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阅读答案

时间:2021-09-27 08:38:35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清平乐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平乐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平乐阅读答案

清平乐阅读答案1

  (四)阅读下面的词和相关材料,完成14-16题。(8分)

  清平乐 [南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①,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晚唐五代词,以温庭筠、李煜为后世所重,然两家词风不尽相同。如写“离愁”,温亦有《清平乐》词曰:“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②,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③,南浦莺声断肠④。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王国维《人间词话》曰:“温飞卿之词,句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注]①砌:台阶。②恣:任凭;任意。③离觞:离杯。指饯别之酒。④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14.在词史上,____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人,其作标志着文人词的成熟。(1分)

  15.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李词画线句。(3分)

  16.王国维说温词“句秀”、李词“神秀”,请结合作品就此加以评析。(4分)

  参考答案:

  (四)14-16题(8分)14.温庭筠(1分) 15.要点:化抽象为具体,以春草蔓延无际来形容离恨不绝如缕和难以排解,生动、贴切而又曲折多致。(3分) 16.要点:(1)温词语言多有藻饰,如“恣”、“离觞”、“南浦”等;李词则清新自然,如“拂了一身还满”,近乎白描化。(2)温词意象密集而纷乱,以客观描摹离别场景为主,情感内容显得表面化;李词意象鲜明而突出,客观景象如“落梅”、“春草与主观离愁别绪紧密结合,上下呼应,情味深厚隽永。(共4分)

清平乐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清平乐

  周晋

  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

  手寒不了残棋。篝香细勘唐碑。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作起句便写书斋环堵皆书;“垂帘”密意为垂帘密闭,暗示时值隆冬。

  B、 诗人一枕高卧直至满窗晴日,是因为昨夜下棋太晚;今朝起来,一仍其残。

  C、 诗人生上香炉,坐下勘读唐碑;着一“细”字,足见兴致盎然,全神贯注。

  D、 词作写了一种清雅书斋生活:夜则弈棋,昼则读碑,饮酒作诗,踏雪赏梅。

  15、上阕里“香暖垂帘密”和“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 D

  15、 ①互为因果关系;②“花满翠壶”“满窗晴日”为“香暖”之因,即翠瓷壶中插满鲜花,花气飘逸研席之间,所以香;冬日阳光洒满窗户,只觉满室生春,所以暖;③“香暖”又为词人“睡觉”(睡醒)之因,即花香室暖使词人从高卧中醒来。

清平乐阅读答案3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的感受?(5分)

  2.这首词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说明。(5分)

  3.古人常用比兴的手法,以自然现象中的风雨、风云比喻政治形势,请分析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两句中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3分)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

  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3.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难看梅花则表明了国家的遭难,颇有经受不住之势。寄托了作者对国事衰颓的担忧之情。

  阅读练习二:

  (1)这首词写了词人几个生活阶段?请具全概括。(4分)

  (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写了三个生活阶段(1分):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以上3点,每点1分)

  (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2分)

  阅读练习三:

  1.试从思想情感、艺术手法两个角度,简要分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5 分)

  2.分析诗人是通过怎样的手法表达思想情感的。(6 分)

  参考答案

  1.这是对往昔赏梅生活的回忆,词人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早年 赏梅的情景和兴致,表现出她少女时代的纯真和当时生活的欢乐闲适。

  2.①对比手法,依次描写三个生活阶段的不同感受,赏梅而醉,对梅落泪,无心赏梅。 三种生活境遇,三种心理情态,形成鲜明对比,对比中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巨大变化。②衬托 手法,从上、下阕内容的安排看,采用衬托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但又不是今昔 并重,而是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阅读练习四

  (1)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反映出词人早年怎样的生活状态?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下阕塑造了词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早年时的词人每年雪天都会头插梅花,陶醉于冬日美景和美好生活。这两句反映出词人早年欢乐闲适的生活状态。

  (2)如今,词人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双鬓花白,再无心赏梅。下阕塑造了词人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形象。

  注释

  ⑴挼(ru):揉搓。

  ⑵海角天涯:犹天涯海角。本指僻远之地,这里当指临安。

  ⑶萧萧两鬓生华: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

  ⑷看取二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的深层语义,当与《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和《忆秦娥临高阁》的西风埒同,均当喻指金兵对南宋的进逼。因此,结拍的梅花除了上述作为头饰和遣愁之物外,尚含有一定的象征之意。故应:还应。

