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03 13:58:58 寓言 我要投稿

[精]《寓言》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寓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精]《寓言》教学设计15篇

《寓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两则寓言。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说说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两则”的“则”是什么意思?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二、教学《亡羊补牢》

  1、出示课题,理解题意:

  ⑴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⑵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文中生字新词:

  ⑴自由读课文,组内生字新词过关。

  ⑵重点纠音:“羊圈”的“圈”;“窟窿”的“窿”。

  重点析形:叼、悔、修。

  重点释义:叼走、街坊、劝告、后悔、从此。

  3、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⑴默读课文,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⑵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①读书,小组讨论。

  ②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⑶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⑷揭示寓意: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⑸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4、小结全文:

  ⑴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⑵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⑶ 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三、教学《南辕北辙》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2、自读自悟:

  ⑴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⑵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3、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⑴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⑵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⑶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⑷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⑸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⑹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4、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⑴出示图:面对哪个人走远的背影,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⑵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⑶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5、写字练习:

  ⑴抄写生字;

  ⑵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⑶抄写词语:

  寓言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则后悔盘缠叼走街坊

《寓言》教学设计2

  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3、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1、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1、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

  教学难点:

  1、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对于寓言,我们已经不陌生了,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则分别为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的寓言。

  二、整体感知

  1、关于古希腊诸神和《伊索寓言》

  ① 伊索——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寓言》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流行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

  ②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③ 宙斯和其他女神生下不少儿女,如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④ 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是妇女的保护神。

  ⑤ 赫耳墨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掌管商业、交通、畜牧、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⑥ 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是最为奇特,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三、探究《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朗读课文

  2、思考: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生: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3、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生: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4、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生: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宙斯不如赫拉,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5、结果令赫耳墨斯满意吗?他值得同情吗?

  6、说话练习: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生:自高自大、自命不凡、虚荣心强

  7、改写情景: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生:原文表现出赫尔墨斯的自高自大,爱慕虚荣等,改动后没有这层含义。

  8、寓意:爱慕虚荣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

  四、探究《蚊子和狮子》

  1、朗读课文

  2、思考: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生:扬长避短

  3、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生:骄傲自满

  4、蚊子:冲、咬→ 扬长避短(胜)狮子:抓

  蚊子:吹、唱→ 骄傲自满(败)蜘蛛:粘

  ——骄兵必败

  5、寓意:取得一点成绩决不能骄傲自满。

  6、改写情景: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生:原文多了蚊子向狮子挑战时的'“挑战宣言”,表明蚊子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可以战胜对方。

  7、拓展思维:续编寓言故事。

  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

  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吹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第二课时:

  一、研读《智子疑邻》

  1、朗读课文

  2、韩非子: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他的著作收集在《韩非子》里。

  3、字词疏通:

  雨:下雨;

  坏:毁坏;

  筑:修补;

  盗:盗贼

  亦云:也这样说;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

  智:认为聪明

  4、翻译: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5、讨论:

  (1)对相同的正确的意见,宋人为何智子疑邻?(寓意)

  明确: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

  (2)对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明确: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6、寓意:听意见只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二、研读《塞翁失马》

  1、注音

  塞:sài;

  父:fǔ;

  遽:jù;

  将:jiāng;

  好:hào;

  堕:duò; 髀:bì;

  弦:xián; 跛: bǒ

  2、抽掉拼命读课文

  3、字词疏通:

  近:靠近;

  善:擅长,精通;

  亡:逃跑;

  皆:都;

  吊:安慰;

  何遽:怎么就;

  为:是;

  乎:疑问语气词,吗、呢; 居:经过;

  将:带领;

  归:回来;

  之:代词,指塞翁,译成“他”;

  富:多;

  好:喜欢;

  堕:摔下来;

  髀:大腿;

  大:大举;

  丁壮:壮年男子

  引弦:拉开弓弦;

  十九:十分之九;

  此:此人;

  以:因为;

  跛:瘸腿;

  故:缘故;

  保:保全

  4、翻译: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去祝贺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祸害吗?”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着玩,(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5、重点词句归纳

  6、福祸转换

  祸 亡马而入胡

  →(转化)将胡马归 → 子骑马折其髀(转化)→ 父子相保 福

  7、《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哲理?

  生:要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58章)这两句话的,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事情的好坏可以转化,要辨证地看待事物。

  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来自这个故事。

  8、学了《塞翁失马》,你认为好事一定可以变坏事吗?

