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2 19:11:31 寓言 我要投稿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10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伊索寓言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10篇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1

  教学实录: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孩子们好!

  师(板书:寓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指板书)知道什么叫寓言吗?

  杨晓佳:寓言就是小故事。

  冯纪香:寓言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通过这个道理使我们得到启示,受到启发。

  师(板书:伊索):知道这个人吗?谁能介绍一个《伊索寓言》?

  刘怡然:伊索是古希腊一个大寓言家,他被喻为故事大王。

  刘凌峰:据说他是一个奴隶,特别聪明,在古希腊特别有名。他写的寓言故事流传非常广泛。

  王 婕:《伊索寓言》里的故事都是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来写的,把小动物都赋予了生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邰金悦:《伊索寓言》里的故事都非常短小,而且每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伊索寓言》里的三则小故事。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认真读一读这三则故事。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生读文)

  师:现在有把握认识这课的生字新词吗?

  生:有!

  师:好!现在我们来做个读词语的小游戏,我出示生词卡片,每组读两个词,如有一处读音有误,那该小组就会被扣除平时分的`五分。要不要再看一看课后的生字?

  生:不用!

  师:那我们就开始读词语活动了。(师出示词语分小组读,第三小组出现了两次失误,把酸味的酸读成平舌音,把惊慌失措中的措读成了翘舌音而被扣除十分。)

  师:范写馋、?,生书空。

  师:我们把生字的读音巩固了一遍,相信你们现在有把握把文章读好了吧?我们找三位同学读这三则故事,每个同学读一则。其他同学一边听他们读音的正误,一边思考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指名读文)

  杜梦婷:刚才杨晓佳读文很有感情,把牧童叫喊狼来了,狼来了!读得很真切,感情表达很到位。

  杨晓佳:总的比我不如韩家盛读的好,在有些小地方我比他可能好一点点,但我还得向他学习。他把故事的每个细节的朗读处理得很不错。

  冯纪香:我想给他们提个小小的建议。

  师:可以,我先代他们三位谢谢你啊,你说吧。

  冯纪香:刚才他们三个在读书的过程中都有一些失误或错误,没能做到字字入目,希望以后他们三个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

  师:你的这个建议真好!这不仅是对他们三位提出的建议,这也是老师对全班同学提出的要求,希望大家以后读书都要做到字字入目,这样才能把书读正确了。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一则小故事,读时把这几个拦路虎给消灭掉:白费劲、无望、成熟,开始吧。

  (生读文)

  师:指名读《狐狸和葡萄》第一节,这一段哪句话是具体写白费劲的?

  范咏钰: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这句话是具体写白费劲的。

  师:想想看,狐狸会想出哪些办法够葡萄呢?

  冯纪香:它先助跑一段路,然后猛地跳起来,但却失败了。

  刘道钰:它搬来一块大石头放在脚下垫着,可石头不够高,它就又搬来一块。可两块石头放在一起,一是不牢固,二是高度不够,结果还是没有够到葡萄。

  郑渊:把拿来一根棍子去敲葡萄,可葡萄架太高,还是不能够着。

  周兴鹏:它去爬葡萄架,可支葡萄架的棍子太细太软,它的爬树的本领又不行,几经努力还是失败了。

  张亮:它用向葡萄扔小石子,可它的瞄准水平实在太差,一个也没有砸下来。

  师:刚才你们说的这些都是狐狸在干什么?

  课后反思:

  本节课力求抓住第一课时的特点,完成第一课时应该完成的任务:认识生字、理解词义、知道课文大意。

  在生字词教学环节,为了体现趣味性,我把生字做成卡片,分组赛读评分、齐读巩固,读后指导两个重点字的书写。在赛读前还专门留一分多钟的时间让学生们再用心看一看这些生字的读音,主要是体现高年级的自主识字。这样,第一课时既认读了这些生字,还掌握了这些字的写法

  第二遍读文,主要是解决理解词语,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这些词的意思,避免了空口的理论说教,而是借助文中相关语句的描写,加上学生的想像,及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化抽象为形象,便于学生消化吸收。在理解词语时,我还注重抓住课文中重点词语来引导学生理解,做到有的放矢,为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理解寓意作了非常好的铺垫。在理解成熟一词的两层含义时,我借助了当时的教学生成,学生回答不了这个词的引申义,说明他们还没有思考成熟,这就是成熟的另一层意思。这么一引导,学生马上豁然开朗,想出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成熟一词的用法,从而使学生对此词有了更为深刻的、全面的理解。