  参考译文

  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花的兴致中。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却使得泪水沾满了衣裳。

  今年梅花又开放的时候,我却一个人住在很偏远的地方,而我耳际短而稀的头发也已斑白。看着那晚来的风吹着开放的梅花,大概也难见它的绚烂了。

  赏析:

  《清平乐年年雪里》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赏梅词作,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此词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受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词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深刻地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对自己一生的哀乐作了形象的概括与总结。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苦之感和永国之忧,感慨深沉。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她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饱经沧桑之后,内中许多难言之苦,通过抒写赏梅的不同感受倾诉了出来。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

  上片忆旧。分为两层:开头两句回忆早年与赵明诚共赏梅花的生活情景:踏雪寻梅折梅插鬓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这醉字,不仅是酒醉,更表明女词人为梅花、为爱情、为生活所陶醉。她早年写下的咏梅词《渔家傲》中有句云: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可作为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注脚。三四句当写丧偶之后。李清照在抒情时善于将无形的内心感情通过有形的外部动作表现出来,如倚楼无语理瑶琴(《浣溪沙》),更挼残芯,更捻余香,更得些时(《诉衷情》),夜阑犹剪烛花弄(《蝶恋花》)。花还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伤心落泪呢?李清照婚后,夫妻志同道合、伉俩相得,生活美满幸福。

  但是,时常发生的短暂离别使她识尽离愁别苦。在婚后六、七年的时间里,李赵两家相继罹祸,紧接着就开始了长期的屏居乡里的生活。生活的坎坷使她屡处忧患,饱尝人世的艰辛。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这两句写的就是词人婚后的这段生活,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本词中挼尽二句,说把梅花揉碎,心情很不好,眼泪把衣襟都湿透了。插梅与挼梅,醉赏梅花与泪洒梅花,前后相比,一喜一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阶段与不同的心情。

  下片伤今。生华意为生长白发。词人漂泊天涯,远离故土,年华飞逝,两鬓斑白,与上片第二句所描写的梅花簪发的女性形象遥相对照。三四句又扣住赏梅,以担忧的口吻说出: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看取意为看着。晚来风急,恐怕落梅已尽,想赏梅也看不成了。早年青春佳偶,人与梅花相映。中年迭经丧乱,心与梅花共碎。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飘零。词人南渡后,特别是丈夫去世后更是颠沛流离,沦落漂零。生活的折磨使词人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词人说:如今虽然赏梅季节又到,可是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来晚上要刮大风,将难以晴夜赏梅了。而且一夜风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败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

  最后的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可能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古人常用比兴,以自然现象的风雨、风云,比政治形势。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稍后于清照的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与此寓意相似,都寄寓着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情绪。清照所说风势,似乎是暗喻当时极不利的民族斗争形势;梅花以比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她根本没有赏梅的闲情逸致。身世之苦、国家之难糅合在一起,使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这首词篇幅虽小,却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从依次描写赏梅的不同感受看,运用的是对比手法。赏梅而醉、对梅落泪和无心赏梅,三个生活阶段,三种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表现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从上下两阕的安排看,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但又不是今昔并重,而是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哀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和国家之忧,但不是如咏物词之以描写物态双关人事,词语平实而感慨自深,较之《永遇乐落日镕金》一首虽有所不及,亦足动人。

  这一首小词,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清平乐阅读答案4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咐,来年早到梅梢。

  [注]:缱绻:情意缠绵的样子。

  8. 词的上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9.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析。(5分)

  参考答案

  8.(1)拟人手法。烟愁露泣句中 愁 泣,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感情。(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绿野中树木含烟,花草滴露,词人借景表现留春不住的无奈和伤感。(3)通感或移就。借用于形容情势的紧急一词,渲染了春光转瞬即逝的紧迫气氛,用语新奇。(回答炼字也得分。)【每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

  9. 表达了作者惜春、留春和爱春、盼春的感情。(2分)词的上片紧急 俄言春天的短暂之意跃然纸上,表达出惜春、留春之意;(1分)拟欲留连计无及两句写绿野中树木、花草都在为无计留春而伤感,婉转表达出词人面对春天逝去的无奈。(1分)下片词人无法留住春天,只能请画鼓向春天传递信息,盼春来年早到梅梢,形象地表现了词人盼春早归的急切心情,进一步抒发了强烈的惜春之情和爱春之情。(1分)

  赏析

  唐贾岛《三月晦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命意新奇,女词人朱淑真因其意而用之于词,构思更奇。

