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

时间:2021-02-04 20:06:20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15篇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15篇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与课本原文一样,没有书写错误。

  B.第一段空白处应填写的句子是“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与“得之则生”两句中的“则”字用法不相同。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与“是亦不可以已乎?”两句中的“是”字翻译的意思相同。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

  (2)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

  (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___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分析选文第二段画线句体现了孟子语言的什么特点,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1)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2)通“避”,躲避。(3)侍奉。(4)停止,放弃。

  3.(1)按照这种方法就可以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

  (2)从前为了道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意对即可)

  4.作者以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5.画线句体现了孟子语言善用排比的特点,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富于文采和气势。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乡为身死而不受( )

  (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出下面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

  乡为( )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益处;(2)通“向”,从前;(3)侍奉;(4)停止,放弃。

  2、轻蔑地、呵斥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的东西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3、义万钟或施舍

  4、“贫贱不能移”或第二句。

  (意思对即可)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3

  【原文展示】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复习题与答案】

  1、此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是什么?

  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

  3、什么是“义”呢?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他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一般指公正的道理或正义的行动。

  4、孟子是怎样提出和政论他的主张的?

  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5、为什么用比喻形式说理,而不直接提出来?

  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

  6、第一段分几层论述?分别从哪个角度论述?

  三层:

  第一层:“鱼,我所欲也一一舍生而取义者也。”用比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第二层:“生亦我所欲一一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用生与死进行对比论证为什么要“舍生取义”。(指出人间有比生更宝贵的东西,就是义,也有比死更可怕的东西,就是不义。)

  第三层:“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贤者能勿丧耳。” 激励众人,此心人皆有之。

  7、文中至今流传的一个成语是? 舍生取义。

  8、作者说“舍生取义”之心“人皆有之”意图何在?

  激励众人崇尚道义。

  9、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明确:提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后,首先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举例说明,人既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转,“乡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

  总之,这段文章是说,能做到“舍生取义”是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10、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东西是什么?

  义:不义。

  11、为什么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为什么有的灾祸不能躲避?

  因为苟且偷生的事往往违背道义,如果背弃信义去做,就会为人所唾弃。 因为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义。

  12、“贤者”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什么?

  能否固守道义。贤者能坚持操守,勿丧失。

  13、“一箪食……乞人不屑也”。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举例论证。

  14、“一箪食……乞人不屑也“。化用成语故事是:

  嗟来之食。

  15、用这一生动的事例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什么?

  “一箪食,一豆羹”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关乎生死。如果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即使是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贱的乞丐宁愿饿死也不接受,说明“所恶有甚于死者”既义重于生。

  16、“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作用是从反面论证“万钟”亦不该接受。

  与“一箪食,一豆羹”段进行对比,从正反两方面印证了“舍生取义”。

  17、孟子在文中表扬了哪些人?斥责了哪些人?

  表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贪图享受、见利忘义的人。

  18、如何看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义”字是一种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但当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大多数人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

  19、对孟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的评价。

  他认为每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善心,在文中这种思想显然有它的进步性。但是这种结实没有强调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人的作用。在文中阐发了唯心主义的性善说,说什么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不合事实的。此类糟粕,应予剔除。

  20、从古到今,无数的事例验证“舍生取义”的人可以流芳百世,见利忘义的人遗臭万年。请举例一一加以验证。

  舍生取义之人如,文天祥、史可法、谭嗣同、李大钊等。

  见利忘义的人如,吕师孟叔侄、秦会、洪承畴等。

  21、联系全文的大意,用“生”与“义”开头,拟写一副对联(不少于五字)。

  22、你过去一定也做出过许多次选择,,其中哪一次对你的`影响最大、印象最深?你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或教训。

  (思考人生选择的意义及应当遵循的原则,树立起义重与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

  23、文章开篇运用了什么修辞?为何运用这一修辞?

  比喻,因为本文是论述“舍生取义”的,重在“义”,“义”是抽象事物,难以把握,理解,用比喻使人容易接受。

  24、本文围绕什么展开议论?

  孟子设喻,从人的口腹之欲开始通篇议论,也围绕着人的口腹之欲展开。

  25、文章从所欲入手,说明人的所欲发生矛盾时应该怎样?