  在复述故事内容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是利用螺旋推进的方法,在引导孩子理解词意的基础上就有意引导他们对故事内容的记忆,为他们理解、复述故事内容做了坚实的铺垫,所以在复述这一节孩子们说得非常流利,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课终掩卷而思:自己缺乏语言魅力!教师的语言魅力对于孩子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的影响相当重要。而一节课下来,我的`评价用语贫乏得可怜!语言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点燃学生学习欲望的催化剂。可这节课上,感觉自己一直不在状态中,还不如平时自己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对学生的赞美吝啬得舍不得送上一句话。这节课之所以能把教学任务完成的让听课的老师们满意,我非常清楚源自于学生课前预习得非常到位。感谢孩子们今天在课堂教学中给我带来了不少的精彩,感谢之余,更感羞惭。我的预习或者说教学预设还不如孩子们做得好。这对我是一次教训,也是一次促进与经验的积累。知不足而后进吧,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自己评价语的修炼,在教学语言上亟待提高,有教学态度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认识。教学始终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只有不断地去追求、去钻研,才能使这种缺憾降低到最小限度。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2

  在这次教育督导中,我执教了《伊索寓言》一课。有些想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课文的类别与前三篇相似,都是通过故事,赞扬美好的东西,抨击丑恶的东西。课文涵盖了三个小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这三个小故事都非常的简短、浅显,课文的寓意,直接由最后一节揭示,有利于学生把故事与寓意联系起来,与关键词句对应起来理解。

  一、寻求寓言的纽带

  三个独立的小故事,如何在一节课中进行教学,且不去研究编者因何将这三个小故事放在一起,组成一篇文章。单从“用教材教”的角度来思考,我似乎觉得如要一则则的来教,则显得太过于生硬。因此,我反复的阅读教材,查阅相关的资料,渐渐地“谎言、假话”这些字眼逐渐从文本中浮现出来,于是“谎言、假话”成了三则寓言故事的纽带。我出示:“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狼来了,狼来了!”“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 让学生比较一下,发现三句话的意思不一样,但是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三句话都是假话,骗人的话。进而让学生从三则寓言中去寻找故事中的牧童和两只狐狸为什么要说假话,以此为突破口,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故事,体会故事的寓意。

  二、填补文本的空白

  故事越短小,语言越精炼,留给读者的阅读空间也就越大。《狐狸和葡萄》中,狐狸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这其实是中国式的阿q精神的典型诠释。狐狸的心理是欲得之而不得,因而自我安慰。因此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狐狸想尽了办法”中的`“想尽了”来展开想象,通过交流,一只对葡萄垂涎三尺,丑态百出,但还死要面子的狐狸嘴脸跃然纸上。《牧童和狼》中写道:他好几次大叫:“狼来了!狼来了!”我引导重点想象他第一次大叫和最后一次大叫时的情景,引导学生分析牧童恶作剧的不同结局,体会牧童的行为其实是害人害己。《蝉和狐狸》中我引导学生读好狐狸的甜言蜜语,想象狐狸嘴上是这么说的,可心理是怎么想的呢?通过交流,一个口蜜腹剑的奸诈贪婪的狐狸嘴脸也就露了出来。

  三、拓展课堂的外延

  《狐狸和葡萄》,寓意是: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牧童和狼》的寓意: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蝉和狐狸》的寓意: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如果单是从文本来说,理解了这些也是仅是完成了教材的任务,但教材终归是个例子,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是更为重要的目标,因此我适时引入“我读书,我快乐”的阅读活动。乘热打铁,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四、一点思考——辩证地看寓言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好像这样的人像狐狸一样“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学生们对于狐狸的表现都感到好笑。我请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有的事情真的能力达不到,用这样的方式安慰自己,你觉得如何呢?

  牧童的谎言固然可恶,但谎言都是不好的吗?例如:医生对一位生病严重的病人隐瞒事情,以让他有良好的情绪面对病痛;老师让成绩不好的学生用举右手和举左手表示自己是否掌握知识想要发言,让别的学生认为这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很棒;妈妈做的饭明明不太好吃却告诉妈妈味道很好……这些都可以吗?

  《蝉和狐狸》中蝉非常聪明机智,但是这样的人固然聪明,但是会有什么不足呢?