  词的起句便奇突。风光通常只能用秀丽、迷人写来形容,与紧急搭配很是奇特。留春之意已引而未发。紧补一句三月俄三十,此意则跃然纸上。这两句属于倒置,比贾诗从月日说起,尤觉用笔跳脱。

  一般写春暮,止到三月,点出三十(日),更见暮春之暮。日子写得如此具体,读来却不板滞,盖一句之中,已具加倍之法。而用一俄字渲染紧急气氛,比贾句用正当二字,更有生气。在三月三十日这个临界的日子里,春天就要消逝了。拟欲留连计无及,一方面把春天设想为远行者,另一方面又俨有送行者在焉,拟欲留连者究竟是谁?似是作者自谓,观下句则又似是绿野了。暮春时节,红瘦绿肥,树木含烟,花草滴露,都似为无计留春而感伤呢。写景的同时,又把自然景物人格化了。上两句与下两句,一催一留,大有方留恋处,兰舟催发的意趣,而先写紧催,后写苦留,尤觉词情叠宕。

  上片已构成一个送别的局面。催的催得紧急,留的留连无计,只好抓紧时机作临别赠言罢。

  故过片即云倩谁寄语春宵。上片写惜春却未露一个春字,此处以春宵出之,乃是因为这才是春光的最后一霎,点睛点得恰是地方。春宵渐行渐远,需要一个称职的使者追及传语的。倩谁?城关画鼓轻敲,此句似写春宵这境,同时也就是一个使者在自告奋勇。读来饶有意味,隐含比兴手法。唐宋时城楼定时击鼓,为城坊门启闭之节,日击二次:五更三筹击后,听人行。昼漏尽击后,禁人行。叫做咚咚鼓。鼓声为时光之友伴,请它传语甚妙。敲上着一轻字,便带有微妙的感情色彩,恰是缱绻软语的态度。临歧二字把送别的构思表现得更加明显。最末一句即临歧嘱咐的缱绻的情话:来年早到梅梢。不道眼前惜别之情,而说来年请早,言轻意重,耐人寻味。早到梅梢尤为妙笔生花之语。盖百花迎春,以凌寒独放的梅花为最早,谓早到梅梢,似嫌梅花开的还不够早,盼归急切,更见惜春感情的强烈。把春回的概念,具象化为早梅之开放,又创出极美的诗歌意象,使全词意境大大生色。整个下片和贾岛诗相比,实在是别开生面,更有异彩。

  贾岛诗只是诗人自己寄语朋友,明表惜春之意。而此词却通篇不见有人,全用比兴手法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送别场面:时间是三月三十日,行者是春天,送行愁泣是绿野,催发者为风光,寄语之信使为画鼓,俨然是大自然导演的一出戏剧。而作者本人惜春之意,即充溢于字里行间,读之尤觉妙趣横生。

清平乐阅读答案5

  清平乐 (6分)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9、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 ,“清平乐”是 名。(2分)

  10、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 时节,表现了强烈的 _____ 之情。(2分)

  11、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2分)

  答:

  参考答案:

  9、(2分)宋代 词牌

  10、(2分)初夏 惜春(既然“春”已“归”“去”当应处“夏初”之时,且与“蔷薇”花开的物候相合。全词中作者处处表现出对“春”的留恋,不愿“春”归去,还想“唤取归来同住”,将意思凝炼当为“惜春”二字最好)

  11、(2分)略

清平乐阅读答案6

  清平乐 检校①山园②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③,白酒床头初熟④。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释】①检校:巡查,查核。②山园:作者隐居上饶时居住的庄园,园内种植瓜果树木。③社肉:祭神用的肉。④初熟:酒刚酿成。

  9.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4分)

  (1)上片中 ▲ ,是欣赏大自然美景,暗示隐居生活。下二句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字里行间描写的是 ▲ 的农家生活。(2分)

  (2)下片写了词人巡查中发现有儿童正用长杆扑打、偷取园中树上的梨和枣,此时的词人不让旁人去惊动,而是安静悠闲地欣赏起了小孩子们的举动。请分析有何妙处。(2分)

  ▲

  9. (1)(2分)连云松竹;甜美温馨;(每点1分)

  (2)(2分)作者觉得偷梨枣的儿童顽皮有趣,因而欣赏他们的举动,衬托出词人作为长者的包容宽厚与闲适心情,表现了词人对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喜爱,透露出对当时生活的喜悦之情。(衬托1分,情感1分)

