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深度学习听课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深度学习听课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深度学习听课心得体会 篇1
最近,听了胡敬芹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一课,让我感触颇深,胡老师的课值得我去好好学习。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在本节课中,胡老师向学生提供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穿衣服搭配问题、早餐搭配问题、路线选择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胡老师采用提问题———引导参与,探究方法———优化思维,实践应用———解决问题,层次清晰,步步深入,使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胡老师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情景串,以小红想打扮得漂亮些出去游玩的活动为线索,巧妙地设计了帮小红搭配衣服、吃早餐、选择路线等几个情景,以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融入整节课的教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胡老师将认识服饰搭配、配餐、路线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等活动中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操作、方法多样,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从而充分领悟到:搭配要遵循有序、合理,而且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观念等。
三、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等是学生身边经常接触到的,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总之,作为数学老师,处理好“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构建师生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将继续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为之不断探索。
深度学习听课心得体会 篇2
10月22日,我有幸在__市第一小学观摩了3节语文优质课,可谓感触良多。三位老师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高超的专业素质,深厚的教学功底,令我佩服。他们在课堂的引导、调动学生学习气氛以及个人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对教材的处理及课堂驾驭能力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王文炎老师的课堂,整堂课始终保持着自信的笑容,对学生循循善诱,语言严谨而不失关切,鼓励无处不在。学生积极参与,充分的表达,课堂气氛宽松、民主、和谐。可见这是多年教学历练出的经验。这一点是我们需要多学习的地方。
方小松老师的习作指导课,更是凸显了深厚的`教学功底。这堂课,方老师首先教学生学会观察画面,再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漫画的理解,弄清习作主题。课件出示生活中与画面相关的种种现象,让孩子们展开联想,并总结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类似现象,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时间,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写作素材,然后总结写法。让孩子们轻松作文,写下真实的感受,变枯燥乏味的作文为兴趣主动地写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创新能力。
听完这几节课,我深深感受到身为教学一线语文老师的我们,应注重锤炼语文功底,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不负众望的好老师。同时要学会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总之,通过这几节观摩课,使我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要加强学习,要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指导自己的实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教好每一名学生。
深度学习听课心得体会 篇3
最近有幸听了胡老师《我的风采》一课,通过这次听课,我从中学习到、体会到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真可谓是受益匪浅。
胡老师的课导入新颖,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导入时运用了视频,使学生在新奇与兴奋中学习了新课,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任务中学习”是这堂课设计的核心。从一开始的“比较自己作品与教师作品的异同”探索如何利用剪贴画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丰富,到“观察教师作品的播放,小结教师作品的特点”激起学生为自己的作品设置动画的强烈欲望,以及后来的“调整动画的次序”这些环节,始终将操作方法简化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始终坚持让学生在兴趣中自己找任务的理念,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的实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求知和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在进行“动画设计”这个环节,当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时,当学生发现自己的作品也能动起来时,那此起彼伏地响起在教室里的欢呼声,那满脸惊讶、欣喜、兴奋、激动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
胡老师的课件制作十分精美,给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教师语言幽默风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整堂课结构紧凑,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了知识。
通过本次听课,使我真正感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诸多不足。胡老师经常上网搜集资料,为每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不荒废每一分每一秒,将学生放在了第一位。今后我将以优秀教师们为榜样,用心备好每一节课,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深度学习听课心得体会 篇4
通过许家湖教研室组织的公开课活动,听了黄老师和英老师的课,让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黄老师的这节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古诗方法,自主解读文本,突出以“读”促“悟”。在教学设置上先让学生逐步理解字、词、句,再整体把握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感情朗读。如:让学生抓住“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词语,让学生思考每一个词后面的画面是什么?最后把静态的画面更具体化,让李白对友人说话,活跃课堂,开阔想象。黄老师由齐读到范读再到配乐读,采用不同方法、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不同效果的读,这充分体现了“以读促悟,读中悟情”的新理念。老师在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能抓住机会,给学生中肯的鼓励和表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师生告别这一环节,更好的深化了教学内容。恰到好处。整堂课,教师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态具有亲和力,课堂语言流畅,过渡自然,充分展现了教师深厚的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英老师讲的《父亲和鸟》这节课,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低年级教学还是以识字为主,识字环节,英老师设计扎实到位,而且形式多样,先是带拼音检查学生读音情况,然后去掉拼音,同桌互读,指名读,接着让小燕子指名读,并注重交流认字识字方法,还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学过程动态化,注重了学生学生语言训练和习惯培养。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文本,目标达成。重难点解决,生字扎实。教师挖掘教材较好。讲的细致,学生参入积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教师课件制作精,操作熟练,对课文分析理解的很透彻。经过教学活动,把一个知鸟、爱鸟、护鸟父亲的形象体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让孩子们明白做人要有爱心。
