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课的内容是《雷雨》,它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课,是本册书第五组的第二课,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根据本课的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方面:
1、知识目标:
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 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情感目标: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根据目标的设定,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而教学难点应该是能从文中分析出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象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的教法主要采取
1、信息收集法
2、情景教学法
学法主要目标
1、以朗读感悟为主
2、小组合作探究
在本节课中我将教学环节分为五个环节
一、设情景,感受雨的美。
首先出示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意识感知雨的美丽,引起好奇探究的欲望。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内容
带领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便在自学过程中有的放矢。
三、理解课文内容
在理解课文内容是,主要让学生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雷雨的变化,再读一读重点的句子,来整体把握住课文脉络,最后品读课文,感受雷雨前、中、后的不同。
四、课堂检测
在课堂检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虽简洁但明了,更能直观地加深孩子们理解课文。
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的“书”》通过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诶主线,向我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本文生字较多,第一类生字一切掌握12个,第二类生字只认不写10个,再加上低年级学生的识字缺乏,故尽量把式子与阅读结合起来,以式子为住,阅读为辅,从多种有些形式,让枯燥的式子教学“活”起来。
二、学生分析
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自信心表现欲特强,但持久性太差。根据这些特点,教学时需要方法多样,让他们自主学习,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三、课时安排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文教学安排两节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并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全文,练习朗读,在朗读中感受对话的不同句式,激发探究自然的兴趣。下面,我就以第一课时说说目标和重难点: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生字,并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地质勘探队员”、“刨根问底”等词语的意思。的“书”说课稿设计
2、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流利通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写字,难点是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质、厚、底,”抓住关键笔“竖撇”写好字。
3、能借助普通话正确、通顺、流利地初读课文。
教法学法
在生字教学中,我采用了“结苹果、摘苹果”“把生字送回家”等游戏,让同学们通过游戏自主学习生字词,让学生根据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去观察,去理解词语。使他们在合作识字、写字、读书中质疑、解疑。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中我先设下情景,让学生带着好奇的新走进课文,让学生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游戏自主、合作、探究来识记生字词,还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雨痕”、波痕“和“刨根问底”等重点词语。从而突破识字的教学难点。
在写字教学中出示写有生字及笔顺的田字格,让学生自己观察,临写。在看中去感悟生字的笔顺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然后自主写字和合作交流评比。
最后再让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3
一、赏美食,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导入话题。
中国有句俗话,叫“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创造了我们祖国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作为一个中国孩子,生活中你最喜欢吃哪些中餐美食?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你最爱吃的美食。看谁的介绍最精彩,能让人“垂涎欲滴”。
说到美食,老师知道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小小美食家。大家对美食是津津乐道。老师也喜欢吃,不过可别光顾着吃,应该吃出品味,吃出文化。今天这堂课我和大家共同探讨中华食文化《中国美食》。(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中华五千年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勤劳、智慧的华人把中餐馆开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华美食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国人用美味征服了世界。
今天,老师把许多中国美食带到我们身边,想不想一睹为快?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让学生欣赏。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2、师:是什么让你们发出如此惊叹?看到这些赏心悦目、五彩缤纷的中国美食,你想说些什么?
(中国的菜肴,以色艳、香浓、味美而著称于世,它造型别致、五彩缤纷、栩栩如生,让人回味无穷了,精巧绝伦的外观,还是那别有韵味的名字,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欲望。)
二、说美食,学习生字
1、出示课本图片,学生说说美食。
师:先观察图片中美食的形状、颜色,再说说这叫什么。
学生说。
师:书中所提到的美食,你尝过多少呢?请你说一说。
要求:
先交待所尝过的美食叫什么名字。
再说说这美食吃起来是什么味道,口感怎么样。
如果你对这美食的做法了解一些,还可以介绍一下这美食的做法。
学生交流。
老师适时评价。
2、介绍了这些美食,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美食的名字中有哪些是你不认识的字。
学生划出生字,对照拼音多读几遍。然后,去掉拼音学生认读。(开火车读、点名读)
3、多媒体出示
炒烤烧爆炖炸
煎蒸煮
①指名读上面的字。
②说说制作哪些食物时需要用到这些方法。
例如:煮鸡蛋烤肉串清蒸鲤鱼油炸大虾爆米花煎鸡蛋……
总结:我们不但从美食的.名字中学会了汉字,而且从美食的做法中也学会了汉字。
4、用部首查字法查下面的汉字,再说说你的发现。
灶焰烫煲焦烹
(带火旁的字大都与火有关;灬也与火有关。古时灬也就是火。)
三、赞美食,练习口语
大家欣赏了不少美食图片,有的尝过不少美食,请用一句话赞一赞中国美食。
生:灌汤小笼包的皮是薄薄的,甚至都透亮了,张嘴咬一口,里面鲜美的汁水流入口中,咬那浸了汁水的肉团,不肥不腻,入口爽滑……那真叫美!
生:那些冰糖葫芦红彤彤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不知引来多少小孩儿渴求的目光。
生:烤红薯看似焦糊糊的,周身满是草灰,嗅一嗅,香喷的气味马上会进入你的五脏六腑,令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我”为盲婆婆做事时的高兴心情使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课题,生齐读
2.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一)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字词情况
1.出示生词
盲婆婆 乐呵呵 滚动 捉住 您好
清波 鼻子 齐鸣 得到代替
(1)指名读生词,相机正音
(2)去拼音读词
(3)齐读生词
2.指导读较难读的长句子
(1)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三)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借助已有识字方法分析记忆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1.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读诗歌,检查朗读情况
2.师生交流理解“盲婆婆”这个词重点理解“盲”字,感悟“盲”的世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2分钟,处在“盲人”角度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
3.请学生谈谈自己这2分钟的感受
4.再读课题,设疑:“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一只蝈蝈能给盲婆婆带来什么呢?
二、理解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多媒体展示蝈蝈的实物图,播放蝈蝈的叫声,让学生感受蝈蝈的可爱
3.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我”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乐呵呵、喜滋滋)指导积累ABB式词语
4.“我”面对这样一只可爱的蝈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此时“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指导读出词语“乐呵呵”、“喜滋滋”的语气(自读、指名读、师生共评)
(二)学习第二节
1.“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节
2.“我”上学时想让它为盲婆婆唱歌,帮她消除寂寞,带来欢乐,那“我”平时是怎样帮盲婆婆的呢?
