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时间:2021-08-16 15:12:0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通用7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通用7篇)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1

  5月26、27日,我有幸走进了名师课堂,聆听了来自北京市及江苏省的四位特级教师的四节数学课。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四节示范课,聆听了四个学术报告,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牛献礼老师“植树问题”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语言幽默。他与同学进行交流时,就像烙家常,非常亲切自然,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课堂上欢笑声此起彼伏,学生的学习氛围格外高涨。第二:学习新知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牛老师结合生活实际,把数学问题用手的形式来解决,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加强了直观性、可操作性。第三:重视思维的培养和方法的渗透。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手”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这就将“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链接起来,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升华。整合知识,让学生能触类旁通。无论是“植树问题”,还是“路灯问题”、“排队问题”、“爬楼问题”,抑或“锯木问题”、“敲钟问题”等等,都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即可以被归结为同一个数学模式,可以统称为“分隔问题”。因此,牛老师在最后的教学中,还超出了“植树”这一特定情境,设法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所有这些具体问题事实上都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帮助学生建构普遍的数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郎建胜老师的《图形中的规律》,通过听这节课,使我懂得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小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动手摆一摆、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整节课让学生在探索中构建数学知识。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尝试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听刘松老师讲小学四年级《用字母表示数》一节课中,他告诉我们讲数学,教学细节是老师教学观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诠释,更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体现,“教学细节”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是构成教学行为的外显的最小单位,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精彩的教学细节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教学细节”的精彩设计和运用,是老师提升教育智慧的“直通道”。关注“教学细节”是老师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的过程。关注细节的教学,必定是智慧的教学、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关注细节的教师,必定是智慧型的教师、必定是成功的教师。刘松老师告诉我们,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执掌,应该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刘德武老师的课无论从哪个方面我们都找不到刻意雕饰的痕迹,但大师的风范却随处可寻。他的课看是很随意,但随意中却彰显出一种超完美的教学艺术。他的每个教学细节都值得我们细细推敲,推敲后有豁然开朗的彻悟:原来课还可以上得如此轻松惬意呀!

  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专家的理念、思想必将为我以后的教学之路指引明确的方向。在将来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让“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目标教学法,能够运用自如。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像钱刘松那样,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空间。

  4、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真正做到“先学后教”的目标教学法。

  5、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老师的学科功底要扎实,自身素养要高,深入研读教材。

  6、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要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我们而言,教书育人这条路还很长。在将来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些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全部的光和热。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2

  9月24日,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在我校进行。在短短的1天时间里,观摩了2节示范课,聆听了1个学术报告,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刘燕燕老师的古诗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巧设情境,带学生入诗境;妙读促思,带学生入情境,听课者无不如痴如醉,沉浸在如诗如画中。陈爱玲老师的班级管理经验实在、实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方法。

  印象最深的是丁望老师的四年级数学课,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有一个能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头脑。《合理安排时间》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丁老师首先出示几个脑筋急转弯,唤起学生的旧知,初悟优化思想;接着,丁老师又创设为客人沏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并汇报不同的方案,通过探索对比,感悟优化思想;这样学生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总结优化思想的方法:一排先后顺序、二想同时进行;最后丁老师设计了由易到难的,有梯度的有序练习,运用优化思想,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整个数学课堂轻松、自然、朴实又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听丁老师的课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实则是把抽象的数学学习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数学思想的渗透。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

  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在这短短的1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她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她们真正做到了脑中有理念,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手段。

  总之,今天的学习让我受益颇丰,以后我会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挖掘学生潜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努力上好自己的每一节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3

  2011年3月,我有幸前往山水甲天下的名城—————桂林市,参加了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会,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两节示范课,四节微型课教学,聆听两个学术报告。通过听了专家的讲授,使我一个来自农村面对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滞后的小学教师受益匪浅,深刻地领略到各个名师课堂教学的独特风格以及蕴含的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教学方法,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饱含许多数学趣味,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推理、验证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从而能够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巧设情境桥梁,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北京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一堂《搭配问题》,课堂上没有光鲜亮丽的图片和动画,没有生动有趣的游戏互动,有的却是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细致的引导。正如吴老师所倡导的教学过程本身是一种试误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数学试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搭配,从不全到全,从乱到不乱的搭配思路和方法,然后用演戏的方法,刷—刷—刷,生动地显现出搭配的规律。在课堂上,不时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数学知识,提倡解决问

