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31 08:52:2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合集】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合集】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4、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对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多媒体,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类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

  1、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无法解决,一会儿我们边讲边提(—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出示生字

  ì àn dià iàn xíng 5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以事喻理和正反对比的论述方法。

  2、初步学会阅读以事喻理的浅显文言文。

  3、感受“事在人为”的正确性和力行不懈的重要性。

  4、掌握蜀、鄙、恃、僧、钵等五字。

  二、教学设想

  1、就议论文角度而言,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学生是容易接受的,困难的是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第一课时着重在文言词句的熟悉理解,即读通课文,第二课时讨论以事喻理的写法。

  2、教学重点:以事喻理的写法。

  3、教学难点:事理和观点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4、教学方法:导读——讨论——训练。

  5、教学进度:二教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读通课文,理解大概内容,划分段落。

  二、教学过程

  1、简介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彭端淑,清代人,进士出身,早年做官,后来讲学,著有《白鹤堂集》。课文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为勉励他的子侄辈努力学习而写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编者删去。

  2、投影习题。检查预习的注音和释义。

  3、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注意注音语气和语调。(教师对几句设句和反问句有目的地重读。)

  4、学生跟读、齐读全文。

  5、讨论。

  (1)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

  明确: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论点。第二部分用蜀鄙贫富二僧东朝南海的故事来论证论点,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明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论点是哪句话?为什么是这句话?

  明确:人之为学难易,关键在于“学”与“不学”。虽则开头一句话是讲“天下事”,但全文围绕的中心是“为学”。第一句话是引文。

  6、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准备口述第二部分故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以事喻理的写法。

  2、落实课文字句。

  二、教学过程

  1、提问:《为学》一文的论点是什么?

  2、论点是由第二部分的二个故事来证明的,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白话文口译)

  设想:进一步熟悉课文,并检查鄙、语、之、恃、去、顾等字的掌握情况。

  3、讨论。

  (1)蜀之鄙去南海容易吗?从哪些词句看出来?

  明确:不容易。“不知几千里也”,“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等词句看出。

  (2)穷和尚去南海为什么能成功?是条件充备吗?从哪些词句上看出?

  明确:凭着他坚强的信念,主观的'努力,“为之”的结果。从“贫”“还”等词中体现。

  (3)富者对贫者去南海之事态度前后有变化,有哪些变化?从哪些字句上看出?

  明确:开始是疑问:“子何侍而往?”

  中间是轻视:“子何恃而往!”

  最后是惭愧:“富者有惭色”。

  (4)光写一个穷和尚也能证明论点,文章写一穷一富两个和尚,有什么好处?

  明确:一正一反对比,更能证明论点:事在人为。条件差只要肯努力,事情会成功;反之条件好,不付诸行动只是空想,到头来一事无成。

  设想:落实字句,理解事与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统一。

  4、齐读第三部分,思考:第l句什么意思?潜在含义是什么?第2句为什么要用反问句式?作用是什么?

  明确:第l句总结前文。其含义是,天下事的难易在于主观努力如何,不在乎条件的优劣。第2句照应一、二两部分,得出“人贵立志”的结论。

  5、学生齐读全文,再背诵。

  6、课堂小结。

  (1) 比较《谈骨气》,明确议论文三步法的基本结构。

  (2) 借事喻理的写法。

  7、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方纪写的一篇描写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的散文。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本课中比喻句的理解是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关键处处理:

  组织学生召开歌颂母亲河的诗文朗诵会,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VC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 录相导课,激发兴趣。

  1.播放电视风光片《长江》中有关三峡的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2.出示有关三峡图片,师生共同介绍长江三峡,对长江三峡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3.作家方纪也到过三峡,并且写下了优美的散文《三峡之秋》,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一起领略三峡的秋天的美丽景色。

  二、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写作顺序。

  1.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全班交流,学习生字词语。

  3.指读课文,思考回答: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划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

  1.自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抓住了三峡不同时间的什么景色来描写的?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描写的是什么景色,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

  3.在交流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四、 课时小结。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时间 景色