  生: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都是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9、寓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与福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拓展延伸:自编寓言故事

  嘴和眼睛的对话;树和斧子等

《寓言》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 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 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

  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1)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

  (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先练说)

  二、理解文本,配乐朗读课文

  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

  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3.提议: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自己试一试。

  4.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考:“巴望”什么意思?从“天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农夫“焦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6.理解第二、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办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2)让生观看插图。看!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4)问: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读,体会农夫的快乐。

  (5)“纳闷”是什么意思?他的儿子纳闷什么?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请口头练习说。

  三、总结理解,拓展延伸

  1.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 拓展: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去劝告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 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

  3. 老师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1.师问: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

  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

  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

  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

  1. 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

  2.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 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4. 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问: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布置课外作业:把这个故事告诉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论与意见,并且自己再去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课前思考:

  理解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如果就是论事地“奉送”寓意,他们则难以接受;如果对寓意避而不谈,又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为此,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情境,感受语言内容,感悟语言内含并让他们在形象的想象和创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是引导大胆猜测。猜测是由已知推测未知,用已知解决未知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对课文中的词语解决,教者较好地运用了“猜想”的方法,要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知识基础,能够自己猜出意思的就不要查字典,对猜测不放心的可以查字典进行验证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培养学生独立求索的精神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其次是引导创造形象。 为使学生深切感受和理解课文情境,一是引导展开丰富想象,还原具体形象,通过“从课文内容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引导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形象,诸如:盼苗生长的形象、帮苗生长的形象、洋洋得意的形象、禾苗枯黄的形象。二是展开丰富想象,创造新的形象。教者还注意随机引导,促进学生拓展开去,创造新的形象,诸如:儿子焦急的形象、那人悔恨的形象、重整其鼓的形象。这就能让学生在形象的想象创造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加强对课文蕴涵的感悟和挖掘。

  教学反思:

  因为学生对寓言故事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先让他们先自己读,然后同位互相讲故事,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名上台讲给全班学生听,看谁是讲故事大王,谁的表达做流利,通过鼓励性的语言,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寓言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氛围很好,今后要注意课堂上要少讲深刻的道理,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反思: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其实这些简短的语言中藏着深深的哲理。《鹬蚌相争》的故事家喻户晓,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道理在我还没有结束这课时同学们就已经得出了。我问学生:“如果你是鹬、蚌或者渔翁的话,你希望自己是谁?”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渔翁”。这个回答是我意料之中的。于是我又问:“如果你就是‘鹬’或者‘蚌’的话,你又会怎么样呢?”然后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他们还归纳为:双方相争,获得利益的往往是第三者。其实学完了一则寓言故事,学生能总结出道理,并将这个道理熟记于心就可以顺利地结束教学了。

  课后反思:

  《揠苗助长》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了“古时候有一位农夫想使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拔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课文主要分三个部分组成:拔苗的原因,如何拔苗,拔苗的结果。故事通俗易懂,三年级学生能读懂故事的表层意思,深层寓意不够理解,对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针对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在体会本则寓言的寓意上,并采用“创设情境”来突破重难点。

  1、动画导入生动有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一个动画中富有感染力的图画、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情境,深深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学生仿佛也置身于这个寓言故事中,为后面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情境创设点明主旨。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他们把所思、所想、所知的说出来。老师在指导让学生清楚了解禾苗的生长过程时并不是通过枯燥的解说、问答,而是创设了两个情境,教师直接让学生演一演把当作了田里的小禾苗,来问学生:小禾苗,小禾苗,你怎么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呢?小禾苗,小禾苗,让我来帮助你把你拔高?你高兴吗?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然地抒发,一下子就阐明了禾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不能违反事物的规律,孩子们接受的又轻松又明了。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3、朗读指导切实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老师在教学中比较重视读的训练,形式多样,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4、激发想象引出道理。

  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出来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较难的,而且绝大多数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而老师在教学了全文后顺着文章的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想象说:农夫来到田边一看,他后悔极了,他想 (学生可以说农夫会怎么做,也可以说农夫会怎么想)”在这一环节指导时,在教师的启迪引导下,学生纷纷打开了思维的窗口,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并自然而然地引出这则寓言所蕴涵的道理——急于求成,徒劳无功。这一道理是学生们自己在想象说话中慢慢地得出来的,而教师在其中起了引领的作用。而且在后一步的写字教学中我把刚刚所学的寓意与学生平时的学习结合起来,教师说:“在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事,写字也一样不能太着急,要耐心得来写,千万不能——学生又一次大声地朗读了黑板上的寓意:急于求成,徒劳无功”。再一次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在学生头脑中生根。为了再加深寓言理解让学生扮演农夫、小禾苗进行夸张式的表演或思考,寓言故事续编等,身临其境的去感悟、体会、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在充分的感受中萌动直观的推论,获得心灵的顿悟。

  在课的最后,我还告诉学生像我们今天学的“揠苗助长”这样短小而生动的故事,故事中又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呢,叫——寓言。并且向学生推荐课外也可以去读读更多的寓言故事,一堂语文课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揠苗助长一个故事,懂得的不仅仅是急于求成,徒劳无功一个道理,而是把课堂知识引向课外,让孩子们在课外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充实自我。

《寓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帮助学生学会“矛、弗、卮、遂”4个会认字和“矛、盾、弗、祠、遂”5个会写字。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要教学生结合注释,或查字典理解文中一些字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自相矛盾》

  教学过程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

  学生齐读课题,审题质疑:(展示课件第二至三屏)

  (一)矛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作用是什么?

  (二)盾是什么样子的?它又有什么作用?

