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规章制度的小故事(精选8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规章制度的小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规章制度的小故事 1
英国将澳洲变成殖民地之后,因为那儿地广人稀,尚未开发,英政府就鼓励国民移民到澳洲,可是当时澳洲非常落后,没有人愿意去。英国政府就想出一个办法,把罪犯送到澳洲去。这样一方面解决了英国本土监狱人满为患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澳洲的劳动力问题,还有一条,他们以为把坏家伙们都送走了,英国就会变得更美好了。
英国政府雇佣私人船只运送犯人,按照装船的人数付费,多运多赚钱。
很快政府发现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端,就是罪犯的.死亡率非常之高,平均超过了百分之十,最严重的一艘船死亡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三十七。
政府官员绞尽脑汁想降低罪犯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包括派官员上船监督,限制装船数量等等,却都实施不下去。
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将付款方式变换了一下:由根据上船的人数付费改为根据下船的人数付费。船东只有将人活着送达澳洲,才能赚到运送费用。
新政策一出炉,罪犯死亡率立竿见影地降到了百分之一左右。后来船东为了提高生存率还在船上配备了医生。
规章制度的小故事 2
话说在有7个乞丐在一起分粥,为了公平让每个乞丐都能喝到粥,大家就推举出了一个大家公认的最公平的分粥人,这样大家都可以平均喝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但是,光景不长,掌勺的人就拥有了一种权力,十天半个月之后,当一个人对掌勺的人说了几句好听的话之后,他碗里的.粥就多了一点,他多了一点自然就有人少了一点,就有人饿肚子了。这时,就有人抗议了,说我们不能再用这个人了,我们一人一天轮流分粥吧。但轮流分的结果是只有分粥的人吃得饱,其他6个人都吃不饱。最后大家又达成共识:我们成立一个分粥委员会得了。分粥委员会成立了,在分粥时有人分粥有人监督,最后人们发现这时只有分粥的和监督的人吃饱了,其他5个人都吃不饱。最后,这7个人终于明白了:让谁来分都没用,最重要的是要制定一个规则,也就是谁分谁就最后一个拿粥。这样,不管谁来分粥,都能做到公平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一个企业还是一个组织,或是一个部门,或是一个团队,都必须用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则远比人的自觉性管用得多。
规章制度的小故事 3
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这就意味着从概率上来说,每一千个跳伞的士兵中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丧命。军方要求厂家必须让合格率达到100%才行。厂家负责人说他们竭尽全力了,99.9%已是极限,除非出现奇迹。
军方(也有人说是巴顿将军)就改变了检查制度,每次交货前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
从此,奇迹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规章制度的`小故事 4
惠普的敞开式办公室?
美国惠普公司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周游式管理办法”,鼓励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直接接触广大职工。
为此目的,惠普公司的办公室布局采用美国少见的“敞开式大房间”,即全体人员都在一间敞厅中办公,各部门之间只有矮屏分隔,除少量会议室、会客室外,无论哪级领导都不设单独的办公室,同时不称头衔,即使对董事长也直呼其名。这样有利于上下左右通气,创造无拘束和合作的气氛。
单打独斗、个人英雄的闭门造车工作方式在现今社会是越来越不可取了,反而团队的分工合作方式正逐渐被各企业认同。管理中打破各级各部门之间无形的隔阂,促进相互之间融洽、协作的.工作氛围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良方。
不要在工作中人为地设置屏碍分隔,敞开办公室的门,制造平等的气氛,同时也敞开了彼此合作与心灵沟通的门。
对一个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营造一个快乐,进步的环境:在管理的架构和同事之间,能够上下公开、自由自在、诚实地沟通。
规章制度的小故事 5
在大多数企业,都有不成文的规矩,即禁止内部员工恋爱。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合法,也不可取的。“棒打鸳鸯”只能导致军心涣散,让员工对组织感到寒心。获得如此“待遇”的员工即便留下,也会“身在曹营心在汉”!
