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食管理制度

时间:2022-06-15 17:58:11 制度 我要投稿

熟食管理制度(通用24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熟食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熟食管理制度(通用24篇)

  熟食管理制度 篇1

  1、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食品与非食品不能混放,食品仓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质(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和杂物。

  2、设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健全采购、验收、发放登记管理制度。做好食品出入库登记。做到先进先出,易坏先用。腐败变质、发霉生虫等异常食品和无有效票证的食品不得验收入库。及时检查和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3、各类食品按类别、品种分类、分架摆放整齐,做到离地10厘米、离墙10厘米存放于货柜或货架上。宜设主食、副食分区(或分库房)存放。

  4、仓库内要用机械通风或空调设备通风、防潮、防腐、保持通风干燥。定期清扫,保持仓库清洁卫生。

  5、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并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持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供应商提供)。

  6、肉类、水产、蛋品等易腐食品需冷藏储存。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须粘有明显标志(原料、半成品、成品等),肉类、水产类分柜存放,生食品、半成品、熟食品分柜存放,不得生熟混放、堆积或挤压存放。

  7、应有满足生熟分开存放数量的冷藏设备,并定期除霜(霜薄不得超过1厘米)、清洁和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转。

  8、设置纱窗、排风扇、防鼠网、挡鼠板等有效防鼠、妨虫、防蝇、防蟑螂设施,不得在库房内吸烟。

  9、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

  熟食管理制度 篇2

  1、食品原料粗加工必须在粗加工间(区域)内操作,排水沟出口设置防鼠类入侵的网眼孔径小于6毫米的金属网罩,有效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

  2、分设肉类、水产类、蔬菜原料加工洗涤区或池,并有明显标志。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在相应位置进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加工肉类、水产类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与蔬菜分开使用,并要有明显标志。

  3、粗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或者其他感观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4、蔬菜类食品原料要按“一择、二洗、三切”的顺序操作,彻底浸泡清洗干净,做到无泥沙、杂草、烂叶。

  5、肉类、水产品类食品原料的加工要在专用加工洗涤区或池进行。

  6、做到刀不生锈、砧板不霉,定位存放,整齐有序,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工结束后及时清洁地面,水池、加工台、用具、容器,切菜机、绞肉机等机械设备用后拆开清洗干净,以备再次使用。

  7、及时清除垃圾,垃圾桶每日清洗,保持内外清洁卫生。

  8、不得在加工清洗食品原料的水池内淘洗拖布。

  熟食管理制度 篇3

  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依法制定并落实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关注社会食品安全预警提示,积极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

  2、在制作加工过程中应当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观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食品原料应保证来源合法安全,禁止生产经营《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食品。

  3、加工经营过程中避免生熟交叉、混放。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成品、半成品、原料应分开加工、存放;员工要经常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应消毒手部,发现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及化浓性皮肤病者,应立即停止其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4、熟制食物应烧熟煮透,尤其是肉、奶、蛋及其制品以及海产品,中心温度应高于70℃,如在常温下保存,应于出品后2小时内食用。

  5、禁止使用毒蘑菇、发芽马铃薯等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及原料,餐饮业禁止使用亚硝酸盐。

  6、豆浆、四季豆应按要求煮熟焖透,有效预防生食有毒有害食物中毒。

  7、外部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食品加工及售卖间,加强员工的道德教育。

  8、如有疑似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应迅速启动突发食品事故应急预案,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和组织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救治,并停止制售可疑食品,保留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用具和现场,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熟食管理制度 篇4

  1、在制作加工过程中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观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2、需熟制加工的食品要烧熟煮透,中心温度不低于70℃。油炸食品要防止外焦里生。

  3、直接入口熟食品须盛放在经过消毒的容器或餐具内。用于餐饮加工操作的工具、设备必须无毒无害,标志或者区分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4、烹调后至使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及时采用高于60℃热藏或低于10℃冷藏(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冷却后及时冷藏)。

  5、应当将直接入口食品与食品原料或者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不可混放和交叉叠放。

  6、工作结束后,调料品加盖,工具、用具洗刷干净,定位存放;灶上、灶下地面清洗冲刷干净,不留残渣、油污,不留卫生死角,及时清除垃圾,垃圾桶必须加盖。

  熟食管理制度 篇5

  1、加工前要检查各种食品原料,如米、面、黄油、果酱、果料、豆馅以及做馅用的肉、蛋、水产品、蔬菜等,如发现生虫、霉变、异味、污秽不洁的不能使用。

  2、做馅用的肉、面、水产品蔬菜等要按照粗加工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工,蔬菜要彻底浸泡清洗,易于造成农药残留的蔬菜要先浸泡20分钟左右时间,然后冲洗干净。

  3、分设制作区和成品区,各种工具、用具,容器生熟分开使用,用后及时清洗干净定位存放,避免生熟混放。

  4、制作面点须有相应许可项目方能加工经营。并设置有制作间和烧烤间,如需分装,应另高设分装间,分装间的设置和操作按专间要求进行。使用者按照以上相应功能间摆放用具、规范操作。