  (三)课文写了关于矛和盾的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四)教师小结:课文写了古时候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由于片面地夸大了盾和矛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的尴尬局面的故事。

  (五)简介:

  1.作者:韩非《韩非子·难势》

  2.寓言:体裁特点

  3.过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节课,我们要首次学习一种既古老又新奇的语言——文言文。大家还记得吗?在四、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接触过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一些名言警句。大家回忆一下:那些名言警句的语言和我们现在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根据内容→_路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熟读成诵。(展示课件第四屏)

  全文只有一段,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在夸耀自己的盾与矛。

  第二层:人们听了他的话后的反应,使这个楚国人无言以对。

  三、沿着思路→译课文

  (一)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矛、弗”2个生字,会写“矛、盾、弗”3个生字。观察课文插图,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展示课件第五至十六屏)

  (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审题质疑,初知矛和盾的感性形象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为下文的顺利教学和自主学习扫清障碍。)

  1.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人,你将怎样夸耀你的盾?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2.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3.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人,你又将怎样夸耀你的矛?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4.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又会怎样想?又会怎样说?

  四、联系课文→悟道理

  用自己的话给学习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讲一讲这则寓言故事。(展示课件第十七至十八屏)

  (1)交流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其人弗能应也”的尴尬局面?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说话办事前后要一致,不能自圆其说。)

  (3)想一想:在你的周围,存在着自相矛盾的人和事吗?

  五、课堂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楚人有()盾与矛者,()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3、分小组把这则寓言故事编成一个小品,表演给大家看。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盾——坚固

  矛——锋利

  (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第二课时——《画蛇添足》

  教学过程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

  学生齐读课题,审题质疑:(展示课件第十九屏,整理问题。)

  (1)谁画蛇?为什么要画蛇?

  (2)蛇有足吗?为什么要给蛇添上足?

  (3)课文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理?

  (4)教师小结:课文写了楚国有个人在祭祀后赏赐给下人一壶酒,下人商量通过画蛇比赛决定怎么喝酒,先画完蛇的人又给蛇画上了脚,结果没喝到酒的故事。

  (5)简介:《战国策·齐策》

  (6)过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从中我们明白了寓言这种体裁一般都包含了深刻的哲理。那么,《画蛇添足》这个寓言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它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根据内容→_路

  1.学生示范朗读课文,教师适时指点纠正,2.学生熟读成诵。(展示课件第二十屏)

  3.全文共四个自然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自然段):楚国有个人在祭祀的时候,赐给他手下的人一壶酒。

  第二层(第2自然段):几个人商量怎么喝这壶酒。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先画完蛇的人又给蛇画上了脚,结果没喝到酒。

  三、沿着思路→译课文

  (1)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卮、遂”2个生字,会写“祠、遂”2个生字。

  (2)观察课文插图,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展示课件第二十一至三十一屏)

  (3)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1.故事的起因有几句话?

  2.他们为什么要画蛇?

  3.“蛇先成”的那个人为什么要给蛇画上足?他那时的表情怎样?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4.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是一个什么句子?你能把它换个说法,且意思不改变吗?

  四、联系课文→悟道理

  用自己的话给学习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讲一讲这则寓言故事。

  (展示课件第三十二至三十三屏)

  (一)交流讨论:为什么“蛇先成”的那个人会“终亡其酒”?

  (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想一想:在你的周围,存在着画蛇添足的人和事吗?

  五、课堂练习。

  1.写出下面句子中“之”字的意思。

  (1)誉之曰()

  (2)吾盾之坚()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4)数人饮之不足()

  (5)为之足()

  (6)一人之蛇成()

  2.分小组把这则寓言故事编成一个小品,表演给大家看。

  板书设计:

  画蛇添足

  吾能为之足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比喻有人自作聪明,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了。)

  教学反思:整堂课的教学,就在师生的读读,说说,演演中轻松有趣地进行着,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表面的意思,而且将文中没有具体阐述的内容也生动丰富地表现出来了。让学生深深地明白了一个人说话处事应实事求是的道理。教学结束前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体会,大多谈得比较到位。可见,学生不仅读懂了“自相矛盾”这个故事,而且真正明白了这个成语中蕴含的道理,而这些收获都是学生在自读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悟得的,一定会真正地深入其内心世界。

《寓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则寓言中的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

  3、领悟文中所告诉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矛和盾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古代的两种兵器矛和盾。并作简要介绍。再出示以矛攻盾的图片,以及课文插图。

  问:这个人在干什么?(在卖矛和盾)今天我们就去现场看看,他是怎么夸他的矛和盾的`。(板书:矛和盾)

  这是一篇文言文,以前我们已经接触过这类文章。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学习这类文章呢?(出示:学习方法)学生齐读。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听配乐朗读,注意听清停顿、重音。

  3、生再读课文。尽量模仿范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和重音。

  4、跟读。以达到朗读效果。

  三、理解句意。

  1、生根据注释自己理解,同桌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出示带注释的原文)让学生弄清每句话的意思。

  3、指名说出全文意思。教师适当点拨。

  4、小结全文意思。(出示课件:原文译文)