  题的多样化,通俗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呈现给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及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的灵动的思考。这种创新而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听名师上课,做专题报告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让我近距离的接触了名师。聆听专家的示范课,如何关注学生,把握数学教学理念,如何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进取,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事业。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4

  20XX年10月19日到20日与其他三位数学老师一起到厦门六中参加第十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也从教学观摩会中得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对此我做出如下讨论及交流。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有一种无形的拉近距离感,能让孩子们从乏味的教学中,主动学习起来。每一位名师包括施银燕老师、张齐华老师、刘延革老师、强震球老师还有刘伟男老师在与孩子们上课前都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懂得了什么。原来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的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

  从施银燕老师的四年级《认识负数》一课中,我们可以知道,她从生活中的知识着手,从设计了“电塔里的负数”、“室内温度计的的测量”,以及“信用卡的—10”、还有“小明身高—2”不仅贴近了生活还让学生懂得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负数。这些实际情景中的问题不仅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参与中明确感悟到正、负数的应用价值。我一直在想如何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温度计上所表示的度数这一环节,又要怎么使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温度计上读写出所表示的摄氏度,并说出各摄氏度所表示的意义,比较温度的大小等,顺利完成了对概念的初步建构,这也就是教师在上课中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表情、关注学生的思维及时的加以放大,努力使问题公开化、明确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我还非常佩服施银燕老师的最后的那个时钟设计,到此还使我无法忘怀,原本以为那个计时器只是一个计时器原来暗藏玄机的总结了一堂课提前下课就是“—1”分钟,加深学生对负数的了解,并且总结了一节课。

  张齐华老师五年级中《用字母表示数》从在课堂上,完全了解他如何将自己融入教学,整个课堂浑然一体,既清新又自然,看不出一丝一毫加工的痕迹。他听起来既亲切又有鼓动性,这样轻松的语言,细致的点拨,大气的阐述,快乐的笑声使学生的兴趣被“挑逗”得一波高过一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以一个储蓄罐为引子,让学生在感受愉悦的过程中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就这个课题而言,难就难在应该如何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可以表示那些数?怎样用字母表示数?张老师用他独特的构思,把算术与代数的关系演绎地非常透彻,巧妙的将他的年龄与儿子年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更让人回味的是将神秘人与他的年龄关系的设计,又增添了种种无限的遐想,让孩子自己懂得在“变化中找出不变”,他不愧为“数学王子”。

  刘延革老师的《周长认识》其实就是我想去学习的其中之一,因为我教的就是三年级,不仅能从刘老师的观摩课上得到教学的启发,还可以学以致用一下。刘老师创设了小明锻炼的计划:绕运动场跑一周,采用“慢镜头”的手法分别出现没有绕边线跑、没有跑完一圈和正好沿边线跑一圈的三种情形,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图形的一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在学生对周长有了直观的认识后,刘老师给出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通过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清晰建立周长的概念,突出了“从任意一点出发,绕边线一周,回到起点”三个要素,并且重点解决了曲边图形一周的长如何测量,渗透了“化曲为直”思想,学生的体会不断的加深,至此,对“周长”这一概念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其中刘老师为深化对周长内涵的理解,还画出一个角,问:它有周长吗?学生的发现是有趣的、深刻的:因为它断开了、有缺口、不能饶一周,所以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刘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反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习惯,有意安排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用曲线分割成两个图形后,比较分割后两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这种探究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趋于深刻。

  强震球老师的《圆的认识》是苏教版的教材,它们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孩子们“用力甩起来,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教具,充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而准确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学生这个意义上明白了圆的本质与圆规画圆之间的相互联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来当同学有对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来比赛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会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外一条绳子则是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课,让学生轻松地、本质地认识圆。

  三、我的课堂还缺少什么

  这几位名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中发现我的课堂里还缺少一些实质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孩子们课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及驾驭课堂能力的培养。或许多上几节不同班级的课,能对我教学上的应变能力以及能快速读懂孩子们心里的想法得到一定的帮助吧。因为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的教学,才能够真正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5