3.此时你看出图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小学生?
4.谁能发现蝈蝈歌声的神奇力量?你想象一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的叫声)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5.教师小结:蝈蝈的歌声使盲婆婆仿佛置身于原野之中,看到了原野中的一切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好像恢复了与五彩世界的联系,她的眼中似乎不再黑暗,而是充满了光明
6.让我们再次把光明带给盲婆婆(指名读,师生评价,全班齐读)
7.盲婆婆此时欣赏着蝈蝈美妙的歌声,会说些什么呢?
(三)学习第三节
1.听老师范读第三节,你知道小男孩的心意了吗?说一说
2.谁愿意读一读:学生个别读后,相互挑战指导读好“蝈蝈儿,蝈蝈儿,蝈蝈蝈……”
三、奉献爱心,升华感情
1.学生谈感受你想对“我”想说些什么?
2.说说你自己以后该做些什么?
3.有感情地背诵本诗
4.小结:有了这位善良,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盲婆婆的生活仿佛又见到了光明和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也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学习,在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尤其是老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
四、作业
小练笔: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你正打算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吗?请用笔写下你的经历或打算
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5
一、说教材
《祖先的摇篮》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祖先在她的摇篮----原始森林里自由快乐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以及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对生字词的认识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是重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学情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的内容不难理解,因为这篇课文所描绘的场景是学生日常生活常接触的。可是对主旨的把握,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教法
1.图片引入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用原始森林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同时引入课文的学习。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祖先生活的自由及美好。
3.在读中感悟文本,了解祖先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在识字教学中,我让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学习生字,同学们在掌握自己总结得识字方法的同时,还能学习别人的识字方法。这样,在学习的同时还培养了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1.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用原始森林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2.读诗歌,感知文本。
首先,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边听边思考:祖先生活在哪里?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在他们的生活环境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习了生字后,我要求学生读这首诗,做到“五不”: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读错字音、不读错句子。
3.精读这首诗,体悟文本。
抓住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来读,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体会诗歌中充满的童趣。同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原始森林的美好,激发他们和环境和谐相处的愿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总结提升。
总结全诗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写作意图,并以此为课外拓展的出发点,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体现“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5.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体现了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体现出作者的主旨。
七、说预期效果和教学反思
预期效果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握住了重点、难点,培养了学生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达到了预期目的。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注重对作者的写作意图的把握,因此,同学们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达到了能力的培养。不足之处在于个别同学对写作意图的把握还不够准确。
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6
今天我要说的是苏教版第四册语文教材中第3篇课文《月亮湾》。课文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课文语言优美,充满美感,是一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陶冶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材料。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绕、映”等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课文插图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其中,根据第一学段的要求,1、2两个目标是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对“月亮湾”缺乏感性认识,要在语言文字中把握所蕴涵的情感,有一定困难,因此体会月亮湾的美丽,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是教学难点。
我准备安排二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图文对照,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生字,指导学生端正、匀称地书写“湾、缓”等六个生字。
下面,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我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倒映、灿烂、朝霞”等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相机地进行正音,接着启发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对月亮湾所了解的知识,然后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导入语和欢乐的音乐渲染,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走近月亮湾。
第二环节:精读感悟,悟中生情
1、 在学生自读第一段,交流体会:我家就在月亮湾,那儿是个美丽的`村子。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课文的第二段是写月亮湾最具体的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我将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难点。先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月亮湾到底美在哪里?”引导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先读有关句子,再说说美在哪里。在全班交流时,以学定教,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词句,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点拨。
本自然段中词语的难点是”倒映”一词, 我估计学生对此较难理解,因此在交流“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一句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联系《小池塘》一文请学生指一指“倒影”,根据回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水中的倒影。此时,教师边叙述边配以动作“河上有石桥,小河边有绿树、青山,这样倒过来,”引导学生理解“倒映”一词,通过直观感受,学生就很容易地区分了“倒影”与“倒映”,同时还感受到月亮湾水清如镜的美。
本自然段中修辞的难点是“开满了桃花”一句,我先出示句子,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发挥想象“在你们心目中,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该是怎样的情景?”估计学生会说“粉红的云”之类的回答,再请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来说说朝霞是怎样的?扣住“灿烂”一词,然后请学生说说把桃花比作朝霞有什么共同点?估计学生能从颜色粉红、形状一团团,感觉都很美来比较,最后出示图片进一步感知,此时,朗读训练也就水到渠成,能真正读出美的味道。
其他词句类似处理。考虑到全文要背诵,学生的回答是零星的、琐碎的,因此请学生再读读第二段,找找表方位的词,这一过程其实是在整理作者的叙述顺序“小河—河上—河里—河岸—过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便于记忆。
3、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写了村后的景色。教学时,先让学生读读文本,通过看图,抓住“一片”感知茶树的多。借助歌曲<采茶舞曲>,感受茶园丰收人们的喜悦和采茶姑娘的快乐,通过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4、最后,让学生齐读二、三段,请学生说说村子的美丽与月亮湾有什么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正因为河水绕村缓流,才有清清的河水,游来游去的鱼儿,才可以浸润岸边的绿树、桃花,才可以灌溉村前的农田、村后的茶园,才有了茶园的笑声。因此,这不仅是月亮湾的得名,更是美丽的主要原因。
在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就是月亮湾的一员,正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村子的美景”的这样一种情感进行练读,配以月亮湾的美景和悠扬的音乐,学生朗读时自豪、喜悦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对情感的体会也得到提升。
第三环节: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此,我还布置了自选课外作业:1、画一画月亮湾的美景。2、当小导游领父母或同学到画中的月亮湾去走一走。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个性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出示“绕、朝”两字,请学生自学笔顺表,在交流字形时,我从旁点拨和指导,边示范板书,绕:注意右半部分上面的笔顺是横、斜钩、撇,不要多点。朝:要左右各半,,左边下面的十,横要变成提,要写得美观匀称。在学生书写时,我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教育学生“提笔既是练字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书设计:
月亮湾
美丽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随时注意课堂的生成,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雨后》,本课是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中一首优美的叙事诗。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这首诗主要描写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景和心理,文笔明快,语言幽默,洋溢着动人的童真与童趣。细细咀嚼、品味,就会感到其中更深遂丰富的内涵。这首诗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
在这首诗中,冰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中国儿童幸福生活的欢乐图。她寓情于景,寓理于境,通过几个小小的画面,创造出了一个既能捉摸,又可感知的生动欢快的艺术境界。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会认绿线中的4个二类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孩子们在广场上快乐玩耍的情景。感受文中孩子们玩水的快乐,体验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按照老师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体会小哥哥、小妹妹的愉悦心情,读出感情。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表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法,在教学中让识字、理解与想象、朗读、表演互相穿插,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的活力的学习氛围,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四、教学分析:
由于本文语言浅显,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学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还应多读课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就是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读课文。设三关,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识字、理解与想象穿插其中。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步: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1、出示[夏天景色]: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
屏幕出现几个词语:雨后广场糟糕……糟糕!
