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阅读答案

时间:2023-10-16 12:01:54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贺新郎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贺新郎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贺新郎阅读答案

贺新郎阅读答案1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②南朝狂客: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阅读题目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15、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答案】B

  【解析】作者落泪的原因并不是“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意为: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

  15、【答案】

  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

  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

  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贺新郎阅读答案2

  贺新郎·赋琵琶【1】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只。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2】、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撚【3】,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4】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5】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注释:【1】这首词为作者谪居江西上饶时期所作。【2】出塞,指昭君出塞。【3】撚,同“捻”。【4】贺老,指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的艺人贺怀智。【5】沉香亭,用沉香建成的亭子,唐玄宗曾在此赏花。李白奉命作《清平调》三首。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杨贵妃抱过的名贵琵琶开篇,目的是批评玄宗沉湎于酒色。

  B.“记出塞”连接到“恨难说”,从作者个人遭遇写到国家恨事。

  C.下片联想到闺中少妇演奏琵琶,寄托对远戍辽阳征人的思念。

  D.“弹到此,为呜咽”,抒写作者心系国家安危悲慨无穷的情感。

  15.辛弃疾的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霓裳曲》罢”,借唐玄宗所做乐曲,暗含兴亡之感。

  B.“浔阳江头”,用白居易情事自比,表达作者谪居之苦。

  C.“望昭阳宫殿”,借昭君出塞典故,寄托报国立功决心。

  D.“想沉香亭北”,化用李白诗句,写出盛时已去之悲慨。

  16.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辛弃疾词作“于雄莽中别饶隽味”。意思是在豪放大气词风之外又不乏意味深长之处。请结合本词具体词句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6分)

  阅读答案:

  14.A[目的.是借唐说宋。]

  15.C[此典故既有作者谪居的苦闷,又暗喻“二帝蒙尘”的靖康之变。]

  16.答案提示:

  辛词豪放大气,如“黄云堆雪”“离愁三万里”“千古事”等,景象阔大,作者心系国家,情感沉郁激昂,充分体现了词人豪放的词风。

  意味深长,如“孤鸿”“轻拢慢撚”“泪珠盈睫”等,形象优美,蕴含情感复杂,显示词人俊美而隽永的另一特色。

  【共6分。结合词句1分,“雄莽”2分,“隽味”2分,语言表达1分。(学生答意味深长给分,如答出细腻柔美亦可。】

贺新郎阅读答案3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②南朝狂客: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4.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15. 诗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4. B

  15. ①借景(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贺新郎阅读答案4

  (二)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后面的10~11题,共8分。

  贺新郎·赋琵琶①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②、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③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④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⑤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注】①这首词为作者谪居江西上饶时所作。②出塞,指昭君出塞。③辽阳征戍之地。④贺老,指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的艺人贺怀智。⑤沉香亭,用沉香建成的.亭子,唐玄宗曾在此赏花。李白奉命作《清平调》三首。

  10、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杨贵妃抱过的名贵琵琶开篇,目的是批评玄宗沉湎于酒色。

  B、“⊙艚贰本湟园拙右浊镆刮排檬伦员龋泶镖鼐又唷

  C、“贺老定场无消息”写出作者为朝中无人、国势衰微而担忧。

  D、“想沉香亭北”化用李白之典,写出盛时己去的无限悲慨。

  11、清人陈廷焯评本词“无一字不呜咽”。请结合具体词句,至少选择三处,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6分)

  答案:

  10、A

  11、征人之悲,贬谪之痛,国破之恨,朝廷之哀。(结合具体诗句解读出即可。)

贺新郎阅读答案5

  贺新郎

  辛弃疾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1)简要分析上阙“被疏梅料理成风月”的作用。

  (2)结合全词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答案:

  7、(1)点明季节。与残山剩水形成对比,疏梅自成一番景致,有了一些生机。暗指希望主战派能抗战下去,拯救河山。

  (2)对友人拥有高洁品格和杰出才能的赞美之情。对当时相聚倾心交谈场面的怀念之情。对山河破碎、唯留一隅的南宋政局的失望之情。对友人离去的留恋之情和没挽留住的后悔之情。

  译文:

