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的阅读答案

时间:2024-05-24 11:21:47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香菱学诗的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香菱学诗的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香菱学诗的阅读答案

香菱学诗的阅读答案1

  ①《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

  ②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救,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们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

  ③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虚心好学。

  ④怎样虚心好学呢?

  ⑤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他下决心研究它,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材料,写成了《资本论》。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⑥要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载:“子贡问曰:‘孔文于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都会谈到“不耻下问”。我国南北朝时杰出的农业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求教。一些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倌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坚持像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

  ⑦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说,【甲】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谦逊,而且还要有雪“输梅一段香”的雅量,放下架子,不耻相师。我国清代的张曜,因仅有战功而不大识字,在朝上受了些气。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为师。从此他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他便上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个个叹服。

  ⑧以上谈到的虚心好学的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不耻”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本领。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18、文章①②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应在文中甲、乙哪一处?为什么?(3分)

  20、本文主要运用哪种论证方法?列举一例并阐述其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7、要虚心好学(2分)

  18、以香菱学诗的故事导入,呼应文题,引出文章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暗示虚心好学必须付出艰辛,(答出两点即可)(2分)

  19、乙处:因为它不是解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从“语义连贯”的角度回答也可)。(3分)

  20、举例论证(1分)举例(1分)作用:要求能根据分论点回答(1分)

香菱学诗的阅读答案2

  ①《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

  ②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后,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救,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们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

  ③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虚心好学。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他下决心研究它,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材料,写成了《资本论》。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⑥要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载:“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都会谈到“不耻下问”。我国南北朝时杰出的农业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求教。一些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倌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坚持像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

  ⑦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说,【甲】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乙】每 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________,而且还要有雪“输梅一段香”的__________,放下架子,不耻相师。我国清代的张曜,因仅有战功而不大识字,在朝上受了些气。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为师。从此他老 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他便上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个个叹服。

  ⑧以上谈到的虚心好学的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不耻”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本领。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论点。(4分)

  8.根据你的`理解,在第④段横线处写一句话,使文章结构完整。(3分)

  第④段横线处应写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第⑦段,回答问题。

  (1)说说“不耻相师”的含义。(2分)

  (2)在第⑦段两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第⑦段两处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应在文中甲、乙哪一处?为什么?(4分)

  答案:

  7.要虚心好学;要不耻不知,要不耻下问,一不耻相师。

  8.怎样虚心好学呢? (或“什么叫虚心好学呢?”

  9.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②谦逊、谦虚、虚心等。雅量、度量、胸怀等。

  ③乙处:因为它不是解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从“语义连贯”的角度回答也可)。

香菱学诗的阅读答案3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从香菱学诗谈起

  ①《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

  ②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以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教,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称她“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咏月好诗。

  ③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虚心好学。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他下决心研究它,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材料,写成了《资本论》。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⑥要不耻下问。《论语》载:“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都会谈到“不耻下问”。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问的科学家,还向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求教。一些人知道这事,就嘲讽的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倌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仍像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

  ⑦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说,【甲】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都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___ ,而且还要有雪“输梅一段香”的____ ,放下架子,不耻相师。我国清代的张曜,因仅有战功而不识大字,在朝上受了些气。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为师。从此他老老实实,恭恭敬敬的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他便上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个个叹服。

  ⑧以上谈到的虚心好学的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不耻”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学到点本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其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 。

  2.作者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论点。

  3.根据你的理解,在第④段横线处写一句话,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应在文中甲、乙哪一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第⑦段,回答问题。

  (1)解释“不耻相师“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⑦段两处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要虚心好学。举例论证(例证法)

  2.要不耻不知要不耻下问要不耻相师

  3.怎样才能做到虚心好学呢?(用陈述句也行:要做到虚心好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4.乙处

  5.(1)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应当互相学习)

  (2)谦逊(谦虚、虚心)雅量(度量、胸怀)

香菱学诗的阅读答案4

  从香菱学诗谈起

  ①《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

  ②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后,几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救,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们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

