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管理制度

时间:2024-07-10 12:54:15 制度 我要投稿

新产品管理制度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是一种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产品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产品管理制度

新产品管理制度1

  一、调查研究与分析决策

  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中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求、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技术经济的分析论证。

  (一)调查研究:

  1.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同类产品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

  2.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三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市场及使用情况;

  3.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刊,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二)可行性分析:

  1.论证该类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2.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

  3.论证发展该产品的资源条件的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及外购外协件配套等)。

  (三)决策:

  1.制定产品发展规划:

  (1)企业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企业产品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和技术改造方向、赶超目标以及企业现有条件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制定企业产品发展规划。

  (2)由研究所提出草拟规划,经厂总师办初步审查,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慎密

  的研究定稿后,报厂长批准,由计划科下达执行。

  2.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和赶超目标,为提高产品质量进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方面的应用研究:

  (1)开展产品寿命周期的研究,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预测企业的盈亏和生存,为企业提供产品发展的科学依据;

  (2)开展哪些对产品升级换代有决定意义的科学研究、基础件攻关、重大工艺改革、重大专用设备和测试仪器的研究;

  (3)开展哪些对提高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新材料研究;

  (4)科研规划由研究所提出草拟规划交总师办组织有关部门会审,经总工程师签字报厂长批准后,由计划科综合下达。

  二、产品设计管理

  产品设计是指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结构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是产品生产过程的开始,必须严格遵循"三段设计"程序。

  (一)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是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对计划任务书提出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荐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最佳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设计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综合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订),其编号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1.设计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1)部、省安排的重点任务:说明安排的内容及文件号;

  (2)国内外技术情报:在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

  (3)市场经济情报:在产品的形态、型式(新颖性)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竞争能力;

  (4)企业产品开发长远规划和年度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详述规划的有关内容,并说明现在进行设计时机上的必要性。

  2.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

  3.对计划任务书提出有关修改和改进意见。

  4.基本参数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5.总体布局及主要部件结构叙述:用简略画法勾出产品基本外形,轮廊尺寸及主要部件的布局位置,并叙述主要部件的结构。

  6.产品工作原理及系统:用简略画法勾出产品的原理图、系统图,并加以说明。

  7.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列出国内外同类型产品主要技术性能、规格、结构、特征一览表,并作详细的比较说明;

  8.标准化综合要求:

  (1)应符合产品系列标准和其它现行技术标准情况,列出应贯彻标准的目标与范围,提出贯彻标准的技术组织措施;

  (2)新产品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系数:列出推荐采用的标准件,通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件,通用件系数指标;

  (3)对材料和元器件的标准化要求:列出推荐选用标准材料及外购元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内的材料标准化系数和外购件系数标准;

  (4)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对比,提出新产品标准化要求;

  (5)预测标准化经济效果:分析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外购件及贯彻材料标准和选用标准材料后预测的经济效果。

  9.关键技术解决办法及关键元器件,特殊材料资源分析;

  10.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运用价值工程,着重研究确定产品的合理性能(包括消除剩余功能)及通过不同结构原理和系统的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11.组织有关方面对新产品设计的方案进行(A评价),共同商定设计或改进的方案是否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2.叙述产品既满足用户需要,又适应本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

  13.新产品设计试验,试用周期和经费估算。

  (二)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产品的主要计算和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1.完成设计过程中必须的试验研究(新原理结构、材料元件工艺的功能或模具试验),并写出试验研究大纲和研究试验报告。

  2.作出产品设计计算书(如对运动、刚度、强度、振动、热变形、电路、液气路、能量转换、能源效率等方面的计算、核算);

  3.画出产品总体尺寸图、产品主要零部件图,并校准;

  4.运用价值工程,对产品中造价高的、结构复杂的、体积笨重的、数量多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材质精度等选择方案进行成本与功能关系的分析,并编制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5.绘出各种系统原理图(如传动、电气、液气路、联锁保护等系统);

  6.提出特殊元件、外购件、材料清单;

  7.对技术任务书的某些内容进行审查和修正;

  8.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可维修性分析。

  (三)工作图设计:

  工作图设计的目的,是在技术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供试制(生产)及随机出厂用的`全部工作图样和设计文件。设计者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标准规程和指导性文件的规定,设计绘制各项产品工作图。

  1.绘制产品零件图、部件装配图和总装配图。

  (1)零件图:图样格式、视图、投影、比例、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表面处理、热处理要求及技术条件等应符合标准;

  (2)部件装配图:除保证图样规格外,包括装配、焊接、加工、检验的必要数据和技术要求;

  (3)总装配图:给出反映产品结构概况,组成部分的总图,总装加工和检验的技术要求,给出总体尺寸;

  2.产品零件、标准件明细表,外购件、外协件目录。

  3.产品技术条件包括:

  (1)技术要求

  (2)试验方法

  (3)检验规则

  (4)包装标志与储运

  4.编制试制鉴定大纲(参照ZH0001-83):

  试制鉴定大纲是样品及小批试制用必备技术文件。要求大纲具备:

  (1)能考核和考验样品(或小批产品)技术性能的可靠性、安全性,规定各种测试性能的标准方法及产品试验的要求和方法。

  (2)能考核样品在规定的极限情况下使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3)能提供分析产品核心功能指标的基本数据。

  (4)批试鉴定大纲还必须提出工艺、工装、设备、检测手段等与生产要求、质量保证、成本、安全、环保等相适应的要求。

  5.编写文件目录和图样目录。

  (1)文件目录包括:图样目录、明细表、通(借)用件、外购件、标准件汇总表、技术条件、使用说明书、合格证、装箱单、其它。

  (2)图样目录:总装配图、原理图和系统图、部件装配图、零件图、包装物图及包装图、安装图(只用于成套设备);

  6.包装设计图样及文件(含内、外包装及美术装潢和贴布纸等)。

  7.随机出厂图样及文件。

  8.产品广告宣传备样及文件。

  9.标准化审查报告:指产品工作图设计全部完成,工作图样和设计文件经标准化审查后,由标准化部门编写的文件,以便对新设计的产品在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方面作出总的评价,是产品鉴定的重要文件。标准化审查报告分样品试制标准化审查报告和小批试制标准化审查报告。

  三、新产品试制与鉴定管理

  (一)试制工作分两个阶段:

  新产品试制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

  样品试制是指根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制车间试制出一件(非标设备)或数十件(火花塞、电热塞、管壳等类产品)样品,然后按要求进行试验,借以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和设计图的工艺性,考核图样和设计文件的质量。此阶段以完全在研究所内进行。

  小批试制是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工艺性,验证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图纸。此阶段研究所为主,由工艺科负责工艺文件和工装设计,试制工作部分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

  在样品试制小批试制结束后,应分别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按ZH0001-83标准要求编制下列文件:

  1.试制总结;

  2.型式试验报告;

  3.试用(运行)报告

  (二)试制工作程序

  1.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设计: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面积、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和简略工艺路线;

  2.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作出材料改制,元件改装,选配复杂自制件加工等项工艺分析;

  3.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

  4.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

  (1)工艺过程卡片(路线卡);

  (2)关键工序卡片(工序卡);

  (3)装配工艺过程卡(装配卡);

  (4)特殊工艺、专业工艺守则。

  5.根据产品试验的需要,设计必不可少的工装,参照样品试制工装系数为0.1~0.2,小批试帛工装系数为0.3~0.4的要求。本着经济可靠,保证产品质量要求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工装、通用工装、组合工装、简易工装、过渡工装(如低熔点合金模具)等。

  6.制定试制用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和加工工时定额。

  7.零部件制造、总装配中应按质量保证计划,加强质量管理和信息反馈,并作好试制记录,编制新产品质量保证要求和文件。此项工作在批试阶段由全质办牵头组织工艺科、检验科进行。

  8.编写试制总结:着重总结图样和设计文件验证情况,以及在装配和调试中所反映出的有关产品结构、工艺及产品性能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该文件的内容及要求按ZH0001-83进行编写。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批试鉴定用。

  9.编写型式试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试验后所编的文件,型式试验所进行的试验项目和方法按产品技术条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参照ZH0001-83试制鉴定大纲规定,并由检验科负责按ZH0001-83编制型式试验报告;

  10.编写试用(运行)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条件规定,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按ZH0001-83试制鉴定大纲规定,由研究所设计室负责编制。

  11.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报告,由研究所负责。

  (三)新产品鉴定原则与要求

  鉴定是对新产品从技术上、经济上作全面的评价,以确定是否可进入下阶段试制或正式投产,它是对社会、对用户和对国家负责,要求严肃认真和公正地进行。

  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管理级别申请鉴定。

  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产品的系列,规格、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但必须具备两种鉴定所应有的技术文件,资料和条件不得草率马虎。

  1.按ZH0001-83鉴定大纲完成样品或小批试制产品的各项测试;

  2.按ZH0001-83鉴定大纲备齐完整成套的图样及设计文件要求;

  (1)鉴定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鉴定委员会用成套资料;

  (2)正常生产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产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产品应备晒40套,发设计、工艺、全质办、检验科、生产科、工具、装配、零件加工车间、总师办、存档)。

  (3)随产品出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

  3.组织技术鉴定,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其技术鉴定的结论内容是:

  (1)样品鉴定结论内容:

  a.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结构和图样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

  b.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B评价)。

  (2)小批试制鉴定结论内容:

  a.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工装与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与可靠程度,以及资源供应、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情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

  b.明确产品制造应改进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C评价)。

  各阶段应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及审批程序办理。

  (四)新产品试制经费:

  1.属于国家下达的新产品(科研)项目,由上级机关按照有关规定拨给经费;

  2.属于工厂的新产品(科研)计划项目,由工厂自筹资金按规定拨给经费;

  3.工厂对外的技术转让费用可作为开发新产品(科研)费用。

  4.新产品试制经费按单项预算拨给,单列帐户,实行专款专用。费用经总工程师审查,厂长批准后,由研究所掌握,财务科监督,不准挪作他用。

  (五)新产品证书的办理:

  1.新产品证书归口由总师办负责办理。

  2.研究所负责提供办理 证书的有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3.在新产品鉴定后一个月内,总师办负责办理完新产品证书的报批手续。

  四、新产品开发周期

  (一)对于简单产品,工厂已具有成熟制造和应用技术的产品以及由基型派生出来的变型产品,允许直接从技术设计或工作图设计开始,开发周期定为1~3个月。

  (二)从大专院校或有关科研设计机构移植过来的经过试验考验的产品,必须索取全部论证、设计和工艺(含工装)的技术资料,并应重新调查分析论证,对于这类产品,开发周期定为2~5个月。

  (三)属于老产品在性能和结构原理上有大的改变的研究以及新的类别产品的开发,开发周期一般规定为6~7个月,最长为一年(特别情况不得超过一年半时间),具体程序周期规定为:

  调研论证和决策周期:一般产品1个月;复杂产品1.5个月。

  产品设计周期(含技术任务书、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1~2个月

  工艺(含工装制造)周期:

  样试1~2个月(含样品鉴定)

  批试2~3.5个月

  产品鉴定和移交生产周期:1个月〖LM〗

  五、新产品成果评审与报批

  (一)新产品(科研)成果根据鉴定级别,按照国务院、国家科委有关科技成果与技术进步有关奖励条例和实施厂"关于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办理报审手续。

  (二)为节省开支,新产品(科研)成果评审会应尽量与新产品鉴定会合并进行。

  (三)成果报审手续必须在评审鉴定后一个月内办理完毕。

  (四)成果奖励分配方案由总师办与研究所共同商定后报总工程师批准执行。

  六、新产品移交投产的管理

  □ 总则

  1.新产品的开发都必须具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建议书),由设计部门进行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经批准、审核、会签后进行样试。样试图标记为"S",批试图标记为"A",批生产图标记为"B"。A和B的标记必须由总工程师组织召开会议确定。

  2.每一项新产品要力求结构可靠,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3.产品的主要参数、型式、尺寸、基本结构应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4.每一项新产品都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后方可成批生产,样试和小批试制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具有完整的试制和检测报告。部分新产品还必须具有运行报告。样试、批试均由总工程师主持召集有关单位进行鉴定,并确定投产后与否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在同一系列中,个别工艺上变化很小的新品,经工艺部门同意,可以不进行批试,在样品试制后,直接办理成批投产的手续。

  5.新产品移交生产线由总师办组织,总工程师主持召开有设计、试制、计划、生产、技术、工艺、全质办、检查、标准化、技术档案、生产车间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鉴定会,多方面听取意见,对新产品从技术、经济上作出评价,确认设计合理性,工艺规程、工艺装备没有问题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产线及移交时间的意见。

  6.批准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有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产品装配图、零件图、工装图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

  7.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填写"新产品移交生产线鉴定验收表",经各方签字。

  □ 技术资料验收

  1.图纸幅面和制图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要求。

  2.成套图册编号要有序,蓝图与实物相符,工装图、产品图等编号应与已有的编号有连贯性。

  3.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总装图必须经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工艺工装图纸资料由工艺科编制和设计,全部底图应移交技术档案室签收归档。

  4.验收前一个月应将图纸、资料送验收部门审阅。

  5.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归口管理由研究所负责。

新产品管理制度2

  1. 提升效率:明确的制度可以减少沟通成本,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2. 控制风险:通过规范流程,能预先识别并规避可能的问题,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3. 保证质量:制度规定了质量标准,确保新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和企业标准。

  4. 促进创新:合理的'制度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

  5. 增强竞争力:通过有效的市场推广和后期评估,使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新产品管理制度3

  1. 制定详细的研发流程图,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和责任人。

  2. 设立跨部门的新产品研发小组,促进协作与信息共享。

  3. 实施定期评审机制,如里程碑会议,监控项目进度和质量。

  4. 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员工参与创新,对优秀项目给予表彰和奖励。

  5. 引入外部专家顾问,提供专业指导,提升研发水平。

  6.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确保企业创新成果的安全。

  7. 对失败项目进行复盘分析,吸取教训,防止同类错误再次发生。

  新产品研发管理制度是企业创新引擎的'关键,通过不断完善和执行这一制度,企业将能够更有效地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新产品管理制度4

  第1章 总则

  第1条 目的。

  为加强公司新产品研制计划的管理,制订科学合理的研制计划,提高研发工作绩效,从而提高公司的技术研发水平,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新产品研发与试制计划的编制、实施与调整等各项工作。

  第3条 管理职责。

  产品研发部经理负责组织制订新产品的`研制计划,相关部门负责严格执行研制计划。

  第4条 新产品研制计划的工作内容。

  1.编制研制计划,包括研发计划与试制计划。

  2.组织计划实施与计划调整。

  3.检查考核计划执行情况。

  4.建立研制工作的各项统计资料和数据。

  第2章 计划编制

  第5条 年度研制计划编制时间要求。

  年度研制计划应于每年度预算下达之后的七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在十个工作日之内报主管副总与总经理审阅,并转交给各相关部门作相关的部门计划。