  11月19日,我有幸参加在新区实验小学举行的小学数学“名师进校园”教学观摩会。观摩了2节示范课,聆听了丹阳华南实验学校王文忠校长的学术报告,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姚桥小学王老师《认识钟表》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钱老师首先出示给学生几个形状不一的钟表图形,让学生看图说出不同的时间,初步感观钟表,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观察图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语言表达出钟表的结构,同时强化数学问题意识,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现实需要和解决问题的激情。接着,王老师又让学生根据三个钟面相同的地方让孩子去发现到底整时间该怎么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最后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用四个游戏去结束这堂课。她不是纯粹地让学生玩,而是在玩中思,在玩中学,不断掌握着新知。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听丹阳华南实验学校的杭老师的这堂《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本节数学课看似简单,实则是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代数思想的渗透。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真正体现了课堂“静、实、高”的效果。尤其是“实”这点体现的特别充分,不光是“实在”,而且是“朴实、真实”,没有光鲜亮丽的图片动画,没有生动有趣的游戏互动,有的却是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细致的讲解,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缩短与名师的差距。

  我感到在这短短的1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6

  我校于4月29日开展了以“关注未来,共建和谐”的听评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听了其他两位位老师的课,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高春霞和高广辉老师的数学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在两节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语言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看到任欣和初艳丽两位语文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这两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高广辉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他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讲解,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高广辉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这几位老师都联系实际生活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她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听课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我要在学习诉基础上更加努力的云钻研教学,做到能与学生联成一片,使自己的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7

  20xx年10月22日与我其他三位老师一起到xx小学参加第六届“北派名师”暨小学全国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也从观摩课中学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的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无形的拉近距离,能让孩子从乏味的数学中,主动学习起来。贲老师和强老师在与孩子们上课前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们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懂得了什么,不仅烘托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

  强老师的《圆的认识》,他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学生们“用力甩起来,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的教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的圆,而是准确的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来当同学们对圆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来比赛画圆,看谁画的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一条绳子则是用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课,让学生轻松地、本质的认识圆。

  三、我的课堂缺少什么

  这两位老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课中发现我的课堂还缺少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学生们课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即驾驭课堂能力的培养。以后我要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上好数学课,才能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通用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通用7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听课总结01-19

数学听课记录评课意见11-19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听课稿范文07-10

大学“名师论坛”心得体会范文01-28

小学数学《阅览室》听课笔记范文08-21

语文听课记录(通用5篇)07-29

《小数的意义》听课心得体会01-21

小学语文组听课心得体会01-24

听课心得体会(合集15篇)01-23

河中石兽听课心得体会11-04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通用7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通用7篇)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1

  5月26、27日,我有幸走进了名师课堂,聆听了来自北京市及江苏省的四位特级教师的四节数学课。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四节示范课,聆听了四个学术报告,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牛献礼老师“植树问题”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语言幽默。他与同学进行交流时,就像烙家常,非常亲切自然,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课堂上欢笑声此起彼伏,学生的学习氛围格外高涨。第二:学习新知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牛老师结合生活实际,把数学问题用手的形式来解决,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加强了直观性、可操作性。第三:重视思维的培养和方法的渗透。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手”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这就将“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链接起来,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升华。整合知识,让学生能触类旁通。无论是“植树问题”,还是“路灯问题”、“排队问题”、“爬楼问题”,抑或“锯木问题”、“敲钟问题”等等,都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即可以被归结为同一个数学模式,可以统称为“分隔问题”。因此,牛老师在最后的教学中,还超出了“植树”这一特定情境,设法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所有这些具体问题事实上都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帮助学生建构普遍的数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郎建胜老师的《图形中的规律》,通过听这节课,使我懂得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小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动手摆一摆、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整节课让学生在探索中构建数学知识。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尝试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听刘松老师讲小学四年级《用字母表示数》一节课中,他告诉我们讲数学,教学细节是老师教学观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诠释,更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体现,“教学细节”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是构成教学行为的外显的最小单位,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精彩的教学细节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教学细节”的精彩设计和运用,是老师提升教育智慧的“直通道”。关注“教学细节”是老师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的过程。关注细节的教学,必定是智慧的教学、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关注细节的教师,必定是智慧型的教师、必定是成功的教师。刘松老师告诉我们,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执掌,应该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刘德武老师的课无论从哪个方面我们都找不到刻意雕饰的痕迹,但大师的风范却随处可寻。他的课看是很随意,但随意中却彰显出一种超完美的教学艺术。他的每个教学细节都值得我们细细推敲,推敲后有豁然开朗的彻悟:原来课还可以上得如此轻松惬意呀!