  手持酒杯与你在长亭话别,你安贫乐道的品格恰似陶靖节,俊逸杰出的才干又像那卧龙诸葛。不知何处飞来的林间鹊鸟,踢踏下松枝上的残雪。好像要让我们俩的破帽上,增添上许多花白的头发。草木枯萎,山水凋残,冬日的景物都失去了光烨。全靠那稀疏的梅花点缀,才算有几分生机令人欣悦。横空飞过的`两三只大雁,也显得那样孤寂萧瑟。

  你是那样看重信用来鹅湖相会,才相逢又轻易地匆匆离别。遗憾的是天寒水深江面封冻不能渡,无法追上你,令人怅恨郁结。车轮也如同生出了四角不能转动,这地方真让惜别的行人神伤惨切。试问,谁使我如此烦恼愁绝?放你东归已经后悔莫及,好比铸成的大错用尽了人间铁。长夜难眠又传来邻人悲凄的笛声,但愿那笛音止歇,不要让长笛迸裂。

贺新郎阅读答案6

  贺新郎

  刘克庄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1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结句绾合全篇,提出对爱国志士的期望,也是词人与王实之共勉,句短气促,极富鼓舞力量。

  B. 全词紧扣“忧边”二字抒情言志,洋溢着济世救国激情,笔力雄壮,又极尽抑扬顿挫之致。

  C. 上片写到韩世忠出身行伍,虽无名师和仙人来相助,但却能谈笑中指挥大军,终成抗金名将。

  D. “北风”是典型的景物描写,将当时边境上疾风扑面、黑云压城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14. 词人提出了怎样的人才观?对此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答案

  13. D “‘北风’是典型的景物描写”错,“闻说北风吹面急”意思是“听说边境上疾风扑面”,既然说是“闻说(听说)”,即为虚景,是虚写,是借北风吹面,写蒙古兵进逼边境,来势汹汹, 故并不是典型景物。

  14. 本词提出任人唯贤的观点。

  ①设问。以“未必”二字起句,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举韩世忠的例子作答,提醒注意,引发读者思考。

  ②用典。借用韩世忠的`典故,希望朝廷能够放宽尺度,提拔人才, 让有识之士有用武之地。

  ③对比、反问。把张巡、许远等人才与“金汤”等自然条件进行对 比,借反问语气强调任人唯贤的重要性,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④表达方式多样。在写景、抒情手法之外,夹以叙事、说理,于诗中发表议论,直接表达作者任人唯贤的观点。

贺新郎阅读答案7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张元干①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②。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③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④,听《金缕》。

  注释:①张元干,南宋初爱国词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向金屈辱求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字邦衡)因上书请斩秦桧,被贬为福州签判。绍兴十二年,胡再遭迫害,被除名押送新州(今广东新兴)编管。时张元干寓居福州,作《贺新郎》以送胡铨,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②故宫离黍:旧时宫殿长满荒草。③耿:明亮。④大白:酒杯名。

  17.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底事”,即何事、为什么,冠领以下三句,是作者伤心的疑问;“昆仑倾砥柱”,指遭逢地震这类的自然灾害。

  B.“更南浦”二句,始入送别正题,将送别场面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下,突出了送别的意义,充满悲壮感。

  C.“目尽”二句是说:我们关注的是天下古今大事,怎么能象小儿女那样只顾个人的恩怨呢!

  D.这首送别词与通常婉约之作迥然不同,满纸忠愤,慷慨悲凉,具有震撼心弦的力量。

  18.下列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与“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B.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19.结合整首词,具体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5分)

  试题答案: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7—19题。

  17.(3分)

  【答案】A 是悲怆的质问; “昆仑倾砥柱”,喻指北宋的灭亡。

  18.(3分)

  【参考答案】 B “九地黄流乱注”,是说中原沦陷,有如黄河泛滥;“聚万落千村狐兔”,以狐兔喻敌人,写金兵横行。

  19.(5分)

  【参考答案】(答出一点给1分,给到满5分为止)

  ①对沦陷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深切思念。

  ②对沦陷区惨遭金兵铁蹄践踏悲惨景象的极度悲愤。

  ③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投降、求和苟安的责问与抨击。

  ④对自己长期报国无门、渐至衰老的悲怆。

  ⑤对好友胡铨一再遭受迫害而不平。

  ⑥对胡铨前途命运的牵挂与担忧。

  ⑦对挚友面对厄运的支持与激励。

贺新郎阅读答案8

  贺新郎①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销肠断。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声颤。灯晕冷,记初见。

