料等:再次,对于高热的幼儿要进行物理处理降温。如头部冰敷,用凉水擦身体,转运到有空调的房间,以降体温:最后,如果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加快、高热无汗、意识不清,应立即送往医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选项。

  8.识字教学中,教师将“辩”“辨”“辫”“瓣”的不同部件标成红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其加以区别。这一做法符合(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特性包括: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B选项: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用过去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表示出来。C选项: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仍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D选项: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题干中,老师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汉字,这样有利于学生优先关注汉字的不同部分,属干知觉的选择性。故本题选A。

  9.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又会妨碍问题的解决,这种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属于( )。

  A.情绪 B.定势

  C.动机 D.酝酿效应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本题考查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包括: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知识经验与迁移、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和酝酿效应、动机强度与情绪状态。思维定势(也叫惯性思维)是指由先前的活动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当问题情境不变时,思维定势对问题的解决起积极作用。当问题情境发生变化时,定势为对问题的解决起消极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10.皮亚杰认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

  A.自我中心性 B.可逆性

  C.客体永久性 D.可验证性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出现了显著的认知发展。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随着分类和排序的获得儿童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可逆性是具体运算阶段最重要的'特征。A选项:自我中心性属于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思维特点,故不选。C选项:客体永久性属于感知运动阶段(0-2岁)幼儿的思维特点。D选项:干扰选项,故不选。

  11.教师上课提问时,有的学生总是急于表现甚至没有弄清题意便抢先回答,这类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认知方式的类型。沉思型的学生碰到问题倾向于深思熟虑,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因而错误较少。冲动型的学生倾向于快速地检验假设,反应速度较快,但未对部分信息做透彻的分析,故容易发生错误。场独立型的学生是不易受外接信息干扰,自己有着非常强的主见性。但是缺点是倾向于冲动,听不进别人的劝说。场依存性的学生有点事,能虚心接受外界的声音,缺点是自主性不够,做事比较犹豫。题干中,有的学生是急于表现甚至没有弄清题意便抢先回答,其认知方式为冲动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12.在教师的帮助下,小学生通过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计划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类型。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主要是减轻学习者工作记忆的负担,并帮助学生在学习新信息时建构起意义。组织策略通常会将事物整合为更大的类或将一系列条目纳入一个概念框架体系之内。题干中,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学习,属于组织策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13.某小学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开设了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民族乐器、地方戏曲等课程,这类属于( )。

  A.校本课程 B.学科课程

  C.国家课程 D.地方课程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校本课程,又称为学校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优势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题干中,中华传统经典通读、民族乐器、地方戏曲等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属于校本课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14.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常用“会读、会写、会说、会背”等行为动词表述教学目标,这类教学目标属于( )。

  A.知识与能力目标 B.价值观目标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读、会写、会说、会背”属于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培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1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为了提高义务教学质量,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中小学教学组织形式推行( )。

  A.小组教学 B.开放课堂

  C.小班教学 D.个别教学

  【答案】C。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四章 义务教育规定,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16.相比较而言,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课程类型是(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按照学科固有的属性划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学科课程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简约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比如,我们常见的语文、数学等就是学科课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17.2001年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即课程开发者”,该课程实施取向属于( )。

  A.忠实取向 B.创生取向

  C.实践取向 D.相互适应取向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课程实施的取向。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并不是在实施之前就固定下来的,具有情境化、人格化的特点。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方案不过是一种供这种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课程创生取向强调“课程是实践”。课程不是被传递的教材或课表不是理所当然的命令与教条,而是需要加以质疑、批判、验证和改写的假设。课程创生取向涉及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A选项,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C选项,为干扰选项,故不选。D 选项,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模式等方面的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题干中,新课改提倡""教师即课程开发者""符合课程创设取向的观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18.《学记》中的下列语句中,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

