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1 09:55:2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秀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优秀10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规范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学生一起欣赏申奥成功的宣传片。

  2、记得这情景吗?谁看了,这是什么时刻?

  3、看过的同学当时心情怎样?

  二、初读课文

  1、激趣: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不认的字可以借助课文下边小礼物里的拼音,也可以互相请教。

  2、教师范读。

  3、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难读的词、句,并把这些词、句认真读一读。

  三、识字写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会读的同学先示范读一读,然后学生每个词读两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可让学生单个读、指名领读、小组读来巩固。

  2、在朗读重点词句中进一步指导认读生字。如,第一段中的“喜讯传来……”一句,第二段中的“人们挥舞……”一句,第三段中的“人们相第……”一句,都包含了较多的生字,可重点指导读正确。

  3、出示单字学生认读,给这些生字找朋友,组成词语。

  4、说说记字的方法,结合旧字识字,反复重现巩固识字。

  5、写字指导:

  引导学生发现:拥、抱、扬三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泪、洋都有三点水,也是左窄右宽的字。

  提醒学生注意:

  1)、京的上横、互的`下横是长横;

  2)申、洋二字的竖为主笔。

  3)互字中竖折的竖和横折的折笔应该向左边斜。

  4)匹字的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

  5)泪是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所以右边是“眼目”不是“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熟练地书写10个生字,掌握西字头、告字头、提手旁。

  2、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3、使学生对中国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和书写新的偏旁部首。

  教学难点:正确的书写每一个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课件播放要下雨前的小兔子和燕子、小鱼、蚂蚁的对话视频。)小朋友,还记得在要下雨前提到了哪些小动物吗?(小兔子、燕子、小鱼、蚂蚁。)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段精美的动画视屏,想看吗?(想)好,现在就让我们边看视屏边共同回顾要下雨前小兔和燕子、小鱼、蚂蚁的对话吧!(学生欣赏)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要下雨了这课的生字。

  二、识字:

  1、学生同桌互相读课后要求会写的'字并组词,如果有组的不对开的同桌互相指正。

  2、(师出示字卡)指名生读生字并组词其他生跟读。(师板前贴字卡)

  3、学生看字卡齐读生字。

  三、记字、分类。

  1、学生同桌互相研究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全班汇报记字方法,并说利用这种方法记住了那个字。

  3、教师教给学生有趣的谜语记字法"西下有一女"谜底是"要"字。然后让学生也想一想用这种记字法还能记住哪个字。

  4、学生把字按结构分类,教师把字卡按结构贴。

  四、指导、练习、评价。

  1、(课件出示)小组议一议: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想一想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教师适当补充。

  3、课件出示"西字头、提手旁、告字头"学生认一认,教师领读,并让学生在写字书上分别连写两个偏旁部首。

  4、课件出示"要、捉、告"的动态笔顺,学生说笔顺。

  5、教师分别在板前指导写"要、捉、告、为、这"并让学生在写字书上分别连写这些字和这些字相同结构的字。

  6、指名生板前比赛写、全班评价,学生写完后同桌交换评价,全班比赛写教师巡视评出写得最好的三名同学全班展示。

  五、拓展延伸

  1、学生观察这节课学习的生字有什么发现?

  2、(课件出示"这边、捉虫")学生说一句或一段通顺的话,必须用到这边和捉虫。

  六、总结:这节课你的收获不小吧,和大家说说吧!

  七、作业:找出带有今天学习的新偏旁的字看谁找得多,下节课汇报。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要注重学生对知识过程的体验,体现其主动发展,发展其创造力。因此这节课的设计,我大胆尝试,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其动手体验发挥创造力发现新事物的过程,以及体验将创造力所发现的新事物大胆运用到生活中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方法,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能力目标:

  1.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学会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说己的感悟,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动手实践的方法”学习第四、五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感目标: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要敢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考虑问题常常要换种方法,换个角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而体会文章的内涵,并以此作为朗读的依据。

  2.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要敢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考虑问题常常要换种方法,换个角度。

  教学策略和学法设计:

  1.《苹果里的五角星》讲的是美国小男孩用创造力发现了新事物,我在教学时设计拓展,让学生将小男孩发挥创造力发现的新事物运用到了生活中。

  2.指导学生紧紧围绕课后问题展开讨论,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引导学生读书圈画、讨论交流、朗读感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1.准备每人一只苹果,一把小刀。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你们知道的四大发明吗?谁来介绍一下?{火药、造纸、指南针、活字印刷}

  2.其实任何发明起初都源于对事物的主动探索和发明者的善于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个美国小孩的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和四大发明一样伟大!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这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大开眼界。

  二、复习生字(多媒体动画“送苹果”的形式,激发兴趣)

  瞧不起横切拦腰生疏幼儿园图案感触五角星鲜为人知清晰循规蹈矩

  三、新授

  (一)用“读中感悟的方法”学习第三段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活泼可爱、好奇心强、乐于与人交往的小男孩,他几乎每天都向我报告新闻、显示新本领。

  1.默读第三段,思考:

  ①这一次,他又带来了什么新本领?

  ②这种新本领新在哪?

  2.演示比较理解:“通常人切苹果的方法”和“小男孩拦腰切的方法”(板书:拦腰切)

  ①与众不同的做法,有什么新发现?(板书:苹果核像五角星。目的:引出“清晰”的句子,让学生理解后用“清晰”造句。)

  ②从小男孩显示新本领的语言和动作中你读懂了什么?(目的:让学生学会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说己的`感悟。)

  ③指:谁能用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现出来?——屏示/指/

  ④:你们听出了什么?还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2.教师范读:老师读得怎么样?

  你能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说出你的理由吗?还可以给我提提建议吗?(目的: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而体会文章的内涵,并以此作为朗读的依据。)

  3.齐读第三段。

  (二)用“动手实践的方法”学习第四、五段

  A、动手体验:学生自由切苹果。(体验创造力能发现新事物的过程)

  1.创设采访情景,理解“循规蹈矩”

  ①谁来说说,通过自由切苹果你有什么新发现?

  ②为什么大多数同学都会这样“拦腰切”?(照课本——这是你的好奇心)

  ③如果没看课本,你平时是怎么切苹果的?你怎么知道这样切?(大人说的或平时习惯)

  ④像这样别人怎么说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说怎么做,这就叫“循规蹈矩”。

  2.启发思考,理解“创造力”

  ①想一想,如果每个人都循规蹈矩的还能发现苹果里隐藏的五角星吗?为什么?

  ②同学们,那怎样才能做到不循规蹈矩呢?

  教师:用别人没做的方法再换一种切法

  ③自由读最后一段,“换一种切法”叫什么呢?{板书:创造力}

  ④人的创造力是什么?请你在课文中勾画出句子。

  学生汇报,教师:往大处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也就是让我们换种新的方法或变个角度思考问题。

  3.学生质疑:还有什么不懂的词句和问题,可以提出来?(“魅力”:查字典理解意思;找出文中句子理解,仿造造句。)

  4.拓展:举例说一说创造力在生活中的体现和运用。

  教师:其实创造力的运用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B、动手体验:制作精美果盘(体验运用创造力发现的新事物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的过程)。

  1.师: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运用我们刚才在苹果里发现的五角星制作一个精美的果盘,让后排老师的眼睛亮起来、口水流出来——这就是创造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2.轻松的音乐声中,学生动手体验。

  3.展示学生作品,让其介绍创作意图。(目的:提高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让孩子在交流中学习。学生智慧的光芒在闪烁,正是他们创造力大胆运用的体现。)

  四、畅谈收获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收获?

  2.教师:生活中如果我们考虑问题也换种方法,换个角度,同样也会有新的发现,得到新的惊喜。

  板书设计:5苹果里的五角星

  拦腰切苹果核像五角星

  创造力

  练习设计: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动画“送苹果”的形式复习生词,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2.用“清晰”“魅力”进行说话练习,反馈对词语的理解。

  3.用抓关键词的读书方法体会文本感情,练习朗读。

  4.利用在苹果里发现的五角星,动手制作精美果盘,体验运用创造力发现的新事物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介绍自己拼盘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回本课10个生字和多音字“乐”;掌握课文中的不理解的新词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查字典据词定义说出词义”方法理解词语。

