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12-27 09:27:34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高一地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地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地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篇1

  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理解记忆]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三、[理解记忆]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

  2、社会因素(人口和城市)

  3、经济因素(主导因素和决定性因素)

  4、技术因素(作保障)

  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

  以京九铁路为例

  1、合理布局交通网,

  2、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

  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

  1、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2、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e、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

  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高一地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篇2

  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

  1、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动力

  (1)推力:哪些是的人群里开向村的因素。(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2)拉力:吸引人群来城市的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

  4、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城市化的意义:人口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缩小城市与乡村距离,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渐趋同。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极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

  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所处阶段原因

  发达国家早

  (英国最早18世纪中叶)

  趋缓(停滞)

  高

  高(70%以上)

  后期成熟阶段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农业现代化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

  发展中国家晚

  (20世纪中叶)速度加快低低(不到40%)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民族独立运动胜利经济迅速发展

  4、郊区城市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扩散的过程。

  逆城市化:由于城市人口高度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生活质量下降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的表现: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对水循环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措施: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2)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个功能分区的关系。

  4、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高一地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篇3

  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②毁林。

  危害:

  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

  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高一地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篇4

  教学目标:

  1、说出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含义。

  2、据相关资料,分析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及原因。

  3、对比分析、说明我国1949至改革开发前与改革开发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根据案例,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

  2、人口迁移的意义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难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内容安排

  知识结构:

  教学思路:

  学时建议:2学时

  教学资源建议

  1、本节教材中的表格数据、图像及文字资料;以及中图版教材、地图册、影像资料

  2、《人文地理学》王恩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胡兆量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4、相关网站:

  5、生活经验:

  1、调查自己家族中每个人的出生地、迁移经历及原因。

  2、调查本区(县)近几年人口迁移状况。

  教法与学法策略

  1、人口的迁移

  (1)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图、相关图片,根据图说明人口的迁移状况,阅读教材,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即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及其含义。

  (2)社会调查法:联系学生生活体验,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家族中每个人的'出生地、迁移经历及原因,得出人口迁移的概念。

  2、人口迁移的因素:

  (1)讲授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图像,对比分析讲授国内及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和意义。

  (2)读图分析探究法: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及图像,分析、说明我国、美国各主要历史时期中,国内人口的迁移规模、特点、原因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影响,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评价建议:

  1、调查、收集并整理本市或本区(县)有关人口迁移的资料,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并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2、根据视频资料讨论:“民工潮”讨论:民工流动的方向、原因。

  高一地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篇5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的生产特点: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

  2、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区位含义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联系

  区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社会环境因素市场、科技、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机械、生产习惯等

  区位选择方法综合考虑各区位因素,因地因时制宜,采取合理的生产经营方式

  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区位变化因素差异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影响由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3、泰国美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

  地区泰国美南河平原澳大利亚南部

  区位条件自然条件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稠密,水源充足,是以水稻种植气候温暖,地形开阔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与小麦种植和放牧

  社会经济条件人多地少,劳动力冲足,粮食需求量大,机械化和现代科技水平低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高

  生产状况

  农业景观水田广布牧场和麦地广阔

  农业结构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

  经营方式小农经济大规模家庭农产

  产品用途自己农业商品农业

  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混合农业

  如何提高高一地理成绩

  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听讲,我们可以知道重点所在,通过做笔记,我们可以加深对难点的理解。

  2.多看地图,多画地图

  地理高考中空间定位非常重要,而对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根本还在于地图。对于地理基础差的同学来说,看到地图就会产生恐惧感,厌恶感,要想除去这种感觉,就必须坚持每天强迫自己去看一遍地图,看得多了,不仅在麻木中适应了地图,或多或少也能记住一些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空间概念慢慢也能培养起来。在看地图的同时,最好能把地图画下来,不仅加深了对地图的理解,也能逐步把地图从纸上装进脑子里。

  3.联系整体,分析差异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在地理环境的大背景下,各项地理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看到一种事物就要试着去牵出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以日本为例,我们首先可以想到它的气候---季风气候,接着地形---山地多,平原少,河流---短小,水能丰富,工业----外向型工业为主……

  4.勤于练习,勤于质疑

  理论知识的记忆是基础,知识的运用才是目的。运用知识的途径就是要多做题,勤问题。做的多了,问的多了,书本上的理论自然也就熟悉了,命题人的意图也能渐渐了然于心,到高考时就可节省不少分析问题的时间。

  高一地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篇6

  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4、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5、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6、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11-19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03-23

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01-19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1-16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08-01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12-07

地理高一重要知识点总结03-06

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07-14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2-10

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15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