总之,这两节观摩课讲的很成功,非常值得我借鉴学习。
深度学习听课心得体会 篇5
柴速航老师的讲座刚上来就让我们眼前一亮,题目很有创意。
讲座的形式又多了另外一层内涵,是种共同参与、思考、探讨的讲座,也让人明白阅读理解的讲授方法不是固定的,二是要根据对象是谁、目的是什么、想得到什么效果来灵活变换使用的。
柴老师“阅读理解”四个字的讲解给我印象很深,尤其是“理”字的关键作用我很是欣赏。一个“理”字背后需要学习者丰富的社会背景知识、宽泛的阅读数量以及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人文习惯。只有达到量的积累、拥有丰厚的知识经验储备,才能升成质的飞跃,真正达到“理”的'灵活运用和操练。
关于阅读的层次、种类、形式、文体以及涉及到的微机能,柴老师也都分别详细的做了解释,使我们学员老师对阅读理解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打下了很扎实的理论基础。
柴老师总结时使我明白,不光是单项选择和非选择题,而是高考整体的各种题型都能体现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就题讲题还应从知识传授上升到方法的指导,甚至思想上的升华。
讲授过程中,我很欣赏柴老师有关快速阅读的技巧培养,其中柴老师重点介绍的成组视读和重视信号词汇,我记忆这些笔记的时候在想,如果一个老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却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当然这些准备不是仅仅为一节课而作的课前准备,更重要的是生活阅历、理论知识的沉淀),简直是痴人说梦。
总之,这几天的学习让我充分认识到作为教师不能停滞不前去教好学生,自己要是可严格要求自己,抓住每一次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厚积薄发是要兼积累知识、学识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改进的!
深度学习听课心得体会 篇6
4月28日,,我有幸聆听了几堂精彩的课堂教学,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上午,我们听了区六小路晓静老师的分段统计,授田英才学园的由宝英老师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一小的孙淑美老师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宗丽荣的数学广角,下午我们又听了董秋华老师的求平均数,孙明霞的厘米的认识。这几节课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老师们的课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使我在听课活动中可以说是如沐春风。
这几节课表现了以下优点:
一、文化底蕴。我非常惊叹于这些年轻的老师课堂上能有如此严谨的思维,精练的谈吐,如果没有知识的积淀与认真的钻研则难以做到很好的.把握课本,又很好的把握学生的。
二、亲和力。坐在她们的课堂上,却发现她们的亲和力不仅是在脸上,更是在师生的心里,听这样的课想走神都很难。
三、三个转向。教师们做到了“三个转向”。即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资助学习为主;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以互助学习为主;从关注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和师生互动。
四、知识生成。课堂教学中做到体现自主、引导合作、推动探究、关注过程,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探究体验和感悟发现,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们注重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及其中的重要性
总之,这几节课无一例外地体现着新课改的要求趋势,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而对比自己课堂,还需要不断的更新。所以听了参赛教师的课后我有一种紧迫感,一种危机感,那么我就必须要树立一种观念:就是去学习,去长期的不断学习。要想当一名好老师,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深度学习听课心得体会 篇7
非常感谢与荣幸,阳三中心校为我们代课老师组织了一场培训活动,我观摩了6位优秀教师的精品课程,这6位老师各有各的风格,不同的设计思路却展现了同样的精彩,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熟练的教学技巧。同时他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理解和掌握教材
首先,上好一节课要正确理解教材和把握教材,只有把教材上的内容都掌握了,才能灵活变通教学方式,才能用最少的时间给学生以最大的收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刘美玲老师的《在柏林》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是非常到位的,结合了当时作者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更让让我不禁佩服的是他们班学生的语文功底,成语都是顺手捏来,真是才华洋溢呀。同时在梳理课文情节时,老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与探究,并使学生能正确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学生全体参与,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肖瑶老师讲授的《太阳》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本身的内容是非常枯燥的。然而,肖瑶老师先通过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后结合《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展开并导入课题《太阳》,使每个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学会思考。其次,在教授课堂的过程中,通过美的探究,由学生思考课文的关键字,简单表述关键字的作用,并强调了说明文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最后,肖瑶老师又设计了“王者决战”的环节,再次对本文内容进行了巩固和进一步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刘美玲老师《在柏林》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刘老师先是创设情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学生联想到战争后带来血流成河、生灵涂炭等等后果。然后大胆放手。整节课都由学生自主探究并举手发言。老师只是在一旁进行引导和总结。在课堂上,每位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能正确找到课文的关键字进行剖析,并表述此关键字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刘老师生动的语言感染力,这节课让我看到了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通过本次学习,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每位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和钻研,对教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知识背后的思考都让我深深感慨。我会把优秀教师当作前进的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不断地探索创新,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深度学习听课心得体会 篇8