  第6条 计划编制依据。

  1.相关国家法律法规。

  2.国内外市场分析数据。

  3.公司经营发展战略与产品规划。

  4.本年度研制计划执行情况预测及下年度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实际耗用预测。

  第7条 优先纳入研发计划的产品类别。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新产品,应优先纳入新产品研发计划。

  1.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出口创汇、防止环境污染的新产品。

  2.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的新产品。

  3.符合国内外市场急需、应用量大的新产品。

  4.国内高新技术研究成果产业化的新产品。

  第8条 研制计划的审批原则。

  1.符合技术发展方向且技术经济效果良好的产品方可列入研制计划。

  2.研制计划报批手续需完备,准备资料需齐全。

  3.避免重复安排,新产品研制允许不同途径的探索,但平行进行的研制项目组原则上不应超过两个。

  4.研制经费许可。研制经费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超出预算。

  第9条 研制计划评审。

  1.产品研发人员负责编制研制计划,由产品研发部经理审核签字。

  2.主管副总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对经产品研发部经理签字后的研制计划进行评审,对其各项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评估。

  3.若评审通过,与会人员会签“研制计划评审表”,报总经理签字确认。若评审通不过,则将该计划退回修改。

  第3章 计划实施与调整

  第10条 执行研制计划。

  1.研制计划一经批准下达,即应组织实施,以维护计划的严肃性。

  2.研制计划的实施等相关工作,按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

  第11条 研制计划执行控制。

  1.产品研发部开始项目研发后,派出专员随时了解和掌握研制工作的实际现状和进度状况,如发生进度延误,应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改善。

  2.产品研发部对已发现的问题或不良现象,会同相关人员查明原因,并组织研制人员对每天的研发状况进行总结。

  第12条 研制计划调整原因。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产品研发部可申请调整研制计划。

  1.政治、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大的变化,导致公司需改变经营策略。

  2.公司内部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公司需改变产品规划。

  3.行业内同类产品竞争对手的产品策略发生重大变化。

  4.出现其他影响因素导致研制计划必须进行调整。

  第13条 研制计划调整申请流程。

  1.产品研发部在遇到上述情形后,要对现有情况进行评估,以确认是否必须进行研制计划调整。

  2.产品研发部确定需要调整研制计划时,应编写“研制计划调整报告”,报主管副总批示。

  3.技术研发部根据批准的“研制计划调整报告”编写“研制计划调整通知单”。

  4.与产品研制相关的部门,如生产部、财务部等职能部门,负责根据“研制计划调整通知单”调整本部门的计划。

  第4章 附则

  第14条 本制度由产品研发部负责制定、修改和解释。

  第15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新产品管理制度5

  1. 制定详细的产品开发流程,从概念提出到产品上市,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负责人和时间节点。

  2. 设立跨部门的新产品委员会,负责协调资源、决策重大事项,以及监督项目进度。

  3. 引入风险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定期进行项目审查。

  4. 建立市场研究体系,收集和分析消费者需求,为产品策划和改进提供依据。

  5. 实施动态调整策略,根据市场反馈和评估结果,灵活调整产品特性和营销策略。

  6. 定期举办产品创新研讨会,鼓励员工分享新想法,激发团队创新精神。

  新产品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通过持续优化和完善,将制度内化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以此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新产品管理制度6

  1目的

  为了加强产品出厂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提高企业信誉,特制定本制度。

  2内容

  2.1化验室负责产品检验工作,独立行使检验职权,对产品逐批逐次进行检验,严把质量关,禁止不合格产品或产品不经检验出厂。

  2.2化验人员依据GB/T27588、GB2757标准,进行产品出厂质量检险。检验项目为感官、标签、净含量、酒精度、总酸、总酯、总糖、干浸出物、甲醇,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判定为不合格产品,不准出厂。

  2.3出厂检验时,同一班次、同品种、同一次投料的产品规定为一个生产批,对每批产品严格按抽样规则进行抽样,经出厂检验合格后开据合格检验报告方可出厂。

  2.4出厂检验指标如有一项不符合规定要求,不准出厂,应重新自同批产品中抽取两倍数量样品进行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若仍存在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2.5检验包装物是否完好无损,不得有脏污和破损现象,如有上述现象则按不合格拒绝出厂。

  3相关文件及记录

  《标准汇编》《销售档案》《出厂检验记录》

  第一条

  为加强我厂产品质量保证工作,明确质量检验工作任务、范围、职责,特制定本制度,产品质量检验规章制度

  本制度在本厂范围内实施,品保部负责监督执行。

  第二条

  本规定包含:产品质量检验制度、计量管理制度、各种标志的用途和定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钢材质量检验制度、外协件质量检验制度、能源计量管理等规定。

  第二章:质量检验制度

  第三条

  品保部的基本职责:

  1、负责原材料外购、外协件、毛坯、半成品,直至成品出厂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工作。

  2、执行不合格产品不出厂的原则,保证出厂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技术要求,负责签发产品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