  2.能给指定的课文句子加上标点符号,重点学会叹号,顿号的使用。能默写课文最后一句话。

  3.能体验出作者在文章中表露的感情,能以欢快的感情朗读1.2.3自然段,能以自豪的语气背诵4.5.自然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和多音字“乐”,掌握第1.2.3自然段中的新词语

  2.在通顺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能以欢快的感情朗读第1——3自然段,能回答课后问题,指导并熟记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名字和发射时间。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激发学习情趣。

  1.放投影及“东方红”乐曲,说说看到了什么情景。

  2.揭示课题,谈话说明: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及它当时在全国,全世界引起震动的场面。

  二.汇报预习,分项交流学况。

  1.朗读全文。

  2.自学生字。

  3.再度课文,找出全段中讲“人们在天安门广场看人造卫星”是哪几段?

  三.积极阅读,学习课文1——3段。

  1.自读1——3段,找一找这几段中,你认为最应该记住的,最让你感到激动的是哪些内容?还有你觉得不懂的词句。

  2.按阅读关注问题反馈学习情况:

  最应该记住的`:1970年“五一”节;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通过无线电波发回了“东方红”乐曲。

  说说:为什么这些内容特别应该记住?

  说说读课文时,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特别激动?

  讨论同学们提出的疑难问题的词句。

  四.复习生字新词。

  1.认读并说出10个生字怎样记;分别按“乐”的不同读音组词。

  2.书写生字,注意展现书写规律。

  3.抄写第1——3段新词,选一二个造句。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自豪的语气朗读,背诵第5自然段。能回答课后问题,了解我国20多年来发射的人造卫星的简要情况,为我国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而骄傲。

  2.学会4——5段中的新词,能查字典据词确定带点字的意思,并说出词语的意思。

  3.能默写课文最后一句话,能给两个句子加上标点符号,说出叹号和顿号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朗读与考问:以欢快的心情朗读1——3自然段;有哪些重要内容必须记住?

  入课:自从第1颗人造卫星上天到如今,20多年过去了,这短短20多年里,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什么发展——

  二.模仿上节课读书方法,自学4.5自然段。

  三.反馈学情,交流学习信息。

  1.读4.5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2.说出这两段中特别应该记住的内容是什么?

  要记住:20多年里发射了30多颗卫星,其中有气象卫星,通讯卫星和科学试验卫星;

  14颗卫星还按预定的轨道返回地面。

  我国航天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训练:

  1.按回答的每一内容朗读有关句子。

  2.体验:第4段末为什么用感叹号?作者感叹什么?读了这段课文你自己有什么感觉?

  3.朗读:以自豪的语气朗读4.5自然段,并能背诵。

  4.说说:查字典据词定义说出“其中,通讯,浩瀚,轨道,返回,航天科学技术”等词语的意思。

  3.回答课文第2个问题,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收拢,检验学习质量。

  1.朗读全文:按1.2.3段朗读,4.5段背诵的方法进行训练。

  2.归纳读法:学会了读书是要记住重要内容,并能通过口述,笔记把他们牢牢记在心上,以丰富自己的知识。

  3.学生交流:对这课文学习还有什么意见或想法?

  五.独立完成作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背诵三句话(为什么……),积累“北风呼呼吹、火红的太阳、海洋清亮,闪烁蓝光”。

  2.关注本诗自问自答的结构形式,仿写一段话。

  3.感受大海和高山的美丽,初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美好。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仿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板书课题,课件,积累本放桌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纠正发音。

  2.出示大海的图片,说说这是怎样的大海?(复习“辽阔”)

  让我们记下刚说的好词。(师板书,生写在积累本上)

  3.大海是什么颜色?

  二、诵读,积累

  1.(提示:当你看到下一张图片的时候,读出图片上的话。)

  出示图片,生读“啊!不。”

  2.指图,这是哪儿啊?(引导继续读书)

  3.谁来接着问?谁来答?读好这一段,齐读。

  4.过渡,指图问,大海是什么颜色?

  换图,读“啊!不。”

  5.引导着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读完全文。

  6.大海的景色很美,课文读起来也很美,你觉得哪段话最美,读起来最舒服?