  5、成品面点存放在专柜内,做到通风、干燥、防尘、防蝇、防鼠、防毒,含水分较高的带馅面点存放在冰箱。

  6、如使用食品添加剂,应执行《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7、各种食品加工设备,如绞肉机、豆浆机、和面机、馒头机等用后及时清洗干净,定期消毒,各种用品如盖布、笼布、抹布等要洗净晾干备用。

  8、加工结束后及时清理面点加工场所,做到地面无污物、残渣,面板清洁,各种容器、用具、刀具清洁后定位存放。

  熟食管理制度 篇6

  1、配餐间按专间的要求进行管理,要做到“五专”(专用房屋、专人制作、专用工具、容器、专用冷藏设备、专用洗手消毒设施),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出。

  2、配餐间工作人员进入专间前应二次更衣,更换洁净的工作衣帽,并将手洗净、消毒,工作时必须戴口罩。

  3、空气消毒装置运转正常,每日工作前后开紫外线灯30分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4、操作前应对配制食品进行检查,凡有腐烂变质或其它感观性状异常焊,不得配制使用。

  5、盛放食品的容器放置在配餐台上,不得落地存放。

  6、工作结束后,及时清理配餐间卫生,确保配餐台无残渣、汤汁,无油渍、污渍,地面清洁卫生,打开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

  熟食管理制度 篇7

  1、食品处理区应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设备、设施,防止在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

  2、配备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消毒、更衣、洗、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设施。主要设施宜采用不锈钢,易于维修和清洁。

  3、有效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投机条件,加工与用餐场所(所有出入口),设置纱门、纱窗、门帘,如木门下端设金属防鼠板、排水沟、排气、排油烟出入口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毫米的防鼠金属隔栅或网罩;距地面2米高度可设置灭蝇设施;采取有效“除四害”消杀措施。

  4、配置方便使用的从业人员洗手设施,附近设有相应清洗、消毒用品、干手设施和洗手消毒方法标示。宜采用脚踏式、肘动式或感应式等非机动式开关或可自动关闭的开关,并宜提供温水。

  5、食品配餐区应设置机械排风、空调、温度计等设施,保持良好通风,及时排除潮湿和污浊空气。

  6、用于加工、贮存食品的工用具、容器或包装材料和设施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无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

  7、各功能区和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操作台、刀具、菜墩等工用具,应分开定位存放使用,生熟菜墩必须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识。

  8、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冻等设备与设施,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必要时消毒,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熟食管理制度 篇8

  1、集体食堂、提供或配送集体用餐的单位、重要接待活动和大型餐饮聚餐超过100人供应的食品成品应留样,以便于必要时检验,应设专人负责。

  2、留样食品每餐、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250克,应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

  3、留样食品取样不得被污染,贴好食品标签,待留样食品冷却后,放入0~10℃专用冰箱内,并标明留样日期、时间、品名、餐次、留样人。

  4、留样食品必须按期限要求保留,进餐者如有异常,立即封存,送食品安全检测部门检验。

  5、食品留样冰箱为专用设备,严禁存放与留样食品无关的物品。

  熟食管理制度 篇9

  1、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包括: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酱油、醋、盐、八角等各种香料。

  2、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基本信息包括:品名、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编号、供货单位等。

  3、公示的基本信息要与实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相符,不得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毒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有变化的要及时更换公示信息。

  4、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要专店采购、专账记录、专区存放、专器称量、专人负责,并按照有效期使用。严禁采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规范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

  熟食管理制度 篇10

  1、餐饮行业应当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一次性餐用具等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等)的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所购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采购食品原材料必须到许可证照齐全有效、有相对固定场所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订购学生集体用餐(含学生饮用奶)须到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向固定供货采购食品的,宜签订采购供货合同。

  3、应当建立台账(采购记录)。按格式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持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清单或发票。

  4、应当按照产品品种、进货时间先后次序有序整理、保存代购记录及相关资料,记录、票据的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5、采购食品时应进行感观检查,不得采购腐败变质、掺杂掺假、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有毒有害、有异味、超过保质期期限的食品及原料,以及外观不洁、破损、包装标签不符合要求或不清楚、来源不明、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水产及其制品加工食品。

  6、未包装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标签要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42、47、48和66条的规定。

  熟食管理制度 篇11

  为加强学校餐饮安全管理,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及相应的规定要求,制定本制度。

  1、学校校长是本单位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成立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工作。

  2、学校食堂必须取得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方可营业,《餐饮服务许可证》应悬挂于醒目处。

  3、从业人员必须取得有效《健康证》并随身佩戴上岗。

  4、从业人员必须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制售工作。学校要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5、应建立统一规范的食品安全管理档案,落实监督整改意见,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6、专职(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经常督促并落实从业人员卫生规范、清洗消毒操作规范、食品采购索证、进货验收和台账记录、库房管理规范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并做好记录。

  7、工作人员上班时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并保持个人卫生。

  8、做好食堂内外环境卫生,做到每餐一打扫,每天一清洗。

  9、餐饮用具每班用后应洗净,餐饮用具做到“一清”、“二洗”、“三消毒”。

  10、食品原辅料必须到持有有效证件的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并向供货方索取本批次产品合格的卫生检验(疫)报告书和供货票据。并建立食品原辅料采购索证登记台账,对所购进的食品及基原米进行详细登记,做到索证资料齐全,登记台账清晰。