  3、负责各种仪器,量具校验及管理。

  4、负责客户之抱怨,分析处理。

  5、负责统计技术之运用及各类检验报告整理。

  6、员工品质教育之规划与训练。

  7、各种检验标准之制定。

  8、各进料制程品保,检验之执行及分析记录。

  第四条

  检验工作应严格贯彻质量标准、严格执行检验制度,检验人员应按产品图纸,技术文件进行检验,做出正确判断,做好废品管理工作。

  第五条

  检验工作做到“预防为主”坚持备件检验,重视中间检验,严格完工检验,实行专群结合,充分发挥操作者自检的积极作用。加强关键工序、关键零件,关键产品的质量检验,关键零件,关键产品要建立质量记录档案。

  第六条

  检验人员要努力做好“三员”(质量宣传员、质量检验员、质量分析员)协助分厂,检查工艺操作规程,贯彻执行情况,遇到违反操作规程情况应及时劝阻,必要时向分厂领导反映,迅速采取措施。

  第七条

  不定期组织抽查库存或已经检验合格的半成品、成品、考查检验工作质量。

  第八条

  做好计量理化探伤工作、严格量检具,周期检定,量具维修工作,保证方法准确。

  第九条

  参加新产品试制鉴定工作,参与新产品的设计工艺审核,对新产品能否正式投产提出意见。

  第十条

  积极配合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定期地组织人员进行技术业务学习和国家有关检验(质量)文件的学习。

  第十一条

  原材料进厂检验:

  1、凡进厂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须附有合格证或质保书,检验人员按规定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通知供应处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并作好记录。

  2、凡不具有合格证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检验人员应拒签入库单,财务处则不予结算。

  3、凡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供应处应向供货向单位索赔,若需让步,须办理让步手续,在未办妥手续前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

  4、外购件、外协件在签订供货合同时要明确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验收方案作为供需双方生产、验收的依据。

  5、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代用,应由供应处提出申请经有关部门会签,研究所长签字批准后,方可投产使用,代用单位在投入使用前递交各有关部门。关键零件的代用须经研究所长批准后报总工程师审批。

  第十二条

  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

  1、各生产环节的检验人员,应按产品图纸,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检验,合格产品,由检验人员签章后随《产品工序检验流程卡》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产品开具《不合格品通知单》交品保部办手续处理。检验前,检验员须先做到了解产品,了解工序,确定责任区内的检验量,灵活检验方式。

  2、各生产环节的检验,均须强调“首检”,加强“巡检”,严格“完工检”,操作者“自检”。

  (1)、首检:凡加工改变后的首件,均须进行检查,首件检查应由操作者自检合格后交首检,首检合格,检验员在《产品工序流程卡》及检验记录本上签字或盖首检章,方准成批加工生产,检验员应对首检后的零件负责。

  (2)、巡检:在生产过程中反复进行、检验员每班至少巡检两次,做好巡检记录,并对巡检结果的零件负责。巡检时必须同时检查作业员是否按工艺要求作业。

  (3)、完工检:工序终结,零件去尽毛刺、铁屑、油污后进行。检验时应作好检验记录,主要零件的关键尺寸按检测记录要求进行。一般零件(或一般项目)抽检不少于10%,抽样检验时如发现不合格品,应加倍抽样复查,若仍不合格则退回生产车间自检处理,重新交验;否则,检验员可以拒检。

  (4)、自检:操作者对自己加工的产品进行自我检验,起到自我监督的作用。对不合格的产品要随即做好标识,分别隔离。交检验员复验后处理。

  3、凡跨部门加工的工序(零件)须凭加工部门检验人员在《产品工序流程卡》上签字,否则,下道工序可以拒检。

  第十三条

  发现生产过程违反工艺规程,检验员应及时劝阻,若该行为为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且劝阻无效,检验组长有权予以制止并立即报告有关厂领导,厂长或总工及品保部门。

  第十四条

  在生产过程中,对按规定应做而没有做好“自检”的产品(零件),检查员可以拒检。

  第十五条

  全厂各生产环节都应坚持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使用;不合格的零件不能转下道工序;

  1目的

  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不投入使用,确保不合格的半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防止不合格产品出厂。

  2适用范围确保

  适用于进货检验(或验证)、过程检验和出厂检验。

  3职责

  3.1技术部负责进货检验或验证、过程检验,成品出厂检验。

  4检验人员

  检验人员应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了解产品特性,熟悉标准、规程等检验依据,掌握检验技术和相关知识,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5检验规程

  技术部组织制定进货检验规程、过程检验规程和成品检验规程,经总经理批准后发放给生产部和检验人员。

  6进货检验或验证

  6.1采购的原辅料及包装材料进厂后,仓库管理员作好待检标识,填写申检单交检验人员。

  6.2检验人员按进货检验规程进行抽样、检验或验证,填写进货检验或验证记录,出具进货检验或验证报告。

  6.3检验或验证合格的物资,由市场部仓库管理员办理入库手续;检验或验证不合格的物资,在不影响产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经总经理批准后,作降价处理,若协商不成的,由市场部办理退货或索赔手续。