  5、想一想,写一写:围观的人走散了,这个楚国人会怎样?(出示课件)

  四、表演这则故事。

  这则故事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自相矛盾”。

  五、归纳寓意。

  讨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小结:(出示课件)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现实社会中有这样的人吗?说一说。

  六、阅读课文。

  再读课文,试背课文。

  七、阅读材料。

  观看自相矛盾的视频材料。

  八、总结。

  刚才的片段好笑吧。在笑过以后,人们都能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短小故事还很多,被人们收集在《韩非子》里。(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25、矛与盾

  (锋利)矛 盾(坚固)

  自相矛盾

  (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

《寓言》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会认“寓”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前准备[

  1.多媒体教学软件:《寓言两则》全篇演示、农夫拔禾苗的过程。

  2.生字、生词卡片。

  3.从课外查找有关寓言的知识,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第一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教学《揠苗助长》

  1.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a.学生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b.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c.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

  a.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b.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c.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开火车读)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

  a.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b.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用软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自然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读第3、4自然段,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c.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d.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4.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寓言》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读懂两则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2、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3、认识生字。

  教学重点

  体会两则故事的`寓意。

  教法

  创设情景。

  学情

  学生喜欢寓言,但其道理不明白。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让学生确定自主学习的目标方法,展开自学,教师在确立目标自学过程和自学评价中适当点拨。

  二、讨论寓意

  1、联系寓言故事中人物的关键言行。

  2、联系寓言故事中揭示的句子。

  3、联系生活中具体事例。

  三、表演故事

  可让学生选作:

  1、创造性复述故事。

  2、给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填写旁白。

  3、分角色表演故事。

  四、检查识字

  五、推荐作业

《寓言》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无论学习什么技艺,都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的经过。

  2、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应的句子)。

  第一课时《纪昌学射》

  一、谈话引入,读题质疑

  1、同学们,还记得《惊弓之鸟》故事中的更赢是怎样一个人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2、板书课题《纪昌学射》,学生齐读。(“昌”:读成 chāng,注意翘舌后鼻韵;“昌”与“帽”的右边区别。)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纪昌跟谁学射箭?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二、讨论交流,朗读课文

  1、请你带着要了解的问题自读课文,勾画出有关句子。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⑴ 纪昌跟谁学射箭?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请教:请求指教)。

  ⑵ 纪昌怎样学射箭?完成填空:

  纪昌( )学射或者纪昌学射( ) 。

  纪昌(认真)学射、纪昌(刻苦)学射、纪昌学射(很用功)、纪昌学射(很有毅力和恒心)、纪昌学射(不怕辛苦)……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纪昌学射不怕辛苦,很有毅力和恒心?(引导学生抓第二、三自然段中的重点句理解。)

  飞卫让他练眼力(眼力:视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穿梭:像织布的梭子一样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师:现在把你手中的笔拿起来当梭子,在眼前来回晃动,请你睁大眼睛注视着它。你有什么感受?

  时间不能太长,否则,眼花缭乱。

  师:看来,纪昌真的是很辛苦。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绑:读 bǎng,注意后鼻韵)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聚精会神:形容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地盯着它。

  师: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万丈高楼从地起,飞卫先让纪昌练眼力,其实是在练习基本功)

  师:这些句子(第二、三自然段)该怎么读好呢?

  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刺:读 cì,注意平舌;“刺”左中不封口)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寓言》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能读会写“窖、泯、厄、禀告、皎洁、风韵”等字词。

  ⑵理解、积累“审美、闲适、慧心、落难、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等词语。

  ⑶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2、能力目标:

  ⑴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⑵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⑶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德育目标:

  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

  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寓言故事,内容大多涉及人生道理,带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白兔和月亮》主题词是“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的感悟是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寓言故事情节,体会寓意的表达。

  2、自读与点拨结合法:

  所选寓言两则,故事精短,构思奇妙且含意隽永。运用合作研讨解决阅读理解中的疑难问题,准确把握寓意。

  3、延伸积累法:

  搜集整理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培养战胜困难的坚韧意志。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读《白兔和月亮》,准确理解故事的寓意和语言的精美。指导学生自读《落难的王子》,揣摩奇妙的构思。把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体会得失相依的哲理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拥有权势或财富是好事,却可能生出得失之患,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痛苦,失去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顽强地挑战命运的不公,如失聪的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而奏响磅礴的钢琴曲。怎样面对财富和不幸呢?阅读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一只先前心旷神怡地赏月的白兔,一旦拥有了月亮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极为脆弱的王子,遭遇凶险的厄运却能勇敢地承受不被打倒。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为我们阐解如何去应对幸运和厄运这人生的两大难题。

  二、资料助读

  1、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2、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三、师生共同研读《白兔和月亮》

  1、教师范读,学生标示生字词并疏解:

  投影显示: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今泛指智慧。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险象迭生:(dié)

  金窖(jiào)

  泯(mǐn):灭,丧失。

  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难。

  厄运(è):不幸的命运。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闲适:清闲安逸。

  2、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

  思考: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一个启迪。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3、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