  11、不购进、不加工、不出售腐败变质、有毒、有害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12、生、熟食品、成品、半成品的加工和存放要有明显标记、分类存放,不得混放。

  13、搞好操作间卫生,冷藏配餐所用工具必须专用,并有明显标志。

  14、保持库房整洁,食品应做到有分类、有标志、离地隔墙保管。

  15、及时处理好垃圾,垃圾桶应有盖和标记,搞好“三防”(防尘、防蝇、防鼠)工作。

  16、禁止用非食品原料加工或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有危害人体健康物质,或用回收食品为原料加工食品。

  17、废弃油脂必须按国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信用油脂管理的规定》进行管理。

  熟食管理制度 篇12

  一、食品应无毒、无害、符合营养卫生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对不符合要求的熟食,工作人员有责任拒收。

  二、保持熟食间内环境卫生和食品工具整洁。任何杂物及私人用品不准放入熟食间内。冰箱为专用,非熟食品、未经消毒处理的果菜、罐头以及其它物品一律不准放入,对剩余的熟食要放置冰箱内。

  三、做到专用熟食间,专有工用具,专人负责,凡非熟食间工作人员,一律不得进入。

  四、操作前熟食品间要开紫外线灭菌等空间消毒20—30分钟;操作人员在预进间内洗手、消毒、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才能进入熟食间。

  五、熟食间内的刀、砧板、等工用具用前进行彻底消毒(用消毒水或者蒸汽);收市后把砧板清洁干净,竖放晾干。砧板做到面、底、边“三面”光洁。

  六、搞好个人卫生,不得留长指甲、戴戒指等,不准在熟食间内看书报、抽烟、吃食物;上洗手间必须把工作服脱下。

  七、熟食间的地板、墙壁、门窗及工作台保持干净清洁,每天用消毒水消毒清洗,熟食间内不准有苍蝇、蟑螂、老鼠等其他昆虫。

  熟食管理制度 篇13

  1.库房管理人员负责库房食品贮存管理工作。

  2.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防潮、防鼠、防虫、防蝇、防蟑螂等设施。

  3.入库出库坚持先进先出原则。

  4.食品和非食品库房应分开设置。盛放食品的工具、容器做到生熟分开,有明显的标志。盛放散装食品的容器要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5.各类食品按类别、品种分类、分架、分区域摆放,做到离地10厘米、离墙10厘米,有明显标识。

  6.保持仓库清洁卫生。每月检查清理库房内不合格、过期、变质、包装破损的食品,及时下架和处理。

  7.冷藏、冷冻柜(库)宜设外显式温度计。每日检查温度并做好记录。

  8.冷藏、冷冻柜(库)应定期除霜、清洁和保养,需贴有明显标志。

  熟食管理制度 篇14

  一、仓管员必须遵守饮食服务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工作时间,服从工作安排,保证安全生产和物资供应。

  二、仓管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根据库温要求按时开机关机,要经常检查,定期化霜,发现异常要及时报修并向领导汇报。

  三、仓管员要经常检查库房内的温度,否则,如造成经济损失要对其进行经济处罚。

  四、仓管员工作时间内不准脱岗喝酒、睡觉或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活动,否则按饮食服务中心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五、冷库内的各类副食品要按位存放,堆放整齐。食品出库要填写出库单,先进的货物要先出库。要及时清理积压物品,对超期,变质的物品保管员要及时向饮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汇报,并妥善处理。因工作失职造成损失的,追究保管员责任并给予经济处罚。

  六、未经中心主任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处理库内物品并直接收取现金,不得为外单位或个人在库内存放物品,否则追究保管员责任,视情节轻重给予50-200元或扣发当月奖金的处罚。

  七、库内保存食品,每月清点一次,做到帐物相符。保管员必须对工作认真负责,不得粗心大意,弄虚作假,以权谋私,否则出现问题追究保管员责任。

  八、按规定时间开库、锁库。保管员下班前要认真检查库房情况,没有问题后方可离岗。

  九、值班人员要经常注意冷库周围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确保冷库安全。

  熟食管理制度 篇15

  1、冷库设专人管理,明确责任人,并且在冷库门边作出明显标示,标示出责任人跟检查监督人。

  2、冷库管理人员也必须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工作时间,服从工作安排。

  3、冷库管理人员从接到来货通知后,要检查冷库库存,确定贮存位置,联系好装卸人员。

  4、货物到公司前,要预先通知化验员到货时间以便进行取样进行化验,检查三证(出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非疫区证明、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并从外观检查货物装载是否有异常,有无化冻等质量情况。

