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时间:2024-06-09 11:26:49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精品15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精品15篇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仔细观察,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与“始一反焉”中“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C.困于心,衡于虑

  D.一狼洞其中

  2、下面句中的“之”与“渤海之尾”中“之”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C.是炎帝之少女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3、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惩山北之塞_______

  (2)杂然相许_______

  (3)无穷匮也_______

  (4)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1)苦于(2)赞同(3)穷尽可能(4)通无,没有

  4、(1)就凭你余留的岁月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2)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2

  愚公移山(节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固不可彻( ▲ ) ⑵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

  ⑶何苦而不平( ▲ )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 ▲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甚矣,汝之不惠!

  20。与 “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1。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3分)

  答案:

  18.⑴通,变通 ⑵穷尽 ⑶愁 ⑷通“无” 评分标准:每处1分,第⑷题直接写“无”,也不扣分,共4分。

  19.你太不聪明了! 评分标准:整体意思答对,关键词“惠”、“甚”翻译正确,得3分;“惠”、“甚”翻译错误,每词扣0。5分。共3分。

  20. D 评分标准:共3分。

  21.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评分标准:表明态度,得1分;不怕艰难、坚持不懈,得1分(只写到了‘坚持不懈”也给1分);具有长远的目光或“发展的目光”, 得1分。意近即可。共3分。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3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来源:]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来源:学+科+网]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虽我之死 ▲ ②一厝朔东 ▲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2分)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A.河曲智叟亡以应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何以战?

  1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对于这一点,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7. (2分)①即使 ②通“措”,放置。 18. (2分) D 19. (2分)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 20. (2分)能结合原文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4

  (二)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

  【甲】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愚公移山(节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甲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人名),乙文选自《_________》。(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甲乙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上述诗文都写到了在人生前行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不同困难。

  B.面对困难,甲诗作者和愚公都有一个思想情感发展变化的过程。

  C.甲诗中的“停、投、拔、顾”等动作,是诗人内心苦闷的表现。

  D.乙文中的“长息”表明愚公为智叟所表现的.顽固思想感到悲哀

  9.甲诗中的“____________”和乙文中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都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4分)

  答案:

  (二)(12分)

  6.(2分)李白《列子》(《列子·汤问》

  7.(3分)你太不聪明了!(惠倒装)

  8.(3分)B

  9.(2+2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论有多大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行动态度1分,结果1分)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5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来源:]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问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虽我之死 ▲ ②一厝朔东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2分)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A.河曲智叟亡以应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何以战?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对于这一点,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 (2分)①即使 ②通“措”,放置。

  2. (2分) D

  3. (2分)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

  4. (2分)能结合原文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6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挪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卖蒜老叟》)

  【注】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解释画线的词。

  ①年且九十 且:_______________

  ②惩山北之塞 惩:_______________

  ③咳嗽不绝声 绝:_______________

  ④卒不肯告人姓氏 卒: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从【甲】【乙】两文中,你分别学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4)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了去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个苦头呢?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

  答

  (1)①将近,②苦于,③停止,④始终

  (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3)【甲】文:遇到困难,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明确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克服。【乙】文: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4)示例:愚公不愚蠢,他挖山体现的是一种锲而不舍、不放弃、有毅力、有长远打算的'精神,从他不愿绕山开路,而愿意去挖山,也能看出愚公不逃避问题。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干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阳的北边。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像一堵墙一样。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杨二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轻视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骂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我死了能够成全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可怨恨的!”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

  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着他的蒜走了,始终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7

  [甲]愚公移山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 畚:______________

  ②汝之不惠 惠:______________

  ③帝感其诚 感:______________

  ④越明年 越: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3.翻译下面句子。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用箕畚 ②通慧,聪明 ③被感动 ④到、及

  2.D

  3.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4.A

  5.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②甲文以神话结尾,乙文以议论结尾。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8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对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聚室而谋曰室:家人