  早晨 明丽 露水橘柚树

  中午 热烈 阳光长江

  下午 平静 雾 倒影

  夜 朦胧 月亮月光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积累优美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背诵课文,理解比喻句,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

  1.这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运用了许多比喻句,给文章增添了色彩。请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分清主体喻体。

  2.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讲清主体喻体,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些语句。

  二、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2.配乐指名背诵,同位互相检查,看看谁背过了一些段落。

  四、质疑问难。

  五、课时小结。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语句优美 比喻句

  作业设计:

  预习下一篇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宋、涛、陈、丹、赵、艺、显”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艺、丝、显、忽”。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小朋友课前正唱有关风的歌曲

  1、老师知道你们唱的歌曲中有风,小朋友也读过和风有关的诗句,会背吗?(学生背)

  2、平时你感受过什么样的风?听过呼呼的寒风吗?

  3、那我们知道风可以听得到,又能感受到,能唱出来,能写出来,那么能画出来吗?(板书:画风)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这来了三个可爱的新朋友,想认识吗?是谁呢?赶快认识一下吧(出示三个名字:陈丹 赵小艺 宋涛)谁来当小老师领大家读出他们的名字?(指两人领读后齐读)谁还想读、

  2、看!屏幕有什么变化?(出示课件:去掉拼音的名字)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女士优先,女同学先来试试,男同学再来!(男女轮读)

  3、老师把他们的名字拆开,你还认识吗?出示字卡片, 开火车读。

  4、咱们班谁姓这个姓(出示陈)赵呢?、有姓宋吗?涛,谁能给他找个朋友?艺:找朋友 ……

  5、我们再来轻轻地喊他们的.名字吧!今天我们学和这几个孩子有关的故事,愿意读读课文吗?你打算怎么读呢?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7、读完了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老师这儿有几个词谁来教教我?出示(显得更美了 风车呼呼转 旗杆)指名读。再出示转、杆多音字组词。

  8、课件出示找找说说:第一行字是我们刚学的字,下一行是我们以前认识的字,看看这些字还能组成哪些新的词语?

  9、我想:把这些字送回课文,一定会读的更好,请小朋友再次自由读课文。

  10、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他们读的时候其他同学就是小评委了,你们可一定要认真听,等一会要评评

  11、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细读课文,感悟

  1、那三个小朋友到底是怎样画风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可以用笔划出你的答案。

  2、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1)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2)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3)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4)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3、那能不能把这么多的他(她)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的更清楚些吗?谁来帮忙?

  4、那他们赵小艺的画是怎样的?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美丽的郊外,几棵小树被风吹斜了,还有呢?想好了吗?想不想看看赵小艺他们的画。你看到什么了?谁能给他配上课文的内容?(出示赵小艺、陈丹、宋涛的画)

  5、出示写赵小艺的画的内容: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板书:飘着的旗子〕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点小艺画风的句子〕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6、风在飘着的旗子里,还会在哪里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

  四、写字

  1、那咱们读了课文,想不想练习写字,课件出示“艺、丝”。认识它们吗?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课还有上下结构的字吗?打开书看看68页的田字格,还有上下结构的字吗?(显、忽、)看看这两个字上下两部分怎么样?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15、画风

  飘着的旗子

  《画风》教学反思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阅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例如:在教学4-8自然段时,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多样式的读,争当文中小朋友。利用学生的肢体语言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随后相机指导朗读,带着兴奋的心情,自信的口气读。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使其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

  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发学生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风、说风、画风、写风,通过句式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先让学生说一说,再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写作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告诉俺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但自己觉得:运用本文来进行诚信教育不是最好。面对越来越实际、理性的四年级同学来说,进行诚信教育最好选择生活中的事例,或者是直白深刻的名人名言、成语、寓言故事等,这些在中国便有很多。所以,自己想轻讲本文教材,重在诚信教育。

  二、教学目标: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本文。

  3、深刻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四、教时布置:2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时目标:

  学会生字词,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初读课文,要求把文章读正确,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对于刚才的疑问多读几遍。

  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去年的事?理由是什么?试着分段。

  4、深入阅读课文:

  (1)带着课后习题1的问题细读课文。

  (2)请同学说说自身能解决哪些问题,讨论后完成口头填空联练习: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为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鸟儿从南方飞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儿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会课文情感:

  (1)课文最后一段中鸟儿唱歌时,前后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它在想什么?

