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阅读答案

时间:2021-04-24 15:17:42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逍遥游阅读答案4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逍遥游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逍遥游阅读答案4篇

逍遥游阅读答案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①。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②。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③。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④。南冥者,天池也⑤。《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⑥。”蜩与学鸠笑之⑦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⑧?”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⑨。之二虫又何知⑩!

  (选自《庄子.内篇.逍遥游》)

  【注释】①冥:亦作溟,海之意。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②鹏:大鸟之名。③怒:鼓起翅膀。垂:边远,后写作“陲”。④海运:汹涌的海涛;一说鹏在海面飞行。徙:迁移。⑤天池:天然大池。⑥击:拍打。抟(tuán):环旋往上飞,一说拍击的意思。扶摇:由地面盘旋而上的暴风。息:风。“去以六月息者也”可译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⑦蜩(tiáo):蝉。学鸠:一种小灰雀。⑧决(xuè):迅疾。枪(qiānɡ):触、碰。抢:通“枪”。控:落下来。奚以:何以。⑨适:往,去到。莽苍:迷茫的郊野。反:返回。果然:饱的样子。宿:一夜。⑩之:这。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其翼若垂天之云

  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①志怪者也()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3、蜩和学鸠为什么讥笑鲲鹏呢?(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对蜩和学鸠的态度是怎样的?哪句话表现最为明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更敬佩鲲鹏还是更敬佩蜩和学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其翼/若垂天之云

  2、①记载;②离开,这里指离开北海

  3、因为鲲鹏胸有大志,入深海,翔九天,而蜩和学鸠却只能遇树而止,他们不理解鲲鹏所为,更不理解鲲鹏的志向,所以会讥笑鲲鹏。(意对即可)

  4、庄子讽刺蜩和学鸠的目光短浅,“之二虫又何知”这句表现最为明显。

  5、示例一:我更敬佩鲲鹏,因为鲲鹏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的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更敬佩蜩和学鸠,因为蜩和学鸠知足常乐,淡泊名利,高洁伟岸,就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隐居山野,采菊东篱,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逍遥游阅读答案2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

  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

  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他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

  (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

  1.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B.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C.《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鴳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

  D.“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但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内涵相差很大。

  B.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他的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

  C.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

  D.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

  B.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

  C.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

  D.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

  试题答案:

  1.A 解析

  张冠李戴,不是庄子把《逍遥游》放在第一篇,原文第一段可找到答案,是编者这样安排的。

  2.D 解析 A.范围扩大。B偷换概念,文章第二段说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其“逍遥哲学”的基础。C.因果倒置。

  3.A 解析 程度言重了,由文章最后一段可知,我们是无法达到真正的自由的。

逍遥游阅读答案3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题目:

  (节选庄子《逍遥游》)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 愤怒

  B.去以六月息者也 离开

  C.而后乃今培风 凭

  D.三飧而反 返

  21.下列最能体现庄子逍遥思想的一句是

  A.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厄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鲲鹏的形象以其大而逍遥,蜩与学鸠因其小而不逍遥。

  B.齐谐中有鹏而无鲲,与第一段相比,相连而不显重复,显示庄子为文的变化多端。

  C.第三段中议论紧扣前两段的叙述,读来言而有据,让人不得不叹服庄子的论辩能力。

  D.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因其目标不同而准备有异,庄子并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

  参考答案:

  20.A怒,奋起的样子

  21.C.

  22.A.庄子借鲲鹏、蜩、学鸠设喻,不是说鲲鹏就是逍遥的,蜩与学鸠就不逍遥;更不是说鲲鹏因大逍遥,蜩与学鸠因小就不逍遥。物适其性,无待无求则逍遥。

逍遥游阅读答案4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5.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朝菌不知晦朔 (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毛发,文中指草木)

  C.此亦飞之至也 (最高限度)

  D.而御六气之辩 (通辨,区别)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小年不及大年 B. 众人匹之

  C.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D.虽然,犹有未树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A.于 B.且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 奚以知其然也

  C.而 D.以

  旬有五日而后反 去以六月息者也

  8.翻译文中划线句子。(8分)

  (1)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4分)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分)

  《逍遥游》课内阅读答案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5.D.辩:通变。

  6.A.(B:众人今指大家。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此处意为一般人;C:羊角此处意为旋风。;D:虽然,此处意为虽然这样。)

  7.D.(A:介词,对于/介词,比;B:表递进关系,况且/副词,将要;C:表修饰/表承接)

  8.①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品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的人

  ②况且世人都称赞他,他却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非议,他却不因此而沮丧

【逍遥游阅读答案4篇】相关文章:

《逍遥游》阅读原文及答案12-16

理发阅读答案 理发阅读理解答案12-10

求婚阅读答案 求婚阅读理解答案12-10

相认阅读理解答案 相认阅读答案12-10

账单阅读答案12-14

榆树阅读答案12-14

石榴 阅读答案12-14

微波阅读答案12-14

荷叶 阅读答案12-13

《守株待兔》阅读答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