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弟子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1
十月我们班开展了亲子共读《弟子规》的活动,在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这一个月中,使我对《弟子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其中有许多是对儿童行为的规范,比如尊重长辈,坐立有序,生活方面讲究卫生,待人礼貌,讲诚信,珍惜时间等等,这些都是对儿童起到很好的教育意义。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这几点:当我们学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孩子有些惭愧的说:“妈妈这点我做的不好,你经常叫我的时候,我都没有及时答应,有时你叫了我三四遍我才回应你,这点我今后一定改正。
当学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时,孩子有些小自豪的说:“这个我都有做到,有好吃的我都让爸爸妈妈先尝,坐公共汽车时,看到爷爷奶奶我都赶紧把座位让给他们。”
和孩子共读的过程中也会有许多有趣的时刻,比如有学到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时,她感慨到原来古代人也不喜欢挑食的孩子呀!妈妈我告诉你个秘密靳老师也不喜欢挑食的孩子,虽然我以前也挑食,但是我已经在慢慢改正了,在学校不管爱吃不爱吃的我都吃。我要努力做个不挑食的孩子!
学习弟子规也给了她教育爸爸的机会,其中有讲到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他说:“爸爸这点做的不好,他就有喝醉酒的时候,确实爸爸喝醉的.样子还挺丑的。我要好好给爸爸讲讲道理,让他少喝酒更不能喝醉,要不他就是最丑的爸爸!”
通过学习《弟子规》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希望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做人因该尊师重道,孝顺父母,诚信友善,培养孩子的思想美德要践行在实际生活当中的意识。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2
暑假里我把蔡礼旭老师讲的《弟子规》从头到尾看了两遍,深感相见恨晚,为什么我们小时候没有学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么宝贵的精神遗产?我对现在的教育模式,价值体系产生了很大怀疑。
《弟子规》讲述的是看似很浅显的如何待人接物和修身养性的生活习惯,可这些貌似浅显的语句做起来很不容易。如果从小时候就学习《弟子规》,会对孩子一生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使小时候不懂具体的'意思,会在以后生活中慢慢领悟到《弟子规》的正确性。《弟子规》是帮助孩子大好人生根基的很好的基石。
我感悟最深的有这几句话:“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言”,“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现在网络也好,电视也好,为了一己私利,充斥着许多色情暴力,奇奇怪怪的新闻与广告,变相的宣传了“恶行”,他们要为社会大众负责啊!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武力是智者不忍,不屑于使用的,因为他往往是没有效果的工具。
后面两句是教人不要恶语伤人,不要多嘴多舌,俗话说祸从口出,要人小心处世。
还有许多句子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并践行,《弟子规》真是简单话明大道理,体现的是中国老祖宗的智慧。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3
从事教师工作几年,常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不断探索,但始终苦于无门,不得要领,直至学习了《弟子规》,才觉得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典可依。现就我粗浅的认识言谈于下。
《弟子规》由清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将《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三字一组、两组一韵、四组一句编篡成文。后经晚清秀才贾存仁修订更名为《弟子规》。与《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一起成为启蒙教育的基础教材,是教育学生敦伦尽份、防邪存正的最佳读物。
全文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五部分,对“弟子”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言简意骇的语言做了详细全面的阐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现在中小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孝是道德的根本所在。所以,《弟子规》说:“首孝悌”。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之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之以悌,所以敬天之为人兄者也。教之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故子曰:“夫孝,始于事亲,终于立身。”
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如果能做到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以“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那么“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不难做到。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后才是“授业”和“解惑”。什么是“道”?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所谓“道”就是天、地、人的自然法则,是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的行为准则。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每个人开始都是本性善良的,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习惯相去甚远,如不及时教导,善良的本性可能会发生偏离。
学生的成长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方面影响。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弟子规》,不仅可以使学生不断的提高境界,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对各种坏习惯的识别能力和免疫能力。所以为了我们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构建我们的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弟子规》的学习势在必行。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4
在这个寒假中,我读完了《弟子规》,这本书对我很受益。因为这本书告诉我们怎样去做一个孝顺的子女,同时还告诉我们怎样学习。从这本书我了解到,做一个孝顺的儿女,需要顺应父母,父母说错了,不应该对他们大喊大闹,应与他们心平气和的与他们讲道理。如果长辈非常喜欢你,做到孝顺,不难,但如果某位长辈不喜欢你,而你还对他一如既往的孝顺,那才是真正的贤人呀!
