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8 10:06:3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集合)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语文教案(集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感知故事情节,感受到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2.品味文章通俗易懂,而且生动活泼的诙谐语言的魅力。

  3.从对于动物行为的冷静观察和炽热描述中,感受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从对于动物行为的冷静观察和炽热描述中,感受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

  2.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及评注的读书方法。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小说常识和自学能力,能自己搜集资料并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感性认识较强,但理性分析不足。本文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学生很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就是对小说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还需老师引导完成。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下面介绍一位人物,大家猜猜他是谁。他是当今最杰出的博物学家之一。研究对象是鸟类和鱼类,曾有人称他为现代的法布尔,因为他不仅像法布尔那样,用别具一格、魅力十足的语言提供了大量新事实和新发现,而且还在动物思维与行为的基础原则和理论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是动物行为学的开山祖师,197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他向一般大众描述动物行为的生花妙笔,通俗有趣,流传最久,最为脍炙人口,被誉为所罗门王散落人间的“指环”。

  康拉德劳伦兹。

  对,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康拉德劳伦兹先生的《动物笑谈》,看他是如何与鸟成为好朋友的。

  二、交流资料

  同学们都查找了有关本课作家、作品等的资料,请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训练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是自主获取知识的表现)

  作者简介:劳伦兹是奥地利著名动物行为学家,也是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始者。由于其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灰雁的四季》《狗的家世》《攻击的秘密》等多部作品。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读者可以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著名科普作家、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获得者劳伦兹的经典科普著作。本书将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巧妙结合,将读者大众引入有趣的动物行为学世界,作者通过介绍斗鱼、水鼩、寒鸦等动物的生动故事,使人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认识到动物行为学的意义所在。

  为什么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呢?劳伦兹说:“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而他却需要借助一枚指环。这事我也会,虽然我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但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我啦!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诉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三、速读课文,说“笑谈”

  快速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我”与动物之间哪几件“笑谈”?

  四、合作欣赏,品“笑谈”

  作者是怎样把小水鸭和“可可”写得如此可爱的呢?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你最喜欢哪一段,找出来,把你的感受、你喜欢的理由写在书的扉页;再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地品味。(老师准备了合适的音乐,给朗读的学生配乐;先小组朗读,然后全班展示。)

  五、质疑探究,议“笑谈”

  再读课文,思考:

  1.作者“逗笑”“怪诞不经”“疯子”般奇怪行为表现出作者的什么精神?

  2.质疑:对文章的某个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小组合作、探究质疑,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3.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就“关爱动物”这个主题,谈谈你自己的感悟。

  (学生分组讨论,师作总结。)

  小结:是啊,因为关爱,鸟与人变得亲密、友好。因为关爱,让鸟与人彼此心灵沟通,真情相融。关爱是一把火,能融化心中的冰;关爱是一缕缕阳光,普照万物,使自然更美,人类更美——只有释放关爱,人与动物才会更和谐。

  结束语:

  瞧,这又是另一幅美丽的画面。有这样一个法国小姑娘,她出生在非洲,在丛林里长大,把大象视为哥哥,和小豹子一起甜蜜入睡,与鸵鸟共舞……这不是童话,这是全球畅销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为我们讲述的法国小姑娘蒂皮和非洲野生动物交朋友的真实故事。就让我们带着《动物笑谈》给予我们的启示去读读这本书。我们栖息的地球是如此美好,我们祈愿让真诚的关爱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关爱之情流淌于万物之间!