日本日立公司有一名叫田中的工程师,他为日立公司工作近12年了,对他来说,公司就是他的家,因为甚至连他美满的婚姻都是公司为他解决的。原先,日立公司内设了一个专门为职员架设的“鹊桥”的“婚姻介绍所”。日立公司人力资源站的管理人员说:这样做还能起到稳定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日立“鹊桥”总部设在东京日立保险公司大厦八楼,田中刚进公司,便在同事的鼓动下,把学历、爱好、家庭背景、身高、体重等资料输入“鹊桥”电脑网络,在日立公司,当某名员工递上求偶申请书后,他(她)便有权调阅电脑档案,申请者往往利用休息日坐在沙发上慢慢地、仔细地翻阅这些档案,直到找到满意的对象为止,一旦他(她)被选中,联系人会将挑选方的一切资料寄给被选方,被选方如果同意见面,公司就安排双方约会,约会后双方都务必向联系人报告对对方的看法。
最后有一天,同在日立公司当接线员的富泽惠子从电脑上走下来,走进了田中的生活,他俩的第一次约会,是在离办公室不远的一家餐厅里共进午餐,这一顿饭吃了大约4个小时,不到一年,他们便结婚了,婚礼是由公司“月下老”-办的,而来宾中70%都是田中夫妇的同事。
有了家庭的温暖,员工自然就能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由于这个家是公司“玉成”的.,员工对公司就不仅仅是感恩了,而是油然而生一种“鱼水之情”。这样的管理成效是一般好处的奖金、晋升所无法比及的。
如果一个人能在公司中体味到如家庭般的气氛,他便会安心,士气在无形中自然也就增高了。
规章制度的小故事 6
拖沓冗长的公司制度制约公司的发展,隐藏了员工的潜能。
1973年初,麦斐逊接任公司的总经理之位,摆在他面前的任务相当艰巨。公司拥有员工3万多人,工作效率非常低下,被同行远远地甩在身后。
为了找到破解难题的答案,麦斐逊接连召开了5次发展会议,他让公司中层以上的领导逐个提建议。5次发展会议征集到很多建议,麦斐逊将这些建议出台成政策。
半年过去了,这些出台的政策不仅没成为发展的助推器,反而成了绊脚石,公司的业绩持续下滑。症结到底在哪里呢?麦斐逊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麦斐逊反复揣摩,既然找领导层不行,就找基层员工试试。一天,他打扮成普通员工混进生产车间,谎称自己是新进职员,什么都不懂。
基层员工都以为麦斐逊是来实习的,对他毫无戒备,有什么话就直说,有什么活就让他干。通过细致观察,麦斐逊了解到,基层员工对那些所谓的政策很抵触,对那些所谓的规章制度很反感。
公司像防贼一样防着员工,生怕员工偷懒或者不按上级的要求做工。尤其一些审批制度更是多余的,员工干什么活都要经过上级领导的审批。如果得不到审批,就干不成,或者干了也会受到批评和指责。
有了这个重大发现后,麦斐逊紧急召开会议研究对策,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改革。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一个人太胖了运动起来就不灵活,需要多运动减减肥。
没想到,麦斐逊的设想刚说完,就遭到一片反对声。副总经理理查德说:“公司的制度是随着公司的发展积累下来的,对公司的业务开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减掉的话,就会丢失传统。”副总经理凯伦说:“麦斐逊先生,您不要指望员工能像您一样敬业。”一时间,会议室里人声鼎沸,议论纷纷。
尽管很多领导提出反对意见,但麦斐逊一想起在车间的所见所闻,便更加坚定了自己改革的决心。他严肃地说:“如果这些冗长的政策不减肥,要么我辞职,要么你们辞职,但我想尝试一下。”顿时,整个会场里鸦雀无声。
几天后,经过反复酝酿的`新政策出台了。由原来22.5英寸的厚度瘦身成只有一页篇幅,内容也由原来的条条框框改成宗旨性陈述。这个宗旨性陈述,是麦斐逊亲自修改的,并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完善。
麦斐逊亲自到车间指导工作,在他的影响下,公司的局面大为改观。冷冰冰的政策不再是阻碍领导和员工沟通的藩篱,面对面地交流成为领导与员工沟通、激发干劲和保持信任最有效的手段。
在公司基层,领导给员工充分的信任,员工可以对生产经营进行品头论足,还可以提出自己的设想。领导尊重员工自身潜能的发挥,公司对员工提高效率所做的贡献进行奖励。
如此一来,公司拖沓冗长的制度不见了,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刺激,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同时,领导和员工的关系也变得极为融洽。
麦斐逊所在的这家公司是美国的达纳公司,20世纪70年代末,达纳公司在《幸福》杂志按投资总收益排列的500家公司中位居第二位。
达纳公司的成功经验表明,员工素质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要学会给规章制度进行减肥,领导层要学会放权,要让员工知道自己在公司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给员工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潜能,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规章制度的小故事 7