  应采取一个正确的原则态度,要进行正确的抉择和取舍。

  26、文章用“鱼”和“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鱼喻生命;熊掌喻“义”,形象的区分“生”与“义”的价值高下。

  27、面对生与义不能得兼时,孟子认为应该怎样做?

  宁可取义,也不苟且偷生。既故不为苟得也。

  28、面对死与不义不能同时避开时,孟子认为应该如何处理?

  拧可赴死,也不愿躬躬不义。

  29、作者在文中把什么看作比死更令人厌恶?(用两个字概括)不义。

  30、作者认为面对正义时,人表现应如何?

  为了正义绝不能贪生怕死,屈辱人格,而要无所畏惧,义无所顾。

  31、指出文中从反面论述: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凡是可以苟且偷生的无耻手段都做得出来的句子: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32、指出文中:有的人明知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生存却不采用,其原因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

  33、指出文中有的人明知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躲避辟患却不采用,其原因是:

  所恶有甚于死者。

  34、为什么世人的行为仍有贤与肖,义与不义的区别呢?

  因为贤者能坚持“舍生取义”,始终“勿丧”,一般人则难免因环境改变,而“失其本心”

  35、文中作者认为“舍生取义”之心,不仅仅是贤人所具有的语句: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6、文中“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

  37、“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为什么饥饿的行人,乞丐不接受呢?

  因施与者态度不好。他们认为接受这“嗟来之食”,将陷身于不义,这是人们天生的羞恶之心。

  38、用者对于“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是如何回答的:

  万钟于我何加焉!

  39、文中指出昔日宁死不受嗟来之食的人,此时却不辨礼义而受之,你如何理解这种现象?

  这类人是在无尽的利欲的旨诱一丧失了本心。即受环境影响。

  40、文章第二段举实例的目的是:

  进一步论证“义”重于生命,并在篇末点题,指出不应为物欲所蔽。

  41、指出文中点题的句子:

  此之谓失其本心。

  42、孟子在文中虽讨论的是一般人的道德标准,但实质另有它论,你认为作者意在职责谁,体现什么思想?

  意在职责统治者,不应被物欲所蔽,而丧失羞恶之心。体现了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43、出自《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的成语有什么?

  舍生取义 嗟来之食

  4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 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 以“鱼”与“熊掌”比喻引出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③ 为什么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所欲有甚于生者。

  ④ 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的句子是: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⑤ 强调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⑥ 强调“一箪食,一豆羹”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关乎生死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⑦ 作者赞颂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贱的乞丐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说明“所恶有甚于死者”即义重于生的句子是: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⑧ 结尾“此之谓失其本心”照应开头哪句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5.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4

  《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 ②有教材为“辩”。 ③有教材为逗号。 ④有教材为叹号。 ⑤有教材为逗号。 ⑥有教材为逗号。 ⑦有教材为“乡”。 ⑧有教材为冒号。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 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呼尔而与之 翻译:

  【小题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答案

  【小题1】(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 (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

  【小题1】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小题1】(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5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孟子是______时期思想家,他是继孔子之后__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世人把孔子和他并称为“孔孟”。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故患有所不( )

  ②使人之所欲( )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 )

  ④为身死而不受( )

  3.从本文提炼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句话隐含作者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义成仁,舍生取义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中的精华,这种观点影响深远,一脉相承,请你举例说明并简要评价具有这种伟大精神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战国 儒

  2.①通“避”,躲避。

  ②如果,假使

  ③指优厚的俸禄

  ④通“向”,原先,从前。

  3.舍生取义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4.反面论证。人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恐惧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的事情来,最终,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5.如“闻一多”“谭嗣同”“文天祥”等,评价扣住人物行为来谈,切忌空泛。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6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文选自《初中语文第六册》)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

  (3)简答题(5分)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论证和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

  a.

  b.