  【板书设计】

  动物笑谈“我”学鸭子叫和行走“我”车站学鹦鹉声呼唤“可可”“可可”咬下父亲的衣服扣子“可可”将母亲的毛线缠在树上关爱动物和谐发展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2.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一、开门见山,直奔课题。

  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有一个自己的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我的舞台。(生齐读课题)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吧,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除了娘胎里,哪些地方也是我的舞台呢?据生回答,板书:娘胎,小床,剧院,院子。

  二、初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在这些舞台上,作者是怎样表演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完成这张表格。

  1、生读课文完成表格,

  2、交流汇报

  同学们任务已经完成了,谁先来展示一下。好,这位女生。其他同学呢,认真听,学会倾听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谁还有补充吗?从刚才大家交流的这些词语中,我们知道——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出示齐读)

  师:是舞台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是舞台炼就了一个出色的吴霜。

  2、简介作者无霜

  吴霜到底是谁呢?出示吴霜资料。(指名读)

  三、研读重点句子,感受舞台对我的神奇吸引力。

  这么出色的吴霜都是源于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划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吸引力的句子,多读几遍,开始吧!生自由读。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学习以下几个句子。

  (1)据说,我在娘胎时就“登台唱戏”了——母亲在台上唱,我在她肚子里唱。”特别有趣。

  师:你能再读读这个句子,把这份趣味读出来吗?生读句子

  (2)出示“肚子里暗无天日,又无观众,没情绪,不过瘾,我便“大闹天宫”。

  师:这位同学把大闹天宫这个词特别强调,能听听你的理由吗?

  或“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的?”评:很好,你不仅找出了重点句,还能抓住重点词来谈,真不错,如果让你给这句话写批注,你会怎么写呢?如果让我来写,我就只写一个字“神”,指名读,评:神,真神

  (3)“一出世,我就亮开了嗓门,憋了七个月,这会总算过足了瘾,全病房的观众都为我喝彩”

  师:指名读词“过足了瘾”(点红)

  有点过瘾的感觉。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说,喜欢喝酒的人犯的瘾叫——酒瘾。

  师:喜欢踢球的.人犯的瘾叫——球瘾。

  师:吴霜在娘肚子里就犯了——唱瘾。戏瘾。

  师:有同学说唱瘾。有同学说戏瘾。同学们,这两个词在这里,哪一个更合适?(戏瘾)。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同学们,不管是在娘胎里登台唱戏也好,还是一出世就过足戏瘾也罢,这一段经历跟我的母亲新凤霞有什么关系呢?你们了解新凤霞吗?

  大家来看看,新凤霞的。

  生看大屏幕。

  师:母亲新凤霞学戏唱戏非常刻苦,以至于在怀胎七个月的时候还在——

  生:唱戏。

  师:这是一段艰辛的经历。可是,在吴霜的笔下,我们感受到的却是——

  轻松。幽默。风趣。愉快。

  师:是呀,同学们,拿起课文,让我们好好地读读这段话,感受感受这一份轻松、风趣、幽默吧。(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小结:确实——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2、我们继续欣赏课文,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呢?对,读读课文,用“﹏”划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吸引力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并在旁边写出批注,批注可长可短,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字。开始。(生自学。)

  好,同学们,写完一处的请举手,来,这位男生,来说说看。指名交流。

  (1)出示:“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来。”

  师: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读出那种趣味了吗?生读句子。

  (2)无论多么远的剧场,无论演出到多晚,我是场场必到,直至演出结束。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前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常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味盎然。

  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请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请融入你的感受读一读。

  (3)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周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

  a、你是从哪个个词感受到的?像这样的动词,句子里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句子,把它标出来。指名读动词,学习生字“周”“抻”,理解词义。

  b、我被黑脸大汉一会儿——引读动词,从这些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呀,奶奶看我被整得满脸泪水和汗水,都目不忍视地躲到了里屋,如果叫奶奶来读,该怎么读呢?先自己练一练。生练习。读出了那份疼爱。谁再来试试。

  c、可是这么难的动作,吴霜却没有把它们放在眼里。来,谁能用小吴霜的语气读读。生读句子。

  师:有点轻松的感觉,谁再来试试看。

  再指名读。

  师:更轻松了,不过我建议啊,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你如果加一点节奏,可能更轻松,你再来试试,好吧。生再读

  同样的一个句子,同样的描写,不同的人物,可以读出完全不同的情感。女生用小吴霜的语气读一读,男生用奶奶的语气来试一试。

  3、课外延伸,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

  同学们,刚才这一个过程,我们通过划重点句,标重点词,然后写批注,进一步感受到了作者用轻松、幽默、风趣的语言写出了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其实,这样的写法,在我们学过的课文当中也见到过,能回忆起来吗?