1、班前安全教育可针对具体工作对事故、事件做以回顾;
2、班组长以上干部、有丰富经验的员工、事故、事件的'当事人等均可牵头对事故进行回顾;
3、事故的回顾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事实为原则;
4、事故事件的回顾必须依法确保事故当事人的各种权益不受侵犯;
5、事故事件回顾的宗旨是汲取经验、警钟长鸣,努力杜绝同类事故的发生;
6、事故、事件回顾可采用电视宣传、板报、报纸、演讲或其他形式的安全教育方式;
7、建立事故事件分析记录,注明时间、内容等;
8 、事故事件的回顾在员工中须做到广泛性、实效性。
规章制度的小故事 8
为了贯彻安全生产法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事故后“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等规定。遵照国家颁发的有关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事故是指在生产作业进程中,突然发生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产终断的意外事件。凡发生事故,无论产生的损失结果如何,都必须逐级上报,并进行分析、处理、采取防范措施。
2、凡发生事故、当事人、知情人或单位负责人必须立即向领导报告,事故报告要真实、准确、及时。
3、发生伤亡事故后,负伤者或现场人员应当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企业必须立即组织人员,对受伤者进行及时的`医疗救治。并做好相应工作。
4、公司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伤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将事故概况(包括事故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情况、简要经过和初步分析的事故原因)报告公司主管部门和公司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工会;急性中毒事故还应当报告卫生部门。
5、轻伤和其它一般事故,由各单位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查清事故原因,明确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制定出整改和防范措施后书面报告公司。
6、重伤及重伤以上事故和情形严重的其它事故,由公司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7、事故调查程序必须严格遵循《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事故必须严格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整改防范措施或措施不完善不放过;事故有关的领导和责任人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8、凡事故分析中确定防范措施时,必须同时确定措施落实时间,措施在不同范围内落实的责任人,并把事故防范措施作整理、通报,上报相关对口部门,下发到相关工区、班组(岗位)。各类安全检查时,必须将近两年内职能责任范围内发生的事故的防范措施落实情况作检查。
9、工伤职工在医疗期内(住院期间和医生建议休养期间),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准擅自回家休养,否则应按旷工处理,造成伤势加重的应由本人负责。职工治疗出院后应把出院证明复印件分别交公司安全环保部、单位安全员各一份,本人保存一份。
10、事故调查分析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时间、地点(单位、班组),人物(包含现场相关人员、班组长)的自然状况(指年龄、政治面貌、参加工作时间、岗位变动、住址、持证情况等)、经过、原因、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性质、责任划分(主要责任者基本情况)、防范措施、处理意见等,报告还应注明调查组人员姓名、职务、参加分析人员姓名等内容。
11、在事故调查中有下列情形的人应给予行政处分:隐瞒事故不报、谎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拒绝接受调查,隐瞒事故真相,作伪证等不利于事故调查的行为人。
12、对事故主要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时,必须事实依据清楚,经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讨论决定。
【规章制度的小故事】相关文章:
企业规章制度管理小故事02-09
企业规章制度管理小故事02-09
经典小故事03-27
小超市规章制度01-24
小企规章制度03-08
寓言小故事 关于管理的寓言小故事04-13
经典名人故事大全小故事09-22
阳光小饭桌规章制度06-06
小超市管理规章制度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