  A.学不躐等 B.开而弗达

  C.禁于未发 D.罕譬而喻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学不躐等:解释为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B选项:“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C选项:“禁于未发”体现了“教育的预防性”原则:“罕壁而喻”的意思为: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题干表述为表现循序渐进原则的选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19.科学课上,张老师在讲台上做水的加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探究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学方法的类型。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题干中,教师做实验,学生观看,属于演示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20.小红语文测验得了90分,但与全班平均成绩相比属于“中下”,老师鼓励她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标准参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评价的类型。常模参照性评价又称为相对性评价,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成绩优劣。题干中,教师主要评价学生成绩“中下”,与全班同学进行比较,属于常模参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教育意义。

  【参考答案】

  所谓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关键期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就要求教育要做到适时而教。在关键期施加正确的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者将永远无法弥补。

  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了人类早期发展的关键期,例如,孩子4-6个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8-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7-10个月是爬的关键期:10-12个月是站走的关键期:2-3岁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期:2.5 岁-3岁是立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培养性格的关键期。4岁以前是形状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关键期理论要求教育丁作者要充分利用关键期,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促进儿童发展。同时,教育工作者也要了解,与动物“印刻”不同,错过关键期的儿童或成人仍可通过适宜的教育获得良好的发展。

  22.简述学校德育陶冶法及其要求。

  【参考答案】

  德育陶冶法是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德育陶治法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

  逐渐完善。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运用情感陶冶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修养:

  2.创建良好的环境:

  3.引导学生。

  23.简述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1)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2)遵循学科的特点、规律:

  (3)有目的性、计划性。

  三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2)班的学生经常向刘老师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当她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时,有的学生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刘老师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回答。但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让她难以应对了。比如,有的学生会问:“老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跟爸爸姓,有的小朋友跟妈妈姓?”“我能成为齐天大圣吗?你喜欢熊大还是熊二?”等等。

  问题:

  (1)分析材料中低年级小学生的行为表现。(10分)

  (2)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稀奇古怪”的提问。(10分)

  【参考答案】

  (1)低年级小学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好奇、敏感。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反应强烈。

  (2)①根据材料可知,这位教师的困惑,一方面在于他不够了解小学生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另一方面在于老师自身的知识量储备得不够,所以面对学生的因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提出的各种问题显得力不从心,而老师之所以会产生困惑,主要是因为材料中的老师因自己的知识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和追求,才会产生疑惑。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知识领域日益丰富,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作为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总之,材料中的老师在专业化发展上有待进步。

  ②教师应贯彻新课改中学生观的要求。新课改学生观要求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的客观存在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

  ③教师应该应该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注重个性的塑造:开设培养创造性想象的课程。

  ④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内容。除了具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学科教学的实践知识之外,教师还要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材料中教师在遇到学生奇怪问题的时候不知所措,一方面因为自己的知识不够充实,另一方面,要注重回答学生问题时,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世界。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并注重与时代生活相联系,跟上时代步伐的发展,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各方面的知识需要和追求。

  ⑤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含: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语言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遇到学生各种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回答学生问题时候的创新。且用符合小学生经验发展的语言来表述,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25.刘老师讲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时,一个学生突然大声说:“那么远?怎么来?是坐飞机,还是坐轮船?”同学们都笑了起来。刘老师也笑了,想了想,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白求恩来中国的方式可能有哪几种?“不远万里”又该怎样解释?这体现了白求恩的什么精神?经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明白了:无论是坐飞机、轮船还是坐汽车、马车,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体现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问题:

  (1)对刘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析。(10分)

  (2)结合材料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10 分)

  【参考答案】

  材料中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下的职业理念和教学原则的相关理论,值得我们学习。

  1.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教师利用一位学生的提问引导同学们就此问题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2.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下的学生观的理念。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指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材料中,刘老师关注到个别学生的疑问,能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想法,并且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3.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的理念。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指出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材料中,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的理念。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材料中,面对这位同学提出的独特问题,教师并没有压制,而是引导其他同学们一起积极探索,最终解决了问题,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5.刘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材料中,老师对学生突然的提问,体现出了教师的因材施教以及教育机智。

  (2)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

  ②老师和学生是学习的一个共生体,处于合作者的关系。

  ③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发现者,要发现学生不同的个性,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四教学设计(本大题共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一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请用2 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者多涂均无效。