  师:回忆不起来,很正常。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想不想看?

  师:请看大屏幕。

  师出示多媒体。播放音乐。

  师:《夜莺的歌声》。

  生默默地看。

  师: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

  生:“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师:再一次感受了夜莺幽默、风趣,同时,机智勇敢的形象。再看——《窃读记》

  生默默地看。

  师: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生:“大些!再大些!”

  师:她的经历跟我们小吴霜的经历有些相似。再来看——

  师:红军不怕远征难,

  生: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这是课文当中的。课外的就更多了。同学们,风趣、幽默、快乐,这些都源于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生活中——起

  出示齐读:生活中,有阳光,也有风雨,有欢笑,也有泪花,让我们一起坦然面对,让我们一起携手走过。

  师:让我们一起去阅历吧,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吧。

  四、积累。

  学艺过程中的血与汗、泪与痛,怎一个艰辛了得呀!让我们不由得想到这样的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永不言弃,百炼成钢。——老师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并解题

  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文章,叫《师说》。

  “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二、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义,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标记。

  2.教师板书需正音的字:

  愚(yú) 句读(dòu) 谀(yú) 经传(zhuàn)

  郯(tán) 苌(cháng)聃(dān) 蟠(pán) 巫(wū)

  3.请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注意断句,声调等。

  五、分析课文第1段

  (一)朗读:齐读;单读。

  (二)学生根据注解自己疏通文意。把第一段分为三层,学生分A、B、C三组,每组一层。然后每组推举代表,向大家翻译课文。

  (三)总结本段的语法文言文知识:

  1.通假字:受-授

  2.古今异义

  学者:古-求学的人;今-在学问上有较高造诣的人。

  无:古-无论;今-没有。

  众人:古-普通人;今-很多人。

  3.一词多义

  之: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 人非生而知之者

  ③ 吾从而师之

  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⑤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所以:

  ①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②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③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乎:

  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④ 其皆出于此乎

  也:

  ①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② 吾师道也

  ③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

  (2)理解分析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教师的职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从理论上阐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择师的标准。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

  ⑤从师的原则。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学生当堂背诵第1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1段。

  2.课后练习二、三、四。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四。

  2.补充讲解

  (1)通假字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②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2)虚词

  ①之:

  古之学者:之,助词,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助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取独

  句读之不知:之,倒装标志

  作《师说》以贻之:之,代词

  ②其:

  其为惑也:其,代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人称代词

  其可怪也欤:其,副词,表推测

  于其身也:其,人称代词

  (3)词类活用

  ①耻学于师 (形→意动)

  ②吾从而师之 (动→意动)

  ③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倒装)

  二、分析课文

  1.第2段。

  (1)请学生朗读

  (2)分析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

  ②“师道”指什么?

  明确:“师道”是从师原则和风尚,指上文中所讲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③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明确:

  a.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结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

  于其身也

  结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结论: “师道之不复,可知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背诵

  2.第3段

  (1)学生朗读。

  (2)分析

  ①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

  明确:“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总结:“圣人无常师”语出《论语?子论》,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人学习,在这方面,孔子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韩愈从“圣人无常师”出发,针对当时社会现实,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很有意义。

  (3)背诵。

  3.第4段。

  (1)分析:

  ①作者用哪些话明确表示了他的立场?

  明确:“不拘于时”,表示他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尚。

  “能行古道”,表示他赞成以道为师的从师风尚。

  ②“古道”中的“道”指什么?