学生活动:根据提示的词语,想象一段夏天里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先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读过这首诗歌,按照本诗的内容去讲故事,那也很好,顺势引导。我主要是想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以及对课文的一个初步了解。
2、在学生说完以后,教师进行一个简短的小结: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见了孩子们踩水玩耍的情景,觉得非常有趣,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这时,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
第二步: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儿歌,自学不认识的字。
师巡视参与,表扬查字典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和其他采取新颖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启示,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更适合自己。
2、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给大家讲讲吧!
[操作方式]找同学当小老师,把自己学会的字讲给大家听,教师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生词,点同学读,纠正字音,指出要注意的地方。相机点拨,有重点地指导几个比较难认的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想锻炼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步:勇闯三关,朗读课文。
1、勇闯朗读第一关,朗读要求:正确
学生活动:自由参赛朗读,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读得特别好的同学往往会独立朗读,不太自信的同学可能以小组为单位参赛朗读,自由的朗读形式可调动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
[操作方式]学生互评时的标准围绕“准确”展开:读音是否准确,有无丢字落字。
2、再闯第二关,朗读要求:流利
喜欢读这首儿歌吗?为什么喜欢呀?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更喜欢了。
屏幕出示儿歌,学生跟着读,老师也跟着读。
[操作方式]一节一节的出现,如果一遍读的不熟练,就再读一遍,第二遍要求大声朗读。
四步:运用想象,感受童心童趣。
1、课文都读熟了,想想都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畅所欲言的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快乐”。
2、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小节,就把这一节好好地读一读吧!
3、在学生读完后,教师和学生重点交流:
(一)首先感受小哥哥玩水的快乐。
1、这时,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请大家一边看图一边自由读第2小节,看看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哥哥”。
2、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这节内容我想让同学们来演一演,要想演的好,就一定得把这节内容读熟,而且,还要想一想可以怎么演?下面我们再好好读几遍,好吗?
3、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上台表演。表演完后,请学生评一评,你觉得他们哪儿演得最有趣?
4、你们能把这种有趣读出来吗?学生自由练习读,点学生读,最后男生一齐读。
5、读完后,教师相机采访表演的孩子:“小哥哥,你刚才滑了一跤,觉得怎么样?心里怎么想的?”学生肯定会说玩水玩得非常高兴。
6、这时,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疑问:老师觉得奇怪,滑了一跤的小男孩,一边嘴里说着糟糕糟糕,一边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再次体验孩子们的快乐。
7、在学生谈完体会后,把2、3小节连起来读,通过表情朗读来体验小哥哥的快乐。
(二)接着再来体会小妹妹的快乐。
1、小哥哥玩得这么开心,大家看(出示课件),小妹妹也不甘示弱,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4小节,其他学生思考:小妹妹在干什么?在想什么?
2、小妹妹在跑的时候,有几个动作写得特别传神,仔细在文中找,你发现了吗?
3、在学生找出动词以后,请同桌两个同学一个人旁白一个人表演小妹妹,学生自由表演完以后,教师请一位学生演一演小妹妹,教师相机采访小妹妹:小妹妹,你一边跑一边在想什么呀?学生肯定会回答:我也想痛痛快快地摔一跤。这时,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小妹妹为什么也想摔一跤呢?
4、你曾经有过小妹妹这样的想法吗?你们能把小妹妹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学生自由读完后,点多个学生读,然后全班女生齐读。
[设计意图]我主要是想通过小组表演,同桌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五步:朗读第三关,要求:有感情朗读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一段儿歌。
其他同学评价老师的朗读。
2、学生活动:每小组选取其中的一段儿歌,合作表演小品,要求:生动有趣。小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学就朗读哪一段。
[设计意图]学生的表演把课文的情景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调动起来,再来朗读,更加有感染力。
3、附加关:背诵
刚才那么精彩的朗读,让许多同学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诵儿歌,相信你们一定表现的更棒!试试看吧!
学生活动:背诵儿歌,老师和学生一起试着背诵儿歌,互相鼓励。
[设计意图]是学生在熟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第六步:总结全文。
1、现在咱们把课文连起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谁最能读出孩子们的快乐?
2、在学生读完后,进行一个拓展练习:下雨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让学生自由发言:如捉鱼虾,打伞在雨中跑来跑去,看美丽的彩虹等等。
第七步:指导写字。
写字一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一直非常注重对学生写字的指导,希望通过两年的练习,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能写出一手漂亮的铅笔字。因为有了一年级写字的基础,所以在二年级我主要采用的是“半扶半放”的方法。
首先请学生观察一下田字格中的生字,哪个字最难写,最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
学生提出最难写的“劲”、“妹”、“粗”,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的写法,指导学生在书上描红。
第八步:实践作业。
如果在水中滑倒的是你,你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做呢?
