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阅读答案

时间:2023-07-27 17:50:03 偲颖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出师表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出师表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出师表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1: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选自《隆中对》)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出师表》)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挟天子而令诸侯挟:

  (2)国险而民附附:

  (3)夙夜忧叹夙夜:

  (4)恐托付不效效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2分)()

  A.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北定中原,北通巫峡

  C.还于旧都,曹操比于袁绍

  D.则名微而众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小题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甲】段中“三分天下”的内容,并指出【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4分)

  【小题5】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读完【甲】【乙】两文后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

  【小题1】(4分)(1)挟持,控制,(2)归附,(3)早晚,(4)完成。

  【小题1】(2分)CD。

  【小题1】(4分)(1)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2)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小题1】(4分)(1)“三分天下”,具体指对曹操“不可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1)“天下计”是指“三分天下”,具体指对曹操“不可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2)最能体现“老臣心”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分)

  【小题1】(3分)开放性题,结合选文分析诸葛亮性格,得出结论,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示例:不同意这种观点(1分)。从选文看诸葛亮受刘氏父子礼遇,先为先主制定三分天下的大计,后受先主托孤重任,他为蜀汉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忠臣良将他绝不会夺权谋逆(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答案2: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回答10-13题。(10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的《出师表》)

  【乙】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①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当退②小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节选自欧阳修的《朋党论》)

  【注释】①暂相党引以为朋:暂时互相勾结而成为朋党。朋:朋党,指因志趣相同或利益相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②退:排斥,排除。

  【小题1】解释词语的含义。(2分)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尝:

  (2)君子则不然然: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小题3】【甲】【乙】两文中作者针对用人问题分别向君主提出了什么建议?请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4】从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与欧阳修认定人才的标准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尝:曾经,1分;然:这样,1分。此题共计2分。

  【小题2】(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2分。

  (2)用它们(或这些,或“道义、忠信、名节”)来效力国家,就能够同心协力,共同把国家治理好。2分。

  此题共计4分。

  【小题3】诸葛亮提出的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1分;欧阳修提出的建议是“(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1分。

  此题共计2分。

  【小题4】爱国、爱惜名节等,1分;遵守道义,善良等,1分;忠诚守信,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此题共计2分。

  阅读答案3: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1.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1分)

  今齐地方千里

  2.下列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3分)

  5.【迁移拓展】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2分)

  答案:

  1.(仅标一处)(1分)

  今齐地/方千里

  2.C(2分)

  3.(4分)

  (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有所不同。(每小题2分)

  4.(3分)

  第一问: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1分)

  第二问:邹忌: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现身说法,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1分)诸葛亮: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1分)

  5.(2分)

  略。评分要点:注意称谓、说话的语气、分寸,符合情景内容即可。

  阅读答案4: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⑴陟罚臧否:

  ⑵必得裨补阙漏:

  ⑶先帝不以臣卑鄙:

  【小题2】下列四个选项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可计日而待也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

  【小题4】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句子是:xxx,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2分)

  【小题5】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臧否:善恶,好坏。阙:通“缺”,缺点。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小题2】C

  【小题3】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些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忠臣们进谏的道路。

  【小题4】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远佞。

  【小题5】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计划得以实现。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任选两个”的提示,每个字词都要解释出来,注意其中字词的古今异义。

  【小题2】

  试题分析:含义,指字词的释义;作用,指字词的性质(词性)有无变化,如果改变词性使用。

  【小题3】

  试题分析:“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是句中的关键词,每个字都要解释清楚,要注意直译与意译的结合。

  【小题4】

  试题分析:第一段是讲第一条建议:广开言路;第二段是第二条建议;严明赏罚;第五段讲的是第三条建议:亲贤远佞。

  【小题5】

  试题分析:针对本篇而言,“写作目的”与“主旨”是合二为一的,即作者想表达什么,从最后一段中可以看出。

  阅读答案5: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鸟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尔。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①、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②、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本文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①曲长:部曲首领。②賨叟:音cóngsōu。賨,指巴人;叟,对甘、川、黔、贵少数民族的通称。时蜀、魏均有“叟兵”,素以作战英勇著称。

  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寝:卧室。

  B、几败北山,殆死潼关殆:危险。

  C、曹操智计殊绝于人绝:超过。

  D、然后伪定一时尔伪:虚假,表象。

  2、下列各组句子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B、而议者谓为非计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C、此臣之未解一也石之铿然有声者