  明确:儒家道德。

  ③本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说明了写作缘由。

  (2)背诵。

  三、本文写作特点

  1.语言上,多用整句,对句,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

  例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等。

  2.论证上有破有立。

  例如:第1段,教师职责,择师标准。(立)

  第2段,师道不传的原因。(破)

  第3段,推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论断。(立)

  3.对比论证。

  四、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附:板书设计

  师 说

  一、解题:说,一种文体。

  二、韩愈及本文写作背景

  三、分析

  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论据: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

  “爱其子”与“于其身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四、写作特点

  1.有破有立 2.对比论证

  《师说》教案教学设计25

  课题 师说 韩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记诵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抗战的精神和勇气。

  2.认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的途径,端正学习态度。

  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以及部分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教学难点 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手记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

  一、检查作业。

  二、诵读第3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让学生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语言读一遍。

  3.教师检查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4.问:第三段与第一段关系怎样?(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

  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一段中的论点。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第二层: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

  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耽的事例。孔子言论中的“三”,应理解实指三人:自己,善者,不善者,而“我”却能从其善,改其不善。这样解释才能体现格言的警辟性。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予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

  5.讨论:“圣人无常师”这个说法的实质是什么?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1)“圣人无常师”出自《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贡语)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世上学问门类众多,人不能尽知,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的人学习。孔子向这么多的人学习,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2)人总是有长处也有短处的,用这种观点来看周围的人,才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只查背诵一题,其余二题在诵读和总结过程中自然完成。

  ⊙这段文字浅显,又富于节奏变化,易于成诵。诵读前可作简要提示,以利迅速记诵。学生能大体背诵下来后就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加深理解。

  【板书】三、举例宣扬从师的好风气 (例证、引证、因果论证)

  (3)韩愈从这个观点出发,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断,告诉我们要向闻道在先的人学习,向术业上有专长的人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6.齐诵一遍。

  背诵线索提示: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之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求知规律(“人非生而知之”)—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三组对比(古圣人从师,今众人耻学;其身耻师、替子择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新师道观(“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写作缘由。

  三、总结全文

  1.本文的思想意义。

  导入:课文题注中指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这句话十分重要。唐初,文坛上继承六朝文风的余绪,写的是“近体文”即骈体文,以四字、六字为句,上下句相对,又叫“骈四俪六”,这种文体追求形式上的美,很束缚人的思想。为此,韩愈提倡恢复古文的传统,他本人则取法于司马迁、司马相如和扬雄;当时有许多人都跟着学,形成了风气。所以后来就有了“古文运动”这个名称。

  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官学)任教。当时的社会是怎样一副样子呢?门阀制度下,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的很直白: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古语有云:“经师易寻,人师难觅。”所以说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文章正是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让我们千百年后依然能通过文字发现“百代宗师”韩愈那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提问:韩愈写《师说》,跟古文运动有没有关系?文中有没有这个方面的表示?

  明确:文中李蟠“好古文”就是明确的表示,说明韩愈“抗颜而为师”,是以恢复古文的优良传统自任的,通过培养“后学”扩大古文影响。

  小结:本文的思想意义在于:

  (1)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居首位的是“传道”;因此,“道”就是择师的主要标准,“道”在即师在。

  (2)“传道”就是传授以六艺经传为代表的儒家道统,韩愈既以儒家道统的接班人自居,所以才敢于作《师说》,“抗颜而为师”。

  (3)要恢复儒家道统,就要在文风上来一个解放,提倡古文,反对近体文即骈体文。

  2.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

  ⊙苏轼十分赞赏韩愈的这一番努力,说他“文起八代之衰”(“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其时骈体文占统治地位)。古文运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恢复儒家道统。

  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第二段连用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与软”,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有如“连珠“。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之所存也。这段文章第二句的开头“师者,……”紧接第一句末尾的“师”字。第三句中的“惑而不从师,……”紧接着上面的“……孰能无惑”。第四、五两句中的“吾从而师之”紧接着上面的“……固先乎吾”和“……亦先于吾”。象这样的承接句,有如"连珠"式滚转,流畅自然,很好地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3.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

  四.练习巩固——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1.读准下列一字多音或形近字的读音:

  2.找出课文中合成的双音词:

  学者 句读 百工 六艺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古之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4.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1)师(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如一写马的对联:

  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

  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

  此联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马笼”与“笼马”、“笼马”与“马笼”,“鸡罩”与“罩鸡”、“罩鸡”与“鸡罩”,形成句内小回环;“笼松”、“笼松”,“罩破”、“罩破”,是相对应的两组连珠;联中的叠字“笼笼”、“罩罩”,前一个字为名词,后一个字为动词,又为转类。

  魏正伟先生有一副嵌四“马”的奇巧联:

  紫竹园中赏紫竹,紫竹箫吹紫竹调;白马寺里看白马,白马驹啸白马图。

  此联调动了重复、顶真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联语工整,有情趣,有韵味。

  ①作名词,有三种情况:

  老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专门技艺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姓——孔子师郯子……师襄

  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学习、效法——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

  从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或师焉,或不焉

  以……为师,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

  如:吾从而师之 名词 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 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动词 以……为耻

  (2)之(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

  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

  (3)其(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主谓短语中作主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③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五、总结课文:

  本文以“师说”为题,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其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强调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阐述了能者为师、虚心好学的从师态度;“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辩证地指出了师生关系。这些道理,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当然,韩愈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他所说的“道”,是指“圣人之道”。他认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君子不齿”的,“士大夫之族”本应比他们高明,这是作者的阶级局限。又如,作者重“传道”,而轻“彼童子之师”的“授书”、“习句读”,也是片面的。对于这些,应适当指出。

  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

  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

  今:小学校

  除此之外,我们学习本文后,还应树立起匡正世俗流弊的勇气,做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

  六、作业布置

  ⒈清代郑板桥曾提出;“学问二字,须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请结合自身,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⒉熟练背诵全文。

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实验小学建立了一个网校。学校专门为我们同学开设了一个“习作天地”,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投稿。学校还想培养一批网络管理员来管理这“习作天地”。刚才我们薛教导说要从我们五(3)中挑选一些同学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大家有信心当选吗?

  不过光有信心还不行,因为我们同学的习作优劣参差不齐,要当网络管理员首先要学会会修改文章。今天,张老师想先来试试大家有没有能力当一名网络管理员。Are you ready?

  二、明确目的,学习方法

  现在,张老师手中正好有一篇学生来稿,请大家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能刊登吗?(出示《“书大夫”》原文)

  1、学生自由朗读。

  2、交流:不能。

  3、为什么?

  4、交流:作者写得太简单了,不够具体。

  5、那你觉得哪里需要进行补充的?

  6、交流:*为什么给他起外号叫“书大夫”。

  *书破损的程度。

  *谢大成怎样精心修补书的。

  ……

  7、师小结:大家太了不起了,第一次修改文章就这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文章的问题所在。看来网络管理员的位子非你们莫属了。

  8、昨天,有一位同学已经给这篇文章进行了修改,观点和大家基本一致。请大家把这位同学对“为什么给他起外号叫‘书大夫’;书破损的程度;谢大成怎样精心修补书的'”等地方用不同的符号标出。然后再读一读,想一想这位同学通过什么描写把这些给写具体的?(请一个学生在教案纸上画)

  9、朗读并交流对什么进行补充的。

  10、这位同学通过什么描写把这些给写具体的?(板书:语言动作)

  11、那平时我们除了语言、动作描写外,还有什么描写也可以把任务写生动,写具体?(交流板书:心理、神态)

  12、这样一修改,有什么好处?(使文章生动、中心更明确等)

  13、是啊,将一个故事的梗概扩展开来,能使内容充实、丰满,使文章有血有肉。(出示扩写的定义),这就叫 板书:扩写

  14、扩写是修改文章的一种本领,今天,张老师先考大家的扩写本领。

  15、那扩写到底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呢?请大家结合刚才的例文,并读一读阅读提示第三小节。