  2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从文体的角度分析上述文本。(8分)

  (2)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请设定教学难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思路。(12分)

  (3)设计一个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鹿的心情变化的教学片段。(20分)

  【参考答案】

  (1)分析时要体现给定内容的文本特点和价值。文本特点包括文章的内容、结构、言等。价值指的是一是文本在教材中的作用,二是对学生学习起到的作用。三是对于教学的作用。

  (2)①切合主题,符合考情

  ②三维目标与教学内容完全匹配,表述具体正确。

  ③字体工整、卷面整洁。表述清楚,书面表达合理,符合题目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

  ④教学目标中不能出现""使""""让""。

  (3)①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内容、三维目标要互相匹配,教学环节要匹配题干要求,逻辑性好且能支持重点目标的实现。

  ②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方法多样,体现该学段的学情。3教学过程符合本课教学内容设计思路,创新点或者两点至少1-2个。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

  我们以前学过对称图形和对称轴,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都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呢?

  1.想想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哪些不止一条?

  2.根据对称轴画出给定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概述小学数学中“圆”的基础知识包括哪些内容。(8分)

  (2)如指导高年段学生学习材料中的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2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

  【参考答案】

  (1)小学数学中圆的基础知识包括:能辨认圆、掌握圆的半径、圆心、直径等相关概念:知道圆的直径与半径之间的2倍关系,掌握圆的周长、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年知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特点。

  (2)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探究,学生能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绘画给定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理解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这一特点。

  (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漂亮的喜字剪纸、风筝、蝴蝶、天安门、脸谱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学生发现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后,引出今天的课题《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上课前通过图片的直观展示,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课,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知材料,为探究新知打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

  (一)初步感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1.依次出现蝴燃、蜻蜓、树叶等平面图片,用多媒体演示对折。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

  2.老师实物演示:蝴燃的对折过程。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规范学生语言: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教师小结:轴对称图形就是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教师出示图形,学生动手操作。

  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圆,并按顺序给图形编号。

  师: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稍停)别忙着发言,先想一想,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要知道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可以怎样做?(可以把这个图形对折,看折痕的两边能不能完全重合)

  2.小组探究,探索圆的对称轴。

  课件单独呈现圆形,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圆可以有几条不同的对称轴。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圆有几条不同的对称轴,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在圆上画出不同的对称轴。

  小组探究结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来说一说探究结果。3.教师小结:一个圆有无数条不同的对称轴。

  (三)总结归纳

  所有的图形从是否对称可以分为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我们常见的图形中中:正方形有4条不同的对称轴:长方形有 2条不同的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不同的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不同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首先,将问题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将问题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其次,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语言表达和信息共享意识,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这也是体现学生主体重要学习方法。

  三、巩固练习

  教师通过多健体展示根据对称轴画出给定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目,引导学生独自思考,并找同学代表到黑板上进行演示,完成后教师针对结果给予评价并总结。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作图练习,引导学生思考并作答,能够促进学生巩固知识。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从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或情感等方面畅谈本节课的收获,针对学生的回答,相继评价并总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

  【设计意图】在小结环节采用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不仅能检验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理解,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五、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记录下来,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小学阶段英语语音和词汇教学的重要性。(4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相应的教学目标。(9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词汇、语音部分的呈现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27分)

  【参考答案】

  (1)语音:小学学好语音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模仿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易于学到地道的发音:小学学好语音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对语言学习来说,音韵学习的关键期在幼年:小学学好语音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儿童大脑机能的可塑性较大,听觉灵敏,辨音能力强。

  词汇: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对英语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要求都有提高,词汇量的学习也相应地增加,词汇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只有更好地学习词汇,才能达到相应的阅读水平,才能从英语的听说读写四方面来提高英语水平。

  (2)Knowledge objective:Students can master the pronunciation of letter combination a-e,and Learn to speak,read and spell words that contain these letter combinations.

  Ability objective: Students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will be strengthened by listening to the dialogue and practicing.

  Emotional objective: Studentsinterest of learning English wil1 be stimulated.