  D、谨陈其事如左则或咎其欲出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立足现实,联系历史背景,在变化和前瞻的基础上,对当时敌我双方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指出讨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B、面对严峻形势,朝廷的决策层感到疑虑满腹、困难重重,试图引进圣人相助,以致坐失先机,让孙策强大起来吞并了江东。

  C、因出师北伐曹魏遭到一些人的怀疑和反对,本文便针对内部反对北伐的意见,着重用了六个“未解”驳倒众议,独抒己见。

  D、本文是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诚恳深挚,情真辞切,尤其是文末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更显忠心决心,感人肺腑。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3分)

  (2)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4分)

  (3)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3分)

  参考答案:

  1、C(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A、寝,应与后文的“食”对举,均作动词,理解为“就寝”“睡觉”;

  B、殆,置于动词’死”之前,作副词,联系语境应理解为“几乎一差点儿”;

  D、伪,僭越,非法。)

  2、B(而:都是连词,表转折。

  A、若:前者连词,如果;后者代词,如此。

  C、之:均是助词。前者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均不译。

  D、其:均是代词。前者代事,后者代人。)

  3、B(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B项“试图引进圣人相助”,是对文中的“动引圣人”的误解。“动引圣人”意为动辄引用圣贤的话。)

  4、见“参考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本题考查把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评分点:

  (1)“故五月渡泸”应补充省略成分;“不毛”的“毛”,前有否定副词,应理解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并日”,两天。

  (2)“明并日月”,比喻用法;“险”,应译作动词“涉”的宾语;“危”,联系后面的“然后”,应理解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成败利钝”,选择性并列短语;“明”,智慧;“逆睹”,预见。)

  阅读答案6:

  阅读【甲】、【乙】文段,回答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

  【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失败),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隆中对》)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

  B.时先主屯新野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C.遂许先帝以驱驰高可二黍许

  D.咨臣以当世之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2.下列句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扶苏以数谏故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4.写出文中“卑鄙”一词的古今义。

  古义:

  今义:

  5.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甲文:

  乙文:

  6.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是。

  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参考答案:

  1.C;

  2.C;

  3.D

  4.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思想或行为恶劣。

  5.甲文:诸葛亮自述经历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

  6.三顾茅庐

  7.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阅读答案7: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出师表(节选)

  ①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遣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朴阙漏,有所广益。

  ②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来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狗猛酒酸

  ①宋人有酤①酒者,升概②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③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④,而狗迓⑤而齕⑥人,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②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齕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⑦,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注】①酤:卖。②概:这里是“量”的意思。③县:同“悬”。④酤:买酒。⑤迓(yà):迎。⑥齕(hé):咬。⑦胁:受挟制。

  8.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此皆良实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

  (4)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1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限断两处)

  11.概括甲文①②段的主要内容。

  12.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_写法,通过一个小故事,揭示了君王要“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用甲文中语句回答)

  答案:

  8.(1)忠良诚实的人;(2)痛心、遗憾;(3)有的人;(4)想要。

  9.(1)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

  (2)这就是(你的)酒变酸而卖不掉的原因。

  10.然不售/酒酸/怪其故。

  11.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举荐人才。(或答:诸葛亮在出征前作内政上和军事上的安排,意思对即可)

  12.(1)类比(或设喻说理);(2)亲贤臣,远小人。

  阅读答案8: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9.解释文中词语的意思。(2分)

  (1)卑鄙____________(2)悉

  10、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咨臣以当世之事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4分)

  13.(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全部10.D1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14.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阅读答案9:

  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语。(3分)

  (1)志虑忠纯:

  (2)悉以咨之:

  (3)严闻亮卒:

  2.下面句子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立闻亮卒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D.发病而死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5.【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和原文回答)(3分)

  参考答案:

  1.(1)忠诚;(2)商议,询问;(3)听到,听说。

  2.B。

  3.(1)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陛下(使用)。(2)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4.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5.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阅读答案10: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师表》)

  【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8.下列句中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C.深鄙其为人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9.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皆以为贤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以诈道训俗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译文: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译文:

  11.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

  12.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案:

  8.B

  9.B

  10.(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

  (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

  11.水何澹澹洪波涌起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则重要。

  12诸葛亮称其为“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阅读答案11: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带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乙】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注释】

  ①事:此指交践。②输:送出。③见:被。④死:为……而死

  10.下列句中词的意思相同的项是(D)(3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元方人门不顾

  C.遂许先帝以驱驰杂然相许

  D.上使使问式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1.下列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B)(3分)