  (2)树被伐木人砍倒前,会对伐木人说些什么?

  6、朗读指导: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7、总结并安排作业:

  收集有关老实守信的故事,寓言、事例等

  第二教时

  一、教时目标:深刻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二、教学形式:开一个故事介绍会。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四人小组内自由介绍故事内容,相互评议。

  3、请同学自愿向全班同学介绍故事内容,然后集体评议。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欣赏漫画的兴趣,体会幽默带来的愉悦。

  2、通过读图,发展语言,培养想象力。

  3、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母语基础,会认本课的8个生字和1个新的偏旁部首。会写7个生字。

  教学重点:

  体会幽默带来的愉悦。

  教学难点:

  1、注意捎、至、致都是翘舌音。

  2、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教学过程:

  1、先观察:共有几幅图?

  2、现看看:每一幅图上都画了什么内容?

  第一幅图:一位老爷爷和一个小朋友坐着小船在钓鱼,老爷爷悠闲地抽着烟,小朋友在拿着笔写着什么。

  第二幅图:小朋友写好了字,跳下了水。

  第三幅图:老爷爷还在耐心地钓鱼,小朋友潜下水,找到了鱼钩。

  第四幅图:小朋友把写好的卡片挂到了鱼钩上。

  第五幅图:老爷爷以为鱼儿上钩了,赶紧往上拉线。

  第六幅图:老爷爷钓上了一封信,上面写着:我们今天不想来,鱼儿。

  啊,原来小朋友不想让老爷爷钓鱼,要保护鱼儿呀!

  3、让学生充分看图,发表自己的意见,感受漫画带来的乐趣。、

  4、学习7个生字,7个要求会认的字。

  5、完成课后习题,先读一读,再说一说。

  6、再找几幅漫画来欣赏。

  7、可以自己创作一幅漫画,让其他同学一起欣赏。

  8、课后作业:写生字。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2、指导学生识记文言词汇,理解并积累几个成语的意思及妙用;品位文中的精彩语句。

  3、让学生学会观察、联想和想象,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教学重点:

  着重从阅读和写作方面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步骤:

  一、联想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童年趣事——联想所了解的名人童年趣事——探究清代文学家沈复有哪些童年趣事,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二、感知积累

  (一)指导学生试读课文

  教师指导文言文诵读方法。请一位同学试着读。引导学生自荐选读课文段落或朗读全文,提示听者注意字音、停顿、感情方面是否恰当,还要注意根据文字展开想象。然后师生共同评读,即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读或者建议别人怎样读。。师强调指导。

  (二)学生自由诵读

  (三)概括课文内容。

  (四)合作学习。四人为一组,借助小字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每人讲一节,也可以推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五)师生共同解疑,教师还要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成语有哪些?

  三、品读赏析

  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推荐给同学们,并说明理由。

  四、探究讨论

  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就课文结构、内容、写法、顺序、语句理解等方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四人一组,合作选题,集体研究。

  ①联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内之趣”指什么?

  物内之趣——细察其纹理。

  物外之趣——依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在文中一是指童年乐趣,一是身处尘世难得的闲情

  ②从作者的作文思路入手,请说明第3段置于文中的合理性。

  ③从情景联想出发,“怡然称快”与“怡然自得”的情趣在文中是怎样产生的?

  ④第四段作为一个儿童故事,其童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五、延伸拓展

  出示周作人的一篇散文,体味其中的童真童趣

  六、总结收获

  请同学们从写作的角度说一下你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七、结语。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童年时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天真烂漫的情趣,以及身处尘世时那种超然物外的闲情,认识到了童心的纯真,童趣的美妙。同学们,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语文教案 篇8

  【内容简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写“我”派一只鸟儿去侦察鸟类,收到鸟儿的侦察报告,知道了许多鸟儿因生态环境受到污染,有的死亡,有的正受到威胁,连去侦察的鸟儿也没有飞回来,告诉人们要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动物。