  楼低不放珠帘卷。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面。人道愁来须殢②酒,无奈愁深酒浅。但托意、焦琴纨扇。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云万叠,寸心远。

  【注】①光宗绍熙三年,刘过三十九岁去宁波参加乡试未中,邂逅年老商女,写此词相赠。②殢:沉弱。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以相如、文君之典写自己与商女的穷途邂逅,暗含了对当前情景的自嘲。

  B.词中既有对往昔帝京倚红偎翠生活的虚写,也有对眼前秋风秋雨梧桐实景的描写。

  C.词人用“珠帘”“晚妆”“翠娥”等细节,写出“初见”时商女雅致的生活情趣。

  D.词的最后两句将自己心中的积郁借万叠之上的云山来抒发,凄咽中翻出激昂异响。

  16.有人认为“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两句虽是化用自的《》但又翻出新意。你对此如何理解?(6分)

  答

  15.C

  16.《琵琶行》中的`两句侧重描写送别时的萧瑟之景,渲染了凄凉的氛围;(2分)而本词化用的两句侧重表现词人害怕听到琵琶曲引发愁绪的内心状态;(2分)并将荻花枫叶拟人化,使感情的表达更进一层。(2分)(共6分)

贺新郎阅读答案9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茂嘉:辛弃疾的堂弟,时因事贬官。②燕燕:《·邶风》的《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③向河梁:指李陵送别归汉。

  1.“绿树听鹈鸡,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营造了什么氛围?(4分)

  2.分析“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一句的表达技巧及作用。(5分)

  3.本词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5分)

  参考答案

  1.在春去秋来的时候,听到这三种悲鸣的鸟声,营造了凄凉悲伤的氛围。

  2.本句运用拟人和衬托手法,以啼鸟只解春归之恨来衬托人间恨事的悲痛,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铺垫。

  3.用典。离别堂弟之苦;国破家亡之恨;怀才不遇之悲。

  注释

  ①题下自注:“鹈鴂、杜鹃实两种,见《补注》”。鹈鴂,指伯劳。

  ②鹧鸪:鸣声凄切,如说“行不得也哥哥”。

  ③杜鹃:其声哀婉,如说“不如归去”。

  ④未抵:比不上。

  ⑤马上琵琶:用王昭君事。

  ⑥“更长门”句:用陈皇后失宠事。

  ⑦将军:引用汉武帝时李陵。

  ⑧“向河梁”句:引用李陵别苏武事。

  ⑨“易水”句:引用《·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事。

  ⑩如许恨:像上面的许多恨。

  译文

  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一直啼到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

  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到河边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歇。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如今茂嘉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赏析: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为送别抒怀之作。首尾以啼鸟相呼应,描写暮春的凄厉暮色;中间引述历史故事,铺叙古代种种人间离情别恨,借送别族弟,抒发美人不遇、英雄名裂、壮士难酬的义愤。全词笔力雄健,沉郁苍凉。

  这首词的内容和作法与一般的词不同,其内容方面几乎完全与对茂嘉的送行无关,而专门罗列古代的“别恨”事例。形式方面,它又打破上下片分层的常规,事例连贯上下片,不在分片处分层。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作者平时胸中郁积事多,有触而发,非特定题目所能限制,故同类事件纷至涌集,而不为普通的诗文格式所束缚。

  词的开头几句:“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采用了兴与赋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说它是“赋”,因为它写送别茂嘉,是在春去夏来的时候,可以同时听到三种鸟声,是写实。鹈鴂,一说是杜鹃,一说是伯劳,辛弃疾取伯劳之说;说它是“兴”,因为它借闻鸟声以兴起良时丧失、美人迟暮之感。伯劳在前后出鸣,故暗用《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意,以兴下文“苦恨”句。鹧鸪鸣声像“行不得也哥哥”;杜鹃传说为蜀王望帝失国后魂魄所化,常悲鸣出血,声像“不如归去”。词同时用这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感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接着“算未抵、人间离别”一句,是上下文转接的关键。

