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古诗鉴赏

时间:2023-04-11 11:34:53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次北固山下》古诗鉴赏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次北固山下》古诗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次北固山下》古诗鉴赏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作品鉴赏: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现在的江苏镇江北。王湾,洛阳(先河南洛阳)人。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写作特色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是人物一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主题归纳

  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类型)。

  详细赏析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风平浪静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残夜将尽,旭日从水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总之,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白话译文】

  行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给家乡捎的书信怎样才能转达呢?北归的大雁啊,烦劳你替我捎回家乡洛阳吧。

  【创作背景】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这首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评析】

  王湾(生卒年不详),盛唐时期著名诗人。

  王湾是洛阳人,但“尝往来吴越间”,此诗约为诗人开元初游江南途经镇江时所写。这首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所编《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异文颇多。

  此诗写诗人怕船北固山下时的所见所闻:前六句写所见江景,后两句写思乡之情。

  首联以对偶发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诗人乘船沿着碧绿的江水驶向青山外的远方。“客路”“行舟”已明白交代自己是位游子。颔联写船儿缓行江上时所见:“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春潮涌涨,水与岸平,视野开阔:风顺而和,船帆直挂,江行平稳。颈联写残夜所见之景:“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红日在残夜未退之时已隐藏于海中;春意在残冬未尽之时已呈露于江上。尾联直抒思乡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此时大雁飞过,诗人想到鸿雁传书之事,故托雁捎信:当大雁飞过洛阳时,请替我问候一下家人。此联与首联遥相呼应,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游子思乡,自古而然,更是诗文习见的主题。那么,王湾这首诗能够驰誉当时、广传后世的主要原因何在呢?此诗紧扣“次”字,描摹江上美景,书写思乡之情,意境开阔,描写生动,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一种和谐之美,然而此诗最出彩、最能体现诗人才智的则是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是黎明时分江上诱人美景的生动写照,又是时序交替的形象表现。日生残夜,春入旧年,这是自然现象,但“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生”和“人”两个动词又将其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情思;日生残夜,驱走黑暗;春入旧年,取代严冬,表现出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必然性和迫切性。诗人无意说理,但却用最形象、最生动和最逼真的语言,在江景和节令的叙写中,道出了新旧交替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自然而富有情趣,给人们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时序交替,脚步匆匆。又是一年春来到,怎能不让客居异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呢?于是尾联托雁传书以寄思乡之情就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了。这一极富生机和动感的意象,遂使此联千古传诵,备受时人和后人称誉;唐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明人胡应麟在其《诗薮·内篇》卷四中称此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清人沈德潜在其《唐诗别裁》卷十中说:“江中日早,客冬立春,本寻常意,一经锤炼,便成奇绝,与少陵(杜甫)“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一种笔墨。”可见,此联之所以“妙绝”“奇绝”,道前人之所未道,完全是诗人“锤炼”的功夫,从“寻常”中挖掘出不寻常的含义,写出启人心智的名句,也使整首诗颇具盛唐诗歌的鲜明特色。

  【作者介绍】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先天(唐玄宗年号,公元712~713年)进士,官洛阳尉。曾往来于吴、楚间。多有著述。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中卒。《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王湾生平

  王湾(生卒年不详):字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史学家。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考中进士,授荥阳县主簿、转洛阳尉。开元五年(717年),马怀素为昭文馆学士,奏请校正群籍,召博学之士,他当选其中。马怀素卒,由元行冲代马怀素之职,上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群书目录》。由毋煚、韦述、余钦、殷践猷等分部而治之,他和刘仲丘合治集部图书,历时5年而成《群书四部录》200卷。校完内府图籍后,又于陆少伯等一起编校丽正书院藏书。他对南朝粱、齐以后的诗文集进行了大量的编校工作。书成后,因功授任洛阳尉。在开元十七年,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后去世。

  词翰早著,往来于吴、楚间,可惜遗作不多。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之句,当时称最。文学史家称其“气象高远,情景交融”,传为佳作。其事迹,《唐才子传》中有详细记述。

  王湾成就

  王湾的诗,现存1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已被选入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倍受读者喜爱,《河岳英灵集》题作《江南意》,字句颇有不同。此诗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开元年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明朝胡应麟认为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诗薮》)。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受到了普遍重视。其诗,《全唐诗》有收录。

【《次北固山下》古诗鉴赏】相关文章:

次北固山下古诗翻译10-08

王湾《次北固山下》唐诗鉴赏09-16

古诗《次北固山下》扩写01-28

次北固山下古诗词08-20

次北固山下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解析与赏析03-18

次北固山下教案10-24

《次北固山下》赏析07-19

改写次北固山作文11-02

改写《次北固山下》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