  我想:寓言故事的内容是大致不会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迁移,我们也不能墨守陈规,该与时俱进地学习寓言。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3

  今天的语文课上的是《伊索寓言》中的《牧童和狼》以及《蝉和狐狸》。

  上完课觉得今天的课前半节上得很顺利,也就是《牧童和狼》这则寓言故事的教学很顺。而第二则故事稍微逊色一点。主要是感觉教师的教学意图和学生的接受方面存在一丝不融洽。反思一下,觉得主要问题在于教学设计。

  第一篇故事的教学,采用顺着课文的叙述顺序来进行。一段一段导读下来,重点的'地方引导学生感悟和体会,指导好朗读。寓意的理解随着故事的结束自然领悟。这样教学的好处是顺文而导,水到渠成!学生理解和接受得较好!而且整个感受文本的过程,是随着作者的叙述,学生饶有兴致地读下来,学生学得有兴趣,感受收获颇多!

  第二则故事的教学,我采用直奔主题的方法。首先揭示表述寓意的一句话,“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让学生默读全文去找一找,文中的“蝉”从哪些人的灾难中吸取了教训?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答案!对于寓意的理解也基本上结束了。但在反馈环节中,我却明显感受觉到学生对于寓意的理解是不到位的。反思一下,觉得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只是在寻找答案,缺少了品位语言的过程,没有了完整感悟文章的过程,因而显得枯燥无味。况且这些答案学生一读文章也能很快地知道了,没有多少探究的价值。同时,由于打乱了课文的叙述顺序,学生对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也不是特别明了。由此看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直奔主题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我想:今后对于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文章,采用顺文而导的方法会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展开,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感悟语言!

  授课是为了引起学习者的知识上的认同,情感上的共鸣,还是为了教学环节的花哨,过程的与众不同?值得我们思考.

  无论什么,过程总是最美。有时直奔主题的不仅仅是教学,还有为了一些目标而一大步浮躁的踏过生活。在寻找人生明亮的位置时,我们却常常忽略了一路最美的风景。美丽的,就在眼前,就在我们稍稍侧目的那一瞥里。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4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所选的三则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刻画的绘声绘影,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1.最投入的课时最美丽的课。教师的热情与活力,快乐与自信会影响、感染学生。这节课上,我情绪饱满,全身心投入,与学生平等对话,入情入境,不像是在上课,而是和学生一起徜徉在文学作品的世界里,享受故事带给我们的快乐。因此,整节课上,学生激情四射,思维活跃,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2.一课一得。在语文课上,与其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不如讲深讲透一点。而这堂课我的设计就是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为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而做的准备。从搜集资料、汇报交流,再到阅读故事,明确寓意,进而总结出伊索寓言的特点,学会阅读伊索寓言的方法,最后拓展到整本书的阅读。环环相扣,目的.明确。

  3.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上,我把“以学生为本”作为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上,我充分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朗读,畅谈感想,交流读书体会,把课堂交给学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整节课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当然,反思整节课,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前松后紧。学生汇报交流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拓展阅读寓言故事的时间不足,匆匆而过,没有给足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

  2.部分学生课前对没有阅读《伊索寓言》,阅读量不足,课堂上只在观看而没有参与,而老师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对这类学生关注的不够。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5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回忆了读过的寓言故事,并让学生试着概括寓言故事的特点: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或者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和教训。让学生再一次理解寓言的写作特点。然后再从课题入手,了解三则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再此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们通过题目就能很好地说出故事的.大概。

  在讲解三则寓言的寓意时,我以三则寓言的共同点入手,让学生明白这三则寓言故事中主人公的话都是谎言,再深入故事,了解他们说谎的原因,从而深刻地了解故事的寓意。在精读过程中,我抓住了几点进行了拓展,如《狐狸和葡萄》:“狐狸看到了如此诱人的葡萄,他会是什么神情?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嘴里会怎么说?还会怎么说?”让学生展开想象,再想想狐狸会想了哪些办法来摘葡萄,结果怎么样?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接着从课文内容一步步启发:狐狸那么想吃,却没有吃到葡萄,心情怎么样?他说了什么话?齐读狐狸说的话,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狐狸没有能力办到这件事情,却偏偏说葡萄不好吃。”这就是这篇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蝉和狐狸》:读了这个故事,忽然想到了我们曾经学过的一个故事《狐狸和乌鸦》,乌鸦为什么会受骗?让学生在分析中了解乌鸦和蝉的本质区别。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6

