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二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在平时的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二的物理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1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三、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大小:G=mg,g=9.8N/kg。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四、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二力平衡
1、定义: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叫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五、摩擦力
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产生的条件:①两物接触并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有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4、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5、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少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为滚动;④加润滑油。
六、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公式:单位:Pa。1Pa=lN/m2。
4、(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5、液体压强由液体重力产生,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液体压强公式:p=ρgh。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6、大气压是由空气重力产生,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存在,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P0=1.013Xl05Pa=760mmHg。
7、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七、浮力
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方向:竖直向上的。
2、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F浮=F下-F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气体)的重力。公式:
4、计算浮力方法有三种:
(1)秤量法:F浮=G空重-F液示
(2)平衡法:F浮=G物,即ρ液V排g=ρ物V物g(适合漂浮、悬浮)
(3)阿基米德原理:
(压力差法:F浮=F向上的压力—F向下的压力)。
5、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与物体重力比较:
F浮G,上浮③F浮=G,悬浮或漂浮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2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3
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的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而不是一种力~这个要注意```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注意描述惯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原来的运动状态
(2)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改变之后的运动状态``
3、合力
合力,顾名思义就是合成的力。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两个不同方向的力作用在同一个作用点上,这两个力合成后的合力就相当于一个作用力对该作用点的作用力一样。
合力就是物体所受所有外力的矢量总和(矢量:有方向的量)。
合力=0则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是匀速运动,方向不能变,)
合力不为0时就是说物体不受平衡力它就要变速运动(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
分力就是组成合力的力。
重点:若两个力的三要素的完全相同,他的合力为F1+F2。
难点:力的方向。
4、力的平衡
平衡力就是两力的合力为0。
(1)平衡力是作用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点上的、矢量和为0的几个力,是一组平衡力。
说得简单一些,对于两个力,如果他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那么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初中只考察一对平衡力的情形。
(2)一对平衡力总是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
如果物体只受到平衡力的作用,那么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的运动状态。
(3)在同一物体上的一对共点力。
第七章
1、质量~质量的定义你要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不同物体含有的物质的多少不一定相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mass)。
质量的单位:kg,测质量的工具:天平(注意天平的使用,这个很重要,先干嘛后干嘛,由于板块有限,麻烦你自己看书吧````)
2、密度: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密度。符号ρ。单位为千克/米^3。
其数学表达式为ρ=m/V。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体积的主单位是立方米,于是取1立方米物质的质量作为物质的密度。对于非均匀物质则称为“平均密度”。
密度的物理意义。用水举例,水的密度在4℃时为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1.0×10^3kg/m^3,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阿基米德原理:力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侵入深度有关
4、物体的沉与浮
决定物体沉浮的条件是物体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自己注意一下~
第八章(版面有限,不好意思)
压强的定义~自己总结咯~这个很简单
压强的计算:p=F/S
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有关``
液体的压强要注意连通器的应用,以及他的基本定义~公式~
大气压强要注意他的计算方法~一个大气压有标准的数字,看下书就知道了~
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注意流速快,压强小。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4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电势的知识点
(1)定义及定义式
电场中某点的电荷的电势能跟它的电量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2)电势的单位:伏(V)。
(3)电势是标量。
(4)电势是反映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5)零电势点
规定的电势能为零的点叫零电势点。理论研究中,通常以无限远点为零电势点,实际研究中,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点。
(6)电势具有相对性
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零电势点的选取不同,同一点的电势的数值则不同。
(7)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8)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ε=qU。
初二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
(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
(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3、构成物质有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
5、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食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碳酸钙、等
6、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水、二氧化碳、氮气、氢气、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一氧化碳、甲烷、氧气、蔗糖、酒精等
7、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如:氧气和臭氧;氧气和氮气
8、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9、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等
10、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5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力学部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压力差)
(2)、F浮=G-F(视重力)
(3)、F浮=G(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竖直方向)
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水平方向)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_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1)、W=UIt=Pt=UQ(普适公式)
(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6、电功率:
(1)、P=W/t=UI(普适公式)
(2)、P=I2R=U2/R(纯电阻公式)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真空中)
2、声速:V=340m/s(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3、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物理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7、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8、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0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
21、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22、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3、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F浮=ρgv计算。
24、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5、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26、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27、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28、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9、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30、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31、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32、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
3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却剂)。
34、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个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35、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36、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7、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38、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
39、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
40、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41、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
4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3、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44、照相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45、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6、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47、液化:雾、露、雨、白气。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48、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9、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50、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51、六种物态变化:
52、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53、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54、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55、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先去掉电源和其它电压表,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56、连电路时,开头要断开;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一般用小量程;电压表的量程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57、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58、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表现最为明显。
59、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60、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分别是R=U/I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61、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62、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106J换算。
63、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64、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65、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66、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67、磁盘、硬盘应用了磁性材料,光盘没有应用磁性材料。
68、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69、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
70、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6
冬夜,室内的水蒸气常在窗玻璃上凝华成冰晶,树枝上的“雾凇”等现象都是凝华的现实表达。
凝华: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
形成凝华的原因
形成凝华的条件比较特殊,一般是要求气体的浓度要到达一定的要求,温度要低于三相点的温度,比方低于0摄氏度的时候的水蒸气等,形成原因一般是急剧降温或者由于升华现象造成。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结成了一层“霜”: 又如自然界中“霜”的形成。
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使已有碘蒸气的烧瓶降温散热,碘蒸气将直接凝华成固态碘 在烧瓶中放少量固态的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固态的碘没有熔化成液态的碘,而是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停顿加热后,碘蒸气并不液化,而是直接附着在烧瓶上形成固态的碘。前者是升华现象,后者是凝华现象。