清平乐阅读答案7

  清平乐 春晚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 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注释:①王安国,王安石之弟,为人耿直, 一生不得志;②小怜,北齐后妃,擅弹琵琶,后常借指歌女。

  (1)上片构想奇特,别开生面,勾勒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上片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造成了强烈的抒情效果?(4分)

  (2)有人说此词“成一家风骨”“结笔品格自高”,你是否有同感?请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1)描写了一幅夜雨过后,万花凋谢,残花遍地的暮春图。(1分)比喻,将“满地残红”比之美丽的宫锦被污,表现出面对残春的痛惜之情;(1分)拟人,赋予禽鸟以人的感情,不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饶有趣味;(1分)借景抒情,强化了伤春、惜春之情。(1分) (只写手法不分析不得分)

  (2)结句由伤春的琵琶声写到触目皆是的杨花始终不肯飞入画堂朱户权贵之家,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慨,写出了自己的真性情,(1分)是作者耿直不阿人格的象征。(1分)只写是否有同感,但不分析不得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清平乐阅读答案8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做水,流也流到伊边。

  8、说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5分)

  9、《宋四家词选·序论》说:“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试简析本词“变温婉,成悲凉”的风格。(6分)

  8、“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运用了夸张(也可答比喻)手法,充分表达了对心爱的人的一往情深,烘托了相思难熬的气氛,增强了爱情词的艺术感染力。(5分)

  9、上片写闺中少妇春夜梦见当年与心爱的人分别相送时的情景,写得情凄意切,感兴淋漓;下片写与心爱的人长久离别,不能见面,又无音讯,只好以泪作水,汇流成河,流到心爱的人的身边了!写得形象生动,细腻感人,体现出“变温婉,成悲凉”的风格。(6分)

  赏析

  这是一首写离别苦闷的爱情词。

  辛弃疾一生写了许多“大声镗鞳”的抚时感事的词章,但“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语),其中颇有不失为优秀的篇章,这首《清平乐》,便是其中的一篇。

  词写一个闺中少妇,与所爱的人,一别经年,音讯全无,生死未卜。是所爱的人变了心,还是发生了什么意外?上片,“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写这个闺中妇人,春夜做了一个梦,梦见当年两人分别相送时的情景。她待要找寻玉钗分一半与所爱的人做纪念时,惊醒过来,“才知是梦”。写得情凄意切,感兴淋漓。

  下片,“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与心爱的人长久离别,而不能见面,且又无音讯。怎办呢?“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只好以眼泪作水,自离别以后,流的泪水,汇流成河。这由泪水汇成的河流,也早可以流到心爱人的身边了!描写得多么形象生动,维妙维肖,细腻感人。由于作家的笔触深入到描写对象的心灵深处,把握住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情境,捕捉住足以代表情人之间别离苦闷的特定特征,因而塑造出有个性特征的动人形象,从而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宋四家词选·序论》说:“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概括了辛词的基本风貌。辛词以豪迈雄大见长,这方面的作品是极为丰富的。但是,辛弃疾也同时创作了一批以婉约秀娟而著称的作品。这些作品,如娇艳的春兰,与他的`另一大批有如傲霜秋菊的作品,争奇斗艳,显示了作家生活的广阔和才华的超绝。正如这首《清平乐》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词人的心扉,让我们领略了他丰饶多姿的艺术才华。(贺新辉)

清平乐阅读答案9

  阅读下面两首辛弃疾的词,完成13-14题。(6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②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②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

  13.下面对两首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南乡子》的上阙,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B.《南乡子》的下阙,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C.《清平乐》的上阙,开头两句写室内所见,后两句写耳中所闻。“自语”运用拟人手法,将风吹窗纸的声音描摹出来萧瑟破败之状跃然纸上。

  D.《清平乐》的下阙,“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写词人因念念不忘恢复中原而彻夜未眠,眼前现实使他益思奋勉,不坠壮志。

  14.两首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在艺术风格上却表现为一豪放一婉约。试结合词作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13.(2分)D(“秋宵梦觉”指的是深秋的夜里,作者从梦中醒来)

  14.(4分)①(南乡子》风格豪放。全词放眼中原大地,思接千古兴亡,境界高远。②人清平乐》风格婉约。全词着眼细小景事,抒壮志难酬之情描写细腻,平淡中蕴含深情。(每点2分)