  【设计理念】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实践,在自读自悟中明理悟情,获得启迪。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动物。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设计流程】

  一、出示课题,据题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

  2.启发质疑:同学们读完课题后,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多读几遍。(可借助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3.听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探究发现

  1.再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鸟儿的三份侦察报告,你知道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交流,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结合挂图理解。)

  2.读了本课以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了解到我们的生存环境所受到的污染,进而增强环保意识,爱护动物。

  3.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交流讨论。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

  五、课外延伸

  1.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看看是否被污染。

  2.开展“爱鸟、护鸟”活动。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会写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提供展示台,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春雨的词语、诗句,师归结,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自学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②、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3、出示生字,认读生字,重点检查并纠正以下字的读音:品尝播种血脉

  4、指导学生记住以下生字的字形:沟蹄滑密撒播乳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课文通过对春雨的声音、春雨唤醒春天、催发种子的描写,说明无私的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谐、生机和希望,表现了对春雨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指导写字。重点指导:

  推:左、中、右三部分布局要合理,右边的四画不要写成三画。

  密:下部的“山”不要写成“虫”。

  五、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小结:

  同学们,春雨到底有多美,美在哪,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3、预习: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说春天美在哪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1、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文字: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4、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

  (板书: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春雨》。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

  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瀑布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叠、喻、屏”3个生字,会写“瀑、滩”等7个生字,掌握“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背诵课文;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写法的好处;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瀑布?你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

  2、书中描写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叠(提醒学生:中间是秃宝盖,要写在横中线上)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析结构复杂的字的字形,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3、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语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三、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解主要内容。(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2、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诗。

  (3)、小结:把诗读熟,试着背一背。

  四、指导写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新词放入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检查旧知,引入新课:

  1、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交流抄写的语句。

  二、自学思考:

  1、出示要求:

  (1)默读全诗,思考:哪些诗句是写瀑布声音的?哪些诗句是描写瀑布样子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欣赏瀑布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自学讨论:

  3、班内交流。

  三、重点研读问题:

  1、瀑布声音的特点。

  (1)、指名读这一节诗。

  (2)、出示文字:

  瀑布的声音,好像(),又像()。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瀑布声势浩大,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朗读、齐读。

  2、远望瀑布的样子。

  (1)、自由读有关诗句。

  (2)、从“忽然一转”这几个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刚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听到声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背面听声音大,现在转到正面声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声势巨大,一定雄伟壮观。)

  (3)、“啊”字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这么读,或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4)、瀑布什么样,作者是怎么打比方的?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5)、读出情感(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展示)。

  3、近看瀑布的样子。

  (1)、指名读这一小节。

  (2)、“仰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站在山脚下仰望?(用诗句中的语句回答)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3)、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4)、为什么说被风吹过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

  (如烟:轻柔飘逸,弥漫如雾:白茫茫一片,朦朦胧胧如尘:纷纷扬扬的落下。)

  (5)、赛读,读出美感。

  四、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1、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2、根据板书提示,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五、作业:

  1、用“好像……又像”说一句话,再写下来。

  2、背诵全诗,整理《我的采集本》,继续丰富内容。

  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惠、崇、欲”等几个字;会写“晓、鸭、芦、怜”等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的字、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两首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这两首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导学生对诗歌中不理解的地方质疑,整体感知诗歌。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理解《惠崇〈春江晓景〉》。

  教学过程: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小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明确:不是,是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游园不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作者简介:

  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2、释诗题:

  ①、齐读诗题。

  ②、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

  (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③、释“园”、“不值”。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区分“园”古今含义)

  古:唐宋时期富人多有私人花园,供自家观赏,因而指私人花园。

  今:公园,公开供人们游玩的场地。

  “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插图。

  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欣赏园中春景,于是便乘兴前往。到了朋友的住处,在园子门外看到了什么?(请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汇报。

  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请生读诗句。

  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

  5、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质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指“大概”、“可能”。

  怜:爱惜。

  6、汇报小结。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四、读诗句,悟诗情。

  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诗人虽然未能进园观赏,但春天的勃勃生机依然到处可见,一枝露出墙头的红杏使诗人联想到满园繁花似锦的春色。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愉快、高兴、陶醉、赞美)