  如:用词精当的语句“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对称的语句“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请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为合情合理的完整句子。

  多媒体显示:

  1、独具审美的慧心。

  2、皎洁的月色。

  3、无忧无虑的嬉戏。

  4、心旷神怡地。

  5、不愧是的行家。

  6、各具风韵。

  7、举世无双。

  8、一扫而光。

  9、闲适的心情。

  10、乌云蔽月。

  11、心痛如割。

  12、险象迭生。

  4、按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讨论:

  ⑴“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⑵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⑶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⑷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学生交流,教师明确:

  ⑴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⑵要充分理解寓言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寄寓的思想内涵。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固然是诸神之王慷慨赐予,但是她实在不配拥有,因此不能泰然拥有,这就是说,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得失之患,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寓言并非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

  ⑶这则寓言的主题词是“得失之患”,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两者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决定了白兔的不同心态,而白兔之于青草、天空之于月亮,则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所以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不同的。

  ⑷说“必然”显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看,从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5、学生跟录音轻读,体会寓言含意的隽永。

  四、指导学生自读《落难的王子》

  1、听读录音,学生交流阅读体会。

  2、学生自由诵读,读出语气和感情。

  思考: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说“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了,这个规律不能成立。寓言的内容不是说,为了坚强起来必须寻找厄运,而是说,既然厄运落到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厄运是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厄运可以使人坚强起来。

  3、学生合作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⑴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请问文中是怎样极写他的脆弱的?

  ⑵寓言为什么把落难王子的遭遇编造得如此凶险?

  ⑶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

  ⑷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反复三遍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⑴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眼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通过王子对别人灾难的叹息极写他的脆弱。

  ⑵落难王子的厄运,如国破家亡、又当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极为凶险,作者意在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⑶寓言构思奇妙,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⑷“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

  4、学生诵读体会。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做成分类卡片,积累语言材料。

  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示例: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

  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

  阿雷蒂诺

  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

  培根《论厄运》

  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

  贺拉斯《歌集》

  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易卜生

  5、这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会遇到的,怎样看待好事、坏事,这两则寓言很有启发。请结合自身经历,也选取同课文一样的两个角度的事例,谈谈你是如何应对的。

  五、课堂小结

  两则寓言平易之中寄寓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现实生活中的幸运和厄运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应对,不同的人生态度,处世哲学折射出不同的生活质量和境界。寓言启示我们要用超脱和闲适来提升生活的美感。既然这些都是人生主题中应有之义,愿我们能积极地面对,有尊严地担承生活的挑战。

  六、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1、给加粗字注音:

  风()告()()

  厄运()洁()()

  2、根据意思写出适合的词语。

  ⑴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⑵突然发生。()

  ⑶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⑷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

  3、解释加粗的字:

  ⑴童心未泯()⑵嬉戏()

  ⑶皎洁()⑷举世无双()

  ⑸厄运()⑹禀告()

  4、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本文体裁为_________,《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yùnbǐngjiàoèjiǎomǐn

  2、

  ⑴得失之患

  ⑵突如其来

  ⑶心旷神怡

  ⑷多愁善感

  3、

  ⑴灭,丧失

  ⑵游戏、玩耍

  ⑶洁白、光明

  ⑷全

  ⑸灾难、困苦

  ⑹报

  4、《周国平文集》周国平寓言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七、布置作业

  (分发讲义资料)

  阅读《摆渡自己》,回答1~7题:

  ⑴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⑵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⑶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⑷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来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⑸二十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⑹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⑺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⑻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折磨人生的情景,常常突然间就横亘在面前。

  ⑼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⑽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后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希望折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黑暗。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⑾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也常会有阴风晦雨袭来。它像一只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互联网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

  ⑿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挫折,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寓言》教学设计10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3.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学会阅读寓言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伊索寓言,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理解寓言

  1.什么是寓言呢?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2.揭示课题。

  二、认识伊索和伊索寓言的特点

  1.简要地介绍伊索。

  2.简要地介绍《伊索寓言》。

  三、初学《伊索寓言》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从文中找出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2.交流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四、精读《伊索寓言》

  1.指名读课文,思考:在这三则寓言中,你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交流。

  (1)《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

  A.什么是无能为力?

  B.哪些语句能说明它无能为力?它可能想了哪些办法?

  C.齐读寓意。

  (2)《牧童和狼》中的.牧童:

  A.“一贯”是什么意思?从什么地方能看出他一贯说谎?

  B.两次大叫有什么不同?指名朗读。

  C.为什么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是不是这些人见死不救?

  D.齐读寓意。

  (3)《蝉和狐狸》中的蝉:

  A.蝉聪明、机智、善于观察,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找出有关句子。

  C.我们学过《狐狸和乌鸦》,故事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呢?