今天,市教委再次组织了全体教师进行双减之下的网络培训与学习,由李松林教授主讲。李教授在《双减背景下,通达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培训讲座中深入剖析了“双减”背景下,通达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的重要性,真让人受益匪浅。
首先,李教授分析了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情感的体验,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刺激;缺乏深切的体验、深入的思考、深透的理解和深远的影响;缺乏内涵与品质总之学生缺乏深度学习。
其次,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普遍存在着的问题必然会产生的结果:学生课堂丧失活力与意义,教师严重制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使学生有知识而缺乏力量;有知识而缺乏美德。
再次,李教授提出改进方向:让学生的学习动机更有深度(本源),让学生的学习动机更有深度地学习知识(过程),让学生学到更有深度的知识(结果),唤醒学生的深度学习。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一个老话题,“双减”不简单是一个减轻负担的事,而是要在减轻过重的.课外补习的负担和作业负担的基础上,面向新的发展阶段,整体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实际上是要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减下去的是作业,增上来的是教育质量和效率。
“深度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被动接受、灌输式的“浅层学习”,它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思考、讨论、交流、互动等活动,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作为老师,我深刻认识到深度学习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经之路,那么深度教学则是当前课堂改正的深度学习的保证。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要注重“深度教学”,教学之道,道在心灵,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身体参与到身心俱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深刻、深度学习,充分相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全面、深入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从而深刻地理解、掌握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使我认识到:只有充分的全面的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这时他的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大脑处于积极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富有趣味的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将思维引入深处,使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少教多学”,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学习,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少讲”,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和足够多的学习机会;同时,教师学会退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思维的冲动。学生学习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就会变得事半功倍,学习就有了动力,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这样的学习活动才是学生真正参与了的。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深刻理性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反思、质疑,形成正确的判断,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在课堂真正学有所得,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科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学科活动经验和方法,提供学生深度学习的机会;结合所学知识,大胆联想,积极创新,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知识,学会思考,发展思维。
深度学习听课心得体会 篇9
12月19日上午,公明路小学的多功能报告厅里暖意融融,在这里我观摩了三位名师的示范课,使我受益匪浅。三位老师不同的教学授课风格和特点、不同的设计思路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他们对教材透彻的理解、清晰的教学思路和灵活的教法方法,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教学技巧。同时他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与大家分享,让我顿时茅塞顿开。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李小慧老师带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直线、射线、角》,这节课老师的语言生动活泼,利用蜘蛛织网的这个例子,完美的讲解了直线、射线和角之间的关系。
刘晓宏老师讲的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字母表示数》,刘老师的课堂严谨、周密,让孩子自己观察、思考、总结字母可以表示一个任意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符合条件的某一个数,明白了字母可以简明地将数量关系表示出来。充分诠释了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
王晓玉老师,她带来的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整数》,王老师的言语淡淡沁人心脾,课堂环环相扣,整个课堂都弥漫着轻松的氛围。
在课堂上,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过难的题目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简单的题目没有意义。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新旧知识相互联系,更好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在这3节课,我看到了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教师要学会思考
李老师说:“深度学习对于各个老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要,老师的课堂不能拘于形式、流于表面、老师要备好课,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深层次思考,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状态。”
艾彦丽老师指出,核心素养是一个人为适应现在生活和未来挑战所具备的
知识、能力和态度。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要思考为什么要学数学?什么时候用数学?一个有追求,爱钻研,会思考的老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有数学的思考。这节课最让我醍醐灌顶。
三、教学要与时俱进
王峰涛老师指出,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即不是在书斋中进行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
通过本次培训,更加坚定了我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一定努力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多元化的教学知识结构和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听课心得体会 篇10