  《伊索寓言》三个短小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人情不自禁地要循着故事情节读下去。故事结尾,一句精炼的话语道出寓言的深刻内涵,引发学生去思考,去回味。为了使得教材的有效性得以更好的发挥,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1.充分发挥想象。

  寓言故事的短小,也就常常会有一些可供学生进行想象的空间存在。例如《狐狸和葡萄》一课,狐狸会想尽办法吃葡萄,于是我就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学生兴趣来了,尽情地交流:有的学生说:它先助跑一段路,然后猛地跳起来,但却失败了。有的学生说:它拿来一根棍子去敲葡萄,可葡萄架太高,还是不能够着。有的学生说:它用向葡萄扔小石子,可它的瞄准水平实在太差,一个也没有砸下来。还有学生说:它去爬葡萄架,可支葡萄架的棍子太细太软,它的爬树的本领又不行,几经努力还是失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我欣喜,然后我再让学生体会狐狸此时的心情,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了前面充分的理解作铺垫之后,故事的寓意学生自然而然就说出来了。

  2.恰当运用表演。

  在语言故事《牧童和狼》中,先后写到了牧童的两次大叫。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体会,自己琢磨这两次的大叫有什么不同。有所体会之后,让学生开始表演了。最后在出色的表演中学生揣摩到了牧童的'心理,肢体语言传递出的是他们对牧童否定,对寓意的深刻领会。

  3.注意故事对比。

  《蝉和狐狸》与我们曾经学过的故事《狐狸和乌鸦》有其相似之处,但一贯被视为狡猾的狐狸在这则故事中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抓住这个不同结局,我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乌鸦会上当而蝉没有呢?这个以旧带新话题吸引了学生,他们便在品味故事文字的同时,自觉地探究出蝉的聪明所在,也就是故事想告诉我们的深刻寓意。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7

  本节课力求抓住第一课时的特点,完成第一课时应该完成的任务:认识生字、朗读课文、学习第一则寓言。

  学习中,我采用我们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首先出示三个教学目标,接着告诉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们将进行三次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依次出三个自学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进行学习,检测时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尽量请学习较差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当学生出现错误时,采用“兵教兵”的方法,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完成的相当好。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要求学生说一说身边有没有类似于狐狸这样的人,一开始只有几个同学举手,于是我让同学们小组交流讨论,孩子们在交流中打开了话匣子,举了不少“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事例,充分理解了寓言的寓意。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没有再读课文,缺乏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其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待加强自己评价语的“修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始终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只有不断地去追求、去钻研,才能使这种缺憾降低到最小限度。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8

  一、大胆调整课堂结构,将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

  《伊索寓言》是由《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篇寓言组成的,由于这三篇寓言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因此,我将前两则寓言放在第一课时教学。第二教时主要是完成《蝉和狐狸》的教学。教学时,我将课外寓言引入课堂,先用学过的《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进行比较阅读,弄清乌鸦为什么会受骗,而蝉却没有受骗?从而理解寓意“聪明的人善于从别人的教训中吸取经验。”然后,相机拓展,又补充了几则伊索寓言,真正做到了“把文读短,把书读厚”。

  二、重视挖掘文本内涵,将补白说话与复述课文结合起来,培养创造性思维。

  “想象是思维的一朵奇葩”。有经验的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内涵,寻找能够进行想象训练的训练点,在课文情境中进行补白说话训练。如果教师准确地把握住了补白训练的训练点,既能很好地突破教学难点,领悟文本的`核心价值,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第一教时,《狐狸和葡萄》的教学重点就放在“想象狐狸想了哪些办法去够葡萄”这个想象训练上,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领悟寓意。《牧童和狼》的教学重点放在“狼真的来了,牧童喊救命,村民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想象训练上,从而理解“说惯谎话的人,即使说真话,也没人会相信”这个寓意,最后要求学生能将想象内容放进文本中,进行创造性复述。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9

  《伊索寓言》三个短小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人情不自禁地要循着故事情节读下去。故事结尾,一句精炼的话语道出寓言的深刻内涵,引发学生去思考,去回味。为了使得教材的有效性得以更好的发挥,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1.充分发挥想象。寓言故事的短小,也就常常会有一些可供学生进行想象的空间存在。例如《狐狸和葡萄》一课,狐狸会想尽办法吃葡萄,于是我就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学生兴趣来了,尽情地交流:

  有的学生说:它先助跑一段路,然后猛地跳起来,但却失败了。

  有的学生说:它拿来一根棍子去敲葡萄,可葡萄架太高,还是不能够着。

  有的学生说:它用向葡萄扔一把小石子,可落下来的都是劣质的,不能吃.