  (3)Presentation:

  The teacher shows some pictures of A.girl named.K ate,gate,cake and.lake and.asks students What is this to leas.to the words""Kate,gate, cake, lake"". Then the teacher reminds students to figure out the similarity among the words and.underlines the same letter combinations

  ""a-e"". Students fins.out t he pronunciation rules and.the teacher teaches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se words.

  Justifcation: Pictures can attract studentsattention. And studentsinvolvement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can make the learning effect better.

  Practice:

  Activity 1: Look and. match

  There are pictures and.words related.to the lesson on the

  blackboard.and. the 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match them with the right words. Activity 2: Whats missing

  The 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close their eyes and.C.overs one word.Then students open eyes and.say which word.is missing.

  Justifcation: These activities can help students practice the spelling,pronunciation and.meaning of these words.

  29.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节拍、风格、节奏特点及情绪情感。(4分)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这首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9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唱歌曲环节的教学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27分)

  【参考答案】

  (1)《共产儿童团歌》是一首F大调,4/4拍的歌曲,歌曲是革命历史歌曲,情绪为坚定地:整首歌曲是进行曲风格,旋律中的小附点节奏型贯穿始终,节奏鲜明、结构方整,有强烈的行进感,表现出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执情速度适中,适于集体演唱。

  (2)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革命历史歌曲《共产儿童团歌》的学习,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主义热情,加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演唱、自主探究、小组协作能力。

  ③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演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了解进行曲的风格:体验爱国主义热情。

  (3)学唱歌曲环节的教学活动

  1.聆听歌曲,想一想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了解了一些小英雄的事迹,也知道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歌曲,想一想歌曲的演唱速度是什么样的?老师这里给出了三个选项,大家听完后举手回答。

  (播放歌曲范唱)生听歌曲,举手回答问题。2.再次聆听歌曲想一想歌曲的演唱情绪。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再听一听歌曲,想一想这首作品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呢?这里也请大家来选择。

  (播放歌曲范唱)生:聆听,回答问题。3.音乐小知识学习

  (1)进行曲教师简单讲解什么是进行曲。学生聆听学习。

  (2)学习歌曲拍号,跟音乐拍一拍节奏

  师: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2/4、3/4拍,知道了他们的强弱规律,复习这两个拍子的强弱规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拍号,大家猜一猜他的强弱规律是什么样的呢?

  师:带领学生学习 4/4拍子的强弱规律。接下来我们一起用你灵巧的小手为歌曲伴奏吧。(播放歌曲,学生拍拍子)

  4.听原唱,找难点

  师:刚刚在聆听的时候老师就发现有同学忍不住想要跟着唱了,那么接下来老师就帮你是想这个美好的愿望,请大家跟着歌曲小声地唱一唱,在唱的同时找一找在这首歌曲中有没有你不会唱的地方啊?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自己预设的是附点节奏和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的地方)如果学生有难点,就一起解决,如果说没有就让学生跟老师的琴进行放慢速度的演唱,老师听一听。

  5.学生演唱歌曲

  (1)教师弹琴学生跟唱(速度可以先放慢)

  (2)在学唱的同时处理学生会遇到的困难点(最好是让生教生)

  (3)最后让学生跟原版伴奏回原速进行歌曲演唱。

  (4)让学生分组演唱和个别同学演唱。

  【设计理由】此设计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首先,老师带领学生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演唱情绪,在整体上对歌曲有一个学唱前的感知。其次,学习这首歌曲涉及到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帮助学生提升音乐素养:再次,引导学生再次听原唱,找到演唱本首进行曲的难点,从而学习演唱的注意事项。最后,引导学生逐步学唱歌曲。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50米快速跑

  动作方法:采用站立式起跑。“各就位”时,站在起跑线后面,两脚前后开立.有力脚靠近起跑线:“预备”时,两腿稍弯曲,前脚的异侧臂屈肘在体前,上体稍前倾:听到“跑”或信号时,两脚用力蹬地,迅速向前跑出:途中跑时,后蹬充分有力,大腿积极前摆。用前脚掌着地:眼看前方,上体保持正直:两臂屈肘前后协调摆动,并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简述“50米快速跑”的动作要点。(4分)