祁连路小学王秀珍
由于本次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们都上了几节“空中教研活动”课。我在网上观摩了5位优秀老师的分享,从分享中获得了不少的教学经验。翟主任和郭燕老师给大家分享的是“深度学习”让我们从不同层面认识什么是深度学习?为什么要深度学习?其她3位老师各有各的风格,不同的设计思路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他们对教材的理解、清晰的思路和灵活的教法,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技巧。同时他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理解和掌握教材
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正确理解教材和把握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能灵活变通教学方式,才能用最少的时间给学生以最大的收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听了这几位优秀教师的分享,使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难点,选准切入点和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上好一节课。
二、教师要学会思考数学知识,往往就是一种规定,思考规定背后的道理,那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一个有追求,爱钻研,会思考的老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有数学的思考。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并且把这种思考的习惯教给学生。
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堂上,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又不用没意义,这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看到了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通过本次学习,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每位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和钻研,对数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数学知识背后的思考都是让我深深感慨的。我会把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继续好好研究教材,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们呈现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让孩子们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的学习成长。
深度学习听课心得体会 篇11
23号上午,一年一度的全员教师培训又如约而至了。马云鹏教授给我们进行了《深度学习的理解与教学设计》的专题报告,报告中主要提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什么是深度学习2.怎样进行深度学习3.关于深度学习的思考与反思。我就以上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是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本质及思想方法。深度学习是一种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发展为目的的学习,它不仅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知识整合和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还强调学生高阶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深度学习不仅关注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鉴于以上认识,本研究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就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智慧之旅。旅程的终点不是让学生获得一堆零散、呆板、无用的'知识,而是让他们能够充分、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一)单元学习主题
“单元学习主题”回答学生要学什么才能获得深度学习能力的问题,是围绕学科核心内容组织起来的、对现实生活有意义的、促进学生持续探究的单元学习活动主题。因为信息海量造成学生认知负荷,需要加以系统组织,有组织、模式化的知识利于学生记忆、理解和迁移,与真实世界和学生有关联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学习。其主要特征为:
1、学科核心。
2、联系生活。
3、持续探究。
(二)深度学习目标 “深度学习目标”明确表达了单元主题学习完成之后,期望学生获得的学习结果,包括能反映学科本质及思想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和灵活应用的知识、技能、测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学科课程标准,指向学生思维习惯养成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升。其特征为:
1、指向学生,以“学生将会理解---”的形式。
2、指向学科本质。
3、指向“高级”思维能力。
(三)深度学习活动
“深度学习活动”回答“如何学”才能达成深度学习目标的问题,是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探究型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解释、举例、分析、总结、表达、解决不同情境中问题等在已有基础上建构性的活动,创造对新知的理解。其特征为:
1、与深度学习目标向契合。
2、让学生参与挑战性任务。
3、考虑学生多种学习倾向。
4、有指导的探究。
5、表现思考的结果。
6、系统设计。它是一个导入活动---指导性探究活动----综合展示活动的过程。开头起始阶段的深度学习活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领整个单元的教学;中间深入探究阶段的深度学习活动,主要为达成学习目标,聚焦关键问题解决,发展学生的思维。最后展示交流阶段的深度学习活动,注重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使得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四)持续性评价
“持续性评价”回答“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问题,是指依据深度学习目标,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活动持续地提供清晰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过程,包括建立标准并提供反馈。其特征为:
1、依据目标。
2、关注过程、重在反思改进。
3、共同制定和执行。
4、评价深度。
5、公开评价标准。
6、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评价方案可以是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检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在形式上可以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等。
因此,深度学习要求教师一定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在学习学习中的价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及时给予反馈,进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他们的学习策略。此外,深度学习还要求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元认知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因为发展了的元认知能力和改善了的思维品质才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积极探究的动机,才会将学生的学习引入更高层次。
深度学习听课心得体会 篇12
张莹
今年9月底,我们有幸听到了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著名的崔成林教授关于深度学习的讲座,讲座相当精彩,引人入胜,使我们受益匪浅!