回家后有声有色的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许他们会有一些让你们意想不到的变化……
板书设计:
一群孩子
雨后---快乐小哥哥
小妹妹
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8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亲情篇。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来解读。
一、说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体系,由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组成,每个学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二年级下学期处于第一学段的第四个学期,课标对此也有明确的目标要求,下面我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分别作以解读。
1、识字与写字
第一学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在本单元教学中则需要学生掌握本单元39个生字,掌握3个偏旁。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2、阅读
第一学段要求喜欢阅读,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与默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认识课文中出现的标点符号。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阅读简单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
而在本单元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学会默读课文。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会讲述《劈山救母》的故事。教育学生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懂得尊重、孝敬父母。
3、写话
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本单元要学生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4、口语交际
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用普通话交谈。
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购物”的言语交际本领。能在看图和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5、综合性学习
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而在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学会字词句部分能够学以致用;在写好铅笔字部分学习带有“木”字旁字的写法,明白“木”字不同的写法;读读背背部分要读记4个成语;说说写写部分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说说样子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二、说教材
我将分别从本单元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教材的内容结构、知识和技能的立体整合四个环节进行说明。
(一)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单元编写特点:
1、围绕专题,加强整合。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围绕亲情这个主题编排的,分别是《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一)》、《沉香救母(二)》和《木兰从军》。《母亲的.恩情》中,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牵挂之心和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沉香救母(一)》和《沉香救母(二)》赞扬了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刻苦学艺的可贵品质。赞扬了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木兰从军》讲的是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四篇课文都是以故事的形式教育学生从小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要指导学生观察、想象。
2、强化理解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本单元重点体现在课后思考题上。四篇课文安排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引导朗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如训练1默读课文);第二、加强重点字词的训练(如训练2、3笔顺训练和词语积累);第三、结合文本学习,展开实践活动,拓展文本(如训练5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
(二)教材的编写体例
第四单元主要由4个“课例”和1个“练习”组成。每一课例分文本和训练两部分,训练主要针对生字读写、文本朗读或复述、词语积累和拓展练习等来进行。 “练习”主要安排了“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说说写写”四个板块。
这样的安排注重双基,又强调人文,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融合,使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语文能力。
(三)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选取了四篇课文。它们分别是《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一)》、《沉香救母(二)》和《木兰从军》。《母亲的恩情》用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唐代著名诗人孟郊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牵挂之心和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沉香救母(一)》是民间神话故事,赞扬了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刻苦学艺的可贵品质。《沉香救母(二)》赞扬了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木兰从军》讲的是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颂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四)知识和技能的立体整合
1、从横向上来说:
本单元紧紧围绕“孝敬父母、关爱他人”这个学习重点来展开。首先在选文上,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落实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其次在结构安排上,我们可以看到:课后训练题安排了与学习重点有关的内容。连接语中也渗透了本单元学习重点。《练习4》安排4项内容,其中读读背背和说说写写是训练的重点。 “读读背背”的四个词语与学用字词句里的词语有着内在的联系,都说明了四篇课文里父母疼爱子女,子女孝顺父母的道理,综上所述,整个单元前有布置,中有铺垫,后有复习、拓展、交流,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围绕单元重点展开学习的有机整体。
2、从纵向上来说:
在第一学段围绕“孝敬父母、关爱他人”这个方面,有很多的安排,这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来看:一年级下册11、《奶奶的白发》12、《陈毅探母》二年级上册: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6、《一株紫丁香》二年级下册9、《母亲的恩情》、10、《沉香救母(一)》、11、《沉香救母(二)》12、《木兰从军》。这些内容的安排,贯穿在整个第一学段的学习中,不仅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还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道理。
通过横向与纵向的整合,让语文教材立体起来,让语文教学灵动起来!
三、说建议:
第一教学建议
《新课标》提出(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依据《新课标》的理论指导,结合我校开展的“文本主导拓展延伸读写结合”语文教学模式,下面我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写话、综合性学习来谈谈自己在第四单元教学中的一些想法。
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应将生字放在语言环境中认识,识用结合,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借助语境、情境进行字形类聚、字音类联、字义类推的方法进行教学,能达到“文熟字悉”,提高识字效率。另外逐渐培养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提前学习单元目标,在预习中查字典找出多音字、给生字组词、画出易错字、写出同音字和自己的记字方法。教学时,指导写字方法1、看2、说3、写、4对,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写字,逐渐掌握书写技巧。每次写字前要求学生端正写字姿势。目的是规范学生写字、握笔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学生进入中、高年级的学习做好铺垫。
阅读
自主朗读分层推进点拨学习解决问题丰富积累培养语感读写结合同步互动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新课标指出: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学生面对文本,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围绕一定的话题,以对话的方式,经历感悟、积累、迁移的心理过程,逐步形成阅读能力与习惯的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1、坚持以读为主。学习汉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重视熟读的训练。引导学生读书,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根本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读”为主,恰当安排好“读,讲,练”的关系,要读得充分一些,讲得精当一些,练得实在一些,用课文的语言来规范儿童的语言,增加他们的积累,逐步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读的方式方法很多。从读的方式分,有朗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轮读、领读)诵读、默读等;从读的手段分,有精读、略读、速读等;从读的层次分,有读薄、读厚、等;从读的方法分,有边读边思、边读边画、边读边注等等。2、读要分层推进。认读——通过由慢到快、由断到连的过程,逐步做到不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重复、不破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读得正确、连贯。3、丰富积累,培养语感:(根据每一单元的内容,确定单元主题,结合单元学习目标中相关的词语、名言或古诗,或《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丰富语言积累,让学生熟读成诵提高语文素养)
写话
本单元的“说说写写”要求学生观察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说说它的样子,再用几句话写下来。教学时,1、说说你最喜欢的小动物。2、提前布置观察作业,并尽可能多次观察,提示学生观察时注意两点:1、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一般是从头到尾,也可从整体到局部观察。2、观察时要抓住特点,比如小兔子三瓣嘴,长耳朵;说话时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有内容,有条理,一般按观察的顺序说,说出该动物的特点。而是要求有一定的想象,三是语言流畅,声音响亮。写话要求与说话要的内容一样,逐步培养孩子的观察事物的条理性。
综合性学习
教学中要搭建“学”和“用”的平台,要让学生经历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过程。因为学用的过程,既有知识的建构,又有能力的提升,还有探究能力的培养。结合本单元建议是1、听说读写,整体发展、利用综合实践课。结合单元学习主题,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经典诵读、古诗文擂台赛等等。使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丰富积累,全面提高自身素养。2、凸显自主,多元结合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美术等学科相结合完成学科之间的整合,并展示成果、
第二说评价建议:
课标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到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
在评价建议上:
1、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在“生主体师主导”的教学理念下,结合学习目标及小组评价。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鼓励。
2、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助。进行小组内多元化评价,评价方面包括卫生,学习,纪律等。把学生在家表现也纳入其中、真正做到了家校联合。
3、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小组关于语文课的评价中,依据课堂表现,阅读比赛,书写比赛等完成评价表。
总之,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第三说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就教学中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谈谈我的做法。
1、创造性利用语文教材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可见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
2、巧妙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课堂是最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而错误是学情的具体反映,教师要巧妙利用。
除了上述资源外,教师还可以开拓生活资源、社会资源、网络资源课外资源、语文实践活动和人力资源等等,“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会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它焕放异彩!