  6.4市场部仓库管理员根据检验或验证结果对辅料、包装材料作好检验状态标识。

  6.5当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时,由使用部门填写“紧急放行申请单”,经总经理批准后,准予紧急放行。紧急放行时必须留下样品进行检验,并对已放行的物资做好标识和记录,一旦发现问题,由生产部门负责及时追回或更换。

  6.6对随货提供检验报告的产品,检验员须查验报告的符合性。对在供方检验合格的产品,仓库管理员依据技术部检验员出具的合格检验报告直接入库。

  6.7进货检验或验证记录由技术部归档保管。

  7过程检验

  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半成品,依据过程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合格的转入下道工序或入库,不合格的由操作者及时返工或报废。

  8出厂检验

  产品加工完毕,生产车间或仓库填写申检单交技术部;技术部按产品标准或成品检验规程进行抽样、检验,出具检验报告;合格产品准予入库、出厂,不合格产品进行报废。

  9检验人员责任心不强,未按规定进行检验或验证,由此而给厂造成损失,追究其责任,并视情况赔偿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新产品管理制度7

  一、总则

  1、在进行产品开发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内容有

  a、调查市场同类产品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

  b、调查同类产品的价格、质量、市场及使用情况。

  c、广泛收集有关产品的信息,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2、进行可行性分析,工作有:

  a、论证该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

  b、论证该产品市场销售情况及具备的技术优势。

  c、论证生产该品种的资源条件的可行性。

  3、制定产品发展计划:由研发中心提出草拟计划,经主管领导初步审查,由主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缜密研究,确定后安排生产。

  4、新产品研发人员主要职责是:

  a、开展产品生命周期的研究,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企业提供产品生产的科学依据。

  b、开展对产品升级换代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技术研究、设备改造等。

  c、开展那些对提高产品质量有重大意义的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

  二、新产品试制工作规定

  1、新产品试制是正式投入批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

  2、样品试制是根据客户要求或自主研发的品种,由分厂配合试出小样,然后按要求进行试样,以考察产品的性能、风格和设计的合理性。

  3、小批量试制是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改进工艺设计,进一步考察产品的可纺性或可织性。

  4、试制品种要求新产品研发员全程跟踪生产并指导生产。

  5、试制品种结束后,研发员要书面总结试制过程、问题分析、试制结果及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新产品试制工作程序

  1、进行新产品简单工艺设计或确定初步试制方案。

  2、召开分厂及有关部门会议,进行生产工艺分析。

  3、确定上机生产工艺并审核。

  4、新产品研发员要全程跟踪试制生产过程并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5、试制结束后,要及时总结。

新产品管理制度8

  1. 制度目标与原则: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新产品开发原则,制定明确的开发目标,确保所有活动符合企业战略方向。

  2. 组织架构与职责:设立新产品开发团队,由产品经理、设计师、工程师、市场营销人员等构成,明确各自职责,形成跨部门协同机制。

  3. 新产品概念阶段管理: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通过评审委员会筛选出有潜力的项目,进行初步的市场调研和概念设计。

  4. 设计与开发阶段管理:遵循设计规范,确保产品的功能、性能和外观满足预期。定期进行项目进度和质量检查,及时调整计划。

  5. 试验与验证阶段管理:进行严格的产品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性测试,确保产品符合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要求。

  6. 市场推广与上市阶段管理:制定营销策略,进行预上市推广,根据反馈调整策略。确保产品上市后能够迅速占领市场。

  7. 后期评估与改进机制:收集用户反馈,定期评估产品表现,持续优化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推动产品迭代升级。

  8. 相关政策与法规遵守:设立法律合规部门,确保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遵守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本新产品开发管理制度旨在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确保每个新产品都能成功推向市场,为企业创造价值。各环节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共同遵循,以实现高效、有序的新产品研发流程。

新产品管理制度9

  新产品试制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控制:通过系统化管理,降低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技术、市场和经济风险。

  2. 效率提升:规范流程,减少试制过程中的'无效工作,提高研发效率。

  3. 品质保证:确保新产品在上市前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品牌信誉。

  4. 创新推动:通过反馈与改进机制,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新产品管理制度10

  1. 提升效率:通过标准化流程,减少冗余工作,提高研发效率。

  2. 降低风险:通过风险管理,防止因忽视潜在问题导致的项目延误或失败。

  3. 激励创新:明确的责任分配和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创新热情。

  4. 保障质量: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符合市场期望,提升品牌形象。

  5. 增强竞争力:通过高效的'新产品研发,企业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保持竞争优势。

新产品管理制度11

  1. 制定详细的新产品开发流程,包括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责任人。

  2. 设立跨部门的新产品委员会,负责协调资源,审批项目,解决冲突。

  3. 引入敏捷开发方法,允许在开发过程中根据市场反馈进行调整。

  4. 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设立质量审计机制,确保产品质量。

  5. 定期进行市场分析,及时调整产品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

  6. 提供培训,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遵守新产品管理制度。

  7.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团队创新和优秀表现,促进新产品成功推出。

  新产品管理制度的构建和执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新产品从诞生到成长的.每一步都扎实有力,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