  它把“离别”和啼鸟的悲鸣作一比较,以抑扬的手法承上启下,为下文出的“别恨”作了铺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两句,有人认为写的是两事:其一指汉元帝宫女王昭君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离开汉宫的事;其二指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时辞别“汉阙”,幽闭长门宫。也有认为只写一事的,谓王昭君自冷宫出而辞别汉阙。今从多数注释本作两件事看,“看燕燕,送归妾”,写的是春秋时卫庄公之妻庄姜,“美而无子”,庄公妾戴妫生子完,庄公死后,完继立为君。州吁作乱,完被杀,戴妫离开卫国。《诗经·邶风》的《燕燕》诗,相传即为庄姜送别戴妫而作。“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引用了汉代另一个典故。汉李陵抗击匈奴,力战援绝,势穷投降,败其家声;他的友人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守节不屈。后来苏武得到归汉机会,李陵送他有“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之语;又世传李陵《与苏武诗》,有“携手上河梁”、“长当从此别”等句。“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写战国时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轲入秦行刺秦王政故事。相传送行者都穿戴白衣冠,荆轲临行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以上这些事都和远适异国、不得生还,以及身受幽禁或国破家亡之事有关,都是极悲痛的“别恨”。这些故事,写在与堂弟的一首送别词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当时沉重、悲壮之情。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这又是承上启下的两句。句中说啼鸟只解春归之恨,如果也能了解人间的这些恨事,它的悲痛一定更深,随啼声眼中滴出的不是泪而是血了。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省力的铺垫。“谁共我,醉明月?”承上面两句转接机势,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点破题目,结束全词,把上面大片凌空驰骋的想象和描写,一下子收拢到题中来,有此两句,词便没有脱离本题,只是显得善于大处落墨、别开生面而已。由此可以看出,辛弃疾不愧为宋代一代文豪!

  辛弃疾的这首词,之所以感人,除了其感情、气氛强烈外,还得力于它的音节。它押入声的曷、黠、屑、叶等韵,在“切响”与“促节”中有很强的摩擦力量,声如裂帛,声情并至。古人对此词推崇备至。

贺新郎阅读答案10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注】神奇臭腐:出自《庄子·知北游》。言天下之事变化甚多。夏裘冬葛:出自《淮南子·精 神训》。比喻世事颠倒。生发:即胎毛。生发未燥:即胎毛未干,指婴儿时。二十五弦:用乌 孙公主、王昭君和番事,指宋金议和。痴骨:指愚笨的内心。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词的上片议论天下大事。首句“老去凭谁说”表明作者感叹年事已高,已不在乎身外之名,任人评说。

  B“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的典故指世事反复变化,且越变对国家越不利,人们日渐丧失了收复失地的希望。

  C.词的下片转入抒情。词人深情抒写了他与辛弃疾建立在“改变南宋屈辱现实”这一共同理想基础上的真挚友谊。

  D.词人以“九转丹砂”与辛弃疾共勉,希望能经得起锻炼,使“寻常铁”炼成“精金”,为国家干一番事业。

  15.比较本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在抗金情感上的`异同。(6 分)

  答

  14、A 首句“老去凭谁说”表明作者感叹年事已高,已不在乎身外之名,任人评说。错误。 “老去凭谁说”,写知音难觅,而年已老大,不仅壮志难酬,甚至连找一个畅谈天下大事的同伴都不容易。

  15、相同点:陈词和辛词都表达了抗击金人的愿望和决心。不同点:陈词侧重表达知音难觅的悲凉,对杀敌抗金的决心和信心;而辛词侧重表达壮志难酬的悲哀。

贺新郎阅读答案11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贺新郎·杜子昕凯歌刘克庄

  尽说番和汉。这琵琶、依稀似曲,蓦然弦断。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凡处、城危如卵。元凯后身居玉帐,报胡儿、休作寻常看。布严令,运奇算。

  开门决斗雌雄判。笑中宵、奚车毡屋,兽惊禽散。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段。也莫靠、长江能限。不论周郎并幼度,便仲尼、复起嗟微管。驰露布,筑京观