  5、确保检查符合要求后,立即开始组织卸货,需要做到轻拿轻放,并抽检每件重量是否符合包装要求。

  6、冷库内的各类物资最好要按位存放位堆放要整齐,要做到下有木托盘或者塑料托盘。四周不靠墙,上不靠顶棚,每批次均要有标签,标明来货时间、厂家、规格以及数量。

  7、入库工人必须按照规定着工作装入库,专人开关库门。

  8、叉车入库后不得在库内停留等待。

  9、货物根据出库单进行发货,要做到先进的货物需要先出库,并做好记录和监督。

  10、每间隔两小时要检查一次冷库温度,并且做好记录,夜间要加强巡检,发现温度异常要立即报告给仓储部经理。

  11、要管好库门,货物进出时要随手关门,发现门损坏不能密封要及时维修,做到开启灵活、关闭严密、不逃冷气,绝对禁止开着冷库门进行作业。

  12、正常使用冷库,保证安全生产,防止水、汽渗入隔热层,严格把好“冰、霜、水、门、灯”五关

  13、库房的墙、地坪、门、顶棚等部位有了冰、霜、水要及时清除。

  14、库内排管和冷风机要及时扫霜、融霜,以提高制冷效能、节约用电。

  15、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冷库。

  16、冷库内不得堆放杂物,保持冷库整洁有序。

  17、每天要对库存货物进行检查,每周在仓储部经理组织下进行货物盘点,做到帐、物、标签数量完全吻合。

  熟食管理制度 篇16

  一、冷库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工作时间,服从工作安排,保证安全生产。

  二、制冷工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根据库温要求按时开机停机,要经常检查维修保养机械设备,发现异常要及时维修并向值班领导报告。

  三、制冷工要经常检查库房内的温度,否则,如造成经济损失要对其进行经济处罚。

  四、制冷工工作时间内不准脱岗喝酒、睡觉或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活动,否则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五、冷库机房不准私留非工作人员住宿闲来人员不准进入机房内。

  六、冷库内的各类副食品要按位存放,堆放整齐。食品出库要填写出库单,先进的货物要先出库。要及时清理积压物品,对超期,变质的物品保管员要及时向主任汇报,并妥善处理。因工作失职造成损失的,追究保管员责任并给予经济处罚。

  七、未经厂长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处理库内物品并直接收取现金,不得为外单位或个人在库内存放物品,否则追究保管员和管理员责任,视情节轻重给予50—200元或扣发当月奖金的处罚。

  八、库内保存果品,每月清点一次,做到帐物相符。保管员必须对工作认真负责,不得粗心大意,弄虚作假,以权谋私,否则出现问题追究保管员责任。

  九、按规定时间开库,锁库。保管员、制冷工下班前要认真检查库房、机房情况,没有问题后方可离岗。

  十、冷库值班人员要经常注意冷库周围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报警,确保冷库安全。

  熟食管理制度 篇17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102号令,《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将于20xx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同时废止。《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是在现行食品标识标注有关规定及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食品标识监督管理规定的重申和补充。该规定共五章四十二条,主要从标识内容和标识形式两方面对食品标识进行了规范,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食品。该规定还增加了对食品产地、分装者、警示说明、最小销售单元等标识标注要求,明确规定了食品标识的禁止标注内容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禁止性义务,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

  一、食品标识及《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修订的原因

  食品标识是生产商向消费者介绍食品成分、特点、厂名、使用方法等的简要说明,是消费者选择、食用食品的依据。按照《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总则第三条的规定:食品标识是指粘贴、印刷、标记在食品或者其包装上,用以表示食品名称、质量等级、商品量、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等相关信息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的总称。我国原有食品标识管理主要依据的是1995年6月20日由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的规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原规定无论从政策管理的理念上还是法规适用的范围上,都难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且由于过去体制上存在一些原因,质检、商检、卫生、工商都曾制定过内部标识管理的规章制度,法规的施行上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因此制定一部统一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解读新法规修订的内容

  新法规对原《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的规定》的主要部分进行的类划。除附则外,分为总则(规定了引用法规,适用对象、管理机构),食品标注内容、标识的标注形式、法律责任四个部分。

  1.总则

  总则根据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对法律依据部分进行了修改。在维持原规定适用范围的前提下,将食品标识的概念写入法规要求,并规定了《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监督管理部门及管理职能。

  2.食品标识的标注内容

  标注内容中修订了对食品标识的规范化要求。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有规定的,应当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当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或者俗名;采用自创名称标识的食品标签应按上述两条规定加注类属名称,采用模拟工艺制作的食品,包括动植体相似模拟、人造合成物模拟等应在名称前冠以“人造”、“仿”、“素”等字样。

  我国是食品业生产加工大国,生产加工的门类十分繁杂,为达到宣传目的,食品名称上注以俗称的名、特产品不在少数。对这类产品,一方面国家要加以规范化管理,以免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发生误解;另一方面也要对传统文化及创新工艺进行保护鼓励。类(属)的规定要求即是这一方针的具体化体现。

  为增强对食品生产源头的追溯能力,标识内容中还特别规定食品标识应标注食品产地,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受委托生产加工食品的,还要注明委托企业的名称、地址;分装食品应当标注分装者的名称和地址。

  标识内容中增加的部分还有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在食品中使用的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的甜味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必需标注具体名称、分类代码、用量等信息。食品中含用可能对消费者产生特定或不特定危害,如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等要在标识中以中文标识加以说明。体现了国家管理机构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关注。

  食品标识中对企业诚信宣传也进行了规定,要求不得在食品说明中明示或暗示该食品可能具有某种药理作用、保健作用;不得以欺骗或误导的方式描述或介绍其生产的食品;不得变造、伪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得冒用其他合法生产加工企业的身份标记或从事违法违规行为。