曾听过一个故事。一位妇人总是和她的婆婆搞不好关系。她便去问医生,怎样才能与婆婆搞好关系。医生告诉她一种需要她自己熬制的药,还告诉她,100天内会不治身亡。妇人很高兴,每天去做,过了几天,婆婆的.态度突然对她好了起来。由过了几天。婆婆的态度越来越好。这位妇人又不愿意毒死这慈祥的婆婆。可已经吃了很长时间。妇人马上去找了医生,医生笑了笑,说她不会死掉,而会继续好好活着。原来,那药,其实是一种点心,婆婆看她每天这么勤勤恳恳的为她做,婆婆觉得应该改变对儿媳的态度。于是她们的关系就此越来越好。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长辈不喜欢你,你却仍非常孝顺,这是最难得的,也许会改变长辈对你的态度。这是我明白的最重要的一点。
另外,还有一点对我印象深刻,就是父母批评你,不管你有没有这个错误都要认真的听着,不能反驳,有这个错误,就改正,如果没有这个错误,那就警示自己,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就是我读《弟子规》中得到的最重要的两个道理。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5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好奇的心去拜读的这本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时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时,我检讨了自己,发现我们不一样了,玩电脑、打游戏……很忙,父母喊好几声我根本就不听,边打游戏还边说:“你烦不烦,叫一声好了,还连续叫五声,真讨厌!”大人过来拍我肩膀,我很恼火地说:“你好烦人哦,你看你看,我这一关没过去,又被别人打死了,就是你。”
父母有时安排我到超市买东西,比如买酱油,我就明显的有抵触情绪,会很不耐烦地说:要买你自己买。”大人说:“如果没电脑,咋办?”我就顶嘴:“时代不同了,你们out了。”但如果听说要到超市去,我就像飞奔的野马一样,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撒欢儿而去。在路上就盘算着买这买那。到了超市两眼放绿光,我推着购物车穿梭在人群间,心里还盘算着哪种东西较好吃。父母为我大包小包的买,还问我够不够,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从来没为爸爸妈妈买过东西。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的听明白。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的接受。
三年级上学期学校要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我因为嫌麻烦就没打针。晚上,爸爸问我打疫苗没?我说打了。爸爸在我两个胳膊上找了好久,没看到针眼就问我:“你到底打针了没有?”我仍在撒谎,于是爸爸就狠狠地把我揍了一顿。挨打时我还在想:不就是没打针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后,爸爸耐心给我举实例、讲道理。现在,想起这件事来,我还挺后悔的。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是所有人生命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事情。这个父母句4次重复父母,说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体肤、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力量,他(她)们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那么,我应该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呢?
孝顺孝顺,首先要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
“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凭什么,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
孝是没有条件的。
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冬天寒冷的时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凉快。早上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东汉年间的黄香,早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黄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席子弄暖和。然后,再让父亲去睡。夏天,黄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凉快一些。这样父亲就能安然入睡了。
卧冰求鲤”同样讲的'是孝是没有条件的这个道理的。西晋时期的王祥,母亲早亡,他一直和父亲及继母生活在一起。而继母总喜欢在父亲面前挑弄是非欺负王祥。所以,王祥从小也就失去了父爱。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祥仍然拼命满足继母的要求。有一次,继母病了想吃鲤鱼。可大冬天的,河里的水都结冰了,怎么办?于是王祥脱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这种孝心感动了。回想自己平时跟妈妈说话时,经常用命令的口气说:“妈,你快去给我倒杯水”、“妈,你给我点零花钱”……学了《弟子规》之后,我发现我用“您”来称呼父母了。学着用商量的、请求的语气和父母说话了。
每天早上起床后,父母总要问我昨晚是否睡好了,然后再送我去上学。而现在,我要学会问父母早上好、晚安。
学习《弟子规》之后我学会了对父母的感念之恩,知道了如何做人,如何用《弟子规》这个家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尊敬父母、尊敬长辈、做一个尊师爱幼、懂礼貌、讲规矩的好孩子、好学生。