  还有学生说:它去爬葡萄架,可葡萄架的棍子太细太软,它的爬树的.本领不行,跌的哇哇直叫.学生的想象力让我欣喜,然后我再让学生体会狐狸此时的心情,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了前面充分的理解作铺垫之后,故事的寓意学生自然而然就说出来了。

  2.恰当运用表演。在语言故事《牧童和狼》中,先后写到了牧童的两次大叫。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体会,自己琢磨这两次的大叫有什么不同。有所体会之后,让学生开始表演了。虽然第一次表演不成功,但让学生评价后,同学们知道前几次牧童喊"狼来了"时,村民应表现出焦急的样子,在最后一次喊"狼来了"时,村民的再也不理睬牧童的话语,最后在出色的表演中学生揣摩到了牧童的心理,肢体语言传递出的是他们对牧童否定,对寓意的深刻领会。

  3.注意故事对比。《蝉和狐狸》与我们曾经学过的故事《狐狸和乌鸦》有其相似之处,但一贯被视为狡猾的狐狸在这则故事中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抓住这个不同结局,我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乌鸦会上当而蝉没有呢?这个以旧带新话题吸引了学生,他们便在品味故事文字的同时,自觉地探究出蝉的聪明所在,也就是故事想告诉我们的深刻寓意。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10

  本届新乡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我获益匪浅。

  自己在讲课前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力争拿出一堂好课,展示出自己的优势;比赛中选手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激烈的比赛后,大赛评委组专家教研室宋主任、附中刘主任、四中杨主任又不辞劳苦进行了精彩深刻的点评。这一切使我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许多的不足。下面就此次比赛中自己的反思做一些浅显的总结。

  首先谈一下相对成功之处,以利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坚持改进。

  1、本节课在制定教学目的时抓紧抓牢“培养创造性思维”这唯一的主线,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一主线展开。这样就保证了使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

  2、教学过程中层次要分明,层层之间要承接自然、连贯,让学生在学习时思维转换自然恰当,提高得当。

  3、教学中重视课文,对课文的解析要到位。在此基础上更要跳出课文,引领学生走向更高的层次,以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4、自己在设计时注重了浅入深出的基本原则,在最重要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阶段,我先从比较容易的日常寓言入手,再到有点难度的高考寓言,最后回归课本寓言进行高难度训练,使学生循序渐进,切实提高他们的能力层次。

  5、注意学以致用,就是要结合现实的教学需要,本节课中我在设计创造性思维时将20xx年高考作文题加入其中,既让学生获得训练,又使学生注意到目前学习和将来高考的联系。

  以上是此次比较成功的地方。

  下面谈一下不足之处,这才是我本次活动最大的收获。

  1、目前的教学对课文的解析还是相当重要的,而自己在这方面做的还很不足。

  上面在谈收获时我说到了教学中更要跳出课本,但是跳出的前提是对文本充分深刻的解析,而我在本节课中对文本的.解析就出现了处理急促、挖掘不深的问题,使课文没有得到很好的开掘。

  2、课堂设计上没能够在最后再提高一步。

  就像杨主任提出的那样没有在课堂结尾处联系课文中钱钟书和卢梭对“小孩子究竟该不该读寓言”这一内蕴深厚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利用新学到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既回到课文,又用新知识解决课文的厚重之处,在能力层次上更上一层楼。

  3、教学环节转换中还存在着不够简明、连贯、衔接的地方,显示出自己的课堂把握上的不成熟,这既需要自己进一步的努力,更需要名师大家的指点。

  最后对举办此次大型比赛的上级机关、领导表达深深的敬意和谢意,正是有了这样的机会,像我这样的教师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使自己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更真的认识,期望以后这样的机会多一些,促使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更快的进步。为我们的语文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尽一份力。

  4、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其它的训练材料例如(1)一个著名的教学案例:冰化了是什么?学生回答是水当然对,但是回答是春天的更加值得赞扬。(2)薛谭学讴:原意是学无止境(褒义);新读新解是学习是为了使用,一辈子学习而不离开学以致用,那么这种学习又有什么用呢?(贬义)。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伊索寓言的教学反思06-26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06-10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10-21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 【热门】02-15

【热】《伊索寓言》教学反思02-01

【推荐】《伊索寓言》教学反思02-01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热门】02-01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热】02-01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荐】02-01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12-13