  A.躬耕于南阳皆以美于徐公

  B.不效,则治臣之罪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C.如此而匈奴可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以田畜为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臣生与人亡所争。

  13.请用“/”给文中画线语句断句,限断两处。(2分)

  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

  14.【甲】文寓情于事,恳切得体。叙殊遇,曰“三顾臣”、咨臣”、“寄臣以大事”,叙报效,则曰“许先帝”、“受任”、“恐托付不效”,通篇洋溢着(1)““(用文中语句作答)的至诚忠爱之情,汉朝名将霍去病征战匈奴有功,汉武帝要给他道一栋大宅,霍去病不要,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清人顾炎武曾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卜式一介平民,却拥有(2)(用乙文中语句作答)的见识与胸怀,令人肃然起收!诸葛亮和卜式都能为国分忧,具有(3)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案:

  10.D

  11.B

  12.(1)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2)我生来与人没有什么争执。

  13.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

  14.报先帝而忠陛

  有财者宜输之热爱自己的国家,乐于或主动为国分忧

  阅读答案12: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8分)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小题1:下列句中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时人莫之许也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①将军宜枉驾顾之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①孤不度德量力②度已失期

  D.①遂用猖蹶,至于今日②贤能为之用

  小题2:下列句中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谓为信然②必以长安君为质

  B.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C.①凡三往,乃见②羲之之书晚乃善

  D.①而智术浅短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2分)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小题4:上文从哪些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请简要概括。(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小题1:崔州平、徐庶与诸葛亮交好,认可其才能;徐庶的赞语;“将军宜枉驾顾之”的建议;刘备总共去了三次。

  小题1:2分

  小题1:2分

  小题1:意思对1分,语句通顺1分,共2分。

  小题1:每点1分,答对两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阅读答案13:

  【甲】臣本布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9.解释下列句中的词(4分)

  (1)由是感激()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遂许先帝以驱驰()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0.下列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况贤于隗者乎

  B.受任于败军之际/臣闻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士争凑燕。(只划一处)(2分)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

  答案:

  13.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3分)

  9.(1)此(或“这”,或“这件事”)(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答应

  (4)买。评分:共2分,每空0.5分。

  10.B评分:共1分。

  11.士/争凑燕。评分:共1分。

  12.(1)三次到我住的草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评分:共4分,每题2分。

  13.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答案14: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题目。(12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优劣得所。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2分)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

  答案:

  16.(1)选拔;(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

  17.(1)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

  18.D(2分)

  19.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阅读答案15:

  湖北省黄冈市三(五)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5~29题。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25、下面选项中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先帝称之曰能诸葛亮之为相国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终于邦域之内

  C、悉以咨之徒以有先生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26、解释下列词语。(4分)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

  (3)抚百姓抚:

  (4)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亲:

  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29、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2分)

  答案:

  25、D(2分)

  26、(1)彰显(显示)(2)痛心遗憾(3)安抚,抚慰(4)亲人(亲近的人)(4分)

  27、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2分)

  28、(4分)(1)全部来询问他们,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差一点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2分)

  (2)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2分)

  29、示例甲文中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了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举荐一批忠臣良将,这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阅读答案16:

  阅读《出师表》这篇文章中的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对下面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存亡之秋秋:时候。

  B.开张圣所开张:开扩,扩张。

  C.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发扬;扩大。

  D.陟罚臧否臧否:肯定与否定。

  2.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妄自菲薄;不知自重,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B.引喻失义:称引比喻而又不知其意思。

  C.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律。

  D.不宜偏私:不应该袒护私情,不公正。

  3.下列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B.文章第二段提出了严明赏罚的建议。

  C.这两段文字寓情于叙,即以叙述为主,兼用抒情。

  D.《出师表》的“表”为文章的一种,臣下给皇帝的奏章。

  参考答案:

  1.D

  2.B

  3.C

【出师表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出师表》的阅读及答案06-16

后出师表阅读答案09-21

出师表对比阅读答案11-30

后出师表古诗阅读题答案09-27

出师表课内外对比阅读答案08-03

《出师表诸葛亮》阅读答案11-04

后出师表阅读答案初三09-21

《出师表诸葛亮》阅读答案11-04

《出师表》比较阅读参考答案02-17

《出师表》《曹刿论战》比较阅读及答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