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简单的背诵和学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反思的、自我检讨的过程,这样才能做一个品德优良、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好学生!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6
《弟子规》原名叫《训蒙文》,是依据儒家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这本书文字浅显,却教给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我读了我们矿女工委推荐的这本书,深深地感到了矿女工委的良苦用心,是为了让我们女职工从理念上、思想上引导我们,通过读这本书,增强自己在为人处世,教育子女和孝敬父母等诸多方面的修养,做一个举止文雅、言谈得体、会培养孩子的新时代的女职工。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国学精粹教育,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受到了极为深刻的教育:
一。出门在外,别忘了给父母报声平安。
《弟子规》中说:"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我最欣赏这里面的"出必告",就是说,子女出门之前要告知父母去哪里,回来之后,要当面禀告,免得父母担心,挂念。
我一开始上班的时候,从来没离开家的我来到矿上上班,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家。那时候还没有电话和手机。过了三个月后,我父母竟然从几百里路远的老家赶到矿上来看我。我很是不安地对父母说:"我在这儿上班挺好的,这么远的路,你们干么非要来啊?"母亲双眼含泪地说:"孩子啊,你说的倒是轻松,你知道你来矿上上班的这三个月,我和你爸爸是多挂念你吗?我和你爸爸都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怕你不适应,怕你工作不顺利,怕你被别人欺负了,怕你不会照顾自己。""妈,我都多大了?你还担心这些?"我说。"你再大也是我的孩子呀!你怎么不能理解父母的心啊?"母亲不满地说。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父母对我的'担心。于是我说:"爸,妈,我保证一个月给你们写两封信,这行了吧?"后来,父母接到我的信都很高兴,回信说我越来越懂事了。他们也不再那么担心我了。再后来,电话和手机普及了,我就给他们打电话或是发短信,给他们报我平安。
二、在父母生病的时候一定要陪在他们身边。
《弟子规》中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意思是说,父母生病的时候,子女应该及时请医生,喝药时子女要先尝。一旦病情加重,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几年前,我母亲因患腰椎垫盘托出住院,是父亲和弟弟把母亲送到济南省立医院去治疗。我因为工作忙,只是在中间去看了一趟,留下点钱就匆匆回来上班了。以至于同室的病友说我母亲:"怎么不见你大女儿来照顾你?她不是亲生的吗?"听了母亲转述了这句话,我无地自容,难过极了,感到自己没有尽到做女儿的责任,母亲是那么疼爱我,在她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不在她的身边。
三、要善于听取批评和反面意见。
俗话说,金无足尺,人无完人。一个人难免会犯错误,犯了错误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反面意见,才能改正自己,不然就不会进步。"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意思是说,如果听到别人的批评就生气,听到别人的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正的好朋友反而疏远你。我们都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做人应该学会宽容,对朋友大度,对自己要求严格,也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大家都知道l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听取批评和反对意见,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四、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弟子规》说: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讲的就是学习环境及其周围的人对孩子产生的巨大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多结交品德高尚的朋友,通过和他们学习交流,我们可以取其长处补己之短,这样,我们的品德也会高尚,孩子也会跟着我们受到良好的影响而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孟母三迁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了,我们为人父母的就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文环境,促其成才。而不要整天只知道打牌,打麻将,赌博,这对孩子的影响是极为不好的。
读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是我读了《弟子规》之后的一些感想和体会,还很粗浅,今后,我还要深入学习这本书,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不断进步,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7
读了《弟子规》以后,我明白了什么是尊老爱幼,什么是孝敬父母,什么是勤俭节约,什么是宽宏大量……这一切都是读《弟子规》给我带来的收获。
当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起了自己: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慢吞吞地答应了一声,许久才去,真是不应该啊!