  ③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虚心好学。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他下决心研究它,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材料,写成了《资本论》。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⑥要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载:“子贡问曰:‘孔文于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都会谈到“不耻下问”。我国南北朝时杰出的农业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求教。一些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倌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坚持像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

  ⑦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说,【甲】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________,而且还要有雪“输梅一段香”的__________,放下架子,不耻相师。我国清代的张曜,因仅有战功而不大识字,在朝上受了些气。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为师。从此他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他便上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个个叹服。

  ⑧以上谈到的虚心好学的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不耻”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本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论点。

  2.根据你的理解,在第④段横线处写一句话,使文章结构完整。

  第④段横线处应写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⑦段,回答问题。

  (1)说说“不耻相师”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⑦段两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第⑦段两处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应在文中甲、乙哪一处?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要虚心好学;要不耻不知,要不耻下问,一不耻相师。

  2、怎样虚心好学呢?(或“什么叫虚心好学呢?”

  3、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②谦逊、谦虚、虚心等。雅量、度量、胸怀等。③乙处:因为它不是解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从“语义连贯”的角度回答也可)。

香菱学诗的阅读答案5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本文作者写香菱学诗的主旨是讴歌被侮辱被欺压的女性形象,香菱和大观园里其他下层人物一样,不甘心自己的坎坷命运,不甘心泯灭自己的聪明才智。她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学诗过程是对社会的不屈抗争,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社会对优秀人才的无情扼杀。

  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的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的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后,终于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合成篇。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情景烘托,渐渐地放开了手脚;第三首诗终于成功了,流露了真情实感。 、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2、学习多维观照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人物行为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作者创作人物形象的目的。

  主要方法:

  对话分析法。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间播放《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并配上红楼女子图片)。

  师:听着这曲《枉凝眉》,让我们走进文学巨著《红楼梦》!有人说;“平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之高。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分析,这就是《香菱学诗》。

  二、悉心阅读,整体感知

  课题是一个简单的主谓短语,。如果将其扩充,成为〔 〕香菱〔 〕学

  诗,〔 〕。你能在括号内填写什么?请同学们各自认真轻声朗读全文后,完成填空。(大屏幕出示)(参考:大观园中香菱向黛玉苦学作诗,精血诚聚成佳作。)

  《香菱学诗》赏析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很有情趣的一个片段,它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并苦心写诗的经过,赞美了这位精华灵秀的薄命女儿。香菱来到大观园后,有了黛玉这样的老师,她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诗的境界中,自由呼吸,驰骋思维,让想象遨游于天地之外。她苦读诗书,苦索佳句,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作诗。

  作者通过这个情节,表现了香菱对诗歌的追求及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赞美了她的专注、勤勉的学习精神。

  此外,作者通过黛玉教香菱学诗的情节,也极大地丰富了黛玉的形象,我们从中真切地感受到黛玉除了孤傲自许外,还有热情开朗,坦率纯真,诲人不倦的一面。

  赏析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正面描写)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其专心若此,不能不令人赞叹。)

  当香菱拿到写作诗题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或坐卧不定”终得一首,因措辞不雅黛玉要求她重写,她“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说明浮想联翩;“抠土”说明反复斟酌;“皱眉”说明用字不妥:“含笑”说明有了奇句,感到满意、欣慰。)

  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了“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对这样一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描写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苦心学诗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侧面描写)

  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

  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的词藻堆砌起来,凑合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香菱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有些淡而寡味,不耐咀嚼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

  这是香菱写得最成功的第三首: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这一首“新奇而有意趣”,句句写月,句句写离别。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对离愁这种深沉的感情的抒写,那第一首是肤浅的,第二首是游离的,第三首是真实的,意境真切,余韵悠长。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

  赏析人物:

  香菱是一个悟性极高、心性灵秀的女子。

  她极富文学气质,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偷空看几首旧诗。进入大观园后,香菱深藏内心的饥渴一下子激发出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甚至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她对王维诗的品读,足见她的领悟力极高。

  《红楼梦》中的黛玉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位学识渊博、热情大方的林姑娘。她热情、自信,富有才情的林姑娘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弱女子自由翱翔。她与香菱同命相怜,对香菱表现出极大的同情、热情是自然的。