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9
一、教材简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课本第四册的第22课《猴子种果树》。
这是一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也没有主见,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表演,从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和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体系的理念,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列在首位的是以文悟情的情感价值目标。让孩子在反复诵读表演中懂得做事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2、其次是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赏词读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边读边想,体悟处事的方法;并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互动学习的能力。
3、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课文中要求掌握9个一类字,2个二类字,这个智能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三、设计特色
以读为主,培养语感
渗透学法,自主探究
四、教学设计
我打算先识字后学文,分3课时完成。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二课时学文的教学设计。这个过程,我安排了四大板块。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课始,我先出示顽皮可爱的小猴子的图片,谈话激趣: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认识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一起跟它打个招呼吧!接着我问:你知道这只猴子种了哪些树?结果怎样?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打开,也已进入课文情境,于是,我因势利导:猴子怎么会什么树也没种成呢?让我们到课文中找答案。
低年级的孩子都很喜欢小动物,于是我以小猴子的图片导入,符合孩子心理特点,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提出问题既是对上节课的复习,又让他们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自主合作,读中感悟。
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结构相同,语言明白如话,通俗易懂,没有多少深奥难解的句子,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由扶到放,从中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体现自主读文,合作学习。
1、指导学好第一节,让学生体会到猴子等吃梨子的急切心情,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我首先创设情境: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猴子种下了一棵梨树苗,接着让学生看多媒体动画演示小猴子给梨树浇水施肥的情景,启发想象:猴子当时会想些什么?然后告诉他们梨树的生长是不需要天天浇水施肥的,从而体会到猴子这样做是因为它非常心急地想吃到梨子。然后指导学生读出猴子的心急:是啊!这只猴子刚刚种下梨树苗,就急着想吃梨子,多心急呀!怎样才能把猴子的心“急”读出来呢?大家试试看!
这一环节的设计借助多媒体的生动场景演示,模拟展示猴子种树的过程。充满童趣的动画,能激发孩子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主动学习、轻松学习奠定基础。这里的朗读指导,旨在让学生体会猴子想吃果子的急切心情。简洁而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顺其自然的朗读,准确到位的互动,入情入境的想象说话,为学生理解课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由扶到放学习第2—8小节,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里我根据课文三层意思内容相近和叙述形式相似的特点,先扶后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让学生默读第2—8小节,想想说说猴子三次种果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整体感知这部分的相似结构。
第二、三自然段,以扶为主。这两小节是写猴子听了乌鸦的话,拔掉了梨树,改种杏树,结构与第四、五节、第六、七节相似,只要指导他们会学了这两节,就为自主学好下文打好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两节时,我让学生先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把写猴子的做法和这样做的原因的句子画出来,再想想句子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农谚、梨五杏四的意思,接着重点指导好朗读:乌鸦对猴子说话:“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要读的急;你有这个耐心吗?读出对猴子的耐心表示怀疑,还要读出乌鸦的语言个性。最后上来表演交流。教师做适当地提示与指导。
第四、五和第六、七八节,以放为主。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了前两节,已经对相似结构的四、五,六、七节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这几节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接着引导他们按照前面的方法,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然后交流表演。在交流过程中,我重点进行朗读指导:启发每个人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书,可采用图文对照导读、个性体验品读、同桌感悟赛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由于这部分出现了三种动物,且他们之间进行了较多的对话,紧扣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地去模仿各个动物的言语,通过他们的读去体会各个动物的心理,喜鹊和杜鹃的话“你能等得及吗?”“你不着急吗?”要读出对猴子耐心的怀疑,另外还要读出它们不同的语言个性,读喜鹊的话声音要清脆悦耳;读杜鹃的话声音要响亮婉转一些。而猴子所对应的想法“我也等不及”“我还是等不及”则要读出猴子急于吃果实,没有一点耐心的心态。
3、学习第九自然段,感悟寓意
第九自然段是最后一段,我让学生联系前面的课文思考,设疑:故事中的这只猴子一想吃水果,可是到头来,什么树也没有种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导学生在交流、相互的启发中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再用多媒体展示树叶枯萎和猴子无精打采的动画,让学生说说此时想对这只垂头丧气的小猴想说些什么。
这时的猴子形象与上课伊始刚种梨树时猴子的神采飞扬形成鲜明对比,便于学生更深刻和真实地揣摩猴子此刻的心情,于是,学生会有感而发对猴子想说的话。这样创设特定的情景,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既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增强了学习兴趣,对寓意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三)、引导续编,深化情感。
这一环节,我准备创设这样的情境:又是一年的春季到了,大家想像一下,这只猴子听了小朋友们的话后,会怎么做呢?