  B.指通豫南 指:指向

  C.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险峻的大山

  D.杂然相许许:赞同

  2.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君之力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桓侯遂死

  D.跳往助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3.下列各句中,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写愚公决定移山,得到全家的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

  B.选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到“隐土之北”,是故事情节的开端,第二层写移山的情景,是故事情节的发展。

  C.选段围绕愚公移山主要有三种态度,依次是赞同、献疑、支持

  D.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孀妻有遗男,共五人,且老的老,少的`少,且运输工具落后,移山根本不可能成功。

  4.将第二大题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D

  4.①苦于山北交通的阻塞,出门回家都要绕行,(愚公)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

  ②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的几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去。(意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9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而山不加增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D.以残年余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5.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诗和《愚公移山》都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试结合诗、文寓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1)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2)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把泥土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4.A

  5.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必然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要做好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并坚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0

  中考真题演练《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 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

  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

  2.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3.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无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4.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填写。)

  5.说明愚公驳倒智叟的一句是:

  6.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

  【中考真题演练】参考答案1.D 2.B 3.B 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河曲智叟亡以应。 6.指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1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选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更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真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阅读题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惩山北之塞_______

  (2)且焉置土石_______

  (3)何苦而不平_______

  (4)无陇断焉_______

  2.翻译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回答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大家拥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愚公驳斥智叟胜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太行、王屋两座山被移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这个故事的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参考答案

  1.(1)戒,这里是。

  (2)安放。

  (3)愁。

  (4)高地

  2.(1)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2)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3.(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杂然相许;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河曲智叟亡以应;

  (6)帝感其诚。

  4.京城氏之子是“遗男”,年纪又很小,他去帮助愚公移山,必然是得到了他的寡母的同意,可见愚公的事业受到了众人的拥护。再从“跳往助之”来看,他是出自真诚,高高兴兴地去的,更有说服力。(意对即可)

  5.示例:不同意。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恰恰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意对即可)

  6.D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2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节选自课文《愚公移山》)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惩山北之塞()(2)杂然相许()

  (3)投诸渤海之尾()(4)始一反焉()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句子: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

  9.化浪线的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请简析他们的区别。(4分)

  答:

  7.4分。(1)苦于(2)赞同(3)之于(4)通返,返回

  8.4分。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9.4分。愚公之妻的话在于表示疑虑和担心(担心山移不走,且焉置土石);智叟的话显然是鄙视和嘲笑,笑愚公不自量力(连山上的草都动不了一根,能把土石什么样呢?)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3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杂然相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B、年且九十先驱日:天子且至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13、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B、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D、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5、文章最后一段以神话故事结尾,有什么作用?

  16、曾深情礼赞“三牛精神”: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拓荒牛精神,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愚公具有的“三牛”精神。(任选其中一牛分析即可)

  答

  12B

  13D

  14、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15、说明了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神,对他的行为给予了肯定。

  16、结合“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的内容,可见愚公并非是为了一己之利才移山的,愚公具有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4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方七百里 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B. 年且九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 杂然相许 高可二黍许

  D.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君之力 扶苏以数谏故

  B. 甚矣,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C. 欲穷其林 安陵君其许寡人

  D.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而山不加增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从中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 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了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 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用智叟来突出愚公的.形象。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改造自然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的颂扬。

  答案:

  6.D 7.B 8.A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5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②汝之不惠

  惠:

  ③帝感其诚

  感:

  ④越明年

  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答案]

  9、①用箕畚

  ②通慧,聪明

  ③被……感动

  ④到、及

  10、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C、把/因为

  D、都是去、往的意思。)

  11、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汉阴陇断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12、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

  13、

  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1分)

  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1分)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01-01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2-18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06-07

《愚公移山》的阅读答案08-16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11-08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06-08

愚公移山的阅读题目及答案12-06

愚公移山阅读题以及答案11-10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14篇11-08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14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