当读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假如父母不接受我们的劝谏,固执不听,要以虔敬的心、善巧的.言语,恳求父母改过。对比自己,我真感到惭愧,爸爸妈妈批评我时,我总是板着脸跟爸爸妈妈大吵大闹。
当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一下就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小事跟弟弟闹别扭。爸爸妈妈让我和弟弟好好相处,姐姐就应该让着弟弟,而我却认为爸妈偏心,常常让他们为我操心。现在想起来真是惭愧极了。《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很多,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也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使我变得更有礼貌。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8
各位朋友,虽然我们生活在今日的太平盛世,物质文化等生活不断丰富,乐多数的为人父母却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甚感疲惫。往往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在学习上不求进取,在吃穿上相互攀比,一味追求新的时尚,迷恋与娱乐场所,交些无意之友,在社会上招惹是非。令父母大动肝火,搞得家庭不安等。我认为多数源于父母整日忙于工作和家庭生活,而忽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所致。因此我要将自己读书感悟和见解全盘托出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通过读《弟子规》使我深刻领悟其内涵和重要,此书全面系统地阐述做人、处事、交友、尊老、爱幼等道德行为规范。对当今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是百益而无害。它能胜于法制强行,它能在人的心灵上起到道德言行的约束,它能唤起人们的“仁爱”“慈悲”之心,从而能树起人生的正确坐标,远离是非避邪之路。俗话讲:山有根,水有源,人的品行好坏确实与家庭教育有关。比如:孔融四岁能让梨、黄香九岁为父暖被窝等。都是圣贤教育的结晶,然而,现代的一些为人父母实在是忽视这方面的圣贤教育,肆意宠爱,娇惯孩子。出门坐客惟恐孩子吃的少,儿子吃这个吧!要那个吧!逛商场先让孩子挑玩具,逢人先谈自己孩子怎么调皮怎么乖。有的甚至在孩子生日时大摆宴席,收合理。致使孩子有一种高傲唯我独尊的感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奢侈腐化的种子。
在处事交往中总是爱上便宜父母,朝思暮想提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能好好学,可以竭尽全力不惜一切地达到孩子的所求欲望。而忽视了正确的圣贤教育遗弃了道德行为地约束,导致有的孩子走出大学校门后还为报答父母多年来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而走上违法之路,真是可悲可叹!为此,我建议做人父母的要重视和培养道孩子的品德素质,从《弟子规》学起。让他们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育,令其明辨是非,善恶,尊老爱幼。自己要以身作则,处处为孩子作好表率,引导和启发孩子们的`“孝心”、“爱心”和“感恩心”开拓孩子们的道德智慧,为他们传授圣贤教育的典范。总而言之我认为《弟子规》是圣贤教育的指南,它不但适用于家庭教育,并且还适用于各阶层不同年龄人的学习和效仿。是正规人生纠正错误的良方。从都应以《弟子规》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希望所有的为人父母依照《弟子规》教育好下一代,让古圣先贤的智慧在孩子们心中萌芽生根,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使所有的父母都能体会到圣贤教育带给社会与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9
我读过《弟子规》这本书,里面的内容不仅精彩,还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使我明白,什么是孝敬父母;什么是勤俭节约,什么是宽宏大量……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时候,我想到以前妈妈叫我帮她晾衣服。我说了声“啊”,等一等,又认真地看电视,妈妈说了好多遍,我才懒洋洋的站起来,现在想起来,我那时候是我不应该呀!
我又看到了一句“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想到以前我经常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跟妹妹吵嘴,想到这我的脸一下子就变红了,和妈妈经常说“当姐姐的就应该让着妹妹”,那时候我硬说爸爸和妈妈偏爱妹妹。现在想起来是多么不应该啊!
还有一句“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我就想起以前有的人说我的`短处,我就觉得他是针对我,我心里就感到生气,然后也针对他,现在想起来真是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啊!
