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看见村庄》语文阅读和答案

时间:2024-05-27 19:49:57 偲颖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谁先看见村庄》语文阅读和答案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谁先看见村庄》语文阅读和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谁先看见村庄》语文阅读和答案

  原文:

  她们回来了。她们不久将会看见自己的村庄。几分钟以前,长途汽车“嘎”的一声停下。她们从窗口扔下大包小包,匆匆挤出车门。汽车重新启动,拖一股白烟,拐过沟岔不见了。一会儿,她们要跨过干涸的沟川,沿着对面那条蜿蜒的小径爬上去,然后,就能看到她们的村庄了。她们从南方赶回来过年,带着一大堆颜色鲜艳的包裹行李。

  她们站在路边四下张望。才五点钟刚过,太阳就已经看不见了,只在西边的沟坡上残留一些余晖。沟川里静得很,雾气弥漫,既朦胧又透明,让人觉得恍若幻影神秘莫测。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这村庄、沟川、羊肠小道,曾经那么执拗地,记不清有多少次在她们遥远的异乡的梦里出现过。

  她们不急于爬沟。她们需要平息一下心情,定一定神。再说,她们后头还要进行一场比赛,看谁先爬上沟坡,第一个看见村庄。这是她们的约定。

  现在,她们走到了沟川的西边,抬头打量那条像被野风吹得弯弯曲曲的灰布带一样的路。就是它,那么亲切地通向坡顶,通向她们的村庄。

  “我不知道为啥一点儿也不激动,”她们中的一个说,“我想我们应该是激动的呀。你说这是为啥呀,二丫?”

  二丫说:“你鬼迷心窍!我的心扑通扑通乱跳哩。你想想,为了省路费,我们去年就没有回来,快两年了啊。我不知道我一走进家门会是啥情景,先叫爷还是先叫妈?”

  不叫二丫的姑娘没有应声。

  “我不想看见我妈的手裂的口子,”二丫说,“我妈每年冬天两只手都裂成了锯齿,整天痛得吸溜吸溜的。”

  不叫二丫的姑娘也张开自己的手指看。

  “我想哭。”二丫说。她佯装成哭的样子,“啊呜”了一声,但她马上又嘲笑自己说:“我这是干吗呀,神经兮兮的。”这时候她担心起另外一些问题来。

  “我们寄的钱,家里会不会没收到?”

  “不会。”不叫二丫的姑娘说,“我们回去后翻开本子一笔一笔查对。”

  “会不会有人认为我们不干净?”

  “你真能瞎操心。谁干净不干净在脸上会写着字?”

  “众人口里有毒哩,硬把白的说成黑的。”

  不叫二丫的姑娘有些不耐烦,她哼了一句歌词作为回答:“白天不懂夜的黑。”然后她说:“我要唱歌。”然后她扭动屁股,怪声怪调地唱起来:“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

  “我也唱。”二丫说,“唱完我们爬坡。”她看见太阳在东沟坡上只剩一点儿蜡烛光的颜色了。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她们唱歌。她们的歌声一高一低,在沟川里被凌厉的风撕扯得七零八落,实在不成什么调子。

  “呀,”二丫说,她突然住了声,“我们的脸!”

  不叫二丫的姑娘愣着。二丫顿了一下脚:“我是说我们嘴唇上的口红,还有描的眼影!”

  不叫二丫的姑娘说:“你多漂亮啊。”

  二丫说:“我给你说正经的呢。我这个样子怕我妈认不出来,说我是个妖怪。”不叫二丫的姑娘哑了声。她看着二丫。她们互相看着。她们以前没想到这会是个问题。她们每天都要化化妆的,包括在拥挤的火车上和颠簸的汽车上。

  “一定得擦掉。”二丫说。

  她们开始找纸巾。但翻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和小包,也没有找出一片软一点儿的纸。她们带的纸巾一路上大手大脚地用光了。她们甚至用纸巾擦火车的茶几和汽车的玻璃,还擦了几次鞋,惟独没想到最后会用它来清除嘴上的口红。她们低头四处探望,希望能看见一汪水。但是,没有。沟川是干的。她们盯住自己的衣服,可她们舍不得橘黄色和天蓝色的外套上留下不同颜色的斑迹。她们快要恨死自己了。

  “我说,我们吃了它。”她们用唾沫把嘴润湿,拿牙齿啃上唇,再啃下唇,让舌头转了一圈儿,又转了一圈儿。她们把唾沫吞下去,又“呸呸”吐出来,沾在手指上擦拭眼影。

  不叫二丫的姑娘说:“呀,我们的口红不高档,吃下去怕会中毒。”

  “不管它,”二丫说,“这个不重要,毒不死人。”