  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专家的理念、思想必将为我以后的教学之路指引明确的方向。在将来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让“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目标教学法,能够运用自如。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像钱刘松那样,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空间。

  4、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真正做到“先学后教”的目标教学法。

  5、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老师的学科功底要扎实,自身素养要高,深入研读教材。

  6、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要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我们而言,教书育人这条路还很长。在将来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些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全部的光和热。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2

  9月24日,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在我校进行。在短短的1天时间里,观摩了2节示范课,聆听了1个学术报告,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刘燕燕老师的古诗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巧设情境,带学生入诗境;妙读促思,带学生入情境,听课者无不如痴如醉,沉浸在如诗如画中。陈爱玲老师的班级管理经验实在、实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方法。

  印象最深的是丁望老师的四年级数学课,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有一个能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头脑。《合理安排时间》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丁老师首先出示几个脑筋急转弯,唤起学生的旧知,初悟优化思想;接着,丁老师又创设为客人沏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并汇报不同的方案,通过探索对比,感悟优化思想;这样学生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总结优化思想的方法:一排先后顺序、二想同时进行;最后丁老师设计了由易到难的,有梯度的有序练习,运用优化思想,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整个数学课堂轻松、自然、朴实又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听丁老师的课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实则是把抽象的数学学习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数学思想的渗透。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

  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在这短短的1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她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她们真正做到了脑中有理念,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手段。

  总之,今天的学习让我受益颇丰,以后我会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挖掘学生潜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努力上好自己的每一节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3

  2011年3月,我有幸前往山水甲天下的名城—————桂林市,参加了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会,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两节示范课,四节微型课教学,聆听两个学术报告。通过听了专家的讲授,使我一个来自农村面对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滞后的小学教师受益匪浅,深刻地领略到各个名师课堂教学的独特风格以及蕴含的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教学方法,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饱含许多数学趣味,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推理、验证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从而能够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巧设情境桥梁,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北京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一堂《搭配问题》,课堂上没有光鲜亮丽的图片和动画,没有生动有趣的游戏互动,有的却是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细致的引导。正如吴老师所倡导的教学过程本身是一种试误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数学试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搭配,从不全到全,从乱到不乱的搭配思路和方法,然后用演戏的方法,刷—刷—刷,生动地显现出搭配的规律。在课堂上,不时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数学知识,提倡解决问

  题的多样化,通俗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呈现给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及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的灵动的思考。这种创新而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听名师上课,做专题报告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让我近距离的接触了名师。聆听专家的示范课,如何关注学生,把握数学教学理念,如何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进取,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事业。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4

  20XX年10月19日到20日与其他三位数学老师一起到厦门六中参加第十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也从教学观摩会中得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对此我做出如下讨论及交流。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有一种无形的拉近距离感,能让孩子们从乏味的教学中,主动学习起来。每一位名师包括施银燕老师、张齐华老师、刘延革老师、强震球老师还有刘伟男老师在与孩子们上课前都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懂得了什么。原来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的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

  从施银燕老师的四年级《认识负数》一课中,我们可以知道,她从生活中的知识着手,从设计了“电塔里的负数”、“室内温度计的的测量”,以及“信用卡的—10”、还有“小明身高—2”不仅贴近了生活还让学生懂得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负数。这些实际情景中的问题不仅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参与中明确感悟到正、负数的应用价值。我一直在想如何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温度计上所表示的度数这一环节,又要怎么使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温度计上读写出所表示的摄氏度,并说出各摄氏度所表示的意义,比较温度的大小等,顺利完成了对概念的初步建构,这也就是教师在上课中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表情、关注学生的思维及时的加以放大,努力使问题公开化、明确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我还非常佩服施银燕老师的最后的那个时钟设计,到此还使我无法忘怀,原本以为那个计时器只是一个计时器原来暗藏玄机的总结了一堂课提前下课就是“—1”分钟,加深学生对负数的了解,并且总结了一节课。