崔教授从什么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在课堂中实施“深度学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提出:深层学习与高质量的学习结果有密切的关系。只有提高质量的课堂才有生命力,只有学生喜欢的课堂才有生命力,学生最喜欢的教学策略,是让主动权在学生们中间不断传递,并含有大量的辩论和讨论机会。只有瞄准核心素养才有生命力,“核心素养”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而“深度学习”是实现目标的路径。具有高层次思维能力学生课堂表现:1.对提出的问题,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有所见解。2.解答问题时,学生能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3.在讨论时能向同伴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其次是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是:批判理解、内容整合、问题解决、迁移运用、知识建构。深度学习所强调的整合,还包括新旧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它提倡将新学内容与已知概念、原理联系起来,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引起对新知识信息的理解、长期保持及迁移应用。知识建构是指个体在某特定社会环境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成某种观念、理论或假设等智慧产品。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审视真伪、理性推论的思维方式。不仅包含“独立思考”,还包含“真理多元”。
最后是深度学习的实施途径。先要凝炼优质问题。最好的.学习发生在教师停止讲授的时候,这取决于:1、好的问题或活动。2、合适的策略。3、清晰的时间安排。有预设、可操作、分步骤。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但传统课堂存在着知识碎片的问题,如经常会听到教师的提问“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某某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等等。这种片断和分散式的学习只适合对基础知识的考核,不利于知识的深入推进。还要嵌入评价设计。思维碰撞”课堂是以思维差异为资源,多维对话为载体,交互反馈为保障,旨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人格”的公民课堂。所谓有效学习就是要把学生头脑中正确的、不正确的,或者不全面的、不深刻的都暴露出来,经过“碰撞”,再进入学生的脑中。
深度学习听课心得体会 篇13
今天,有幸聆听了xx新城道小学王xx老师和xx市第九小学肖xx,还有xx市、xx市和xx市五市老师带来的带来的各具特色的单元整体说课和课时教学说课,及五市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使我受益匪浅。现将我的收获总结如下:
1、说课时要对教材的核心目标准确把握。运算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运算能力,发展运算能力的关键是理解算理,理解算理要靠数的意义、运算意义做支撑。而《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核心目标是理解除法的意义。而学生理解除法意义的过程也是非常漫长的。理解除法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需要情境、直观的支撑。并且在上课时不要急于进入竖式的学习,要拉长学生的理解过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在操作活动中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分的结果,甚至让学生创造竖式。
2.说课时要深透的分析教材,把握数学的本质。不仅要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横向对比分析,还要对同一版本的教材进行纵向分析,采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动作操作、直观模型等方式寻找支撑学生理解的方式。除此之外,对于有余数的除法,要淡化熟练、灵活的要求,强化借助直观、情境理解。要注意沟通直观情境与抽象算式之间的联系。总之,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设计定调应该是:让学生学能理解的'数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数学。
3、要想准确地制定学习目标,还要进行课前和课后的学情调研。以便准确地把握学情。
4、对教材和学情进行分析后,一定要有我的思考:依据学生实际和核心目标确定教学设计思路,整体规划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适合儿童的数学活动。
在活动的最后,xx市教研员贾xx老师进行总结:深度学习绝不是学习的内容多、有深度,上课效率高,也不是学生经过大量练习,能熟练掌握。其实深度学习就是孩子主动学习,要关注孩子的理解,在学习活动当中学生要有深度的思维地参与,问题要有挑战性,解决起来有些困难,要唤起孩子以往的经验,借助直观的操作、画图才能开展探究,然后在交流中有不同的想法,真的有思维的碰撞。其实深度学习就是要促成迁移学习,发展孩子的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我的所学运用到教学中,设计孩子喜欢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主动地学习,有深度的学习!