  3.说说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五、拓展阅读,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1.结合本课和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概括《伊索寓言》的特点。

  2.在你读过得伊索寓言中,哪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3.读故事,补充寓意。(《贼和他的母亲》《大力士神和车夫》《池边的鹿》)

  4.再读寓言,体会写法

  伊索寓言里有几则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说说你的发现。

  寡妇与母鸡

  有个寡妇养着一只母鸡,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她以为多给鸡喂些大麦,就会每天下两个蛋。于是,她就每天这样喂,结果母鸡长得越来越肥,每天连一个蛋也不下了。

  这故事说明,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结果连现有的都失掉了。

  苍蝇与蜜

  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

  对于许多人来说,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叼着肉的狗

  狗叼着肉渡过一条河。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想到这里,他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于是,他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结果,他两块肉都没得到,水中那块本来就不存在,原有那块又被河水冲走了。

  这故事适用于贪婪的人。

  读了这几则故事,你有什么发现?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阅读整本书——《伊索寓言》

  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狐狸 时机不成熟

  牧童 一贯说谎 无人相信

  蝉 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寓言》教学设计11

  一、我会读

  1.读课文

  2.识字:寓yù.则zé.亡wáng.牢láo.圈juàn.钻zuān.叼diāo.坊fāng.悔huǐ.此cǐ.焦jiāo.筋jīn.疲pí.喘.chuǎn.截jié.

  二、我会写:

  1.写字:

  亡wáng.牢láo.钻zuàn.劝quàn.丢diū.告gào.筋jīn.疲pí.13.图tú.课kè.摆bǎi.座zuò.交jiāo.哈hā.页yè.抢qiǎng.嘻xī.

  2.词语:

  亡羊补牢.街坊.后悔.接受.结结实实.劝告.揠苗助长.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筋疲力尽.明白.

  三、我知道:

  草木皆兵.守株待兔.望梅止渴.掩耳盗铃.拔苗助长.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画蛇添足.

  四.词语解释

  揠苗助长:“揠”的意思是拔。“揠苗助长”的意思是拔禾苗来帮助它们生长。

  造句:揠苗助长的做法对这件事没多大帮助。

  焦急:着急。

  造句:这孩子每晚发烧,这使他父母非常焦急。

  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造句:那个人很奇怪,总是自言自语。

  筋疲力尽: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造句:跑完了800米,同学们个个筋疲力尽了

  亡羊补牢:亡,丢失。牢,指养牲畜的圈。“亡羊补牢指丢失了羊羔再去修补羊圈。

  造句:这次没考好,要找出原因吸取教训,亡羊补牢还为时不晚。

  窟窿:洞;孔。

  造句:我的鞋底磨了个窟窿。

  街坊:同街巷的邻居。

  造句:我们周围的街坊都知道这件事。

  后悔:为了过去的作为或为了没有做到的事而感到懊悔。

  造句:我真后悔做错了事。

  接受:采纳。

  造句:请你接受我的`道歉。

  五、近义词

  后悔—悔恨劝告—劝导焦急—着急

  终于—终究急忙—赶忙筋疲力尽——精疲力竭

  六、反义词

  急忙—从容明白—糊涂筋疲力尽——精力充沛

  七、课后习题

  1.朗读课文。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亡羊补牢:羊丢失了,才修理圈。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

  揠苗助长: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2.读一读,说说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第一组中,下句比上句多了“赶紧”一词,说明养羊人知道了修羊圈的重要性,急忙去堵窟窿。

  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第二组中,下句比上句多了“焦急地”这个词语,写出了那个人希望禾苗快点儿长大的急切心情。

《寓言》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让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垃圾,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别人有事情找你父母,父母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呢?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讨论交流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面。

  第二、三课时习作我的发现

  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情,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情,也可以是烦恼的事情、难受的事情……

  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学生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查。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记记写写。

  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是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10、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我会读:

  1、出示一棵“苹果树”,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苹果”上写了“我会读”中的词语)。

  2、小组学习: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各小组采用轮读的方式,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读读背背

  1、小组学习。

  A、四人小组一起读诗《鞋》,互相纠正读音。

  B、说一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

  C、表情朗读这首诗。

  2、小组派代表朗读《鞋》,同学评议。

  3、自由背诵《鞋》。

  4、全班配乐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

  学习目标

  1、能完整地讲述做家务事的`经过。

  2、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长辈。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做过家务事吗?(让没做过家务事的学生说说为什么。)

  播放录音,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一

  A、录音: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妈妈和小明,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明,还要做许多家务事,小明就想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可妈妈说小明还小,不会做。小朋友们,他该怎么办?诠来帮他出出主意?

  B、讨论交流。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妈妈为什么不让小明做家务?

  怎样才能劝说小明的妈妈,让他做家务呢?

  我们能做哪些家务事?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中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小组内表演。

  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别扮演妈妈、孩子、同学等角色,表演劝说的过程。说服“妈妈”后,请“妈妈”谈谈,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C、上台表演。

  ◆小组自告奋勇上台表演。

  ◆评一评“最佳口才奖”。

  看看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好的方法说服“妈妈”。

  2、创设情境二

  刚刚有几位同学都说做过家务事,那谁来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你是怎么做的?

  A、说说你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B、个别说说做家务事的经过。

  C、全班交流。

  其他同学补充认为你说得不完整的地方,在同一件家务事上,他们的做法又是怎样做的?