  张齐华老师五年级中《用字母表示数》从在课堂上,完全了解他如何将自己融入教学,整个课堂浑然一体,既清新又自然,看不出一丝一毫加工的痕迹。他听起来既亲切又有鼓动性,这样轻松的语言,细致的点拨,大气的阐述,快乐的笑声使学生的兴趣被“挑逗”得一波高过一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以一个储蓄罐为引子,让学生在感受愉悦的过程中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就这个课题而言,难就难在应该如何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可以表示那些数?怎样用字母表示数?张老师用他独特的构思,把算术与代数的关系演绎地非常透彻,巧妙的将他的年龄与儿子年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更让人回味的是将神秘人与他的年龄关系的设计,又增添了种种无限的遐想,让孩子自己懂得在“变化中找出不变”,他不愧为“数学王子”。

  刘延革老师的《周长认识》其实就是我想去学习的其中之一,因为我教的就是三年级,不仅能从刘老师的观摩课上得到教学的启发,还可以学以致用一下。刘老师创设了小明锻炼的计划:绕运动场跑一周,采用“慢镜头”的手法分别出现没有绕边线跑、没有跑完一圈和正好沿边线跑一圈的三种情形,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图形的一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在学生对周长有了直观的认识后,刘老师给出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通过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清晰建立周长的概念,突出了“从任意一点出发,绕边线一周,回到起点”三个要素,并且重点解决了曲边图形一周的长如何测量,渗透了“化曲为直”思想,学生的体会不断的加深,至此,对“周长”这一概念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其中刘老师为深化对周长内涵的理解,还画出一个角,问:它有周长吗?学生的发现是有趣的、深刻的:因为它断开了、有缺口、不能饶一周,所以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刘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反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习惯,有意安排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用曲线分割成两个图形后,比较分割后两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这种探究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趋于深刻。

  强震球老师的《圆的认识》是苏教版的教材,它们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孩子们“用力甩起来,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教具,充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而准确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学生这个意义上明白了圆的本质与圆规画圆之间的相互联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来当同学有对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来比赛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会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外一条绳子则是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课,让学生轻松地、本质地认识圆。

  三、我的课堂还缺少什么

  这几位名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中发现我的课堂里还缺少一些实质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孩子们课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及驾驭课堂能力的培养。或许多上几节不同班级的课,能对我教学上的应变能力以及能快速读懂孩子们心里的想法得到一定的帮助吧。因为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的教学,才能够真正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5

  11月19日,我有幸参加在新区实验小学举行的小学数学“名师进校园”教学观摩会。观摩了2节示范课,聆听了丹阳华南实验学校王文忠校长的学术报告,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姚桥小学王老师《认识钟表》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钱老师首先出示给学生几个形状不一的钟表图形,让学生看图说出不同的时间,初步感观钟表,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观察图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语言表达出钟表的结构,同时强化数学问题意识,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现实需要和解决问题的激情。接着,王老师又让学生根据三个钟面相同的地方让孩子去发现到底整时间该怎么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最后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用四个游戏去结束这堂课。她不是纯粹地让学生玩,而是在玩中思,在玩中学,不断掌握着新知。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听丹阳华南实验学校的杭老师的这堂《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本节数学课看似简单,实则是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代数思想的渗透。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真正体现了课堂“静、实、高”的效果。尤其是“实”这点体现的特别充分,不光是“实在”,而且是“朴实、真实”,没有光鲜亮丽的图片动画,没有生动有趣的游戏互动,有的却是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细致的讲解,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缩短与名师的差距。

  我感到在这短短的1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6

  我校于4月29日开展了以“关注未来,共建和谐”的听评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听了其他两位位老师的课,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高春霞和高广辉老师的数学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在两节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语言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看到任欣和初艳丽两位语文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这两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高广辉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他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讲解,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高广辉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这几位老师都联系实际生活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她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听课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我要在学习诉基础上更加努力的云钻研教学,做到能与学生联成一片,使自己的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7

  20xx年10月22日与我其他三位老师一起到xx小学参加第六届“北派名师”暨小学全国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也从观摩课中学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的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无形的拉近距离,能让孩子从乏味的数学中,主动学习起来。贲老师和强老师在与孩子们上课前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们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懂得了什么,不仅烘托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

  强老师的《圆的认识》,他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学生们“用力甩起来,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的教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的圆,而是准确的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来当同学们对圆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来比赛画圆,看谁画的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一条绳子则是用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课,让学生轻松地、本质的认识圆。

  三、我的课堂缺少什么

  这两位老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课中发现我的课堂还缺少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学生们课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即驾驭课堂能力的培养。以后我要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上好数学课,才能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