深度学习听课心得体会 篇14
有个困扰许多学生的问题,就是老师上课讲的时候感觉完全听懂了,但自己却无法解决课后的问题。同样有个困扰老师的问题,感觉该交代该讲的都讲了,但是学生还是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是不具备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停留在浅层次的学习过程当中,重复操作、死记硬背、虚假学习、游离学习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把握知识的内涵,自然而然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学校给我们组的老师配发了由南京市第一中学尤小平校长主编的《学历案与深度学习》一书,可谓雪中送碳,非常及时。
一、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必要性。
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坚持以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倡导理论联系实际,设计真实问题情境;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科学把握数学题型的开放性与数学思维的开放性;全面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高考数学命题发挥数学应用广泛、联系实际的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学科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社会现实与经济、科技进步与发展,增强国家认同,增强理想信念与爱国情怀。试题考查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引导中学数学在数学概念与数学方法的教学中,重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克服“机械刷题”现象。数学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有机渗透数学建模、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对选拔与育人具有积极意义。试题考查了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重点考查了考生综合应用概率、数列、方程、函数等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基于这样的改革和考查要求,浅层次的学习明显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之上,能够批判性的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他们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将已有的知识联系到新的情景之中,达到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对知识理解的要求,学习内容的统整性,知识的自主构建能力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深度学习刻不容缓。只有进行深度学习,才能达到高考的要求,才能真正意义上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学历案对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促进作用。
为了改变学生的浅层次学习,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而更好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科思想,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历案是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有力帮手。
学历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编制的教学方案。学历案不等同于导学案。没有学习,则无需教学。学历案的编制,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依据,而不能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学历案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设计,学生需要学会什么,何以学会什么,怎么样就算学会的立场出发。学历案应该是教案、导学案的直接与提升。通过学历案贯穿于教学,本质是由以前“老师教什么”,到“老师怎么教”,走向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这也与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高度一致。
三、利用学历案,结合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以终为始"的设计原则和理念,基于目标设计达成评价,任务活动,基于大任务,提出一个有挑战性的、面对真实情境的驱动问题,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由驱动问题引发出一系列"问题链"环环相扣,吸引学生进行持续性探究,教师不但要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评价指标、全方位动态监测学生的学习成效,还要将自己了解到的有关资源变动、进展状况、人员状态等方面的信息通过适当的方式及时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不断优化学习过程、提高效率。不以核心素养下大概念、结构化教学为支撑,单元教学就不可能跳出传统教材单元教学的窠臼,也难以解决学科素养落实和教学改革中遇到的“进度、质量”等棘手问题。教师在明确教材的前提下,改变教学过程中知识碎片化和去生活化的弊病,课堂教学设计中不能单纯将知识点和技能作为全部学习目标。大单元教学设计下教师能够站在知识系统性的高度,以主题、话题为基础,将大单元出现的重要知识结构进行重新整体的编排,组成一个知识整体或意义整体。
结合学历案,利用大单元教学理念,可有效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低效行为,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行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行成学科思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真正意义达到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读完这本书,结合自身学习,得到的一点粗浅的思考,并在近期的教学中尝试、实践,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好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大方。当然,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教学的路上还我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也希望学校能像以往一样,给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的资料和学习的机会,争取让我们的教育教学达到更理想的高度。
深度学习听课心得体会 篇15
“嘉宾们个个身着华丽礼服,或杯光酒影,或优雅曼舞,或热情交谈……”这是高一(5)班李琳同学在欣赏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第一部分后所描述的画面,很形象、很贴切。一个平行班的学生能这样形象表述自己对深层作品的的了解,相当不错。而这不是个别现象,整个高一年级的学生对我曾经认为是较难的乐曲,学生都能有较高程度的欣赏理解。真是成绩喜人,令自己上课也很舒心。而这一切的转变只是我对自己和学生的态度有了新的要求。