  (2)拟定中年段学生练习“50米快速跑”第1课时的教学目标。(9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课内容的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7分)

  【参考答案】

  (1)动作要点:预备动作前脚异侧臂在前,起跑两脚用力蹬地,反应快:起跑后,上体保持适当前倾,并随跑速的逐渐加快而逐渐抬起:途中跑后蹬充分,积极前摆,动作协调、舒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说出50米快速跑的动作要领,85%以上同学能够展示这一动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学习和练习50米快跑的过程中,加强下肢力量,发展灵敏、身体协调性,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通过白我目标设定、自我目标超越,获得成就感,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感得到增强,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拼搏进取的精神品质。

  (3)教学环节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牛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试学习50米快速跑动作。相石过诊许交流,

  说出该技术动作重难点及动作要领。理由:通过观看视频,自主尝试,之后小组相互讨论交流,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对 50米快速跑动作要点及重难点更加深刻。

  2.讲解示范,模仿学习

  教师细致讲解并正确示范 50米快速跑技术动作,学生观察老师动作,并认真模仿练习。

  动作方法:采用站立式起跑。""各就位""时,站在起跑线后面,两脚前后开立,有力脚靠近起跑线:""预备""时,两腿稍弯曲,前脚的异侧臂屈附在体前,上体稍前倾:听到""跑""或信号时,两脚用力蹬地,迅速向前跑出:途中跑时,后蹬充分有力,大腿积极前摆,用前脚掌着地:眼看前方,上体保持正直。 两劈屈肘前后协调摆动,并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

  理由: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对50米快速跑有了初步认知,但对具体细节和重难点的问题理解不透彻,接下来通过教师详细讲解,学生练习来解决这一问题。

  3.自由练习,场边指导评价

  练习 1:起跑动作练习

  组织: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在规定区域内进行起跑动作练习。

  练习2:10-20米起跑+起跑后加速跑练

  组织: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个组8人,在起跑线进行10-20米起跑+起跑后加速跑练习。

  练习 3:听哨音快速起跑练习

  组织: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在规定区域内进行快速起跑练习。

  练习 4:体育游戏:泰山、黄河

  组织:学生分为 3米站立,听到老师喊黄河,泰山追黄河

  理由:通过4 步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50米快速跑,教师将练习分为四步,第一步是起跑练习:第二步是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结合练习,第三步是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反应能力,第四步是将 50米快速跑运用到实际游戏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的体验。通过这四个步骤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50米快速跑的动作要点,并且运用到游戏中去。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列举4种中国民间美术。(4分)

  (2)如指导中年级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9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27分)

  【参考答案】

  (1)中国民间艺术有:剪纸、年画、刺绣、玩具(或者其他如脸谱、面具、皮影、雕塑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虎在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地位学习虎头饰品的制作方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富有情趣的虎头装饰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联想了解虎头饰品的基础知识,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感知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创作的乐趣

  (3)新授环节

  环节一:展示实物,了解新知

  教师展示虎头饰品,并提问“这些虎头装饰品有什么特别之处和寓意吗?”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总结:虎头装饰品是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品之一。它是驱除邪恶保佑平安的吉祥物、民间创作的老虎形象千姿百态、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设计理由】本环节运用直观感知,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观察生活,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有一个初步认识。

  环节二:自主探究,深入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图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民间艺术品中的虎头装饰和自然界中的虎头什么异同?”