  2、指导感情朗读。

  你们能读出这种感情吗?请生读、齐读。

  3、指导背诵课文。

  你们也仿照诗人来到园子门外,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时,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咏出这首诗歌的。(根据板书,加入动作)

  五、总结全文,齐背诵课文。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读一读、背一背其他写春天的古诗。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

  3、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三、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童年生活中经历过的感受最深的事是什么?(指名说)那同学们想看看在北方农村作者的童年生活和他的家乡是怎样的吗?好,我们一起走进文中,和作者分享他的童年生活的快乐。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介绍阅读方法。

  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

  (1)读:抓住文章主要的内容读。

  (2)画:画出文章重点词语。

  (3)思:思考不懂的问题,思考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4)议: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自学的收获。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摘榆钱: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五、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六、总结全文,谈收获。

  (1)、情感体验: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2)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初读,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提出不懂问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决不懂问题,感悟重点语句——积累好词佳句。

  七、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语文百花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旁和“束”旁的由来和含义,会区分“束”和“”两个部分,会区别这个偏旁组成的字。

  2、会用比喻、排比句式说句子;能积累成语及名句;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

  3、通过语文大课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健康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语海畅游。

  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畅游语海,先看有趣的汉字。

  1、认识“”旁和“束”旁,说说它的由来。

  2、读有“束”旁和“”旁的字。

  3、说一说怎样从字的含义上区分“束”和“”旁的字。

  导语:我们再看看下面的句子。

  1、通过读语句,比较下面句子的区别。

  第二句比第一句形象生动,可以让我们知道声音好听的程度,水花飞舞的具体样子,使人如临其境。

  2、体会比喻、排比句的好处。

  3、用带点词语说一句话。

  4、师生评价说的句子。

  二、积少成多。

  1、读读词语,发现这些词语都有什么特点?

  2、这些成语什么意思?能用来描写春天的哪些特点?

  3、还知道哪些带有“春”字的词语,说一说,再积累下来。

  4、把诗句读一读,说说意思,再背下来。

  5、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诗、名句,再积累下来。

  三、阅读平台。

  1、自由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2、带着课文问题默读这段话,自己试着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和同学交流看法。

  4、能为这篇短文画插图吗?请四人上黑板上画,其余人在书上画。

  5、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评价画得怎样,为什么这么画?

  (1)评价不要脱离课文内容,要边读边体会重点语句,谈自己感悟到什么了?

  (2)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6、句式练习:

  夏天的风应该是蓝色的,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浅蓝色看起来很凉爽。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这句话。把“秋天”这句话也改写成“因为……所以”的句式。

  7、品读全文。可以运用自由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

  8、积累文中好的词语、句子。

  四、作业:

  1、积累词语名句。

  2、背诵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

  二、交流收集的资料:

  1、你看到了什么花,请说说你的观察感受。(要求学生介绍花名、花的姿态、形状、颜色、长势等)

  2、还可以把有关花的花期、用途等资料做介绍。

  三、出示图片,指导写文。

  1、出示图片:

  迎春花桃花月季樱花玉兰花等

  2、指导写文。怎么介绍这些花呢?

  迎春花:

  (1)出示文字在“迎春花”图片的下边。

  (2)读描写迎春的例段。想想这段话是怎么介绍的?(从形、色、姿态几方面介绍的。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的。)

  桃花:

  (1)出示文字在桃花图片下,读例段。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3)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桃花的?花名传说、用途、生长地、生长期、花期)

  3、小结介绍花的角度:

  (1)可以从花的颜色、形状、姿态、气味等几方面写。

  (2)可以从花的传说、花的学名、花的生长地、生长期、花期、用途等方面介绍。

  (3)还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

  (4)赞美花:

  从花的特点谈如耐旱等。从花的精神、花的用途、它带给人的启示等方面赞美。

  4、怎么写

  (1)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局部又是从上到下的顺序安排的。

  (2)运用多种写法。

  (3)小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使人像看到了花一样,带着喜爱之情写,表达自己对花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围绕“花”写一段话,写好后和同学交流并修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的教案11-1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5-30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5-11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