我这里所说的态度转变不是指上课时教师的语言方式、肢体方式,眼神方式的转变,这些“亲民”的`教学方式一直是我的教学着意点。我今天要说的“态度”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掌控态度和对学生学习要求的态度,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的深度。
曾几何时,“学生兴趣不浓,基础不扎实”成了很多老师降低教学要求的理由,这一认识直接导致我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每况愈下。我也是其中的一个,作为音乐课,似乎更没有必要太认真。 “音乐课还要备课吗?”因为总有教师会这样问我。课肯定是要备的,只是在以往的教材筛选上我总认为学生接受不了这样深度的作品,而换成较为熟悉一些,易懂一点的作品来代替。同时也减少了自己对乐曲的琢磨,减少对重难点的研究。(因为教材一直在换,很多乐曲自己也很陌生,再加上教学条件不够)。而今年因为有学校教研工作为契机,我在态度上有了一个新的转变。
一、教师的转变
首先要深研教材。由于本学期课安排很集中,时间很充裕,我总是用半天的时间来研究教材和教参,把本科内容的重难点了解透,然后能听五遍以上乐曲,再来琢磨怎样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然后认真备课:我总是花半天的时间写教案,从导入的设计,到内容的编排,启发提问设置,都精心准备。最后制作课件:以教案为蓝本,上网寻找视频资料和相关图片,尽量让课件做到好看易懂。
二、对学生学习要求态度的转变
我不再以学生“基础差”为理由,降低对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程度的要求。因为有了之前教师备课的付出,有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掌握,有了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对学生学习要求不自觉也就随着提高了:要求能对乐曲进行分段,对主旋律能哼唱,对乐曲进行联想等,这些要求慢慢让大部分学生适应了;我对一些后进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玩手机,不能睡觉,否则被点名的留下扫地。这部分学生散漫行为也慢慢有所收敛。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课堂呈现了良好的转机:课堂纪律越来越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慢慢变强了,参与的学生愈来愈多了,联想也逐步丰富了。学生能在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中体验到耶稣的受难经过;能在《c小调练习曲》中领略出肖邦的爱国情怀;能在《命运交响曲中》感受贝多芬的不屈精神;在《爱之梦》中体验李斯特的梦幻与诗意……
音乐课有很多课型,现在西方音乐的学习欣赏课我基本上已建立了一定模式,其它课型我也将慢慢去完善。因为有了这种态度的转变,才能使我校学生艺术学习更有深度。
深度学习听课心得体会 篇16
20**年12月13日至15日,我参加了在太原市太航大酒店隆重举办的中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研讨会。
会议的主旨是为适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适应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目标要求,推进数学课程的变革,构建体现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
本次研讨会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蓝舰信息科技以及太原二十七中联合主办。山西省教科院高中中心副主任薛红霞、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科室主任薛三虎、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核心编写人员赵维坤专家、晋中市教研室教研员董广庆、蓝舰信息科技总经理余海涛、太原市二十七中校长史建如出席了本次会议。另外,来自山西各地近五百名校长、教师共同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在白雪松老师上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课上,白老师以银行点钞的生活情景引入同底数幂的学习。何君青老师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课,却是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作为引入,通过不同的课堂设计,让大家领略同课异构的价值所在。
下午两位老师上的课题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李昕老师与许迎春老师也是以不同的教学风格,展开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课,有效地引领学生发现知识点薄弱处并及时得到改正巩固。江苏、山西两地的教师虽然在教学方法、授课思路上有所不同,但都充分展示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完美融合,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思考“深度学习”的真正涵义。赵维坤校长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老师们精彩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度评价与探讨,再次强调了构建课堂深度学习的重要性。
来自江苏南京的许迎春老师还特别分享了其多年的教学经验,许老师表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老师不是单纯以灌输知识为主要任务,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只需在学生解决不了情况下进行指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成就感。
赵维坤校长以“新授课”和“复习课”的区分,细致地为现场老师解读两种课堂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大家思考,如何在课前、课中、课后引导学生真正深入学习。我们教师要确实做好自己本该的角色---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在专家报告环节中,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教育部国培专家喻平教授为大家带来“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转型”主题报告。
让我受益最多的是喻平教授用具体的四个案例解读了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教师怎样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得到培养与发展。
最后的圆桌主题论坛,把本次研讨会带到高潮,多位专家的分享及思维的碰撞,让我对如何“构建深度学习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必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次学习,我有很多新的思考,归纳起来有这样几句话:
1、一堂好课,学生的情感态度是积极的,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喜欢上数学课。
2、一堂好课,学生的关键能力与数学思维是有所提升的。
3、一堂好课,应由追求课堂容量向追求思维品质与深度转变。
4、我们教师课前应从主观判断学情向从数据、事实反馈转变。
5、我们的教学目标应从教会学生做题向教会学生思考、提问、探究转变。
能够出来学习,我是快乐的;能够学有所获,我是幸运的;把学到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我就是幸福的!