  16、交流并板书围绕中心

  把握重点

  展开想象

  进行扩展

  三、学生练习扩写

  刚才有现成的修改的文章给大家参考,现在可要来真格的,有没有哪位同学不敢尝试,想退出?没有,好的。不过也不用太紧张,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修改。

  现在,张老师手里有两篇学生来稿,你可以选定一篇,然后你去找你的伙伴一起修改。(先统计选《风雨中》的人数,先找伙伴,在让选《老鼠吱吱》的同学自由结合)

  1、小组讨论,解决哪里需要进行扩写

  2、交流

  *《风雨中》:苗小刚心里怎样着急的

  刘老师送小刚时的语言、动作、神情等

  苗小刚的爸爸妈妈怎样感激刘老师的……

  *《老鼠吱吱》:吱吱如何风光的?

  吱吱如何故伎重演的

  3、请每一组选择一部分进行扩写(一人执笔,其余同学讲述)

  4、交流展示并请学生点评

  四、师总结

  同学们,你们都写得很不错,不过到底谁能最终当上网络管理员,还得看下节课的表现,继续努力,你会如愿以偿的。

语文教案 篇5

  编写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必然结果,语文教案的编写。语文教案不仅理论上是语文教学设计的书面呈现形式,而且实际上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教案的编写不仅有传统的纸质形式,更多了一种电子或网络教案。因此,语文教案的编写可以从教案的内容、教案的格式、教案的种类三方面来阐述。

  1.语文教案编写的内容

  语文教案的内容,一般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时数等。

  确定教学目标要准确具体

  目前学界将教学目标分为四种,即"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普遍性目标"取向是基于经验、哲学观、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设计教学目标时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目标取向"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动作的教学目标,它是对学生学习之后的行为及学习质量的一种规定。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是精确、具体、可操作。"生成性目标"取向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教学目标,它是教育情境中的产物和结果,它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程性。生成性目标一般不可能以明确的描述来预设,只能在教师与学生进行的有意义的对话中产生。"表现性目标"取向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当主体性充分发挥、个性发展的时候,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具体行为是无法准确预知的。

  设计教学内容要充实恰当

  教学内容是教师依据文本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具体呈现的种种材料。教材是按照编者的意图对文本做的一次精加工,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到了一定的体系当中,教学参考书是教材编写者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阐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代表了编者对文本的一种解读。例如课文《散步》,如果我们阅读课文,可能会有很多的体验与感受:家庭的幸福和谐,母子、父子、祖孙、夫妻之间的浓浓亲情,生命的流逝、爱的传承,对生命、爱的珍视,中年人的责任等,都属于文本内容。教材必然要对文本内容做一次筛选整理,教材偏重于让学生体验文本中所体现的"中年人的责任"。在现实教学中,教学内容首先可能是对教书教材处理下的文本内容的忠实传递,旨在将教材中的种种材料完整如一地转交给学生。教师基本上是照搬教材内容,教材上说什么,教师就讲什么,可以说是照本宣科。但有的教师认为体会"中年人的责任",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隔靴搔痒的味道。这时候,他们就会调整教学内容,将注意力集中在对亲情的理解与体会上。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教学内容源于文本内容,却不同于教材内容的情况。但这样创造性的处理显然更符合教学实际。

  教学内容还可以既不同于教材内容,也不同于文本内容,而是对文本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创生与开发。即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将文本内容演绎成生活,也可以是在文本与教材的基础上做出的新的探索。比如《归园田居》的教学中,关于陶渊明生平的介绍、自补充背诵的`《五柳先生传》、对陶渊明生活道路的讨论等,既不是教材内容,也不是文本内容,但它是基于文本内容的,是在文本内容基础之上的创生,这种创生源于文本,但不局限于文本。这是教师和学生运用教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最佳状态。

  设计教学过程应紧凑有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思维的生成,因而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教案《语文教案的编写》。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程的及时生成、动态生成。所以在编制教案时要贯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突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前者服从于后者)两条线索,以引发、探讨、回答学生的问题为重要内容,准备一种或多种设计思路,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学生,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