  (切换显示屏到实物展示台,书本,学生说到某一句,大屏幕上能指出来,后进生也能立即找到。)

  7.感受语言的精美与整齐。

  追问:特别是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赶快写下来(师板书,生写在积累本上)

  你真有眼光,这段话太美了,我不但要读,还要背下来。

  导背,学生背诵。

  三、发现,仿写

  1.把全文排列整齐后,展示在大屏幕上。看看,你能发现这首诗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教师板书,口头强调自问自答。

  2.换图,红色标出文字重复的地方。

  原来诗歌有这样的秘密啊,句子结构相同,语言重复,读起来就朗朗上口。这么简单,我也会写诗了。

  3.口头仿作(用图片引领)

  高山是什么颜色?

  高山是( )色。

  啊!不。

  在( )

  高山是( )的。

  为什么那儿( )?

  4.学生试写一小段,自己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大海是什么颜色?

  大海是( )色。

  啊!不。

  在( )

  大海是( )的。

  为什么那儿( ),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2、理解主旨: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1、理解全文中心

  2、文中的多处对比

  教学难点: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讨论、练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题(3')

  “地球转呀转得快,城乡的变化还要快”。乡下变化→城里变化→高楼大厦一幢幢,青山绿水一点点→鸟兽减少→如果我们生活在十二层的高楼上,突然家中来了一只受伤的鸽子,你会怎么办?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四课:《明天不封阳台》。

  二、快速阅读课文,考虑下列问题(6')

  1、开始我一家决定封不封阳台?

  2、来了一只受伤的鸽子后,想法如何呢?

  3、最后我们的决定封不封阳台?

  三、扫清拦路虎(4')

  1、注音

  倏然( ) 蜷缩( ) 恬淡( )

  翘望( ) 呐喊( ) 喧嚣( )

  鳞次栉比( ) 龟裂( )

  2、解词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沐浴: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瑰丽:异常美丽

  恬淡:恬静、安逸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四、理清文章思路(6')

  复述、提问、回答、讨论、总结。

  第一部分(1-2):写明天要封阳台

  第二部分(3-10):写明天还封阳台吗?

  第三部分(11-13):写明天不封阳台。

  五、重点探究(系列问题,用卡片准备好,具体视情况而定提问)(')

  1、儿子与“我”决定明天不封阳台考虑是否相同?你认为课文中作出不封阳台的决定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儿子:对这只鸽子忧虑和喜爱。

  “我”:不但关注这只鸽子的命运,而且关注自然界的许多生灵;不但关注自然界,而且关注着人类自身。全文所要表达主要意思是人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与自然界共生共荣。

  2、文章中写出明天要封阳台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决定不封阳台的理由和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A、封了阳台,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B、为了鸽子不受 扰,为了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那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3、城市的生活环境今昔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昔:荒芜、萋萋芳草、幽幽土路

  今:对新的礼赞

  昔:对旧的怀念今:高楼、变幻莫测的霓虹灯

  4、“我”家的环境又发生什么变化?

  明确:昔:草坪、学走路、捉小虫和蚂蚱

  今:滑梯、跳跳床、电子游艺室

  5、请在文中找出描写鸽子外貌的句子。

  明确:P197 第3段、第4段 P198第8段

  6、在刚才外貌描写中,有几处描写眼睛,试作出分析。(课后练习二)

  明确:A、源于对人类的害怕,担心人类会以多种手段猎杀烹煮它。蜷缩是因为一方面是孵蛋,一方面是惊恐。

  B、仍是孤单的、弱小的,受伤的,而且还要孵蛋,它需要人们的关注、爱护。

  7、学习本文后,你认为文章中有哪些语句用得好?(或议论精辟,或语句优美等)

  明确:让学生各抒己见(视情况而定),如第1自然段、第10自然段、第12自然段。

  8、为什么汽车进入茫茫草原时,我们会有游子终于回到故乡的感觉?