意在通过续编故事,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充分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四)、实践拓展,内化迁移。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开始。这一环节,我分二步走。第一步,让学生读一读一些做事有耐心的一些谚语和成语,例如“欲速则不达”,还有德国的“一锹挖不成水井,一天盖不成罗马城”;阿拉伯的“参天大树从种子开始”等等;第二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自学其它童话,促使能力迁移。
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做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作者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这个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焦、喘、截”3个生字,会写“焦、望、费、算”4个字,理解并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三、说教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情景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
3。朗读教学法:
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始上课先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视频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出课题:我们刚才看的动画片有个名字叫《揠苗助长》,是一个寓言故事。接着在学生讨论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我简单介绍: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那么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包含这什么道理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顺利地带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中。
(二)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交流方法。《课标》指出“要让儿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就必须先帮助学生扫除文字的障碍,这样,他们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才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不过本课生字并不多,而且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识字能力,所以先我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教互评,教师点拨等方式,鼓励学生采用多样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区别比较法、部件分析法,动作演示法、自编儿歌法等。
2.学生再读课文,并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同时体现尊重学生选择,以生为本,体现个性化阅读。
3。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禾苗xxxxxxxxxxx,就把禾苗xxxxxxxxxxx,结果xxxxxxxxxxxxxxxxxxx。引导学生用这个句式,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这样学生对课文会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有了这个浅层次的理解。为下面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品读课文,悟出寓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和种田人心情变化两个方面展开学习与讨论。抓住几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交流讨论,同时以读贯穿始终。如:“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画出有关的.词语”,再如“此时,农夫的心情如何?请带着这种着急的心情读一下”如:课文的最后提出“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赶回家,他会怎样对他的父亲说”“而农夫听了儿子的话,看见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么辛苦,他会说些什么呢?”。就这样通过品词析句、通过朗读指导、通过想象补白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种田人的急切、兴奋、得意、后悔;从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从中明白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这样设计与安排,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内容;在想象创造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将较深刻的寓意层层推进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纪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复述课文降低了难度,三全其美。
(五)文本延伸,训练语言。
在课末,通过“复述故事”、“运用词语”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点突出,又便于学生复述。
五、说效果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认为我的这课时设计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学习能力,突出了四个亮点:1、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提高了认字能力。2。注重书写指导,培养了良好书写习惯 3。以读为本,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4。注重语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
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是一篇描写儿童生活的散文,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想象丰富,课文图文结合,富有童真和童趣,是一篇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展开想象,写句子的典型范本。
二、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喜欢想象,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第二课时的三个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根据情境展开合理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2、按照汉字的笔画顺序,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的书写“伞”、母”2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感受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三、说重难点
二年级以来与“想象”有关的语文要素已经出现了两次,分别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读句子想象画面”,本文是第一次提出了“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这是对学生提出了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能力要求。这既是难点也是重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和重难点,,本篇课文教学,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1、创设情境法,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为学生进行想象找到共鸣点和切入点。
2、阅读法,我采用朗读、默读。教师范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3、练习设计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充分说明了语文练习的重要性。练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设计语言训练的练习,是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开展。
五、说教学环节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
1、复习字词句,激发“喜欢之情”
我坚持将识字写字作为低段的学习重点,采用在语境中识字的方法,使识字与课文的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第一课时,集中识字读准字音后,知道文中反复说的`“我喜欢”指的是什么后,结合本课的学习目标一是根据情境,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所以,我我运用朗读教学法,一方面对第一课时进行复习,另一方面再次激发学生体会作者的喜欢之情。本课的导入设计,首先,我用“渡这个字在文中有许多好朋友,请你读课文,将他们圈出来。”其次,结合文中的插图,理解“渡口”等词语的意思,运用多媒体将词语放到插图合适的位置。接着,引导学生朗读“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课枫树,我很喜欢它”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我喜欢的是什么”最后,借机板书出:一棵枫树、喜鹊窝、喜鹊阿姨、喜鹊弟弟。
2、理解课文,感受“喜欢之乐”
课标提出低段开始学习培养默读的能力,因此在此环节,我引导学生逐步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在默读中思考“我是如此的喜欢喜鹊,从那天起,我一有空,便来到渡口旁,站在枫树下面看,我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五至十二自然段。”结合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和阅读法相结合。一方面指导学生读懂句子内容,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首先,运用朗读想象,补白画面内容,从句末的省略号中,你读懂了什么?喜鹊阿姨还会教小喜鹊做什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用“一会……一会……一会……”说一句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语文园地四的相关内容打好基石。最后,指导学生按笔顺书写生字“母”。多媒体动画展示“母”字的汉字演变,从构字规律上讲解汉字,根据书写的正确度、规范度和整洁度进行师生、生生互评。将写字学习与课文的学习融合在一起。
3、创设情境,体验“知音之乐”
这个环节我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创设学习汉语拼音的情境。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本文中喜鹊的叫声是展开想象的切入点。但如何防止课堂上混乱无序的学习喜鹊叫呢?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看,喜鹊阿姨,正在教喜鹊弟弟学拼音呢!让我们也一起来加入它们的队伍学习一下吧!老师是喜鹊阿姨,你们是喜鹊弟弟。你是一只刚出生的小喜鹊,声音小小的,我来教你学读;你是一只,刚学拼音的喜鹊弟弟,你读的不是很熟练,我来教你读;你是正在认真学习拼音的小喜鹊,我来教你读。一阵风吹来,你才发现自己不是喜鹊,此时你正在枫树下面抬头看,你知道它们在说?第二步进行小组合作表演看日出。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人读喜鹊阿姨,一人读喜鹊弟弟,一人读“我”,一人读旁白。同时提示:找好各角色的语言,注意标点符号,用恰当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环节为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做了重要的铺垫。为完成教学重难点写下想象之话,做了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做到了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4、展开想象,绘画“喜欢之境”