总之,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它处我学会了怎样和别人相处。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10
《弟子规》,就是把圣人教育贯彻到生活中,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来。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十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在孝方面,就应按《弟子规》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献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深切体会后,才发现自己做的不够;另一方面,自己作为父母,在引导孩子熟读的同时,应该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其次,《弟子规》里,我读到了诚信。为人处世,除了孝道,就是诚信了。诚信为本,诚信也是国人所追求和倡导的`一个基本素质。任何时候,任何朝代,一个人立于世,只要开口说话,首先就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是不可能永远行得通的。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花言巧语。
另外,从《弟子规》里,我还读到了仁爱,提示自己对身边的人要有颗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坏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的、愚笨的、尊贵的、贫贱的,不同国界、不同种族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这就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也毫无虚假。
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远太远了,今天能重温传统文化感到非常幸运,很感恩《弟子规》作者李毓秀,要感恩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想《弟子规》中写的,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11
常言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其实这些章句我们整天都听见,因为每天放学后,广播都会播放《弟子规》的,而忙于吃饭,洗澡的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心思去体会其含义,更别说领略个中做人的道理了。
一天,我到学校图书馆,那本红彤彤的弟子规直奔我的视线,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只要看上一本书,不把它领会透彻,我不会释手。我坐下认真地浏览,掩卷沉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它是教我们如何做人的。
“首孝悌”,它是教导我们要听从长辈教诲,孝敬长辈的。而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大多数属于叛逆型的,随波逐流,脾气暴躁,做事情缺乏耐性,常自认为做事情很正确。此刻,我知自己道错了。
“次谨信”——通行社会的绿卡,这个我们每个同学基本做到了,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它是促进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一个人谨言慎行了,就会懂得尊重别人,与人为善。这样的`人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一个道德修养高尚的。这些我们都深有体会。
其中最令我有感触的是“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几句。自从上了初中后,我们班同学的眼里只有中考,个个都成了学习的“奴隶”,忽略我们身边的同学和生活,成了“两脚书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同学之间的交流。而我们因为是同学,碍于情面,不敢给予任何批评,尽管那时无原则地纵容。后来,班主任很机智地唤醒我们无知的心灵,并言传身教,让我们深刻领略到“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精髓。
从那以后,我们同学、朋友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学习也有了飞跃的进步,这总算不费老师的一片苦心了!先学会如何做人,再谈如何学习。
《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12
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书籍是人累进步的阶梯”。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最近一段时间,我就在读一本《弟子规》的书,里面说的一些话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我觉得我有很多方面做的.不够好,比如说不尊敬长辈方面、言行举止方面,与同学之间相处有小摩擦等等。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后,里面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父母对我们的教导要恭敬地听明白;父母对我们地批评,我们应当顺从的接受。想想我以前对爸爸妈妈做过的事和说过的话,真是让我感到惭愧啊。
就拿一件小事情来说,妈妈平时在家总是对我说出门在外见到熟悉的人要主动向人打招呼,别人问话要有礼貌地回答,可是到了外面我总是做不到,把妈妈的话当成耳边风。做作业的时候我总是粗心大意,磨磨蹭蹭的,妈妈责备我几句,我还不耐烦地跟她顶嘴,有时还会把妈妈给气个半死。读了《弟子规》后我才知道了怎样做才算得上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弟子规》这本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时时刻刻的约束自己,在学校里做老师的好学生,在家里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13
第一次读《弟子规》时,觉得它很伟大,很深奥。慢慢地,随着时间推移,我又感悟出一些道理。今天,我又翻开了那本铺满灰尘的《弟子规》,细细品读,慢慢回味。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是古人告诫我们,不论平时什么情况,父母呼喊我们,得马上回应,不得拖沓。父母有事情让我们做,应马上去做,不能偷懒或推辞。
看完这句话,我立刻想到另外一句俗语:百善孝为先。是呀,我们孝尽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况只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呢?所以,我们应该把孝时刻记牢,做到。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是古人教育我们,不管是用餐,还是就座、行走时,先让长辈走在前面享用,再轮到晚辈来享用。
读过这句话,我想,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是由长辈创造的,长辈是过了千辛万苦才让我们有这么好的生活,难道,我们连座位都不给那些给我们美好世界的长辈们坐吗?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句古人告诉我们,在饮食方面,不要挑三拣四,能吃饱就行。而且不能吃得太多,要适量。
念了这句话,我的'脑中立刻浮现出爸爸跟我说他小时候的食物:玉米稀、白面馒头……爸爸小时候吃了一次玉米稀都算“山珍海味”,肉更不用说,一年难得吃一次。而现在,人们的伙食要求高了,忘记了原来的艰苦,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真该改改!
终于,我把《弟子规》读完了。轻轻合上书本,仰望着窗外的点点繁星,在心里默默立志:“我要把《弟子规》中的每一点都做好!让《弟子规》伴我健康成长!”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14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弟子规》的实质是孝在先,友爱兄弟姐妹,对己谨信,对人仁爱,有能力在学习知识。至于其中的实际做法,我们能做的,去做,不适应现在社会的方式,我们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规》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让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而是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不按照这个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难行。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传统道德观。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02-24
读弟子规的心得体会02-20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10-19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02-23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11-10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10-10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优秀02-02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3篇)02-27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800字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