  考虑到通用标识的相关要求,规定还特别指出食品标识中不得出现民族歧视、国家象征或其他法律法规中禁止标注的内容。

  3.食品标识的标注形式

  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出口食品大幅增长的同时,进境食品的上架率也逐年增加。食品标识规定中对这种情况进行了适时变通,不再单纯规定食品标识只能以汉语或拼音的形式加以说明,增加了可同时使用中文、拼音、少数民族文字、外文的条款,但为方便我国消费者对食品标识的判读,其他非中文形式的标注必须与中文有对应关系,且所用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中文。

  食品标注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食品标识不得与食品或其包装分离,食品标识的最小单元应是食品销售中所能独立区别的最小单位。这样,食品标注就可以产生与食品一一对应的身份关系,避免了因大包装的分离造成对食品性能判定的误解,尤其对有特殊食品需要的群体和对食品物理、化学、生物安全敏感的老人、儿童适用。

  4.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由原规定的六大类9条扩展为14条,增加了《质量法》、《计量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三个法规的相关要求。同时对违反上述标注内容、标注形式中新增的事关食品安全及源头追溯体制建设的相关要求的违法行为制定了处罚措施的补充规定。

  通观《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是在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逐步走向正规化、系统化的前提下出台的一部管理法规,是对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延伸和补充,是国家质检总局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又一重要举措。有利于我国食品标签标注的进一步规范,促进我国食品安全生产管理的提高和完善。

  熟食管理制度 篇18

  1、食品与非食品不能混放,食品仓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质,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和杂物。

  2、设专人负责管理,做好食品出入库登记,做到先进先出,易坏先用。及时检查和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3、各类食品按类别、品种分类、分架摆放整齐,做到离地1、离墙10厘米存放于货柜或货架上。宜设主食、副食分区(或分库房)存放。

  4、仓库内要保持通风干燥。定期清扫,保持仓库清洁卫生。

  5、散装食品应盛装于食品级的容器内,并在容器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6、肉类、水产、蛋品等易腐食品需冷藏储存。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须贴有明显标志(原料、半成品、成品、留样等)。肉类、水产类分柜存放,生食品、半成品、熟食品分柜存放,不得生熟混放、堆积或挤压存放。

  7、定期对冷藏设备除霜、清洁和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转。

  8、设置纱窗、排风扇、防鼠网、挡鼠板等有效防鼠、防虫、防蝇、防蟑螂设施,不得在仓库内抽烟。

  9、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保温和冷藏设施,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熟食管理制度 篇19

  1、经常检查和确认电源的电压是否符合要求,电压应为380V±10%(三相四线)。冷库设备长期不用时,应截断冷库的总电源,并确保制冷机组不受潮、不被灰尘等其它物质所污染。

  2、制冷机组上的冷凝器很容易被沾污,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清洗。以保持良好的传热效果。散热好,制冷才好。制冷机组周围不要堆放任何杂物;

  3、制冷机在运转过程中应避免振动,振动除了增加机械磨损外还会导致机组上连接管松动或者断裂。机器在运转过程中若发现噪声异常,应停机检查,排除后再运行。制冷压缩机组的保护功能均已事先设定好,无须调整。

  4、定期检查制冷机组的各连接管、阀件上的连接管是否牢固,是否有制冷剂渗漏(一般渗漏的地方会出现油迹)。检漏最实用的方法是:用海绵或软布沾上洗涤剂,揉搓起沫,然后均匀涂在要检漏的地方,观察数分钟。若渗漏会有气泡出现。在渗漏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做紧固或气焊处理(由专业制冷工作人员进行检修操作)。

  5、冷库的电器设备应避免受潮,以免漏电造成触电事故。

  6、冷库的门的铰链、拉手、门锁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添加润滑油。

  7、冷库的电器设备检修应有由电工或懂得用电知识的人员来操作,任何检修都必须切断电源,以确保安全。

  8、冷库的上面(顶板)不应堆放杂物,否则冷库的库板会变形而影响保温性能,并保持冷库周围通道畅通无阻,只有确保散热良好,制冷才能良好。安放冷库的位置应保持干燥、洁净、无易燃易爆物品、确保没有任何安全隐患。蒸发器前不得堆放物品(预留一定的空隙),以免影响制冷效果。

  9、冷库的库内温度、温差等参数,这些都应根据冷库的实际情况而设定,不可任意改变参数。冷库出厂时已根据用户要求而定制,要了解冷库的技术参数后再进行控制器上各项参数的设定。

  10、如因空气湿度过大、化霜间隔时间长、库温设定不正常,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库内蒸发器上霜层增厚,库温不降。这时就应进行化霜(除霜)处理。并及时观察,等霜层消失立即停止化霜。稍等片刻后再启动设备。石家庄冷库

  11、压缩机应避免频繁启动,每次停机间隙时间不应少于6分钟。发现压缩机视油镜油位下降或变脏时,需及时添加或更换,不能加入牌号不对和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致使含水量多的不合格冷冻机油,否则会引起高温碳化、低温析蜡、电机绝缘受损、系统回油困难等故障。经常注意压缩机外壳、机身及气缸盖处的温度变化以判定压缩机运转是否正常。制冷压缩机组在通常情况下不须加油。如果确定需要加油,应由专业人员加入压缩机专用油,加油量由专业人员制定,不得盲目添加。

  12、定期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三相四线),检查电源总闸的保护功能是否正常有效。