有了前三个环节的层层铺垫,把想象的内容写出来,就变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根据二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心理特征,多媒体出示与内容相关的两幅图片,组织学生先小组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语言的规范化、想象的合理化,新颖性。再组织学生写下来。最后,进行小结,在枫树下,我望着喜鹊的窝,就快乐无比,所以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写道——“我真高兴啊!借机板书:简笔画一颗枫树、一个儿童、喜欢。
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雷雨》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媒体课件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情感目标: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我定下了以下学习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重点词的准确。联系生活感知,默读边读边想象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三、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在课上我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各种不同的雨的生动景象。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
说学法
1.朗读感悟为主:“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去感悟。
2.合作探究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变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雷雨》这一篇课文很明确地分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三部分,所以我会在组织全班学习完第一部分后,就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第二、第三部分。
3.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与基础,而合理地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更好的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感受雨的美
1.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下雨的情景,引导学生用四字成语概括和体会各种不同的雨,如蒙蒙细雨,倾盆大雨,狂风暴雨。让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
2.雨有不同的脾气,它时而温柔,时而暴躁,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雨会是什么脾气呢?播放雷雨声音,相机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课题。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雷雨,为学习下文理解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习生字词,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老师有针对性得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如:黑沉沉、垂下来。这样是为了让学生更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雷雨的?从而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把课文分成“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个部分,并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
我的设计理念是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自读课文,掌握字词的
同时,充分接触熟悉文本内容,为下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图文结合,引导想象
1.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教师相机指导夏天的雷雨前景象。
2.勾画圈点法。在第一、二、三段圈出写雷雨前的景物。
3.教师相机导出雷雨前的图表,之后学生通过图表巩固。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抓住雷雨前这一部分进行品读分析,让学生通过想象,加深学生对雷雨前景色的感悟。孩子们通过读书就马上发现那是“满天的乌云”“压下来”这些关键词语了。蜘蛛的“垂”我通过演示,让学生知道了并很深刻地理解了蜘蛛不是慢悠悠地爬下来而是紧张到了快速垂下来了。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四)合作交流探究
1.学习完了雷雨前,教师相机指出那雷雨中、雷雨后又是什么样子呢?指导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认真观察课文图片和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找出各种景物在雷雨中、后不同阶段自然景;
2.让学生结合雷雨前的图表合作学习第二、三部分,;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二年级的学生好于表现,相信他们;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借助表格,师生互动,在师生对话中,让学生对雷;
2、我通过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雨后图片展播,指导学;在这部分设计中,我结合图表和多媒体图片,让学生产;
(六)完成练习;
1.考考你朗读课文,找出各种景物在雷雨中、后不同阶段自然景物的变化。
2.让学生结合雷雨前的图表合作学习第二、三部分,雷雨中、雷雨后,然后让学生汇报你学习到了什么?并完成表格。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二年级的学生好于表现,相信他们能说出合作学习以后的收获。通过指导学生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的处理可以省却了老师字字、句句、段段去分析讲述的繁索,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借助表格,师生互动,在师生对话中,让学生对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进一步深刻化。
2.我通过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雨后图片展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在这部分设计中,我结合图表和多媒体图片,让学生产生直观感受,既加深了课文印象,又以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教学中我以朗读结合图片的形式唤起学生把画面中描绘的雨后美景找出来,在寻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
(六)完成练习
(1)考考你,把六句描写雷雨过程的句子标上正确的序号,使之成为一段完整连贯的话。
此环节的设计,加深学生对雷雨前后景色的感悟,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分三个方面设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然后在精读课文的时候,分别整理并板书雷雨前有乌云、大风、闪电、雷声;雷雨中雨量由小到大,大到小来板书。整个板书简洁,条理清晰。
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课选自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它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它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
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生动有趣的。这篇文章读来生动有趣,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课文。
1、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积累语言,仿写诗歌。
(2)发展学生的观察生活、辨别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爱大自然。
2、教学重点:
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②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3、教学难点:
向学生介绍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掌握自然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积极倡导合作方式。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法我力争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拓宽视野。
三、说学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悟,以朗读为突破口,这体现了课标的`要求。教学生图文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以导读、问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读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美读。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索,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初步的质疑和探索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直观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我出示一幅野外的风景图片,上面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小朋友,然后问学生:“这是一张怎样的脸?”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词语“慌张”并做到理解。同时通过故事情节过渡,适时板书“天然的指南针”,告诉生是“天然的指南针”帮助男孩走出森林,引起学生对“天然的指南针指什么?”这一个可以概括全文内容的主导性问题的思考,接着顺势导入课文。
(2)解决生词,整体感知
学生已经将文读过很多遍,有的甚至已经提前背过。但是,考虑到个别同学的自学能力,我还是将一些生词出示出来,让学生熟练识记。接着找出文中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后,这样,对于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归纳能力。
(3)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通过问题“你认为文中的男孩有可能是借着什么指南针的指引走出了森林?”为线索,带领学生学习“太阳”“大树”两小节。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老师只是引导者。由于另外两种指南针的结构都与第二小节相似,所以我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通过朗读感知这两小节,引导学生结合图画交流读懂的内容和不不懂的疑问。主要解决“忠实的向导”指什么?太阳为什么就是忠实地向导?以及大树为什么长成南稠北稀的样子?这些对二年级学生有一定困难的问题。
考虑到孩子们对小组学习的方法把握不好,我出示了小组学习的方法帮助,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另外两小节,主要学习思路是先读、再交流读懂的,然后讨论疑问。这样的自主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
“积雪怎么辨别方向”是全文的难点。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我没有在开始就直接带领学生用折叠的书方法演示,而是通过让学生在大屏幕上的填空的形式,当学生对答案产生分歧的时候,让他们真正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找出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4)纵观全文、了解结构
诗歌的写作是很明显的总分总关系,通过单独朗读首尾两小节,让学生发现两小节写作上的特点,初步感知这种常见的写作结构,为学生的背诵提供了帮助,也为他今后感知作品、亲自写作初步打下基础。