  明确:人与自然界融合为一体,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9、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当与自然和平相处。

  六、小结全文。(4')

  1、中心:本文叙说“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2、写作特点:(1)、线索清晰:是否封阳台

  (2)、叙议结合

  (3)、简洁而生动的描写

  (4)、多处用对比的手法

  七、布置作业(2')

  1、抄写、仿写佳句(第10段)

  2、谈谈你对爱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想法,及为此拟几条标语。

语文教案 篇7

  [备课思路]:

  第十二单元的主题是朋友,所以我在设计此教案时,试图扣紧这一主题,先用《找朋友》这首歌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到一种友好快乐的氛围中,在读课文这一环节则力争创设民主平等的环境,有师生比,有生生比;在识记生字时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或自学,或猜字,或请教他人;在检查生字的识记时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学习12个副词时,不是去进行理论灌输,而是力求使学生通过读进而悟,最终能使用;对于如何理解课文,我则试图创设请境,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在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又通过表演,自己探究出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友情的美好和可贵。学习设身处地地体会朋友间的'尊重与鼓舞,培养尊重朋友,热爱朋友的美德。

  2.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15个生字,注意多音字“教”的学习,并能组词造句。

  3.学习“辶”旁,归纳“讠”旁。

  4.能工整地写出文中要求掌握的八个生字。

  [教学难点]

  偏旁部首,尤其是走之旁的书写。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友情的珍贵,培养互助互爱、真诚相待的美德。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学生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熟读课文,识记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

  2、初步理解课文,并练习使用祈使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歌曲录音《找朋友》,会唱的可以拍手跟着一起唱。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朋友,那冬冬的朋友是谁呢?是丁丁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听听冬冬丁丁的故事吧,请大家打开书,翻到71页第12课《朋友》,齐读题目《冬冬读课文》。

  二、熟悉课文,识记生字

  (一)1、边听录音,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而且在听或读的过程中看谁能用心记住它们。

  2、请会读的同学读课文。

  3、老师也想读一读和你们比一比怎么样呢?老师读,读后请学生评价。

  4、你们愿意跟老师比一比吗?齐读课文

  5、男生一段,女生一段,轮流读(多读基础上,使学生听读识字)

  (二)课文已读过几遍了,谁还有不认识的生字,请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学这些生字,可以请教别人,可以看拼音,也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猜字。全会读的同学愿意帮谁就帮谁。学生自由学生字。

  (三)检查巩固识字情况(小组活动)

  以本组为单位,迅速挑出组长所念汉字的字卡,组长轮流担当,及时帮不认识的同学,把本组认为最难的字挑出来,考考其他组。

  (四)教师检查多音字“教”的学习情况,明确“教”的两个读音并会组词,比如:教jiào(教室),教jiao(教书)。

  (五)朗读汇报:男女生各推选一人进行朗读比赛。

  三、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师:现在同学们会读课文了,那老师要大家考虑一个问题“当冬冬读不下去时丁丁怎样做的呢”?请同学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丁丁站起来说:“我觉得冬冬的声音很好听,我喜欢听她读课文”)。

  师:噢,原来丁丁看到了冬冬的优点,那我们和同学相处也应该怎么做呢?(多看别人的优点)

  师:丁丁还说什么了呢?

  生:(丁丁又说:“老师,让冬冬再读一遍,好吗?”)

  师:请大家齐读这句话,体会语气后仿照这句话造句。学生造句,若有难度,教师可创设情境,强调用上“让……,好吗?”如:“老师,让冬冬参加比赛,好吗?”“老师,让我再写一次,好吗?”

  师:通过刚才的提问,谁谈一谈丁丁为什么这样做?(他知道尊重别人,并且喜欢帮助同学)

  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朋友呢?尤其是当朋友遇到困难时,生病时或受到批评时,请同学们课下认真思考。

  四、学习走之儿旁:

  1、先明确“走之儿”这一名称

  2、书空

  3、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描一描,写一写来练习,强调“走之儿”要后写。

  五.板书:冬冬读课文

  jiào(教室)

  教{

  辶

  jiāo(教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写字,会写八个生字,把“辶”写好,同时学习“讠”;

  2、口语交际训练:创设请境,表演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从而懂得珍惜友情。

  3.学习使用“再、也、又”三词。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新偏旁,谁知道是什么呀?谁想上来当小老师写给大家看呢?

  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师:在这一课的生字中还有一个偏旁,仔细观察,谁发现是什么旁了?

  生:“讠”:“读、课、站”

  师:那么有“讠”的字一般跟什么有关呢?