  3、创设情境三

  通过刚才的交流,教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是能干的孩子,那你们想不想把自己能干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看呢?那我们就来一个“小能手”争夺赛吧!

  A、分成几个小队,如苹果队、橘子队等,每队都做不一样的家务(如叠衣服、抹桌子、整理书桌等),全班学生分别到各个小队去做家务(自己想去哪个队就去哪个队)。

  B、每个大组挑选一名代表上台争夺“小能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桌上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

  C、在队中进行做家务比赛,做得好的评为“小能手”并奖一朵小红花。(边做家务边放音乐)

  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大家有些什么想说的?(学生交流)

  刚刚同学都说了这么多,这说明大家是孝敬长辈、爱劳动的好孩子,那我们以后天天都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好吗?

  大家一起唱《我有一双勤劳的手》。(老师和同学一起唱)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寓言》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寓言的寓意,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示。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做事只有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

  理解寓意,能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示。教学难点:理解寓意,能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示。

  教学方法:

  研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寓言两则》,教师板书课题。师: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一般通过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出示知了图片,这是什么?(知了)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则寓言《知了学飞》。知了向谁学习飞翔,结果怎样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学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情况。(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读)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幻灯片出示,学生完成:知了学飞这则寓言主要写了xx跟xx学xx,因为xx,结果xx。)

  三、再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知了说的三句话,画一画,读一读。

  2、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体会知了学飞的态度和做法,感悟寓意。

  1、大雁给它讲飞的道理,它只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

  2、大雁教给它飞的本领,它只试了几下,又自满地嚷着:“知了!知了!”

  3、这时候,知了眼望万里长空中远飞的大雁,它真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努力学习,可这时已经晚了,只好叹着气说:“迟了!迟了!”)

  3、师;《知了学飞》这则寓言主要写了知了跟大雁学飞翔,因为怕艰苦,不认真,结果没学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你有什么启发?(课件出示问题)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寓意。

  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第二则寓言《蜗牛和蚯蚓》

  1、出示蜗牛和蚯蚓图片,引出题目

  2、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指名读题,明确学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4、交流反馈。教师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理解,体会蜗牛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总结寓意。

  五、拓展延伸:

  1、找一找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或事吗?请你说一说。

  2、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生交流)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生交流)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听歌曲《蜗牛和黄鹂鸟》),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同学们,有志者事竟成,加油!

  七、作业:搜集寓言故事

  八、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

  怕艰苦、不认真

  知了学飞———失败

  坚持不懈、脚踏实地

  蚯蚓爬墙顶———成功

《寓言》教学设计14

  【教材内容的分析】

  《人生寓言》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人生寓言》选了两则,《白兔和月亮》中,白兔拥有了月亮反而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说的是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而《落难的王子》说的则是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多愁善感的王子因落难而变得坚强起来。《人生寓言》比较储蓄,要注意准确地概括寓意。

  【学生情意的分析】

  学生学过寓言这种文学体裁,但是对寓言的理解概括能力一般。

  【教学目标】

  1、反复练习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2、通过探究课文,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3、培养学生能正确面对人生的得失与厄运的思想。

  【教学重点】

  反复练习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课文,培养表述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一节。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怎样机对财富和不幸?这始终是人生的两大难题,用心体会下面两则寓言的寓意(板书文题作者)

  二、简介寓言,作者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人与永恒》《尼采下形而上学》《今天我活着》等散文,长于文学和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见理趣。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两则寓言均是谈论人生哲理的寓言。

  三、通读感知

  《白兔与月亮》,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给下列词语注音,释义。

  皎洁

  慷慨

  厄运

  嬉戏

  禀告

  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举世无双

  多愁善感

  2、探究质疑:白兔在拥有月亮前后赏月心理有什么不同?(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讨论并归纳:拥有月亮以前: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无虑的嬉戏,心旷神怡地赏月,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拥有月亮以后:闲适心情一扫而光,牢牢盯着月亮,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月亮的阴晴圆缺不再各有风韵了,反倒险象迭生。

  3、探究质疑:为什么会有这两种不同的心理?

  讨论并归纳:因为白兔在拥有月亮之前,对月亮抱着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态度,所以她的心情是闲适的;在拥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不在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财产,她必须占有她,不让她的财产遭到侵犯和损害,对月亮抱着功利的态度,所以她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4、探究质疑: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了那个慷慨的决定?

  讨论并归纳:因为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不一定是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了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5、探究质疑:文中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讨论并归纳:我们的主人公白兔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而人类则相反,总以拥有就是幸福。无论如何也不愿放弃既得利益,贪得无厌。如一些贪官,接受了别人的贿赂,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最终被举报,获得判刑坐牢的下场。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的意味。

  6、朗读《落难的王子》,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探究质疑:生性多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顽强地面对厄运?