碘加热后,会变成碘蒸气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除了上述讲到的,还有用久的电灯泡会从透明变成黑色,这也是凝华的原理。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7
一、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声的物体一直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动,让人觉察到声音的存在、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这表示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是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340m/s,应记住。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声音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增大响度的目的是使声音更响亮,听清来更清楚。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女子的音调比男子高。
3、音色:不同的发声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生的响度和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还是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声音的另一因素,音色不同。
三、噪声
1、噪声: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乐音: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3、噪声的危害
4、噪声的控制
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
(1)控制噪声在声源。
(2)阻断噪声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Hz—20000Hz之间,称为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还能成像等特点。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8
1、电功(W):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电功
2、功的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
4、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利用W=UIt计算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还有公式:=I2Rt
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
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另有:额定电流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另有:实际电流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U0时,则P>P0;灯很亮,易烧坏。
当U=U0时,则P=P0;正常发光。
15、同一个电阻,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6、热功率:导体的热功率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17、P热公式:P=I2Rt,(式中单位P→瓦(W);I→安(A);R→欧(Ω);t→秒。)
18、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热功率=电功率,可用电功率公式来计算热功率。(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9
第一部分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真空不能传声。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声纳系统)
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7、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7、声的利用:
(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雷达等)
(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
8、声音等级的划分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第二部分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8、理解: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
9、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3、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
(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
(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
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
②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③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物距(u)成像大小像的虚实像物位置像距(v)应用u>2f缩小实像透镜两侧f
fuu放大镜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第三部分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
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量程:3542℃分度值:0.1℃用法:离开人体读数6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收热量
11、升华和凝华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雪、冰花)
1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第四部分电路与电流知识结构
一、电路的组成: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
(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
(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定义:
(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
(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
1、导体
(1)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六、电流的形成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元电荷:e=1、6×1019C
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七、电流的方向
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八、电流的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1)电流表;
(2)量程;
(3)分度值
(4)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九、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I=I1=I2);
(2)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方法提示
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
①确认所选量程;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分度值)。
②两要:一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10
一、分子世界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2、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二、静电现象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把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更小的微粒
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由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11
第1节力
1、什么是力?力是,力不能离开存在,其中给出力的物体叫物体,另一个接受力的物体叫物体;
2、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用符号表示,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和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叫力的三要素。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
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物体所受力的和。
这种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会画力的示意图)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墙,人会向退,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第2节弹力
1、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对吗?答。
2、测力计是测量的大小的工具。
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越大,弹簧的就越长的道理做成的。测量力的工具还有握力计,臂力计等。而各种各样的秤是测质量的。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不许超过它的。
还要观察弹簧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线,若没有,则要调或读数时要进行加减修正。弹簧在测量范围内有: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比,弹簧的伸长=长度-原长。如原长2厘米,受3n时弹簧长5厘米,受6n的拉力时弹簧长厘米。
4、注意:.测力时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
第3节重力
1、重力: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表示。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方向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2、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它的成正比,表达式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它的意义是。
粗略计算时,g取N/Kg.重力的大小要随位置而,而质量随位置变。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地面上60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牛顿,拿到月球上去重力为n。地面上800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牛顿,用量程为5n的弹簧秤能称出它的重力吗?答。
3、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制成的,用它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
4、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
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这个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会画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5、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12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4、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13
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14
杠杆
定义:一根硬棒(不易发生形变),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板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注意:
①杠杆一定是硬棒,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②支点固定不动且一定在杠杆上
③力臂是支
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线段,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连线,且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状态:杠杆保持静止或匀速摆动状态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为F1×L1=F2×L2
注意:
①决定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力,也不是力臂,而是力跟力臂的乘积
②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力和力臂的大小成反比,即力臂越小,力就越小
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即动力和阻力的单位要统一,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单位要统一,m和cm均可。
滑轮
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定义:轴被固定,不随被拉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特点:不省力,但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定义:轴随被拉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特点: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
滑轮组
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机械叫滑轮组
使用目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时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不计绳重和摩擦)。
机械效率
有用功和额外功
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用W有表示
额外功:使用机械工作时,克服机械本身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力等因素影响而多做的一些功,这部分功叫做额外功,用W额表示
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是总共做的功,叫做总攻,用W总表示。总攻、有用功和额外功之间的关系为
W总=W有+W额
功的原理: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机械效率
物理学,将有用功跟总攻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特点:机械效率总小于1,用百分数表示。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物体重力的重力,机械自身的重力,绳子的重力,摩擦力等。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是否省力、滑轮组绳子绕法、物体提升高度以及速度等无关。
决定机械效率的因素:有用功和总功决定,分析机械效率的高低时不能只考虑一个因素。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①减小摩擦(加润滑油)
②减轻机械自重
③增大物重(提高拉力)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15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
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l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16
1、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
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5Pa
2、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3、大气压的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5、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
【初二的物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二的物理知识点总结06-14
初二物理的知识点总结06-10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06-12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06-16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08-23
初二的物理知识点总结07-10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01-31
初二物理的知识点总结12-07
物理初二知识点总结12-27
(经典)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