  熟食管理制度 篇20

  1、冷库设备初期运转机组:要经常观察压缩机的油面、回油情况、油的清洁度,发现油脏或油面下降要及时更换和添加,以免润滑不良造成烧毁压缩机。

  2、对于冷库设备的冷风机:要经常检查除霜情况,除霜是否彻底,除霜不好导致制冷慢并造成系统回液。

  3、对于冷库设备的风冷机组:要经常清扫冷凝器使其保持良好的通风、换热壮态。

  对于冷库水冷机组:要经常检查冷却水的混浊程度,如冷却水太脏,要进行更换。检查供水系统有无跑、冒、滴、漏问题。水泵工作是否正常,阀门开关是否有效,冷却塔风机是否正转。石家庄冷库

  4、仔细倾听压缩机,冷却塔、水泵或冷凝器风机运转声音,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检查压缩机、排气管及地脚的振动情况。

  5、经常观察压缩机运行状态,检查其排气温度,在换季运行时,要特别注意及时调整系统供液量。

  6、对压缩机的维护:初期系统内部清洁度较差,在运行30天后要更换一次冷冻油和干燥过滤器,在运行半年之后再更换一次(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于清洁度较高的系统,运行半年以后也要更换一次冷冻油和干燥过滤器,以后视情况而定。

  熟食管理制度 篇21

  一、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无苍蝇、蟑螂;仓库应当通风良好。

  二、仓库保管员有权拒收一切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品,并应在食品进库后实行分类存放,存放要求如下:

  1、食品与非食品不能混放;

  2、洗洁用品、药品、 强烈气味的物品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不能与食品同仓存放;

  3、定型包装食品与散装食品分架存放;

  4、肉类及其制品、蔬菜瓜果,除马上加工使用外,一律进冷库。肉类及其制品应有容器盛放,室温应控制在-18℃(以下);蔬菜瓜果的存放温度应控制在0~13℃,鲜蛋应存放在0~1℃范围内。应每三天进行一次冷库除霜,并保持地面清洁;

  5、库存食品要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要有必要的标签,做到先进先出,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6、搞好仓库内、外环境卫生,与食品仓库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

  三、定型包装食品,必须有中文标识,凡食品包装标识不清楚或无标识的,不得进入食品仓库。

  四、对由于库存时间过长而超过保存期限的,或发现由于其它原因出现腐败变质、酸败、生虫、霉变的食品,一律不得交付下一工序进行加工。

  熟食管理制度 篇22

  a、经常检查及确认电源来线的电压符合要求,电压应为380V±10%,三相四线或五线;

  b、蒸发器前不得堆放物品。以免影响制冷效果;

  c、制冷压缩机组周围不要堆放杂物;

  d、制冷压缩机组在通常情况下不须加油。如果确定需要加油,了应由专业人员加入压缩机专用油专用白油,加油量由专业人员制定,不得盲目添加。石家庄冷库

  f、制冷压缩机组的保护均已事先设定,不须调整;

  g、定期清洁制冷机组及冷凝器并观察油面。

  h、严格把握入库量,每日入库量应不超过总库容量的15%

  i、观察控制柜运转情况或观察温度表变化情况。

  j、禁止将电器部分及电脑控制柜接触水,以免损坏。

  k、定期观察蒸发器融霜情况。

  l、不要随意有控制柜内连接其它电器的电源。

  m、不要随意拆卸制冷机组及电腔元件。

  熟食管理制度 篇23

  餐饮物资的储存管理是管好餐饮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餐饮企业由于对餐饮物资的储存管理混乱,引起食品饮料变质腐烂,或丢失以及被挪用,致使企业的餐饮成本和经营费用提高,而客人却得不到高质量的饮食。

  加强储存管理要求企业改善储存设施和储存条件,合理搞好库存物资的安排,加强仓库的保安和清洁卫生工作,注意温度、湿度及通风等问题,以提高储存的有效管理。

  一、食品原料的储藏目的及分类

  (一)食品原料储藏的目的

  (1)保证菜单上所有菜品和酒水得到充足的供应而不断档餐厅在经营过程中尽量不要出现客人按菜单点菜时不能供应的现象。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餐厅就要按菜单上的菜品储存足够的原料以保证供应。

  (2)弥补生产季节和即时消费的时问差。餐饮企业所需的原材料与工业企业不一样。工业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大多是无生命的,而餐饮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大多是有生命的产品。这些产品中有的可以常年供应,价格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有的产品则存在着生产的淡旺季。因此,餐饮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要在保证其不会变质的前提下,于淡季来临前,多储存一些季节性的食品原料,以弥补生产季节和即时消费的时间差。

  (3)弥补空间上的距离差从订购、购买到交货这一采购过程不是即时完成的,它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因此,储藏必须能够保证在这几天中的原料供应,不能脱销、断档。

  (4)防止细菌的传播与生长冷藏不但可以延长原料的保存时间,还可以防止细菌传播以及食品内部细菌的繁殖与生长。

  (二)原料的储藏分类

  餐饮原料因质地、性能的不同,对储存条件的要求也不同。同时,因餐饮原料使用的频率、数量不同,对其存放的地点、位置、时间要求也不同。为此,餐饮企业应将原料分门别类地进行储存。根据原料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食品类、酒水类和非食用物资类储存;按原料对储存条件的要求,又可分为干货库储藏、冷藏库储藏、冷冻库储藏等。原料的储藏分类如图4、2所示。