  赏析黛玉的教学方法:

  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主要谈到四个方面的问题:重立意,不以词害意;重内容,格调、规矩是末事;重领悟,崇尚名家方成高品位;重研究讨论,方能长进。

  黛玉的教学方式很独特,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诗‘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重视积累和感悟,先读王维的诗,体会情景交融,进入诗情画境;再读杜甫的七律,体会“真景物,真感情”;读李白的七绝,培养诗的个性和想象力。她强调自学,强调实践、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力主创新,“只管放开胆子去做”。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途径!

  叹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香菱学诗》自学评估

  1、填空。

  《香菱学诗》一文选自________,该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为我国“四大古典白话小说”。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小说家________(姓名),名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

  2、文中黛玉说香菱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而宝钗却说她“本来呆头呆脑的”,两个人的看法截然不同,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列举你学过的李白、杜甫、王维的诗各一首,并选其中一首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1、一个孤苦的女子,痴心学诗,是对艺术的崇拜,还是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你从中得到些什么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香菱诗作的第三稿(即“梦中所得”那一首),仔细品味一番,说说跟前两稿相比,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毕竟是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他期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的怀里,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每当这时,我总是非懂又似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脸。

  不久,我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读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累得他常晕倒在地。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你只管自己读书。”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下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很寒碜,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说:“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几双跑鞋够穿两年了。”但父亲还执意要为我买。接着,为我在柜下选了双皮鞋,虽然是柜台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拿着,”父亲把鞋放在我手里,又从找回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念书!”

  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半路时,父亲有急事要走了,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爸晚上来接你。”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我情不自禁地又哭了。

  我呆呆地立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我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对我的深切期望!

  父亲,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

  1、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期望是什么。请在文中用横线标出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原因是什么?(用不超过15个字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段中写父亲为“我”做了两件事,请依次简要概括这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4、第5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破折号后面略去了一些文字。请你替“我”补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训练】

  1、《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 《西游记》清朝曹雪芹霑梦阮雪芹香菱

  2、不矛盾。宝钗所说的“呆头呆脑”从上下文看,并不是贬语,实际是对香菱的一种戏评,是出于对香菱专注、入神学诗的形象评说。

  3、略

  【能力提高】

  1、提示:答案可不唯一,更多的可以认为是两种情况都有,关键在于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使自己的观点让人接受。

  2、第一稿只是说月儿美丽而又明亮,可供观赏,意思浅显,无余味可寻,“诗人助兴”二句确如黛玉所说,措词不雅。

  第二稿语言近乎诗,虽用了铺陈手法,但说来说去,无非是月色很美的意思,黛玉批评它“过于穿凿”,可谓一语破的。以上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没有把自己放到诗中去,其实是为写诗而写诗,读起来难免使人感到淡而寡味。

  第三稿,句句写月,却又句句写离别,最后更在嫦娥的“自问”中融入了作者的孤单无依的感情——这是她自三岁离开了父母到现在十多年间一直蕴积在心头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情,诗中也就有了作者的自我形象,于是望月而生“魄自寒”之念,再看月下之最——“砧敲”“鸡唱”“闻笛”“倚栏”,几乎无一不引起她的故乡之思和自伤身世的凄凉之意,的确是耐人寻味。因而众姐妹说它是“新巧有意趣”,确实恰如其分。

  【开放探究】

  1、他期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

  2、①生活艰辛,身体劳累;②精神疲惫。

  3、①父亲给“我”买了鞋。②父亲给了“我”钱。

  4、①为父亲的艰辛而难过,②被父亲对自己的关心深深地感动。

  5、要点:不辜负您的期望。如:①一定胜过您,②更胜过那些嘲笑您的人们。

【香菱学诗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从香菱学诗谈起阅读答案04-11

《从香菱学诗谈起》现代文阅读答案03-18

《香菱学诗》06-17

香菱学诗教案09-14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题及答案04-13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06-04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07-02

《香菱学诗》的教学设计06-26

香菱学诗优秀教案优秀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