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食盐阅读答案3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愚人食盐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愚人食盐阅读答案1
愚人食盐(8分)
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 “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②,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注] ①适:到……去②味败:品味败坏。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1)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
(2)愚人食盐不已( )
小题2: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2分)
天 下 之 事 皆 然 过 则 非 惟 无 益 反 害 之。
小题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小题4:这是一则寓言,它的寓意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只 (2)停止
小题2: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小题3:味道美的原因,是因为有盐的缘故。
小题4:任何事情都要适度,否则只能过犹不及(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这两个词语虽然出在课外,但课内文言文中早就出现过。“惟危楼一座”《山市》;“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湖心亭看雪》。“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愚公移山》。根据这些熟悉的课文,很快就搞清了这两个词义。
小题2:
试题分析:这其实是一个断句的题型。古代的文言文之间没有停顿,全文不见一个标点符号,后来的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是后人加上的。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停顿,所以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句意是断句的首要步骤。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事都是这样,做的太过了就一点好处也没有了,反而只剩下祸害。因此就断出了此句的停顿。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译述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翻译这两个句子要注意:所以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这要联系文章的内容还回答,愚人看到友人菜中多放盐后“食之,甚美”,回家后“惟食盐不食菜”“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②,反为其患”,由此揭示的寓意就不言而喻了。
愚人食盐阅读答案2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选自《百喻经》)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昔有愚人 ②既得盐美 ③少有尚尔 ④返为其患
24.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25.这则短文的寓意是(2分)
参考答案:
23.(4分)(1)从前 (2) 已经(3)尚且(4)同“反”,反而
24.(2分)主人听了,再给他加些盐。
25.(2分)任何事物,超过一定的限度,好事便会变成坏事。
愚人食盐阅读答案3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昔有愚人,适友人家( ) ⑵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 )
20.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天 下 之 事 皆 然 过 则 非 惟 无 益 反 害 之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22.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参考答案:
19. ⑴到 ⑵靠近 (2分,每空1分)
20.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2分,断对一处给1分)
21.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美味的盐)反而变成他的祸害。(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2分,意思符合即可)
【愚人食盐阅读答案3篇】相关文章:
《愚人食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3-14
理发阅读答案 理发阅读理解答案12-10
求婚阅读答案 求婚阅读理解答案12-10
相认阅读理解答案 相认阅读答案12-10
暴雨阅读答案03-15
门槛阅读答案02-25
鹭鸶阅读答案12-13
苦恼阅读答案11-02
竹子阅读答案09-10
《赶海》阅读答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