  讨论并归纳: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力尽苦难的磨炼,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的面对厄运。

  8、探究质疑: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受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讨论并归纳:说“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了,这个规律不能成立,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的磨练,比如登山、长跑,并非厄运,但是需要坚韧的意志,可以锻炼人的。

  9、探究质疑:请用概括的语言说出这两则寓言的寓义。(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各小组)

  师总结:《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王子》的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四、课堂小结

  这两则寓言,一则是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的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会经常遇到的。怎样对待好事和坏事,这两则寓言是很有启发性的。

  五、作业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把自己吹嘘得很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老鼠却跑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只好放走了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我不是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吗?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我的脸弄的多脏啊!”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糊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眼光,它解释到:“身上的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它就沉没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1、“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这句话用一个成语概括是_______。

  2、“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句中“这办法”是指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语言概括这则寓言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板书设计

  8、人生寓言

  《白兔和月亮》 ──利益──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 ──厄运──坚强起来

《寓言》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寓言的写法──简短的故事里寓含一个深刻的道理。

  2、理解寓言所提示的寓意,引导学生把握人生的得失,正确对待挫折和不幸。

  3、学习本文精美的语言。

  【重难点】

  重点:理解寓言所提示的寓意,引导学生把握人生的得失,正确对待挫折和不幸。

  难点:理解寓言所提示的寓意,引导学生把握人生的得失,正确对待挫折和不幸。

  【教学设想】

  1、学生对寓言这种体裁比较熟悉,可以从以前学过的寓言导入,然后通过比较了解寓言的特征。

  2、故事学生比较喜欢,但本文重点与难点之处在于:寓言与人生的关系要弄明白作者着意表达的是人生中的道理。可以让学生对故事提出问题,探究思考,然后再提示出寓意,最终要让学生明白,效果应当比较好。

  3、本文语言精美,可以通过反复朗读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过的寓言故事有哪些?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故事里寓含的道理。

  (这个环节可让学生温习旧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让学生上网或图书馆查阅说一点新的寓言 。)

  如《拔苗助长》,真有那么傻的农人吗?那么这个故事想告诉人们什么?

  2、小结寓言的特点: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律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戒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精悍,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多采用拟人、夸张、想象等手法,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今天学的是现代寓言。

  二、揭题审题

  本文题为《人生寓言》,发现没有?在寓言的前面加上了人生二字,读后思考,为什么要加这二字?(这个问题可以放在最后解决,当作一个悬念)

  三、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嬉戏(xī) 禀告(bǐng) 厄运(è)

  慧心: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这里泛指智慧。

  慷慨:不吝啬。

  闲适:清闲安逸。

  审美:欣赏、领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四、学习《白兔和月亮》

 1、故事内容复述。

  2、问题探究:

  ⑴ 白兔对待月亮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月亮原先不属于自己,现在属于他了。

  你能从文章找出一个关键词来说明吗?

  得失之患。

  得到月亮不就是好事么?为什么又成为患?

  再比如,白兔得到了青草,有东西吃了,当然高兴了。为什么得到这么美好的月亮却反面担心呢?

  ⑵ 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为什么不题为《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

  白兔拥有青草,就像天空拥有月亮一样自然而然,而拥有月亮实在是不配拥有。

  以《白兔和月亮》为题,因为传说中,月亮中有白兔,顺着这个意思写。

  讨论后,就可以明确认识到:小白兔得到月亮,固然是诸神之王慷慨赐予,但是她实在不配拥有,因此不能泰然拥有。这就是说,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这样的拥有,看起来是好事,又何尝不是坏事?物的`主人,其实也是物的奴隶,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白兔和月亮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决定了白兔呈现两种不同的心态,拥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

  ⑶ 文中有句话说: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这里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换句话说,就是人类的慧心已泯。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现在泛指智慧。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也是本文加上人生二字的意义所在,作者写作就是为了让人们明白人生的道理。

  3、大家可不可以从这故事中也想想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事?

  让学生说说和白兔类似的事。如捡到很多钱

  (通过扩展,让学生明白人生的道理。)

  寓意提示──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五、学习《落难的王子》

  导入:周国平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

  1、故事复述。

  2、问题研究,寓意提示:

  ⑴ 王子没落难前听到别人遭受厄运是怎么说的?自己落难时他又是怎么说的?各反映了他的什么心理?生活得如何?

  ⑵ 文中主人公为什么设置为王子?怎样的王子?

  生性脆弱。

  ⑶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这是落难王子说的话,从中可以看出王子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道理?

  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⑷ 天哪,太可怕了在别人落难时,王子落难时,我落难时三次反复出现,有什么用意?──表明,任何人遭受厄运时都得承受,而且都能承受!

  ⑸ 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说说你自己或身边的哪些人怎样坚强面对不幸的?

  ⑹ 天有不测风云若今后你遇到厄运你会怎样做?

  3、有关厄运的名言积累: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

  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论天意》

  六、两篇寓言进行比较阅读

  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 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七、课外练习

  读几则寓言,然后说说寓意。

【《寓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寓言》教学设计01-30

《寓言》教学设计04-03

(精选)《寓言》教学设计04-03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11-08

寓言教学设计01-30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07-22

《人生寓言》 教学设计10-12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11-20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12-06

《寓言》教学设计优秀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