  学生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发言,教师总结:民间艺术品中的虎头装饰品重点夸张变形了虎头的色彩和形象并加入了吉祥纹样。

  【设计理由】教师运用启发式提问、小组讨论的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考与情绪,将其带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对虎头视频的特点有了更深入地认识。

  环节三:小组游戏,开拓想法

  教师设置“小小艺术家”游戏情境。展示准备好的材料引导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材料的质地、造型特征等方面展开联想如何制作一个虎头装饰品。每组派代表发言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给新形象想象最为丰富的小组授予“小小艺术家”称号。

  【设计理由】教师运用小组游戏的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制作饰品的兴趣,将其带入学习情境。为接下来的教师示范及动手制作奠定基础。

  环节四:教师示范,突破难点

  欣赏同龄学生优秀作品,并示范制作虎头装饰品步骤:

  第一步:剪虎头外形

  第二步:剪外形细部

  第三步:贴虎脸

  第四步:修整完成

  【设计理由】老师的示范能带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全方位来体验创作的乐趣,并且能够清晰地看见制作的过程,为学生自己动手创造打下基础。

  环节五:分发制作材料,同学们动手制作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材料,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饰品。

  环节六:成果分享,交流评价

  学生以看画人的身份,每组请一位代表以“讲解员”的身份给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老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设计理由】通过鼓励和引导他们大胆地参与课堂上的评价环节,说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正确的、有个性的审美观。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答案:D

  2.从提高学生的认识人手,循序渐进、以理服人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疏导原则

  答案:D

  3.小学生从认识燕子、麻雀、鸟等,概括出鸟的本质特征。这一思维方式是()

  A.综合

  B.推理

  C.判断

  D.概念

  答案:B

  4.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和同学帮扶课外教育活动,不属于()

  A.教学计划之内的活动

  B.教学计划之外的活动

  C.综合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答案:A

  5.小学数学运算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

  B.观察

  C.练习;

  D.示范

  答案:C

  6.一个新教师把自己工作的重点放在维系与领导、同事的关系上,他目前处于()阶段。

  A.关注情境

  B.自我感受

  C.关注学生

  D.关注生存

  答案:D

  7.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督促并检查孩子完成作业,其承担的角色是()

  A.决策者

  B.支持者

  C.志愿者

  D.学习者

  答案:B

  8.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班集体发展处于()阶段。

  A.成熟

  B.组建

  C.核心形成

  D.自主活动

  答案:C

  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包括()

  ①优先发展②育人为本③改革创新④促进公平⑤提高质量⑥均衡发展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⑥

  答案:B

  10.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方面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是()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甄别评价

  答案:C

  11.从课程论角度来看,教室座位安排、图书角的设置属于()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答案:C

  12.小学数学课程中“概率与统计”这一部分的知识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以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并出现逐步扩展。这一教材编写方式属于()

  A.螺旋式

  B.单一型

  C.活动型

  D.直线型

  答案:A

  13.小学生游戏时摔倒扭伤并有少量出血点,教师的正确做法是()

  A.止血带绑在伤口上方,注意保暖

  B.纸巾盖上伤口,电话通知家长

  c.冷毛巾敷伤口,立即送往医院

  D.清洁水冲洗伤口,消毒纱布包扎

  答案:D

  1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小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不少于()

  A.1.5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0.5小时

  答案:B

  15.关注教育主体,解释教育现象,运用“深描”的写作手法,以讲故事方式呈现研究结果。这一教育研究方式被称为()

  A.调查研究

  B.行动研究

  C.叙事研究

  D.实验研究

  答案:C

  16.张老师讲授《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教学方法是()

  A.演示教学法

  B.现场教学

  C.示范教学法

  D.情境教学法

  答案:D

  17.有的小学生为获得教师的鼓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获得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让同学瞧得起而努力学习。其学习动机属于()

  A.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B.远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C.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D.近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答案:C

  18.保证班主任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是()

  A.教导学生

  B.指导学生

  C.辅导学生

  D.研究学生

  答案:D

  19.少先队员自己确定活动形式并组织开展活动,体现少先队活动的()

  A.创造性

  B.组织性

  C.自主性

  D.兴趣性

  答案:C

  20.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课程开发模式是()

  A.工作分析模式

  B.任务分析模式

  C.目标模式

  D.过程模式

  答案:C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相关文章:

小学教师考试试题库及答案解析10-17

小学升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10-17

保险资格证考试试题附答案10-15

小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10-17

经纪人考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解析07-15

法考《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09-25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10-17

完形填空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05-20

教师考试资格证试题及答案(精选10卷)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