新产品管理制度12

  1. 降低风险:通过规范流程,减少因决策失误导致的研发失败。

  2. 提升效率:明确职责,减少沟通成本,加快产品上市速度。

  3. 保障质量:确保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

  4. 创新驱动:激发团队创新精神,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5. 增强竞争力: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保持企业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新产品管理制度13

  1. 建立试制团队:组建跨部门的试制团队,包括设计、工程、质量控制和市场等部门,确保全方位协作。

  2. 制定详细流程: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责任人和验收标准,形成书面流程指南。

  3. 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如iso 9001,确保试制过程符合国际质量标准。

  4. 设立试制预算:合理分配资源,确保试制活动的资金支持。

  5. 定期评审与沟通:定期召开评审会议,讨论试制进展,解决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策略。

  6. 记录与文档管理:完整记录试制过程,便于后期分析和知识积累。

  通过以上方案,我们期望能够构建一个高效、严谨的新产品试制管理制度,助力企业成功推出高质量的新产品,赢得市场先机。

新产品管理制度14

  新产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于:

  1. 保证创新:通过规范流程,激发团队创新精神,推动技术进步。

  2. 控制风险:预防和降低产品开发中的不确定性和失败风险。

  3. 提高效率:明确职责,减少沟通成本,加速产品上市速度。

  4. 确保质量:确保产品符合用户需求,提升品牌信誉。

  5. 适应市场:通过市场调研,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力。

新产品管理制度15

  第1章 总则

  第1条 目的。

  为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推动公司技术进步,加强新产品研发管理工作,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新产品定义。

  本制度所称的“新产品”是指在结构、材质和工艺等方面比老产品有明显改进,显著提高了产品的性能或扩大了产品使用功能以及采用了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的产品。

  第3条 新产品研发遵循的原则。

  1.产品具有先进性、适用性、适销对路等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产品符合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方向,以及国家技术政策和技术装备政策。

  3.产品设计标准化。

  第2章 管理机构与责任

  第4条 组织管理。

  为了促进公司新产品研发,有效地进行系统管理,公司特成立新产品研发小组,专门负责研发项目的管理工作。

  第5条 小组构成。

  新产品研发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及组员构成。组长由主管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产品研发经理担任,其他小组成员依个案性质不同,由主管副总(兼组长)指派公司内其他现有人员或招聘新员工担任。

  第6条 相关人员的职责。

  1.组长。

  (1)负责新产品研发工作开展事宜。

  (2)负责召开新产品研发会议及主持研发会议。

  (3)负责指派其他小组成员。

  (4)负责拟定及呈报新产品全部投资及利润分析方案。

  2.副组长。

  (1)负责拟定研发时间规划、产品研发计划。

  (2)协助组长做好研发会议联络及记录。

  (3)协助组长对新产品研发工作进行追踪。

  (4)负责提供研发所需的材料及物品。

  3.其他小组成员。

  听从组长的安排,做好研发项目中的各项专职工作。

  第3章 编制新产品研发计划

  第7条 研发计划编制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2.国内外市场分析。

  3.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经营发展战略。

  第8条 优先纳入研发计划的产品类别。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新产品,应优先纳入新产品研发计划。

  1.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出口创汇、防止环境污染的新产品。

  2.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的新产品。

  3.符合国内外市场急需、应用量大的新产品。

  4.国内高技术研究成果产业化的新产品。

  第9条 研发项目申请。

  申请列入新产品研发计划的项目,应提交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计划任务书,报上级领导审批同意。

  第4章 研发调研与分析

  第10条 调研范围。

  新产品可行性分析必须对产品的社会需求、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资源效益5个重要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及科学预测。

  第11条 调研内容。

  1.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客户及国际重点市场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

  2.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前三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及使用情况。

  3.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利,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第12条 可行性分析内容。

  1.论证该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2.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所具备的技术优势。

  3.论证该产品发展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和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等)。

  4.初步论证技术经济效益。

  5.写出该产品批量投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5章 新产品研发与试制

  第13条 研发与试制要求。

  1.新产品研发经过市场调研后,确定试制目标和实施方案,由产品研发部人员进行研发和试制。

  2.经过小批量试制、试销,稳定工艺、完善工装和检测等程序,制定产品标准后,才能大批量投产。

  第14条 研发标准。

  1.国家级、省级新产品设计必须采用国际标准或采用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的标准。

  2.新产品定型投产前必须通过标准化审查,未经审查不得投产。

  第15条 试制。

  新产品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

  1.样品试制。

  样品试制是指根据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制车间试制出一件或数十件样品,然后按要求进行试验,以考察产品的性能和设计的合理性。此阶段应完全在产品研发部进行。

  2.小批量试制。

  小批量试制是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的工艺性,以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图纸。此阶段以研究所支持为主,由工艺室负责技术文件和工具设计,试制工作部分转移到生产车间进行。