  【参考答案】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③“乡”通“向”,从前④停止,放弃⑤天性,天良(6个词,共3分,每个0.5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4个句子,共4分,每句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3)简答题:①道理举例(两空共1分,每空0.5分)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共2分,举例典型1分,叙议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②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7

  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作者孟子市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蹴尔而与之( )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什么意思?它和本文中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

  4.孟子的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体现了孟子的雄辩、善辩。请选择一个角度,对选文加以分析。

  5.根据本文的内容,结合你的阅读感悟,补全下联。

  赴正义,杀身成仁见品德

  因苟利,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儒 亚圣

  2.(1)高官厚禄 (2)用脚踢

  3.羞恶之心,即舍生取义之心。义产生于一个人的羞恶廉耻之心,有羞恶廉耻之心的人便会按照义的原则去行事,即便生命受到侵害也会努力坚守道义。于是,为了义,便可以舍生,即使死去,也不做不义之事。

  4.示例:本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增强了气势,加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其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取义”,使道理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再次,运用对比手法,鱼和熊掌对比,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乡为”与“今为”对比,通过比较,把道理说得更加清楚,使人印象更加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示例:舍生取义失本性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8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 ?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23.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2分)

  通 意义

  2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断子之手足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醉翁之意不在酒 或以钱币乞之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诲汝知之乎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投诸渤海之尾

  25.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26.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 的观点,甲文则用 论证了 的观点。(3分)

  27.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3分)

  答案:

  23.“辟”同“避”,“躲避”的意思。(2分) 24.A(3分)

  25.(1)不只是贤明的人,才有这种思想。(2分)[来源:]

  (2)给你天下但要你死,你干这件事吗?(2分)

  26.万事莫贵于义(1分),舍鱼而取熊掌(1分),舍生而取义(1分)

  27.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1分)。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2分)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9

  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10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小题3】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4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1】(1)不是只有贤明的人才有这样的谚、部队士、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

  【小题1】万事莫贵于义。“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

  解析【小题1】B中二者都是“代词,这”。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贤、是心、莫”等重点词语要理解精准。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10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译文:

  【小题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2分)

  (1)是 故 所 欲 有 甚 于 生 者

  (2)山 河 破 碎 风 飘 絮

  【小题4】请用原文填空。(3分)

  《鱼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过零丁洋》的主旨句是:

  能体现两个主人公共同的价值取向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各1分)

  【小题2】(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各占1分)

  【小题4】(中心句子各1分,共同追求1分)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舍生而取义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11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行道之人弗受

  有好事者船载已入而不知人之乐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此之谓失其本心

  山峦为晴雪所洗其人遂无以对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12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节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谓人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____________这个比喻来阐述____________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___________,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4.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祸患,灾难。(2)这,这样。(3)对……说。(4)缘故,原因。

  2.(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3.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取义;天下不如生命珍贵;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4.“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意对即可)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13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

  ②故患( )有所不辟也

  ③蹴( )尔而与之

  ④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这,这样(2)祸患、灾难(3)用脚踢(4)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2、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放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3、赞扬舍生取义;批评苟且偷生。

  (意思对即可)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14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PJ,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官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出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 __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一箪食( ) (2)一豆羹( ) (3)蹴( ) (4)不屑( )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1)乡为身死而不受: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故患有所不辟也:

  4.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

  7.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古诗词中有关“舍生取义”的诗句并写明作者。(至少两句)

  9.写出有关“义”字的成语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孟子告子上》孟子战国儒《得到 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1) dān (2)gēng (3)cù (4)xiè

  3.(1)“乡”通 “向”,从前。 (2)“与”通“欤”,语气词,无义。“得” 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3)“辩”通“辨”,辨别。 (4)“辟”通“避”,躲避。

  4.B

  5.B C

  6.(1)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 选取正义了。

  (2)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7.(1)“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2)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

  9.义不容辞;义愤填膺;义无反顾;义正词严。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甲】【乙】两文均出自《 》一书。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①生死攸关 生

  ②不能自已 已

  ③延年益寿 益

  ④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译文:

  4.概括【甲】文第①段的主要内容。

  答:

  5.【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请你以选文为例加以具体赏析。

  答:

  参考答案:

  1.孟子

  2.①生存 ②停止,放弃 ③增加,增长 ④这个、这样、这种

  3.①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②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4.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或: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只要答出“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即可)

  5.①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②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③善用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举例略)(有例子,有分析,符合三点中的任何一点即可。)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15篇】相关文章:

《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11-04

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11-02

《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12-08

鱼我所欲也阅读题及答案11-28

《鱼我所欲也》阅读题及答案11-03

《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参考11-08

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及答案11-06

《鱼我所欲也(节选)》阅读及答案11-05

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参考11-04

鱼我所欲也阅读习题及答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