  二、食品原料的储藏管理

  为了做好食品原料的储藏,必须了解温度、湿度、通风、照明与食品原料储存的关系,并在仓库设计时考虑这些因素。

  (一)干货原料的储藏管理

  干货原料主要包括面粉、糖、盐、谷物类、干豆类、饼干类、食用油类、罐装和瓶装食品等。干货食品宜储藏在阴凉、干燥、通风处,离开地面和墙壁月庀圮内,爻从位坦刚地个小目删,升迈呙化罕约的。仔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分类、合理堆放按各种干货原料的不同属性对原料进行分类并存放在固定位置,然后再将属于同一类的各种原料按名称的部首笔画或字母顺序进行排列。也可以根据各种原料的使用频繁程度存放,如使用频繁的物品存放在库房门口易取的地方,反之则放在距门口较远的地方。

  (2)货架的使用于货仓库一般多使用货架储藏食品原料。货架最低层应距地面至少1ocm,以便空气流通,避免箱装、袋装原料受地面湿气的影响,同时也便于清扫。

  (3)温度的要求干货仓库的最佳温度应控制在15-21℃之间。温度低一些,食品保存期可长一些,温度越高,保存期越短,所以干货库应远离发热设备。

  (4)对虫害和鼠害的防范所有干货食品都应包装严密,已启封的'食品要储藏在密封容器里,要定期清扫地面、货架,保持干净卫生,不留卫生死角。防止虫鼠滋生。

  (5)所有干货食品要注明日期,按先存先取原则盘存食品都有保质期。注明日期、先存先取,可以避免因原料过期而造成浪费。

  (二)鲜货原料的冷藏管理

  鲜货原料包括新鲜食品原料和已加工过的食品原料。新鲜食品原料指蔬菜、水果、鸡蛋、奶制品及新鲜的肉、鱼、禽类等。加工过的食品原料指切配好的肉、鱼、禽类原料,冷荤菜品,蔬菜与水果色拉,各种易发酵的调味汁,剩余食品。

  新鲜原料一般需使用冷藏设备。冷藏的目的是以低温抑制细菌繁殖,维持原料质量,延长其保存期。对冷藏原料有以下要求:

  1)所有易腐败变质食品的冷藏温度要保持在4-5℃以下。

  2)冷藏室内的食物不能装得太挤,各种食物之间要留有空隙,以利于空气流通。

  3)尽量减少冷藏室门的开启次数。

  4)保持冷藏室内部的清洁,要定期做好冷藏室的卫生工作。

  5)将生、熟食品分开储藏,最好每种食品都有单独的包装。

  6)如果只有一个冷藏室,要将熟食放在生食的上方,以防生食带菌的汁液滴到熟食上。

  7)需冷藏的食品应先使用干净卫生的容器包装好才能放进冰箱,避免互相串味。

  8)需要冷藏的热食品,要迅速降温变凉,然后再放入冷藏室。

  9)需要经常检查冷藏室的温度,避免由于疏忽或机器故障而使温度升高,导致食品在冷藏室内变质。

  10)保证食品原料在冷藏保质期内使用。

  11)冷藏食品原料保存中的其他注意事项:

  ①入库前需仔细检查食品原料,避免把已经变质、污染过的食品送入冷藏室;

  ②已加工的食品和剩余食品应密封冷藏,以免受冷干缩或串味,并防止滴水或异物混入;

  ③带有强烈气味的食品应密封冷藏,以免影响其他食品;

  ④冷藏设备的底部、靠近制冷设备处及货架底层是温度最低的地方,这些位置适于存放奶制品、肉类、禽类、水产类食品原料。

  熟食管理制度 篇24

  在采购物资到货之后,就要对采购原料进行严格的验收。如果只对餐饮原料的采购进行控制,而忽视验收这一环节,往往会使对采购的各种控制前功尽弃。供应商在发货时会有意无意地超过订购量,或缺斤短两,或质量不符合餐厅的要求,高于或低于采购规格;账单上的价格也往往与商定的价格大有出入。因而验收管理是餐饮管理和成本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验收员的配备

  在企业的组织中应设专人负责食品饮料的验收。验收员绝不能由采购员兼任,也不能由厨师长或餐饮部经理兼职,如果人手不够,验收员可由仓库保管员兼任。验收员的主要职责是检查送货的数量是否符合订购的数量,原料的质量是否符合采购规格,价格是否符合商定的标准。验收员还要控制退出的包装箱、饮料瓶中是否混入未用的原料。验收员必须每日填写验收日报表。

  作为一名合格的验收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1)责任心强,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品德修养,能独立工作、严格把关,不受他人干扰。

  2)诚实可靠,不徇私舞弊,对企业忠心不二。遇到特殊情况,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汇报请示,不得擅自作主。

  3)有丰富的食品原料知识。熟悉财会制度。

  验收办公室应接近餐厅的后门,并接近食品和饮料的库房。验收办公室的位置和朝向应确保验收员能方便地看到每一样货物的进出。验收处应有一块宽敞的装卸货物以及汽车掉头的空间,并且设一块高度与卡车相等的卸货台,这样能使货物移动通畅。重货物应减少搬动,验收员可在车上验货。