  采用教学方法须灵活有效

  确定教法的依据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如因目的而异。不同的教学目的会产生不同的教法。试以《故乡》为例,如果以要求学生学会记叙一个连贯动作作为教学目的,可以突出"雪地捕鸟"的内容,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如果确定以学习描写人物外貌为教学目的,不妨以闰土少年和中年的外貌描写为范例,训练学生描写人物肖像。如果把学习对比手法作为教学目的,自然要抓住人物和景物的几组对比,进行讲解分析。此外还可以因课文而异、因人而异。

  分配教学时间要得当

  先要确定一篇课文教学过程所需的课时数,再预设一个课时中每个教学步骤所需的学习时间。时间安排既不过多过松,也不过少过紧。

  2.语文教案的格式

  语文教案的编写,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和习惯可以有多种形式,如篇章式教案、表格式教案、提纲式教案、符号式教案等。教案又称为教学计划。一般地说,教案的整体结构分为两个部分: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一个课时讲完的教材,教案结构可合二为一。

  课题计划。课题计划,是指教学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的整体计划。-般包括下列内容:

  课题:单元或课文的题目。课题要写全称,并写上作者姓名。

  教学目的: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大方面,分行排列,少而精,切中肯綮。

  课型:一类是在一堂课里同时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教学任务的综合型,叫综合课。一类是在一堂课里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单一型:以讲授新教材为主的叫新授课,以复习旧知识为主的叫复习课,以练习技能技巧如作文、作业为主的叫练习课,以分析作业或讲评作文为主的叫作业分析课,以考试考查为主的叫检查课等。若属单一型,则要具体标明是哪一种课型。

  重点难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分项列出。

  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方法,如讲述法、讲练法、谈话法等。

  教具:本课题教学中所需要运用的教具,包括电化教具。

  课时安排:本课题教学所需课时数。

  课时计划。这是指-个课时的教学计划。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课时:本课时是整个课题教学中的第几课时。

  教学要求:本课时为实现整个课题教学目的所应达到的要求。

  教学要点:本课时教学内容提要。

  教学过程:也叫教学进程。包括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有时还注明教学所需时间。这是教案的主体部分。

  板书设计:分课时的是"课时板书",可分散写在教学步骤之中,或另外写在与教学步骤平行的备课稿纸右侧,也可集中写在本课时计划教学过程部分的最后。最后-课时计划中可写上全课题总的板书,称为"课题板书"。

  作业布置:每个课时-般要安排少量作业,可以是思考性的,也可以是练习性的。

  教学后记;也称教学小结或教学回顾.是备课和教案实施情况的小结,也是教学心得体会的概括记录,可资以后教学查考借鉴。可以每课时都写,也可以在全课教完之后写。

  3.网络教案的制作

  上述的语文教案内容和格式一般用于纸质教案,这里说一下网络教案。网络教案是基于网络背景下利用文字处理软PowerPoint等软件在计算机上编写的图文并茂的教案。网络教案是信息技术的产物,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电子教案或网络教案还必须是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并且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发展的需要。制作网络教案的主要步骤有:

  素材的收集:制作图文并茂的网络教案一定要收集大量的图片、录像等素材,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搜集备课所需要的这些素材。可以利用现成的各种图片或录像,可以自己拍摄图像资料。网上资源非常丰富,可以从Internet上获取相关的资料。

  教案的设计与制作:首先进行教案设计。将教案输入电脑,进行文字处理。可以利用Frontpage、Word、WPS等软件进行文本处理。接着是图片、录像的插入。关于课件的制作,下面第十三章将做专门的介绍。

  美化和加工:为了使网络教案层次更清晰,更方便于教师阅读,我们还需要对其进行美化和加工。

  总之,不管编写纸质还是网络教案,都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补充、调整、修正。所以它不是封闭的、定型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的,给教学实施留有发展空间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5-30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5-11

有关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简单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