  指名回答(一般跟说话有关)

  师:指导写生字。

  二.学习使用“再、也、又”三词:

  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这三个词的句子,画出,再完成第74页练习并扩展练习。

  三.创设情境,通过表演进一步理解朋友的内涵。

  1、教师把题目分给每一组,先在小组内表演,然后再有选择地汇报交流

  2、题目如下:

  A、你有缺点,比如不会跳绳,他(她)笑话你吗?他怎么做的?

  B、他(她)有好玩的东西,愿意和你一起玩吗?一般情况下她会怎么说?

  C、你犯了错误,比如不小心打碎了班里的花盆,他(她)们批评你吗?

  D、你想抄他(她)的作业,他让抄吗?他怎么说?

  E、考试时,他(她)有不会的问题非让你告诉他(她)时,你怎么办?

  F、你病了时,他(她)问候你吗?怎样说?

  J、你受到表扬时,他高兴吗?

  3.小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就是要互相尊重、互相鼓舞、互相帮助等)

  4、我送朋友一句话:

  再次播放《找朋友》一歌,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把自己最想对朋友说的话告诉他(她)。

  四、小结全文,并请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制作朋友卡片(P75)

  五.板书:冬冬读课文

  讠:读、课、请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可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课外书.爸妈的口中.师生的介绍.课文的语言文字……就像蜜蜂采蜜。)

  1.谈话:小朋友见过骆驼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的?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骆驼的,题目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板书)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同句子,想一想课文讲里一件什么事情?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疙瘩 自豪 骆驼 委屈 足够 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

  风沙 茫茫 贮存 俯下身子 铺天盖地

  2.学生自学,教师注意辅导后进生的学习。

  (词组的学习,不但要读正确,而且还要读出感情。为下面段落和全文的感情朗读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 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3.4自然段)

  4.指名读词语,注意3个加点字应该读轻声。

  5.说一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6.小结自学情况。

  四.学习生字

  1.自由识记生字,注意字形。

  2.交流记忆方法。

  3.用钢笔描红。

  4.反馈,表扬写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

  二.听说训练:(复习了旧知,更让学生快速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我觉得: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更深地领悟课文内容。)

  1.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

  2.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1)师述 (2)指名说 (3)出示句子齐读。

  三.讲读课文:

  (一).第1.2小节:

  1.是什么事让小骆驼感到自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呢?课文的一.二小节交代了事情的起因。齐读一.二小节。

  2.展示:出现小骆驼来到小溪边,小红马也来到小溪边,小红马看到小骆驼就开口了--

  (1)指名读

  (2)评读,读出"喷着响鼻"。

  (3)再指名读。

  板书:脚掌(又大又厚) 眼毛(两层) 肉疙瘩 难看

  (4)齐读小红马说的话。

  3.小骆驼听了觉得很--生齐。 附板书:委屈

  就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它会怎样说呢?指名说

  妈妈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读.评读("疼爱").再指名读.齐读

  4.读好

  (1)指名说读(一个演小骆驼,一个演骆驼妈妈)

  (2)分角色读1.2小节:小骆驼.骆驼妈妈.旁白

  过渡: 第二天,小骆驼跟着妈妈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

  (二).第3--4小节:

  (出示沙漠图) 指名读3.4小节

  板书:( )沙漠 请你说说:你看到了.听到了怎样的沙漠?

  对呀,小骆驼望着这无边无际的沙漠开始担忧起来,小骆驼担心什么?经过这次沙漠之旅它又明白了什么?

  1.自读3.4小节。

  2.交流小骆驼担心什么?指名读(读出"担心"的语气)

  3.同桌同学再读3.4小节,讨论并完成思考题:

  (1)小骆驼在茫茫的大沙漠中行走不怕饿,这是因为( )。

  (2)小骆驼不怕自己的脚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这是因为()。

  (3)小骆驼也不怕铺天盖地刮过的风沙,这是因为( )。

  4.交流:

  (1)出示句子.骆驼图,

  指示"驼峰",板书"驼峰"。

  师生识图,板书:贮存养料 齐读句子。

  (2)出示句子:怎样理解妈妈说的这句话?