  她们擦呀,抹呀,脸上已麻麻的,只是不知道此时脸上的样子。她们互相看也看不清,因为太阳早已熄灭了。她们想着这么一弄她们的脸就很本色了呢。

  “呀,天都黑了,”她们说,我们快爬吧,看谁先看见村庄。”

  黑夜像汹涌的黑水淹没了她们。

  阅读和答案: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人物之间强烈的矛昏冲突,是一篇平淡无奇的作品。

  B.“谁先看见村庄”既是“她们”比赛的内容,也表现了“她们”对家乡的眷念,还暗示“回家”是她们一个永远的期待。

  C.“她们”用纸巾擦火车上的茶几和汽车玻璃,还擦了几次鞋,这一情节表明“她们”已经完全融入到了城市文明中。

  D.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手法来刻画“她们”,小说中以“她们”作为主人公的代称,暗示了平凡的“她们”具有普遍性,写的是小人物却有沉重感。

  E.这篇小说具有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人生况味,渗透着现实主义的苍凉之美。

  (2)请从手法、结构、意蕴等方面对文章末尾划线的句子“黑夜像汹涌的黑水淹没了她们”进行赏析。(6分)

  (3)作者安排“她们”擦掉口红和眼影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她们”是在南方谋生的农村姑娘,她们身上充满了城乡矛盾,结合全文探究“她们”矛盾的思想性格和普遍意义。(8分)

  (1)E(3分),B(2分),C(1分)。

  (C项“已经完全融入”不够准确;A项“平淡无奇”错,应是平淡中见波澜;D项没有“肖像”描写)

  (2)①运用比喻手法,将“黑夜”比喻为“汹涌的黑水”,形象地突出了黑夜力量巨大,将归家的“她们”完全淹没;(或者:运用双关,“黑夜”既实指天黑了,又象征一种看不见的巨大的力量,给人以无边的恐惧和未知的凶险之感)

  ②结构上,按时间顺序,水到渠成。从开

  头的“太阳就已经看不见了,只在西边的沟坡上残留一些余晖”到“太阳在东沟坡上只剩一点儿蜡烛光的颜色了”再到“太阳早已熄灭了”再到“黑夜”,首尾照应,结构自然;

  ③以景作结,意蕴丰厚。“她们”还未看见村庄,却已经被黑夜淹没,“她们”能归家吗?引人深思,含蓄地揭示了主题。(每点2分,共6分)

  (3)①使情节有波澜。在“常回家看看”的歌声中准备爬坡归家时情节陡生波澜,突然意识到化妆的“她们”回家会被认为是妖怪,擦妆的情节使“她们”归家的节奏再一次延迟放缓。

  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担心化妆会被家人责骂,可见其内心淳朴;以为擦掉化妆就很本色了,可见其天真。

  ③使主题更深刻。“她们”回村前要先擦掉留有城市生活印迹的脸,否则很难被乡村接受。城市不是“她们”的归属,而“她们”已不再本色,乡村也难回去,“回家”只是她们心里一个温暖的回忆,“回家”永远在路上,引人深思。

  (每点2分,共6分)

  (4)①“她们”既节俭又养成了城里人大手大脚的习惯。为了省路费两年没有回家,但又用纸巾擦火车茶几、汽车玻璃,甚至擦鞋。

  ②“她们”爱城市人的美丽而回到家乡为了免遭非议又要保持乡下人的本色。在城里她们涂口红、画眼影,每天都化妆,但回到村庄须回归本色。

  ③“她们”眷念故乡但又不得不在城市里打拼。故乡又不知多少次在她们遥远的异乡的梦里出现。但为了省路费,多给家里寄钱,不得不留在城里打工。

  ④“她们”游走在城乡的夹缝间,处在想做城里人而不得,想归家而亦难的尴尬境地。在这种城乡文化的碰撞中,“她们”矛盾的思想性格与生存现状让人心酸,具有普遍意义,引发社会思考。

  赏析:

  回家,原本是一个引人憧憬的词;但是,对于两个在命运的洪流中身不由己的女孩来说,在她们必须放弃自尊才能获取生存的年代里,即使是回家也会有阴影挥之不去。作者在这篇小小说中,通过对两个回到家乡的女孩的描写,从她们人生的几分钟里,折射出她们深藏的辛酸,更反映了社会中无数在夹缝中寻求生存的人们的内心世界。