清平乐阅读答案10

  清平乐

  张炎

  【序】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①枝上数笔,斯可矣。赋此以纪情事云。

  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

  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注】①楚子:指屈原。②所南翁:指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无根墨兰,宋亡后,隐居苏州,不仕。③孤花:有的版本作“三花”。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词前的“序”点出了所咏之物,表明这是一首借物抒情之作,借“不以色香自炫”暗示自己的清高。

  B.词前的“序”用“得见所南翁枝上数笔”写出作词缘由,表达了自己对画家所南翁的赞美之情。

  C.上阕分别从形和神两方面来描写兰花。“形”与别处兰花不同,“神”则比西湖残月还冷。

  D.“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写自己所见的所南翁画中的墨兰,同真实的墨兰大有不同。

  E.词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墨兰比拟为具有人的特点,说墨兰“贞芳”,留下“许多清影”。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B D

  2.下片写坚贞芳香的兰花只该生长在深山之中,绝不会与那混浊的尘世同流合污。(2分)即便在画上能留得住它的清影,它的幽香不愿飘到人间。(2分)作者借对兰花的礼赞,既赞颂了郑思肖隐居不仕的坚贞气节,又表达了自己孤傲高洁、不慕流俗的情怀。(2分)

清平乐阅读答案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清平乐

  韦庄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阑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8.“梦觉半床斜月”的“梦觉”之后有哪些复杂的心绪?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9.前人对“小窗风触鸣琴”一句倍加赞赏,你认为作者是以什么手法使本句达到高妙的?请简要分析。(5分)

  8.【答案:有女子梦醒后感慨只有斜月陪伴的孤独与凄凉;回顾当初与远行不归者痴结同心的后悔;想起无数次凝望关山而不见归人,自己只能在寂寞的苦盼中老去青春的惆怅;萦绕着千百回凭栏深思后对生活前景的迷茫。】(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就给6分。)

  9.【答案:本句与“半床斜月”相互映衬,以哀景衬哀情。(1分)女子在独守空床的梦觉之后已凄凉满怀,(1分)此刻凄冷的夜风透过小窗在琴弦上触响的清旷之声在空寂的室内回荡,(1分)在如此清婉哀绝之境的烘托濡染下,(1分)她的深哀浓愁被表现得既深沉又空灵,堪称“胜境”。(1分)】(点出手法“以哀景衬哀情”“以景衬情”“烘托(衬托)”“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寄情于景、融情入景)”均可给1分,但答“以乐景衬哀情”“渲染”及其他手法均不给分。阐述高妙效果时能做出与“既深沉又空灵”近似之意的回答也可给1分。)

清平乐阅读答案12

  牧童 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节选)

  草铺横野六七里,一叶渔船两小童,大儿锄豆溪东,

  笛弄晚风三四声。收篙停棹坐船中。中儿正织鸡笼。

  归来饱饭黄昏后,怪生无雨都张伞,最喜小儿亡赖,

  不脱蓑衣卧月明。不是遮头是使风。溪头卧剥莲蓬。

  1.读读背背,填空答题。

  (1)我知道《舟过安仁》是____的作品,以前还读过他写的《 》。

  (2)《清平乐·村居》是宋代爱国诗人 的作品。“乐”读作____,这是一首词, 是词牌名,____ 是题目。

  (3)“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首诗中读,组词 ;还可以读 ,组词____ 。

  2.阅读感悟。

  我知道上面古诗两首是《 》和《 》;词一首是《 》。其中我最喜欢的诗词是

  《____ 》,主要是描写了 。

  3.诗中写童年的乐趣有:____ ;你的童年乐趣是: 。

  参考答案:

  1.(1)杨万里 宿市徐公店

  (2)辛弃疾 yuè 清平乐 村居

  (3)pū 铺床 pù铺子

  2.牧童 舟过安仁 清平乐·村居

  3.放牧 剥莲蓬 童年乐趣“略”

清平乐阅读答案13

  清平乐·春晚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译文】

  怎么也未能把春天留住,白白地让黄莺唱个不停。满地都是脏污的红锦落花,是昨夜一场风雨的侵凌。

  小怜姑娘刚刚弹起琵琶,拂晓她思绪万千萦绕天庭。看那不肯进入豪门大户的杨花,自由自在地漫舞春风。

  【注释】

  ⑴清平乐(yuè):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

  ⑵宫锦:宫廷监制并特有的锦缎。这里喻指落花。

  ⑶“满地”“昨夜”二句:应作倒装理解。

  ⑷小怜:北齐后主淑妃冯小怜,善弹琵琶。这里借指弹琵琶的歌女。

  ⑸杨花:一作“梨花”。

  【赏析】

  古来伤春愁秋的诗词多得不可胜数。这类被人嚼烂了的题材,却是历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感到老一套,相反,永远有新鲜之感。王安国这首《清平乐》就是这样的好词。