(5)拓展延伸、激发探究
天然的指南针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开动脑筋思考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找到出路。
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14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18课《雷雨》。本课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雷雨》是第四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感受生活的乐趣。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位美感。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学情特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压”等几个生字,会写“垂”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我觉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教学的难点在感悟雷雨前天气闷的让人透不过气来的这种紧张气氛。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准备采用“情景教学”、“自主阅读”两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借助学生生活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展开自主阅读。通过读,学生与文本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品尝着课文原汁原味的语言,培养着学生语言的感觉;通过读,课文规范的语言储藏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学着,读着,悟着语言,仿佛置身于那场雷雨中。不知不觉中,学生理解了语言,感悟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三、【说过程】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教法学法,设计如下教学过程,分三步进行《雷雨》第一课时的教学。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关于雷雨你知道些什么?(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课堂开始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话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再进入文本,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后,马上进行第二步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要让这么小的学生说出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是很难的。为了突破重点。所以我选择了给调皮的课文打乱了顺序,出示课件(课件内容是打乱顺序的课文及相应的插图)。请你给他们排排队的这种方式,希望把这种叙事方法潜移默化到学生身上。这环节安排三位学生读。与初读课文相比较,这次读的要求不但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而且在读的同时给学生布置了听和思考的.任务,让他们思考,朗读的课文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我觉得读要体现层次性和目的性,扎扎实实地读好每一遍课文,让学生在每一次朗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所以安排了以上教学环节。文本是读懂的,不是看懂的,更不是讲懂的。所以我设计了第三步教学。
三)品读课文:本课时安排了品读雷雨前的段落。
自由读1—3自然段: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那种紧张气氛——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也赶来凑热闹。
这种气氛真的很难言传。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用得很妙。但我估计小孩子从这个压字感觉不到闷热。我想还是得让他们进入到情景中去(所以在这里出示课件,雷雨前的景象)。这时教师同时用语言去营造这种情景,渲染这种气氛。“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像巨石一样向你压下来了,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不叫。”“夏天的午后,天气非常炎热,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越压越低,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不叫。”这时我要求同位互相读。互相说。小组比赛读,进一步品读文本。了解雷雨前的景象。我就这样突破了教学难点。在体会风大这个环节里,让学生角色换位,当一当小树。有经历,才有感受。没经历,就去创造经历吧。我这样鼓励孩子们后。再让孩子们分角色演。进一步感受雷雨前的这种景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在品读这个环节,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为了检验一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相机出示“压,乱,垂,虹”这几个要认的汉字,检验学生是否养成随文识字的好习惯。这时学生的心已经有些散了,在最后几分钟安排了写一写。指导,描红静心书写”垂”字。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还在激情引趣上下了一定的功夫,让学生能主动愉快学习,让学生学会感受自然、体验生活、爱好语文。
以上教学环节是我的点滴想法,具体教学效果还有待教学实践的检验。
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15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苏教版语文18鸟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青岛湖西部有一个鸟岛。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8个生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喜欢鸟,喜欢鸟岛的感情,从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词卡片、课件。
一、引入:
青岛大家听说过吗?青岛有个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550平方公里,它像一面银光闪闪的大镜子,高悬在海拔3197米的山上。青海湖内鱼的总量达5万多吨。青海湖西部有个闻名中外的鸟岛,每年春天,大概有10万多只鸟儿陆续从远方飞来,景色十分壮观。今天,让我们去鸟岛看一看吧!(齐读课题——鸟岛)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这些生字词你会读了吗?跟老师读一读,注意红色的字:
(课件出示)
西部养育玉白色筑巢人类
拾鸟蛋因为朋友密密麻麻
小火车开起来
3这些生字你会有办法记住他们吗?介绍一下。
下面听听老师的友情提醒:“育”字倒过来,下面像个“子”,“月”表示月肉旁,孩子就像妈妈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区别“蜜”与“密”,谁来说一说。
4、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鸟岛的特点,读下面的词,想想描写的是什么?
一群一群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各种各样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错了,全班纠正。
6、老师也读一读课文。(配乐朗诵。)
三、品读课文
(一)、鸟岛在那里呢?小朋友们读读第一自然段,谁能填一填?
(课件出示)
“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不仅中国人知道青海湖有个鸟岛,而且外国人也知道,它的名声很大。
(二)、那鸟岛是什么样的,我们一定很想知道,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的,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1、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老师读前半部分,你们读后半部分.
2、你从哪个词知道鸟儿多。(一群一群陆续)一群一群的鸟儿有的来得早,有的来得晚,用一个词就是——陆续。(课件出示)
3、谁来读这句话。那鸟儿在岛上干什么?(课件出示:筑巢安家养育后代))鸟儿来到岛上,看到环境这么好,食物又多,就在这做窝住下了,养育孩子。
4、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春天的鸟岛。
(三)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那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1、观看录像
2、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鸟岛这么热闹,再读读第三自然段吧!
4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在小组中读一读,说说感受。
5、(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谁想读,说说读这句话你想到什么?岛上的鸟真多啊,你从哪个词看出来?读这个词“各种各样”
6、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跟鸟儿打声招呼。
(课件出示)斑头雁鸬鹚赤麻鸭天鹅鱼鸥棕头鸥
7、说说鸟儿在干什么?
(美丽的天鹅在蓝蓝的湖面上游玩,姿态很优美;毛茸茸的小鸟真可爱,它的爸爸妈妈正在给它们喂食呢;棕头鸥好像在散步聊天。
8、岛上的鸟真有意思,小组比赛读第一句话。
9、(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二、三句。谁想读,说说读这句话,你想到什么?
10、鸟窝很多,鸟蛋很多,从哪个词看出来?读这个词“密密麻麻”在生活中还看到密密麻麻的什么?(对了,密密麻麻的星星、密密麻麻的树叶、密密麻麻的雨点、读这个词“一个挨着一个”,小朋友们,让我们用双手做一个鸟窝状,现在,老师看到了五个,十个,三十个,鸟窝密密麻麻的',前后桌或与旁边的同学表演“一个挨着一个”。)
11、谁再来读第二、第三句给大家听。自己再读读。
12、鸟窝这么多,鸟蛋这么多,请你给游客写个友情提醒。(走路可要小心注意,千万别踩着鸟蛋喔)
13、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知识,鸬鹚下的蛋是玉白色的,黑颈鹤下的蛋是绿色的。
14、看到这么多的鸟儿,我们太兴奋了,太喜欢了,再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全班齐读。
15、读了那么多次,你们敢来背一背吗?(课件出示)
四、鸟岛上鸟儿真多啊!景象非常壮观“来鸟岛上游玩的人很多。他们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捡到鸟蛋。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1、小朋友们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老师可要提问了:
(1)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
(2)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为
(3)既然鸟是我们的朋友,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鸟儿?(课件出示)让我们加入到护鸟的行列中去吧!
五、书写指导:“类”的“米”的最后一笔捺把脚收回去,变成长点,下面的“大”横要长,才能拖住上面的“米”;“拾”写的左窄右宽,右边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师示范)。
18鸟岛
鸟多
鸟窝多类拾
鸟蛋多
【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二年级下册说课稿05-16
语文二年级下册说课稿11-21
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12-30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11-24
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2-10
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稿12-15
二年级下册语文画风说课稿11-23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说课稿11-27
二年级语文下册画风说课稿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