  (3)介绍骆驼鼻孔和眼睛的知识。

  齐读第4小节。

  5.读好3.4小节:

  (1)分角色朗读。

  (2)评读。

  (3)再分角色读。

  小结: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肉疙瘩般的驼峰,看起来不美观,可他们的用处大着哩!又大又厚的脚掌不会陷进沙子里拔不出来,两层眼毛可以防沙,驼峰可以贮存养料,适于沙漠生活。所以,最后小骆驼相通了,他觉得自己应该--生齐。

  (三).第5小节:

  1.齐读第5小节。

  2.小骆驼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板书:自豪)

  读好"自豪"。

  师总结:课文讲述了小骆驼听小红马说自己很难看觉得很委屈,后来跟着妈妈到沙漠里走了一趟,明白了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那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内在。)

  (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分别采用教师范读.学生仿读.自由感情朗读.对话表演读以及背诵等方式进行。凸显了阅读教学“以读代讲”的特征。)

  四.续讲故事:

  小骆驼的沙漠之旅结束了,有一天,它又来到小溪边照镜子,欣赏它那又大又厚的脚掌.两层长长的眼毛和高高耸起的驼峰。恰巧小红马也来了,它们第二次的相逢,小骆驼会怎样对小红马说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交流。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不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通过表演,张扬个性,提高了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

  不能驼峰——贮存着养料——足够路上用

  委屈 脚掌——又大又厚——不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 自豪

  眼睛——双层眼毛——风沙过去了,没进一点沙子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毫不犹豫、一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回顾自己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想想自己阅读经历与方法。

  2、教师整理部分读书名言与读书方法。

  教学方法:

  初读感知 精读体会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文。

  板书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

  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4、指导书写:侣 娱 趟 糕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6、自由朗读课文。

  三、课堂小结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次,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有新的发现。

  四、布置作业

  继续阅读课文,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为什么作者要以一本书为自己旅行的'伴侣呢?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本书为自己旅行的伴侣呢?你反复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吗?

  文中的关键句段: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过渡语:就因为这样,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汇报交流怎样一遍又一遍的读?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你还能把书比做什么?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如: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

  补充积累:

  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或者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也试着来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和收集的资料。

  四、阅读欣赏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拓展练习

  阅读名人读书的故事,积累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来阅读书。

  六、课堂小结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2.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女儿性情英雄气概女儿性情

  三.赏析人物

  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板书: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3、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四、拓展延伸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品味凝练语言。

  2、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比较中西方人物形象异同。

  附板书:木兰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爱国、渴望和平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品味语言,并当堂背诵。

  2、进行片断写作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能力,进一步理解木兰形象。

  3、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发现文中的创新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上节课木兰形象导入本课内容。

  2、学生提出不能翻译的重点词,教师给予解释。

  (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

  二、品味语言

  1、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举: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介绍对偶、夸张、互文)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④.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扩写第四段,并当堂交流。

  三、体验反思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四、探究发现

  1、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老师讲的理解,你在与《木兰诗》进行心灵的碰撞时,你有什么创造性发现吗?(困惑处或者不同见解处)

  如:①第一段中“唧唧复唧唧”声与“不闻机杼声”的矛盾。

  (“唧唧”声有三种说法: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②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现在在西南地区还有这样称呼父亲的。“爷”也作“耶”)

  ③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是北魏汉化的结果)

  ④木兰不当官是不慕功名富贵吗?

  (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A、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B、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女性的命运!

  (可以与“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法国的女英雄贞德的故事等进行比较)

  (无论是花木兰、梁红玉、穆桂英,还是“奥尔良姑娘”贞德,她们“幸运”地跃出历史地平线的机遇,无论是在历史的记录里,还是在传奇的虚构中,其背景都是烽烟四起、强敌犯境的父权衰微之秋。换言之,除却作为妲己一类的亡国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于历史的唯一可能,仍是是父权、男权衰亡、崩塌之即。)

  ⑤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打扮。

  (“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禁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

  五、布置作业

  描写家人团聚场面,字数300字。

  板书设计:

  停机叹息深明大义

  毅然从军勇敢坚强

  匆忙购置准备出征

  思亲情切征途艰苦

  长期征战胜利归来

  功成身退不慕荣华

  回到家乡换回女装

  双兔为喻谨慎机警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10-10

有关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简单05-18

语文天地教案06-17

语文社戏的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