  词题为《春晚》,顾名思义是写残春景象。“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作者一起笔就写由于“昨夜雨疏风骤”,南园已满地残红了。词人面对这万花凋谢的景象,自然不胜伤感。此时耳边传来了黄莺儿不停的啼唱,于是,他仿佛感觉到多情的莺儿也正为落花发愁,苦劝春天不要归去呢。“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好像词人叹息。写莺语的“费尽”,实是衬托出词人的失落感,因为花开花谢,春去秋来,是自然规律与莺儿无关。妙词人赋予禽鸟以人的感情,不直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而又饶有韵味。

  此词交叉地写听觉与视觉的感受,从音响与色彩两个方面勾勒出一幅残败的暮春图画。开头从听莺声写起,转而便诉诸视觉。一夜风雨过后,园花凋谢,残红败蕊,满地飘零,狼藉不堪。百花盛开时,灿烂本如宫锦,可惜此时给糟塌得不成样子了!“满地残红”自是残春时节的典型景色,比之美好宫锦之被污损,词人痛惜之情可见。

  下面又从视觉转到听觉上来

  :正当词人目睹这如花似锦的春天匆匆消逝,心中无限惆怅之时,仿佛从远处传来歌女小怜之辈弹奏琵琶的声音,“弦弦掩抑声声思”,那弦弦声声正是惜春惜花之情。小怜,即北齐后主高纬宠幸的冯淑妃,因她“慧黠能弹琵琶”,后代诗人常用以借指歌女。此词中“小怜初上琵琶”,是从李驾《冯小怜》诗“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句化出。这琶琶之声哀婉动人,当此即将逝去的春宵,有多少闺中佳人长夜不眠,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飞越千里关山,追寻天涯游子。这里,作者抒写的是由春天的匆匆归去而引起的年华虚度之感,隐隐寄托着一种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悲慨。

  最后,词人写到眼前触目皆是的杨花——这一暮春特有的风光:只见那如雪的飞花飘扬,是那样的自由自,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伤春、惜春、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情怀,寄寓了作者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融情于景,写景中融进了自己的生活,写出了自己的性情与风骨,堪称一首出类拔萃的伤春词。

  【作者简介】

  王安国(1028年-1074年)字平甫,王安石大弟。熙宁进士。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著名诗人。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

  他工诗善文,词尤博采众长,工丽曲折,近似婉约派。诗工于用事,对偶亲切。其天才逸发,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王平甫文集序》)。

  文章如《后周书序》、《韩干画马跋》,借题发挥,议论爽快,绰有深意(《艇斋诗话》)。

  诗歌格律稳健,风韵秀雅,足以名家(《诗薮》外编卷五)。七言诗佳句如“桧作寒声风过夜,梅含春意雪残时”(《缭垣》),“平地风烟飞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甘露寺》),“若怜燕子寒相并,生怕梨花晚不禁”(《春阴》),“北固山横三楚尽,中泠水入九江深。纷纷落月摇窗影,杳杳归舟送梵音”(《同器之过金山奉寄兼呈潜道》),颇有唐诗风韵。

  还擅长作词,《减字木兰花》(春情)词有“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

  解飞花入洞房”之句,将思春情绪写得缠绵悱恻,楚楚动人

清平乐阅读答案1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注】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写了词人几个生活阶段?请具全概括。(4分)

  答:

  (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12.(1)写了三个生活阶段(1分):“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以上3点,每点1分)

  (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2分)

清平乐阅读答案15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1、 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2分)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在感情基调上一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5分)

  参考答案:

  1、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1分。)(2分)

  2、不一致(1分)。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里万里江山”的感溉,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2分)。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博大的胸襟(2分)。(5分)

【清平乐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清平乐阅读答案09-27

清平乐阅读答案11-18

清平乐韦庄阅读答案11-16

清平乐阅读答案(15篇)09-27

清平乐阅读答案15篇09-27

关于清平乐阅读答案3篇01-28

晏殊《清平乐》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12-26

黄庭坚和李煜《清平乐》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12-28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