  第6章 新产品鉴定

  第16条 新产品鉴定。

  1.新产品鉴定是对新产品从技术和经济上作全面的评价,以确定是否可进入下阶段试制或正式投产,它应对社会和客户负责,要求严肃、认真和公正地进行。

  2.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产品研发部方可按项目管理级别申请鉴定。

  第17条 鉴定的类别。

  1.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不准跨流程进行。

  2.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产品系列的,经过批准,样品试制鉴定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但必须具备两种鉴定所应有的技术文件。

  第18条 新产品样品鉴定必须具备的条件。

  1.符合试制计划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要求,有检测验证报告。

  2.有产品研制任务书或合同书、产品图纸、标准、研制报告等技术文件。

  3.有产品应用功能试验报告或用户试用证明。

  第19条 新产品定型或投产鉴定必须具备的条件。

  1.工艺稳定合理,具有正式投产必需的工艺规程、操作规范、工装、设备、检测手段及质量保证能力。

  2.符合标准化要求,试生产的产品质量合格稳定。

  3.有试生产的技术文件,原始记录健全,数据可靠。

  4.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符合设计要求,试销用户反映良好。

  5.符合环保、安全、卫生等有关规定。

  第7章 新产品成果评审和报批

  第20条 成果报审。

  新产品根据鉴定级别,按照国家有关科技成果与技术进步有关奖励条例和本公司“关于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办理报审手续。

  第21条 评审时间。

  为节省开支,新产品成果评审会应尽量与新产品鉴定会合并进行,成果报审手续必须在评审鉴定后一个月内办理完毕。

  第8章 研发周期管理

  第22条 简单产品的研发周期。

  对于简单产品,公司已具有成熟制造和应用技术的产品以及由基型派生出来的变型产品,允许直接从技术设计或工作图设计开始,研发周期定为 个月。

  第23条 经过试验考验的产品的研发周期。

  从大专院校或有关科研设计机构移植过来的经过试验考验的产品,必须索取全部论证、设计和工艺(含工装)的技术资料,并应重新调查分析论证,对于这类产品,研发周期定为 个月。

  第24条 新类别产品的研发周期。

  属于老产品在性能和结构原理上有较大改变的研究以及新品类产品的研发,研发周期一般规定为个月,具体程序周期规定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调研论证和决策周期,一般产品为 个月,复杂产品为 个月。

  2.产品设计周期(含技术任务书、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为 个月。

  3.工艺(含工装)设计周期为 个月。

  4.产品试制(含工装制造、样品鉴定)周期为 个月。

  5.批量试制周期为 个月。

  6.产品鉴定和移交生产周期为 个月。

  第9章 研发项目财务管理

  第25条 新产品研发资金来源。

  1.科技研发贷款以及需要固定资产投资支持的技术改造贷款。

  2.公司利润留存中的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

  3.公司固定资产折旧基金按规定允许使用的部分。

  4.按国家规定范围摊入生产成本或经财政部门批准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从成本中提取的研发费用。

  5.属于公司的新产品(科研)项目,从公司自筹资金中按规定拨给的经费。

  6.可作为研发新产品(科研)费用的公司对外的技术转让费。

  7.按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集资得来的费用。

  第26条 新产品研发资金的主要支出范围。

  1.新产品设计、研制及在设计、研制中购置所需仪器、仪表、工模夹具、专用设备。

  2.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样机样品以及实现国产化的研发。

  3.推广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产品研发软课题研究。

  第27条 新产品经费管理。

  新产品的试制经费按单项预算拨给,单列账户,实行专款专用。经费经主管副总审查、总经理批准后,由产品研发部掌握和财务部监督,不准挪作他用。

  第10章 奖励与惩罚

  第28条 优秀产品研发奖。

  本公司设立优秀新产品研发奖,每年评比一次,对评选出的在新产品研发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给予奖励。

  第29条 惩罚。

  对于在新产品鉴定工作中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者,由各相关业务部门宣布其鉴定结果无效,并对直接责任者和有关领导给予行政处分。

  第11章 技术文件资料管理

  第30条 技术资料管理。

  1.图纸幅面和制图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公司标准。

  2.成套图册要按顺序编号,蓝图应与实物相符,工装图、产品图等编号应与已有的编号连贯。

  3.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总装图必须经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工艺工装图纸资料由工艺科编制和设计,全部底图应移交技术档案室签收归档保存。

  4.验收前一个月应将图纸、资料送验收部门审阅。

  5.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及管理由产品研发部负责。

  第31条 新产品证书的办理。

  1.新产品证书由产品研发部负责办理。

  2.产品研发部门负责提供办理 证书的有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3.在新产品鉴定后一个月内,产品研发部负责办理完新产品证书的报批手续。

  第12章 附则

  第32条 本制度由产品研发部负责制定、修改和解释。

  第33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新产品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新产品管理制度(精选15篇)04-09

新产品开发03-11

新产品方案02-04

新产品推广方案01-17

新产品促销方案03-13

新产品营销方案03-21

新产品推广方案03-21

新产品促销方案03-16

新产品推广方案范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