深度学习听课心得体会 篇17
这次学校安排报名了这次PPT深度制作网络学习,为期不长,但却学到了不少东西。作为一名中学数学老师,课件在平时课堂中的运用是很多的。
通过这次网络学习后发现,之前似乎并没有真正的在运用PPT,只是用了一些表面,浅显的功能。比如播放图片,播放动画,播放录音等,只是停留在将已有现成的东西用PPT播放一下。再多一点,就是稍微穿插一些自定义动画,让图片,文字出现的形式稍微新颖一点。但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了课件并不是简单的把教材,教案等移到幻灯片上,这样的.课件并不能优化教学效果。而是要通过PPT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转化其他形式或途径,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要注意,不能滥用PPT,或者过多的在PPT中展示技巧,变的花哨,这样的PPT可能会造成反作用。
在这次PPT深度制作学习中,有几个和我工作密切相关的作业,制作过程中让我学到了不少,也开拓了我的思维。比如制作第二次作业中制作树叶飘落的效果,手机划屏的效果等,虽说其中用到的自定义动画都不是很复杂,但在平时的教学课件制作中,我不会去想到,看似复杂的动态效果可以用PPT完成。第三次作业,要求制作的相对复杂。比如那个时钟的制作,一开始做的时候真的是无从下手,后来看了教学视频,边看边做,才完成。当我点开播放时,看着秒针一步步开始走,心里真的是很惊喜。其实,里面运用到的功能,平时也会用到,但是如何组合起来,做出时钟的效果就难了。我对于PPT,还处在单个简单的思维方式,稍微复杂点就想不出来了。通过这次的学习,也让我知道,要想运用PPT更好的帮助教学,制作出更有效的PPT,除了了解它的功能以外,更应该大胆想象,多做,多练,相信能制作出更好的教学课件。
最后,我想说,随着信息技术教学时代的到来,作为一位年轻教师,无论是哪方面的老师,都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同时,也要坚持下去,“活到老,学到老”。如果下次还有这方面的培训,我还会积极的参与进来。
深度学习听课心得体会 篇18
在几天,有幸聆听了《让深度学习真实地发生》系列研修课程,让我对深度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
深度学习相对于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孤立地存储信息的浅层学习,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和运用。近几年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主题式学习都旨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而这些学习方式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去探究,去实践,去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而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尽量创造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积极地探究,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并把习得的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而探究的过程同时本身也是基于真实情境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将习得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帮助解决新的问题。
1.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创新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具备提出问题能力、设计探究方案与制定计划能力、收集证据能力、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力、评估和反思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与交流能力。例如在进行“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骑自行车下坡这一真实情境提出问题,通过让学生建立实验模型,用小车代替自行车,研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变化情况。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2.在探究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知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无疑是学生亲身体会、获得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并从中感悟到物理知识中所蕴含的观点、思想、方法和本质,才能进而将物理知识转化为物理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从物理学的视角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建立“密度”概念时,我们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学生对密度的概念缺乏必要的理解,也就很难建立相应的物理观念,更谈不上对密度知识的应用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测量几组“同体积、不同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以及“同物质、不同体积物体的质量”,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发现同种物质和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具有特殊的含义,它可以反应物质的某种特性,在此基础上引出密度的概念,学生更容易理解。
3.在探究过程中锻炼学生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所具有的思辨模式和对各种科学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们让学生探究“运动的物体不受力,会不会一直运动”来寻求力和运动之间关系,引导学生设计出“通过逐步减小小车运动时所受阻力,观察小车运动情况的变化,进而推测小车不受力的运动情况”的实验方案。对此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科学论证和科学推理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勇于尝试,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生的真实发生。
【深度学习听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历案与深度学习》学习心得体会08-05
听课学习的心得体会07-30
听课学习培训心得体会05-04
听课学习心得体会12-30
听课学习心得体会【荐】02-22
【热】听课学习心得体会02-21
听课学习心得体会【精】02-21
听课学习心得体会【热】02-21
【热门】听课学习心得体会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