  二、验收控制程序

  (一)数量验收控制

  验收人员对进货数量进行控制时,要检查发送原料的实物数量与订购单和账单上的数量是否一致。带外包装及商标的货物,在包装上已注明重量的要仔细点数,必要时要抽样称重,核实包装上的重量是否正确。对于以箱或盒包装的货物要开箱检查,检查箱子是否装满。无包装的货物要过秤。订购单上有采购货品的品名和数量,要检查发送货物的品种和数量是否与订购单上的一致。供应商送来的账单也有货物的名称和数量,要检查账单上列出的品名是否都收到,数量是否正确,重量是否充足。

  (二)质量验收控制

  验收人员在控制质量时,要检查实物原料的质量和规格是否与标准采购规格和订购单相符,账单上的规格是否与订购单上的一致。为防止供应商和采购员以次充好,验货时必须与标准采购规格进行对照。对于玻璃瓶身金属盖的瓶装食品,要检查盖子是否已凸起变形,金属罐装食品的罐是否已变形,并要核查是否已过保质期;检查蔬菜、水果有否腐烂;检查肉类是否符合规定的部位并留意是否掺水;饮料要注意商标牌与订购单和账单是否相符。

  (三)价格验收控制

  在验收价格时,要认真检查账单上的价格与订货单上的价格是否一致,以免企业受损。

  (四)验收程序

  1)核实进货的原料是否与订购单上的相符。凡未办理订购手续的食品和饮料不予受理,这样可避免不需用的食品和饮料进入库房。如果发送的数量与订购单数量不一致,多发送的货要退回并应重开账单。数量不足,可要求补回或重开发票。如果进货的原料不符合标准采购规格,要坚决退回,验收员要填!写退料通知单。

  2)检查账单上原料的数量和规格是否与实物相符。供货的账单是随同进货的食品和饮料一起交付的,它是财务部付款的凭证。经过检查如发现有数量不足或规格不符的,要填写数量和规格不准通知单。在验收时,要求送货员在场,这样当场检验,对不合格的货可得到对方认可。退料通知单和数量、规格不准的通知单要让送货员签字。验收员要将通知单连同发票副本退回供应商。

  3)验收合格后,验收员要在账单上加盖验收章并签字,正本送财务部,副本退回供应商。

  4)验收完毕后,验收员要填写验收日报表。

  验收员要认真地填写进货的日期、供货单位以及货物的品名、数量、单价和金额。

  三、验收过程中涉及的表格

  (一)验收日报表

  验收日报表记载企业每日所进的餐饮原料。它不仅要记载原料的品名、规格、单价和金额,还要注上这些原料的去向,是送厨房还是进库房。

  餐饮企业中采购的原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送到厨房马上使用的原料,称为'直接采购原料';另一类验收后被送到库房,称作'库房采购原料'。直接采购原料在验收时直接记入餐饮成本,这类原料易坏性大,需要每日采购、立即使用。理想的每日采购数量应控制在只足够一日使用的量。库房采购原料是在从库房领料时记人餐饮成本的原料,这类原料不立即使用,质量不会明显下降,它们可以被储存起来,库房根据各厨房的需要向他们发料,各厨房向库房领取原料的价值记入该日的餐饮成本中。食品验收日报表如表4-3所示。

  验收员每日将经验收合格签字的账单,连同验收日报表送到财务部。成本核算员收到验收日报表后,记下直接采购食品的金额,计算当日各厨房的食品成本。库房管理员要登记各货物入库的数量和金额。在月末,汇总每日验收日报表的直接采购原料'金额和'库房采购原料'金额,得到食品月报表上本月厨房采购额和本月库房采购额数据。

  (二)发货票

  所有送货都应有发货票。发货票如表4-4所示。随货到达的发货票应一式二联,送货人将发货票交验收员。验收员验收后在发货票上盖章签字,第一联由验收员留下交财务部门,第二联由送货人带回供货单位,证明货品已由订货单位验收。

  (三)无购货发票收货单

  有些原料,尤其是一些由农民或养殖户每天按时交货的,交货时没有发票,而且这种现象很常见,需要餐饮企业自行设计'无购货发票收货单'(见表4-5),供验收记账使用。无购货发票收货单一式二联,一联送财务部,一联由验收部留存。

  (四)验收章

  验收章应盖在发票的第一联上,盖章后即证明原料已经过验收。国内通常使用的验收章只有'收讫'二字,但国外使用的验收章内容较多,如表4-6所示。

  表中的各种签字有以下的用意:

  1)验收员签字表明是谁负责验收的,同时也表明他对原料数量、质量和价格的认可。

  2)采购员签字表明他已收到订购的货品。

  3)管理员签字认定该货品的采购人。

  4)成本核算员签字表明应付款项已算清。

  5)同意付款栏由总经理或总经理指定的负责人签字,表明已同意付款,采购过程正式结束。

【熟食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熟食培训心得总结07-21

熟食促销活动方案11-28

鸡熟食的广告词06-14

熟食购销合同范本11-18

熟食店营销计划10-18

熟食培训心得体会11-25

熟食促销广告语大全04-23

关于鸭熟食的广告词参考06-14

熟食店广告词大全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