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假山记阅读答案

时间:2020-11-06 12:01:27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木假山记阅读答案

木假山记阅读答案1

  木假山记

木假山记阅读答案

  苏洵

  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注:孽:树木砍去后重长嫩芽。拱: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踞肆:气势雄壮的样子。庄栗:威严挺拔。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或孽而殇殇:未长成而天折

  B、幸而得不破折得:能够

  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数:数量

  D、余之爱之,非徒爱其似山徒:只,仅仅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漂沉汨没于湍沙之间其势弱于秦

  B、则为好事者取去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强之以为山不赂者以赂者丧

  D、且其孽而不殇与尔三天,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借“拔”“漂”“腐”等词写出栋梁之材的坎坷经历,并以此暗示人才的遭遇。

  B、第二段是对第一段的简单重复,字句虽有改变、更换或节略,表达效果完全一样。

  C、作者写木假山的形成过程,既有拟人的笔法,又有带着浓重感情的叙述兼联想。

  D、本文无论是由木写到木假山,还是专写自家三峰,作者最终还是抒发自己的心志。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而不为樵夫野人所薪,而后得至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5)文末第三段,作者对木假山“有所敬”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

  答案:

  (1)C

  (2)B

  (3)B

  (4)也没有被樵夫、乡野之民砍木为柴,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其中的理数似乎不是偶然的。

  (5)作者敬之,是因为从木假山的姿态联想到精神,品格。中锋“意气端重”,二峰“凛乎不可犯”“岌然决无阿附意”,写出山峰的做岸不屈、不卑不亢的精神,也体现了作者对高尚情操和独立品格的`追求。

  二

  [注]:①孽(niè):树木的嫩芽。②拱(gǒng):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③濆(fén):水边。④岌(jí)然:高耸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之生,或孽而殇殇:未成年而死

  B、而其激射啮食之余啮:咬

  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数:命运

  D、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薪:木柴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强之以为山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以及于斧斤之不能喻之于怀

  C、然予之爱之纵一苇之所如

  D、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木假山记”为题,借欣赏木假山,抒发感慨,阐述事理。

  B、树木遭受斧伐、风拔、水漂之后而成为木假山,是不幸中的大幸。

  C、作者对木假山的“爱”与“敬”,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而是心有所感。

  D、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议结合,使文章显得厚重,耐人寻味。

  答

  6、D.(薪:名词做动词,砍木柴)

  7、C(A.以:介词,把;介词,因为。B.于:介词,表被动,被(砍);介词,在。C、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词组做主语,取消句子独立性。D、而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

  8、C.(相关信息在第三段段首句,作者欣赏“木假山”的理解。原句“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关联词语,不只,不但。“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过于绝对)

木假山记阅读答案2

  木假山记

  苏洵

  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之生,或孽而殇 殇:未成年而死

  B、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 汩:涌出的泉水

  C、而有斧斤之患 斧斤:砍伐

  D、则非徒爱其似山 徒:只是

  8、下列前后两个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幸而为风之所拔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B、则为人之所材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故木受绳则直

  D、而又有所敬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段尽述了树木或夭折,或被砍伐的种种不幸遭遇,目的是为了说明最后能被好事者拿去,加工成假山的,是树木中的幸运者。

  B、作者在文中咏物抒怀、借题发挥,以不幸中有大幸的木假山为喻,抒发了自己郁郁不得志而又不愿与世浮沉,力图自立的精神境界。

  C、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正不阿的精神。

  D、作者在最后一段里说:我喜欢它们,是因为它们的形状与山相似,特别是它们的魁岸踞肆,意气端重使人佩服。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 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

  ② 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1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参考答案:

  7、B 8、D 9、D

  10、①那些有幸生长到能够担当起栋梁之任的,便被砍伐。(给分点分别是幸为则伐。幸译成幸运的,为译成动词担当,则伐译成被动句便被砍伐。)

  ②每当想起它们,我就怀疑其中有命运定数。(给分点分别是之其数。之译成它们,指三峰,其译成其中,数译成命运的定数。)

  11、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木假山记阅读答案3

  苏洵

  ①木之生,或孽①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②,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②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③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③,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选自姚鼐编《古文辞类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注]①孽:嫩芽,②濆(fén):水边高地。③踞肆:踞,同倨,指神态高傲舒展。

  22.第①段加点词最幸者不幸者分别指什么? (2分)

  23.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分)

  24. 第③段作者认为木假山可敬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分)

  A.第①段作者说经历风雨侵蚀后未曾腐朽,又能逃脱被樵夫砍伐厄运的树木十分少见。

  B.第②段末尾感叹其理似不偶然,表达了作者对造成树木种种不幸的天命的反抗。

  C.第③段由家中所藏的木假山生发感慨,作者以木假山的山峰暗示自强自立的人格。

  D.全文由树的生长写到木假山的特征,转合自如,最后以三个感叹号收束,引人深思。

  26.指出本文主要表现手法,概括全文主旨。 (3分)

  参考答案:

  22.(2分)最幸者:逃脱种种厄运,被人发现,做成木假山。(1分)

  不幸者:本来能做成木假山的良材,因为无人发现,被樵夫当作薪柴砍伐。(1分)

  23.(2分)角度一:运用排比,(1分)写出了木假山侥幸逃脱各种摧折的经历。(1分)

  角度二:多用整句,(1分)形成铿锵节奏,强调树木遭受的各种不幸。(1分)

  24.(2分)木假山中间山峰端正庄重,旁边的山峰凛然挺拔,(1分)表现出了傲岸不屈的精神,不卑不亢的姿态,因此作者觉得它可敬。(1分)

  25.(2分)B

  26.(3分)手法: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1分)主旨:以树的遭遇暗示人才的遭遇,表达了对人才被无端毁灭的痛惜之情;(1分)以木假山形象寄寓作者刚直不阿的人格理想。(1分)

【木假山记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木假山记阅读答案08-20

益王尝作假山文言文阅读答案11-16

桃花心木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桃花心木阅读感悟10-08

《秃秃记》阅读答案11-10

《学舍记》阅读答案10-03

塞里木湖果子沟阅读答案11-13

丰乐亭记阅读答案05-26

《大龙湫记》阅读答案04-21

右溪记阅读答案04-04

豁然堂记阅读答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