  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贯穿全文的亮点,也是文章感人之处的体现。很容易发现作者在为小说人物起名字时十分奇特,并没有给两个姑娘都起名,而只称呼她们为“二亚”和“不叫二亚”。这里,作者像一个路过的旁观者,用最客观的语言再现两个陌生女孩的一言一行,让读者更加感到真实的触动。而且,这样的起名方法让人感到两个姑娘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两面,而她们的对话就好像一个人矛盾的心理。然而无论是二亚的激动,还是“不是二亚”的迷惑,到最后都一起演变为对归乡的恐惶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助。这也使作品更加具有典型意义。

  从人物初次登场,作者就将她们和“行李”作了对比描写。她们“匆匆挤出车门”,而“五颜六色的行李”也被扔出窗户。这里,作者以物喻人,把外表鲜艳的行李和浓妆艳抹的她们作出了照应。她们把自己包裹在华丽而廉价的外表下,内心却脆弱胆怯;而从她们的对话中,读者也可以推断,省吃俭用的她们可能并不会带什么值钱的行李。即使是看上去很漂亮,她们也如同包裹一样,无法被人尊重和善待。

  下车后,作者引入了她们的约定:比赛谁先爬过沟看到村庄。作为这篇小小说的线索,这个微不足道的约定却是她们思念家乡的缩影。将这样的事情作为认真的约定,她们在远方打拼的时候,家乡一定曾是她们支撑下去的唯一动力和精神寄托。而另一方面,作者也从中突显了两个女孩内心的纯真和活泼朴实,拉近了人物与读者的距离。这种纯真和她们的处境、职业形成反差,让人更感到她们生存的艰辛。

  从对她们的语言描写中,作者不露声色地反映出她们饱满的人物形象。当二亚觉得冷时,立刻想到自己的母亲,“我不想看见我妈的手裂的口子。”这种近乎抱怨的挂念令读者感受到她们对家人真挚的爱。但这种爱却更加隐晦和成熟,她们为了省路费两年没有回家,却不忘给家里寄钱;她们不肯表露自己真实的情感,“她马上又嘲笑自己说,我这是干嘛呀,神经兮兮的。”这种矛盾和内心的冲突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二亚是在安慰自己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害怕见到魂牵梦绕的亲人后,会被他们的不承认所伤害,因为她们在陌生的城市生存的时候,也许已经体会过太多这样的失望。

  在对环境的描写中,作者也处处体现着深意。首先,在文章选取的一段时间中正好是太阳下落的时候。开始“只在西边的沟坡上留下一些余晖”,后来“在东沟坡上只剩一点儿蜡烛光的颜色了”。在她们努力把自己“伪装”起来时“太阳早已熄灭了”,最后“黑夜像汹涌的黑水淹没了她们”。这种时间的变化并不是偶然的,两个女孩回家时,害怕村里人会对她们的职业说三道四,所以特意挑选了天黑的时候才往家走。小说中很多地方可以看出她们在拖延时间。从“她们并不急于爬沟”到两个人“张开自己的手指看”,再到二亚说“我也唱,唱完我们爬坡”,到最后她们不约而同地说:“呀,天都黑了,我们快爬吧。”可以想象,两个想家想疯了的人,面对近在咫尺的家乡,又是在冬天的寒风中,为什么一定要聊天聊到天黑呢?因为她们害怕让村里人说三道四,也害怕别人指指点点的目光。在她们的期待背后,是更多的辛酸和恐惧。作者用细节描写将她们的心理在字里行间体现,令作品寓意更为深刻。而对于阴沉的黑夜的描写,也是对女孩子现状的揭示和未来的预言。结尾并没有交待她们回村后的状况,但是“黑夜”这一意象却说明了她们令人堪忧的未来。这与她们的青春和仍然怀有的憧憬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小说的现实主义色彩,表现了生存的残酷和艰难。

  在小说的情节中,高潮部分女孩子们想要擦掉化妆,却找不到一张纸巾,这里戏剧性的转折看似是偶然的,却也表现了她们既定的命运:即使此时有纸巾,她们也注定不被别人所接受,女孩们“恨死了自己”想要找到一切东西来清除她们“不同”的痕迹,最后甚至不顾有毒吃了口红。作者通过人物心理的矛盾和细节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两个女孩内心深处难以对人倾诉的痛苦,和渴望获得家里人认同的急切心理,对于她们,这种尊严看起来比命还重要,比廉价口红的毒性更让她们中毒,但却遥不可及。

【《谁先看见村庄》语文阅读和答案】相关文章:

《村庄》阅读答案11-10

《村庄》阅读答案11-10

村庄规划|《村庄》阅读答案09-21

瓶子村庄阅读答案08-14

《瓶子村庄》阅读答案06-16

《木质的村庄》阅读答案03-22

《村庄》阅读答案(15篇)11-13

乌鸦掠过村庄阅读答案09-24

《村庄》阅读答案15篇11-13

《村庄》阅读答案(15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