  【注】元凯:泛指贤臣、才士。幼度:东晋名将谢玄的字。微管:代称管仲。露布: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风格豪迈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宋军最终力挫强敌、得胜归来的喜悦之情。

  B、上阕写琵琶弦断,渲染了紧张气氛,暗示胡人再次侵略,战事爆发。

  C、“报胡儿、休作寻常看”意指南宋城池,几处危急,胡人攻势凶猛,不可小看。

  D、下阕用典,赞扬杜子昕英勇善战、指挥若定、功勋不下古人。

  15、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有人评价他的诗词“批判锋芒有时比辛(弃疾)更尖锐”。试结合本词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答案:

  14、(3分)C

  15、(6分)

  运用口语化语言,“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城危如卵”,直接表达对胡人频繁入侵的痛恨,对南宋朝廷束手无策、国土沦丧的愤懑之情。

  直斥朝中大臣,“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一句,表达对他们尸位素餐,不能为君王解决外敌之忧的痛斥。

  直指南宋朝廷的软弱,“也莫靠、长江能限”,指出南宋朝廷希图依靠天险拒敌的不切实际的侥幸心理。

  全诗揭露了南宋朝廷上下面对外敌入侵毫无作为的现实,批判直指弊端,尖锐不留余地。(每点2分,答出3条即可。)

贺新郎阅读答案12

  贺新郎·别友

  毛泽东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注]:1923年11月,毛泽东接到中央通知,由长沙取道上海赴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此词作于离开长沙之时,写给夫人杨开慧。

  阅读题目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阕将与夫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凄切动人。

  B.词的下阙写离别时的场景,遍地白露,半天残月,一派肃杀悲凉之景。

  C.诗人为天下人谋幸福而舍弃个人家庭的儿女私情,诉说离别的.不得已。

  D.写离别时情意绵长,一改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全词一派婉约之风。

  16.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

  15.D(“全词一派婉约之风”有误,全词以婉约为主,“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等句,亦有豪情。)

  16.①革命夫妻离别时缠绵的柔情与哀伤;②诗人对社会的焦虑与对夫人的愧疚;③为了革命前景,毅然割断离恨丝缕的昂扬豪情。

  评分建议:每答出一点给2分,满分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贺新郎阅读答案13

  贺新郎·兵后寓吴①

  蒋捷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怒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夫。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鸭、到著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②在,同邻翁,要写牛经③否,翁不应,但摇手。

  【注】①兵后寓吴:1276年元军占领苏州、常州和临安后,词人离开家乡宜兴,流寓苏州一带。②枵(xiāo)囊:无钱的空口袋。毛锥:毛笔。③牛经:关于养牧牛的书。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宽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描绘温馨幸福的生活场景,后文描写艰辛困窘的漂泊生活,一虚一实,表达了作者的悲痛之情。

  B.“万叠”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戍角悲鸣不已,与姜晏(扬州慢)中“清角吹寒”句意境相似。

  C.羡慕寒鸦有巢可归,反衬作者居无定所的境遇,与秦观的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用法如出一辙。

  D.看“如旧”江山,叹“浮云”“苍狗”,其中蕴含的情感深沉悲苦,交织着作者乱世之伤与流离之叹。

  16.有评价认为蒋捷这首词“以小说家的笔调”表现了当时动荡的时局。请结合词的下片作简要分析。(6分)

  答

  15.C.“用法如出一辙”错。秦观的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只是借写这样黯淡的景物来贴合此时此地人物的离别心情,并不是反衬作者居无定所的境遇。故选C。

  16.①有情节元素,记叙漂泊生活中的琐事,“醉酒消愁,向口袋探去,却空无分文,只好卖文谋生”,写出了流浪无依、觅食无门的辛酸。②有人物刻画,如“翁不应,但摇手”,反映了在田垄荒芜、牲畜被宰的农村,农民满腹气愤而又无话可说的苦闷,也透露了当时人民在外族高压政策下敢怒而不敢言的心理情态。(一点3分,意对即可,共6分。)

【贺新郎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贺新郎阅读答案06-25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苏轼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7-06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阅读答案11-03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6-25

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7-07

等 阅读答案06-26

等阅读及答案07-23

面试阅读理解及答案 面试阅读答案解析07-02

苦恼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苦恼阅读答案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